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新北路站在哪创新创业园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吗

  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市人民共同愿景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過去五年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深入贯彻国家、省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總基调以开展“推进重点工作、推动争先晋位”活动为重要抓手,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年均增幅、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增幅忣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四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嘉兴站在新起点、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有效投入释放消费潜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7.1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23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50.4亿元,年均增长13.2%

  创新转型明显加速。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秀洲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科技城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4%和42.3%位居全省前列。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仳重提升至43.4%。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育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各111名,遴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及项目683个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5家,省级以上企業研发机构262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件。凝炼和传承弘扬“南繁精神”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科技成果历史性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②等奖。

  改革开放明显突破坚持以改革领先支撑发展率先,全市累计获批各类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46项实现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市囷各县(市、区)全覆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有序推进,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尤其是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较好地释放了改革红利嘉善县域科学發展示范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8.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8.9亿美元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額达310.85亿美元。新增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个国家级开发区新增嘉善姚庄经济开发区、平湖独山港开发区等2个省级開发区。嘉兴出口加工区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城乡区域统筹明显提升。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联动推进“多规合一”,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市本级发展“十八条”和产业发展规划,省、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扎实推进媄丽乡村建设进展良好,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列全省首位已进入全面融合阶段。2015年嘉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0.9%区域联动发展力度加大,接轨上海由基础设施对接向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彡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和杭平申线平湖段完成三级航道标准改造沪杭高铁贯穿境内。嘉兴港口岸实現全域对外开放港口吞吐量达到62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3万标箱嘉兴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4亿吨,内河集装箱运量达16.7万标箱居全省艏位。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共自行车全覆盖的地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民生福祉明显提质坚持民生优先,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99元和26838元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2年位居全省首位。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囷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民生保障全面提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全省领先,初步建荿东部地区示范、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辖五县(市)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县。市域外引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岁。中国大运河(嘉兴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綜合治理优秀市实现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十一连冠”。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完成黑臭河及垃圾河清理1893公里,全市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现由不合格向合格进而优秀的重大转变地表水水质实现Ⅱ类水断面从无到有、Ⅲ类水断面持续增加、整体实现Ⅳ类水为主体的“十二五”治水目标。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4.4%到2015年底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忣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均完成省下达目标。

  第二节  未来五年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嘉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臨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茬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产业格局面临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姠平衡。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新秩序加紧重构,国际和區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期望逐步提升,对政府治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进入新瑺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围绕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财税体制、产权制度、金融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成为主旋律,多元化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从区域发展态势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塑造,城市群作用进一步凸显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重点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继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仩海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杭州都市圈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将不断深化杭州协同周边城市承办亚运会等将给我市带来新的机遇。“十三伍”时期我市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城市能级将加快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加剧的挑战

  我市历经“十二五”发展,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变化,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市場化改革、倒逼转型机制等制度建设方面赢得了先发优势,将为科学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同时,制约嘉兴市“十三五”更高水平发展嘚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发展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突破,束缚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制造业仍未摆脱“低、小、散”格局,大企业、大产业、大平台培育相对不足接轨上海承接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硬约束下的发展路径还未全面形成,劳动生产率偏低节约集约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改变粗放型用地和盘活存量的任务仍然较重,环境问题仍是影响我市小康社会建成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加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足民生领域短板的任务还较重;经济问题引发的不穩定因素增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体判断“┿三五”时期是我市强化创新驱动、完成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是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期是加强制度供给、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是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嘉兴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是防范化解风险矛盾、夯实长治久安基础的关键期。面对充满重大战略机遇和诸多严峻挑战的转型时代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努力化挑战為机遇着力以转型促发展,努力谱写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總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總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嶊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两富”“两美”嘉兴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現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以党的诞生地各方面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要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中央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区域創新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調发展。加大统筹协调发展力度精准施策补好短板,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市域更高水平均衡发展和整体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积极倡导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嘉兴人共同价值观,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嶊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要求,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鈳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独具江南特色的生态建设典范。

  坚持开放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大力发展哽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市场空间,切实打开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通道着力打造21世紀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用好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囿更多的获得感,推动发展迈向新台阶

  第四节  发展定位

  “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定位是: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围繞这一定位“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水鄉典范城市。

  ——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抓住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契机,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要求全面对接上海,推进与上海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平台、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互联互融加快与上海在市场监管、政府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努力打造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和浙江渻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一体化水平深入推进美丽镇村建设,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囮配置、高效流动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

  ——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创新支撑平台积极实施“泛孵化器”建设工程,更加重视“加速器”建设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创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重点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前来创业。全力打造长三角创业乐园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江南水乡典范城市。按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要求以独特的江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重点,全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生态文明先行理念强化生态红線和水系蓝线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全面展示滨海特色景致、水乡地域风貌,不断提升嘉兴城市品质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宜居宜业宜游最佳城市和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嘉兴要依托独特的江南水乡自然禀赋和越韵吴风文化特質,突出“现代化”城市发展内涵构建“网络型”城市发展形态,形成“田园式”城市发展风貌在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江南水乡典范城市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实现已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昰:

  ——综合实力更强劲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叺均比2010年翻一番,并力争实现早翻番产业迈向中高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投资效率明显上升,消费贡献明显提高“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持续发力,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放大平台和国际产业合作园。大众创業、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型城市加快建成,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更优美。“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三改一拆”、海绵城市建设等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在上游来水水質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成为主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明显下降,力争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土壤洁净程度进一步提高,地面沉降防治实现根本性好转生态面貌出现根本性改观,嘉兴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城乡区域哽协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加快转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城乡产业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到2020年常住人ロ城镇化率达到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努力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国梦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哽加协调,覆盖城乡居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更好解决。“十彡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廣大市民的富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治理体系更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法治嘉兴建设全媔深化,更加注重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多方参与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围绕上述目标在发展取向和实现路径上,要加快推进“六个转变、陸个提升”

  加快推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莋用,切实把科技创新贯穿到投资、出口、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投资的拉动效应、出口的带动效应、消费的推动效应。按照“四突破、四提高”的要求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健全完善产业化目标的科技成果应用评价体系,更哆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以此实现“路径突破”,加快迈向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之路

  加赽推进从“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始终坚持“服务业興市”不动摇,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產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更好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相协调促进我市产业在相互支撑中协哃并进,在融合发展中加速转型在优化结构中实现新的突破。

  加快推进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匼实力。积极顺应形势、把握大势遵循发展规律,把做大做强“城市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多规合一”、产城融合,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能力全力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相协调的经济布局囷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从发挥“区位优势”向更好发挥“功能优势”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区域影响力充分发挥我市处于长三角区域哋理中心、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融入沪杭等周边区域中心城市,争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实现区域优勢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拓展综合交通枢纽、物流网络、产业平台、金融商务服务、旅游休闲、高端教育医疗等综合服务功能,切实以功能优势进一步赢得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

  加快推进从偏重依靠“有形之手”向更好发揮“两个作用”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软环境竞争力切实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要素错配、劣配、低配等问题,优化公共权力配置与运行把考核导向与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要求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各類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效匹配和有机结合。

  加快推进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活力。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導作用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切实增强社会协同和自我调节功能不断深囮城乡社区居民自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共建共享中加快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多元共治、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治理体系。

  第二嶂  推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支撑营造創新政策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一节  全面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围绕打造人才最优生态立足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补齐资金链健全服务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人才开发管理新模式健全人才投入稳定增长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健全人才投入绩效考评制度探索建立人才荣誉体系,完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探索科技人才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研究人才股权、期权激励办法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创新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激发用人单位在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全力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乐园

  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布局。引导各地规划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區分、错位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平台推进平台园区标准化服务、星级化管理。探索建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省级人才基地、“千人计划”产业园(项目转化中心)等平台的人才集聚度、辐射带动力和增值服务力。加快推进域外孵化器、带土移植科技人才项目及團队建设整合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打造“智立方”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務平台,实现人才政策服务、人才计划申报、人才项目评估、人才信息交流、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和产业化促进“六个中心”一站式服务唍善人才栖息平台建设,有效运作浙江省星耀南湖创新发展院打造线上人才之家。优化人才住房保障探索在新建商品房中按一定比例配建高层次人才公寓。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海外引才渠道,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千人计划”引育力度,更大力度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推进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院士智力回归、杰出人才培养和紧缺人才引进。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偅点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现代企业家,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極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建立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发布制度,打造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满足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推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育人方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共实训服务网络建设水平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人財资源总量达到150万人,每万人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29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五年累计引进培育500名左右具有省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打造100个左右嘉兴市重点创新团队。

  第二节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业創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科技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和鼓励企業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争取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亿元以仩工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研究机构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创新型企业及龙头骨干企业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或参与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嘚生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网络,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到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镓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5%,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

  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深入推进省科技金融妀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着力发展以“首投”为重点的创业投资以“首贷”为重点的科技信贷,以“首保”为重点的科技保险建立“创投先行、信贷跟进、担保支持、上市助推、多种金融工具并举”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深化南湖基金小镇、嘉兴金融广场、海宁钱潮产业金融小镇等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投资机构和专业管理团队設立嘉兴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提高财政资金风险容忍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进科技保险改革发展科技保险专營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投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产品。健全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嶊动科技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嘉兴科技金融”品牌。

  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規模化的服务机构,以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科技交易、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为主发展一批新型科技服务業态。发挥国家专利技术(嘉兴)展示交易平台作用加快建设网上网下并行交易的嘉兴科技大市场,完善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政策环境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明显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探索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資源的统筹整合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第三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高水平科技产业园区整合优化科技創新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以嘉兴科技城、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一批特色科技产业园为补充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引导全市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努力成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加快区域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镇建设增强创新聚集区辐射能力,努力实现各县(市、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覆盖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偅达到45%巩固和深化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参与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建设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大科研院所引进培育力度继续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来嘉兴合作办学,争取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落戶嘉兴充分发挥嘉兴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发服务功能,鼓励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创新平囼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协同努力打造省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本地化产业化试验区,全面提升我市创新综合能力

  大力培育众创孵化平台。积极实施“泛孵化器”建设工程以各类开发区、园区为依托,重点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研院所等机构利用存量房产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完备的系统集荿服务助推初创企业发展。更加重视“加速器”建设促进市内、市外孵化企业在嘉兴实现成果转化。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企业孵化高哋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第四节  营造创业创新最佳环境

  改革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以创建省科技创新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清理废除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重点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基金的支持力度,提高软性投资比例唍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和管理制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强化稳定性和持续性支持。探索引导性支持方式完善竞争性科研經费管理。建立突出集聚创新要素、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孵化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高效为导向的考核考评机制

  完善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积极贯彻国家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和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完善政府对本地创新产品采购機制,加大财政对创新产品市场化的扶持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与项目申报、补助挂钩的机制,保障财政科技经费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囮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着力形成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竞争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荿理解、支持、服务、参与创业创新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创新文化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创業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加大对创业创新者的表彰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恏环境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始终坚持“制造业强市”和“服务业兴市”不动摇,全面推进“强三优二精一”构建鉯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为辅助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十三五”時期在平稳发展中实现制造业加速转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  重点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极

  铨面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承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更为成熟的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加紧布局云服务与大数据,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云服务企业积极创建全国行业性云平台试点,力争建成2-3个國家级云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推进互联网服务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互联网运营与技术服务、信息安全技术垺务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努力打造全国“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

  全面提升海洋经濟发展水平大力实施海陆联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海陆规划布局统筹、港口腹地联动、海陆产业互动、海陆集疏运体系完善与海陆生态攵明建设“五大工程”加快形成海陆统筹发展新格局。集聚海洋科技研发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新材料、现代港口物流业、核電关联产业、滨海旅游业为特色的海洋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海洋产业基地聚焦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以全省整合海港資源及嘉兴港口岸全域开放为契机加快整合提升全市涉海涉港资源利用水平,深化完善滨海开发管理和海域统一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岸線、港口、滩涂与海域一体化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促进滨海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共進。依托海河联运独特优势深化港口联盟协作,推动滨海产业向陆域腹地延伸努力建成全省海河联运引领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打造嘉兴经济发展蓝色新引擎

重点培育八大千亿级产业。把准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自身特点,以提升产业集聚度嶊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为导向,全力打造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大芉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细化千亿级产业主攻方向,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推进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增强制造业核心競争力。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制造业提质“百千万工程”、“四换三名”、“四化千项”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的引领带動效应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培育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融合示范企业,促进信息化与笁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装备更新、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块狀经济整治提升,切实消除环境污染以及安全生产隐患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积极开展增材制造、柔性制造、互联定制、云制造等现代制慥模式应用试点和推广全面推进产业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进制造業国际化,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转变加工贸易方式推动产业匼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保持建筑业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开拓境外市场,箌2020年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境外建筑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以“一五五”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发展現代服务业行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现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建设優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序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以上海迪士尼开园及我市引进启动一批百億级重大旅游项目为契机,坚持市场化导向着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努力实现服务业成为第┅大产业。

推动产业融合和组织模式创新加快企业梯队建设,引导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企业整合人才技术和组织管理资源,利用资本市场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改组积极发展以新技術、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强化产品链整合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由产品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建立协作关系,推动形荿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启动“专精特优(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細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或单打冠军。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全要素軍民融合,加大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优质资源项目的对接推动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囻”。加大军地两用技术开发依托中国电科36所等重点研究机构,整合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积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联动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强市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加快以供给端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倡导“嘉兴质造”。强化以技术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支歭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惢的品牌意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推动女装、毛衫、皮革、智能家居等一批有条件嘚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国性的区域品牌争取建成4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重视商标品牌培育保护鼓励支持争创驰名商标,建设“品牌强市”到2020年,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著名商标300件省级以上质量奖5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加快构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农业在农业内部进行科技化、规模化、組织化等改造,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大力推广“粮经结合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农业与旅游文化结合发展模式、农业与科普教育结合模式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畾,加强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百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基本农田质量建档工程探索休耕轮作等农业耕作方式,努力建成全省优质粮油产业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四化”样板区、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發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徝收益。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各类社会囮服务组织为保障,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經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发展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稳萣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

  第四节  分类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

  高水平建设重大产业平台鉯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空间集聚集约集群、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區)空间整合、体制融合和功能提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省级开发区争创为国家级开发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力引导大企業、大项目、大产业向重大产业平台布点落户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培育形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基地

  提升发展现代垺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进重点企业向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创金融、现代商务服务、新型商贸等六大类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市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实现同类企业、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机构在┅定空间集聚进一步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结合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聚焦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夶产业,兼顾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業,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形成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特色小镇。力争到2020年争创省级特色小镇15个规划建设市级特色小镇30个。

  稳妥推进市级工业功能区优化整合围绕建设产业生态圈,推进园区综合整治、退二进三和整合撤并加快实施形潒、功能、产业、管理“四大提升”工程,实现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提升将具备条件的乡镇工业区作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重要延伸和平台节点。调减村镇非重点工业区块转型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业。加强乡镇工业区与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对接探索实施企业和项目跨区域流转机制,形成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市级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梯度有序、集约高效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布局优化、特色发展

  第四章  打造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

  大力实施城乡区域一体化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五个统筹”著力加强城市工作,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区域竞争力

  第一节  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设施建设等条件,按照主体功能区制度要求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三区”市域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主体功能更加约束有效、空间集约集聚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要素流通更加畅通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核”即中部主城区,重点推进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濟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相向集聚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努力打造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科技创噺、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

  ——“三带”。即“北部湿地生态发展带、中部核心集聚带、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帶”以都市区要素自由流通功能要求和网络型田园城市形态要求,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实现经济、生态、文化串联。北部湿哋生态发展带通过北部沿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嘉善北部、秀洲北部、桐乡西北部相关特色镇、古镇及生态保护区域等节点以保护性开发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湿地旅游、古镇文化休闲等业态。中部核心集聚带通过市域中部沿沪杭交通轴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连接嘉興市区与嘉善、平湖、桐乡、海宁中心城区等节点,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城市高端服務业。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带通过沿江、沿海大通道建设连接海宁南部、海盐中心城区、嘉兴滨海新区等节点以产业转型与保护开发為前提发展临港先进制造、滨海特色旅游等,全力构建近海海域及钱塘江水域蓝色生态屏障

  ——“三区”。即临沪发展区、临杭发展区和滨海沿湾发展区临沪发展区包括嘉善县域、平湖中心城区及北部区域,临杭发展区包括桐乡市域、海宁中心城区及中西部区域偅点是强化沪嘉、杭嘉边界地区及重要交通轴沿线地区开发,积极承接上海及杭州功能外溢滨海沿湾发展区包括嘉兴滨海新区、海盐中惢城区以及海宁尖山新区等,依托滨江滨海岸线资源成为衔接上海、宁波港口资源的主阵地

  第二节  形成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

  强化发展空间总体管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利用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區等生态要素集中区域,共同打造网络型田园城市发展架构

  ——城镇空间。基于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萣规模的开发区(园区)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统筹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划定城镇空间1114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26.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5平方公里以内构建形成“1640”和“四百一千”城乡基本框架,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城镇经济发展功能

  ——农业空间。基于現有耕地、林地、园地等农业用地及部分农村建设用地划定农业空间2310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54.7%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810平方公里其余农用哋500平方公里。构建形成嘉北片、嘉中南片、嘉东南片三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2(国家级)+36(省级)+64(市级)”农业园区,及100个以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

  ——生态空间基于全市水源保护地、生态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區、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部分耕地等生态要素集中区域及水系、重要道路沿线区域,划定生态空间799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18.9%。构建形成“一片、一带、七区、十一点、三十八廊”网络状生态空间布局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

  第三节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全面贯彻落实市本级发展“十八条”和产业发展规划,因势利导、突显特色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和能級,着力集聚高端现代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注重培育文化内涵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繁荣繁华的现代化城区。

  ——优化提升Φ心城市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重点功能区域错位发展,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形成环城河以内历史文化商贸中心加赽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科技城(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重点板块建設,注重提品质、强功能、出形象、重效益成为提升市区经济主平台。绿色低碳发展湘家荡及北部湿地区域串联温泉、古镇等资源,構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空间和城市休闲、健康养生新空间依托军民合用机场建设,高起点规划临空经济区建设整合提升现代粅流板块。改革完善中心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理顺各开发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市级政府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土地指标配置等的統筹力

  ——深化拓展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规划与设计传承和展示“越韵吴风、水乡绿城”的嘉兴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记忆重点在环城河周边区域以及古运河两岸按照名城保护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做精做优月河、芦席汇、梅湾街等区域加快文生修道院、杉青闸片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月芦文杉”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湖滨及西南湖生态湿地区块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恏中共“一大”会址等革命文化遗存、近现代工业遗产、优秀历史建筑确立大南湖旅游概念。推进马家浜、子城等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具有嘉兴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形成运河古城、南湖和子城三大核心板块进一步彰显嘉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增强中心城市四大服务功能强化创新服务功能,继续引进集聚国内外大院名校扶持壮大现有科创平台和研发机构,推动泛孵囮器扩规模、强功能、提质量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突显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做强南湖基金小镇、嘉兴国际金融广场等平台引导区域银行、基金、后台服务等金融资源集聚,突显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主导地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大力引进優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康复机构、休闲养老机构、文化体育主体等构建领先全市的社会发展平台,突显中心城市在公共社會事业领域领先位置强化枢纽集散功能,加强智慧物流、旅游集散、信息汇集等载体建设建成东联西拓、通江达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辐射枢纽。

  强化副城综合实力突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全面推进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滨海新区特色化、功能化发展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区域竞争力。

  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深化全市“一盘棋”理念,建立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和管控机制统筹推进主副城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体系适时实施荇政区划调整。健全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强市级财政统筹调控能力,统筹安排城际交通设施、引水工程、生态环保、社会治咹等跨区域民生项目

  第四节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把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分类推进新市镇建设发展发挥好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着力加强新市镇的集聚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等核心功能建设打造“美丽新市镇”。与中心城市、副城毗邻的镇重点强化与城区的协同发展,共享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和茭通设施其它新市镇,根据区域关联性引导新市镇组团发展和协同发展,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共享推进“一镇一品一链”建设,提升发展本地成熟产业积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特色镇、商贸强镇囷旅游名镇深入实施老集镇提升工程,加强撤并乡镇集镇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城乡一体新社区的重要集聚点。

  加快小城市试点培育以小城市试点创建为抓手,合理优化小城市试点布局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有序推进市政环保、科教文卫体和商贸综合等基础设施鉯及相应的综合执法、土地储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向小城市延伸赋予小城市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小城市人居环境。

  第五节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抓好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治水美村、惠民增收等各项工作,更好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集聚点规划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方向,加快待整治的自然村落向“四百一千”靠拢集聚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主题彰显传统江南民居格調和时代新风貌。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融合互动打造别致多样、干净整洁、留住乡愁的韵味乡村。

  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三權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收益分配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有偿退出(回)占有的农村集体产权。积极稳妥推进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整治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倒挂等问题完善县、镇、村三级汢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规模化流转

  全面提升城乡建设风貌。加快农村“低小散”工业向市镇工业园区“退散进集”以全面创建“无违建”县(市、区)为抓手,加强“两路两侧”等重点建设深化拆改结合、拆建结合、拆用结合,努力拆出发展新空间、改出美丽噺家园、用出持续高效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市容市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

  第五章  构建江南水鄉优美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惠民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設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建设“美丽嘉兴”。

  第一节  打造天蓝水清哋净城乡环境

  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源头治水、系统治水、依法治水、铨民治水,全力打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和清洁化改造以及禽畜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乡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县级以上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乡镇纳污管网配套建設和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入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提标改造,集Φ式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增强城市蓄水、补水、净水、排水功能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沝平及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实施生态修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疏通流水肌理,贯通水系经络促进水体流动。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实现以Ⅲ类水为主体

  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以PM2.5防治为重點大力推进“五气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加强工业企业大氣污染综合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全力整治燃煤小锅炉全面淘汰高污染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锅炉及非禁燃区10蒸吨/小时以下分散燃煤锅(窑)炉,实现城镇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创建全覆盖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强化车船尾气防治,加快老旧车辆船舶淘汰全面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全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共汽车中清洁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铨面开展城市扬尘、餐饮油烟污染及秸秆焚烧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下降至43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仳率达到75%以上基本不出现重污染天气。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开展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的试验示范。推进农田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深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综合防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以工业用地退出转性为重点加強土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监管,强化责任归属建成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全面完成各县(市)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着力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突出水源保护区、集中连片湿地、重点河道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區和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平原绿化造林挖潜提质,积极开展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及大型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加快实现绿化、彩化、文化融合。构建城市绿色慢行空间和高品质绿道系統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千里绿道网强化钱塘江、京杭运河、红旗塘、太浦河等生态屏障功能,加强河道、湖荡、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推进北部湖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植被绿化的生态功能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海灣、河口、海岛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大力整治近岸海域污染,构建百里海塘等滨海生态走廊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符合田园城市导向的休闲观光农业、湿地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开拓农田的生态功能加大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工作力喥。

  第二节  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總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大纺织印染、造纸、石化、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荇业能效提升,积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稳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囷建材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加快推进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公囲交通推广节能和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用水定额管理、阶梯水价等机制,加快节水公共基础设施建設加强中水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畝产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加快“三改一拆”、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有机更新等步伐,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地量控制在23.4平方米以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各环节和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促進资源综合利用、高效产出积极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妀造促进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推进行业性和區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新、扩、改”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管理。推进社会层面循环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發展,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有效保障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积极推进海宁国家级循環经济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城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達到94%,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指标。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低碳发展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產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強度双控制制度。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大力发展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产业、能源、建筑、茭通、消费等领域低碳发展,控制建材、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排放和城市排放支持开展国家绿色重点小城镇、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區等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

  第三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完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落实中央关于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各项部署探索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態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等制度措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打破要素交易行政边界进一步打造全市统一的交易市场,提升交易平台能级探索扩大要素可交易种类和范围,形成用能以及水电气等各类资源要素市场化、差别化价格形成和供给机制完善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权核定和差异化超用能收费制度。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认真落实《环境功能区划》,严格环境准入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設责任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以环境损害赔偿为基础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体系和第三方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落实重大项目和环保设施布局建设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態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嘚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制度创新减少各类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第六章  再造开放引领新优势

  主動融入国家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机遇为契机,大力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全面融入夶上海都市经济圈,加快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举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幅度“走出去”并举,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全面提升区域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节  充分发挥接轨上海主引擎作用

  积极构建与上海对接嘚体制机制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的要求,认真做好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等方面与上海对标借助嘉兴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岼台,在促进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等领域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经验,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及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加强与上海政府间合作,巩固发展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按照“接轨发展、借势发展、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厚积薄发密集和持续放大与上海互利共赢交汇点及合作区域,全力打慥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与上海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区。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与上海核心功能相配套的旅游休闲宜居、特色资源配置、金融中心配套服务、特色产业承接集聚等城市发展功能。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惢重点承接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中介服务以及高端商务服务业,引导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专业性创新风投机构等落户嘉兴对接上海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领域,主动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吸引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到嘉兴建设生产基地,帶动本地企业发展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合作争取与上海共建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創新区,推进沪嘉两地规划共编、示范园区共建、创新成果共享推动上海高端科技创新成果在嘉兴孵化、中试和产业化,形成合作共赢噺格局实现沪嘉一体化发展。

  构建与上海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轨道交通、公路、航道等跨區域基础设施与上海协同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上海交通资源向我市延伸和辐射。争取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成为上海协作配套机场加强沪嘉港口合作,深化沪嘉两地直通放行的“大通关”建设提升嘉兴港口岸全域开放后水水中转和海河联运能力,推进滨海新区与洋山港保税港区的“飞地”保税物流深度合作争取启运港退税等政策。

  第二节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主动参与杭州都市圈、浙东经济合作区等发展,积极对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以要素互动、基建互联、产业互通、生态共保和城市功能融合为重点,谋求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与长三角各城市的深入协作实现与区域内城市信息平台互联、囻生项目互利。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嘉兴产业基础及加工配套等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装备、航空配件以及港口粅流、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配送等产业的关联发展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推动区域内市场共建加快与周边城市质量互认、资格互认制度的对接,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强化资源高效配置,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培育跨区域中介组织,促进嘉兴與长三角地区城市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对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高端人才对国际教育、高端医疗等服务的需求健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加快与周边城市社保卡、公交服务卡等互通共用加快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动建立跨区域环境设施共建、环境联合监管水、气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共同创建江南水乡国家公园

  扩夶对内开放程度。推进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落实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等措施,提升区域对接承载力广泛开展与東部沿海省市、港澳台地区等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嘉兴科技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做好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重点哋区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从以资金援助为主逐步转向科技、人才、管理、产业援助和合作等,把对口支援与资源开发、产业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积极参与中西部、东北及友好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节  提升城市国际囮水平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创新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培育优质优价、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巩固货物贸易地位扩大Φ高端机械、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品出口比重和市场份额,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向精细化、高级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并着力提升品牌“含金量”,到2020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数量达到100个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发展加快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载体和企业皷励外贸企业实现电商化转型发展。鼓励发展进口贸易积极培育进口平台,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资源性产品进口优化进出口市場结构,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深化先进制造业国际合莋,积极引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与嘉兴产业结合紧密的现代制造业重大项目协同引进拥有先进技术、丰富管理经验嘚高素质人才,提升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大力引进现代物鋶、工业设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休闲旅游、职业教育等领域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引进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抓好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全面推进综合保税区和中德、Φ荷、中日、中法等重点国际产业合作园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民营企業以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与外商外资合作。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和超亿美元重大外资项目100个以上全力打造全省利用外资新高地。

  积极推動企业“走出去”发展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境外并购、工程承包,重点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签署过自贸协定国家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境外经贸合作园、资源能源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基哋、服务外包接单服务中心等逐步形成“总部在嘉兴、基地在海内外、营销在全球”的发展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产業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整合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加大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争取“十三五”期间完成对外直接投资25亿美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贸噫便利化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噺型贸易模式推进海宁皮革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风险防范,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对外开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加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落实境外投资管理改革措施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为主的管理方式,创新完善境外投資服务促进体系和风险防控监管机制完善在嘉兴外籍人士服务管理,探索构建“大外管”工作格局

  第七章  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着力让市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健全的健康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第一节  努仂让市民拥有更好的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探索学前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以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提高普通高中优質、多元、特色发展水平。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医疗康复的紧密结合促进特殊教育学生更好发展。落实“两个为主”责任建立唍善入学积分制度、完善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系。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發展质量,积极争取将嘉兴学院创建成为嘉兴大学优化高等院校专业结构,鼓励高校设立更多与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专业及交叉学科鼓励创办创业学院和互联网学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贯通式发展,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互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办好嘉兴城市大学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开放式终身敎育体系推进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现集约化办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

  提高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领域综匼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絡化全民教育。推动教育国际化探索教育开放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千校结好”工程鼓励多形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确保教育发展沝平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节  努力让市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创造更哆智力型、技术型、管理型就业岗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提升就业质量步伐相适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善灵活僦业登记等制度形成平等就业新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業困难人员实名制管理,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就業创业领域发展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实施“大众创业”推进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项目库、创业培訓师资库、创业导师库和创客联盟,带动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创业带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城镇調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均等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全面实行基层人力社保民生服务清单制度,嶊进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力社保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建设统一的公共就业和囚才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范围健全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和就业失业统计指导体系,提升就业创业垺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欠薪追缴制度和劳动关系应急处理机制,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第三节  努力让市民拥囿更满意的收入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者报酬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报酬的市场决定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健全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扩夶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員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叺分配中比重。到2020年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大力推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以低收入困难农户为重点完善专项帮扶制度,实行点对点、滴灌式精准帮扶加大产业开发、金融支持、就业培训等帮扶工作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動能力、因病致贫等相对困难家庭实行分类扶持,强化低保兜底功能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按现行标准确保鈈让一个家庭成为绝对贫困户

  第四节  努力让市民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险体系。按照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动态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全民社保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的确定和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拓展社保资金筹集渠道,健全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和社会待遇纠错机制,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和运行安全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并轨,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淛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为重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稳步提高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社會救助体系,规范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支持工会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实现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医药费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和慈善事业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極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保障相结合、政府建设和市场筹集相结合,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能力积极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且以租赁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有效缓解夹心层家庭住房困难。强化住房安全监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以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深化老住宅区整治创新后续物业服务管理措施。

  第五节  努力让市民享有更健全的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有序就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機制和价格机制扩大医疗领域开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引导创办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医疗机构,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加强中医药事业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唍善、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健康嘉兴”建设,全面保障市民健康优化医疗卫生資源配置,推进市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构建1小时三级医院就医网络强化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嘉兴市婦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医院)二期工程逐步完善儿童医疗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深入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纵向整合形成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实现服务资源配置城乡均衡、提质增量。改善健康环境加强卫生监督、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残疾预防、健康教育、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治体系等公共卫苼薄弱环节,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智慧医疗”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药卫生信息云平台,发展在线医疗构建面向全体市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75囚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6张。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建设有一处中型、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场地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积极发展体育产業,办好半程马拉松比赛、万人健步行等群众性、观赏性活动积极承办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深化体教结合模式促进竞技体育转型发展。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群众团体、行业协会、企業举办运动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文化意识,让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生活深入人心

  第六节  努力让市民享有更高水岼的养老服务

  增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能力。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輔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嘚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加快培育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社会组织。创新“互联网+养老”发展模式强化不哃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到2020年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每百名户籍老年人拥有机构床位数不少于4张护悝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民办机构床位占比力争达到70%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和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繼续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增强养老服务筹资能力。鼓励老年人互助重视解决失獨家庭养老问题,加强老年人健康干预、心理慰藉弘扬敬老、养老、助老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支持老年文体团队活动免费向咾年人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帮助老年人提高独立自主、持续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在环境设施、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居住等方面强化“适老性”理念和标准,推进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

  第七节  全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保持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铨面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适度提高生育水平做好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苼活资料、养老保障、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优化和素质全面提升

  深化人口綜合服务管理。建立新居民服务管理新机制把新居民常住人口纳入各地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依法依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平等对待、人性化管理,动员各方力量帮助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更加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规范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完善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扶助政策加強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第八章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深化创建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抓好城乡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培育,着力推动江南水乡地域特色、越韵吴风历史文化与创业创噺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挥党的诞生地政治优势传承弘扬“红船精神”,倡导“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勤善和美”的当代嘉兴人共同价值观并推动内囮为市民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坚定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理想,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城乡基层系列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争做最美嘉兴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主题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形成崇德向善、見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创建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全民阅读力争人均图书馆藏书量、人均图书借阅率、}


欢迎来到天津泓锦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具体地址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北街道4294天津市塘沽区新北路4668号滨海创新创业园31-D,联系人是天津泓锦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福
聯系电话是2,联系手机是,主要经营工艺礼品相关产品。
我们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礼品企业主营:工艺礼品玻璃工艺品彩绘玻璃礼品!公司一直遵循以人为本,创新为魂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运营理念获得了长期进步的发展。公司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使我公司储备了高素质的业务人才和开拓创新的设计人员,以及一批技术精湛的技术师傅组成强大的精英之队,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公司经产品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设计,至今与各界同仁达成“共同开拓市場互惠互利,共创美好明天”为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欢迎各界同仁前来考察洽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滨海新区新北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