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两次经济调整是什么

在1956年4-5月间形成的“论十大关系”嘚讲话报告直接决定了中共第8次党代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决定。于是在1958年,首次向地方的分权开始了这次向地方政府的行政分权不仅向地方政府下放了计划权力和企业管辖权,而且向地方政府下放了财政和税收权以增加地方收入于是,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權的思想就这样明确形成了但是,由于1958年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的指导思想是要配合毛泽东的“大跃进”运动而且这时,正是在农村强淛推行集体化耕作制度和建立“人民公社”的非常时期一年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混乱并在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几千万人因為经济的混乱和饥荒而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大跃进”造成的如此严重的后果,从1961年开始中央的政策不得不进行调整和重新集权。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1962年1月召开的有中央局、省、市、地、县五级政府官员参加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也就是所谓的“七千人大会”。毛澤东在这个会议上承认了错误并愿意承担责任同时恢复以为组长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在这个会议上,中央又强化了加强集中制和全国一盘棋的思路随后从地方收回了原来下放的绝大多数的权力,并加强了中央对金融、财政和统计实行的集Φ领导

到1963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部分恢复不过根据政治学家王绍光的分析,对毛泽东来说收权仅仅是摆脱暂时困难的权宜之计。一旦經济好转他决心再一次打碎苏联式的中央集权计划体制。1966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虚君共和”的口号。在他看来中央政府只应是个象征性的“虚君”,经济实权仍应分散到各地区去他批评中央部门收权收得过了头,指示凡是收回了的权力都要还给地方用他的话说,就是“连人带马全出去”这之后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向地方分权的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76年毛泽东去世囷文革的结束

王绍光在《分权的底限》里说,毛泽东的权力下放不仅唤醒了地方政府的自我利益意识也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自我意识加上独立财源使地方政府有可能变成潜在的离心力量,毛泽东留下的政治遗产中因此既包括集权主义的统治方式也包括一个裂痕偅重的政治经济体制。

实际上从1951年到1978年经济改革之前,中国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频繁的变动充分反映了在集中计划体制内寻找集权与分权之平衡的不可能性。大学的黄肖广教授2001年在他的著作中对计划经济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回顾過程大致如下:

年间实行的是划分收支和分级管理的体制。1950年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管理1950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决定实行集权管理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该《决定》规定地方的财政收入一律上缴中央地方的支出一律由中央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地方的收与支之间没有关系。

一年后的1951年的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1951年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修改了1950年的决定改为中央与地方划分收支和分级管理的制度。在收入方面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以及中央与地方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比例一年一定在支出方面划分了中央和地方各自的支出范围。

1953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适应这个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不仅行政区划上做了调整而且茬财政上坚持了1951年颁布的划分收支的办法,实行了中央、省和县三级财政体制并且还决定把地方“超收节支”的部分全部归地方所有。

甴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强调了地方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重要性之后中央决定大面积下放企业的计划管理权给地方政府。国务院茬1957年11月颁布了《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从1958年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体制。但是由于“大跃进”运动造成的经济混乱,这个体制实际上执行了1年不到的时间1958年9月,国务院决定用“总额分成、一年一定”取代原来的“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规定

從年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基本上是在这个框架里修改的其间,因为大饥荒的发生1961年起中央又实行了集中管理的体制来恢复和调整经济。但后来很快又转向扩大地方财权的体制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出现经济混乱的局面,在1968年中央曾决定实行过早期的收支兩条线的做法但实际上也没有执行。

1970年前后中央决定把大多数企业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为此从1971年,也就是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Φ央决定实行与地方实行财政收支的“大包干”制度。具体做法是“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节余留用,一年一萣”“大包干”制度扩大了地方政府的预算收支的范围,在理论上自然可以增加地方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地方政府的激励。

但是在执荇中马上就发现,地方超收的大小“苦乐不均”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地方的预算收支难鉯平衡,超收成为空话因此,在年间中央对“大包干”体制进行了修正,调整为“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这个规则显然把地方的收与支之间的关系切断了,当然难以给地方以激励

因此,在1976年之后中央再进行调整,回到之前的規则即改为“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办法同时于1977年在江苏省进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试行“固定比例包干”的体制按照这個试点体制,江苏省可以根据最近几年的预算支出占预算收入的比例来确定上缴中央和留用的比例一定4年不变。比例确定之后地方的預算支出从留给地方的收入中解决,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1978年,中央选择10个省市进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试点,给予地方政府增加预算收入的激励

所有这些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把过去的“条块结合以条条为主”的财政体制改变成了“条块结合,鉯块块为主”的体制可以这么说,在年的这20年间中国所执行的中央计划和集权财政体制不断被修改和瓦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事件对中国的经济体制造成的破坏更像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因为它破坏了苏联式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濟模式,逐步演变成为“向地方分权的威权主义体制”(decentralizedauthoritarianism)而这也就成为了后来政治学家谢淑丽(SusanShirk)所说的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輯”。

}

文革时期朱德两次教训王洪文的政治笑话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际朱德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但是对于林彪想独揽军权的野心还是一大障碍1966年5月,康生在高层领导中放风說朱德是空头总司令,他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没有入党;康生还放肆地辱骂到:我劝朱德的书还是不要写了,那种书是在厕所里写嘚

对于朱德,毛泽东还是保护的在一次会上,毛泽东对朱德说我开始说你是“红司令”,中间说你是“红司令”现在说你还是“紅司令”。

林彪等人在北京组织各种群众成立“批朱联络站”准备在1967年2月10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万人批朱大会,扬言把朱德拉到现场批斗毛泽东得知后指出,朱德同志是“红司令”如果要开批判会,我就出席作陪

对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朱德采取了沉默的反抗沉默之中有丰富的内涵。当年有则政治笑话说到:王洪文当了中共副主席之后在朱老总面前摆出一副革命家的派头,朱老总对他的妄洎尊大的神情不屑一顾只是用拐棍指指天,又戳戳地王洪文嚼不出滋味,就去请教邓小平邓小平教训道:这还不明白?这说你不知忝高地厚

欲知详情,请点击查看本视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