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泉什么时候在金融公司贷款可靠吗的

原标题:中国互联网公司放贷简史

有头有脸的国内互联网公司都在放贷。于是这一代年轻人突然就成为了史上对金钱最有支配能力,同时也负债最多的一代人

两年湔的“双十一”当天是个周六。当大多数人还为凌晨的那场大抢购补觉时陈曦已经早早地顶着北京初冬的冷风,从望京的家里赶到位于建国门的北京广播大厦酒店在那里,有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现金贷公司高管等着听他讲课。

这场为期两天的现金贷培训收费近万元陳曦是开场导师,他的课是学员们最想听的此时距监管发布 “12.1”文件只有20天,人们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一丝紧张都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位業内大佬对监管的看法。

时任小米金融CRO(首席风险官)、信贷业务负责人的陈曦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年化利率超过36%的现金贷产品將不会得到监管的支持这意味着,靠超高利率赚钱的粗暴现金贷模式将难以生存

陈曦的判断很快就被证明了。

2017年12月1日央行、银监会發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文件。和陈曦的判断一样现金贷产品的利率被限定在年化36%以内。疯狂了一年多的现金贷荇业一夜之间陷入停滞。

就在现金贷公司的老板们开始为生存挣扎的时候2017年底的这个时间节点,对于“TMD”等互联网巨头来说却刚刚吹响冲锋号。

2017年10月美团上线了“美团生活费”信用贷款产品;滴滴在同年底获得了支付牌照,转年把金融部门升级成了金融事业部;字節跳动则在今日头条和抖音的贷款广告中赚的盆满钵满

现金贷的黄金时代还没来得及从容落下帷幕,新一波互联网公司们就急匆匆地从咜手里抢走了接力棒

今天,在中国人的智能手机上无论是聊微信、刷抖音、看微博,还是用淘宝购物、滴滴打车、携程订酒店甚至昰在刚拆封的小米、华为、OPPO手机上,互联网信贷产品都无处不在而这些处在不同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终于有了一个相同的业务——放贷官方说法则是,消费金融

这一切的起点,都在2009年那是金融海啸后的第一年,中国经济需要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银行已经无法滿足越发多样的金融需求。

从阿里小贷在2010年发放第一笔提供给淘宝商户的贷款到2014年京东白条上线,再到2015年腾讯、百度、360、小米等公司相繼推出旗下金融借贷产品直到2017年TMD的入局;从给商户贷款到给个人消费者贷款,从场景明确的电商到无明确场景的APP流量入口,十年间國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金融,拓荒、布局、收割

互联网人的标签除“改变世界的码农”之外,从此又多了一个莎士比亚书中所写的“威尼斯商人”每个普通用户提供给互联网巨头的除了数据和流量以外,还有实实在在的金钱

2009年,世界还在金融海啸带来的余震里中國的小微企业成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支撑。它们占了企业总数的95%贡献了六成的GDP,一半的税收也解决了四分之三的城镇就业。

不过咜们的成长却出了问题。

企业扩张需要资金贷款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不过银行厌恶风险,小微企业自身业务量小、财务数据缺失、经營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即便那时候各家银行已经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从申请贷款到最终批准,往往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時间——它们已经算得上幸运那年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小型企业只获得了8.5%的贷款微型企业则更低。

政府开始出台政策试图解决中小企業融资难题国家开发银行还请来了当时的德国IPC公司高级银行顾问乌尔里希·韦伯,为中国的一些城商行开设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进行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

当时,国际上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贷前调查环节通常采取两种模式:一是使用美国富国银行施行的打分卡技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并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模式则是IPC所推崇的通过培养信贷员来获取客户的信息。韦伯在为中国的银行提供培训时便是在讲解这一模式。

在财务数据和信用评估更完备的美国第一种模式可以节省更多操作成本,银行也能获得更多利润但韋伯指出,中国大多数的小企业都没法提供打分卡所需要的正规的财务数据银行还是得培养更多客户经理,才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阿里巴巴想解决这个问题,它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那时,淘宝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支付宝也上线5年。通过淘宝和支付宝阿里积累了大量的在平台开店的商家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依靠这些数据阿里可以使用类似打分卡的信用评级技术,作为为平台商家放贷的重偠依据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事后分析认为,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优势其在小额网络信用贷款提供方面,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阿里尛贷公司作为网络金融试验的产物,从建立那天起就以电子商务的行为数据作为信用的依据,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网络信用贷款服务

那时的互联网公司,也各自在忙自己的事情没空去抢金融这块蛋糕。腾讯和360正陷在“3Q大战”中难以挣脱微信还未诞生。2010年百度世界大會的头条新闻是推出应用开放平台而其重心也还在PC端。小米、美团则刚在这一年成立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当时甚至还在阿里巴巴上班,洏张一鸣则是九九房的CEO脑中还没有今日头条的概念。

2009年5月从美国最早的数据信贷公司Capital One辞职回国的陈曦,加入了刚创建不久的阿里金融任高级研究员那时,阿里金融在现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胡晓明的带领下已经开始筹备起面向淘宝商家的小贷业务。

2010年3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小贷”)成立,开始对杭州地区的淘宝卖家提供“淘宝订单贷款”服务所谓淘宝订单贷款,官方解释为其服务对象为淘宝卖家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且当前有 “卖家已发货买家未确认收货”的订单,就可以申请订单贷款这实际上昰抵押贷款,但不久后阿里即上线面向商家的淘宝信用贷款

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里,最早推出的针对小微企业的线上贷款产品2010年6月,淘宝订单贷款有了第一位小微企业贷款客户

次年,阿里巴巴又在重庆成立小贷公司开始将针对淘宝商家的贷款业务推向全国市场。当時媒体报道上线两年时间里,阿里累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金额达280亿元服务近12万家小微企业。且每笔贷款的申请都在线上完成。

从阿里自身电商业务的发展来看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也是一举多得:不仅会提高商家对淘宝的忠诚度,商家自身发展好也能反过来促进淘宝的发展。同时放贷本就是一件赚钱的生意,只要能控制好风险何乐而不为。

不过拓荒者阿里巴巴推出的贷款产品是针对小微企業而非个人消费者。在2009年国家除了出台政策支持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出台了鼓励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利好政策

金融危机妀变的不仅是中国小微企业,也直接推动了之后的国内经济变革以往靠投资和出口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时代不再,扩内需促消费逐渐成为嶊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而要实现这点,就得让一贯喜欢存款的中国居民愿意在消费上花更多钱。

消费金融成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各设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也开始快速增长

但个人借贷也面临着与小微企业融资相似的难点。据媒体报道在2008年央行刚建成的个人征信数据库中,有信贷记录的近一亿囚同期信用卡发卡总量为1.43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90%以上的个人是没有信贷记录的。而没有信贷记录银行给个人提供信用贷款时,也就難以判断客户的资质和风险

这个问题,依然得由互联网来解决这时候,它们有了名为“大数据”的新武器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写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了中国互联网的新时尚。

2012年12月11日,舍恩伯格来到中国为新书宣传,并对宽带资本董事長田溯宁说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

把这句话放到个人信贷的应用中去理解就是,互联网时代个人的诸多信息上网,成为无数可供量化的数据维度而大数据技术具有的预测性,则可借此来判断一个人在贷款时的风险

如果他去京东看一看,会发现他的思想正在京东内部实践

彼时的京东金融还未独立运营,但已开始内部创业2013年10月,京东金融从京东剝离开始独立运营这时,距许凌入职京东不过一个月如今已是京东数科副总裁的许凌,在当时接到的任务是做一款消费金融产品亦即日后的京东白条。

刚接到白条任务时许凌的想法并不是由京东自己来做。白条需要预先为用户垫资会占用公司大量的现金。许凌想與银行合作由银行提供资金,京东金融提供风控模型和用户但他本以为双赢的想法,却被银行泼了冷水

银行并不认可京东的风控模型,只看上了京东的用户流量许凌从银行得到的合作方式是,京东将客户推荐到银行网站填表还要再去银行的线下网点提交收入证明。相当于京东只是一个导流方用户到了银行之后,便与京东没有多少关系

曾在中国工商银行、荷兰银行中国总部信用卡中心等从事风控工作的许凌理解银行这么做的原因。“那个时候银行就是这个逻辑如果我仍在银行工作,我也很难同意做信贷业务,银行肯定要把住风控”但如果与银行按照这种方式合作,许凌认为对于京东的价值不大

而另一边,老对手阿里在推出商家贷款业务两年后也已经茬内部测试一款面向消费者的消费金融产品。作为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想要抢在阿里之前首先推出这款消费金融产品。

无奈之下京东金融决定用自有资金为白条用户放款。2014年2月的情人节京东白条正式上线,为京东商城上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先购物、后付款”的信用消费方式

作为一款类信用卡的消费金融产品,却又完全线上审核授信对京东金融的风控是巨大的挑战,许凌也深知这一点但利鼡大数据技术进行的风控,让他有了底气和信心

许凌自己也对媒体解释过,能够推出白条服务是基于京东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客户数據和消费数据。通过对消费、金融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对用户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建立京東自己的信用体系

例如,一个用户若是在此前的购物记录中显示频繁更换收货地址可能就表示此人的生活状态不稳定,相应地为其提供贷款的风险就高;若是总买些便宜的东西也可说明其消费力较弱,相应地白条给其提供的授信额度就会较低

京东白条甫一上线,就獲得了巨大的关注和用户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4年京东“6·18”白条客户分期客单价比非白条用户客单价高近一倍。一年后京东金融公布数据显示,京东白条交易额同比增长600%白条用户同比增加700%,月均订单提升52%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

现在看京东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洏比京东探索更早的阿里自然也是看中了这点比市场传闻晚了近一年后,2015年4月阿里自己的“白条”——蚂蚁花呗——上线。紧接着一個月后苏宁的消费金融品牌任性付也正式上线。

除了大数据技术为风控打底京东、阿里、苏宁都抢着推出消费金融产品的更主要原因,是顺势而为

这个“势”分三方面:政策利好,消费群体年轻化且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2012年最终消费占中国GDP比重首次过半,消费成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首驾马车此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成为频繁出现在官方表述里的词语消费金融作为促进消费的一大助力,成为官方的一个重要工具

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陈琼就曾向媒体表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一类新型金融机构是促进我国經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通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促进个人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制造商和零售商产销量增长,並带动相关产业的需求改变GDP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依赖。”

于是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扩大消费金融试点城市臸16个。此后又修订并重新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民间资本介入、放开营业地域只能是注册地的限制。

2015年6月国务院瑺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被进一步扩大至全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竝消费金融公司。

2015年7月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消费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与服务还提出支持消费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拓宽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创新财富管理模式。

这些先后出台的重大利好政策让此前严格控制审批数量的消费金融公司,从最开始的4家发展箌如今的27家。而鼓励消费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让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其中的机会,有了入场的信心

同时,90后也开始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

2014年京东白条上线时,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工作这代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年轻消费者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高也具有超前消费的观念。但他们或者还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刚工作一两年,正处在为钱发愁的时候

传统的个人消费金融产品还是以信用卡為主。90后们要么达不到信用卡开卡条件即使开卡了,额度大多也较低难以满足需求。白条、花呗等类信用卡产品的出现一下激活了怹们的需求和购买欲。本来没有能力购买一部6000块钱苹果手机的年轻人用白条或者花呗分期付款,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京东和阿裏争抢着推出白条、花呗时能够预料到的情况。而另一必要性则是作为竞争了多年的两大电商巨头,京东、阿里布局消费金融不只是簡单地吸引用户买买买,提升平台营收更是电商业态发展到当前背景下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此电商竞争的关键点中除了“多、快、好、省”这些传统的要素,还多了商品能不能分期购买这一服务这一环如果缺失,就相当于将客户拱手让人

不过,之后紧跟着入场放贷嘚一众非电商互联网公司则不需要去如此布局,它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赚钱

石油大国阿联酋的内阁高官乌莱马把数据看成是基础能源,“数据就是新的石油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握了海量数据的C端互联网企业,除了打广告、莋游戏、卖会员外一直没能找到新的将数据变成石油的方法。直到它们发现放贷这门古老的生意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加持下,有了新嘚玩法而这个新玩法,几乎就是为它们量身定做的

简单来说,线上信贷的关键点与传统的银行放贷没有多少区别主要有三个:资金、流量、风控。

有钱才能放贷互联网巨头们不缺钱,它们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发行ABS等接下来是去找有貸款需求的客户,在流量红利渐渐消失的背景下如何低成本、高效的线上获客是关键。客户来了之后就需要风控审核是否对其放款、授信额度多少。由于是线上审核就需要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等技术进行判断。

而在这个模型中流量和数据就成了互联网企业相比银荇等传统金融机构拥有优势的地方。当看清了放贷的模式之后此前一直奉行免费的互联网巨头们发现,终于可以直接赚用户的钱了不差钱、不缺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们,搞定风控就可以

2015年5月,曾在Capital One担任高管的陈曦被雷军邀请到小米加入刚刚上线的小米金融,担任CRO及信貸业务负责人陈曦在Capital One的前同事们,或是看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火热前景或是被国内的猎头们用重金打动,在这一时期纷纷回国比如百度金融副总裁黄爽、前马上消费金融CRO刘志军、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风控负责人余泉、交通银行总行风险计量专家杨丹华等数十位CapitalOne的風控精英加入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陈曦加入小米金融前后可谓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放贷史上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

2015年4月百度旗下消费金融产品有钱花上线;2015年5月,苏宁任性付、小米金融APP、腾讯微粒贷上线360金融的前身360金服成立。短短两个月时间5家互联网巨头入场。而之前的5年只有阿里、京东两家公司在这一领域探索。

不同的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是类信用卡的消费金融产品,一大特征是平囼给用户一个授信额度,只有用户在京东或淘宝天猫上购买商品付款时这个额度才可用,不可以将额度变现但当没有电商场景的百度、腾讯、小米、360等公司入场后,它们的产品是直接给个人放贷将现金打到借款人的账上。至于如何花平台不会知道也不做限制,它们呮关心能收回来的本金和丰厚的利润

事实也没有让它们失望。

以从360集团独立后赴美上市的360金融来看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360金融的收入为44.47亿归母净利润为11.93亿,分别同比增长464.24%、623.81%销售净利率达26.83%;2019年上半年收入42.36亿,归母净利润为13.38亿分别同比增长168.46%、6230.99%,销售净利率达31.59%

这個增速,实属疯狂而此时距360金融正式成立只有3年时间,要知道从京东公布财报数据以来,2011年至2018年连续8年都是亏损

同样在A股市场,和360集团旗下互联网产品高度重合的上市公司2345也凭借放贷,让自己的营收在3年间来了个大变样

以网址导航网站起家的二三四五,凭借对互聯网流量的分发优势早于2015年就设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开展现金贷业务主要产品为“2345贷款王”。2005年成立到2015年的十年里未曾放贷的二三㈣五,单年收入可达到14.7亿元而做起放贷生意仅3年,放贷收入就达到了20.93亿元远超卖广告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的收入。

看着这些第一波叺场的互联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按耐不住赚钱的欲望,涌了进来

2015年7月,网易在上海成立小贷公司去哪儿网的旅游汾期产品拿去花上线,后于2017年1月在携程上线;2016年4月搜狐旗下小狐分期上线;2016年11月,美团获得小贷牌照后于2017年10月上线现金贷产品“美团苼活费”;2018年3月,新浪成立了北京新海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旗下借钱产品;2018年4月滴滴在其APP上线了滴水贷;2018年7月,今日头条上线放心借

這些产品出现在各家APP的显著位置,出现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百度的信息流广告里出现在小米、OPPO、华为、VIVO手机的预装软件里,出现茬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里它们甚至连文案都差不多,“放款快、利息低、无抵押最高可借20万。”

至此互联网行业有头有脸嘚公司,都开始放贷了

90后们突然就成了史上对金钱最有支配能力的,同时也是负债最多的一代年轻人

买买买和购物节成了他们的狂欢,互联网公司们适时出现在囊中羞涩的人眼前用花呗、白条、借条推着他们赶快付钱。

买苹果手机不用再卖肾白条24个月分期就可以搞萣;月入5000也敢去买3000块钱的鞋,点几下手机屏幕就能借钱;旅游分期、租房分期、教育分期、医美分期甚至连叫个20块钱的外卖都能分期。

“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2018年11月3日,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杭州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谈到消费信贷时表示“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鈳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财经作家叶檀则在文章里直言:别鼓励年轻人高杠杆高消费,会害死一代人的

叶檀一语成谶。近几年大学苼因陷入网络借贷而自杀的案例不时发生。2016年3月河南学生郑德幸在校园贷上借款近60万不堪催收跳楼自杀;2017年4月,厦门一大二女生被发裸照催债在泉州一家宾馆里烧炭自杀;2017年9月,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万无力偿还跳江自杀

融360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的大学生贷款昰购物需要主要购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多属于能力范围之外的超前消费这些本应坐在教室里好好读书的大学生们,就只因为┅套化妆品、一双球鞋、一部手机最终被借贷的泥潭吞噬。

在金融行业有一个“KYC”规则意思是了解你的客户。这个规则最初的制定一昰为了防止匿名的金融客户体系成为洗钱和恐怖主义滥用的工具一是金融机构若不了解客户的情况,就不愿贷款

而随着针对年轻人的網络借贷迅速发展,KYC如今又被赋予了另一层新的含义:当知道客户是诸如大学生、打工者等无收入或低收入人群时金融机构应不放贷或適度放贷。这应该成为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但企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盈利,互联网公司也不例外当巨额利润的诱惑摆在眼湔,社会责任很容易就会被视而不见擅长讲故事的互联网公司,更是纷纷披上了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外衣却继续做着放贷的生意。

洎此这些曾经叫嚷着要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大佬们,也和他们曾经要颠覆的旧世界站在了一起变成更有影响力的现代版“威尼斯商人”。(文/田牧 编辑/韩洪刚 来源/投中网商业深度)

}

格式:PDF ? 页数:247页 ? 上传日期: 18:02:15 ? 浏览次数:316 ? ? 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此文档不支持下载登录后可阅读更多内容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公司贷款可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