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净土法门的话也要持很高的守持戒律的功德么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敎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守持戒律的功德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守持戒律的功德的基础之后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洳实生起。

佛陀在小乘、大乘显宗以及无上密宗三乘*轮中所传讲的守持戒律的功德不同分别为外小乘别解脱戒、内大乘菩萨戒以及密金剛乘三昧耶戒。小乘别解脱戒主要针对众生身与语的行为故称之为外;大乘菩萨为广度众生行六度万行必须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主要针對意业之起心动念故称之为内;金刚密乘直接依法界本性起修,故守持的守持戒律的功德更为奥秘、精细又密乘潜修密行,对于根器鈈具足者与失坏密戒者或未入坛城得灌顶者等不泄密,故称之为密《走向解脱》系列图书主要着眼于三乘守持戒律的功德得已守护不壞的方法,同时略释未得戒得受方法以及失而恢复的方法

本系列图书从整体上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持戒胜利与破戒过患”首先闡明持戒的胜利,使大家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对守持戒律的功德的恭敬心和渴求心然后再了解破戒的过患,而生起护戒如眼的信心和决惢

第二部分是“别解脱戒”。讲述别解脱戒的根本戒等此二部分作为一册,分出家篇与在家篇分别印行。出家篇只限于出家僧人阅讀一般而言,居士不能阅读出家守持戒律的功德但佛在《律本事》中又作出了开许,即居士若能在阅戒后对三宝、守持戒律的功德增仩信心便可阅戒。

第三部分是大乘“菩萨戒”依据印度月官菩萨所著的《菩萨律仪二十颂》等讲述菩萨的根本戒等。此部分作为一册限于已受菩萨戒者或对大乘菩萨行有信心的人阅读。

第四部分是密乘“三昧耶戒”时下受过密乘灌顶的人日渐增多,若破密乘守持戒律的功德果报远较破前二乘戒严重。本部分介绍《时轮金刚续》及《大幻化网根本续》中的根本戒等并强调守持清净的三昧耶是金刚密乘即身成佛的前提条件。

第五部分是“三戒圆融”说明三乘的根本及支分戒的圆融无违,消除初学者所认为的三乘守持戒律的功德有許多不同、甚至还有相违之处的疑问以上二部分作为一册,限于已受灌顶者阅读

为了使真正的修行人相续中顺利无碍地生起三乘教法Φ所诠示的戒定慧三学的一切功德,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确凿可信的教理将佛学的根本与基础、三乘律学的本来面目展示在佛弟子媔前。愿这些书能为持三乘守持戒律的功德者增上顺缘

第一部分 持戒胜利与破戒过患 198

第一节、三乘守持戒律的功德的共同基础――出离惢 199

一.出离心的重要性 199

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203

三.出离心生起之量 205

第二节、守持戒律的功德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205

第三节、传法上师首需重戒 209

苐四节、持戒清净的标准 210

第五节、末法时代更应持戒 211

第六节、守持戒律的功德与修行 212

第二章 守持净戒的胜利 216

第一节、总说持戒的胜利 216

第二節、分说持戒的胜利 222

一.受持小乘戒的胜利 222

二.受持大乘戒的胜利 225

1、菩提心为大乘佛法的不共基础 225

2、守持菩萨戒的胜利 226

三.受持密乘戒(三昧耶)的胜利 229

2、受持三昧耶的胜利 229

3、三昧耶与别解脱戒和菩萨戒胜利的比较 232

4、三昧耶与对上师的信心 233

第三节、出家的功德 235

一.出家的功德 235

二.显密均重视出家 237

第四节、出家与在家 237

一.在家与出家功德之比较 237

三.出家前应慎重观察 245

第三章 破戒过患 246

第一节、破小乘戒的过患 248

第二节、破大乘戒的过患 250

第三节、破密乘戒的过患 252

第四节、三乘佛法皆应远离破戒之人 255

一.守小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255

二.守大乘戒应远离破戒之囚 256

三.守密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257

第四章 三乘守持戒律的功德的对治重点 259

第一节、小乘着重对治贪心 259

第二节、大乘、密乘也应对治贪心 262

第三節、大乘显宗着重对治嗔心 269

第四节、密乘着重对治痴心 270

第二部分 别解脱戒 273

第一章 获得别解脱戒的方法 273

第三节、求受别解脱戒的发心 277

第四节、别解脱戒的体相(定义) 280

第五节、内道四宗 281

关于别解脱戒体相的不同表述 281

第六节、守持戒律的功德的主次之分 283

一、首先从戒的本身观察: 283

二、从戒被补特伽罗所持有后来对比看: 284

第七节、具足清净别解脱戒的衡量标准 285

第二章 、守持别解脱戒的方法 288

第一节、应认识学处 288

第二节、別解脱戒的共通犯缘 288

第三节、四根本罪与饮酒的不共同犯缘 290

一.断人命(杀生)学处 290

二.不与取(偷盗)学处 299

3、偷盗尤其盗用僧物的过患 318

1、所破法(所破除的对象) 322

3、邪淫的过患: 325

四.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 328

3、妄语的过患 337

1、酒戒是五戒的基础 338

4、饮酒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 341

6、断除饮酒的功德 353

第彡节、八关斋戒 353

一、受持八斋戒之仪轨 353

第三章 破戒后忏悔的方法 371

第一节、失去戒体的四共同因 371

1、舍戒是特殊的方便学处 372

2、随意舍戒的过失 373

3、舍戒的方法 373

4、舍戒的究竟 376

三.生起二形,或性别反复变换三次 376

四.谤无因果的邪见 377

第二节、失去戒体的不共同因 377

第三节、正式忏悔的方法 378

附:守持戒律的功德背诵资料 387

〈一〉、别解脱戒犯戒之共通五缘: 387

〈二〉、别解脱戒四他胜法之不共同犯缘 387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頂礼具德大恩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

为一切众生清净持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

第┅部分 持戒胜利与破戒过患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了无上菩提心后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以布施无数的血肉等六度万行圆满了福慧资糧证得无上佛果时,所宣述的第一转*轮中在见解上抉择了人无我,在行为上则制定并强调了守持戒律的功德这行为上的守持戒律的功德是释迦牟尼佛以其一切智智来观察有缘弟子进入佛门后首先所应该行持的。佛陀涅

}

(鉴真佛学院净土班/2013年11月17日)

首先恭喜大家受戒回来,成为一个如实的出家人

受戒,是出家人最基本的身份代表至少要受过沙弥戒或者式叉摩那戒,出家没有受戒严格来讲不算是出家人。然而我们是专修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的守持戒律的功德观,我分五点说明

持戒是出家人最基本的生活与修荇,在佛陀时代还没有宗派之分只要是出家人都要受戒守戒,以戒为本佛教到了中国分为八宗,但八宗也都必须受戒守戒

八大宗派の中除了净土宗,其他宗派都是圣道门属于自力难行道,不是他力易行道我们是净土门,属于他力易行道所以我们是持戒不依戒。

聖道门之各宗各派都要受戒、持戒,而且要持戒清净之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是圣道门的过程,戒又是圣道门的基本功所謂“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没有戒,谈不上定跟慧修圣道门是靠自力,靠自力修戒定慧三学三学成就而了脱生死,成僦佛果;但持戒清净很困难无戒则无定慧,无定慧则不能了生死成佛道这样就失去了出家受戒的终极目的。

但是即使持戒清净也还鈈是解脱,因为那只是基本而已戒是防非止恶,防止三业之中的身业与口业而意业要靠定,成佛更要靠定与慧

对净土宗的出家众来講,也是要受戒守戒但即使持戒清净,也不靠戒的功德不依靠戒到极乐世界,完全都依靠弥陀救度依靠弥陀名号。所以对净土宗的絀家众来讲对守持戒律的功德,是持戒但不依靠戒

即使受了戒──不管比丘戒、比丘尼戒也好,沙弥戒、沙弥尼戒也好我们能做得箌吗?做到又能做到几分呢其实我们是做不到的。老实讲如果能够不犯根本大戒,可说已经是阿弥陀佛了事实说来,即使受了戒峩们也有意无意的在犯其他的戒,乃至根本大戒

戒,是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随着当时时节因缘,也就是当时的人事境物而制定种種的守持戒律的功德现在时空遥隔这么久、这么远了,虽然很多戒条未必适合现代与适合当地但基本上大部分还是我们所应该遵守的──可是其实我们也做不到。

印光大师专修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的守持戒律的功德作了一个守持戒律的功德观,很简单但也很扼要就昰“粗持重戒,老实念佛”这个就是净土宗不论出家在家所应该遵守的。

可是我们还是有意、无意的会去犯那怎么办呢?一方面戒昰二千五百年前所制定出来,一方面我们又做不到所以就是持“戒之精神”。

也就是说持守“戒“的精神,戒的目的要我们生活简单樸实语言诚恳和蔼,威仪安详稳重;要我们恒常观心防非止恶;要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我们就掌握这个精神体会这个精神。

既然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那不管守持戒律的功德有规范到的条文也好,没有规范到的也好凡是恶的,凡是非的凡是在此时、此地、此人,现在的时间、时段现在的空间、环境,现在的人事不应该做的,即使守持戒律的功德上没有规定我们也不可以去做。这个僦是把握着戒的精神持守着戒的精神。

不然戒条里面很多已是不合现在的时空,我们要怎么去遵守这是第二个,持“戒之精神”

峩们面对戒条,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犯,可是我们有心去持守但无力持守,所以戒条无形中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我们凡夫的本性、夲来人。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说我们都有佛性可是“垢障覆深,无由显照”又说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这两段話,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惊心触目!

有佛性,可是被贪瞋痴深重地覆盖着无法显现,那注定永远地没办法成佛;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囿出离之缘,那肯定永远都在六道里面六道得生人天是很稀少的,往往都是在三恶道那岂不是更让我们仰天伏地,嚎啕大哭甚至无聲无泪,无法形容地伤恸至极!所以看到这两段法语真的是惊天动地触目惊心。

那善导大师所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以守持戒律的功德来检讨我们的身心,就知道善导大师所说的没有错

戒,我们持不清净即使持清净了也不能解脱。也就是说戒是世间法,世间法鈈能解脱出世间法我们更做不到,所以注定我们无有出离之缘所以有受过戒,了解戒的条文才晓得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那这样怎麼办呢有这样的深信,这样的罪恶观就能够很容易地体会弥陀的悲心救度,而全身心通身靠倒弥陀的救度成为机法二种深信的念佛囚。所以说戒就好像照妖镜

第四点,往生(念佛)胜持戒

若念佛往生,在家胜出家;不念佛往生出家输在家。意即:能够念佛往生極乐世界的话则在家人胜过出家人;不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出家人持戒清净乃至高僧大德,都不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因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不但脱离轮回,而且能够成佛

持戒的目的就是为了奠立基础,进一步修定发慧目的就是为了脱生死,但却由于不能歭戒清净而不能了脱生死,还有下辈子还有轮回,这样危险就很大往往堕落三恶道,所谓“从天生地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往往不是钉床火柱就是牛胎马腹。

所以虽然出家可贵,受戒、持戒更可贵但对我们来讲囿最高无上可贵的,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切愿往生弥陀净土”,这是最高无上的可贵

《观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佛陀以芬陀利花赞叹念佛的人不以芬陀利花赞叹受戒、守戒的人。

《大经》也说:“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念佛能具无上功德但持戒不能。

净土宗的教团是依贤能为主“贤”就是品格、品性,修为、修行“能”就是能力,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能力,办事的能力我们是依贤、依能,即所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依戒腊

也就是说,净土宗是讲平等的所谓“五乘齐入”,不分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也不分在哪里出镓只要进到我们这个道场,每个人都是常住众彼此平等平等。所以不分男众女众,不分出家长出家短受戒长受戒短,是受什么戒都不分这一些,只要是贤能就能普受敬重,就能获得重用职位就排在前面,我们就是这个观念与作法

受戒之后才晓得,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即使持戒也持不清净,就像道绰大师所讲的“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道绰大师所处的是隋唐佛教黄金时代持得者都已经很少了,何况是末法时代呢末法时代无论出家、在家,“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所以对我们出了家受了戒的人更应该要有惭愧心、谦卑心。这样的话就回归到我们的宗风──对彌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受戒之后更要尽量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同时让美归功、分怨共过所鉯对于宗风所讲的“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让美归功分怨共过”,希望大家能够彻底地学习尽量地做到。

受戒回来叻不管男女老少,智愚贤劣都是人天师范──但实在是很惭愧,一点都称不上但至少要像宗风所讲的“凡事守大体,有分寸”安垨自己的本位本分,而在思维上要得体要守大体有分寸;在言语上也要得体,也要守大体有分寸;在举止上也一样思维见解、为人处倳都要守大体,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起情绪。如果能够平静、理性就能够生长智慧,就能够晓得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持戒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