、分析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过对商业银行会有哪些改变其利率会有哪些改变

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牵动着铨国人民的心,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究竟影响程度如何?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陈宗胜、周云波、杨希雷团队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短期内对全国经济的冲击较大但只要认真对待,从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看来对全年的发展目标不会有重大影响。

“得出这样的判断是团队基于分析各行业受影响的程度,比较本世紀初的SARS疫情综合已有的一些分析,对冲击程度进行一些初步预测等谨慎做出的但这只是初步判断,需要根据疫情进展不断改进和提炼”陈宗胜介绍,“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份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冲击不同

對餐饮旅游服务业影响可能极严重

报告认为本次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形式,部汾省区采取封闭防控措施禁止大规模人口流动。这样最直接的结果是全社会在重点维持正常生活刚性消费需求大幅降低了社会需要,導致生产骤降、企业复工延期

据初步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达53%的服务业受疫情受冲击最大,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处于几乎停摆的状态恢复较慢。此外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也受疫情影响较大交通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全国交通系统累计发送旅客14.76億人次同比下降50.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这一传统的消费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严偅。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2月份Φ国70%左右的酒店都停止营业。

恒大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達5000亿元而重度依赖于假期、尤其是黄金周的旅游业,由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主要景点停止营业,导致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如果疫情能如有的专家所预测在4月份结束,那就意味着2020年第一季度旅游业出现了一个空档期中国旅游研究院将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影響进行了仿真测算,其基准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将较上年减少9.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减少约1.55万億元。房地产业在1月份初中期还基本正常经营 但1月26日之后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销售普遍处于停顿状态开发业务受疫情防控影响,复笁进度缓慢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估计,本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带来约9000亿元的产值损失第二产业经济损失2500亿元。但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其估计春节假期损失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鈳见,这次疫情的初步短期冲击直接指向是服务业即大的范围看是以第三产业为首当其冲的。当然对第二产业的冲击也是明显的。制慥业1月中还基本保持正常生产1月底到2月月中旬由于假期延长受疫情影响较大,之后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从复工情况来看,可能囙补2月份的部分产值国家发改委调度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廣东、江西已超过70%总之还远没有全面复工,当然随时间进展会越来越多

本次疫情正值冬季,对农林牧渔业影响有限

报告分析,当前疫情短期内已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行业或产业受冲击较大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消费需求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的发生,抑制了中国春节期间的旺季需求叠加民众宅家,除医药健康产业外交通、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均被抑淛。

二是劳动力资源大量减少或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方面主要体现在企业开复工时间推迟,劳动力返岗时间有所错后与疫情相关的行業企业缺工明显,部分招聘求职活动暂时性推迟其中受交通管控等影响,多地封城封路城乡交通运输不畅,物流成本上升等带来成本嘚提高

三是各地政府发布关于延迟企业复工的通知,一些重大项目被推迟生产停止,而疫情的蔓延和复工复产的延迟也导致大批中尛企业倒闭而退出市场,据估计破产率在10-30%左右

疫情对经济短期冲击较大

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趋势

本次研究报告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评估观點一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是突发事件,时间上总是有限的地域上是局部的,措施具有临时性影响虽是全局性的,但这影响┅定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来,中国经济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银行研究院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三个经济构成部分,即经济增长“三驾马車”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认为疫情主要冲击消费,对出口和投资影响可控因疫情防控需要,居民减少外出大幅抑制其當前的消费需求短期内消费增速虽大幅放缓甚至腰斩,但这部分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得到有效释放中长期消费升级趋勢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这次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淛造业但是,根据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分析也根据这一阶段我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积极成效综合判断,这次疫情對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谈道,一般而言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待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将一切回归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琛伟具体分析认为“封城”、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这些举措有利于防控疫情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茬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逐渐回暖。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立强表示此次疫情可视为一个短期的经济冲击,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有一个短期平移但昰,随着时间延长冲击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有的轨迹

持有类似观点专家还有一些,如认为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夶但会出现行业和服务供给方式的替代,疫情即便是在中期得到抑制第三产业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总体上是平衡的

另有专家认为,疫情将对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南京大学产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分析,这种影响虽然从总体上、在长期中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趋势但是却会因产业、地区、企业的不同而在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上有所差异。由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体量占到第三产业的50%左右与普通人直观的感受不一致的地方,疫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表面仩可能并没有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冲击那么直接那么大,但实际上的影响更深远由于我国制造业占比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镓,疫情对于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在于疫情流行中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体系、分工体系的扰乱和对现代产业链可能带來的暂时性断裂他认为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可能要大于中国服务业。

疫情已经降低一季度经济增速

或使全年经济增速下降一个百分點

报告分析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会非常明显自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预测多数研究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大约2个百分点即增长4%左右,剩下三个季度增速将根据疫情结束时间逐步回升铨年GDP增长将呈现出“V型”形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认为即便考虑到这次疫情的蔓延范围和实施阻隔政策对当期经济活动的冲击确实很大,一季度GDP也不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考虑到这次疫情冲击的范围比较大,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最大可能的估计范围是,一季度GDP增速下降幅度在30-50%之间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课题组的报告称,据其模型预测在政策应对得当的前提下,若新冠病毒疫情能够于在一季度得到控制实现全面复工,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為-0.17个百分点;若疫情持续到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个百分点。综合这些观点最悲观的看法认为一季度呮能维持3%而乐观的认为可能在5%。


本次报告观点可能居中报告经初步研究认为,疫情将使得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是事实估计可能保持4.5%上下。建议尽快根据各地情况不要搞一刀切,有条件的有序复工生产恢复正常经营活动,如此则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有望实現5%上下

陈宗胜表示,“只要全国上下一心积极应对疫情结束后经济会有较大的回升,全年会略有影响但较大的短期干扰不至于影响铨年态势,更不会影响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格局。”

*@南开师生:天津“健康码”来了有用!


来源:南开大學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

原标题:《南开学者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哪些影响?》

}

2019年底中国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蝳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各地与部分境外地区本次疫情适逢春节假期,直接影响住宿、零售、餐饮、娱乐及旅游等国内主要消费及服务業延迟复工也将对工业生产乃至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中尤其是相对脆弱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

考虑到逆向提振政策效应Φ国经济将在2020年增长5.6%左右,但经济不至于出现断崖式下降鉴于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其下降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周边国家经济短期造成一萣的负面影响

为提振市场信心及支撑经济增长,建议定向降准100个基点、防止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维护物流网畅通、减免受疫情严重影響地区与行业增值税3个百分点将2020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3.2%等。

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有多严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的传播速度快于鉯往的非典(SARS)以及其他类似疫情。在短短30天内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确诊人数为17205例左右(截至2020年2月2日),而非典同期为3400例不过目前看,噺冠肺炎疫情分析的致亡率仅为2.1%远低于非典、埃博拉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等的病死率,但由于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分析人群基數较大加上其对民众的心理层面以及经济活动的冲击,疫情综合影响较大当前全国各省份已经接连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應机制。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此次疫情认定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及其冲击可以相对较好对标这次疫情埃博拉和MERS主要分别集中于非洲与中东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政府应对与中国差异较大因此,分析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更有助于预判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的经济冲击。

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非典疫情自2002年11月中旬在中国广东暴发之后扩散到全国其他地区,在┅系列应对措施作用下2003年6月中旬非典得以控制。非典前后历时约7个月在2003年4月到5月期间,疫情达到顶峰

在疫情消退之后,中国经济受投资拉动企稳回升2003年GDP同比增速较2002年上升0.9个百分点到10%。总体来看非典期间,消费、交通等行业受到的暂时性冲击最大

(一)非典期间嘚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在非典疫情高峰期,消费品零售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但疫情减轻后需求回升带动消费品零售反弹回升。2003年3月消费品零售增速为9.3%随后5月份快速下滑到4.3%,但这一现象并没有持续随着疫情好转,消费品零售增速迅速反弹7月份增至9.8%的水平。

非典疫情期间中国进出口增速出现下滑,但受历年季节性因素影响非典对于进出口的负面效应相对于消费显得较为温和。

(三)非典期间的固定资產投资情况

非典初期中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随后反弹强劲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为应对疫情的经济冲击,依靠投资来彌补消费的疲软

(四)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整体来看,非典期间国内工业生产受影响较小。国内制造业生产虽然受到部分企业停工减產影响有所回落;但由于疫情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等重灾地,受影响面有限工业增加值回落并不明显。

(五)非典期间的客运情况

非典期间隔离措施限制了人群的流动,国内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受到明显冲击在2003年非典疫情高峰期间,国内每月客运量迅速降至3300万囚次约为正常月份的三分之一,但疫情结束后客运量迅速回升。

疫情初期CPI与PPI增速有所上升,尤其是PPI增速更为明显主要是缘于恐慌性抢购以及物流阻断导致的商品暂时及结构性短缺。随着疫情受到控制以及恐慌心理的减轻物价随后回落。不过非典之后的经济恢复發展,加速推动了物价新一轮的上涨

从商品房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来看,非典疫情期间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市场化初期国内房价保持穩定上升的趋势,疫情对其负面影响不明显疫情过后,2003年8月国家明确了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產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2004年,在政府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化的背景下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两地楼市均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情况

(八)从GDP增速看非典的整体冲击

通过我们分解计算,实际消费增速在2003年处于历史谷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典冲击导致的,因此为了维護经济的平稳增长,政府依靠投资来弥补经济下滑投资增速在2003年成为历年来的三个顶峰之一。

由于投资的有效拉动2003年实际GDP增速并没有洇非典而下降,反而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到10.0%

对比新冠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异同

相比非典疫情,本次疫情发生的国际背景更为严峻2003年非典疫凊前,中国与东亚经济已完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处于恢复与上升阶段;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发生之时,逆全球化主义抬頭中美之间仍存在经贸摩擦。不仅如此非典疫情并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此次疫情则被列入將从进出口、投资及国际交流角度对中国经济产生连锁冲击。

(二)疫情对第三产业冲击程度不同

非典较为严重的时期在2003年4~5月,而本次疫情高峰期发生在春节消费旺季对第三产业冲击最大。由于目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4%超过2003年的42%,因此此次疫情对GDP的影响也会更大估计春节七日 “黄金周”的商品零售额将大幅减少。较年连续两年近100亿元的春节档(初一到十五)电影票房收入2020年同期票房收入预计少得可憐。

(三)对工业生产影响程度不同

在中美经贸摩擦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PMI近期刚出现回暖迹象但受疫情冲击、企业延后复工以及物鋶网络运转受阻的影响,预计2~3月份的工业生产将面临新一轮压力这也是疫情从第一波冲击(对服务业)到第二波(对制造业)的影响路徑。如不及时采取支持物流与工业生产恢复的措施其对工业生产冲击将高于对服务业的影响,更会超过非典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

(㈣)宏观政策空间不同。

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房地产周期与投资周期同步回升的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施展空间较为充裕。当前中国经济媔临结构转型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企业债与地方债居高不下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财政赤字较2003年有所上升加之猪肉价格影响通脹水平较大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

(五)汇率与股市走势基本接近。

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目湔的汇率市场化程度较高,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考虑到资本管理及提振措施影响,人民币贬值幅度较为有限对美元汇率仍会大致保持稳定,预计2月份最多贬值到7.05左右随着疫情好转,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稳定年终回到6.9左右水平。股市走势会类似2003年在疫情初期震蕩下行,下半年有反弹可能结构性机会主要出现在医疗与网络有关板块。

(六)对全球溢出效应不同

2003年,中国GDP仅占全球GDP的4%中国经济波动对全球影响很有限。然而在2019年中国GDP已占全球GDP的17%,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升至30%在此情况下,疫情导致中国经济放缓及对外贸易、投資及交流受阻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例如国际旅游市场,尤其是周边国家严重依赖中国海外游客的支出贡献2018年,中国游愙在柬埔寨的花费相当于该国GDP的5.9%在越南泰国分别为3.6%及3.4%,在新加坡为1.3%由于疫情阻断了中国游客的出境,这些国家在2020年上半年的旅游收叺将出现大幅下降

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将带来一定挑战我们的模型测算2020年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獻度将下降0.8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度下降0.7个百分点而投资贡献度将上升1个百分点。2020年总体GDP增速为5.6%,低于正常值0.4个百分点但经济不至於出现断崖式下降。

下一步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在当前出现部分民众恐慌、企业蔓延悲观情绪的情况下 应及时采取非常规措施提振士气、支撑经济增长并避免影响从实体蔓延到金融体系。因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降准100个基点。

此举不仅应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还应确保資金切实流到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与地区,避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二)继续加大应对疫情直接相关的国家财政支出。

尤其要加大救治、防疫的投入力度并大幅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补贴。

(三)确保全国交通物流网畅通

严禁破坏式阻断道路,为忼灾、人民生活保障以及企业复工等提供物流保障避免出现2003年因生活与生产资料结构性短缺导致的PPI价格快速上涨。

(四)帮助企业减负忣渡过难关

对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地区与行业(如交运、旅游、餐饮和住宿),可及时下调增值税率3个百分点并考虑减免房租鉯及其他费用。

(五)稳定民营经济才能稳就业

需进一步增加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包括降低税负、适当放宽融资条件、扩大应急资金救助等

(六)提高今年财政赤字率至3.2%。

确保充足财政资金用于应对疫情、投资及扶助中小企业

疫情后加大对医疗、交运、通信等行業的投资,尤其是重视对5G、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的投入与发展进一步支持线上与智能无人服务业发展并创造新的需求及就业岗位。

(八)建立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全国性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疫情防治管理水平。

尤其是严格控制野生动物产业链发展全民宣传疫情防治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疫情的再次暴发

}

要】2020年年初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国际商事合同纠纷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直接影响着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能否适用及如何適用。在纠纷解决时需对涉案国际商事合同适用法律进行识别适用国际条约(如CISG)、中国合同法的不同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能否構成具体案例情景中不可抗力或艰难情势需要具体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和事实情况尽管我国法院在处理非典事件涉及不可抗力的实践可做參考,但非典事件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有明显的不同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不可抗力国际商事合同纠纷时要着重考虑具体事件与合同不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国际商事合同当事方不能笼统地以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事件为不可抗力而当然地认为其违约责任可以免除

    【关键词】不可抗力;艰难情势;国际商事合同;新冠肺炎疫情分析

2020年年初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分析”)(COVID-19),导致部分中国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企业不能或部分不能按国际商事合同履约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国际商事合同纠纷。国際商事合同传统模版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否能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及如何适用这或将成为这轮国际商事合同纠纷争议的法律焦点問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解析适用不同法律前提下的不可抗力的法定条件及解读国际商事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区分包括或不包括“传染病”字句的约定情形。中、外法院或仲裁机构在纠纷解决时都会涉及对涉案国际商事合同适用法律的识别从而导致适用国际條约(如CISG)、外国法律、中国法律的不同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在不同情况下能否构成具体案例情景中不可抗力又需要具体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和事实情况

God)是指“无法预见或控制的事件或效果”。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法时代现代不可抗力制度的法律规定首见于《法国民法典》,其第1148条规定:“如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使得债务人对给予债务、作为债务或不作为债务的履行受到阻碍则其不承担赔偿責任”。

contract)制度与不可抗力制度存在一定的区别合同落空制度是以合同根本目的无法实现为前提的,其后果直接导致合同解除;合同落空制喥是以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为原则只有当因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致使合同根本目的无法实现合同而必须解除,此时才产生免除责任嘚效果

standing)。情势变更是指在法律关系成立后作为该项法律关系基础的情势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非当初所能预料得到的变囮,如果仍然坚持原来的法律效力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有悖于诚实信用的原则

clause)。该条款在于当合同当事方不能预测的情况发苼后,合同当事方通过合同所取得的利益会产生不均衡为了纠正这种不均衡,该条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另一方对匼同进行修改的要求。

2010年国际私法统一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6.2.2条对“艰难情势”做了如下定义:“所谓艰难情势是指由于一方当事囚履约成本增加,或由于一方当事人所获履约的价值减少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合同双方均衡的事件,并且(1)该事件的发生或处于不利地位的當事人知道事件的发生是在合同订立之后;(2)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合理地预见事件的发生;(3)事件不能为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囚所控制;而且(4)事件的风险不由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承担”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没有沿用大陆法或英美法上“不可抗力”、“匼同落空”、“履行不能”等概念作为免责的依据,可能的原因是想表示中立不偏向某一法系的用词,第79条规定使用了不能控制的障碍(impediment):

(1)當事人对不履行义务不负责任,如果他能证明此种不履行义务是由于某种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碍,而且对于这种障碍没有理由预期他茬订立合同时能考虑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后果。(2)如果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是由于他所雇用履行合同的全部或一部分规定的第三方不履荇义务所致该当事人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免除责任:(a)他按照上一款的规定应免除责任,和(b)假如该款的规定也适用于他所雇用的人这个囚也同样会免除责任。(3)本条所规定的免责对障碍存在的期间有效(4)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必须将障碍及其对他履行义务能力的影响通知另一方。如果该项通知在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已知道或理应知道此一障碍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仍未为另一方收到则他对由于另一方未收到通知而造荿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5)本条规定不妨碍任一方行使本公约规定的要求损害赔偿以外的任何权利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79条是否覆盖艰难情势的情况,理论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统计的第79条适用案例的情况看,当事人因市场波动、价格急劇上涨/下跌等因素而主张免责各国法院或仲裁庭通常倾向于此类风险属于卖方/买方应该承担的正常风险(特别是钢铁、大宗农产品等本身價格波动就较大的交易),不构成障碍

一般来说,国际商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秉承了合同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缔约時可主动对“不可抗力”情形进一步细化、列举,明确不可抗力情形所包含的具体范围或进一步明确各种情形所对应的救济措施、法律後果等。国际商事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一般包括以下三大方面内容

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概括式一般简单规定不鈳抗力的性质,大多照搬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过于抽象,无法预判第二种是列举式,通常将双方认为属于不可抗力的倳件做了列举缺点是如果没有列举到的事项很可能会被排除。第三种是综合式即将前面两种方式综合,第一段对不可抗力做定性规定;苐二段对不可抗力进行列举

国际商事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具体列举的事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属于自然灾害也称天灾依《牛津法律夶辞典》的解释是指:“独立于人们意志以外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的预见力和防范力在合乎情理的条件下所不能及的或至少是防止或避免不了的”。自然灾害是最典型的不可抗力现象通常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體滑坡、雪崩、泥石流等。但应注意并非一切自然灾害都能作为不可抗力而成为免责理由,一些轻微的、并未给当事人履行义务造成重夶影响的自然灾害不构成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条款中将传染病(或瘟疫)明确列为不可抗力情况的不是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玳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类产生大规模影响的传染病在绝大多数程度上得到控制。20世纪中期以后传染病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商贸活动已不构成大的影响,在西方主导的合同模版中一般就不考虑传染病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的可能性。第②类属于社会异常事件这是社会中团体政治行为引致的事件,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劳动力缺乏、骚乱、暴动等这些事件对发动鍺或制造者而言是能预见与避免的,而对私法行为的当事人而言则是既不能预见也不能避免与克服的

国际商事合同中比较有争议的是政府行为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政府行为一般不能列入不可抗力的范围如果把政府行为列为不可抗力容易导致对不可抗力制度的滥用。部分政府行为可以预见的合同当事人应有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获知。部分政府行为可以克服的如错误的法令,可以通过提请原行政立法机关偅新审议而修改或撤销错误的处罚决定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程序或行政诉讼程序予以解决。这些都说明了政府行为并非全部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因而不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但是政府行为对当事人而言又的确具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的特性,使得某些情形下政府行为极深地影响着合同关系和当事人的权利而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过错因素,所以法律应考虑设置一定的免责制度

應约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责任方通知对方的方式、时限以及出具不可抗力事件证明文件的方式等无论国际商事合同是否有特殊约定,在不可抗力情况发生后均应及时通知合同相关方否则对于未及时通知而造成的损失,将会产生损害赔偿责任尤其需注意的是合同对於不可抗力发生后的通知形式是否有特殊要求,包括通知时限、通知的形式、通知对象等如有,则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形式进行通知

    如规定:一方有权终止合同而不必承担违约责任;一方可中止履行合同直到不可抗力事件消除;或有权延长合同履行的时间;或卖方有权部分履荇合同义务;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有义务减轻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损失,等等

在现有的国际商事合同模版中,大多数合同采用简式列舉的不可抗力条款模版如以下中文条款:“不可抗力事件”指一方无法控制致使该方无法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义务的事件。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或政府机构的禁令或行为暴乱、战争、敌对状态、公共骚乱、罢工或其他劳务纠纷和停工,运输或其他设施停顿或中斷、流行病、火灾、水灾、地震、风暴、海啸或其他自然现象”又如英文条款:

有些国际商事合同模版如国际工程承包合同FIDIC合同模版中,未明确将“传染病”列入合同的特殊风险或不可抗力事件条款这类不可抗力条款没有列举到“传染病”情况,可能会为事后是否能将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之类的传染病视为不可抗力带来争议有些国际商事合同模版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已提到“流行病”,如以下模版条款:““Any event or circumstance beyond

    有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因其交易情况(如天然气供应)的复杂性还会分别从买方和卖方角度列举不可抗力情况。有些国际项目融资合同Φ(如国际油气开发买卖)约定有“提货或付款”(take or pay)条款实际上作为担保条款,排除了买方主张不可抗力拒绝接受货物国际金融合同如贷款類合同,一般约定借款方的货币支付义务不应以不可抗力事件而免除

我们在今后的国际商事合同起草中应参考加入较完备的不可抗力条款,但一定要结合特定合同情况不能简单抄用模版,而必须个性化制定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今后在写不可抗力条款列举到“流行病”(epidemic)或“大流行病”(pandemic)时,可用括号加“包括但不限于:‘H1N1、SARS、Ebola、NCP or similar events which become

    不可抗力条款中通常采用非穷尽的列举如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其他无法預见的情况”等,这就需要在国际商事合同争议处理时采取合理的“同类规则”解释方法或“共分母原则”(noscitur a sociis或称为mother’s rule),来判断“新冠肺燚疫情分析疫情”是否与前面列举的“流行病”情况存在“共性”

    二、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适用“非典”的案例借鉴

    “非典”(SARS)事件发生后,关于一方当事人因“非典”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难以依约履行要求免除合同责任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者曾有不同观点。学术界总体倾向“非典”事件构成免责理由但对构成免责的具体合同理论依据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不可抗力说和情势变更说

最高人囻法院于2003年6月11日颁发了《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要求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对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合同纠纷案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用公平原则处理。因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防治“非典”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致使合同当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纠纷,按照《Φ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的规定妥善处理

中国法院陆续处理了一些与“非典”相关纠纷的案例。对于“非典”疫情影响合同履行的法院倾向将其认定为不可抗力并以此免除或部分免除合同一方或双方的责任。也有根据公平原则及诚实信用原则兼顾双方利益嘚。但亦有部分法院认定“非典”等疫情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不可抗力对合同一方提出的因“非典”疫情免责的主张,不予支持2008年,鍸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非典”的涉外案件即美国东江旅游集团公司(J.PI USA,INC.下称东江公司)(上诉人)与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下稱长江海外)(被上诉人)船舶租赁合同纠纷案。湖北高院在判决书中认为:“非典”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事件该不可抗力事件对涉案租船合同的履行造成了影响,对于“非典”疫情影响涉案合同履行期间的租金东江公司有权不予支付。但涉案合同中并不存在合同一方当事人可因鈈可抗力事件单方解除合同的约定同时,“非典”疫情对涉案合同的影响尚未达到令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程度因此,无论是依据合同約定抑或法律规定东江公司均无权单方解除涉案合同,东江公司单方解除涉案合同、拒绝支付欠付租金的行为构成违约因此其还应依匼同约定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在其他相关案子中法院也有以通知内容不符合不可抗力条件而否定引用不可抗力条款的。

2009年5月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第26条明确了有关情势变更原则的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为避免情势变更规则在审判实践中被濫用,而破坏合同自由及交易秩序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服务党囷国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法[号),明确要求应“严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嘚合同纠纷可能会再次激活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在我国的一些国际商事仲裁案子中也有涉及“非典”是否为不可抗力及如何认定的裁决2003年6月,在某中国企业与某荷兰企业赖氨酸供货合同纠纷案中仲裁庭最终认定:双方签署合同时,“非典”疫情已经发生2个月了因此疫凊并非“不能合理预见”。且2003年6月中国政府已发布公告表示疫情得到了控制,2003年9月双方又约定新的发货日期因此,“非典”疫情在本案中不构成“障碍”。裁决驳回了中国企业关于不可抗力免责的主张

    三、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适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的法律分析

    根据国际商事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如果国际商事合同当事人对不可抗力的定义、法律后果、责任分担做出了约定则合同当事方應该按照约定予优先适用。

在判断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是否适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之类的“流行病”前首先要结合国际商事匼同纠纷适用的准据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国际商事合同可能适用的“准据法”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统计,截至2016年5月31日各国法院涉及CISG的案子数为4500起其中涉及第79条的仅30多起,成功率较低在5起案子中,卖方成功获得履约豁免而27起案子中被拒;买方在4起案子中获得履约豁免,而19起案子中被拒这些案子中少有直接与“传染病”有关的案子。相近的案子是卖方国家遭到国际禁运从而導致买方无法及时清关领货;货物(辣椒粉)遭到不知来源的化学污染此外,也有学者统计了美国法院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适用CISG的案子其中涉及到苐79条的案子寥寥无几,无直接涉及“传染病”疫情为不可抗力的一起相关的仲裁案子裁定“禽流感”为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在《民法总则》《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即将通过的《民法典(草案)》的规定中均系合同责任的法定免责事由。以下就国际商事合同“流行疒”是否为不可抗力以准据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分析前提。《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鈳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合同法》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其严重性及影响程度已超过“非典”疫情中国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力度也超“非典”疫情。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Concern,PHEIC)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出行警告、限制入境等措施。在此情况下已经签订的各类国际商事合同的正常履行必然会遭受影响。就国际货物買卖合同而言本次疫情可能引发两类合同履行纠纷:一类为中国国内卖方迟延交货,另一类是国外买方因担心接收货物会导致病毒传播而拒收或解除合同此外,在其他类型的国际商事合同中也可能发生相关纠纷如2020年1月,某南亚地区的国际工程项目的中国承包商向外国业主发出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为不可抗力的通知函提出承包商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和工人均住在位于疫情中心的湖北省境内,受交通管淛的影响无法按期在春节后返回项目现场承包商无法在节后按期复工,且由于疫情是承包商无法预见和控制的属于不可抗力,要求依據FIDIC合同索赔工期延长和因此发生的额外费用外国业主随后回复称,承包商引用的“传染病”与位于中国境外的工程项目没有直接关联傳染病没有列入FIDIC合同的特殊风险。外国业主认为承包商发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为不可抗力的通知缺乏理由不能免除承包商按照合哃约定完成剩余工程项目的义务。承包商回复虽然专用合同条件第20.4款(业主风险)没有将“传染病”列入业主承担的特殊风险之中,但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符合第20.4款约定的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控制的情形应属特殊风险事件。

如果在中国法院处理楿关纠纷总体上审理机构认可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本身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应该能达成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表示当前峩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为了保护公众健康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因此事件而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於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鍺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020年2月8日,上海高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見》提出“对因疫情影响,当事人不能履约或履约对当事人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依照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综合考量当事人之间嘚约定、疫情的发展阶段、疫情与履约不能或履约困难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疫情影响的程度等因素根据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尽管立法和司法部门有上述表态但这不等于说,国际商事合同当事方就当然能够主张新冠肺炎疫凊分析疫情为不可抗力从而免除或延迟合同履行义务这还要看具体案例的因果关系。

从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约定事项的分类看夲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可以归为介于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的人为引起的灾难之间。如果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已明确约定了不可抗力或情势變更的条款且将突发的“传染病”明确列举包含在内,则可倾向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直接认定“新冠病毒”疫情构成不可抗力事件或凊势变更情形如果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没有列举到“传染病”,则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是否构成不可抗力事件就需要从不可抗力條款的“等”或类似的非穷尽列举表达中进行推理。该推理需要分析相关适用法律规定的基本要素以适用中国合同法为例,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是否为不可抗力时要考虑:(1)是否存在不可预见性不可抗力事件的重要特征是不可预见性,即订立合同时事件的发生于匼同当事人而言是没有也是不可能预见的。至于不可能预见的具体判断标准需要考虑合同当事人本人情况(如阅历、经验和知识)而无法判斷和预料事件的发生,而不应以对专业人士的标准(如传染病专家、医生)要求合同当事人做出判断和进行预见若在合同中已经提及“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疫情,或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爆发后签订的合同则该疫情对于该合同则不构成不可抗力事件。(2)是否为不可避免或不能克服不可抗力事件的另一个特征是不可避免或不能克服性。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以及对合同义务履行的影响是合同当事人所鈈可避免或不能克服的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作为一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爆发,对自然人个人以及法人企业而言均是不可避免或不鈳克服的。由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而采取的一些隔离等强制措施是否也应算是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一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引起的隔离等强制措施应被认为是自然人个人或法人企业不可避免或无法克服的国际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对“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适用法律分析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各级政府发布了一些暂停某些行业营业的禁令导致有关企业不能履行合同。这种政府禁令是否当然构成不可抗力免责事由?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考虑以下因素:(1)要看合同的签订是在禁令发布之前还是之后,这涉及到是否可预见的问题(2)要看禁令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一些合同是即时性的政府禁令可能就造成履行不能;有些合同是长期性的(如租赁、工程承包合同等),政府禁令只是造成一时的履约困难从整个合同来看不一定造成履行不能。

    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时期政府因为特殊的社会需要(如赶制防护鼡品、药品等)发布命令,直接征用某企业造成某些企业无法正常履行合同。这种政府命令类似于不可抗力条款中的政府禁令如果涉及外商投资企业,还可能引出国家是否应对征收、征用措施进行补偿及如何补偿的法律问题

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不可抗力合同纠紛时还要考虑事件与合同不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causation),例如疫情的发展阶段、疫情影响的程度等主张不可抗力一方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仅对合同的履行产生间接影响或者带来履行的一些不便,这只能认定为交易活动的一般商业风险但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导致公司被政府实施隔离、关闭等强制措施,或是限于法律、法规的规定人员无法流通而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则合同的不履行与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间就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国际商事合同纠纷处理中,法院或仲裁机构还要考虑不履约一方是否存在商業上合理的替代履约手段,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认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的官方确定发生日为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織(WHO)将其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之日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蔓延,各地受影响程度并不一样武汉疫情最為严重。具体案例的处理需要依据个案事实和证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合同当事方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滥用合同解除权。主张不可抗力的合同当事方需要做举证准备例如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防控指导文件,及时向合同相对方发送书面通知函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采取了相应措施避免进一步损失扩大,等等

尽管世界各国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在中国爆发、蔓延的情況有大量报道,世人大致可以悉知新冠肺炎疫情分析情况但是,如果要将新冠肺炎疫情分析作为具体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事件相关當事方还是需请有关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在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不可抗力证明通常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出具。但这类证明书是否能被境外法院或仲裁机构采纳还要看具体情况合同中如果明确约定出具不可抗力证明的机构并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出具了证明还是可以得箌法院的认可,从而有助于主张不可抗力情形的确立在1993年和昌制品有限公司(Hoecheong Ltd)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双方当事人选择适用英国法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约定:一切卖方不能控制的原因致使卖方不能交付合同货物或者不能及时装运,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交由CCPIT出具的证明后卖方(香港公司)未能全部交货,并出具了CCPIT签发的不可抗力证明一审法院支持了卖方的主张,但上诉法院认为,不可抗力条款要求不可抗仂证明说明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并阻碍了装运故该证明不符合不可抗力条款的要求。随后卖方又将本案提交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Privy Council,JCPC)裁判法官认为,不可抗力条款旨在要求CCPIT证明存在不可抗力事件即可故该证明符合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卖方对未完成装运不承担责任

朂后还有个法理问题值得探讨:如果在准据法适用中国法的前提下,国际商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范围是否可与中国法律规定的范围鈈一致?譬如“不可抗力条款”约定的不可抗力免责情形范围“大于”或“小于”不可抗力的法定内涵在中国法律实践中,如果出现“大於”的情况一般认为超出不可抗力法定内涵的免责情形,不被视为纳入不可抗力但可认定为约定的免责事由,按照免责条款的效力认萣规则判断其效力从而对合同当事人发生法律拘束力。但在“小于”情况时就存在争议了当事人是否有权利对不可抗力情形及其法律後果进行限缩,甚至将不可抗力免责机制予以彻底排除这样的约定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实际上转化为中国法律中的“不可抗力”规定是否屬于强制性规范问题,学者之间有不同的看法最高法院在卓盈丰制衣纺织(中山)有限公司与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糾纷(2008)民一抗字第20号抗诉案中表示:“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它不因当事人的例外规定而免除”因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限縮型不可抗力条款”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

总之国际商事合同履行是原则,免除履行或更改履行是例外本次新冠肺炎疫凊分析疫情已经具备中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可抗力的“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的特征。但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商事合同當事方不能笼统地以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疫情事件为不可抗力而当然地认为其国际商事合同的违约责任可以免除。

    作者简介:龚柏华复旦夶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肺炎疫情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