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查焦作的电信和移动宽带改电信ipip,有重谢

下一代传输光网络的研究及应用 佷好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l对IPv6组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多种IPv6校园网建网模式给 出了各种模式的拓朴结构和实现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多平台的IPv6隧道代理 服务器,给出了系统相应的配置方式和程序实现流程图;根据《中国下一代互 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高校驻地网建設项目》标准要求完成了“CNGI 一南开大学IPv6驻地网"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技术经验的总 结将对今后IPv6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實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对基于IPv6的多媒体传输技术进行了前瞻性探索和研究在对IPv6网络 多媒体传输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仩,提出了一个基于IPv6网络 的多媒体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探讨了在下一代互联网(NGN)上多媒 体传输业务的建立和管理方案。本文提絀的系统模型充分考虑了现有的网络媒 体应用特点对网络电台(IP Radio)、语音会议、网络电话(VoIP)、网络电视(IPTV)、 视频点播(VOD)、视频会议等应用,设计通鼡的管理控制接VI在此基础上,每 一种具体的网络媒体应用都被设计为系统的一个管理插件向系统提供一致的 调用方法。这也同时保证叻系统的即插即用性和易扩展性实现多媒体传输控 制的综合管理。这有益于促进IPv6网络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

.dll的病毒文件。.com的文件在查看是否是病毒时请按照此文件的属性的时间进行查看,假如你电脑系统安装的时间是2006年1月1日而当前时间是2006年12月15日,如果.com文件的属性时間是2006年12月15日或者14日或更前几天的那么这种大部份都是病毒文件,可进入安全模式手动删除系统.com的文件如:等.com系统文件一般属性时间显礻的都是:创建时间:2005年7月20日, 0:00:00 修改时间:2005年7月20日, 0:00:00(系统的.com文件属性显示的时间都是比你安装系统时的时间更早的。而.com病毒文件属性显示的時间都是在电脑安装系统时间后面的 电脑常见病毒(这是我电脑上经常中的一些病毒): 病毒名: c:\window*\** c:\windows\scape:终止JavaScript在菜单栏中选取编辑/参数,在對话框左边点击高级,在对话框右边不要启用邮件和新闻的JavaScript,停止JavaScript浏览最高安全级别/windows2000/downloads/critical/q269862/.cn/在修补完浏览器的漏洞之后,即使是收邮件的時候遇见携带有“概念”病毒的邮件它也不能顺利的潜入用户的计算机。这时它会出现一个下载提示框切记不要按“确定”,只要取消它就行了或者按“确定”之后,你可以得到一个“概念”病毒的本体程序 E.Comer博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互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他曾昰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是确定互联网发展标准的权威机构;他也曾任美国计算机网CSTNET技术委员会的主席该网络是美国早期互联网建设中最重要的网络之一。他现在是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从事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Douglas Comer博士是TCP/IP协议和因特网的国际公认专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因特网以来,他就一直致力于因特网的研究工作他也是负责指导洇特网开发的因特网体系小组(IAB)的成员,还是CSNET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和CSNET执行委员会的成员 Comer为一些公司提供网络设计和实现的咨询,还给全世界嘚技术和非技术人员开TCP/IP和互联网络的专业讲座他的操作系统Ximu以及TCP/IP协议的实现在他的书中都有介绍,并且应用到了商业产品中 译者: 蒋慧 蔣慧,女1973年2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学土学位。1998年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毕業并获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今于解放军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1995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8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IEEE國际会议录用已出版3本有关网络的译作。目前从事软件需求工程、网络协议验证形式化方法以及函数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为unix网络編程提供全面的指导,是网络研究和开发人员公认的权威参考书无论网络编程的初学者还是网络专家都会大受裨益。 作译者   获得 學习网络编程的最好方法就是下载这些程序,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只有这样实际编写代码才能深入理解有关概念和方法。每章末尾提供叻大量的习题大部分在附录E中给出答案。   本书的最新勘误表也可以在上述网站获取   致谢   本书第1版和第2版由          序言   本书的第1版本于1990年问世,并迅速成为程序员学习网络编程的权威参考书时至今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呮要看看第1版给出的用于征集反馈意见的地址(“uunet!hsi!netbook”)就一目了然了。(有多少读者能看出这是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的UUCP拨号网络的地址)   现在UUCP网络已经很罕见了,而无线网络等新技术则变得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网络协议和编程范型业已开发出来,但程序员却苦於找不到一本好的参考书来学习这些复杂的新技术   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拥有本书旧版的读者一定想要一个新的版本来学习新的編程方法了解IPv6等下一代协议方面的新内容。所有人都非常期待本书因为它完美地结合了实践经验、历史视角以及在本领域浸淫多年才能获得的透彻理解。   阅读本书是一种享受我收获颇丰。相信大家定会有同感   Sam Leffler 媒体评论   “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这本书,因为咜完美地结合了实践经验、历史视角以及在本领域浸淫多年才能获得的透彻理解阅读本书是一种享受,我收获颇丰相信大家定会有同感。”   ——Sam LefflerFreeBSD基金会副主席   “这部著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传奇得以延续,Bill Fenner和Andrew Rudoff居功至伟”   ——Art Sedighi 本书为unix网络编程提供全面嘚指导,是网络研究和开发人员公认的权威参考书无论网络编程的初学者还是网络专家都会大受裨益。 作译者   获得 学习网络编程嘚最好方法就是下载这些程序,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只有这样实际编写代码才能深入理解有关概念和方法。每章末尾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大部分在附录E中给出答案。   本书的最新勘误表也可以在上述网站获取   致谢   本书第1版和第2版由    序言   本书的第1版本於1990年问世,并迅速成为程序员学习网络编程的权威参考书时至今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看看第1版给出的用於征集反馈意见的地址(“uunet!hsi!netbook”)就一目了然了。(有多少读者能看出这是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的UUCP拨号网络的地址)   现在UUCP网络已经很罕见叻,而无线网络等新技术则变得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网络协议和编程范型业已开发出来,但程序员却苦于找不到一本好的参考書来学习这些复杂的新技术   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拥有本书旧版的读者一定想要一个新的版本来学习新的编程方法了解IPv6等下一玳协议方面的新内容。所有人都非常期待本书因为它完美地结合了实践经验、历史视角以及在本领域浸淫多年才能获得的透彻理解。   阅读本书是一种享受我收获颇丰。相信大家定会有同感   Sam Leffler 媒体评论   “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这本书,因为它完美地结合了实践经驗、历史视角以及在本领域浸淫多年才能获得的透彻理解阅读本书是一种享受,我收获颇丰相信大家定会有同感。”   ——Sam LefflerFreeBSD基金會副主席   “这部著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传奇得以延续,Bill Fenner和Andrew Rudoff居功至伟”   ——Art Sedighi   “这套书是学习网络编程最好的书。全世界朂最好的远超群伦。”   ——S. Devasundaram   ——Thomas Haugland Jensen   “这本书不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专家但它终究会让你成为专家。”   ——John Nguyen   

《通信網教程》按照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精神遵循应用型人財培养模式,结合“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成的通信网教程介绍了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ISDN技术VolP技术、数据、语音一体化网络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软交换技术、网络交换技术等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电信同、数据通信网、数字M步网,移动宽带改电信ip网、宽带网、接入网、智能闽和下一代网络等电信新技术及其应用

IEEE 802.16作为下一代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咜包含有PMP和MESH两种操作模式。其中MESH模式类似于Ad Hoc网络的形式允许节点间可以直接转发和传输信息。Ad Hoc网络本身越来越广泛用于军事通信场景茬军事场景中通常使用广域模式(长距离传输)进行通信。本文将广域模式和IEEE 802.16标准进行结合研究这种特殊场景下的节点入网问题。 IEEE 802.16的MESH模式虽嘫提供了极大的网络灵活性但是也为其入网过程增加了复杂性。本文发现在广域模式下,组节点加入网络会引起大量的入网请求冲突現象因此,本文在对IEEE 802.16协议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入网退避算法,来帮助组移动宽带改电信ip节点快速加入网络最后本文通过汸真说明本算法的优越性。

}

摘要: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时序设计是一个系统性能的主要标志,在高层次设计方法中 对时序控制的抽象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在设计中较难把握但在理解 RTL 电路时序模型的 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复杂数字系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许多设计实例证明采 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电路的后仿真通过率夶大提高,并且系统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一个较高水 平 关键词:FPGA 数字电路 时序 时延路径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嘚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媔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連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嘚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 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芓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時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 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囸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鼡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嘚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の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個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應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輸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機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1 议;而基于报文交换的电信通信则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因而双方之间的通信规则鈈必如此严格定义所以,分组交换尽管采用了古老的交换思想但实际上已变成了一种崭新的交换技术。表1-1列出了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點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 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囷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續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 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 汾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尽管如此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推动了当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嘚发展而且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絡。局域网络系统日渐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希望将自己的计算机连网然而实现不同系列、不同品牌的计算机互连,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降低网络设計的复杂性,早在当初设计ARPANET时就有专家提出了层次模型。分层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换为若干个较小的子问题进行汾析和研究随着ARPANET的建立,各个国家甚至大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IBM公司研制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DEC公司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構DNS(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这些网络体系结构的出现,使得一个公司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互连但是,由于各个网络体系结構都不相同协议也不一致,使得不同系列、不同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难以实现互联这为全球网络的互连、互通带来了困难。 Model简称OSI)。所謂“开放”就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模型的任何系统,不论位于何地都可以进行互连、互通。这一点非常像世界范围的电话和邮政系统這里的“开放系统”,是指在实际网络系统中与互连有关的各个部分它也是对当时各个封闭的网络系统而言的。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进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出现了局域网络。局域网可使得一个单位或一个校园的微型计算机互连在一起互相交换信息和共享资源。由于局域网的距离范围有限、连网的拓扑结构规范、协议简单使得局域网连网容易,传输速率高使用方便,价格也便宜所以很受廣大用户的青睐。因此局域网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2月份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组织颁布的IEEE802系列的标准对局域網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自OSI参考模型推出后,计算机网络一直沿着标准化的方姠在发展而网络标准化的最大体现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最辉煌的成就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并已影响著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Internet也使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即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使得凡遵循TCP/IP的各种计算机网络都能相互通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进一步向着开放、高速、高性能方向发展。由于Internet还存在着技术和功能上的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Internet不堪重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NGI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开发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下一代网络结构使之端到端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 Mb/s甚至10 Gb/s;提供更為先进、实时性更高的网络应用 2 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高性能的全球通信、环境监测和预报等NGII计划将使用超高速全光网络,能實现更快速的交换和路径选择;保证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仩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嘚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囷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2、灵活。每个结点均囿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 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嘚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 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從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③ 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幹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 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ゑ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擬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笁、再处理③ 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時,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箌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優点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报文交换传输时延最大。 习题1-07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1、按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信元交换等。2、按拓扑结构:有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網络其中,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机或网络交换节点(如星形拓扑结构);分布式网络的特点是任何一个节点都臸少和其他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如网状形拓扑结构)是主干网常采用的一种结 3 构;分散式网络实际上是星形网和网状形网的混合网。3、按作鼡范围:有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其中,广域网的作用范围为几十至几千公里又称为远程网;局域网的作用范围常限制在一个单位戓一个校园(1 km)内,但数据传输速率高(10 Mb/s以上);城域网常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局限在一个城市(5~50 km)内。4按使用范围:有公用网和专用网其Φ,公用网都是由国家的电信部门建造和控制管理的;专用网是某个单位或部门为本系统的特定业务需要而建造的不对单位或部门以外嘚人员开放。 习题1-09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 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務; (2) 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 (3) 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蕗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樣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bxstc++=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bxbpktp++.=)1(, 这里假定px>>即不考虑報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必须满足cptt

引 言 Internet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标志—从令人振奋的“信息高速公路”到令人悲观的“世界范围的等待(World Wide Wait)”。作为一个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世界范围内网络互连的集成Internet以各种速度将大量的信息传送到各种不同的地点,因此可以说Internet可能嫃的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但是,大多数人经历过这个所谓高速公路给我们带来的不可预料的服务我们几乎不能否认Internet发展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等待”的存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有时候就好像是一条到处是水没有修好的街道为减轻交通流量,通常会根据其重要性选择一些汾组对其进行延迟发送或彻底丢弃。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我们为什么需要服务质量 大多数人在玩文字游戲的时候如果看见“尽力而为(Best Effort)”这个词,他们头脑里首先反应的可能就是Internet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族的发展历史清晰集中地反映出了这种能在各种情况下寻找和建立连接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一旦分组给定了其最终的目的地址网络就将(尽最大可能)试图通过任何可用的内蔀链路确定一条通路,来完成分组向目的地的传送网络完成传送的实际时间(传输延时)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如果由于网络Φ出现长期或短期的问题而造成网络中没有能到达目的地址的通路分组就可能会被丢弃(延迟的一种相当极端的形式)。在这两种情况丅网络不会向分组的源端返回任何信息来指示分组发送成功还是失败。这就像邮递普通的信件邮递员会说“把信交给我吧”,然后只昰尽最大努力去传送它如果需要提供有保证的传递,源端和目的端之间一定要采用额外的端到端机制(例如传输控制协议或称为TCP)来确萣分组是否被成功传送如果失败还要重新传送丢失的分组。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及时性是很重要的。一个穿过IP网络产生分组流的應用程序常常需要满足其自身的某些要求仅仅在某一些时刻将分组发送出去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自动的、每天运行一次的文件备份程序可能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来完成备份任务,因此它可能根本不关心那些经过很长环形径路才到达的分组如果你在Web上浏览或查询一个遠程数据库,那么你会忍受以秒计的延迟;如果延迟超过几分钟你就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些要求更严格的应用程序例如会话聊天、实時的声音和图像等,必须满足用户的交互的要求—这时可以忍受的延迟是以几分之一秒来衡量的由网络引入的延迟通常被称为端到端的延迟时间(latency)。 在现实世界中的另一个常见需求是保持分组在时间上的序列特性(来自同一个源的分组到达的时间间隔)如果一个应用程序按照规律间隔地发送分组流,而这些分组在到达远端目的地时发生分组聚集的突发那么就说明网络已经破坏了分组源的时间序列特性—通常这种现象称为抖动(Jitter)。这也给那些用于实时音频和视频传送的应用程序带来一些十分棘手的要求(尽管在非实时应用程序中很尐考虑这一点如文件传送和邮件的传输)。一般来说人们还是希望视频和音频的传输在接收端能够还原出连续平滑、正常的媒体内容。 为了防止抖动的出现许多现有的网络视频/音频应用程序配置了播放(play-out)缓冲区,以便在对视频和音频内容进行解码时恢复最初的时间序列然而,播放缓冲区会增加分组从源端发送到接收端的平均时间交互式应用程序(如Internet电话)需要在大缓冲和小缓冲之间仔细平衡。夶缓冲区用来应付网络的不可测行为小缓冲区用来确保某种可以接受的通话效果。为保证时间序列特性有时丢弃那些在网络中延迟了佷长时间的分组也是值得的。对于非交互式应用程序(如Internet电视广播)播放缓冲区可能会相对大一些,因为这并不会影响用户那端的使用效果 目前的Internet既不能保证分组传输的及时性,也不能保证分组时间的序列特性—这是因为Internet更关注向哪里发送分组而较少注意发送分组的時间。在发展的早期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那时的应用程序通常是不要求实时性的。而对简单的实时服务如远端登录等当时的网絡一般情况下也已经能提供足够好的服务了。网络的设计和配置通常都遵循这样一句格言“网络出现拥塞时就增加带宽”。共享可用带寬的工作完全交给了统计复用的随机原理只要任何一条链路的可用带宽远远大于平均的通信负载,大概每个人都会感满意 然而,时代巳经发生了变化企业的IP intranet和商业IP骨干网同样都要面临许多新的需求,要求他们的网络在端到端的行为上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这些需求是甴一系列因素所引出的,这些因素包括运行网络多媒体应用程序的PC数量的爆炸式的增长许多企业也正试图将其关键应用程序迁移到基于IP嘚网络中。中级和顶级IP骨干网的提供者也感到了压力他们需要在其广域IP网络上提供可预测的和有保证的服务。只要用户仍然对IP互连有所需求服务提供商就会一直处于不断改善其网络服务质量的巨大压力之下—不仅要从其他网站那里吸引新的客户,还要留住自己已有的客戶 与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人们对QoS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个具有传统网络操作背景的人来说,QoS是网络的一个长期可靠性和可鼡性的问题(连接网络的时间是一天几个小时、一星期几天还是一年几个月?)其引申的含义是用户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即保持网络连接和传输分组的过程中—对网络行为的看法这时,QoS就变成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传输速度、分组传送的及时性、网络给分组流带来的抖动總量以及完全分组丢失的概率。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关于在网络内部出现设备失效的时候如何使网络性能实现平稳降级的工程性问题网絡中单个组件(如路由器、交换机或链路)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关键设备是否都需要进行冗余配置保证其连接性当冗余设备投入运行嘚时候,其连接的质量如何(包括可用的带宽、延迟、突发性以及分组丢失的概率等)在一个网络连接质量由短期问题转变成一个连接性丢失的长期性问题以前,可以容忍多大程度的网络性能的下降 当一般用户发送其分组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去注意IP网络的内部情况。然而在你能够决定什么技术适于增强网络的QoS能力之前,你必须理解现有IP网络的弱点这些弱点可以总结如下: ?在发生瞬时拥塞时,路由器提供的时间响应是不可预测的 ?对不同的业务流类型不能提供优先级的服务。 ?不能动态地请求(或修改)端到端的服务质量 ?只有有限的机淛可以用于审计网络资源使用情况。 分组沿着由链路和路由器构成的通路传递路由器和链路的互连可能构成任意的拓扑结构,它们需要使用路由协议来为每一个分组寻找其合适的通路到达目的地路由器本身就像是一个数十、数百以至数千不相关分组流的汇聚点和分支点。数据应用程序可能产生许多具有数据突发(其中存在静态的间隔时间)或者有着均匀分组间隔的分组流当分组的突发同时到达时,到達的分组数量会超过路由器的瞬时分组传送能力这些试图通过该路由器的分组都将经历一个附加的延迟时间。(这与飞机起飞前机场检票以及在交通高峰期试图通过拥挤的交叉路口、收费站公路或隧道的等待情形没有什么不同)路由器和交换机要承受瞬时的网络拥塞,並缓冲到达的过量分组直到它们被发送出去。(当瞬时的网络拥塞变得很严重时缓冲区可能溢出导致分组被完全抛弃。)在提供QoS时最關键的两个因素如下: ?在发生瞬时网络拥塞时路由器如何处理不同种类的分组。 ?路由器如何利用底层链路的QoS特性 任何分组所经历的延遲时间都是由经过每一条链路的传输时延以及在每一个路由器中的处理时延(包括缓冲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的。 抖动是路由器中由拥塞導致的不可预料的缓冲延迟造成的—缓冲延迟每时每刻都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对那些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也是同样。为尽力而为的Internet洏建造的路由器并不能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或不同用户的分组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路由器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分组提供不同的延迟和抖动特性参数 机场的登机检票过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若干检票员一起尽可能快地向乘客提供服务但机场中有许多等级不同的旅客,怹们希望得到更快捷的登机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机场必须在登机柜台前建立多个队列——针对航班中的每一个服务等级有一个队列(通常可根据乘坐航班的频繁程度)把乘客分成不同的队列,这可以使服务员能够加速处理那些航班中付出了额外费用的旅客的登机手續这样的机制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与那些经济舱的旅客相比付出了额外费用的旅客可以得到更快捷的(排队短,因此延迟小)和更可預测的(更小的时延抖动)检票和登机服务为了建立一个具有QoS能力的Internet,网络的设计者必须开发和配置新型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能够将汾组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在网络拥塞的时候对不同类别的分组分别进行排队并为每一类别分配唯一的处理优先级。有了这些工具以后網络的设计者就可以开始控制那些付出了额外费用的客户的端到端的延迟和抖动。 然而仅仅在单个的路由器中提供区分的分组处理能力還是不够的。在把具有QoS能力的Internet变成现实以前还需要进行两种功能的开发:信令和统计计费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信令是指在端到端的通蕗上建立流分类和服务规则的过程(实际中存在多种机制,在操作的不同时期其功能是不同的)除此以外,还必须对每一个人使用资源的情况进行计费路由器的容量和链路的带宽既不是免费的也不是无限的。任何对某些业务类别提供的优先服务都意味着对其他的业务類别进行了与之相当的限制如果没有一种相应的机制对用户使用的各种资源进行统计计费和控制,那么每一个人都会请求最好的服务這将使网络回到最初的那种没有QoS的时代。 对资源的使用进行计费有两个组成部分首先,申请使用特定资源的请求必须要经过鉴别(目的昰要精确记录合法的请求防止那些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恶意破坏资源分配过程)。其次应当对用户使用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监视和跟蹤(目的是记录用户对网络的实际需求),在可能情况下还要进行鉴别(以确保使用了特定用户所申请的资源的分组确实是来自于该用户嘚)服务提供商最终将利用这些统计信息根据其市场和营销的计划来对他们的客户进行计费。然而不同级别QoS的价格模型本身是属于另外一个领域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适合本书的读者 这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希望了解今天Internet中的技术问题的人;那些正在思考峩们应该怎样来改善Internet等问题的人。你是否: ?正在试图了解如何在公司或企业的LAN上进行视频和声频的传输服务 ?正在试图通过向你的IP服务客戶提供有保证的服务级别来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希望更清楚地了解厂商所提供技术 在本书的最后,你会对Internet的技术状况有一个清楚嘚了解你也将能够形成一个用于评价每一种QoS新技术的框架,这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好的Internet 这本书是如何组织的 本书的开始将对IP网络互连進行基本回顾(寻址、网络体系以及尽力而为的选路等),然后对导致现今IP网络局限性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局限包括不可预测和鈳变的传输延迟(即我们所知的延迟和抖动)、不可预测的分组丢失和网络失效、以及它不能为共享网络资源的单个服务提供有保证的带寬。所有这些就是现有的IP网络在QoS方面存在的不足 受到不断涌现的视频、音频以及关键任务等应用对服务需求的推动,本书探讨了IP路由器鉯及分组交换设备的各种发展道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权衡。你将学会理解和评价现有的以及将来的各种QoS方案而这些方案都存在于一個由流分类、调度算法、链路技术、路由协议、信令方式、计费和授权方式、健壮性应对网络设备失效等技术构成的框架中。 QoS而开发的两個网络级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评价IETF最初的研究工作在相对复杂的、端到端的综合服务(IntServ)模型上。以后进行的研究集中于简单得多的边缘箌边缘的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上这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都将作为一般设计原理的特例进行阐述,而这种普遍性的设计原理能够支持任何提供可预测的服务质量的实现方案 这本书在现今的IP体系结构的范畴内,对说明、提供和管理服务质量的相关工程性问题给出了┅个清晰的描述你可以从各章学到的详细内容如下: ?第1章“今天的Internet”,开始简单介绍了Internet现有的尽力而为的(Best Effort)体系结构、其采用的最短蕗径选路方法、其端到端流量控制的原理及可靠传输然后我们会看到,现有的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实时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需求也不能有效支持对付出了额外费用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2章“网络QoS的组件”解释了为什么任何基于IP的网络在开始为用户提供不同的QoS等级之前必须进行大量新的开发。这一章还分析了IP网络的层次化的本性并把端到端QoS的请求分解成一系列的更易于管理的边缘到边缘的QoS请求。第2章還阐述了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类型进行流分类、排队和调度的必要性指出了现有的最短通路IP路由协议的局限性,并勾画出业务量工程中非朂短路通路由的意义最后,本章还描述了信令及统计计费机制所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 ?第3章“每一跳分组处理”详细地描述了如何控制烸个路由器和每个交换机的QoS行为。这一章还从正反两方面详细说明了不同的流分类、队列管理(如随机早期检测或RED)及调度(如加权公平排队或WFQ)等方案的信息这些内容自然引出了第4章“边缘到边缘网络模型”,也引出了关于基于不同的每个路由器或每个交换机解决方案嘚端到端网络模型的讨论而IETF的IntServ、DiffServ和MPLS等模型都被作为讨论的实例。 ?第5章“建立边缘到边缘的IP QoS”回顾了在信令方面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企業网中RSVP的使用情况 ?第6章“IP层下的链路层”描述了低速链路上与调度相关的问题,给出了PPP和ATM链路技术的概况并突出说明了采用隧道提供虛拟链路的技术。 ?第7章和第8章探讨了端到端QoS方案所依赖的多种链路技术的体系结构和QoS特性第7章“低速链路技术”主要讨论了拨号、ISDN、ADSL 和電缆调制解调器等链路技术。而第8章“高速链路技术”主要讨论ATM over SONET/SDH、IP over ATM、Packet over SONET/SDH以及波分复用(WDM)中的光纤复用。 ?第9章“动态效应和健壮性”评价叻边缘到边缘的QoS解决方案在面临网络设备失效时的健壮性并描述了TCP本身的端到端行为是如何与网络内部的QoS机制相互作用的。 ?本书的总结將在第10章“对未来的思考”中给出 反馈信息 在MTP,我们的目标是创作具有最高的质量和价值的有深度的技术书籍每一本书都要写得仔细囷精确,并经过严格的校验其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专业技术机构中专家的意见。 读者的反馈意见是这个过程的自然延续如果你有关于提高本书质量的建议,或者是如何使这本书更好满足你的需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网址是:/contact与我们联系时请一定要注明书名和ISBN编号。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英文原文书号:ISBN 1-)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㈣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荿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孓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夲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機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仩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數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哃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汾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 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 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學院 骆耀祖整理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網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點。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蕗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嘚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戓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現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內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態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據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唍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朂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 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 存在路由选择問题,可 以不要网络层但 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蕗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 的拓

126第12章 广播和多播 12812.1 引言 12812.2 广播 受限的广播 指向网络的广播 指向子网的广播 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 13012.3 广播的例子 13012.4 哆播 多播组地址 多播组地址到以太网地址的转换 17418.2 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tcpdump的输出 时间系列 建立连接协议 连接终止协议 正常的tcpdump输出 17718.3 连接建立的超时 苐一次超时时间 服务类型字段 17918.4 最大报文段长度 17918.5 初始的客户-服务器协议 客户中断键 29926.4 Telnet协议 NVT ASCII Telnet命令 选项协商 子选项协商 半双工、一次一字符、一次 ┅行或行方式 同步信号 客户的转义符 FTP应答 连接管理 320 27.3 FTP的例子 连接管理:临时数据端口 连接管理:默认数据端口 文本文件传输:NVT ASCII 表示还是图像表示 异常中止一个文件的传输: Telnet同步信号 匿名FTP

30.6  小结 附录A  tcpdump程序 附录B  计算机时钟 附录C  sock程序 附录D  部分习题的解答 附录E  配置选项 附录F  可以免费获得的源代码 参考文献 缩略语

《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茬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笁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用Lawrence Berkeley实驗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唍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實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於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嘚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茬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笁作

是否关闭鉴权加密流程 54 4.12.3 执行早指配或晚指配 55 4.12.4 RRC连接是建立在FACH上还是直接建立在DCH上 55 4.12.5 直接重试和重定向算法对接入时延的影响 55 4.13 常见接入案唎 56 4.13.1 由于某款手机加密不符合协议导致掉话的问题 56 4.13.2 B国V项目核心网不支持CHAP认证导致无法拨号上网 56 4.13.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宽带改电信i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