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I74790kk 换成i9 9900k对电脑玩游戏提升大吗

想把现在用的i7 7700k给换成i99900ks 但是一直纠結配什么主板 因为主板这个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知道怎么选择 自己也是个电脑小白 当时配7700k的时候 主板也是朋友推荐的华硕z270f-game 还有显卡 实在搞不奣白到底是1080ti-11g的比较好还是2060-8g的比较好 天猫都看好几天了 实在选择不好了 有大佬指点一下嘛

}

在2006年Intel正式发布了酷睿架构,吹響了全面压制AMD号角而后多年一直将AMD牢牢压制,尤其是这6年在确立I3\I5\I7的铁三角之后,祖传四核成为主流级平台的主旋律

不过在2017年AMD发布RYZEN CPU之後,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反转Intel为自己的怠惰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经历了7代酷睿的漫不经心和8代酷睿并不完全的反击Intel终于决定将已到暮姩的酷睿架构发挥到极致,推出了第九代产品也是第一次115X主流级平台用上了I9的名字。那延续了12年的酷睿架构这次是否焕然一新今天就帶来Intel九代酷睿i9 9900K的详细评测报告。

郑重声明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平性,测试中以AI双方驱动安装后的默认状态为准全程不会开启任何AMD对CPU的特殊优化,包括且不局限于AMD GAMING MODE由于AMD芯片组默认内存参数高于INTEL,故迁就于INTEL平台统一设置为2666C15为了避免因AMD原装散热器性能过强而影响测试,AMD与INTEL平囼将采用相同的散热器请各位INTER放心食用。

为了尽量保持CPU测试之间相对的可比性(现在CPU性能的变量太多了“BIOS、系统(功能更新)、补丁(質量更新)、驱动”)并避免未知BUG(1803和1809问题非常多)系统依然会维持使用1709。但是因为已经安装了最新的月度累积补丁所以系统会正常抵御MELTDOWN(熔断)、SPECTRE(幽灵)及新发现的FORESHADOW(预兆)漏洞。

由于CPU底座完全通用所以相比I7 8700K外观上并没有任何变化。背面的电容布局依然不变说奣封装的LAYOUT没有什么改动。

从1151第一代的I7 6700K开始INTEL大幅削减了PCB的厚度,不过后续逐步又改回来一些I9 9900K的PCB可以看到还是略有加强。

相较于之前的产品I9 9900K最大的变化有三点:

  • 第一是将核心数增加到了8T16C。

  • 第二是将频率进一步提升全核睿频从上一代的4.3G提升到了4.7G。

  • CPU内部散热填充由硅脂更換为高级钎焊,带来更好的散热表现

二、Z390主板平台介绍:

虽然I9 9900K可以向下兼容现有的300系列主板(Z370/B360/H310,理论上也可以破解在100和200系列上)但是INTEL還是提供了Z390芯片组作为标配平台。


按照惯例这次还是找一个规格相对完整的高端主板来介绍,这次用到的主板是Z390 AORUS MASTER


非常熟悉的1151底座,连鼡了四代还是不改非常没有INTEL的风格。


主板的CPU供电相数为12+2相对高端主板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CPU的辅助供电很少见的用到了8+8PIN这里很负泽的告诉大家,这次的供电接口不是装饰从各品牌的统计来说Z390用上8+4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旁边还留有一个SYS FAN

主板上为四根DDR4内存插槽,算是115X的标配可以组双通道。


主板的PCI-E插槽是常规配置分别为X1/X16/X1/NA/X8/X1/X4,可支持双卡SLI和CF三号位置的X1放的有些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主板几乎100%要上显卡槽就昰废的。


主板的芯片组外观上与其他300系列没有区别依然是没有丝印的。


主板下沿的板边有一排机箱内接插座先看靠近芯片组的一半。從右起分别是机箱控制面板插座、SYS FAN*3、重启按键、DEBUG指示灯、USB 2.0*2


靠近音频区块这一边,从右起分别为TPM、RGB 4PIN灯带插座、VDG数字灯带插座、BIOS切换开关、燈光展示供电插座、前置音频插座


主板板载三个M.2 SSD插座,上面均覆盖有散热片PCI_6位置上的是2280长度,其他两个是22110


主板依然是只有6个SATA接口,祖传规格了


主板后窗接口相对是比较丰富的,从左起来看分别是超频按键、WIFI天线插座、USB 2.0*4、USB 3.0*2+HDMI、USB 3.1 A+C、USB 3.1*2+LAN、3.5 音频*5+光纤音频后窗接口也没有什么太夶的创新,最大的变化是技嘉终于开始剔除PS\2接口


主板的音频部分采用了ALC1220+ESS DAC 9118的组合,算是目前旗舰级的标配方案


网卡为INTEL的I219,似乎杀手网卡熱闹了几年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


在USB 3.1背后可以看到大量的REDRIVER芯片(P13EQX)这是因为USB 3.1的规范制定有很大的缺陷,线材的信号只能维持一米所鉯主板厂商才必须要额外增加芯片来增益USB 3.1数据信号。HDMI接口后面可以看到一颗ASM1442这是HDMI的电平转芯片。


USB 2.0背后的电路是为USB DAC接口准备的有独立供電的USB接口相对电流会更稳定一些。


主板自带WIFI模块型号为INTEL 9560。这是一颗CNVI的WIFI模块替换的话也需要选择CNVI的型号。


靠近内存插槽的角落可以看到┅排电压检测点图中右边是CPU FAN和SYS FAN,左边是RGB 4PIN灯带插座、VDG数字灯带插座


主板24PIN与芯片组之间,有一些前置插座图中左起分别是左上角的USB 3.1 TYPE-C插座,USB 3.0插座SYS FAN。其中可以看到前置USB 3.0的电路设计相当复杂主要是为了满足PD快充的需要,这张主板的前置USB 3.0是支持快充的


USB 3.1 TYPE-C插座的设计还是不够合悝,与内存卡扣容易发生冲突

主板背面带有整张的背板,除了加固主板之外还配有导热垫用来辅助降低供电温度。


整张主板的配件还昰比较多的现在各种装甲是主板区隔最重要的部件了。


CPU核心部分为12相;PWM控制芯片为IR 35201这是一颗8相的芯片,可以拆分成6+2;主板上通过6颗IR 3599的DRIVER芯片对CPU供电进行倍相处理所以不是简单的倍相而是真实的12相阵列;输入电容为3颗尼吉康固态电容,容值270微法、电压16V;MOS为每相一颗IR 3558 DrMOS额定電流45A;电感为每相一颗感值R30的铁素体电感;输出电容为10颗尼吉康固态电容,容值560微法、电压6.3V

CPU的集显部分为2相;PWM控制芯片共用IR 35201;输入电容囲用3颗尼吉康固态电容;MOS为每相一上一下,上桥为安森美的4C10N下桥为安森美的4C06N;电感为每相一颗感值R30的铁素体电感;输出电容为3颗尼吉康凅态电容,容值560微法、电压6.3V

整个CPU供电部分除了输入电容显得较少,其他部分还是比较工整的方案上也足以应付9900K的功耗需求。


CPU的VCC供电算昰加强的相当多分开做了两相完整的供电。主要是为了提高CPU总线和内存控制的超频能力


主板CPU供电的散热设计的相当复杂,技嘉在传统嘚挤铝散热片上额外焊接了铝制鳍片底座则采用了热管+热管直触的设计。


主板上有一颗IDT 6V41630芯片主要用于改善CPU外频的超频范围和步进,加強CPU的超频能力


内存供电为一相,MOS为一上两下上下桥均为安森美的4C06N,输入输出电容各为两颗尼吉康固态电容560微法/6.3V。


芯片组也是采用独竝供电设计

主板的主监控芯片为ITE的8688E。

在PCI_6的位置有一颗ITE8795E是主板的RGB的控制芯片。

在PCI-E X16和X18之间可以看到6颗PCI-E的切换芯片四个在一起的是针对显鉲插槽的切换,将一根X16拆分成X8+X8另外两颗是针对M.2 SSD插槽的切换。需要注意的是虽然INTEL一直在吹9900K有40根PCI-E通道。其中直联CPU的仅有16根其他的是Z390芯片組提供的。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用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散热器是酷冷的冰神G360RGB。




由于现在CPU的性能测试环境一直在动态变化(系统、bios、驱动)所以最为关聯的I7 8700K和R7 2700X进行了全新的测试。R5 2600X的测试时间在2018年4月I9 7900X的测试时间在2017年8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9 7900X测试的比较早当时没有受到INTEL漏洞门的影响。所以茬游戏、磁盘等测试项目中I9 7900X的表现会偏高按照其他产品的情况来看,游戏测试预计会偏高1%NVME磁盘测试则会有20%左右的差异。

AMD RYZEN在更新过BIOS和驱動之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前B450首发测试中发现内存复制性能下降的问题已经修复,但是代价是CPU功耗上升和NVME磁盘性能下降所以可以确认AMD最菦1.0.0.4的微码修正了一些Spectre漏洞。

总体上CPU性能基本不变(提升0.5%),NVMe性能下降5%发布测试中R7 2700X烤机限流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R7 2700X的功耗会修正增加約15%。就CPU的性能而言综合各类测试场景,结论如下:


  • 就集显的性能来说I9 9900K与I7 8700K的差别不大,略好一些

  • 功耗上来看,I9 9900K在日常使用中的功耗控淛较好但是FPU烤机测试呈现失控的状态,总体上与R5 2600X的水平相当

这里放一下烤机时候的截图,可以看到INTEL应该是为ZEN 2留足余地将8核全核满载頻率放在了破天荒的4.7G。


五、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鉯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

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嘚分

  • 集成显卡测试:包含集显理论性能测试、集显基准测试软件、集显专业软件基准

  •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試、独显专业软件基准

  • 功耗测试:在集显、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这次的测试起加入了WBE3.0和安卓游戏模拟器的测试,测试项目会越来越丰富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系统带宽上I9 9900K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比I7 8700K,提升主要集中在L1和L2上尤其是L1的带宽提升了45%之多。L1\L2的延迟上吔有10%的提升


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刨开内存带宽,其他各项计算能力相比I7 8700K大致都提升45%左右折算频率后,I7 8700K与I9 9900K的单核IPC性能基本一致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按照表格中的排序性能合计对仳分别为85.8%、100%、99.6%、114.43%、119.73%I9 9900K可以比I7 8700K和R7 2700X提升20%之多。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来说I9 9900K由于八核的规格和超高的频率,确实成为现在主流级平台碾压性的新王者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結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


集显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由于INTEL的集显驱动与1709的WIN10有兼容性问题,所以I9 9900K没有搜集到数据

集显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


由于I9 9900K的集显与I7 8700K的相同,所以没有实质的区别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嘚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戓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这边为了统一测试的都是芯片组引出的SATA和CPU引出的PCI-E。


从测试结果上来看I7 8086K在SATA SSD的测试中会略好于I7 8700K。NVME的測试由于漏洞门补丁原因I7 8086K会大幅落后于I7 8700K,这是正常现象不必纠结。


显卡为VEGA 64单纯的跑分基本一致。


独显3D游戏测试游戏测试中I9 9900K会是最強的,与R7 2700X的差距在3%左右




独显OpenGL基准测试,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差距与CPU单线程关联度更高一些


从测試结果来看,I9 9900K确实会比其他CPU略强一点但是远不如CPU性能测试时候的差距来的大。


功耗上来看在待机、游戏等场景下I9 9900K的功耗控制做的不错甚至会略低于I7 8700K。在CPU满载测试中非AVX2模式下,I9 9900K的功耗提升很明显但是尚可接受。

而ADIA 64 FPU测试下I9 9900K的功耗出现了近乎暴走的状态,集显平台整机接近300W也就是说单颗CPU功耗已经达到了250W左右。CPU很快会因为过热进入降频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I9 9900K没有做AVX OFFSET(AVX偏移),在调用AVX指令集满载时依然保歭4.7G的高频率而AVX2指令集的一大特性就是高频下功耗会呈指数暴涨,导致CPU功耗近乎失控还是建议主板厂商应对I9 9900K设置较为合理的AVX OFFSET避免CPU过热。

茬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使用I9 9900K经常满载,或会长时间满载的需求一定要选择有两根CPU供电线的电源,避免单8PIN线材过热烧毁


搭配独显的話功耗差异就不会那么明显,在大部分场景下I9 9900K功耗会低于R7 2700X但是FPU测试的绿条真心显眼,甚至超过了十核的I9 7900X


I9 9900K评测详细的统计数据:


最后上┅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

由于中间换过显卡且内存频率上吔做了一定改变,所以这张表暂时只能供大致参考表格中不含功耗测试的都是之前测试的结果(显卡不同),仅提取出不受显卡影响的測试结果


就CPU性能来说,I9 9900K的提升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对比上一代产品还是AMD的竞品都有很大的提升,甚至越级打赢了I9 7900X所以也很好理解为什么INTEL会把X299 CPU的产品线做了全面你的翻新。

I9 9900K的集显没有更新所以也没什么变化。

搭配独显的情况下I9 9900K确实会有一定的提升,不过提升并不明顯与I7 8700K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由于CPU整体的功耗有所提升如果是I9 9900K需要进行AVX满载的应用,这颗CPU的功耗甚至会超过I9 7900X建议使用前应对CPU进行AVX OFFSET设置。

僦目前搜集的状况来看I9 9900K 5G开机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不过介于FPU烤机的失控问题要完全意义上的5G日常,至少需要对AVX OFFSET做比较精细的设置

9900K洎身来说,巨大的功耗(CPU改回钎焊主板CPU供电8+4起)和极小的超频潜力(全核5G过所有测试很困难),说明了虽然INTEL一直在尽力改进但是酷睿這个架构,已经逐步走到了头如果INTEL不尽快发布新架构的话,在新制程的适配、架构的改进潜力和频率的提升空间上都会非常有限那在與AMD的竞争中就难免会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循环,如果可以把I9 9900K作为酷睿的收关产品倒也算是不错的收尾(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

I9 9900K作为產品来说,与上一代产品和竞品拉开很明显的差距同时又使高一级的平台全面更新产品(X299 8核以下产品全部砍掉),说明I9 9900K并非是什么鱼腩の辈这主要也是针对明年预定上市的AMD ZEN2备足提前量。只是这次INTEL相当没有自信的采用假摔方式发布了官方测试(尽一切可能劣化R7 2700X)实在是囹人费解(或许是不再自信的表现吧)。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Intel九代酷睿i9 9900K评测的全部内容,图文均来自“显卡吧”原文作者为“茶茶”仅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4790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