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秦高铁连接京沪第二通道二通道吗

随着京沪第二通道高铁运能日渐飽和京沪第二通道高铁“第二通道”日渐浮出水面。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编制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已提出将规划建设京沪第二通道二通道项目。有网友测算新线路将让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只花3小时。

据《扬州晚报》报道有网友在江苏发妀委网站提问,为何沭阳没有高铁江苏省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办公室回复道:“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编制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规划建设京沪第二通道二通道项目该铁路拟由潍坊经临沂、淮安、扬州、南通至上海,初步定位为高速客運专线其中临沂至淮安段线路走向与现有新长铁路大致相同,途径沭阳据新闻报道,国务院已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由於该规划尚未印发,因此目前我委尚不掌握该项目线路走向、实施时间、前期工作计划等有无变化”

据澎湃新闻报道,若按规划从山东臨沂南下经过江苏沭阳、淮安再到扬州,将补齐江苏中部纵线高铁短板而江苏东部纵线的沿海铁路有望在今年内开工,穿过江苏西侧泗洪、宿迁的合青铁路则已经完成第一次环评公示

另外,从“扬州、南通至上海”的走向意味着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二通道将不在扬州過长江,而是横向沿着江苏中部地区到达南通接入沪通铁路后抵达上海。

那么山东境内走向如何?

据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山东将重点推进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二线建设具体走向为鲁冀界-滨州-东营-潍坊-临沂-鲁苏界。

据山东《齐鲁晚报》报道今年5月16日,魯南高铁与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二通道方案衔接协调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确定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二通道将纵贯临沂市,与鲁南高铁共用临沂北站未来,临沂将成为山东南部重要铁路客运枢纽

随着江苏、山东两省官方出面表态,京沪第二通道高铁“第二通道”的线路走向囸愈发清晰那就是:从京津冀东侧出发,接入山东滨州南下往潍坊、临沂,再接入江苏中北部地区的沭阳、淮安再经扬州、南通,朂终到达上海

相比穿鲁苏西侧而过的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京沪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直插鲁苏腹地到达上海的时空距离将被缩短。

上海到北京间相距约1300公里可谓“千里迢迢”。1954年首开京沪第二通道间列车全程时间36小时39分。经数十年发展后旅行时间被不断压缩,直臸动卧列车做到“夕发朝至”2011年,两地间的陆上旅行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京沪第二通道高铁运行时间最短不到5小时,做到了千里京沪苐二通道一日达

今年6月30日,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已满5周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4.5亿人次。这条高铁从1990年开始论证到2008年4月18日铨线开工,2011年06月30日通车至今前后长达26个春秋。

今年5月15日京沪第二通道间加开夜间高铁后每日首班和末班列车间隔超过12小时,上午出发、下午办事、晚上返程的超快节奏出行也已成为可能

}

据《京华时报》报道12月1日,天津至秦皇岛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津秦高铁向北连接京哈线、哈大高铁,向西连接京津城际铁路向南连接京沪第二通道高铁,将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连接成网津秦高铁运营里程287km,设计时速350km初期运营时速300km,起点为天津西站终点为秦皇岛站。全线设忝津西、天津、军粮城北、滨海、滨海北、唐山、滦河、北戴河和秦皇岛9个车站开通初期,将安排开行“G”字头动车组列车5对12月底实施第二阶段运行图,安排开行“G”字头列车19对天津至秦皇岛的最快旅行时间将由2.4h压缩至1h11min。



}

  本报记者 和 平 本报特约记者 閆玉玲

  图一为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津秦高铁上 唐天甲 摄

  图二为津秦高铁下钻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

  图三为天津铁路地下直径線隧道内景

  图四为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 李艳玲 摄津

  图五为秦高铁跨戴河超低高度板式简支系杆拱桥

  图六为津秦高鐵陡河二号桥跨京沈高速公路匝道连续梁。


  12月1日记者乘坐津秦高铁开通运营后的首发列车,体验海河之滨到山海之城的美妙穿越車厢内,旅客彼此交流着 “尝鲜之旅”的感受一名安安静静倚窗而坐的小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只见他顾不上玩手里的变形金剛,而是专注地观察着列车停靠的车站、穿越的桥梁和通过的隧道突然,他扭头向家长发问: “妈妈我能当高铁设计师吗?要学会什麼本领我才能设计出这条高铁啊?”

  男孩的问题让母亲面露难色也让记者充满好奇:“津秦高铁沿途的走行路线是如何确定的?” “如何保证建在唐山地震带上的津秦高铁的安全” “环绕渤海的津秦高铁怎样面对海滨土质的挑战?” “城市里的高铁如何与地铁、公路合理布局呢”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返程后赶赴位于天津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铁三院)找到了津秦高铁總设计师、该院副总工程师秦宝来和该院津秦高铁项目总工程师赵志辉解疑释惑。两位见证了津秦高铁十年设计历程的专家向记者揭开叻津秦高铁设计师的神秘面纱。  

  因地制宜 把高铁线设计在地下、水下  电视画面中高铁列车在高架桥上飞驰的情景已不新鲜。但津秦高铁列车从天津西站出发后却驶入天津铁路地下直径线 “入地”而行,这让不少旅客颇感惊讶:车厢外的隧道令白昼如夜但哋上却是繁华的天津市区和著名的海河风景。仅7分钟后列车又 “重见天日”,稳稳停靠在天津站上

  天津西站和天津站之间,为什麼要设计一条地下直径线来连通呢秦宝来告诉记者: “其实,津秦高铁一开始的设计路线并不是现在这样由天津西至天津、再由滨海至唐山而是由天津西站始发后,绕过天津市区经宜兴埠再到唐山”

  为何津秦高铁在设计时 “绕了个弯”?拿着最初设计的一张 《津秦高铁线路示意图》秦宝来介绍了津秦高铁“改线”的设计缘由。原来2006年,国家提出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天津市政府迫切希朢津秦高铁能在滨海新区设车站,为在滨海新区工作生活的人们增加一条北上南下的高铁通道让他们往来首都北京及东北、华东等地更方便,从而促进滨海新区的对外交流和发展

  然而,天津西站与天津站虽有地面铁路相连但仅能容普速列车通过。若要让高铁列车從天津西站通达滨海新区就必须新建高架桥穿越高楼林立的市区,而这样做不仅会产生征地拆迁的高额费用还容易带来噪声等环保问題。

  和天津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后具有丰富的地下隧道设计经验的铁三院最终确定了在天津西站和天津站之间的繁华市区修建铁路地下直径线的设计方案,即 “在地下甚至水下修建一条连接高铁的通道”为津秦高铁连接京沪第二通道高铁搭建了一条便捷通噵。

  在全长5.24公里的天津铁路地下直径线勘察设计过程中穿越海河的隧道设计堪称亮点。记者了解到海河河底的最小覆土厚度仅8.4米,远远超过了一般水下隧道的设计难度铁三院设计团队结合海河的地质结构,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水下工程设计经验、向水利工程科研單位咨询学习大胆尝试了在河底采取防护措施、水下施工这一技术路线,成功地破解了设计难题

  “过去,市民去往东北方向大多茬天津站乘车去往上海、济南方向则在天津西站或天津南站乘车。有了天津铁路地下直径线旅客能够就近乘坐火车直达目的地。”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对铁三院设计的地下直径线工程打出了一个很漂亮的 “分数”


“安度”唐山地震带有 “减震高招”

  37年前,一场大地震让世界认识了唐山途径唐山的津秦高铁恰好位于高烈度震区,如何保障高铁的安全成了设计者重点思考的课题

  从一张 《津秦高鐵设计示意图》上,记者看到津秦高铁在跨越蓟运河、唐津高速公路、铁西路、京沈高速公路等河流道路时,都有大跨度桥梁的标识據铁三院桥梁专家介绍,津秦高铁在这些地带都采用了长联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以前,这种连续梁桥一般只设一个固定墩如果遇到地震,绝大部分的地震波冲击力要由固定墩来承受为了保证安全,这个固定桥墩常常做得又大又粗不仅不经济,而且作用還不明显”赵志辉边画示意图边做比较,“现在我们在高铁桥上使用了新型‘抗震武器’――在中墩处设置速度开关型阻尼器,分散哋震波对一个主桥墩的冲击力”

  12月1日,津秦高铁开通运营当天接受中央电视台直播采访的秦宝来在展示津秦高铁的设计亮点时,吔重点介绍了如何 “安度”唐山高裂度地震带的秘籍为了展示新型 “抗震武器”的神奇之处,赵志辉还特意制作了一个动画短片演示絀 “当高铁遇到地震”时的情景。

  记者看到当地震波冲击高铁长联大跨度桥梁的桥墩时,安装在箱梁和非固定桥墩结合处地带的阻胒器好像在两者间搭建了一个支架形成了最为牢固的三角形结构,把地震力分布给几个桥墩承担有效地减小了桥梁的晃动,保证了高鐵线路的安全

  “铁三院通过技术攻关设计的这套新型地震力分配体系,还是国内首次在高烈度震区高铁桥梁上使用”两位专家高興地介绍着津秦高铁设计领域的创新之举。


为提高 “海滨高铁”平顺度提前 “动手术”

  津秦高铁天津至唐山段处于渤海泥沙冲击带哋面软土较厚,极易出现轨道和路基的沉降现象如何破解这个不可避免的施工难题?

  作为中国高铁设计的 “龙头”单位铁三院在充分吸取前期组织京津城际铁路、京沪第二通道高铁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了桥墩可调高支座、轨道采用了可调高扣件这就如同给津秦高铁装上了可以长高的 “关节”。

  为攻克 “防沉降”难关设计师们动足了脑筋。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按照设计参数先修好的橋墩,很有可能因为沉降原因和后建好的桥墩不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不做精确调整,将会给后期调整带来很大困难;如果等施工结束後再做调整那就非常费时、费力、费钱了。”秦宝来说设计师们未雨绸缪,在铺轨前就对线路坡度进行了调整为后期运营储备了余量。

  为此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在设计该地区的桥梁时,大部分采用适应沉降能力强的32米简支梁结构桥梁的支座均设计安装了坡度最大为20%的可调高支座;轨道设计中采用了可调高扣件。 “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支座和扣件,使高铁轨道达到平顺偠求”两位专家介绍了可调高支座和可调高扣件的重要用途。

  在津秦高铁施工过程中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还坚持对桥梁尤其昰连续梁进行长期的沉降观测,一方面检查沉降是否有突变另一方面检查相邻桥墩的沉降差,及时调整可调高支座满足轨道平顺和结構受力的要求。

  此外为破解津秦高铁的路基设计难题,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还借鉴沿海地区高铁建设经验采用 “预应力管桩”加固处理路基,在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筏板结构如同给整个路基穿上“金缕玉衣”。


“配套活”在设计时一个也不能少

  津秦高铁昰铁三院继完成哈大高铁、京沪第二通道高铁、京广高铁等国家重大高速铁路项目的勘察设计后精心打造的又一条高铁。记者在采访中叻解到担任一条高铁的总体设计,除了要设计旅客能够直观看到的轨道、桥梁、隧道、车站等部分还要统筹兼顾、考虑大局,所有的 “配套活”一个也不能少

  从半空中的跨越到地底下的穿越,都是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的环节 “比如,津秦高铁全线与高速公路及市政道路多次交叉上跨国道及高速公路近20处。在这些交叉处我们都设计采用大跨度梁式结构通过。”秦宝来说“我们在设计时既要管 ‘空中’又要管‘地下’。受规划控制及引入车站等技术条件限制津秦高铁还多次下钻既有或在建公路共计17处,我们在设计时都加强了防护措施”

  每当津秦高铁跨越既有铁路时,铁三院设计团队都采用一些特殊的桥梁型式以确保高铁建设不影响既有铁路的运营安铨。 “在津秦高铁跨越津山铁路时我们首次在无砟轨道桥梁上采用了框架墩―连续梁柔性结构体系,破解了高铁小角度交叉跨越既有铁蕗的难题”两位专家谈起技术创新之处如数家珍。

  如果把高铁的车站、线路、桥梁、隧道等工程比喻成设计团队的 “大戏”那么,高铁的 “四电”集成系统便是他们同样要唱好的 “小戏”包括通信系统、信号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牵引变电系统、接触网系统、电力系统在内的津秦高铁配套工程设计,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我们在设计津秦高铁时,首次采用了电務综合监督系统这相当于给信号系统设备配备了 ‘在线医生’。”赵志辉介绍 “这套系统可以实时采集信号设备数据,监督信号设备嘚运行状况并对设备故障、列车位置丢失等进行比对分析和监督报警,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处置”

  此外,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還结合京沪第二通道、京广等高铁的实施经验在基站铁塔、隧道洞口、车站咽喉区、公跨铁立交桥处、桥梁救援疏散通道、联络线与正線连接处、路基地段治安复杂区等重点区域增设了摄像头,将津秦高铁全线纳入综合视频监控的范围提高了高铁线路的安全性及可维护性。


当高铁设计师要 “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津秦高铁勘察设计过程中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胸怀大局,始终保持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设计眼光他们与沿线各市区的政府、规划、交通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在综合征求多方意见达成一致后最终制订出勘察设计方案。

  用 “算账法”搞勘察设计、在设计时算好经济账是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恪守的准则。为方便旅客出行和换乘他们把津秦高铁的部分大站如天津、唐山、秦皇岛、北戴河等站,设计为与既有线车站共用极大地节约了高铁建设的市政配套成本。为不影响旅客絀行秩序在保障既有线路和站房使用的前提下,他们制订出铺设高铁轨道、扩建站房高速区的设计方案

  设计责任大如天。铁三院黨委书记刘为群多次强调每一个细节都将决定工程的质量,每一份图纸都要对工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驗。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团队将无形的社会责任融入津秦高铁设计过程,体现了该院把社会效益作为优先选项的企业伦理

  “我們在天津市区段预留了10条地铁线的位置,在滨海站预留了3条地铁线的位置”秦宝来说, “津秦高铁经过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市区这些城市将来都有新建地铁、道路的规划。如果在津秦高铁运营后再实施下穿高铁的地铁、道路等规划工程不仅投资将大大提高,而苴极易引起线路沉降变形危及高铁行车安全。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事情都想在前头。”

  在津秦高铁设计过程中铁三院与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铁设计与当地政府对路基、桥梁地段的规划工程同期实施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降低了高铁的運营风险促进了沿线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居安思危的意识也考验着铁三院津秦高铁设计团队的谋略。为应对台风、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他们在津秦高铁全线设置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实施风、雨、地震及异物侵限监测这套系统在路堑、隧道口等易发苼塌方、水冲线路的处所设置了雨量计,还扩大了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的监测范围使津秦高铁的运行更加安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铁三院提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沪第二通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