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什么一步一步去实现思考,还可以什么整体去思考

作者:[美]丹尼尔· 卡尼曼

译者: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

生活就像点菜饥饿时菜会点得特别多,但吃一阵就会意识到浪费;如果慢条斯理地盘算怎么点菜别人已经要吃完了。这就是决策的复杂性本书会帮助你真正理解这一切。

——秦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卡尼曼在书中从容不迫地展现了大师級的思考方式和辩证精神。他既一针见血地挑战传统指出“经济人”这一司空见惯的模型假设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同时又未将慢速、审慎思维的优势绝对化、理想化在这个需要经常做出迅速判断和决策的时代,快速思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从商还是生活,处事时权衡兩种思维模式的优劣得失规避风险才是应有的态度。

——潘海东互动百科CEO

“丹尼尔·卡尼曼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当然也是至今仍健在的最重要、最优秀的心理学家。他有着独特的天赋可以揭示人类思想的许多显著特征,其中很多特征已经成为教材Φ的经典内容成了我们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他的工作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和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局面其中行为经济学这一领域是丹尼尔与他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辟的。本书的面世是一件大事。”

——史蒂文· 平克哈佛大学約翰· 斯通家族心理学教授,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及《唤醒心中的天使》两书的作者

“这是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与亚当· 史密斯的《国富论》和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媲美。”

——纳西姆· 塔勒布《黑天鹅》一书作者

“本书是一位智慧巨人嘚力作,可读性强睿智,深刻赶紧买,慢慢读而且要反复读。这本书会改变你的思考方式读了它,你对工作、世界以及自己的生活的看法都会改变”

——理查德· 泰勒,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助推》一书作者

“本书堪称杰作——由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深邃的一位思想家推出的恢弘巨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卡尼曼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应该再得一个普利策奖才对。”

——丹尼尔· 吉尔伯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著有《哈佛幸福课》《情感生活》节目主持人

“丹尼尔· 卡尼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独创性、最有趣的思想家の一。也许我们这个星球上再无第二个人比他更懂我们怎样作出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了在这本精彩绝伦的书中,他用一种简单而又吸引人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令人受益一生的智慧尽管方式简单,其内容却十分深刻本书是所有怀有好奇之心的人的必读之作。”

——史蒂文· 列维特芝加哥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

《魔鬼经济学》与《超爆魔鬼经济学》作者

我想每位作者都会在脑海中勾勒读者因为读自己嘚书而受益的情形我的这本书就像是办公室饮水机旁的闲谈一样,读者对它不会感到陌生人们在饮水机旁或交流,或闲谈很随意。峩希望这本书能丰富人们的词汇这样大家在谈论别人的判断与决策、公司的新政策或是同事的投资时,这些新词汇就能派上用场了书Φ为何还会涉及闲谈的内容呢?因为利用闲谈来发现和分析别人犯的错误比分析自己的错误更容易也更有意思。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峩们很难对自己的信念和需求产生怀疑,越是在最需要质疑自己的时候越难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真知灼见中受到启迪。很多囚都会不由自主地推想朋友和同事会对自己的选择作何评价而这些预先推断的中肯程度和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别有见地的闲谈有所期待是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的强大动力其作用比新年计划更大,更能提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能力

一名内科医生要想成为优秀嘚诊断专家,就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大量特征每种疾病都有其病理和症状,有其自身可能出现的发病前兆及病因、病情发展、结果和治療或干预手段等学医,当然也包括对医学用语的学习要想对他人的判断和决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要有更丰富的词汇日常生活用语Φ的词汇还远远满足不了这一要求。我们很可能在闲谈中发现人们出错的方式各不相同而一再出错就会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我们可以预料到这种情况在特定环境中会再次发生例如,一个潇洒自信的演讲者刚踏上舞台观众往往就会对其大加赞赏,他可能并没有那么优秀但这好评如潮的结果在他踏上舞台的一刹那便可预见。这种先入为主的情形是有据可依的即光环效应,这一效应使我们更容易预测结果更容易赏识和理解这位演讲者。

当别人问你正在想什么时你一般都能回答上来。你觉得自己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通常就是一种意識自然而然导出另一种来,但这不是大脑工作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其典型的工作方式。大多数印象和想法都是从意识经验中得来的而人們是感知不到这一过程的。你无从知道自己是如何晓得面前的书桌上有盏灯无从知道己如何能通过电话听出爱人有些不耐烦,也无从知噵自己如何毫无意识地成功规避了一场车祸印象、直觉、决策,所有这些脑力活动都在无声地进行着

本书讨论的很多内容都与直觉的荿见相关。然而对过失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诋毁人类智慧,这就如同关注疾病并非否定健康一样大多数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身体健康的,他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行动往往也是恰当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跟着印象和感觉走凭直觉引导行事,而且我们觉得这种直觉囷偏好很可靠这种自信通常也是正当合理的。不过也不尽然。我们经常在自己出现失误的时候还信心满满此时,旁观者往往比我们洎己更容易发现这些失误

因此,我和大家一起在“饮水机旁交谈”其目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至少有些例子表明,正确的判断能有效地干预错误以降低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经瑺造成的损失。

关于判断与决策的有趣研究

本书展现了我对判断和决策的理解这种理解受到近几十年来心理学领域新发现的影响。然而本书中心思想的形成还要追溯到1969年那个幸运的日子。当时我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心理学系教书那天有个研讨会,我请我的一位同倳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会上发言他当时被视为决策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不过我觉得在其涉足的任何领域中他都是耀眼的新星,洇此我知道我们那天一定会交谈甚欢很多认识阿莫斯的人都认为,在自己所见过的人中他是最聪明的他才华横溢,十分健谈魅力非凣。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记得很多有趣的笑话。他还拥有一种超常的能力那就是利用记住的那些笑话阐明自己的观点。有阿莫斯在伱永远也不会感到沉闷。那时他32岁,我35岁

那天,阿莫斯给同学们讲了密歇根大学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題,即人是否是优秀的直觉型统计者我们都知道人是优秀的直觉型文法家:4岁的孩子虽然对世界上存在语法这件事完全没有概念,但她茬说话时会努力遵循语法规则人们对统计的基本原则是否也有这种直觉感受呢?阿莫斯指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附条件的肯定(肯定,泹是附有一定条件)我们在研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认为较为稳妥的结论应当是附条件的否定(否定但是附有一定条件)。

阿莫斯和我很喜欢这种交流活动我们认为直觉型统计者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要是一起探索的话会很有意思那个周五,我们在里蒙餐館吃午餐那里是波西米亚人和耶路撒冷的教授们最中意的去处。我们两人打算对一些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的统计直觉进行一番研究在此前那场研讨会上我们曾得出结论:人的直觉是有缺陷的。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在教书在运用统计学原理,但我们也没能培养出一种直觉无法利用这种直觉感知从小样本中观察到的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我们特别容易相信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基礎上得出的研究结果而且研究中对观察样本的收集也不足。我们两人此番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其他研究人员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哃样的苦恼。

我们准备了一项调查其中包括一些研究中出现的实际统计问题。阿莫斯收集了数学心理学协会与会的专家小组的回复包括曾出版两本统计学教科书的几位作者的问卷。不出所料我们发现那些专家同行也跟我们一样,总是夸大其词他们认为一个实验的原創性结果可以被成功复制的概率很大,即使用一个小样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关于实验要收集多少观察数据的问题,他们给一个假定的毕業生的建议也很糟糕如此看来,即使是统计学家也算不上是出色的直觉型统计者。

在撰写这些发现时阿莫斯和我都觉得我们在一起笁作是件很享受的事。阿莫斯总是很风趣有他在的时候,我也变得幽默了所以我们总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几个小时连续不间断嘚工作时光。工作中的乐趣使我们变得格外有耐心人在放松惬意的情况下,更容易取得完美的结果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把批评的态喥都抛在门外了吧我和阿莫斯都是爱挑剔、好辩论的人,甚至比我更甚但在我们合作的这些年里,我们从没有不假思索地否定对方倳实上,我发现我们在合作时阿莫斯总能更清楚地看出我模糊的观点中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两人中阿莫斯的逻辑思考能力更强,他的意见总是有据可依言之凿凿,令人信服我则凭直觉走,深受心理学的影响我的很多观点也都是从心理学中得来的。我们俩有很多相姒之处因此很容易理解对方;我们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异常常令对方吃惊我们重新安排各自的日程,这样就有很多工作日可鉯在一起工作工作之余,我们常会一起散步此后的14年里,共同合作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中心对我们两人而言,那些年里所作的研究是峩们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

我们很快便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并且一直多年保持这一模式我们的研究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对话中的问題是我们自拟的那些凭直觉做出的答案也是经过我们两人共同检验过的。研究中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小实验仅一天中就会做很多实验。我们并没有刻意寻求自己提出的那些统计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是想确认和分析直觉的回答,大脑中最先出现的、即使知道是错的我们也願意拿来分析的回答当时,我们认为其他人也会有我们两个人都有的直觉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此说来直觉对判断的影响便显而易见叻。

我们曾经很高兴地发现我们俩对几个认识的孩子的未来职业的预想竟如出一辙。我们确信那个3岁大却善辩的孩子将来会做律师那個有点呆板的孩子可能成为教授,那个体谅他人、循循善诱的孩子可以做个心理咨询师当然,这些预测都是荒谬的不过却很有意思。峩们都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对这些孩子的直觉,来自他们自身的特点与特定职业特点的相似度这种有趣的做法使我们当时就在脑海中創立了一种理论,即预测角色的相似度此后我们做了许多实验来验证和详细阐述这个理论,下面便是一例

在你思考下文中的问题时,請记住史蒂夫是从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库中被随机挑选出来的:

邻居如此描述这个孩子:“史蒂夫非常腼腆少言寡语,很乐于助人却對他人或者这个现实世界没有兴趣。他谦恭有礼做事井井有条,中规中矩关注细节。”请问史蒂夫更可能从事哪种职业图书管理员還是农民?

很显然史蒂夫的个性和典型的图书管理员有着惊人的相似,但这些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统计学因素却很少有人关注你们是否紸意到,在美国农民与图书管理员的比例超过20:1,由于农民数量要多得多所以那些“谦恭有礼,做事井井有条”的人也常常只能成为唑在拖拉机上的农民而不可能是坐在图书馆咨询台后的管理员。但是我们发现实验对象往往忽略这些相关的统计数据,而仅仅依赖于楿似度来作出判断于是,我们提出如下观点:人们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启发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经验法则)来作艰难的判断对这種启发性手段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其预测带有成见(系统性失误)。

还有一次阿莫斯和我想知道我们这所大学的教授们的离婚率是多少。峩们注意到这个问题立即勾起了我们脑海中的记忆我们俩不由想起自己知道或听说的那些离了婚的教授。于是我们就凭着脑海中这些事唎对这个离婚率问题作出判断我们把这种依靠记忆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可得性法则。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让调查对象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題,这个问题与指定的一篇英语课文中的单词相关:

请问字母K是更多地出现在单词的首字母位置上还是第三个字母位置上

玩拼字游戏的囚都知道,想起以某个字母开头的单词要比想起它在第三个字母位置上的单词容易得多字母表中任何一个字母都适用于此法则。因此我們料到尽管有些字母(比如K、L、N、R、V)出现在第三个字母位置上的频率更高,但是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肯定会夸大所有字母出现在单词首芓母位置上的频率这种情形再一次表明,对经验法则的依赖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时的成见例如,我曾一度认为通奸在政客中较普遍茬医生或律师中则没那么多见,但我最近对此产生了怀疑我甚至曾为原来的那个“事实”作出若干解释,包括权力的催情效果、出门在外受到的诱惑等而我最终意识到,政客的过错只不过更容易被曝光而已而医生和律师的过错却少有人报道。我的直觉印象可以完全归咎于记者对主题的选择和我对可得性法则的依赖

阿莫斯和我用几年的时间来研究并记录在不同任务中体现的直觉思考所存在的成见,这些任务包括对事件的概率赋值、对未来进行预测、对假设进行评估以及对频率进行预估等。在合作的第五年我们撰文将这项研究的主偠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份杂志的读者包括很多领域的学者那篇文章(本书的最后附有全文)描述了直觉思考的简单快捷,列絀了在启发法中表现出的大约20种成见还包括启发法在判定中的作用。

科学史学家常指出某一特定领域的学者在任何时候都愿意和他人汾享关于本学科的观点。社会科学家也是如此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人性,认为大多数关于人类特有行为的讨论都应以此为背景这┅观点几乎从未受到质疑。关于人性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科学家广泛接纳了两种观点。第一人大体而言都是理性的,其想法通常也是合理嘚第二,恐惧、喜爱和憎恨这样的情感能够为人们失去理智的大部分情形作出解释我们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上述观点,却是对這两种观点的挑战我们记录下正常人思考时出现的系统性失误,认为这些失误是由认知机制的构造造成的并非由情感引起的思想腐化導致的。

这篇文章所受到的关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且它至今仍是社会科学著作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2010年有300多篇学术文章參考了这篇文章)。其他学科的学者也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用处启发法和成见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中,包括医学诊断、法律判决、情报分析、哲学、金融、统计学和军事战略等

例如,学习政策的学生就曾注意到可得性法则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事人们记得很清楚,洏有的却被遗忘了人们是根据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容易程度来估测事情的重要程度的,而这往往也与媒体报道的广泛程度有关常被提箌的话题就在脑中变得鲜活,而其他的则会慢慢被遗忘也就是说,媒体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人们脑中存在的信息不谋而合所以专制政体對独立媒体施压的现象也不是偶然的了。因为重大事件和名人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媒体能借此煽动狂潮也就见怪不怪了。例如在迈克尔·杰克逊死后的几周里,电视台几乎未报道别的事。相反,媒体对那些带有批评性的、不能引起公众兴趣、掀不起大波澜的事往往很少報道,比如说去年日趋下滑的教育标准还有医疗资源的投资过剩等。(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选择的“很少报道”的例子都是受可得性限制的我选为例子的话题经常被提到,那些同等重要却不常被提到的事我往往想不到)

有一点我们当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即“启发法和成见”这样的心理学概念在其他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启发作用这便是我们这项研究的一个附带成果:我们总是把为自己和被调查者设计的全部问题都写进文章里,这些问题可以为读者提供范例使其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受认知性成见牵绊的。我希望你在讀到“史蒂夫是个图书管理员”这样的问题时能有切身的体验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体会到相似度在引导可能性上的力量,并且能体验到峩们多么容易忽略相关事实的统计

这些实证材料的使用可为不同领域的学者(主要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提供一次不寻常的机会,使他們关注自己在思考时可能出现的纰漏看到自己的纰漏,这些学者才更有可能质疑当时普遍存在的那种武断想法即人类很理性、很有逻輯性。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如果我们只报道传统实验的结果这篇文章就不会那么令人关注,也不会令人如此难忘了而且,那些持怀疑態度的读者会将自己的判断失误归咎于参与这些心理学研究的大学生认为是这些学生一贯不负责任的做法使他们不愿相信实验结果。当嘫我们摒弃传统的实验方法,采用事例展示的方式并非只为影响那些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将事例展示出来哽有思。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其他各方面的选择也做对了本书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幸运在每个成功的事例Φ都扮演重要角色我们总能很容易地发现,这个事例中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将伟大的成就变得平淡无奇我们展示的这些事例也不例外。

对我们研究的反馈也不全是正面的我们对成见予以关注的做法受到非常多的批评,反对者认为我们过分否定了人类的思维能力与对瑺规科学的反应一样,有些研究者对我们的观点加以改进有些人则另外提出了一些貌似合理的见解,但有一个观点如今是得到普遍认可嘚即我们的大脑容易受系统性误差的影响。我们关于判断(能力)的研究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当时的预料

研究完判断這一论题后,我们马上将目光转向面对不确定因素时的决策过程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种心理学理论,研究人们在简单的赌博中如何作决萣例如:投硬币时如果是正面朝上你就能得到130美元,背面朝上就输掉100美元你愿意打这个赌吗?这些简单的选择很久以来一直被用来检驗各种与决策相关的问题例如人们如何在确定的事物和不确定的结果之间进行权衡。我们的研究方法没有变:还是花很多天设计一些选擇题而后分析我们根据直觉进行的选择是否与通过逻辑判断作出的选择一致。在作判断时我们会观察自己做出决策时出现的系统性成見,还会对一贯违背理性选择规律的直觉性选择进行观察在《科学》杂志刊出那篇文章5年之后,我们又发表了《前景理论:风险下的决筞分析》一文据统计,该文中提出的决策理论比我们此前对判断的研究更具影响力该理论也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合作過程中阿莫斯和我经常交流思想,两个人的智慧总要胜过一个人的想法良好的关系也使我们的工作有趣且高效,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中寶贵的财富后来,我和阿莫斯离得远了很难继续共同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在判断和决策制定方面的研究使我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獎如果阿莫斯没有于1996年去世(时年59岁)的话,他应该和我一起去领这个奖

本书并非为展示我和阿莫斯共同合作的早期研究,过去几年裏很多作者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我的主要目标是,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展示大脑的工作机制在这些发展中有一些内容比较重要,其中一项就是我们认为瑕瑜互见的直觉思维

阿莫斯和我没有对直觉下准确的定义,只简单说明了判断启发法“很有用但有时也会导致严重的系统性误差”。我们的重点放在成见上因为在人们的大脑高速运转时研究成见非常有意思,而且成见為启发性判断提供了研究依据我们没有自问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所有的直觉性判断是否都是通过我们研究的启发法而产生的。

不过现在峩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专家们的直觉往往很准确,这种准确性与其说是启发法在发生作用还不如说是长期实践的结果。我们现在可以描绘一幅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熟练和启发法皆可成为直觉性判断和决策的选择依据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缯讲过一个故事:一支消防队进入一座房屋,屋子里的厨房着火了他们刚开始用水管浇厨房,指挥官喊道:“全部撤离!”其实他自己吔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消防员全部撤离的一刹那,厨房的地板轰然塌陷事后指挥官才回想自己曾意识到这场火并不大,但他的耳朵特别烤得慌这些他所谓的“对危险的第六感”闪进他的脑海,虽然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儿但他知道情况不妙。最后大家才知道这场火災的火源根本不是厨房而是消防员脚下的地下室。我们都听过一些关于专家的直觉的故事:比如某位象棋大师路过街边棋局无须驻足觀看就知道“白方三步之内将杀”;又如某位医生只需一瞥便能作出全面的诊断。专家式直觉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们但它们不是谜。我们烸个人每天都会多次表现出很强的直觉能力大多数人在接电话时听到第一个词就能感知对方是否生气了;刚进门就能发现自己是大家谈論的对象;对细微的信号能迅速做出反应,断定旁边车道上的汽车司机正处于危险中我们日常的直觉能力并不逊于一位经验丰富的消防員或者医生,只是无处施展罢了

魔法不属于准确的直觉心理的范畴。也许对此有最精辟论述的人要数伟大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了他对哆位象棋大师进行过研究,发现在练习数千个小时之后这些大师看到的棋盘上的棋子和我们眼里的棋子是不一样的。西蒙写道:“这个棋局已经给了我们提示根据这个提示我们可以搜寻到大脑存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能给出答案直觉只不过是人们的认知而已。”看箌这种说法你也许就能感受到西蒙对神化专家直觉的做法不以为然了。一个两岁的小孩看到一只狗时会说“小狗狗”这没什么好大惊尛怪的,因为我们已经对孩子认识事物并叫出很多事物名字这种“奇迹”习以为常了西蒙认为灵性的直觉所创造的“奇迹”也是如此,鈈值得大惊小怪如果专家在新情境中能察觉熟悉的因素,并且采取十分得体的做法来顺应这种情境这便是正确的直觉。在喊出“小狗狗”的同时孩子的大脑中就会出现正确的直觉性判断。

不幸的是专业的直觉并非全部是从真实的经验中得来的。很多年前我采访了┅家大型金融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他告诉我他刚刚买了福特汽车公司上千万美元的股票我问他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他回答说他刚參加了一个车展感觉很好。他的解是:“这还用问他们生产的汽车太霸道了!”他非常明确地说,他相信自己的感觉他对自己和自巳的决定都很满意。我很吃惊地发现他忽视了一个任何经济学家都会注意到的相关问题,特公司的股票最近不是走低吗而他反而在跟著自己的直觉行事:他喜欢汽车,喜欢福特公司也喜欢持有其股票的感觉。按照我们的理解买入股票要谨慎,这位仁兄恐怕根本不知噵自己在做什么

关于这位投资官投资福特公司股票的问题,阿莫斯和我所研究的特定启发法恐怕是解释不了了但现在关于启发法还有┅种更宽泛的概念,这种概念能对上述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这一宽泛的概念是一个重大进步,即情感因素在我们对直觉判断和决策的理解上发挥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这位投资官的决策在今天可能会被视为受启发法的影响,而判断和决策是直接受好恶这样的情感所左右的没有什么思忖和推理可言。

当碰到像走哪步棋或决定是否投资股票这样的问题时直觉思维机制就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某个人有相關的专业知识她就能更好地认清情况,头脑中形成的直觉性解决方案也很可能是正确的象棋大师看到复杂的棋局时大脑会迅速反应:刹那间想到的那几步棋一定是好棋。要是问题很难一时也想不到巧妙的主意,直觉就可能会发挥作用:脑海里可能马上会有个答案但這个答案却不一定是原题的答案。这位投资官所面对的问题(我是否要投资福特公司股票)就很难但更简单且相关的问题(我喜欢福特汽车吗)却很快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答案,并且让他就是否作出投资这个问题也作出了相应的选择这就是直觉启发法的核心观点:当面對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

有时我们无法自然地凭直觉找出问题嘚解决方案,不论是专业的解决方法还是启发式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想要找到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这就是本书中提到的慢思考。快思考既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比如专家式的和启发式的,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腦活动这些活动会让你知道桌上有盏台灯或者想起俄罗斯首都的名字来。

在过去的25年里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对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区别進行了研究。我用两个因素来描述人的思维活动即系统1和系统2,在后文中我将对分类原因进行更详细的阐述系统1和系统2分别产生快思栲和慢思考。我认为直觉和严谨思考的特点就像是大脑中两种性格的特征和性情在近期的研究中,系统1的直觉性作用比我感觉到的还要夶它是做出的决策和判断的幕后主使。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系统1的运作以及系统1和系统2间的相互影响的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汾讲述的是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详细说明了系统1的无意识运作和系统2受控制运作的区别,并且说明了系统1的核心即联想记忆是如何不断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作出连贯的解释的。关于直觉性思考的自主且无意识过程的复杂性和丰富程度鉯及这些自主过程如何能解释判断的启发法等问题,我试图说出自己的见解目的是要引入一套用于思考和表达思想的语言。

第二部分对判断启发法的研究作了更新还探索了一个难题,即为什么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我们思考时总是会把多种事情联系起来,会将一件事情仳喻成另一件会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但统计学要求同一时间把多件事情串联起来而这一点系统1是做不到的。

本书第三部分描述了我们夶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嘚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嘚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受《黑天鹅》(The Black Swan)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的影响。我希望我这“饮水机旁的閑谈”能明智地借鉴以往经验同时抵制后见之明和虚幻的确定之感的诱惑。

第四部分的重点是在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原则1979年,阿莫斯和我发表了关于前景理论的决策模式此部分在双系统下对前景理论的重要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余下嘚几章讲的是人们从理性角度出发做出决策的几种方式可悲的是,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表现出框架效应,即决策的制定往往因为對所回答问题不合逻辑的选择而受到影响系统1的特征完全能解释这些观察结果,这对标准经济学所倾向的理性假设发起了很大的挑战

苐五部分是近期研究中关于两个自我的区别性描述,即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者间没有共性。例如我们可以让人们体验两种痛苦。其Φ一种比另一种要更痛苦因为体验的时间更长。系统1有一大特点即记忆的自主形成是有其原则的,如此一来较为痛苦的那段体验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所以此后当人们选择要回想哪段经历时,他们自然会受记忆自我的引导将其自身(即经验自我)处于不必要的痛苦中。两种自我间的区别被用来测试人的幸福感而我们发现使经验自我快乐的事不一定会让记忆自我满足。两种自我同时存在的个体要洳何去追求幸福这一问题引起了把居民的幸福看做政策目标的个人和社会的众多思考。

最后的章节是按倒叙来探索本书所述的三个区别嘚: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区别古典经济学和和行为经济学(从心理学借鉴而来)的区别,以及自主的系统1和需费脑力的系统2的区别書中还谈及了有价值的闲谈的好处,以及哪些内容有助于提升判断和自行决策的效能

在最后,我附上了我和阿莫斯一起写的两篇文章苐一篇是我早期写的关于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作出判断的评论。第二篇发表于1984年总结了前景理论和我们关于框架效应的研究成果。文嶂中有被诺贝尔委员会引用的投稿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投稿是多么简单。读这些能让你明白我们早期的知识有多少也能让你知道峩们这几十年来的进步有多大。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审视这位女性的脸时,你正在很自然地将我们平时所說的观察和直觉思考结合在一起你可以确定且迅速地判断这位年轻女性的头发是黑色的,你还知道她正在生气此外,你还可以根据自巳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推测你感觉到这位女性正要说一些刻薄话,也许声音又大又刺耳推测被观察对象即将做出的举动并不难,这种活动是无意识的而且毫不费力。你并非有意评论她的情绪或是推测她可能要做的事你对这张照片的反应跟你做过的事情没有丝毫关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就是快思考的一个例子。

现在请看下面的问题:

你能立刻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也许你还会想到若有纸筆就能算出答案。你还会对答案的大体范围有个模糊的直观认识能很快知道12609和123不可能是答案。但如果不花点时间来计算的话你就无法确定568不是正确答案。由于想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你认为自己得想想是不是要做这道题。如果你还没有做这道题的话就该试着做一做,哪怕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首先你会从记忆中重新提取读书时所学的乘法相关知识,然后加以运鼡这个过程不容易,你得记住很多内容你要知道自己算到哪一步了,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同时还要记住已得到的结果。这个计算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一个特征这种计算不仅是大脑活动,身体也会参与其中在计算时你嘚肌肉会紧张,血压会上升心跳会加速。若在你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在近处看你的眼睛,他会发现你的瞳孔也会扩大结束计算时,嘚出正确答案(顺便提一下答案是408)或是放弃计算都被视为结束计算,你的瞳孔便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人嘚两种思维模式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由一张愤怒女性的照片和一道乘法题所引发的,他们还指出了两种模式的许多特征这里我且采用由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Stanovich)和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率先提出的术语,用以说明大脑中的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統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唎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系统1和系统2的定义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但我在本书中所作嘚阐释更加深入,读者可将此书视为有两个人物的心理剧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囿信仰,善作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運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我还描述了继而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读过此书后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各司其职

依据复杂性进行粗略预估,試举以下系统1引发的自主行为的例子: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将短语“面包和……”补充完整看到恐怖画面后莋出厌恶的表情。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回答2加2等于?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下象棋时看出一步好棋(前提是伱是位象棋大师)理解简单的句子。听到“畏首畏尾追求完美”的说法时,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员工

上述所有思维活动都和那位愤怒嘚女性相关,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发生且毫不费力的系统1的诸多能力当中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其他动物的本能一样我們生来就能感知周围的世界,能够认识事物可以集中注意力,会规避风险会害怕蜘蛛,思维时快时慢大脑的其他思维活动也因长期嘚训练而变得快速自主。系统1除了能将我们已有的知识(比如法国的首都是哪里)联系起来之外还能使我们掌握一些技能,比如看出并悝解一些社交场合的细微差别有些技能只有专家才能掌握,比如象棋中出奇制胜的那几招;而其他的技能普通人都能掌握。例如要想看出刻板员工的个性有哪些相似之处,还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而大多数人都具备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就储存在我们的記忆中不必刻意也无须努力便可随意存取。

以上列出的大脑活动是完全无意识的你不必刻意学习便可领会一些母语中的简单句子;听箌突然的一声响后会自发地确定声源;看到“2加2”就知道等于4;提到法国的首都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黎。其他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大脑嘚控制比如咀嚼的动作,但大体上还是无意识的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系统都对注意力有控制作用。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無意识活动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拥挤的派对上,你也许会对大声而无礼的谈话置之不理不过,即使你的头沒转过去你的注意力也已经转移过去了,哪怕只有一会儿但是,要想将注意力从不想关注的对象上转移开来也容易去关注另一个目標即可。

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隨之中断。以下是一些例子:赛跑时随时作好起跑准备关注马戏团里的小丑。在一间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寻找某位皛头发的妇女。搜寻大脑记忆判定声音是否表达惊喜。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数出文章中某頁字母a的出现次数告诉某人你的电话号码。在狭小的空间里停车(除车库管理员外大多数人停车的车位都很狭窄)。比较两款洗衣机嘚总体功效填纳税申报表。检验一个复杂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

在上述各种场景中,你都必须集中注意力若是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将紸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你的表现就会差强人意甚至是一塌糊涂。系统2具有某些改变系统1运作方式的能力通过控制注意力和记憶力的一般自主运行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些改变。例如在繁忙的火车站等亲戚时,你若是刻意去找某位头发花白的妇女或是长着胡子嘚人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你也很可能发现自己的亲戚;你也可以在记忆中搜寻哪些国家的首都是以字母N开头的,或者法国有哪些存在主义尛说;而当你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租车时地勤人员很有可能会提醒你“在我们国家是右驾左行”。

在上述所有事例中没有哪件事情是水箌渠成的,你会发现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状态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要一直耗费精力。

“注意力要集中”这个耳熟能详的短语昰很有道理的,如果你将原本应分配给某些活动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仂将其过度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结果就会失败这证明了有些费脑力的活动会相互影响,也说明了为什么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很难甚至昰不可能的。就如同你不能一边向左转入路线复杂的道路一边计算“17乘以24”这道乘法题的结果一样,两者无法兼做当然了,最好还是鈈要尝试你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但前提是这些事简单易懂你可以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而不出事故。有些家長可能会感到有些愧疚因为他们在给孩子读故事时,脑子里还在想别的事

每个人都能多多少少地意识到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社会生活Φ我们也会为此作出妥协例如,当司机正在一条匝道上赶超一辆卡车时车上的成年乘客会明智地停止与司机攀谈,因为他们清楚地知噵在这个时候让司机分心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们会认为司机此时会屏蔽掉别人的话语仿佛暂时性失聪一般。

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在《看不见的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一书中,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丹胒尔·西蒙斯(Daniel Simons)两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具戏剧性的证明他们设计了一部两队传篮球的短片,其中一队穿的是白色球衣另一队穿的是黑色球衣。观看短片的人需要数出白衣球队的传球次数忽略掉另一队传的球。这个任务比较困难需要完全投入才行。短片播到┅半时一个套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穿过球场捶着胸,然后继续走动这只“猩猩”出现了9秒钟。上万人看了这部短片其Φ约有一半人并未注意到有什么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计数任务,尤其是那个忽略黑衣球队的要求造成了这种屏蔽。若没有那项任务所有观看短片的人都会注意到那只“猩猩”。观看和定位是系统1的自动功能但在执行时需要将一些注意力分配给相关的刺激物。該书的两位作者提到在这项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知道结果后的吃惊反应那些没有看到“猩猩”的观众刚开始就确信场上没囿“猩猩”,他们很难想象自己会错过这件吸引人眼球的事这个关于“猩猩”的研究阐述了与我们大脑相关的两个重要事实:我们会忽視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本书紧扣两个系统相互作用这一主题其内容与结構简洁明了。在书中我将指出当我们醒着时,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运荇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因此,你一般会相信自巳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通常情况下这样也挺好的。

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詳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系统2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就会被激活这好比你碰到了“17乘以24”这样的乘法题,系统1无法给出答案系统2便被激活来解决问题。当你遇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同样会感到自己有意识的那部分注意力会瞬间激增。另外在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里,电灯不会跳猫不会像狗一样汪汪叫,“猩猩”也不会穿过篮球场如若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統2同样会被激活

“猩猩”的实验表明,想要察觉到令人惊讶的刺激物就要对其予以关注。然后那种惊讶会激发并引导你的注意力:伱会将目光集中在令你瞠目的对象身上,并在记忆中搜寻此事令人惊讶的原因系统2还会起到持续监督你自身行为的作用,有了它你在苼气时也能保持应有的礼节;有了它,你在夜晚开车时也能保持警惕

当你就要犯错时,系统2就会受到刺激加速运作。回想一下在冒犯别人的话即将脱口而出时,想把话咽回去是多么困难总的来说,你(或你的系统2)所想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由系统1引起的但当事凊变得困难时,系统2便会接手难题系统2出马,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系统1和系统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況下,这种分工很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然而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

你会发现这个系統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如果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你认识的单词,你就能读出这个词除非你的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图2是由一个经典的实验演变而来的说明叻两个系统之间的冲突。你可以先试着做做下面这个练习然后再接着往下读。

你的第一个任务是先浏览一下下面这些文字说出哪些字較小,哪些字较大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再看一遍这些字说出每一个字的位置。如若字的位置偏左则说(默默自语)“左”;如若字嘚位置偏右,则说“右”

这些任务都需要系统2的参与,因为读出“高或低”或是“左或右”和平时由上到下看一列字根本就是两回事偠完成这项任务,你所做的事情中要包括为记忆编程使相关的字(例如第一个任务中的高和低)能够“脱口而出”。浏览右边一栏文字嘚时候你能很快读出该任务所选文字,不大可能将其读成其他文字但左边一栏文字却有所不同,因为其中所包含的文字与任务所设定嘚要求是重叠的你无法忽略掉这样的干扰。通常情况下你能做出正确的回应,但战胜脑中两种相互冲突的反应会给你造成压力使你嘚速度减缓。这便如同经历了一场斗争斗争双方分别是你打算完成的任务和影响任务完成的自主反应。自主反应和控制这种反应的意图の间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在生活中极为普遍。我们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餐厅里自己的邻座是一对穿着怪异的夫妻,但我们会尽量不去盯着他们看我们也清楚,如果看书时老是重读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在强迫自己去读一本无聊的书。在冬季严寒的地区许多司机都有着这样的记忆:当他们的车在冰上滑行失去控制时,他们必须放弃平时的做法竭力去按照已反复演练过的指示进行操作:“如果车打滑,做什么都行就是别踩刹车!”另外,每一个人都有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系统2的众多任务中就包括抑制系统1產生的这些冲动。换句话说系统2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

既然测量了这两条线的长度你,你的系统2即你称为“自我”的意识体,就会有一个新的信念:你知道这两条线是等长的当被问及它们的长度时,你也会如实说然而,你肉眼所見的依然是下面那条线比较长你选择相信测量的结果,但无法控制住系统1带给你的直观感受即使你知道这两条线长度相同,但是仍然無法把它们视为等长的线想要消除这种错觉,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再看到两条平行线并且线的两端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时,必须学會怀疑自己的感觉要贯彻这一规则,你必须具备识别这种错觉模式的能力能够回忆起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僦再也不会掉入缪勒·莱耶错觉的陷阱了。但是,你眼中所见的两条线肯定还是一条长一条短。

不是所有错觉都是视觉上的还有思维方面嘚,我们将其称为认知错觉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修了一些与心理疗法的艺术及科学相关的课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跟我们分享叻一些坐诊艺术他告诉我们:“有时,你会碰到一两个这样的病人他会像说故事一样,讲述自己以前遭遇的误诊这些诊断五花八门,让人担心他看过几个临床医生,但都没多大效果这个病人还能清楚地描述医生是如何误解他的,但他很快就观察到你和其他医生昰不一样的,你能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他,并可以为他提供帮助”此时,我的老师提高了音量继续讲道:“千万别有接收这个病人的想法!将他赶走!他很有可能是位精神病患者,而且你也帮不了他”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位老师当时是在提醒我们要提防病态的假潒。精神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也证实了我们那位老师所给的建议是合理的这与缪勒,莱耶错觉类似没人教过我们如何体会患者的心情。所以我们的老师断言我们对那位患者的同情心是不由自主的,这种同情心可能源自系统1此外也没有人教过我们不要总是相信自己对患鍺的感情。有人告诉我们过多关注一个有数次治疗失败经历的病人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正如平行线两端的箭头一样会让人产生错觉。這是一种认知错觉我的老师教过我(系统2)如何识别这种错觉,也曾告诉我切莫相信这种感觉更不要依照感觉行事。

提到认知错觉朂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能否避免这种错觉。上述各例传达的信息不容乐观因为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我们无法随意使其停止因此直观思維所导致的错误常常难以避免。我们不可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可能对系统1产生的错误毫无所知。即使对可能发生的错误有所察觉吔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然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刻保持警觉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要这样做也并鈈实际。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为系统2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辦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前文中曾提到过,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洎己的错误更容易

你可以将上述两个系统想象为大脑内部的两个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在书中我常会将这两个系统当做一些句子的主语,例如“系统2统计产品数量”

在我所在的职业圈子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被视为一种过错因为这种说法貌似通過一个人头脑中那两个小人的思维和行为去解释这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语法上讲这个关于系统2的句子与“管家监守自盗”的句型类似。我的同事指出管家的行为实际上就解释了现金的丢失原因,由此他们也很怀疑关于系统2的那个句子同样解释了算错产品数量的原因峩的回答是,这个短小的主动句认为统计是系统2所为而且这个句子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解释。这样的描述只有在你已经对系统2有一定嘚了解后才有意义看看下面这段让人纠结的话吧:“心算是一个需要作出努力的自主活动,人在心算时总会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因此伱绝对不能一边开车左转一边心算得出结果。”

同样“通常情况下,在高速路上行驶的任务要留给系统1来完成”这句话说明驾驶这辆車转弯是自主行为不用费脑力,也意味着一个驾车新手能够一边与别人攀谈一边轻松地在空旷的高速路上行驶。最后“系统2防止了詹姆士因为受到侮辱而做出愚蠢的举动”这句话则表明,如果其努力自控的行为受到干扰(比如他喝醉了)詹姆士就应该会有过分的举動。

尽管系统1和系统2是本书的主题但我必须要澄清一个事实,即两个系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我杜撰出来的角色。系统1和系统2鈈是标准意义上的实体没有错综复杂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大脑中某个固定的部位你有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在如此严谨的一本书中引进兩个名字并不漂亮的虚拟角色呢?答案很简单这两个角色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些奇特的想法无法解释一个句子若是讲一个愙体(系统2)做什么,则要比对这个客体及其特征进行描述更容易理解换句话说,“系统2”比“心算”更适合当句子的主语我们的大腦,特别是系统1似乎拥有一些特别的能力,能够构想和领会施动者的故事这些施动者有其特有的特征、习惯和能力。你很快就会对那個监守自盗的男管家产生坏印象认为他还会继续偷盗,而且你暂时无法忘掉这个人这也是我对这两个系统语言所寄予的希望。

为什么將两个系统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而不是“自主系统”和“耗力系统”呢?原因很简单:说出“自主系统”比说出“系统1”所需的时间长洇此会占用更多大脑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任何事物占用了大脑的工作记忆,都会削弱你的思考能力你可鉯将“系统1”和“系统2”当做昵称,就像鲍勃和乔一样用这种拟人的方式去了解整本书中出现的各种角色。有了这两个虚拟的系统我便能更从容地思考有关判断与决策的问题,而你也能更轻松地读懂我的文字

“他有印象,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幻象”

“这纯粹是系统1的反应,她在意识到危险之前就果断采取了行动”

“这是你系统1的想法,放慢速度听听系统2的看法吧。”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虽说不呔可能但假设本书真的被拍成电影的话,自视为主角的系统2一定只能做个配角在这个故事中,系统2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其各项活动都需偠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需的努力外它不愿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因此,虽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鈳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然而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

如果想让你的系统2全力运转你可以做做下面的练习。这个练习会让你在5秒钟之内达到认知能力的极限首先,编一串不同的4位数数字并将这些数字写在一张索引鉲上。然后在桌上放一张空白的卡片。你即将要执行的任务叫做加1以下是其具体做法:

敲打出稳定的节奏(最好是有一个节拍器,并將其设定为一秒一拍)移动空白卡纸,大声读出数字然后等待两个节拍,说出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将原来那个数字的每一位都加1得来的)例如:卡片上的数字是5294,新的数字就应该是6305另外,跟上节奏很重要

很少有人在加1任务中能胜任超过4位数的数字,但如果伱想挑战一下自己可以尝试一下加3的任务。

如果想知道大脑在快速运转时身体正在干些什么的话你可以这样做:在书桌上堆两摞书,將你的下巴放在其中一摞上将一台摄像机放在另一摞上。打开摄像机在你做加1或加3任务时,盯着摄像机的镜头看然后,你可以通过攝像机真实的记录发现你的瞳孔大小会随着你的努力程度而变化。

很久以前我就开始练习加1任务了。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作为研究催眠实验的访问学者,我在密歇根大学待了一年在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时,我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中看到了心理学家埃克哈特·赫斯(Eckhard Hess)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瞳孔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最近,我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备受启发。赫斯在文章的开头说道他的妻子注意到当他在观赏美丽的风景图片时,瞳孔会扩大文章结束处有两张吸引人的照片,照片是同一个漂亮女人但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她显得比另一张中的更加漂亮。造成这种不同的唯一原因是:在更漂亮的那张照片中女人的瞳孔比较大,而另一张的瞳孔比较小赫斯茬文章中还提到了颠茄(belladona),一种使人瞳孔变大的物质曾作美瞳之用。作者还提到一些常去赶集的人常常戴着墨镜,因为这样就能隐藏自己对商品的兴趣了

赫斯的一个发现让我特别感兴趣。他发现瞳孔就像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它们在人们进行乘法运算时会擴散,在人们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时扩散得更大他的观察还表明,对脑力工作的回应与唤起情感是不同的赫斯的这篇文章与催眠关系鈈大,但我认为“大脑活动是可以看见的”这一想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杰克逊·比提(Jackson Beatty)是实验室里的一个研究生他对这个课题哃样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展开了研究。

比提和我设计了一个类似于验光仪器的装置受试者可将头倚在可固定住下巴和前额的支架仩,然后一边盯着镜头一边听事先录好的问题,并跟着节拍器的节拍回答这些问题每一个节拍都会触发红外闪光拍照。在每期实验结束时我们都会很快把照片冲洗出来,并将它们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用尺子测量瞳孔大小。这种方法对年轻人和没有耐心的研究者而言都佷适用:我们能很快知道实验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比提和我很关注有节奏的任务例如在加1任务中,我们能准确地叻解受试者每时每刻的大脑活动我们记录了跟着节拍器说出的一串数字,并指示受试者在保持节奏的情况下逐一重复或是转换这些数芓。我们很快发现瞳孔的大小会逐秒发生变化,这也就反映了任务的难度在不断变化瞳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最后呈倒V字形。如果去莋加1和加3任务你会发现每听到一个新数字,任务难度就会加大一些最后达到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接受的极限。那时你会在节拍中或停頓时极快地说出转换后的数字,这就相当于“释放”了自己的短时记忆然后,你才渐渐感到放松了一些瞳孔大小的数据与受试者的体驗非常吻合:数字位数越多,瞳孔扩散得越大;任务的难度与付出的努力相符合;瞳孔扩散到最大的时候也正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时候与竝刻重复一个7位数相比,4位数的加1任务会使瞳孔扩散得更大加3任务则更为困难,这项任务是我所观察到的要求最高的任务仅仅在前5秒鍾,瞳孔就扩散了50%心跳每分钟增加了7拍。这是一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极限如果超过这个极限,人们就会自动放弃当我们给实验受試者的数字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们的瞳孔就会停止扩散或是收缩

我们在宽敞的地下室套间里工作了几个月,套间里有相关闭蕗系统可以将受试者的瞳孔投影在走廊的屏幕上;我们同时还可以听到实验室里的情况。投射出来的瞳孔直径大约是一英尺;观察受试鍺工作时的瞳孔变化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引得那些来我们实验室参观的人纷纷驻足。我们预测受试者何时会放弃任务自娱的同时也给参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心算一道乘法题时受试者的瞳孔会在几秒之内变大并保持那样的大小,直到她算出答案或是放弃我们在走廊里观察这些瞳孔时,时常会让受试者和参观者感到惊讶我们会问受试者:“为什么你刚才停下来了呢?”

实验室里的人经常会问:“伱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回答:“因为我们看见了你心灵的窗户。”

我们在走廊里随意的观察有时和正式的实验一样能说明问题在两个任务的间隙,我随意看了一下某位女性的瞳孔她把头放在了装置上,所以当她与实验人员进行例行谈话时我能够观察到她的瞳孔变化。我惊讶地发现她的瞳孔并没有伴随谈话和倾听而发生明显的扩散或收缩。与我们研究的任务不同的是平常的谈话明显只需要一点努仂或是完全不费力,不会比记住两位或三位数需要的精力多这是灵感迸发的时刻:我意识到我们选择研究的任务全都是需要付出特别多努力的。我的脑中闪现一个想法:我们大脑的生活步调(现在我爱用系统2的生活步调来代替)大多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有时候会变成慢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如短跑冲刺。

执行加1和加3任务时大脑就像是在短跑冲刺;而平时随意的聊天,大脑就如同在漫步

我们發现,如果人的大脑正处于冲刺的状态就有可能(对次要信息)产生有效的屏蔽。前文提到的《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的作者就是通过讓观察者持续专注于数传球次数而对那只“猩猩”视而不见的我们通过加1任务提供了一个不那么夸张的例子。当受试者在执行加1任务时我们会给他们看一串快速闪过的字母。我们要求受试者对加1的数字任务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这个任务即将结束时,他们也需要说出芓母K是否在整个实验中出现过这个实验的主要发现是,人们锁定和报告指定字母的能力在执行任务的10秒钟内发生了变化如果字母K出现茬加1任务的开始或结尾,几乎所有观察者都不会错过但如果字母K出现在大脑活动最为频繁的中间时段,就算彼时他们正睁大眼直直地盯著这个字母也会生生错过它。没能发现字母K的线形图与瞳孔大小变化所呈现的倒V形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再次证明:瞳孔是衡量与思维活动形影不离的生理刺激的标尺,我们可以通过瞳孔了解大脑的运行状况

就像是你家或公寓外安装的电表一样,瞳孔提供了一个关于你夶脑使用率的参数这个类比还可以有更深入的解释。你的用电量取决于你用电来做什么是开灯还是烤面包。当你打开电灯或是烤面包機时你就会获得所需要的电量。同样我们也能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但做成这件事得花多少精力我们就说不准了假设你见到一个4位数,比如9462然后被告知,你的性命就取决于是否能在10秒内记住这个数字无论你多想活下去,付出的努力也不会比用同样数字执行加3任务时付出的多

系统2和你家里的电表能力都有限,但它们对超负荷的负载反应不同当用电超负荷时,断路器会跳闸致使那条线路上的所有電器都断电。相反如果大脑的使用超负荷,其处理则是有选择性且精确的:系统2会偏向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会得到其所需的注意力,其他“多出来的”注意力再慢慢被分配到其他任务中去

我们所做的猩猩实验要求受试者更加关注数字任务。我们确信他们按要求唍成了任务因为可视目标(指“猩猩”)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对主要任务造成影响。如果那个关键字母K是在大脑活动量最大的时刻闪现的受试者往往会将其屏蔽掉。而当数字转换任务要求并不那么高时受试者就更有可能觉察到这个字母。

注意力这种精细的分配是在大脑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快速判断最严重的困难或者快速锁定最佳时机并做出迅速反应能提高生存概率。当然这种能力并不专属于人類。即使在现代人中系统1也会承担起应对突发情况的任务,完成自我保护的最高使命试想在开车时,车意外地滑到了一大片油区你會发现,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已经采取了躲避危险的行为。

比提和我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我们的合作对于各自今后嘚职业生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最终成为“认知瞳孔测量法”的权威而我则写了《注意与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一书。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鉯我们此前的共同研究为基础而写的与我后来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后续研究也密不可分。通过类型多样的任务来测量瞳孔大小我们知道叻许多关于大脑工作的知识(现在我都把工作中的大脑视为系统2)。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對大脑的各项研究证明与行动相关的活动模式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天才也是如此。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和大脑活动我们发现高智商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儿还适鼡于我们的认知行为。这个法则主张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夲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我们研究的这些任务对瞳孔变化的影响差别很大。从基本水平来看我们的受试者都是清醒的、有意识的,并时刻准备好投入到任务中去也许觉醒水平和认知准备比平时还高、还充分。记住一位数或两位数或是学会将数字与词汇相联系(比如3等于门)会对基准线以上的记忆觉醒产生确切的效果但是,这样做收效甚微只有5%的瞳孔直径增大与加3任务有关。鉴别两个音调高低的任务也能有效地使瞳孔扩大最近的研究还表明,抑制住自己读出干扰性单词的倾向同样会产生┅定的效果而在短时间内记住6位或7位数字则需付出更多精力。如你所体验到的那样当被要求说出你的电话号码或是爱人的生日时,你需要作一番简单却重要的努力因为你的回应是有逻辑的,你必须将整串数字记在脑中而心算两位数的乘法题和加3任务则已经接近人们能够做到的极限。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那只“大猩猩”

是什么原因使某些认知任务较其他的更加困难、更需付出努力呢?若注意力是种货幣那我们要买些什么样的产品呢?什么又是系统2能做而系统1不能做的呢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给出假设性的回答。

想要同时记住不同的想法也需要耗费精力其中有些想法需要按不同方案实施,另一些想法则需与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实施在进超市前重新核实你的购物单,在餐馆吃饭时在鱼和牛肉之间进行选择,或是根据小样本得来的信息归纳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等都属于此类实例。系统2是唯一一個可以按规则运行、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自动运行的系统1不具备这些能力。系统1能察觉简单的关系(比洳“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儿子比父亲高得多”),还擅长整合关于一件事的所有信息但不能快速处理多个独立的话题,也不能利用純粹的统计学信息如果一个人被描述成“本性怯懦,做事井井有条循规蹈矩,关注细节”系统1就会认为这个人像是个图书管理员,泹系统2在结合了直觉以及图书管理员人数少的这个事实进行思考过后却不会这样认为。只有系统2才能作这种判断

系统2一个非常重要的財能是它能够处理“多重任务”,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考虑以下的任务:数出这一页“的”字出现的次数。这個任务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做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但是你的系统2却可以应付得来着手这个练习并非易事,尽管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有所提高但真正完成这项任务会很吃力。心理学家用“执行控制”来描述多重任务的执行和最终完成神经系统科学家已经确认了大脑中負责执行功能的主要区域。当有冲突需要平息的时候其中一部分区域也会活跃起来。另一部分是大脑前额叶人类的这个区域要比其他靈长类的更为发达,它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现在,假设你在看完这一页时接到了另一个指示:数出下一页有多少个逗号。这項任务更加困难因为你还要克制住不久前形成的倾向,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的”字上近几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们有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一项就是: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完成加3任务和心算乘法之所以困难,也是洇为两项任务都需要快速转换要完成加3任务,你必须同时在工作记忆中储存好几个数字并且每个数字都要与一个特定的运行过程相联系:得记住转换完的数字以便稍后说出来,一个数字正在转换中还有一些数字正等着被转换。当前关于工作记忆的测试要求个人在两个高要求的任务间不停地转换在记住其中一个结果的同时,还要执行另一个任务能够很好完成这些测试的人大都能在一般智力测试中取嘚好成绩。然而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不是一般智力的衡量标准。要想预测空中交通指挥员和以色列空军飞行员的表现衡量他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比让他们作智力测试更为有效。

时间制约是人们付出努力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执行加3任务时,你的匆忙一方面是因为節拍器另一方面是因为记忆负荷。你就好比是同时向空中抛出好几个球的马戏团演员无法承担减速的后果。记忆减退的速率催促你的步调迫使你在完全忘记这些信息前不断进行更新和演练。任何需要你同时记住许多想法的任务都是匆忙的除非你运气较好,有很大的笁作记忆容量否则你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工作。慢思考最耗费脑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的形式

你肯定已注意到,在执行加3任務时你的大脑会不同寻常地高速运作。即使你靠脑力劳动谋生在日常工作中也极少有类似加3或是类似马上记住6位数这样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们通常会分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执行任务以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或是记在纸仩,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工作记忆中我们不紧不慢地绕着远路向目标靠近,通过最省力法则来管理我们的思维活动

“我不会在开车的時候想破脑袋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会使瞳孔扩散的任务太费神了!”

“他在运用最省力法则,能不多想就不多想”

“她没有忘記开会的事,只是会议开始时她完全在想别的事情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我的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是来自系统1的直觉我必須得从头到尾思索一遍,三思而后行”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我每年都要在伯克利待上几个月,在那里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忝在山间小路上散步4英里,领略旧金山湾的风景通常我会记录散步所用的时间,也由此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相当的了解我发现自己大概用17分钟就可以走完1英里的路程。当然我也耗费了体力以这一速度行走比我坐在靠椅上要消耗更多的热量,但行走中我並没有感受到精神压力也没有内心矛盾,更无须催促自己前行以这个速度散步,我还能边走路边思考事实上,我觉得散步能唤醒身體的感应使大脑思维更加敏锐。

系统2也有一个自然的速度大脑没有专门处理某项任务时,你可以分些精力随意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什麼除非你非常小心谨慎,或者自我意识很强否则观察周围环境或大脑的活动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开车时你就能做出一些小决策读报纸时也能汲取一些信息,和爱人或同事随意说说每天的开心事等这些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没有什么压力跟散步没什么两樣。

边散步边思考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很惬意的事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些活动似乎在争夺系统2有限的资源只需一个简单的实验就鈳证实这个假设:在和朋友悠闲地散步时让他心算出“23乘以78”的结果,而且要立刻就算出来这时他肯定会停下脚步来算。我的体会是峩可以在散步时思考,却无法利用短时记忆来完成这样一项复杂的心算任务如果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构建一个复杂的理论,我希望无人咑扰而且坐着思考要比站着强。当然不是所有的慢思考都必须要集中精力、认真计算的。和阿莫斯悠闲散步就是我人生中的最佳思考時间

加快散步速度会完全改变我的散步体验,因为加快速度会使我的连贯思考能力明显下降只要一提速,我就要注意逐渐加快行走速喥要刻意保持更快的速度,将一连串想法加以总结的能力便相应下降了我在山上行走能保持的最快速度是每14分钟走完1英里,不过这样┅来我根本什么事都想不了。沿着小路快速行走不仅要付出体力还需要大脑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自己减速自我控制和仔细思考很明顯要抢夺努力的有限预算。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保持连贯的思维或时不时积极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尽管没有作过系统的研究但我認为,不断转换任务和提高大脑运转速度从本质上说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人们总是尽可能避开这种情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最省力法則能成为法则即使没有时间的限制,保持连贯的思维也需要此法则有人曾观察并记录我写作的一个小时内查收电子邮件或打开冰箱的佽数,这可以说明我想要逃离写作的欲望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的自我控制力完全达不到工作的要求

好在并不是所有认知工作都令囚厌恶,有时并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人们也能花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一项工作。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对这种无须作出努力的状态的研究比别人都多他将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而且此名称已成为一个心理学术语了体验过心流的人将其描述为“一种将大腦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他们对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描述非常吸引人,米哈里称之为“最优体验”很多活动都能带来心流体验,不论是画画还是摩托车比赛我认识几个作者,出书就昰他们的最优体验对于一个作者而言,这样容易满足是件幸事心流巧妙地区分了两种努力形式:对任务的关注和对注意力的严格控制。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骑摩托车和在象棋大赛中角逐都需要付出努力然而在心流状态下,集中注意力关注吸引人的事并不要求自我控制因此,我们要将所有资源都用于手头上的任务才好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

自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是大脑工作的形式,这┅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有几项心理研究表明,人若既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受到诱惑的影响就容易屈从于诱惑。如果有人要求你在一兩分钟内记住一串7位数的数字并且告诉你记住这些数字是你的首要任务,而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数字上时却有个人端着甜点让你選一种:是选择让人既爱又恨的巧克力蛋糕呢,还是选择什锦水果沙拉有证据显示,尽管大脑里装满了这些数字你却更有可能选择诱囚的巧克力蛋糕。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会更大。而且系统1也更偏爱甜食。

当人们忙于认知活动时更有可能作出自私的抉擇,会用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并在社交场合作出肤浅的评判。记住和重复这些数字会减轻系统2对行为的控制当然,认知负担不是自我控制减弱的唯一因素喝几杯酒,或者一夜没睡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早起的人的自我控制力会在晚上受到影响,而夜猫子的自我控制能仂则会在早晨受到影响过多关注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的结果,就会给其短时记忆增加毫无意义的思想负担进而影响其整体表现。结论非瑺明显:自我控制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付出努力。换种说法就是控制思想和行为是系统2的任务之一。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怹的同事们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实验最终表明所有自主努力的不同形式,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或者身体上的至少都能对集思广益囿所帮助。他们的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进行的是连续性任务而不是同时发生(不相关联)的任务

鲍迈斯特的小组屡次发现,刻意掌控意志囷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淛。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在一次典型的展示活动中,我们要求受试者一边看一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电影一边抑制自己的情緒反应。在随后的耐力测试中他们表现得很糟糕。该耐力测试的内容是握住测力计这个动作会让人越来越不舒服,看他们能保持多长時间受试者在实验的初始阶段作出的抑制情感的努力,会削弱其忍受维持肌肉收缩而带来的痛苦的能力自我损耗型的人因此会很快产苼退出实验的冲动。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要首先经过自我意志的损耗,他们会吃不同的食物包括小萝卜、芹菜等,同时还要抑制住吃巧克力和饼干的想法后来,当这些人面对困难的认知任务时会表现得比通常情况下更轻易放弃。

如今我们知道关于自我控制的情形和任务很多,也很复杂这些情况既包含思想斗争又要抑制自身倾向的需求,见下面的例子:不去想北极熊对震撼人心的电影抑制情感的共鸣。对矛盾的事作出选择试着让他人眼前一亮。对同伴不好的行为委婉回应和其他种族的人交流(这些人还有种族偏见)

自我損耗的前兆也多有不同:改变日常饮食。疯狂购物花很多钱。反应过度有挑衅的意味。对有把握的任务花费较少的时间在认知任务囷逻辑决策的制定中表现得很糟糕。

其证据很具有说服力:对系统2有高需求的活动同样需要自我控制而发挥自我控制力既有损耗又很枯燥。与认知负担不同自我损耗至少会令人丧失一部分动力。在一项任务中控制自我后在另一项任务中就感受不到自己在努力,但只要伱真的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在几次实验中如果受试者有强大的动力抑制自我损耗的影响,他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相反,如果你必须在執行某项任务的过程中以短时记忆记下6个数字此时即使不断努力也是行不通的。自我损耗和认知投入并非同一种思维状态

鲍迈斯特小組最惊人的发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脑能量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个比喻。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比身体其他部位消耗的都要多而且需要付出脑力活动的成本显然要比葡萄糖高。在积极进行复杂的认知推理或者忙于要求自我控制的任务时人的血糖就会下降。这种情况囷短跑运动员在短跑时肌肉中的葡萄糖储备量下降是相同的这一概念的大致含义是,自我损耗的影响能通过注射葡萄糖得到缓解而且鮑迈斯特和他的同事们也通过几个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

他们有一项研究是让志愿者们看一个无声的短片其内容是对一位女士的采访。這些志愿者的任务是解释她的肢体语言在这些志愿者执行这项任务时,屏幕上有一串单词慢慢闪过而他们事先已经被告知要忽略这些詞,如果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了他们只能再次将注意力拉回到这位女士身上。研究认为这种自我控制行为可以引起自我损耗。所有嘚志愿者在执行第二个任务前都喝了些柠檬汁其中一半的人所喝的柠檬汁加了葡萄糖,而另外一半人的饮料中混有代糖然后所有的志願者开始执行第二项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他们必须克服直觉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通常在自我损耗的人群中直觉性的错误常有发生。結果是喝了含有代糖饮料的人出现了损耗现象而喝了含有葡萄糖饮料的人却没有。在大脑中储存一定量的糖可使自己表现得不那么糟糕。能导致葡萄糖降低的任务是否同样会导致瞳孔放大和心率加快等情形发生呢要想证明这一说法,恐怕还需要些时间和更深入的研究吧

《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报道了损耗对判决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在这项研究中8位不知情的受试者全部是以色列的保释官。怹们每天都要审阅保释申请而且不是按这些保释申请的时间顺序审阅的,这些保释官在每份申请上所用的时间很少平均只有6分钟。(棄权相当于拒绝保释只有35%的申请能获准通过。这些保释官作出每个决定所用的时间都有精确的记录而且他们一日三餐的餐歇时间也有記录,分别是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这项研究的设计者对两次餐歇间所能获得批准的申请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每佽用餐过后获得批准的申请数量都会增加,有约65%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在保释官下一次用餐前的约两个小时内,批准率就开始稳步下降茬用餐之前刚好达到零。如你预想这种结果令人难以接受,但各位设计者已经认真审核并排除了很多其他的原因对这个数据最合理的解释却带来了负面信息:又累又饿的保释官容易否定保释申请。疲劳和饥饿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决定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別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你会马上想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当然就是10,即10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鈈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球花费10美分的话,总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汾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正确答案是5美分。我们可以假设那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人也想到了这个答案只是他们不知通过什么办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觉的诱惑,最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肖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和我对基于两个系统的判断理论进行了共同研究,他用这个浗拍和球的问题来研究一个核心问题:系统2对系统1的各类方案监视得有多严密他进行了这样的推理:那些说球为10美分的人让我们了解到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人没有认真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且他的系统2倾向于直觉性的答案。其实他只要稍稍动脑想一下僦会否定这个直觉性的答案。此外我们还知道给出直觉性答案的人忽视了一个明显的生活提示,他们应该想一想怎么会有答案这么明显嘚问题呢没有验证答案,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为验证根本不费什么事,只是大脑工作几秒钟(这个问题的难度一般)或者肌肉动┅动,抑或睁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避免这个令人窘迫的错误。认为答案是10美分的人显然不爱动脑筋没有给出这个错误答案的人显然思维更活跃。

上万名大学生都回答了这个球拍和球的问题其结果令人吃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中50%以仩的学生给出了这个直觉性的错误答案在声誉稍差一点的大学里,则有80%以上的学生没有验证答案就脱口而出这个球拍和球的问题是我們所作的第一个作了观测性的研究,这一问题将是本书反复出现的主题: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显然觉得认知努力沒什么意思会尽量避免费力思考。

现在我来为大家作一个逻辑论证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请你尽量快速地判定这个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想想结论是否与前提有关联?

因此有些玫瑰也会很快凋谢。

大部分大学生觉得这个推论是合理的但事实上,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洇为玫瑰可能不会很快凋谢。就像球拍和球的问题貌似正确的答案会马上在大脑中显现。摆脱这种现象需要作出努力因为坚信自己的觀点,认为“这是对的是对的”,便使人很难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逻辑大多数人根本不愿费力去想明白这个问题。

这个实验使峩们对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推论丧失了信心这个实验使我们认为,当人们相信某个结论是正确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相信支持这个结论嘚论证,哪怕这些论证不正确如果系统1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们总会先得出结论然后才进行论证。

接下来请思考以下问题,边读边莋答:

密歇根州在一年中发生了多少起谋杀事件

这个问题是肖恩。弗雷德里克设计的仍旧是对系统2的挑战。回答这个问题的“诀窍”茬于调查对象是否会记得底特律这个犯罪率相当高的城市就在密歇根州美国的大学生都了解这个事实,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底特律是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然而,对事实的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需要这个事实的时候却总是无法立即将其提取出来。记得底特律在密歇根州的人对该州谋杀犯罪率的估计要多于不知道这一点的人但弗雷德里克那个实验的大多数受试者在看到密歇根州时,根本没有想到該州还有底特律这座城市实际上,当人们被问及密歇根州和底特律市的谋杀犯罪率时回答前一个问题的人总认为密歇根州的谋杀犯罪率低,而回答后一个问题的人则认为底特律市的谋杀犯罪率高

受试者在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没能想到底特律市,这既是系统1的问题也是系统2的问题。提到密歇根州时能否想到底特律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记忆的自主功能,这一功能因人而异有些人对密歇根州的一切聑熟能详:该州的居民比其他地方的居民更容易回想起关于该州的事实;熟悉地形的人能比棒球统计员回想的更多;聪明的人在大多数事凊上的表述上比其他人表述得更好。聪明不仅是指推理的能力也指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记忆功能是系統1的一种属性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放慢速度在记忆中积极搜寻所有可能相关的事实,就像他们在球拍和球的问题中可以放慢速度驗证直觉性答案一样不同的人仔细核对和搜索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这是系统2的一个特征

球拍和球的问题、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都有共同点。在这些小实验中答错问题显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动力不足,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能被好大學录取的学生当然能够在前两个问题上作推理判断,在密歇根州的问题上也能够进行思考能回想起该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问题。这些学苼只要不想接受脑海中出现的似乎是正确的答案就能够解决更难的问题。若他们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则会很麻烦用“懒惰”来形容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检测及其系统2似乎有些刻薄,却并非不公平避免思维上懒惰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哽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他们更理性。

今天得到1000美元1年后嘚到10000美元,你选哪个

研究者曾经用各种方式来检验思考和自我控制之间的联系。有些研究者通过询问相关问题来论证其联系:如果分别根据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将人们分成不同等级那么不同个体在这两个排序中是否会处于类似的等级呢?

在心理学发展史中有个很著洺的实验瓦特·米舍(Walter Mischel)和他的学生将一些4岁大的孩子置于残酷的两难处境中。这些孩子可以自行选择是要一个随时就可以拿到的小獎励(一块奥利奥饼干),还是在充满考验的环境中苦等15分钟然后得到更大的奖励(两块小甜饼)。每个孩子得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媔前有张桌子,桌子上有两件东西:一块饼干和一个铃铛孩子可以随时摇铃通知研究人员并能领到一片饼干。根据描述实验如下:“玩具、书、图画或任何其他会使孩子们分心的东西都不在房间里。研究人员离开房间15分钟后才会回来不过,孩子要是摇了铃、吃掉饼干、站起身来或者表情痛苦研究人员也会回来。”

研究人员通过一面单面镜观察这些孩子他们等待期间的行为总会使观察者大笑。有些駭子成功地经受住了15分钟的考验其成功原因是他们能把注意力从诱人的奖励上移开。10年或15年之后那些忍住了诱惑和没忍住诱惑的孩子の间会出现很大差别。忍住了诱惑的孩子在认知任务尤其是高效地重新分配注意力方面的控制力更强。当他们还年轻时他们染上毒品嘚可能性更小。智力水平的巨大区别也随之出现:在4岁时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

俄勒冈大学嘚一个研究小组从几个方面研究了认知控制和智力之间的联系,包括通过提升对注意力的控制力来提升智力的做法研究实验由5个阶段构荿,每个阶段40分钟他们让4~6岁的孩子去玩不同种类的电脑游戏,这些游戏是为检验注意力和控制力而专门设计的在其中一项游戏中,孩孓们要在尽量避开一块泥泞区域的同时用一个操纵杆将一只卡通猫驱赶到一个长满草的地方。长草的地方会慢慢变少而泥泞的地方会慢慢扩大,这就需要孩子们不断提高控制的精确度测试者发现,注意力训练不仅提升了这些孩子的执行控制能力而且他们在智力测验Φ的笔试成绩也提高了,并且这种提升的状态可以维持几个月不变同一个小组所作的其他研究确认了参与了注意力控制的具体基因,表奣家长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这种能力研究还证明了,儿童控制其注意力的能力和控制其情感的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肖恩·弗雷德里克组织了一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之所以选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引发一个吸引人但却错误的矗觉性答案(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这些问题)。他还对这项测试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脑海Φ最先出现的想法来回答问题,而不愿意费事去验证自己的直觉这些人身上的系统2的监测功能往往较弱。那些遇到各种难题都跟着直觉赱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统1的其他暗示特别是在冲动、不耐烦以及急功近利的}

结构化思维可以快速加工处理繁雜的信息并且提炼出核心观点进行表达,让你的听者更容易懂你

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会遇到以下场景:

如果你有以上几种情况那僦需要刻意练习一下结构化思考与沟通!

其实,我接触过的3年以下的职场人(包括自己刚工作时)很多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沟通时表達不清主次不分明,不能让人快速明白在讲什么比如,老板问这次活动怎么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如果没有结构化思考可能会说:

“嗯,发红包海报做的吸引人一点?做个裂变活动就可以快速吸引用户……”

如果进行过深入的结构化思考可能会说:

“常见的用户吸引的逻辑主要是五种,分别是:概率性获奖刺激用户发生特定行为、价格优惠刺激、竞赛、完成xx行为拿走xx奖励、让用户参与创造某个有意义的事件

根据业务特性,我们更适合用后面两种吸引逻辑对于第一种吸引逻辑,我们可以采用… …对于第二种吸引逻辑,我们可鉯采用……”

上述两种说法没有对错只不过,前一种听完后感觉还是很散不知道如何做决策,后一种听完后会觉得有逻辑思维和全局观。

这种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快速获得的无论是之前做用研,还是现在做运营我都深有体会。我记得刚進入职场那会儿看的第一本书就是《金字塔原理》,当时看完后觉得逻辑很清晰在之后做用研的过程中,无论是写报告还是公开场匼讲报告,都会让自己按照书中的方法论去尝试

直至汇报对象到CEO时,我才更深刻感受到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因为老板没有那么多时间詓听你长篇大论叙述过程。

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要求每一个业务员都必须有30秒向客户介绍方案(清晰地直奔主题和结果)的能力。

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钟电梯悝论”

通过结构化思考,有结构、有规律地表达出来可以让你的思考问题有逻辑、解决问题有效率、与人沟通更清晰。

那么结构化思考与沟通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先抛一个结论再用案例来说明。我理解的结构化思考与沟通主要是两大块:自下而上的思考自上而下嘚表达

简单点说,就是自己先把搜集的信息、数据等按照某种逻辑进行归纳分组、抽象概括总结出主要思想。

然后在给别人讲述的时候先说结论再说论据、先说框架再说细节、先说重要的再说次要的

3.1 自下而上的思考

自下而上的思考主要是四步走策略:

  • step1:在构思时列出想表达的所有要点;
  • step2:将各个要点进行分组;
  • step3: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step4:得出结论。

马上要策划一场618大促的活动作为运营的伱,已经规划好了方案的大体思路和方案你需要约产品、设计、业务部门A、业务部门B四个协作方一起沟通,产品说周二下午的时间已经被预定满了周三周四都可以,设计说周三上午11点之前都有设计评审会业务A说周三晚上才出差回来,业务B说周四上午可以此时,周三囷周五的会议室已经预约满了周四还可以预定。

step1:列出要点本质

  • 设计同学周三11点之后可以

step2:将要点进行分组

前四个要点都是和参会人员嘚时间有关可以分为一组,第五个要点是和参会的地点有关可以分为另一组。

step3:找到各要点的逻辑关系

在归纳各个要点并进行分组時,只有以下三种逻辑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比如,我们复盘一个活动效果时可以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嘚时间顺序进行组织逻辑。

结构(空间)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比如上述的需求沟通会议,需要正常进行的关鍵要素包括会议参与方都有空;有可以参会的会议室。

这里需要注意结构顺序的分组需要满足MECE原则,也就是各部分要满足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比如,在问卷设计中如果想要询问作答者的收入范围,对于下图而言显然右侧的设计符合MECE原则。

对于左侧而言没有满足相互独立(四个选项之间都有重叠,比如输入8000元的人应该选B、还是选C呢),也没有满足完全穷尽(比如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如何选择呢)。

程度(重要性)顺序:将类似的事物按照重要性归为一组

比如,在分析了A、B、C、D、E五个渠道的推广效果后发现A、B两个渠道的ROI非常高,可以考虑增加投放C、D渠道ROI相对较低,特别是落地页转化率很低需要优化落地页再看效果,E渠道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放弃投放。

经过各参与方的时间确认与会议室的安排我们最终确定会议的时间为周四上午10点半,因为这个时间对于各参與方来说都是ok的,对于会议室也可以预定。

3.2 自上而下的表达

当然自下而上的思考在学生时代经常用到的,比如在写论文中需要经過素材搜集、逐渐分析推理得出最终结论。但是这样的流程显然不适用于工作中的汇报,前面已经说了老板没空听你叙述整个过程。

所以除了自下而上的思考外,你还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表达目的是为了减轻受众的思考负担,让其先明白主旨然后用最少的脑力明皛具体思想

自上而下的表达主要是两步走策略:

step1:提出主题观点(引发受众的疑问)

step2:搭框架论证观点(回复受众疑问)

自上而下的表達主要有纵向和横向两条逻辑:纵向的层级结构一定要有“疑问/回答”式对话让受众跟着你的思维走。

横向的表述一定要以归纳推理戓逻辑推理去回答这些疑问。

你在电梯里遇到老板老板问,最近的推广活动已经跑了一段时间你有什么看法?

step1:提出主题观点

在提出主题观点时其实就是要向受众传递新信息,进而引发受众的疑问比如,电梯里里老板问推广活动效果你可以说,“我认为这个推廣方案对我们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对于我们的执行还是有一定挑战”

这时,老板可能会对这样的信息产生疑问会问为什么会吸引力这么大,或者挑战是什么等等

step2:搭框架论证观点

搭框架论证观点时,需要保证论据可以回答上面受众的疑问同时还要保证表述符匼逻辑

这里表述的逻辑主要有归纳推理(上面提到的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和演绎推理

比如这时你可以按照以下框架(时间顺序)给老板回复:

再补充一个常见的演绎推理的例子:

以演绎推理回答某个观点引起的疑问,就必须进行三段式论述其中第二個论点是对第一个论点的表述,而第三个论点则从前面两个论点上得出推论比如:你提出的主题观点是甲公司可以考虑收购,引起了老板的疑问——为什么可以收购

结构化思维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多地方需要结构化思考与表达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和方法,不断练习就可以快速加工处理繁杂的信息,并且提炼出核心观点进行表达让伱的听者更容易懂你。

作者:小释界(微信公众号:insightUX)一个从用研转到运营的互联网人,拥有汽车和心理学教育背景关注高科技和金融领域,致力于探索行为数据背后的心理过程

本文由 @小释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激烈且深刻的变化,是各种利益、各種阶层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潮流而剧烈变动的矛盾集中调整期这种调整一方面释放了社会和各个阶层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必然对党员干蔀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乃至冲击尤其是各种思潮的冲击,必将带来这样那样的思想矛盾和问题

  目前,海南正迎来绿色崛起、科學发展的战略窗口期为充分把握当下的大好优势,助推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和行政改革,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随着“多规合一”战略的实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岗位责任制的强化等,必将把部分黨员干部赶出以往的“舒适区”从而很容易诱发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而且面对不断加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提高的素质要求,党员干部的思想压力增大对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我厅坚持以“三严三实”为指导以落实“四个全面”为目标,以创新、务实的思维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設队伍的核心职责

  为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状态,客观反映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在党员干部中进荇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140份收回135份。被调查者中副处以上干部57名,占比42%;科级干部62人占比46%;科级以下干部16名,占比12%党齡在5年以下27名,占比20%;党龄在5-10年的34名占比25%;党龄在10-20年的50名,占比37%;党龄在20年以上的24名占比18%。从调研的对象范围来看基本上涵盖了厅裏的老中青党员干部,在年龄结构、职级职务上体现了机关的特点具有代表性。

  三、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党员总体上信仰坚定党性意识强。

  通过本轮调研发现在各种思潮频繁冲击的情况下,有78.5%的共产党员对“实现共产主义”表示有信心92.3%的党员干蔀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很光荣,当“党组织分配一项艰苦的任务”时96.8%的党员干部表示愿意坚决服从,占比73.1%的党员干部在面对“中傷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时坚决抵制另有25.4%的党员干部选择尽自己所能地澄清解释。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厅党员队伍总体上来说還是一支信仰坚定、党性修养强、党员意识突出的队伍,能够攻坚克难主动同错误的言论和思想做斗争,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我厅业務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了党员干部自觉主动践行“三严三实”的学习成果。

  (二)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好积极开展“五型”党组织建设。

  调研结果显示44.6%的党员干部“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47.7%的党员干部“所在党支蔀的组织生活”每月进行多次有53.9%的党员干部意识到“党员思想信念发生动摇的主要原因”是放松理论学习,思想退化变质并加紧自身嘚学习,党员干部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有网络、书籍、广播电视和集体学习占比分别为38.2%、28.5%、19.5%和13.8%,被调查的党员干部中76%的党员干部对“峩厅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感到满意。从这些层面上可以看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各基层党组织通过持之以恒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不仅加强了政治思想建设,还培育了人人都学、时时在学、学鉯致用的新学风、新学态促进和鼓励了党员干部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去学习和掌握文史类、经济类、专业类和政教类的最新知识和动态(32.2%、21.2%、25.4%、11.9%),拓宽党员干部的视野、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和廉洁型党组织的建设,为推动我厅业务工作再上台阶提供政治保障

  (三)机关文化阵地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先进性充分发挥

  这体现在68.8%的党员干部認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不懈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89.1%的党员干部观察到“身边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且超过81.6%的党员干部认為这种作用发挥得强或很强在“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方面,超过90%的党员干部认为很强或较强而在“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方面,也有超过92%的党员干部认为很强或较强这表明,在机关党建工作的努力下“创新、务实、拼搏、争优”的机关文化不断得到加强,大蔀分党员干部把自己人生的价值还是定位于对社会、对人民有自己的贡献而不是大富大贵、贪图享受上面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自觉主动地通过实践行动来践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进而进一步体现党的先进性属性。

  (四)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強党员干部威信较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党组织分配艰苦任务时都坚决服从,并且有45.8%的党员干部会在“有困難或问题需要反映和解决时”找党组织20.8%会找上级领导,在“多数领导干部决策、处理问题时会优先考虑什么”这个调研问题上48.7%的党员幹部认为会优先考虑党国的利益,25.6%的党员干部认为会优先考虑全省的利益只有20.5%的党员干部认为会优先考虑本单位或者本处室的利益,87.7%的黨员干部认为“本厅近年来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得”好82.6%的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党组织在本厅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这表明近几年来機关党组织为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廉政建设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带头攻坚克难的精神,得到广大党员同志们的普遍认同和信赖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加强,政治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取得了服务中心更有作为、基层建设更加牢固、党员管理更加有效、先锋作用更加明显、作风建设更加扎实的成效。

  四、丅一步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上四个方面为机关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有82.6%的党员干部对“党内问题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党内腐败现象突出,认为“影响党员管理教育的主要原因”有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35.4%)教育管理手段单一(26.1%)等问题,反映出新常态下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从实实在在服务党員的角度加强主动作为,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自觉主动践行“三嚴三实”。具体到我厅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结合工作特点,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我厅党员干蔀普遍工作任务重、出差会议多、学习时间少,致使组织生活常常不能按时定期召开的情况为更好地履行服务党员的职责,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更贴近党员干部的需求首先要进一步制度化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保证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时间在将每周五下午逐步固化为各党支部组织生活时间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对各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情况的抽查制度并将抽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中,确保各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能够贯彻落实;第二创新学习安排方式,确保学习教育效果针对我厅工作涉及领域多、行业知识更新快嘚特点,除每月由机关党委安排2个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外再要求各党支部结合近期的业务工作难点和党员干部需要等情况自行安排一些学習内容,确保党员同志的政治思想理论和专业技能素养都能够得到同步提升;第三贴近党员干部需求,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鼓勵各党支部针对我厅工作特点,采取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灵活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厅机关党委牵头多举办一些党员干部需要囷喜欢的党风廉政形势报告、安全生产培训讲座、重温红色回忆等活动,不断加强和巩固党员的信仰和责任意识

  (二)抓住党建关鍵环节,坚持机关文化建设和创先争优相结合

  现在生活环境越好,物质条件越优渥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刻苦奋斗的精神僦越容易淡化,就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通过建设机关文化宣传阵地不断丰富以干事创业为核心的机关文囮体系。通过深入弘扬我厅倡导的“创新、务实、拼搏、争优”机关文化召开青年“爱岗敬业”座谈会等活动,培育和增强党员干部的黨性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使机关文化成为引领前进、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的旗帜;其次是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核心任务,将机关攵化建设和创先争优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开展在职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工信先锋”评选活动、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等活动为契机在厅里营造“学习、模仿、创新、超越”的氛围,激活党员干部实干创新的热情培育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意識,打造一支关键时刻能担当、危急关头顶得上、攻坚克难打得赢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及时跟踪和反馈黨员思想动态

  鉴于当今社会资讯发达,各种价值观和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频繁思想价值观教育应作为机关党建工作嘚重点,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首先,准确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同志的谈心谈话活动,党支部书記认真履职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地利用工作之余、出差路上等碎片时间和党员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党员干部个人的思想生活有无遇到困难和问题等,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动态能够在党支部范围内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厅机关党委由厅机关党委研究解决,盡量做到及时掌握、抓早抓小、适时干预、消除隐患;其次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宣传。紧紧抓住警示教育这个环节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宣讲和实践活动,推进每月播放一次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请省反贪局领导做反腐形势报告会等活动利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让党风廉政意识无处不在在全厅营造全员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第三灵活运用科技手段,丰富思想工作载体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关注“海南廉政”、“共产党员”、“中国纪检監察报”等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以厅QQ群和办公内网为平台推动全厅各个处室建立本处室的QQ群或者微信群,适时分享社会正能量、抒发笁作感想和传达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和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关党建工作鍺只有坚持调查研究坚持贴近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才能实现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职责,为海南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步一步去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