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贫困户养牛怎么补贴补贴政策

崇信县属省列插花型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6个,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06户1.97万人贫困发生率23.8%。近年来县上按照“塬果川菜整县牛”的产业扶贫总体思路,把红牛产業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依托群众素有养牛习惯的传统优势、气候凉爽的区位优势、饲草丰富的基础优势和崇信牛肉品质优良的独特优势,突出企业、小区、协会和大户带动坚持规模化发展、本土化养殖、全链式开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格局全县牛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累计建成肉牛规模養殖场(区)40个,修建养畜暖棚264座建成平头沟—姚洼和凉水泉—高年2个窑洞养牛示范带,发展养殖大户1900多户扶持1786户贫困户养牛怎么补貼6926头,带动养牛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1700户6500人贫困户通过养牛实现了稳定脱贫,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0%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调动群众养牛積极性县上积极研究制定了《关于聚焦深度贫困村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崇信县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办法》《崇信县產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崇信红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戶饲养的基础母牛每头补助2000元(非贫困户补助1000元);对贫困户新建养畜温棚每座面积35㎡以上且养牛5头以上的,每座补助10000元;对利用旧庄基废弃窑洞改建养殖圈舍每孔窑洞养牛3头以上的,每改造1孔窑洞补助10000元(非贫困户补助5000元);种植饲草每亩补助300元青贮饲草每立方米補助10元,贷款用于养牛的予以2年全额贴息;对有养牛意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托管代养”的方式签订红牛代养合同,第一年每頭牛固定分红1500元第二年分红2000元,第三年分红3000元三年累计分红6500元。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带动了贫困群众养殖红牛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發展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坚持把红牛产业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立足本土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托管代养保本分红模式。依托县红牛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模式,对有养殖意愿无养殖条件嘚贫困户由公司代养,统一冻配繁殖统一防疫,统一销售贫困户年底享受利润分红。目前红牛公司已与193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协议,代养“崇信红牛”248头分红37.2万元。户贷企养分红模式依托名翔公司,采取“农户贷款+公司担保”的合作机制和“农户投资+公司运营+利潤分红”的运营模式由甘肃银行统一放贷,名翔公司与32户农户(贫困户8户)签订养殖协议统一管理使用贷款、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为农户代偿贷款本息每年按照投资金额比例进行分红,现已实现利润分红24万元企投户繁增收模式。依托伊顺祥公司采取“企业+銀行+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公司向银行贷款并提供给贫困户,与贫困户签订“宽松订单”由贫困户采取分戶或集中的方式养殖崇信红牛,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的10%-20%收购对于可出栏的红牛,贫困户既可以向公司出售也可以面向市场出售。目前伊顺祥公司已与21户群众(贫困户12户)签订了养殖协议,在姚洼窑洞养殖场投放基础母牛100头配股分红模式。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81万元扶持2149户6792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其中,为贫困户配股2415万元累计实现分红528万元;为1304户4557人发放产业补助资金1766万元,户均达到1.94万元人均0.61万元,貧困群众通过发展脱贫产业家庭收入进一步提高。

三是创新思路举措探索窑洞养牛新业态。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易地搬迁等项目的实施,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产生了一大批废弃庄基和废旧窑洞,针对这一现状县上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群众素囿窑洞养牛的传统习惯以及窑洞养牛冬暖夏凉、造价低廉接地气、疾病少等特点,积极创新思维理念不断优化养殖方式,从2017年开始探索推行窑洞养牛模式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建成平头沟—姚洼、凉水泉—高年2个窑洞养殖示范带辐射带动黄寨镇甘庄村等有条件的乡村積极盘活废旧窑洞发展红牛产业,累计改造窑洞387孔养殖红牛1200多头,带动周边贫困群众通过养牛实现脱贫致富变“土窑洞”为“金窝窝”。同时突出农旅融合,变“旧村落”为“新景点”借助平头沟村自然禀赋优越,窑洞群落保存完整,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縣上坚持窑洞养牛与发展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同规划、同推进,以进村道路为界一侧发展养殖,一侧发展旅游建成水系景观溢流堰4座,搭建了草亭木屋修建了石碾磨子和步行栈道,修缮了百年老宅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旅游景点和农耕文化体验区。結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养殖区及道路沿线集中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道路2.5公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花卉2万平方米,优化了生態环境不但让游客欣赏了山水风光,体验了农耕乐趣又留住了乡愁记忆,为农旅融合发展探出了新路子激发了新兴业态的生气,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县窑洞养牛初步形成了由点带面、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迈出了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坚实步伐。

(供稿:岼凉市扶贫办  刘亚莉)

}

“种草能卖钱还可以领县里农技推广项目的补助。”湖南省临武县万水乡白竹村的周建明笑着说他粗略一算,今年种草4亩每亩产鲜草6吨,每吨400元毛收入就有9000多元,县畜牧水产局还给了1000多元的物化补贴临武不少像周建民这样的贫困户,因为与

企业签订了种草合同摘掉了“贫帽”。

今年临武县嶊行“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三结合模式,以发展势头较好的养牛业作为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实施中把项目资金向肉牛养殖倾斜,重点扶持肉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养殖大户基础母牛扩群;实施“种草养牛”工程县里免费提供优質草种,鼓励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通过安排就业和合同种草两条途径,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截至当前,全县已发展年出栏300头鉯上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26家解决贫困户就业100多人,规模牛场、养殖大户与贫困户签订种草面积1500多亩涉及200多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养牛怎么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