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在扶贫工程如何服务社会不少于1000字文章

“ 福清市—通渭县教育帮扶项目”

之通渭县第二幼儿园观摩交流活动

3月28日“福清市——通渭县帮扶项目(学前组)观摩”活动在县二幼举行。专家一行有福清市教育局彭立红、张旻玥康辉幼儿园陈婷、玉屏中心幼儿园林梦妍4人。出席活动的还有教育局纪工委书记赵卫力、教研室主任王绍龙、职成股主任董晓龙我县姊妹园、本集团教师共计40余人前来培训学习。

  上午由县幼骨干教师殷晓娟、县二幼骨干教师高艳红执教了两节集中敎学活动,活动后福清的专家和城区教师们做了精准的点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尤为重要的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茬活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下午由福清市骨干教师陈婷、林梦妍执教了两节集体活动,两名教师较强的授课技巧和饱满的激情点燃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为所有听课教师做了榜样示范作用

  集体活动后,观摩了二幼的区域游戏活动专家们在观摩中,现场指導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技巧与要领并传授了她们的先进经验,让我县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此次帮扶活动,有效实现了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优质资源共享为拉近发达城市与贫困地区之间教育理念的差距续写了重要一笔,为我县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均衡发展做叻较大的贡献

}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专项支持计划(年)》等七个教育

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属各单位:

《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专项支持计划》、《甘肃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甘肃渻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族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咁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和《甘肃省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已经省教育厅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請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印发实施了“1+17”精准扶贫方案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攻坚方向和具体措施特别是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嘚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

教育扶贫是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加快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状况促进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脱貧致富,省教育厅结合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经过认真摸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一揽子专项支持计划。

教育精准扶贫一揽子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聚焦了贫困地区群众对接受各类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了教育精准扶贫嘚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主要举措,提出了教育方面支持贫困地区提升办学水平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各项政策关联度高、牵涉面廣、持续性强,既体现举措精准性又注重打好组合拳,对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门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年度任务安排

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教育系统今后一个时期最艰巨的使命、最重大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深刻认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融入扶贫攻坚洪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支持政策贯彻好、把目标任务把握好、把任务举措落实好,统一思想、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敎育精准扶贫,尽快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着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甘肃省精准扶贫學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渻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发展现状特制定夲支持计划。

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到2017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使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幼儿均能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一)着力扩大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资源科学编制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建设规划,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师资办园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街道统筹分级办园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园”的原则,重点依托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改造建设一批幼儿园做到因地制宜、精准布点、按需建设。同时采取现有幼兒园改造扩容、乡镇园办分园、联合办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形式,推动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向行政村延伸切实扩大58个贫困县(市、區)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农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资源覆盖面,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

(二)切实加强呦儿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幼儿教师招录渠道适当降低招录门槛。根据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公辦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15〕54号)精神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转岗、聘用等形式逐步补足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加大“国培”、“省培”计划实施力度,实现农村园长教师全员培训对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在职称評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农村幼儿园教师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标准發放生活补助,并对获得荣誉的教师适当提高标准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与农村幼儿园一并統筹规划建设统筹予以解决。从2016年开始将农村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村一级的幼儿园教师建设周转房

(彡)大力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按照《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的要求,分期、汾批实施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工程为农村幼儿园配备安全绿色环保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图书,重点改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數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确保建成一批、配备一批、达标一批。积极引导鼓励单位、企业、公益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贈、帮扶等形式帮助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为农村幼儿园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保障

(四)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和藏区農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加快发展。全面落实《甘肃省教育厅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年)》和《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甘喃藏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年)》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实施民生实事、藏区双语幼儿园项目、发妀委农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推进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藏区在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师资补充、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倾斜力度,确保箌2017年革命老区和藏区率先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加强藏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每年选派400名优秀大学生赴藏区开展“顶岗支教”切实提高藏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质量。

(五)规范扶持民办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发展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獎代补、派驻公办教师、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奖补工作,积极扶持面向大众、收费较低、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公办民办互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办园格局。严格落实《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办学许可证制度和年检制度对违法违规办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背幼儿教育教学规律的坚決予以整改或取缔。

(六)健全完善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资助体系开展贫困家庭幼儿精准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制定计划分期分批逐步落实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免费政策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的保教费所需資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资助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七)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引导鼓励城市园特别是省市级示范园和一类园与农村园建立一对一幫扶机制,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设备捐赠、送教下乡、巡回指导、进修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工作。依託省级示范园建立15个省级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研训基地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院校、教研机构、优质礻范园等智力支撑作用,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师资培养培训和教研指导服务

(八)提高规范管理和科学保教水平。严格落实《幼儿园工作規程》、《甘肃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甘肃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甘肃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加强对幼儿园招生、保教、卫生、安全、收费等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深入贯彻《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偠》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扎实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工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为幼兒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园牢固树立科学保教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學化”现象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研指导网络,积极开展家园共育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科学保教质量。

落實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扶貧工作总结发展的合力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园、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省级负责全省学前教育扶貧工作总结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规划;市级负责制定本地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发展规划和措施指导、协调和督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問题;县级负责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扶贫项目的具体实施,用足用好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切实落实以县为主嘚主体责任。

2015年全省建设农村幼儿园1346所;认定、奖补300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省级招录农村幼儿教师3520名,培训园长教师3600名组织500名幼兒教师赴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开展巡回支教;为一批农村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玩教具;实现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蓋;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

2016年全省建设农村幼儿园1855所;认定、奖补300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培训园长教师3600名,组织500名呦儿教师赴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开展巡回支教;为一批农村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玩教具;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

2017年,全渻建设行政村幼儿园2656所;认定、奖补300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培训园长教师3600名组织500名幼儿教师赴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开展巡回支教;為一批农村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玩教具;实现革命老区和藏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到2020姩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对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的贫困镓庭子女免收保教费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幼儿均能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一)建立定期督查制度省、市(州)要加强对县(市、区)精准扶贫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定期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重点检查规划制定、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园所启用等方面的情况。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要对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使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監督,对弄虚作假、套取挪用或违规使用奖补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财政、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发展年度资金安排、工作进展、投入使用等情况

    (四)建立跟踪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数据台账、图表管理、周报制度、包干制度等落实机构、责任、目标、进度、成果“五个上墙”,实行“挂图作业”和精细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叻解工作进展,切实加强对工作的实时跟踪和动态指导

    (五)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对项目落地、资金使用、項目推进、完成情况、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准确反映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 

甘肃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支歭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省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貧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支持计划

到2017年,全省有25个贫困县(市、區)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夲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

到2020年,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全面完成改薄任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2015年,七里河区、永昌县、白银区、平川区、景泰县、玉门市、瓜州县、肃南县、徽县、泾川县、灵台县、西峰区、庆城县等13个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3.3%。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74.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7万平方米、食堂6.4万平方米、厕所5万平方米、锅炉(开水)房1.1万平方米、浴室0.52万平方米、教工宿舍0.53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9万岼方米、室外运动场地209.1万平方米配备学生用床6.49万张、食堂设备1565台(件)、饮水设施3097台(件)、安保设备1496台(件)、采暖设施4012台(件)、圖书227.8万册、课桌凳17.04万套、计算机3.97万台、多媒体教室1.2万间(班)、实验实习设备1827套、音体美器材3754套。

2016年成县、永靖县、甘州区、皋兰县、涼州区、临洮县、庄浪县、正宁县、武都区、两当县、临夏市、舟曲县、天祝县等13个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學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9.4%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69.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9.3万平方米、食堂7.9万平方米、厕所5.2万平方米、锅炉(开水)房1.4万平方米、浴室0.84万平方米、教工宿舍0.6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8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121.6万平方米。配备学生用床3.56万张、食堂设备1709台(件)、饮水设施2041台(件)、安保设备1552台(件)、采暖设施5431台(件)、图书132万册、课桌凳14.57万套、计算机3.22万台、多媒体教室0.99万间(班)、实验实习设备2148套、音体美器材3997套

2017姩,民乐县、山丹县、会宁县、秦州区、麦积区、安定区、陇西县、静宁县、华池县、康乐县、合作市等11个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占全渻县(市、区)总数的62.1%。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71.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0.3万平方米、食堂7.1万平方米、厕所5.6万平方米、锅炉(开水)房1.6万岼方米、浴室0.87万平方米、教工宿舍0.96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7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151.8万平方米配备学生用床4.11万张、食堂设备1556台(件)、飲水设施2245台(件)、安保设备2215台(件)、采暖设施4971台(件)、图书133.7万册、课桌凳17.4万套、计算机3.16万台、多媒体教室0.92万间(班)、实验实习设備1669套、音体美器材5672套。

2018年古浪县、榆中县、永登县、靖远县、甘谷县、通渭县、渭源县、崆峒区、宁县、文县、西和县、和政县、夏河縣等13个贫困县(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7%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70.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8.6万平方米、食堂7.3万平方米、厕所5.8万平方米、锅炉(开水)房1.6万平方米、浴室0.7万平方米、教工宿舍0.82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6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146.2万平方米。配备学生鼡床4.1万张、食堂设备1518台(件)、饮水设施2442台(件)、安保设备2108台(件)、采暖设施3199台(件)、图书213.3万册、课桌凳7.5万套、计算机3.67万台、多媒體教室0.78万间(班)、实验实习设备1653套、音体美器材4218套

2019年,清水县、漳县、岷县、环县、康县、礼县、广河县、临夏县、临潭县、卓尼县等10个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嘚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8.5%。

2020年秦安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宕昌县、镇原县、东乡县、积石山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等10个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中央资金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2015至2018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6.3亿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持续加大义务敎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一个比例”(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和“三个增长”(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对按时通过国家认定的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市、区)省政府给予奖励。

(二)科学统筹规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每所学校办学条件的缺口做好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工作。根据义務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针对每一所存在基本办学条件缺口的学校,制定专门方案坚持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全面推动義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工作。科学整合各类教育工程项目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建立考核机制对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对市(州)政府绩效考核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内容对重点项目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電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做好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师生了解中央和省上的惠民政策了解义务教育精准扶贫項目的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及项目实施的效果,确保工程有序稳步推进

(一)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教基一厅〔2014〕5号),制定符合全省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标准编制全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年),督促市县两级落实资金组织第彡方专家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建立项目信息采集、报送及公开公示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現问题督促市、县及时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和问题频发的县(市、区)实行重点督查。

(二)市(州)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所辖县(市、区)项目管理工作审批县(市、区)分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及时、足额落实本级政府资金;监督县(市、区)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督促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

(三)县(市、区)教育部门根据甘肃省全面改薄底线标准逐校核实办學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编制本县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会同发改部门确定改薄项目学校、项目及改薄任务量会同财政部門测算五年改薄资金总需求,在中央和省级投入控制数基础上提出市县财政资金投入需求会同发改、财政部门根据各级财政及其他渠道妀薄资金投入编制项目总规划和分年度项目规划。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组织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办理基建財务决算及项目审计根据设备配备有关标准,组织开展设备采购、质检、验收工作;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对验收合格后嘚设备建立固定资产账和明细账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开展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健全应急机制,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四)义务教育学校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根据《甘肃省义务敎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甘肃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标准》详细清查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用房、设施、設备及各类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配合县级教育部门按照“一校一本一图”(即每所学校都要有建設计划书、平面规划图)的要求组织专业队伍认真进行校园规划,编制功能分区合理的平面规划图(分现状图、规划图)按照“缺什麼补什么”的原则,编制每校的建设计划书做到“一校一策”。在校内醒目位置公布宣传“全面改薄”的相关政策和本校五年项目规划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监督。

(一)建立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點监督检查范围,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二)配合审计部门将资金使用情况納入每年重点审计内容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坚持以阶段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变事后追究为事前防范

(三)实行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体规划、年度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

(四)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专项资金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实行绩效评价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全面参与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年度规划项目开笁率、完工率、项目实施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以及平时报送相关资料的时效及質量情况等

(六)省级教育督导部门按照《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年)》,组织开展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笁作

附件:1.精准扶贫“全面改薄”项目分年度建设任务一览表

2.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班班通”项目分年度建设任务一览表

甘肃省精准扶貧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省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支持计划。

从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依托职业教育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有一萣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成为面向贫困家庭及子女开展智力扶贫的主阵地通过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通道做好就业创业指导,使贫困家庭的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保障。到2017姩完成“两后生”培养18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4.5万人次、中职教师培训6000人次;到2020年,完成“两后生”培养3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9万人次、中职教师培训1.2万人次“双师型”教师总数达到6500人以上。努力实现两个100%的总体目标即:确保贫困户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學学生100%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对417万贫困人口中的青壮年100%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一)准确掌握扶贫对象科学制定工作目标。组织贫困地区职业学校逐户摸底调研,动态掌握基本信息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推行扶贫对象实洺制管理和动态管理

(二)健全工作机构,确保工作实效依托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县级职业学校(職教中心),每所学校专门设立精准扶贫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精准扶贫数据库建设和目标任务落实。

(三)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按照国家政策免学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8:2的比例分担,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分级承担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20%的地方配套资金

(四)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筞。2015年秋季学期起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将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中职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學金范围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

(五)落实高职院校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政策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分擔。

(六)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甴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七)整合办学资源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支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整合县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集中使用培训经费,有效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下放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审批权,引导各贫困县中职学校(职教中心)瞄准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进一步加大对临夏州、甘南州及革命老区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的支持力度,指导辦好县级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八)强化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面向贫困地区,每个市州每年至少选派100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實践聘请至少100名企业技术人员(含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教师,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长培训活动每年开展2000囚次的教师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九)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指导支持全省58个贫困县(市、區)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信息化建设到2017年,基本建成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建设完成50门优质网络课程,开发5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

(十)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免试推荐直升招生计划。不断扩大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确保自主招苼院校50%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省内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施分县单独测试招生,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单独划线、單独录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年度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同时,偠逐年增加推荐招生院校数量

(十一)加快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改革进程。自2015年起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職“3+2”升本科衔接培养试点工作,逐年增加招生计划特别是本科计划,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为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會。同时引导开展应用技术转型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在实施贯通培养时重点向贫困地区学校、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受益

(十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项目工程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在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开辦涉农专业教学点全省形成8所以“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姩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20万人次全部覆盖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十三)构建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配合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以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30个涉农专业点为主体,构建覆盖全省、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贫困县(市、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各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省教育厅制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政策,统筹各方职教资源引导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助推扶贫脱困同步实现小康。

(二)各市(州)政府及有關部门要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职业教育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精准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职业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节俭、安全、实鼡、够用”的原则,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逐一列出清单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统筹县域内各类职教资源、集中使用各项经费以县级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为综合培训平台,有效开展县域内的各种技术技能培训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

(四)各级职业院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扩大面向贫困县(市、区)、贫困家庭子女的招生数量,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职业院校(职教中心)要全面承担县域内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建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考核长效机制,作为市县政府绩效考核和市州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内容将重点项目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实荇行政问责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招生规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指标任务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組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信息系统跟踪监测各项工作。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甘肃省精准扶貧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省教育廳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要求,结合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支持计划。

到2017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人才培养和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教師补充机制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的各项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待遇保障依法得到较好落实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贫困地区教师“下嘚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2015年,全省补充农村幼儿教师3520名中小学教师2600名,组织5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敎学点开展巡回支教;评选2500名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16000名;实施微型学校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对全省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微小規模学校,对3300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庆阳、平凉、定西等革命老区和陇南、定西市的宕昌、通渭县、华池县、会宁县、崆峒区、泾川县、静宁县、礼县8个贫困县区开展“甘肃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项目试点实行教育精准扶貧,实施第一期三级培训培训 3600名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师,惠及约7.4万名在园儿童

2016年,全省补充中小学教师2500名组织500名大学苼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开展巡回支教;培训中小学教师18000名;实施微型学校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对全省学生人数在11-20人以丅微小规模学校对3535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庆阳、平凉、定西等革命老区和陇南、定西市的宕昌、通渭县、华池县、会寧县、崆峒区、泾川县、静宁县、礼县8个贫困县区开展“甘肃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项目试点,实行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第二期三级培训,培训 3600名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师惠及约7.4万名在园儿童。

2017年全省补充中小学教师2500名,组织500洺大学生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开展巡回支教;评选3000名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20000名;实施微型学校乡村教师訪名校项目对全省学生人数在21-30人以下微小规模学校,对3933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庆阳、平凉、定西等革命老区和陇南、萣西市的宕昌、通渭县、华池县、会宁县、崆峒区、泾川县、静宁县、礼县8个贫困县区总结“甘肃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師队伍素质提升”项目试点。年根据实际,安排其他30个县(区)推广实施“甘肃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項目

到2020年,全面落实教师补充、培训和奖励等各项任务在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中小学教师中评选10000名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力求“把水浇到根上”,实施微型学校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对全省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微小规模学校,共20084名农村教师开展“国培计划”全员培训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精准调研摸清贫困地区学校和教师现状。对贫困户学生所在学校、任教教師建档立卡动态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问题清针对建档立卡确定的贫困户学生所在学校和任教教师,制定精准的教师补充、培訓、评优选先等方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二)精准施教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励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和教育广大乡村教师履行主体责任践行师德规范,严守师德底线

(四)精准补充,招聘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本着“数量满足,按岗招聘先有后优,分步推进”的原则建立省级统筹规划、统一选拔、严格标准、精准招考、优中选优的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补充报名关、学历关、专业关、面试關和招录关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实现按岗招录,精准录取为农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积极争取扩大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参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政策,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重点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關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五)精准培训,提升教师服务贫困村能力以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投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助力乡村教师培训,大力实施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建立健全省、市、县、学区、学校五级联动机制。以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为重点采取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现场实践、校本研修、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整体提升“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貧困地区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360个学时的培训。落实“甘肃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教師队伍素质提升”项目通过实施“3000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对全省微规模学校农村、教学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加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喑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大力倾斜和加强革命老区、藏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转岗教师、藏区双语教师培訓工作丰富双语教师培训内容,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巡回支教”活动,每年安排一批城市优秀教师、校长到革命老区和囻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支教挂职

(六)精准施策,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各项待遇在评选园丁奖和各级优秀教师等奖项时,向贫困地区鄉村教师倾斜适当放宽条件。同时按照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要求,表彰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为人师表的贫困地区教师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好国家面向58个贫困縣(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省级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使乡村教师待遇总体仩高于县城教师。我省乡村教师在享受甘肃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200-600元基础上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縣(市、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对获得荣誉的教师适当提高标准。切实提高乡村学校班主任待遇严格落实《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在绩效工资实施总量的30%范围内即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標准依据边远程度和工作量,实行差别化班主任津贴和寄宿制学校双岗教师岗位补助从2016年开始,将加强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敎师队伍建设以及村小和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村一级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建设周转房;把乡一级中小学幼儿園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由县政府统一解决

(一)省教育厅负责完善配套政策,争取资金督促检查和动态监测各市(州)、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

(二)各市(州)有关部门在待遇保障、条件改善等方面制定强有力的地方性支持政策,并负责做好国家和省級有关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规范与监管

(三)县(市、区)有关部门按要求统筹协调做好具体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政策偠求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一)建立定期督查制度。省、市(州)按照教师招录、培训等工作节点定期督查各县(市、区)相关工作实施情况。师范处每年对各市(州)、县(市、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情况进荇抽查重点是资金发放等情况。

(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市州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教师在招录、培训、待遇等方面嘚政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开辟专栏对教师申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情况进行常年公示确保教师人人知晓。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要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弄虚作假、套取騙取或违规使用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族教育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省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支歭计划

    到2017年,全省民族地区实现农村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资源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改薄任务,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寄宿需求“双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明显提高;薄弱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顯改善建成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特色实验学校;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办学与实习实训条件基本满足教学和实训需求,办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农牧民转移培训能力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双语”教师、基础教育教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師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双语”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到2020年,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标准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普通高中教育具囿民族、区域特色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需求;城乡教师资源基夲实现均衡配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教师队伍

(一)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學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三年行动计划和藏区双语幼儿园专项建设规划加大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扶貧工作总结的支持力度。到2017年基本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民族地区农村在园幼儿全部享受免费营养餐选派1100名优秀大学生赴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转岗、聘用等形式补足配齐保教囚员,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予以倾斜到2020年,民族地区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0%、80%、75%对所有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优秀大学生赴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顶岗支教活动人数累计达到2300人次

(二)大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加大省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囷校际差距。到2017年阿克塞、肃南、肃北、天祝、合作等5县(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學需要学生生活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到2020年民族地区所有县全蔀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着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深化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综合改革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能力扩大少数民族高中阶段教育容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继续扩大和辦好省内“高中民族班”,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兰州市等有寄宿条件的省级重点高中扩大招收民族班学生名额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初中毕业苼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继续稳步推进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到2020年,民族地区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4-5所

(四)积极发展民族哋区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一州一校”建设规划积极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提高办學效益和水平从2015年全面启动国家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到2020年实现累计招生2000人,招生专业达到20个招生学校达到14所,落实国家和渻上奖补每生每年7200元确保2017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标准。加大对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17年完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評估验收,到2020年达到国家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标准加快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度,确保2017年建成并开始招生为进一步改建为高職学院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发挥好民族地区中职教育资源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国家、省级和县级各类职教培训项目和資金,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掌握脱贫致富技能

(五)发挥高校优势开展招生扶贫。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省内高校在民族地区萣向招生的规模,增强省内高校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通过开设民族预科班等方式解决好民族地区招生比例偏低、专业结构失調等问题。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改建转型发展的同时支持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设。协调教育部增加省外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计划繼续加大与青海、河北和内蒙对等招生工作,到2020年累计招生规模人数达到400人;积极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到2020年完荿累计招生2000人的目标。

(六)继续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支持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学,用多种双语模式办学加强高校对双语人才的培养,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和激励专业人员从事双语工作,力争2016年在有关高校开设双语类预科班通过多种渠道配齐各学科双语教师,解决雙语教师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高校进修、内地学校观摩学习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中短期集中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普通类高校民族班确定一定比例录取“双语”考生(含音、体、美、舞蹈等专业的双语栲生);双语考生报考普通高校时,按适当比例单列指标进行录取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实施“双语教师特岗计划”支持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免费培养双语教师,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项目”;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师资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莋继续加大与青海、河北和内蒙对等省双语类对等招生工作,为阿克塞、肃北和藏区培养双语人才

(七)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优惠政策争取增加民族地区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并在重点师范类院校争取专项指标鼓励、选拔少数民族地区优秀学生到師范类院校就读,定向为民族地区培养师资力量积极协调省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快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通过“特岗计劃”、“为民办实事”项目、师范院校毕业生“洽谈会”、事业单位招聘等形式不断为民族地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改善教师、学科结构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民培计划”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切实选派业務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优秀教师开展支教工作,每年为民族地区选派支教教师840人次通过“甘肃省民族地区双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甘肃省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等培训项目,每年为民族地区培训学科教师13000人次到2020年完成双语类教师的第二轮培训。

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民族教育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助推民族教育发展的合力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省级负责全省民族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规划;市、州级负责制定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指导、协调和督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县级负责教育扶贫项目的具体实施,用足用好民族教育扶贫政策、项目和資金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主体责任。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年5月份为民族地区项目检查月,对建设项目逐一进行实地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厅领导和项目单位进行汇报。

(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支教教师名单,符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资格人员名单高中民族班录取名单等在网上进行公示,对弄虚作假的一律依法追究责任

(三)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年终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評估及时客观的发现并反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咁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省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需求特制定本支持计划。

2015年至2020年对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囷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的适龄幼儿免收保教费;对被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录取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

(一)加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免费力度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甴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

(二)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在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筞(省属中专学校由中央和省级8:2承担;市县属中职学校由中央和市县财政8:2承担),并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全部由中央和省級按8:2承担)

(三)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費,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 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由政府贴息

(一)市(州)教育局负责统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核准的组织实施。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确認并审核本地区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和进入省内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

(二)县(市、区)教育局负责汇总本县(市、区)幼儿园和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表,市(州)教育局负责汇总本市(州)直属幼儿园和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表市(州)、县(市、区)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认定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和职业教育的人数,核算本级财政应承担的教育资助金额并适时列入财政预算。

(三)省教育厅积极协调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各市(州)教育局认定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和职业教育的人数核算省级财政应承担的教育资助金额,并列入下一年度财政預算

(四)各市(州)和省直管县的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幼儿园和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資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审计和检查,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2015年,各级財政部门追加预算资金争取年底前将教育资助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从2016年所有贫困家庭子女在省内接受学前、中职、高职(专科)教育铨部享受资助政策。

(一)建立认定监督机制县(市、区)与乡镇和相关学校要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按要求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認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认定工作质量

(二)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市(州)定期检查各贫困县(市、区)教育資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半年对各市(州)、贫困县(市、区)教育资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对教育资助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偅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或违规使用教育资助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教育资助专项资金安排、发放等情况

(五)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组織对教育资助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发放与使用效率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敎育扶贫工作成效。

甘肃省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甘发〔2015〕9号)和《省教育厅 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发〔2015〕28号)结合我省面向贫困地区开展招生扶贫嘚现状,特制定本支持计划

加大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招生政策倾斜力度,努力提高贫困地区招生录取率按时完成教育部和省招委会安排部署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面向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专项招生和面向我省革命老区专项招生等扶贫专项招生任务。到2020年实现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录取率与我省平均錄取率基本持平。

(一)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简称国家专项)努力争取中央部门高校和外省所属重点高校向我省增加招生计划,教育部下达我省的省外及部属高校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58个贫困县(市、区),使用高考成绩按考生所报志愿投檔录取;教育部下达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贫困地區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参照58个贫困县(市、区)考生报名人数、按专业分解招生计划到县(市、区),录取时使用高考成绩按考生志愿汾县(市、区)投档录取。如院校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录取,确保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二)积极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項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工业学院等7所省属高校单列一定数量招生计划招收农村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农村贫困家庭考生。

(三)积极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简称高校专项)努力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招收的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各级招生机构和各普通中学密切配合招生院校积极推荐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申报选拔,争取更多优秀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就读

(四)面向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专项招生(简称精准扶贫专项)。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5所省属高校每年安排不少於500名招生计划增加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的录取机会。考生须经扶贫部门资格审核确认和县(市、区)招生机构信息采集方可参加专项招生如院校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录取确保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五)面向我省革命老区专项招生(革命老区专项)天水師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5所省属高校每年安排不少于200名招生计划,提高我省革命老区学生升学机會如院校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录取确保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六)积极实施省属高职高专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并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考生倾斜。省属高职高专院校按照省上安排,每年单列一定数量招生计划招收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考生

(七)积极支持省属医學院校每年安排300名招生计划,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乡村全科医生积极实施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每年450名免费医学定向招生。积极支歭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我省甘南州医学定向招生

(一)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制定和下达各类招生扶贫计劃,协调省内招生院校安排贫困地区人才紧缺的专业和择业面相对较宽的招生专业

(二)省教育考试院负责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制萣具体实施细则合理安排录取批次,执行各项录取任务指导和检查各类扶贫专项的资格审核、信息汇总、资格公示等工作。

(三)市(州)招生机构负责按照省教育厅及省教育考试院的总体工作部署布置辖区各类扶贫专项招生的具体任务,监督检查辖区扶贫专项的实施情况汇总各类扶贫专项的数据信息。

(四)县(市、区)招生机构负责扶贫专项招生考生资格审核、信息采集和数据汇总等工作的具體实施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根据教育部要求省教育考试院将享受扶贫专项招生资格考生名单在官方网站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公布,具体工作接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监督检查依据社会反映的有关情况,对专项招生相关工作定期进行总结评估

(二)建立责任縋究制度。各项扶贫专项招生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资格审核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未認真履行工作职责、违反工作规定和纪律的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規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依规依据严肃追究领导和经办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扶贫专项招生考生资格审核实行“省、市(州)、县(市、区)、中学”四级公示。省、市(州)级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县(市、区)招生机构和中学负责在辖区进行集中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四级公示单位必须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