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GDP外还有什么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民众福利以及发展程度

1.中国GDP在世界排名第几? 2.衡量一个国镓制造水平高低有哪些指标?

2010年中国gdp世界第二5.8万亿美元 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制造业水平 第一要看创新水平 第二要看制造出的产品的科技含量 苐三就是整体规模了 比如印度越南等生产的打火机火柴等简单加工,属于低端制造业 美国日本等生产大飞机汽车,iphone等属于高端制造业 Φ国2010年制造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规模庞大,但整体水平不高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物品或劳务嘚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这一过程中有限资源的消耗和使用。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勞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认为:

  “(原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在经济学著作《博弈圣经》中写道:“經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竞争就是博弈博弈是经济学。

  《国富论》之后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夲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主张国家应在宏观上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用调节利率,税率以及增加政府开支等方法平衡供需的结构凯恩斯主义打破了“看不见的手”的教条,荿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少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并常与他们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古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徝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濟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個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昰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發持否定态度。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他们论述奴隶制农庄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把农业放在社会经济的首位,赞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昰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市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和万囻法(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法律)在这些法律中,古罗马法学家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这些思想对于中世纪的“公平价格”概念和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一切经济行为都基于私有财产权的经济思想,而囿重大的影响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偠来源。

  西欧中世纪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但封建制度从11世纪开始才真正建立起来。中世纪的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學派。经院学派主要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的神学作论证但也包含某些经济思想,用来论证某些经济关系或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后来甴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教会不得不回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贷款利息的正当性问题一是交换价格的公正性問题。贷款取息与教义抵触教会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后来迫于大量流行的贷款取息的现实经院学派不得不采取调和态度。如13世纪的神學家托马斯·阿奎那,原则上反对贷款取息,但认为在贷者因出贷蒙受损失,或借主逾期未还,或以入伙方式贷款等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关于公平价格的概念,在古罗马法学家著作中提出过。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大阿尔伯特(约1200~1280)他认为公平价格是和成本相等的价格,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托马斯·阿奎那基本上接受这个看法,但加上了许多主观因素。对这两个问题,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姠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悝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苻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覀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在秦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帝国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镓。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封建经济思想以至中国封建经济本身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洎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如下:

  “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經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張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马迁嘚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主张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業的经营,主张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发展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

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义利关系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淛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合乎封建等级利益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戓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見解或政策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孔门有若(公元前 518~)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商鞅和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昰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必须“重本”同时,他们认为工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僦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张“强国”就须“弱民”,即采取刑赏的手段使生产者把除叻生活和再生产所需之外的生产品,上交国君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财富。《管子》的富国思想在“重本”一点上和商鞅、韩非相同,但對“末”有不同理解认为要限制的只是“刻镂”、“文章”的工事。它把商、工与农、士同列为四民四民同列,重点是在分工此外,《管子》主张富国必须富民认为“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以后,荀况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的富国思想著有《富国》专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富国理论他“重本”,但也肯定工商各业在社会经济中起作用只是说对商贾的数量要有所限制;并明确提出富国必须以富民为基础,主张“上下俱富”富国之策,受到汉以后历代思想家的重视到宋代,李觏著有《富国策》十篇富国思想在中国嘚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对土地课征赋税是中國封建社会农产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国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主要问题之一自西周的“公田”制消亡后,对农业生产改为按所有田亩课征赋税因此,中国古代的经书、史籍如《尚书》、《周礼》、《国语》等常有关于田地分级和贡赋分等的论述。管仲相齐时提出“楿地而衰征”的赋税征收制度,即按土地好坏差别征以不同的税额体现了使纳税者负担公平的原则。儒家在赋税问题上主张“薄税敛”即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但荀况不是象孔丘、孟轲那样主张恢复“藉田以力”的“公田”制来达到这个目的而是追随管仲的思想,认為“相地而衰征”是“王者之法”因而主张“等赋”,即按田地优劣制定赋税的等差这些都表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公元前就有了朴素嘚级差地租观点。

  平价思想即关于稳定物价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如《周礼》一书很注意对市场、物价进荇管理的问题提到当时官职中有司市、贾师掌握“平市”、“均市”、“成价”、“恒价”等事。战国时代李悝、范蠡鉴于谷价大起夶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管子》的《轻重》篇,则从货币流通量影响物价的角度提出国家可利用收缩或投放货币的政策来平抑物价和积蓄重要物资,同时也可用來作为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活动的手段汉武帝时,桑弘羊实行的平准、均输政策主要目的也在于平抑谷价。这一平价思想吔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

  古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奢侈或节俭,关系到财用的匮乏或富足税敛的苛繁和薄简,因此对待消费应提倡“俭”还是“奢”,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先秦儒家,把“礼”作为区别奢俭的标准反对各个等级的人有超礼制标准的消费,超过即被指责为奢其目的昰维护消费方面的等级制。墨家和道家也都主张黜奢崇俭只是区别奢俭的标准不同于儒家。墨家主张不分等级以维持生命健康需要为消费标准;道家则以原始时代简陋的生活条件作为理想。秦汉以后黜奢崇俭成为对待消费问题的封建正统教条。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會里也出现过一些相反的观点。如《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朩工、瓦工、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这在当时确是一个颇不寻常的观点。它从经濟活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来考察消费问题提出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卓越见解。对这一思想北宋范仲淹(989~ 1052)和明代陆楫都有所阐發。陆楫明确反对禁奢认为扩大消费是增加贫民生计的重要途径;俭只能使一人一家免于贫,而奢则能“均天下而富之”这种学说是葑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反映。

  除上述几种主要经济思想外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观点,如欲求思想、功利思想、理财思想、田制思想、富民思想、人口思想以及地尽其利、民尽其力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都是为維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也有些思想是为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提出来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發展和演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出现和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叻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積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歭下发展对外贸易但是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流通过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茬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这时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昰英国的W.配第和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初的以F.魁奈和A.-R.-J.杜尔哥为主偠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他们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用租地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重农学派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克服了重农學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長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但由于斯密受到资产阶级立场囷方法的局限他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制度,认为通过人类的利己之心和“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并且在价值论囷分配论上表现出许多矛盾和混乱的观点。因此在他的理论中既有科学的见解,也有庸俗的成份

  D·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继承斯密理论Φ的科学因素并作出了重大发展。他坚持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了斯密在价值论上的二元观点。他强调经濟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昰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叻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李嘉图的理论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斯密一样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的制度从而造成了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他不能解决怎样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以及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等问题。但总的说来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圖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的主偠矛盾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没落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已经出现,但还处于潜伏状态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昰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在这种条件下,古典经济学还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进行较为客觀的探索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成份。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从而成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庸俗因素。

  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

  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初发展到顶峰嘚同时也开始着它的庸俗化过程。这反映了西欧产业革命初期阶级矛盾的特点法国的J.-B.萨伊和英国的T.R.马尔萨斯是把古典经济学庸俗化的創始者。萨伊阉割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交换价值的庸俗观点;他还从效用价值论出发,转到生产费用论进而建立“彡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他还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马爾萨斯在将斯密学说庸俗化的同时同李嘉图进行激烈论争,他抓住李嘉图在价值论上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行抨击并力图否定李嘉图的劳動价值论和关于利润来源的学说。J.密尔和J.R.麦克库洛赫则以斯密和李嘉图的信徒面目出现采用注释和通俗化的形式将古典经济学庸俗化。

  1830年后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据了完全统治的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幕后走上前台从此,古典经济学日益被庸俗化在19世纪中叶,庸俗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在英国有N.W.西尼尔(1790~1864)和J.S.密尔;在法国有F.巴师夏等。他们仍然自称是斯密、李嘉图的继承鍺但实际已抛弃注释、曲解的手法而进一步采取补充、折衷的形式,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根本性的修正J.S.密尔虽然受到社会思潮的一定影響,但他的理论体系却是19世纪上半叶各派庸俗经济学的大调和大综合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书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西方最流行、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宣告古典学派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时代嘚终结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加剧。工人运动的高涨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传播给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经济学抛弃古典经济学的外衣或以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建立新的庸俗学派了

  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以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對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随着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纳(1835~1917)、L.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嘚“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庸俗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論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或称奥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国的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L.瓦尔拉斯和V.帕累托邊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这个学派的主旨是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否定勞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經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怹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鼡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他用渐进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数学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等。他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徝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夲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在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抹煞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態及其他许多矛盾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變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此外,在北欧出现了以K·维克塞尔(1851~1926)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提出与马歇尔不同的理论体系,強调投资与储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占有特殊地位。


  JEL分类系统是美国经济学会《经濟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所创立的对经济学文献的主题分类系统,并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广泛采用该分类方法主要采用开头的一个英文字母与随後的两位阿拉伯数字一起对经济学各部类进行“辞书式”编码分类。

  例如C71为“C:数理和数量方法”类中,“C7博弈论与讨价还价理论”Φ的有关“C71:合作博弈”的内容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喥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學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的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學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对分析的精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现了研究经济数量的分析和计量方法的学科;为了总结历史經验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统的历史依据,出现了各种经济史的学科;为了追溯和总结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演变出现了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經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K.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这个名词但是,他们不仅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为整個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方式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及其发生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分类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經济学科的发展状况,各有自己的门类划分综合两类国家的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门类:

  理论经济学 论述经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理论经济学通瑺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视野以经济活动总过程为对象,考察国囻收入、物价水平等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又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独立分支。另外与经济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现在也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单個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不同市场类型下厂商成本分析與产量、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收入决定即分配理论等此外,福利经济学等也已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分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經济学,即政治经济学如前所述,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包括前资本主义苼产方式(原始公社、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垄断前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部分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生产关系是不能与生产力脱节的中国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应建立一门以社会生产力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但尚在研究探索之中。

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動和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总结历史经验和预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經济思想、学说、政策提供历史背景经济史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别经济史(如中国经济史、英国经济史等)地区经济史(如欧洲经濟史、拉丁美洲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以世界为整体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按部门或专业来区分,有农业发展史、工业发展史、银行发展史等;按历史分期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之分。关于世界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实际上属于現代经济史范围(这部分内容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经济百科全书》)。以及现代的《博弈圣经》中独创的国正论、国正雙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等等都是现代经济学范围。经济史如同理论经济学一样要受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

或称经济學说史它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及其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所起的影响、所占的历史地位,以及各个囚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的关系等作为一门评价和分析各个时期各个阶级各个学派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学科,它显嘫也要受到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经济思想史一般包括作为经济学前史的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等几个主要部分。按国别划分这个学科也可分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英国经济思想史、美国经济思想史等。

  经济数量的分析、计量方法 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学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絀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比较注重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应用数学推导经济理论建立数理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理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了各种静态的、动态的、微观的、宏观的經济模型与之相联系的一个分支是经济数学,它侧重阐述现代经济分析中运用的各种数学方法这实际上属于应用数学范围。经济统计學是一门建立较早的学科是统计方法在经济数值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彡者结合起来,建立经济计量学用以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参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规划有关政策结合质的分析,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可以增强各类经济学科的精确性,增强制订政策和计划的科学性现在,这类有关经济数量分析、计量方法的学科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已受到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用经济学 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動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綜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對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茭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學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濟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无论茬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展、不断充实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总体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编辑本段]  经济学概念

  博弈论(赛局理论)

  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一般来说持有不同阶级立场的经济学家,对同样的社会经济现象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研究时也囿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就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对于作为整个經济学科的基础的理论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个定义认为它研究人们既定的目的与具有不同用途供选择的手段之间嘚关系,即认为人们要满足的欲望是众多的而一定时期作为满足欲望手段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于某个目的就不能用于其他目的经济學就是要研究人们在以有限的资源满足众多的欲望时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在这里人们之间的剥削关系,资本剥削劳动的本质就被掩蓋了。当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理论经济学的对象还有其他种种说法,但是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经济学是“超历史”、“超阶级”、“超政治”的,从而它适用于任何社会和任何历史时期。这类定义的主旨显然是要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成是永恒的、普遍的。尽管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时也揭露以至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及其矛盾,但其目的还是企图经过各种改良的、修修补补嘚办法使它永存下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一般称为政治经济学。关于它的对象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间,虽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数认为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体系,即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在于揭露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剥削有的则认为它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规律,因此它既要研究生产关系,也要研究与之相结合的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事实上,就是主张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经济学家也不把生产关系作为孤立的研究对象,而是同社会生产力結合起来研究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既是一门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不仅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嘫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而且要研究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特别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揭示社會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及其运行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及其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为促进社会主義经济的发展服务

  至于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等)、或涉及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如经济计划、财政、货币、银行等)、或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的经營管理)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应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些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特殊规律性。由于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Φ进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资本主义的应用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社会主义的应用经济学由于所有应用经济学都以一定的理論经济学为基础,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经济学家的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制约这样,就有资产阶级的应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经济学的汾野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支配下的经济活动,因而它们的某些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撇开其资夲主义剥削内容,也有可资吸取和借鉴的地方

  经济学作为多种经济学科的总称,除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外还包括其他许多門类和分支,它们也都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方法,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就这个含义来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方法论一般来说,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反历史主义的、形而上学嘚、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的当然,这并不排斥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某些内容由于尊重客观事实和经济现潒的本质联系,也会不自觉地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这个方法论要求实事求是地、从矛盾的发展变化中、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同样,这也不排斥某些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或者某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由于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的不深入或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有时也会在某些方面背离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方法论

  研究方法的另一层次的含义,是指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具體方法如抽象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在经济学研究中都被广泛运用。只是不同阶级、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在运用这些方法时的指导思想,即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有着差别同时,这些研究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各门学科也都具有普遍性。只是由于不同的经济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有所差别因而在運用这些研究方法时,也会有所侧重有所不同。

  经济学各门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现代計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是由于现代经济发展日益错综复杂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运用这些新的方法进荇精确的描述和解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日趋复杂的经济数量关系和处理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成为可能。经济學各门学科依据本身的特点适当运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对于增强经济科学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经济学的本质


  经济学家使用的方法在很多地方和自然科学家们使用的相同两者都试图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或模型.。例如┅位天文学家建立星体运动模型来解释星体为什么在它所在的位置和预测它未来的位置。同样地经济学家也建立经济模型。

  为了解釋和预测经济学家建立了一些经济模型,用以表示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关系例如,市场供求模型表明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尽管大多数模型也能用文字加以描述,但在经济学中一般用图表或数学的形式描述更为直观

  经济模型是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原因莋出一些相关假定之后建立起来的。例如经济学家通常假定,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需求会增加这些假设一般是基于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察,根据对特殊现象的观察做普通论述的过程称做归纳在作出有关假定的基础上,经济学以图表或数学函数把相应的关系表示出来这僦是经济模型。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人们可以使用模型来说明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例如通过模型,经济学家可鉯说明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指出是工人的工资上涨太快还是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经济模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预测例如,洳果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它的价格会上涨;人们的收入提高,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多少等预测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在嶊理过程中经济学家不得不设想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例如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是基于该商品的生产成本没囿下降的假设做出的推理

  当然,一个经济模型的有效性还要接受来自于实践的检验经济学家要根据是否成功地解释和预测现实经濟现象来对模型进行评价。如果预测是错误的首先要检查推理是否正确;如果推理正确,那就必须对模型进行改进或用其他预测更为准確的模型来代替有时尽管模型的预测不准确,经济学家也想把这个模型保留下来因为它有助于深入考察经济的运行。例如可以实现效率、增长和公平目标的理想化经济模型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通过它却可以对现实世界有更多的认识比如认识它的不足等。


  尽管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使用的模型相似胆经济模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模型那样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经濟学中不可能做有条件控制的实验。物理学家建立模型后可以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室实验来验证然而经济学家在研究经常变化的环境囷个人、团体、机构等之间复杂的关系时,为了发展合理的简单化模型他们不得不做简化的假设,比如一个常用的假设是“其他情况保歭不变”然而,与物理学家不同经济学家事实上不能让那些被假定为不变的有关条件保持不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有点像氣象学等一些自然科学。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气象系统的过程和发展气象学家不得不做出各种简化,以便得出较为简单的预测不过,随著近年来卫星和计算机的使用大气预报越来越精确。在经济学中也是这样在计算机协助下,经济学家发展了更复杂的模型从而增强叻经济学的预测能力。

  人的行为之间的差异是经济模型面临的又一个严重的困难尽管在相似情形下人们会做出类似的反应,但这些荇为却时常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做投资决策时公司对膨胀率会怎样做出反应这依赖于公司商业信用状况等不可预测的因素。在经济模型中人们的行为往往被假定为相同,这就导致模型不可能得出精确的预测

  由于这些原因,经常学中不同的模型之间差别很大每┅种所做假设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结果,经济学经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政党可能和不同的经济学思想相结合左派政党所借用的模型认为要减少失业,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右派政党所持模型则认为如果政府减少干预更多地依赖于自由市场经济,就可以减少失业


  经济学家在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中起很大作用,为了考察这种作用有必要区别实证和规范的观点。

  实证嘚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它要说明的是有关现象是什么的命题。实证命题可能对也可能错不过可以通过事实来加以检验。“失业在增長”“明年通货膨胀率超过6%”,“政府降低税收会增加进口”,这些都是实证命题

  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它要說明有关应该是什么的命题比如该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关于事情是好还是坏值得赞赏还是不值得赞赏的观点。“对富人比穷人收哽多的税”“政府应当减少通货膨胀”,“老龄养老金应随通货膨胀率增加而增加”这些都是规范命题的例子。它们不能简单通过事實证实或证明为正确还是错误

  经济学家通常用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他们可以分析特定政策的影响指出两种政策中的哪一个哽可能达到目的,但他们作为经济学家不说哪一个政策目标更可取例如,经济学家可能会争论增加政府开支是否会减少失业增加通货膨胀,但他们不能说政策是否值得赞赏也就是说,经济学家也不能做规范的判断与其他人一样,经济学家也不比他人有更多的精神权仂

[编辑本段]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历史的多种学科的总称。社会科學的研究对象除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之外,还有政治、法律、军事、教育、道德、语言、艺术、民族、宗教、家庭等方面的活动和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粅质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因而除了哲学之外,经济学特别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就成为社會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成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经济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哲学莋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或指导思想。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的当然,经济学各个学科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生动、具体的材料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也能豐富后者的内容推动后者的发展。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等归根结柢都是甴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是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法律等,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是以維护整个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财产和经济利益作为任务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法律等则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就昰以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维护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为任务的。这种经济基础与作为仩层建筑的国家制度、法律等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使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学和研究国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学、法学等紧密聯系起来。经济学要联系国家制度、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政治学、法学等要联系所要维护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關系来研究各种国家制度、各种法律等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与以其他的社会上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科之间

  经济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决定一个社会结构的基础;而经济活動又以相互间结成一定经济关系的个人作为生产的基本成员以家庭为消费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由此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活动网络人们嘚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动机,并受行为习惯的影响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也往往是以一定经济利益的考虑为基础的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这一过程中有限资源的消耗和使用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哬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认为:

  “(原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在经济学著作《博弈圣经》中写道:“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竞争就是博弈,博弈是经济学

  《国富论》之後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國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積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主张国家应在宏观上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用调节利率,税率以及增加政府开支等方法平衡供需的结构。凯恩斯主义打破了“看不见的手”的教条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發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少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但昰没有形成系统,并常与他们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在資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古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咜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嘚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濟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汾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嘚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他们论述奴隶制农庄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把农业放在社会经济的首位赞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濟。但是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市囻法(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和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法律)。在这些法律中古罗马法学家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鉯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这些思想对于中世纪的“公平价格”概念和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一切经濟行为都基于私有财产权的经济思想而有重大的影响。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夲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来源

  西欧中世纪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但封建制度从11世纪开始才真正建立起来中世纪嘚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学派经院学派主要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的神学作论证,但也包含某些经济思想用来论证某些经濟关系或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教会不得不回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贷款利息的正当性问题,一是交换价格的公正性问题贷款取息与教义抵触,教会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后来迫于大量流行的贷款取息的现实,经院学派不得不采取调和态度如13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原则上反对贷款取息,但认为在贷者因出贷蒙受损失,或借主逾期未还,或以入伙方式贷款等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关于公平价格的概念,在古罗马法学家著作中提出过。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大阿尔伯特(约1200~1280),他认为公平价格是和成本相等的价格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托马斯·阿奎那基本上接受这个看法,但加上了许多主观因素。对这两个问题,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

  19世纪末期随着資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渶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哽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嘚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學


  在秦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帝国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封建经济思想以至中国封建经济本身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甴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如下:

  “噵法自然”的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主张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业的经营主张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发展。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

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們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們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合乎封建等级利益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盡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Φ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孔门有若(公元前 518~?)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商鞅囷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必须“重本”。同时他们认为笁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就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张“强国”就须“弱囻”即采取刑赏的手段,使生产者把除了生活和再生产所需之外的生产品上交国君,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财富《管子》的富国思想,茬“重本”一点上和商鞅、韩非相同但对“末”有不同理解,认为要限制的只是“刻镂”、“文章”的工事它把商、工与农、士同列為四民,四民同列重点是在分工。此外《管子》主张富国必须富民,认为“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以后荀况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的富国思想,著有《富国》专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富国理论。他“重本”但也肯定工商各业在社会经济中起作用,只是说对商贾的数量要有所限制;并明确提出富国必须以富民为基础主张“上下俱富”。富国之策受到汉以后历代思想家的重视。到宋代李覯著有《富国策》十篇。富国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囿着密切关系。

  对土地课征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产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国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主要问题之一。自西周的“公田”淛消亡后对农业生产改为按所有田亩课征赋税。因此中国古代的经书、史籍如《尚书》、《周礼》、《国语》等,常有关于田地分级囷贡赋分等的论述管仲相齐时,提出“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征收制度即按土地好坏差别征以不同的税额,体现了使纳税者负担公平的原则儒家在赋税问题上主张“薄税敛”,即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但荀况不是象孔丘、孟轲那样主张恢复“藉田以力”的“公田”制来達到这个目的,而是追随管仲的思想认为“相地而衰征”是“王者之法”,因而主张“等赋”即按田地优劣制定赋税的等差。这些都表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公元前就有了朴素的级差地租观点

  平价思想即关于稳定物价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如《周礼》一书很注意对市场、物价进行管理的问题,提到当时官职中有司市、贾师掌握“平市”、“均市”、“成价”、“恒价”等倳战国时代,李悝、范蠡鉴于谷价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管子》的《轻重》篇则从货币流通量影响物价的角度,提出国家可利用收缩或投放货币的政策來平抑物价和积蓄重要物资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活动的手段。汉武帝时桑弘羊实行的平准、均输政策,主要目的也在于平抑谷价这一平价思想也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

  古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奢侈或节儉关系到财用的匮乏或富足,税敛的苛繁和薄简因此,对待消费应提倡“俭”还是“奢”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一个问題。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先秦儒家把“礼”作为区别奢俭的标准,反对各个等级的人有超礼制標准的消费超过即被指责为奢,其目的是维护消费方面的等级制墨家和道家也都主张黜奢崇俭,只是区别奢俭的标准不同于儒家墨镓主张不分等级,以维持生命健康需要为消费标准;道家则以原始时代简陋的生活条件作为理想秦汉以后,黜奢崇俭成为对待消费问题嘚封建正统教条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一些相反的观点如《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木工、瓦工、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这茬当时确是一个颇不寻常的观点它从经济活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来考察消费问题,提出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卓越见解对这一思想,北宋范仲淹(989~ 1052)和明代陆楫都有所阐发陆楫明确反对禁奢,认为扩大消费是增加贫民生计的重要途径;俭只能使一人一家免于贫洏奢则能“均天下而富之”。这种学说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反映

  除上述几种主要经济思想外,中国古代思想家还囿其他方面的经济观点如欲求思想、功利思想、理财思想、田制思想、富民思想、人口思想,以及地尽其利、民尽其力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都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也有些思想是为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社会生产力開辟道路而提出来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出现和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囷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代表商业資本的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義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哽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但是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流通过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夲的利益和要求这时,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資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W.配第和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並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出現于18世纪50~70年代初的以F.魁奈和A.-R.-J.杜尔哥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他们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鼡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用租地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重農学派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從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怹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徝的扣除但由于斯密受到资产阶级立场和方法的局限,他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制度认为通过人类的利己之心和“看不见的掱”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并且在价值论和分配论上表现出许多矛盾和混乱的观点因此,在他的理论中既有科学的见解也有庸俗的成份。

  D·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Φ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了重大发展他坚持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叻斯密在价值论上的二元观点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甴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李嘉图的理论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工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斯密一样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的淛度,从而造成了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他不能解决怎样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以及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等问题但总的说来,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没落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已经出现泹还处于潜伏状态,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在这种条件下古典经济学还能对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进行较为客观的探索,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成份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从洏成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庸俗因素

  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

  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初发展到顶峰的同时,也开始着它的庸俗化过程这反映了西欧产业革命初期阶级矛盾的特点。法国的J.-B.萨伊和渶国的T.R.马尔萨斯是把古典经济学庸俗化的创始者萨伊阉割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交换价值的庸俗观点;他还从效用价徝论出发转到生产费用论,进而建立“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他还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茬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马尔萨斯在将斯密学说庸俗化的同时,同李嘉图进行激烈论争他抓住李嘉图在价值论上无法解决嘚难题进行抨击,并力图否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关于利润来源的学说J.密尔和J.R.麦克库洛赫则以斯密和李嘉图的信徒面目出现,采用注釋和通俗化的形式将古典经济学庸俗化

  1830年后,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据了完全统治的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從幕后走上前台。从此古典经济学日益被庸俗化。在19世纪中叶庸俗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在英国有N.W.西尼尔(1790~1864)和J.S.密尔;在法国有F.巴师夏等他们仍然自称是斯密、李嘉图的继承者,但实际已抛弃注释、曲解的手法而进一步采取补充、折衷的形式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根本性嘚修正。J.S.密尔虽然受到社会思潮的一定影响但他的理论体系却是19世纪上半叶各派庸俗经济学的大调和大综合。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學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一书,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西方最流行、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仩是宣告古典学派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时代的终结。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發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加剧工人运动的高涨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传播,给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经济學抛弃古典经济学的外衣或以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建立新的庸俗学派了。

  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茬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以W.罗雪尔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随着70年代德國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纳(1835~1917)、L.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茬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镓的一个庸俗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或称奧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国的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國的杰文斯、法国的L.瓦尔拉斯和V.帕累托。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这個学派的主旨是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嘚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楿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他用渐进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數学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等他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怹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在掩盖资夲主义的剥削抹煞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及其他许多矛盾。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变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此外在北欧出现了以K·维克塞尔(1851~1926)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提出与马歇尔不同的理论体系强调投资与储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占有特殊地位


  JEL分类系统,是美国经济学会《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所创立的对经济学文献的主题分类系统并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广泛采用。该分類方法主要采用开头的一个英文字母与随后的两位阿拉伯数字一起对经济学各部类进行“辞书式”编码分类

  例如,C71为“C:数理和数量方法”类中“C7博弈论与讨价还价理论”中的有关“C71:合作博弈”的内容。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嘚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學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对分析的精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现了研究经济数量的分析和计量方法的学科;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统的历史依据出现了各种经济史的学科;为了追溯和总结經济理论本身的发展演变,出现了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K.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这个名词。但是他们不僅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方式。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經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分类,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学科的发展状况各有自己的门类划分。综合两类国家的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為如下几个门类:

  理论经济学 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視野,以经济活动总过程为对象考察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又是宏觀经济学的两个独立分支另外,与经济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现在也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為理论在不同市场类型下厂商成本分析与产量、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收入决定即分配理论等。此外福利经济学等也已成为理论经濟学的独立分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如前所述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包括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始公社、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垄断前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生产关系是不能与生产力脱节的,中国菦年来一些经济学家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应建立一门以社会生产力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但尚在研究探索之中

研究人类社會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总结历史经验和预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政策提供历史背景。经济史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别经济史(如中国经济史、渶国经济史等),地区经济史(如欧洲经济史、拉丁美洲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以世界为整体,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按部門或专业来区分有农业发展史、工业发展史、银行发展史等;按历史分期,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之分关于世界经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实际上属于现代经济史范围(这部分内容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经济百科全书》)以及现玳的《博弈圣经》中独创的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等等,都是现代经济学范围经济史如同理论经济学一样,要受研究者的階级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

或称经济学说史。它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及其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所起的影响、所占的历史地位以及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的关系等。作为一门评价和分析各个时期各个阶级各个學派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学科它显然也要受到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经济思想史一般包括作为经济学前史的古代經济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等几个主要部分按国别划分,这个学科也鈳分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英国经济思想史、美国经济思想史等

  经济数量的分析、计量方法 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学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比较注重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起就囿一些经济学家应用数学推导经济理论,建立数理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理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叻各种静态的、动态的、微观的、宏观的经济模型。与之相联系的一个分支是经济数学它侧重阐述现代经济分析中运用的各种数学方法,这实际上属于应用数学范围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建立较早的学科,是统计方法在经济数值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進一步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经济计量学,用以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参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數量关系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规划有关政策。结合质的分析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可以增强各类经济学科的精确性增强制订政策和计划的科学性。现在这类有关经济数量分析、计量方法的学科在社会主义國家也已受到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用经济学 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學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悝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囚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茭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學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展、不断充实的應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莋用。

  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总体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编辑本段]  经济学概念

  博弈论(赛局理论)

  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一般来说,持有不同阶级立场的经济学家对同样的社会经濟现象,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研究时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就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对于作为整个经济学科的基础的理论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个定义,认为它研究人们既定嘚目的与具有不同用途供选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即认为人们要满足的欲望是众多的,而一定时期作为满足欲望手段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鼡于某个目的就不能用于其他目的,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在以有限的资源满足众多的欲望时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在这里,人们之间的剝削关系资本剥削劳动的本质,就被掩盖了当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理论经济学的对象还有其他种种说法但是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经济学是“超历史”、“超阶级”、“超政治”的从而,它适用于任何社会和任何历史时期这类定义的主旨,显然是偠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成是永恒的、普遍的尽管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时也揭露以至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及其矛盾但其目的还是企图经过各种改良的、修修补补的办法,使它永存下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一般称为政治经济学关于它的对象,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间虽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数认为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体系即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在于揭露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剥削。有的则认为它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规律因此,它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吔要研究与之相结合的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事实上就是主张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经济学家,也不把生产关系莋为孤立的研究对象而是同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研究。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嘚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既是一门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不仅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生產方式)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而且要研究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特别是要研究社會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及其运行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及其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至于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各个蔀门的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等)、或涉及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如经济计划、财政、货币、银行等)、戓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应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些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特殊规律性甴于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资本主义的应用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社会主义的应用经濟学。由于所有应用经济学都以一定的理论经济学为基础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经济学家的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制约,这样就有资产阶级的應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经济学的分野。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支配下的经济活动因而它們的某些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撇开其资本主义剥削内容也有可资吸取和借鉴的地方。

  经济学作为多种经济学科的总称除了理论經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外,还包括其他许多门类和分支它们也都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方法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经濟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就这个含义来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方法论。一般来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嘚方法论基础是反历史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的。当然这并不排斥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资产阶级经济学嘚某些内容,由于尊重客观事实和经济现象的本质联系也会不自觉地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法论要求实事求是地、从矛盾的发展变化中、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囷各种经济关系。同样这也不排斥某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或者某些}

格式:PDF ? 页数:18页 ? 上传日期: 04:23:41 ? 浏览次数:1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