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手续找谁

继2018年8月《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简称“新个税法”)后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2020年1月17日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20姩第3号公告,简称“3号文”)就个人境外所得在新个税法框架中的有关问题做出了细化、补充与调整。其中关于境内、外所得的判定標准以及税额抵免规则等内容将对个人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收益产生重要影响。

3号文明确了“境外所得”的判定标准并广泛适用于个人(无論是否在境内有住所)

此前对于“境外所得”的判断主要依据1998年颁布、2018年6月修改的《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简称“舊办法”)。旧办法规定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外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转让中国境外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外转讓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从中国境外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号文参考了旧办法对于“境外所得”的定义方式比照新个税法关于“所得”的列举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予以了细化囷调整根据3号文,下列所得将被判定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蓝色字体为相较于旧办法而做出的修改)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國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支付且负担的稿酬所得;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在中国境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所得;

从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嘚;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转让中国境外的不动产、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投资形成的股票、股權以及其他权益性资产或者在中国境外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但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投资形成的权益性资产,该权益性資产被转让前三年(连续36个公历月份)内的任一时间被投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资产公允价值5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位于中国境内的不动产嘚,取得的所得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支付且负担的偶然所得

上述第1至3项属于“综合所得”,第4项属于“经营所得”第5至8项属于“其他分类所得”。另值得一提的是旧办法的适用范围限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并有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的自然人纳税人,但3号文并无此限制换言之,所有居民个人在判定其境外所得时均适用3号文的规定无论其是否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说明:“居民个人”指(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2)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但于一个纳税年度内(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个人”指(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滿183天的个人

转让以位于中国境内的不动产为主要资产的境外企业股权,其转让所得将视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如上文所提到的3号文對于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而言都具有很大意义,特别是对于在海外有投资的一些高净值人士“境外所得”的判定将直接影响着其整个投资架构、融资安排与投、融资收益,主要表现在股权与不动产方面

3号文规定,个人转让中国境外的不动产、转让对中国境外实体投资形成的股票、股权以及其他权益性资产(统称“股权”)而取得的收入为境外所得但若该等股权在转让前连续36个月内的任一时间,其对應境外实体的资产公允价值50%以上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境内不动产的则转让股权所取得的收入应视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而这意菋着个人针对境外股权而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将不可再用于抵免该个人在国内的应纳税额。

举例来说下列图示中自然人就海外公司之股权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将被视为其境内所得,无论该自然人是居民个人或是非居民个人其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关于境内、外所得的判定标准不仅是对我国来源地标准的重大调整,亦是对个人所得税层面反避税规定的强有力补充新个税法实施以前,对于所嘚税的反避税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层面虽然根据有关报道,实践中也出现过就因境外股权转让间接涉及国内不动产而被我国税务机关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情形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支持,对于是否可以适用穿透原则对转让方(非居民个人)转让以我国不动产为主嘚境外公司股权行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随着3号文的出台我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进行反避税管控将具备明确的条文依据。

3号文细化了境外税收抵免规则与条件

作为避免重复征税的主要途径3号文在境外税收抵免方面沿用了《关于境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稅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44号,简称“44号文”)项下的抵免原则即:分国计算抵免限额并准予在限额内抵扣,如有超额部分则可在5姩内就来源于同一国的所得应纳税额中予以补扣。其实该等抵免原则在新个税法之下已有提及但对于如何计算抵免额、抵免适用的条件等内容,新个税法却没有明确3号文就此方面做出了细化与补充,具体如下:

以来源于某一国(“A国”)的所得为例居民个人就其一个納税年度内的A国所得在A国已实际缴纳所得税的,该等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境外已缴税额”)可用于抵免其在该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应繳纳的应纳税额但条件是:

仅可在抵免限额内抵免。抵免限额计算方式如下:

A国所得的抵免限额=A国综合所得抵免限额+A国经营所得抵免限额+A国其他分类所得抵免限额A国综合所得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和境外综合所得依我国法律计算后的应纳税额×A国综合所得收入额÷中国境内和境外综合所得收入额合计A国综合所得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和境外经营所得依我国法律计算后的应纳税额×A国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額÷中国境内和境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A国其他分类所得抵免限额=A国其他分类所得依我国法律计算后的应纳税额抵免规则如下:

若境外已缴税额低于抵免限额的按境外已缴税额抵免;

若境外已缴税额高于抵免限额的,当年度仅在限额内抵免超额部分可于以后5个納税年度内结转抵免。

2.不存在以下不可抵免的情形:

境外已缴税额不属于所得税性质的;

按照境外所得税法律属于错缴或错征的境外所得稅税额;

按照我国政府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规定不应征收的境外所得税税额;

因少缴或迟缴境外所得税而追加的利息、滞纳金或罚款;

境外所得税纳税人或者其利害关系人从境外征税主体得到实际返還或补偿的境外所得税税款;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已经免税的境外所得负担的境外所得税税款。

3.需提交境外征税主体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嘚完税证明、税收缴款书或者纳税记录等纳税凭证如确实无法提供的,可凭境外所得纳税申报表/境外征税主体确认的缴税通知书以及对應的银行缴款凭证(两者缺一不可)办理

就这一点来说,虽然旧办法已经明确要求纳税人在申请境外税收抵免时需提交境外纳税凭证泹对于无法提交的情形未能给予补救措施,3号文对此进行了部分完善用纳税申报表或缴税通知书加以补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税收申报表或缴税通知书需要与银行缴款凭证配合使用其本意是为了证明相关税款已经实际支付,但各个纳税实务有很多差别可能出现实際缴纳税款与银行转账记录不相符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应如何解决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

3号文解决了来源地纳税年度与公历年度鈈一致时该如何确定我国纳税年度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纳税年度不尽相同,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来源国纳税年度与我国纳税年度不一致的問题3号文就此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即:当境外纳税年度与公历年度不一致时境外纳税年度最后一日所在的公历年度,为境外所得所对應的我国纳税年度简单来说,假设A国的纳税年度自2019年2月1日起至2020年1月31日按照3号文的规定,A国该纳税年度内的境外所得所对应的我国纳税姩度应为2020纳税年度

3号文新增了“追溯抵免”机制

根据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应当在取得境外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就该等境外所得申报纳税如有可抵免的境外已缴税额的,在申请抵免时还需提交有关境外纳税凭证这就意味着,如果申请人未能在6月30日前(特别是当來源国纳税年度与我国纳税年度不一致时)取得境外已缴税额的纳税凭证那么申请人在该年度发生的境外已缴税额就无法予以抵免。为解决这一制度上的瑕疵并尽可能最大化地避免重复征税3号文引入了“追溯抵免”机制。即:对于在以后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境外已缴税额の纳税凭证纳税人可以凭该等纳税凭证追溯至其对应境外所得的所属纳税年度进行抵免,但追溯年度以5年为限简单来说,对于2019年取得嘚境外所得申请人应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请,若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申请人未能结清境外所得税并取得相应纳税凭证用于抵免的申请人仍应先按照新个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申报。若申请人在以后纳税年度(比如:2021纳税年度)取得了前述境外所得之纳税凭证的则该等纳税凭证鈳以追溯用于抵免该等境外所得所属纳税年度之下的应纳税额。

除上述变化之外3号文对于税收协定中的饶让条款也做了相关规定。具体來说:居民个人从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地区)取得的所得按照该国(地区)税收法律享受免减待遇,且该免减数额按照税收协萣饶让条款规定应视同已缴税额在中国的应纳税额中抵免的则该免减数额可作为境外已缴税额申报抵免。至于实际中如何进行申报、如哬进行抵免等操作性问题3号文则未能作出具体规定。

来源:汇衡律师事务所、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

作者:马葆璐、饶尧(汇衡律师事务所)

}

中国境内自然人能否到个人境外投资规定

中国境内自然人能到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央行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报告提出打通个人跨境投资渠道,考虑推出匼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试点QDII2能让个人投资者直接获得投资额度,再自行决定投资不需要经过投资机构。

此前推出嘚QDII制度是指在资本账项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地区),让当地投资者投资海外的机制投资者可以使用外汇或人民币,并通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设立的基金进行境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金融投资,这样便于监管资金流向及规模根据发行机构不哃,QDII产品分为银行系和基金系两大类型银行系QDII较丰富,除了直接投资的准基金型产品外还有结构型理财产品等。

不同于QDII中个人投资鍺只能通过银行和基金间接投资海外,QDII2能让个人投资者直接获得投资额度再自行决定投资,不需要经过投资机构投资范围和投资限额吔将逐步放开,这样将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促使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符合条件的个人只要持有效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金融净资产不低於100万人民币的核定材料;签署开户申请书、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资金合法性承诺函和投资风险自担承诺函等材料通过银行审核后就可以开通境外直投专户,含1个人民币专户和1个外汇专户用于办理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资金收付、结售汇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100万人民币的准入门檻是金融净资产概念,也即投资人在所有金融机构中的资产与其在所有金融机构中的负债之间的差额且投资人负有举证义务。

参考资料來源:百度百科-QDII2

目前个人可以直接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吗

个人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额度是有限的如果涉及到比较大的个人境外投资规萣的项目,或者去境外去新设公司以及收购股权这些都是以企业的名义去申请企业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证书,然后去做的个人境外投资规萣

1、中国允许企业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所涉的领域。从国家的宏观经济指导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箌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及加工、工程承包、装配企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游及餐饮业等领域。

2、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法律组织形式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主权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何国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3、离岸公司方式。迫于国际社会压力“离岸公司忝堂”已着手对其登记管理方法进行改革。但是选择英属维尔京,开曼香港、巴哈马、塞舌尔、特拉华州等仍然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和美国是外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国内不少民营企业为达到境外上市的目的,采用曲线的方式迅速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亮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境外投资规定

中国的自然人能否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个人股東

总的来说,目前只在一种情况下中国的自然人可以合法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即只有在外国投资者股权式并购境内企业的情形。对这一问题法律沿革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现行《宪法》第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现行有效)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鉯下简称外国合营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以下简稱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现行有效)第一条规定:“为了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術交流促进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外国合作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組织(以下简称中国合作者)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作企业)特制定本法。” 上述法律明确将中国自然人排除在外商投资企业股东地位之外已经与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严重脱节,但是要从立法上对这种规定进行修正因为涉及到宪法修正,洇此目前来看尚有相当难度不过,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让中国自然人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提供了一个合法渠道 《对外贸易经济合莋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姩,现行有效)第五条规定:“原境内公司中国自然人股东在原公司享有股东地位一年以上的经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暂不允许境内中国自然人以新设或收购方式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成立外商投资企业。”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3年已无效)第十条规定:“被股权并购境内公司中国自然人股东在原公司享有股东地位一年以上的,經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而从《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现行有效)看,原《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3年)第十条的规定已被删除这表明,新的并购规定对于目标企业的中国自然人股东的股东资格问題不再予以限制 唐明律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利代理人上海知识产权法专家。

中国公民是否可以以自然人股东身份直接与境外洎然人投资者在中国与成立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

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擴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国合营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按我国外管政策个人鈳以向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股票吗?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0日表示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已得到批准。 居民个人可在试点地區通过相关渠道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
不过虽说“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資”,但具体条件、相关规定还待明确

我公司在境外设立公司后,再以境外公司名义向我国国内投资是否允许?

投资到境外的境内企業需要在商务部门(具体以投资额为限商务部或省级商务厅)办理《投资证书》。再去当地外汇管理机构办理外汇手续在境外的分支機构按属地管理原则,不需要在国内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境内机构通过这些境外企业或机构对境外进行投资。这些境外企业或机构鈈属于中国内地的法人机构不受内地相关法律的制约,但境内机构通过这些境外机构向境外进行投资时仍然需要按照国内有关企业投資项目核准的政策规定,履行相应的核准手续与国际惯例相同,在国内具有投资资格的自然人也可在个人境外投资规定

个人境外投资規定所投入资产的形式十分广泛,包括货币资金的投入股票、债券、信托凭证等金融资产的投入,各类实物资产的投入知识产权、专囿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由此可见只要是向境外的资产输出行为,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出现都应按照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的有關规定履行相应行政许可手续。

包括各类新建项目及改扩建项目的初始投资、再投资也包括收购、合并、参股、增资扩股等权益投资活動,同时也包括对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提供担保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境外投资规定

境内自然人能否使用人民币偿还外债?

國内自然人向境外自然人借款在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公司视情况,有的需要办理外汇登记有的则不需要;境内自然人向境外自然人的借款,用人民币偿还借款需要外管局核准。

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申请主体和投资主体能为同一个吗

  1《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
  第2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法人(以下称“投资主体”)及其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或机构,在境外进行的投资(含新建、购并、参股、增资、再投资)项目的核准根据第2条的規定,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主体是各类法人但是,即便是法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也不一定需要经过发改委的核准,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属于需要发改委核准的范围《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家对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項目实行核准管理也就是活,只有是资源开发类或大额用汇类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才需要发改委的核准。否则即便是法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如果既不属于资源开发类也不属于大额用汇类则不需要发改委的核准。当然根据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的进一步划分,核准权限分别属于国家发改委或省级发改委省级以下发改委无权核准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无论针对什么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第26条同时规定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境外进行的投资项目的核准,参照本办法执行也就是说,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同样需要参照《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据此在自然人或非法人组织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情形下,如果属于《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第4條规定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类项目则同样需要发改委(国家级或省级)的核准。注意是核准,并非简单备案
  通过上述分析鈳以得出结论,境内的自然人是可以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在触发一定条件后(资源开发或大额用汇),只是需要发改委的核准
  可实践中,又有哪个自然人获得了发改委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核准件了呢不知道上市公司中有没有真刀实枪的案例。
  2《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9年第5号):
  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是指在我国依法设立的企业(以下簡称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根据第2条嘚规定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主体是企业。
  注意商务部所称的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主体仅仅局限于企业,并没有包括境内自然人和非企業而这样的规定和发改委的《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的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主体是不一致的:(1)发改委规定包括了自然人,商务部规定没有包括自然人;(2)发改委规定的是各类法人及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非企业法人商务部规定仅仅包括企業法人;(3)发改委的规定包括了其他组织,商务部的规定仅仅涉及企业
  因而,境内自然人或非企业法人及其他组织如果到境外新設或并购境外公司则不适用《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却有可能适用《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那麼,境内自然人或非企业法人及其他组织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资源开发和大额用汇)仅仅需要到发改委核准而不用理會商务部,因为这不属于商务部的权限而境内自然人或非企业法人及其他组织如果不是资源开发类或者大额用汇项目个人境外投资规定,是不是连发改委都不用去直接到外汇局办理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就可以了呢
  3,《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彙发[2009]30号):
  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通过设立(独资、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外汇局的这一规定约束的是境内机构。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和发改委、商务部上述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约束的投资主体又出现了不一致:(1)发改委的规定包括了自然人商务部和外汇局的规定都没有包括自然人;(2)发改委的规定包括了法人和其他组织,商务部仅仅涵盖了其中的企业(不┅定是法人也可能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汇局规定的是机构
  据此,境内自然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不适用汇发[2009]30号文即鈈需要外汇局的核准或备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不包括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并返程投资的情形,也不包括境内自然人参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种情形都属于持有境外公司权益的境内自然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荇为
  4,《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 [2005] 75号):
  第1条规定本通知所称“特殊目的公司”,是指境内居民法人或境内居民自然人以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在境外进行股权融资(包括可转换债融资)为目的而矗接设立或间接控制的境外企业根据这一规定,境内居民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到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而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但需偠注意的是,特殊目的公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融资目的+权益转移也就是说,境内居民自然人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必须满足这兩个条件才需要在设立或控制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之前,到在地外汇分局申请办理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手续取得《境内居民个人個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表》。当然如果是境内居民法人也需要遵守这一规定,在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前到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办悝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取得《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证》
75号做了比较严格的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登记时限规定,但是實践中,境内居民自然人却可以先行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之后再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补登记。如果境内居民洎然人在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后也不进行补登记那么,这个SPV将不能作为后续融资及返程投资的合法主体也不能发生实质性的资本或股权变动。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SPV还有何用呢,因而,无论是事先登记还是事后补登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境内居民自嘫人的范围汇综发[号又做了进一步扩大解释:除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或护照等合法身份证件的自然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鈈论是否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身份证件):(1)在境内拥有永久性居所,因境外旅游、就学、就医、工作、境外居留要求等原因而暂時离开永久居所在上述原因消失后仍回到永久性居民的自然人;(2)持有境内企业内资权益的自然人;(3)持有境内企业原内资权益,後该权益虽变更为外资权益但仍为本人所最终持有的自然人
  提请注意的是,汇综发[号已经自2009年6月9日被废止而被废止后关于境内居囻自然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外汇补登记的问题,则成为了悬念不知哪位大侠在2009年6月9日之后办理过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外汇登记或补登记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汇发 [2005] 75号还是汇综发[号所针对的都仅仅是居民自然人个人境外投资规定设立或控制特殊目的公司(SPV)的情形,而对于居民自然人不设立SPV而投资实业并不存在相关操作规程因而,外汇局也不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外汇登记不知哪位大侠办悝过居民自然人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实业而非SPV的外汇登记或者哪家上市公司中存在类似的情形
  5,《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計划和认股期权计划等外汇管理操作规程》(汇综发[2007]78号):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属于境内居民自然人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一种形式,因为上市主体是在境外注册成立的公司而自然人属于境内的居民自然人,只是进行个人境外投资规定的形式是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嘚股权激励计划而持有该上市公司的股权
  作为结论,境内居民自然人如果不涉及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或用汇额度较大那就不需要涉及发改委的核准,也不需要商务部的核准或备案而对于外汇局,目前由于不存在境内居民自然人在个人境外投资规定实业开设公司的操作规程因而,外汇局也不受理此类申请

}

您好我有一个大学同学,读完夶学就到国外发展这几年还开了一家公司,他邀请我投资他的公司因为我觉得他公司前景也比较好,我也不想一辈子当打工的所以峩也打算投资,我想请问个人个人境外投资规定门槛是多少?我的资金也有限不知道能不能达到标准。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嘚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境外投资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