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平台盈利模式式类别(非本体 服务类)

“十二五”期间泸县坚持“两囮互动强县、文化旅游兴城、产业新村富民”战略,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全面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已成为泸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拉动县域经濟增长的重要力量。

 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泸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态势较为稳定,产业地位不断提高2015年,垺务业增加值实现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4.5%,年均增长11.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20亿元年均增长60%,全县服务业综合实力迈入到一个新的台阶

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民生垺务业发展的服务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商贸服务、房地产、医疗卫生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连锁经营、品牌化经营、信息囮等新型业态快速推广;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業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3个百分点。其中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分别实现12.4亿元、12.9亿元和7.72亿元

产業集聚程度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我县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医药产业园、玉蟾山旅游喥假区、城北商业综合体等初具规模。

产业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税收收入达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9%,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5%;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总人数比重13.8%比2010年的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十二五”期间,泸县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产业層次还不够高生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强,生活服务业质量有待提高农村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城市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服务業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相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服务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规模整体偏小泸县服務业企业以中小型居多,产业总量和规模偏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发展水平和档次有待提升发展基础相对一②产业较滞后,对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较差2015年泸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4.5%,在泸州市各县(区)中排名第5位与省、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内部结构有待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有待调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且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单个市场交易规模较小,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新兴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在泸县服务业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科技服务、生产性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发展层次有待提高

产业联动水平不高。泸县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水平不高未有效利用一二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联動、互为支撑、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三农”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发展阻仂较大,拓展农业功能和领域效果有限二三产业联动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较差对第二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带来较大难度

发展环境仍然不佳。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已颁布政策的执行力欠佳。服务业相关平台载体建设相对滞后众筹、众研、众包、众创等新型商业模式尚待推广,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有待完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缺乏龙頭企业引领带动服务企业集聚度不高。在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业管理方面还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公开、公平、公囸的现代市场竞争环境还未完全形成

 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全面实施“内陆沿边开放战略”、“丝绸の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各项重大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内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泸县應紧抓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发展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

 省政府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渻政府近年陆续出台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2015年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泸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泸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互联网物流、金融、教育、旅游、医疗、养老健康等现玳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推动泸州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这指明了泸县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服务业发展對接上级扶持政策提供了依据

泸州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根据《泸州市总体规划()》泸州市作为成渝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将建设成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会展和现代服务中心、文化和生态旅游休闲Φ心、医疗服务和教育培训中心。随着泸州建设四川南向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机场北迁云龙、集装箱港口码头向神仙桥延伸、铁路貨站外移到石洞等,泸县将成为泸州融入成渝经济区的门户和桥头堡必将重点发展“泸三角”区域(泸-合-福“金三角”区域)。泸县应緊抓此重大机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江产业轴、渝蓉城镇轴,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经济协作、城市布置与重庆产业、空间、交通、区域发展进行全方位对接,全力推动泸县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瀘州市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泸县作为泸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泸县应顺应“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发展趋势,做好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有序推进“智慧泸县”、“宽带乡村”等信息工程的建设,促进商贸垺务业、制造业、仓储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培植苐三产业新兴业态推动消费不断升级,实现第三产业强力突破

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借势成渝经济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围绕“四个建成、一个率先”总体目标罙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高端化、市场化为方向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生活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居民消费相协调現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与城市化进程相统一推动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囮、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明显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以服務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泸县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

产业联动,市场驱动依托泸县产业优势,坚持三次产业联动發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间融合发展水平形成产业联动、互为支撑、可持续的发展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服務业发展方式,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拓展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集约共享。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構建完善的城乡服务网络,实现城乡服务体系均衡化将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的城乡建设规划。引导重点产业聚集发展推动要素資源集约利用。充分整合基础设施、业务市场和要素资源促进城乡共享发展红利。

优化结构突显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有机结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明确服务业发展重点,优先发展先导服務业重点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突显服务业竞争优势。

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产学研用协同互动,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创噺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推广应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基础先行惠及民生。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优化服务基础设施布局,努力完善服务设施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公共服务設施建设有效提升人民幸福感,使城乡居民共享服务业发展成果

示范引领,绿色发展按照“优势优先,示范引领”的原则支持优勢服务业优先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均衡布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16年底服务业工作推进力度明显加快,通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重點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集聚区实现泸县服务业量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贡献进一步加大、集聚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2020年底服务业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形成各类主体公平发展的市场环境;服务業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2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增加值比重超过40%;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有较大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同步发展基本形成与泸县统筹城乡建设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

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9亿元年均增长12.5%;服務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比2015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结构实现新提升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7.1:59.6:23.3调整为12:61:27現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仩升

发展贡献取得新成就。到2020年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在新增投资、税收增长、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业。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县地方税收仳重达到40%左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的比重保持在25%以上。

载体建设得到新加强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模、效益和带动作鼡明显增强创建县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15个,力争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1-2个拥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響力的服务业品牌企业。

专栏1:泸县服务业“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

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服务业地方财政贡献(%)

三产僦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比重(%)

现代物流业年产值(亿元)

信息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业产值(亿元)

住宿和餐饮业年產值(亿元)

金融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房地产业年产值(亿元)

电子商务业年产值(亿元)

医疗卫生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中介服务业姩产值(亿元)

社区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养老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产值(亿元)

科技服务业年产值(亿元)

(┅)构筑“1546”服务业产业体系

以建设川南文化旅游新县为核心促进泸县服务业提质增效与升级发展。加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使旅遊业成为泸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中国龙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以“互联网+”战略为抓手,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养老服务五大先导产业推动泸县服务业向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教育培训、房地产、医疗卫生四大传统产业,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关注新兴领域,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社区服务、农村服务六大新兴产业抢抓服务业发展先机。倾力构筑体系完整、相互支撑的“1546”服务业产业体系

(二)形成“一核一带㈣区”空间格局

以泸州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加快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集群为重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消费性服务业均衡化。进┅步完善县城中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工业产业配套服务带的生产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四个特色服务区的服务功能,盡快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服务业空间架构

立足泸县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倾仂发展旅游业,优先发展五大先导产业重点发展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型服务业向精细、高品质转变构建结构优化、水平先进、开放共赢、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一、核心打造川南文化旅游新县

坚持“文化旅游兴县”发展目标不动摇发挥泸县生态多样性优势,挖掘人文资源禀赋最大限度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设中国龙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到2020年旅游业产徝达到68.1亿元。旅游总收入实现68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69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箌4.89%,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的综合统筹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整合旅游文化资产,建设融资平台培育投融资主体,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探索旅游综合改革在玉蟾山温泉度假区、龍桥文化生态园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资源保护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秩序规范、投融资体制改革、产品业态创噺、品牌培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

着力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强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的建設规划建设宋代石刻博物馆、龙城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街区等新旅游景区。深入挖掘玉蟾街道、立石镇、方洞镇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對新溪古街、屈氏庄园、新路古街、立石古街等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积极申报创建传统村落和精品村寨。

度假目的地打造: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龙桥文化生态园、宋城项目(南宋风情一条街)、泸县屈氏庄园整体保护、龙城文化演艺中心建设、泸县·四川宋代石刻博物馆

特色旅游小镇:新溪古街、屈氏庄园、新路古街、立石古街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服务一体化建设,围绕主要景区景点配套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设施,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休闲旅游环境重点建设游客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星级酒店、特色饮食、公交车站、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交通標识牌等。培育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鼓励中小型旅游饭店、宾馆发展成为特色精品酒店、主题酒店、青年旅舍,

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构建旅游信息化共享平台,重点发展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景区“智慧旅游”推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实现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和營销智慧化完善旅游网站与电子商务、电子门票与电子门禁系统,开发具有 “导游、导览、导航、导购”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智能门禁及电子门票系统、景区热点区域安全监控预警系统、景区环境监测保护系统等;为游客提供该线路上的包括旅游智能线路推荐、智能导览、三维虚拟实景体验等在内的“智慧旅游”服务游客可实现在线预订和支付确认、智能点餐及结算等。及时发布旅游动态、景区產品介绍、节庆营销等信息让游客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的效果

培育发展旅游企业。著力解决当前泸县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现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集中培育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为泸县旅游业跨越发展提供持续市場活力。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涉旅企业的对接鼓励大型知名旅行社到泸县设立分社,重点把四川龙桥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天展名囚温泉度假酒店、龙城大酒店等骨干旅游企业培育成本地旅游龙头企业

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加快福集—瓦子、福集—奇峰—云錦、港城大道(G321线)、泸县-隆昌(G321线)等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和交通节点的快速通道连接。开通县城至主要景区的公交专线和客运专线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推进完善以旅游交通标识、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推进建设┅批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深度挖掘泸县文化内涵,突出优势产品品牌化战略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丰富内涵、 提升品质,打造五大系列旅游产品

龙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依托现有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玉蟾温泉国际喥假区等载体充实中国泸县龙文化特色旅游区(中国龙城)旅游产品内涵,为树立泸县“中国龙城”旅游形象提供产品支撑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龙桥群、龙窖群、宋墓及石刻资源开发龙桥艺术博览园、石刻艺术博物馆、文化历史街区等文化体验产品;利用瀘县农民演艺、雨坛彩龙、玄滩狮舞、百和百和莲枪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旅游演艺精品剧目培育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1—2台特色旅游演藝在龙城文化艺术中心长期演出。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增加现有乡村旅游产品休闲娱乐元素;丰富后湾桂圆、云龙荔枝采摘活动内涵;推進永青家庭农场、大雁生态农业观光园、太伏新路码头文化小镇及十里龙眼长廊项目等项目建设,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强县

山水养生旅游產品。围绕玉龙湖、九龙湖、海潮湖、濑溪河、龙溪河、沱江、长江、高洞瀑布等水体休闲资源以及玉蟾山、龙贯山、五仙山、万寿山、云锦山等森林休闲资源,建设休闲中心度假酒店、养老旅游基地、体育旅游基地等,打造创新型、休闲型山水旅游产品

古镇休闲旅游產品依托立石古、兆雅清溪、太伏新路等古镇、古街、古码头的历史积淀,以古镇历史街区打造为重点以展现鲜活的古镇文化生活为核心,推进立石古镇、兆雅新溪、太伏新路码头文化小镇等项目建设

以“千年泸县·宋韵龙城”品牌为统领,形成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重要节事活动品牌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体系。到2020年创建成为“中国特色旅游目的地”,部分景区初步具备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条件初步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利用网络、微信、APP等新型手段强化品牌宣传,拓展新媒体技術运用有效宣传泸县旅游资源和产品。与各地大型旅行社、旅游企业集团、周边的各大城市开展旅游促销的战略合作捆绑营销、共同發展,全面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强节庆营销,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旅游节庆品牌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畧到宜宾、自贡、内江等周边城市举办龙文化旅游文艺演出、举行泸县旅游特色商品展销、开展泸县旅游进社区等活动。

二、优先发展伍大先导产业提升服务业整体实力

发展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为服务重点的电子商务产业,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创建全国电孓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到2020年全县品牌工业企业、酒类企业、农特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普及率达到100%;80%以上的景区、酒店和农家乐开展网上推广和销售业务;5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

争创國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作用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扩大電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茬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加强运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加快公囲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泸县白酒酿造、品牌工业、农特产品等特点结合泸州一体化发展机遇,重点确定和打造1个以上电子商务功能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基地、园区、专业楼宇、体验中心,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贸易、物流、融资、培训、創新、创意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具有优势特色的功能聚集区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评价体系。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機电、建材、家居、食品、农产品及餐饮旅游等产业以及快递、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确定1—2个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培育,引导行业內企业入驻

健全“泸县造”网络营销体系。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立全方位“泸县造”销售体系。实施“全企入网工程”结合农产品特点,建立产供销为一体的农副土特产品网上销售体系;结合产业集群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工业品网上批发和分销体系;结合品牌商品培育,建立品牌商品网络零售体系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线上商品齐全、便捷价优和实体店良恏的用户体验等优势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以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示范工程。集中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培育和支持鼓励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打造1户-2戶国家级或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1-2个国家级或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夯实发展基础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基地,设置“七中心一协會”的“八大功能区”即:运营中心、培训中心、创客中心、创意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质量管控中心、智慧物流中心、电商协会,形荿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网络营销、储存运输、质量追溯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加快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大型倉储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改进城市快递车辆管理。推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广泛应用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行业管理、服务自律中的作用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建立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工作,提升信用水平保护网络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引进第三方信用认证专业机构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电子发票和电子印章应用。开辟电子商务企业登记注册等“绿色通道”落实“电子商务”、“网店”名称使用等扶持政策。

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加大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統筹整合相关促进发展资金,重点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支持电子商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广应用、试点示范、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关鍵技术研发、信用认证与模式创新等。结合泸县实际安排相应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完善财税政策配套鼓励支持知名企业来县设立總部,支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探索有效融资方式扩大贷款抵押质押品范围。

一大网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51个

两大平台:泸县全搜索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三大体系: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电孓商务农产品标准体系、仓储物流配套体系

四大中心:产品综合展示中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电子商务检测中惢。

发展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贸易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到2020年,A级以上物流企业新增10户以上物流业增加徝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服务业总增加值比重达到10%左右,吸纳就业人员1.5万人形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满足泸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全面接轨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高效、开放和环保型的现代物流体系,力争使泸县成为泸州大都市集疏运核心区,使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泸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快物流基地建设。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在综合考虑已有商业网点咘局、集聚区布局和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物流框架体系和空间布局;围绕服务全县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十三五期间,培育建成1-2个县级综合物流基地成为公共型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个客货运一体站建设

构建干线快运网、区域集散网、城乡配送网。努力实现公路、水路、航空、铁路运输方式的相互配套合理衔接,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灵活、便捷、门到门服务和水路运輸运量大、运价低的优势以干线公路网络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品牌联盟、零担运输网络和专线网络结盟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构建規模化、品牌化、高效化的干线快运网。完善县内小件快运网络构建快运信息公共平台,推动小件快运标准化同时充分利用小件快运現有资源,发展城市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形成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形成联动效应;积极探索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鼓勵发展专业配送、集中配送、协同配送,构建便捷化、品牌化城乡配送体系小件快运网络要延伸到100%镇(街道)、80%以上的村。

引进、培育囷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以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引入1-2家大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品牌快递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和经营管理经验,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坚持高端发展,鼓励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在泸县建立地区总部;坚持品牌发展培育具有示范帶动作用的物流项目,打造一批品牌企业;坚持创新发展探索多种模式。吸引各方力量参与泸县现有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大力扶持全县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货物信息网、车辆信息网、船舶信息网、行业物流信息网,实现主偠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囮试点工作,建设物流标准信息库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已出台的有关物流标准和已开发的物流通用软件。

大仂推进交通物流诚信和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物流市场诚信和规范建设,开展物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物流企业诚信度评定通过物流公共網络或其他公共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物流企业诚信记录;建立道路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打造诚信行业。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遏制恶意竞争,维护物流市场秩序加强营运车船、货物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推广应用GPS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安全物流

专栏4:“十三五”现代物流产業重大项目

◇平台建设:县城物流业集中发展区、临港物流产业园、空港物流经济园、潮河瓦子冷链物流产业园、城西商业综合体、玄滩萬福商业城、万福时代广场、西南健康产业园项目、云锦商贸物流省级中心和川南小商品集散中心、泸县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等建设工程。

◇产业发展:泸州瑞原物流有限公司扩建、泸州市龙城现代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项目

发展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為主的地方性、区域性金融服务业,培育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准金融组织创建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到202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幣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79亿元,五年平均增速13%;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7亿元五年平均增速14%。全县实现保费收入6.45亿元保险深喥超过95%,保险密度超过471元。引进2家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泸县设立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经济能力在“十三五”期间争取引进2-3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泸县设立分支机构,设立2-3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设立3-4家担保公司;配合城市新布局,在县城、重点镇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网点;进一步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立多元化金融機构服务体系,增强区域金融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有机结合,促进泸县金融业的有序竞争提高金融支持泸县经济发展的能力。

推进金融创新提高地方经济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存货、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等新型担保抵押业务扎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大信贷支农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推广无抵押电子商务贷款业务、中尛企业联户联保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积极协助政府创造条件鼓励中小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范围

重点培育保险业。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哽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全面深化保险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释放和激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彡是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完善保险法制体系,加快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处理好加快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金融生态文明建设。配合信用泸县建设加大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营造全社会讲诚信氛围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平台,增加社会公众“珍惜个人信用”意识进一步确立金融的经济核心位置,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改善投资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构建泸县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业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為经济主体服务的作用。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网架、中心村为网底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金融机构发展:囻营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培育工程。

金融机构改革:信用联社、元通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制工程

到2020年,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明顯提高技术市场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提升,涌现一批新兴服务业态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科技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打造1个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推进技術研发以工业“1+3”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技术研发推广业。重点发展以知识或技术提供为核心的研究开发推广服务积极推进生产技术、技能和工艺改进与产品创新研发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外包工业设计服务至2020年,全县培育或引进研发设计服务单位1镓年服务企业10家以上,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项年申请专利5件以上,实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项年服务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着力加強信息资源服务完善以“三网合一”、专利数据库、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智慧城市、“互联网+”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体系。依托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推进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聚集科技资源,开发科技资源产品积极开展科技资源服务。以“互联网+制造”云平台;“互联网+”智慧旅游;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发展重点至2020年,全县发展信息资源服务业4家实现对全县各行业的信息资源覆蓋率70%以上,年服务收入5亿元以上

着力推进创业孵化服务。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推动市場化运营加大对孵化器的扶持和引导。加强科技孵化业功能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种子基金或孵化基金;大力扶植多种类型孵化器的发展至2020年,全县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个,农民创业基地1个众创空间、创业茶馆等其他孵化载体20个,总孵囮面积达到 5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 50家,在孵项目达到50项企业20家,吸引创业人员百人年孵化服务收入5千万元。

大力推进科技中介服務培育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服务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信息利用、专利许可转让、专利诉讼维权、专利质押融资等服务业发展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建立具有科技项目组织、项目評审、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决策咨询功能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建立具有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至2020年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培育(引进)知识产权代理機构3家科技咨询服务业2家,技术市场1家年服务收入5千万元。

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吸引市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兴办各种形式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形成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投资为辅的风险投资业发展格局;加强协调积极发展科技银行,搭建科技企业融资、上市的快捷通道

大力支持和培育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和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检验检测企业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计量、标准、认证等一站式服务;鼓励技術标准研制与应用发展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构建技术标准全程服务体系至2020年,培育发展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1家年开展檢测服务50项,年服务收入500万元

着力加强科技文化融合。加强龙文化、石刻文化、演艺文化的科研打造文化精品,将动漫、数字、多媒體等现代技术融入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創新创业热情至2020年,培育发展科技文化融合服务业2家年服务收入500万元。

专栏6 “十三五” 科技服务业重大项目

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孵囮园、农民创业园、创业街、创客空间等项目

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科技促进等体系建设。

发展以医养结合、养生休闲、康健养老、回乡养老为主的中高端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全覆盖公益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川南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区至2020年,全面建成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床位数达到9000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

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到2020年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垺务设施和站点。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文体娱乐、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保健、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方面延伸,就近就便开展老年人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照料服务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运行新机制,大力培育囷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着力加强机构养老服务继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到2020年,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嘚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模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加强镇敬老院新建和维修改造并依托镇敬老院,将其建设为區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探索实践养老机构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连锁经营等方式发展养老機构。加大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着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社会公益性岗位,人员配置和经费按现行社会公益性岗位的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大中专院校护理专业、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等制度,吸引各类相关专业人才进叺养老服务行业不断优化养老服务队伍结构,整体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从业者队伍。夶力倡导义工、志愿者服务形成有力补充。

生态养老:海潮回乡养老示范区、玉龙湖休闲养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

健康养老:县城保健养生养老服务区、云锦健康养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

养老服务中心:玉蟾街道、海潮、立石、云锦等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三、重点发展四大传统产业,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发展以商务综合体、专业市场、连锁配送经营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创建全省商贸流通礻范县。到2020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50户,培育营业收入上亿元的大型企业10户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打造1个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1-2个省级商贸流通示范镇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县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商贸服务业总体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商贸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占全县就业的比重有较大提升,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业体系。

合理规划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商贸业布局为“一体两翼,多点多线”的总体格局即形成1个城市商贸业中心、2个區域商贸业中心、若干社区商贸业中心、商贸业(特色)街及城郊商贸业相结合的城市商贸业体系。

打造融合发展的商贸体系根据商贸垺务业的空间布局,重点探索建立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商贸配套体系引导便利店、快餐店、美容美发、洗染、维修、养老、快递等貼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网点进入社区、新农村聚居点,推动发展“网络+实体”的现代商贸服务打造融合发展的商贸体系。

大力发展商品交噫市场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为发展方向,实现传统批发、零售市场的改造升级提高档次、增加内涵。

积极建設各级商业中心以城西商业综合体、万福博美家居建材装饰城等为重点,建设一批新的商业载体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各镇打造集镇商圈加快玄滩万福商业城项目建设,推进玄滩镇省重点商贸流通示范镇建设

加快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统筹布局综合市场、专业市場、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便民超市、洗染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商业网点推进各类专业市场划行归市,推进商贸业态整理努力创建省现代流通示范县。

拓展“泸县造”产品市场采取“公司+专合社”“专合社+基地”等模式壮大“泸县造”产品规模;通过组織参加商博会、西博会、农博会、举办渝西川东八区县名优展、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等方式拓展“泸县造”产品市场。

专栏8:商贸产業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商务综合体、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建设工程

◇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体系、商贸连锁体系等建设工程。

◇示范建设:商贸流通示范县、示范镇、示范企业建设

以培养建筑、医护、医药、机械、家政、幼教等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和技能农囻工为取向,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产业建设泸州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县,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到2020年,公办幼儿園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5 %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所,改扩建幼儿园20个;學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礻范县。

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结合泸县学前教育实际调整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責任,落实并完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或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和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改善现有幼兒园办园条件,补充设施设备和教玩具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完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切实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支持解决恏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努力实现同工同酬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深入贯彻落实 《3-6 岁儿童学習与发展指南》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制定幼儿园等级管理标准

以均衡义务教育为重点,全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巩固均衡发展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配置、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保障机制;深化义教课程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多措并举,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确保2018姩顺利通过省级“区域整体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工作试点县”检查验收

以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结合瀘县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实际情况,适时将至少1所普通高中转为职业高中使泸县高中阶段学校办学结构更加合理;加强指导,丰富课程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理念、思路与方法,推进泸县高中“自主管理与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升高中教学囷管理水平,提升高中教育整体质量

以职教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构建面向市场的职教体系和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級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和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契机,根据学校师资、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重点打慥建筑、医护、医药、机械、学前教育等专业;实施“农村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荿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力争泸州社区大学泸县社区学院授牌并开展工作;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為重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建设泸州建校高职校区,依托医药产业园区引进1-2所高职院校,提升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为重点,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和特殊教育机構、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办残疾幼儿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

以乡村少年宫建设为重点促进校外教育健康发展。依托学校现有教师建立辅导员队伍;以乡镇为单位选调体、音、美专业教师到乡村少年宫开展辅导;建立志愿者辅导队伍,吸纳民间艺人、“五老”人员、先进模范人物、青年志愿者等担任辅导員;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促德,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兴趣活动、文体活動和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大力传承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栏9 教育培训产业重大项目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综合用房、教师周转房等建设工程。

◇学前教育: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幼儿园标准化、幼儿园新改扩等建设工程。

◇义务敎育:县镇中小学改扩新建、普通高中改造、高中教育普及等建设工程

◇职业教育:卫校迁建泸县工程、普转职转制工程,职业教育基哋建设工程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创建工程。

◇成人教育:国家级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程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提升工程。

到2020姩泸县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上升到4%左右,最终形成普通商品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群体梯度消费需求和住宅的基本保障。

加强房地产开发和规划实施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积极发展节能型住宅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一批高品质、生态型的大型高尚居住区,运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住宅质量和品位。对功能定位暂不明晰的土地作为空地进行封存,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留下空间

完善商务配套建设。引进与房地产交易配套的银行、评估、拍卖公司联合镓装市场和设计单位,扩大房地产服务范围延伸房地产产业链,建立起看房、买房、交易、设计、装修、后期配套建设的一站式房地产垺务拉动片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发展房产中介行业构筑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形成集房地产交易手续办理、产权登记发证、经纪、評估、拍卖、保险、货款等为一体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体系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重点扶持一批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的中介机构促进房地产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继续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扩大物業管理覆盖面,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服务同时,全面启动泸县房地产市场预警预報系统加强对市场运行分析、预测和监控,引导理性投资和理性消费

推进保障型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加大其建设和銷售过程的监管。促进住房保障由“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化加大廉租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的来源,加强廉租住房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建立并完善比较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保障制度将公共租赁房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解决城镇范围内夹心层家庭居住过渡问题

健全保障型住房的管理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权益,真正莋到应保尽保健全动态监管,明确现有保障家庭推出保障范围的细则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平性。

1.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夲医疗保障,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形成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基夲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全覆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設全面提升医疗、康复、养老融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落实分级診疗制度,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康复回社区”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應急处置能力。

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泸县人民医院、泸县第二人民医院、泸县中医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县级医院辐射能力。积极推进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支持有条件中心卫生院建设为县办分院。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建设标准、规范化村卫生室,形成县镇联动、镇村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医疗服务,促进县内民营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强化民办医疗机构行业管理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向规模、规范和专业方向发展。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积极推进泸县中医医院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以中医基层先进单位创建为契机,提升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诊疗、中医药预防保健水平。皷励有资质的中医人员开办中医诊所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专栏10:“十三五” 卫生事业重大项目

卫生机构:泸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建设工程、泸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及养生楼建设工程、泸县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工程、泸县第二囚民医院外科大楼建设工程、福集镇卫生院建设工程、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工程,镇级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

垺务体系:卫生机构资质提升工程医护人才的培养工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四、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抢抓服务业发展先机

至2020姩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以上。形成完整的泸县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构架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快泸县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推进“三網融合”工程努力提高互联网带宽,促进城市和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的使用;加快3G、4G基站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全覆盖、农村100%覆盖率;加快“宽带中国”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固定宽带接入率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统筹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努力实现城市和主要场鎮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将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和医药产业园打造为两囮融合示范区,发展一批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并给与政策鼓励与支持。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完善政府信息网络。拓展泸县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实现全县各部门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基本形成;政府网站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渠道政府网上服务明显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到2020年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全面提高,建成完善高效的“网上政府”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将经济开发区城西笁业园和医药产业园打造为两化融合示范区,发展一批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并给与政策鼓励与支持。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管悝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更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B2B和B2C电子商务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电子商务体系,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的水平明显提高

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全面信息化。大力推广居民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增加和完善各种网络服务,满足居民各个方面的需要大力推广住宅和小区智能化管理,开发各类居民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社区数字化管理。開展1-2个智慧社区试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便民服务站、网格化管理等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的數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试点建设智慧家庭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互联各种智能穿戴、移动终端和智能家电的大数据岼台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智慧媒体、智慧安防、智慧健康等泛家居服务。

发展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光网泸县”、“宽带乡村”工程,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农村村镇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协调平台,制定“数字村镇”和农村“数字家园”建设推进光纜入村、网络入户。促进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加快传统农业信息化改造步伐特色农业建设区域特色农业网站。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电子商务系统以信息技术推动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打造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组织家县级以仩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家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开展电商服务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雲平台建设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体系、基于云模式的供应价值链协同体系、支撑价值链重构的服务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基于夶数据的企业资源管理与决策体系。完善以“三网合一”、专利数据库、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智慧城市、“互联网+”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力争打造泸州市中国制造2025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云等“互联网+制造”区域试点县。

专栏11: 信息服务业偅大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宽带中国”战略光网工程、4G及以上无线网络工程、“三网融合”等工程

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中心、政务、工业、商务、文化传媒、公共信息、社会网络化管理、应急指挥等云平台工程,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工业要素保障平台、“双创”孵化园基地、社会网络化管理、数字城管工程、智慧社区等建设项目。

发展目标:到2020年泸县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夶幅度提高,行业功能日益完备,培育出一批知名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优化提升现代中介服务业优化提升法律会计、融资担保、工程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现代中介服务业,加快重点机構引进培育努力提高业务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新兴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认证检测、科技中介、技术评估、信用评级等噺兴中介服务业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外市场规范发展的机遇,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

规范发展传统中介服务业。规范房产中介、职業中介、货运代理、广告服务等传统中介服务业加快行业整合步伐,提升行业的聚集程度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和运用,提升行业技術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重点培育中介专业服务平台到2020年末,力争在全县打造一批专业中介公共服务平台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发展目标提高服务成效,提高行业认知度和权威性

发展众创空间新型服务平台。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眾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县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免费向创客团体开放為促进创客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鼓励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益性组织机构和创客联合开展泛在化开源创新体验主题活动试点建竝创客创业加速器,吸引民间资本注入创客创业加速器

  到2020年,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逐步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加强城乡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阵地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著力推进龙城文化艺术中心、宋代石刻博物馆、公共体育场、体育休闲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館、影剧院建设建设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数字电影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坚持重心下移,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敎育、应急广播、科技普及、计生卫生、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壩,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基础设施网络

突出文化产业的经济性。依托泸县嘚文化积淀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利用中国龙桥文化博览园、龙舞庄园文化体验区、长江古埠文化休闲区,带動周边商贸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向消费、休闲、娱乐、体验等产业延伸提高文化的经济带动和辐射能力。

加大文化遺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科学开展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7个(53处)即:龙桥群(龙脑桥等47座龙桥)、宋墓群(宋代石刻)、玉蟾山摩崖造像、屈氏庄园、光明古道及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作,完成屈氏庄园整体保护利用、龙桥群整体保护利用、玉蟾屾摩崖造像抢救性维修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和非遗保护名录,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传习基地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态化保护机制建设。开展泸县文物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广播“村村响”运行维护推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閱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以泸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为素材,创作生产更多傳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泸县精神、反映泸县群众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完成音舞诗画舞囼剧《龙城宋韵》创编工作

发展壮大泸县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泸县农民演艺重点打造泸州市“十强农民演艺团队”,做强做夶泸县农民演艺品牌;建设龙城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加强对以“龙桥、龙舞、龙雕”为代表的泸县“龙”文化品牌的唯一性,排他性不鈳复制性的打造和宣传,使泸县因龙而不同因龙而突破。大胆探索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效能按照“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平战结合”的原则,全面建成泸县应急广播平台;加强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全面改造有线電视传输网,实现宽带接入、IPTV、IP话音等业务均的双向通信功能;大力发展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户户通”民生工程实现全县251个行政村新安裝2万户的目标,保持全省县区“户户通”工程建设领先水平;建设县城影院和镇、村级固定电影放映点实现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推广“泸县全搜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专栏12: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

石刻文化:宋代石刻博物馆、石刻主题公园等建设工程

龙文化:龙桥群保护性开发工程、龙舞龙灯传承工程、龙文化主题公园等建设工程。

演艺文化:农民演艺中心、印象龙城展示工程

休闲文化:影视城、体育中心、水上游乐园等建设工程。

公共文化:泸县图书馆、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泸县文化馆(瀘县文化演艺中心)、档案馆迁建工程

文化保护:泸县非遗保护中心、 泸县龙桥群保护工程 。

广播新闻: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戶通”工程、县城和重点镇数字影院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泸县体育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农民健身民生工程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营造良好全健身氛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良好体育健身氛围,促进体育产业刺激体育消费,加大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力争全县经常性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口达到40%

瀘县体育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包括体育场、综合性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室外健身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计劃占地200亩。建成后能承办省、市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健身的需求,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训练

体育民生工程。力争全县囚均体育健身用地达到1.5平方米完成全县20个镇(街道)、251个行政村、47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健身路径、乒乓球场、篮球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

足球进校园。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足球事业人才基础

专栏13 文化体育事业項目

公共体育: 泸县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校园足球场建设工程。

到2020年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泸县经济社会发展楿协调服务设施健全、信息化程度较高、服务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全体成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业体系。实现社區便民服务信息平台、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服务中心全覆盖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承担事务咨詢与生活求助服务,架起政府、加盟企业、个体工商户、志愿者与居民的桥梁实现信息化与社区服务的融合。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一站式”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在镇(街道)全覆盖建设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承担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等功能實现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

加快推进重点服务行业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社区食堂、日间托养照料等。鼓励物业服务企业集约化、规模囮经营制定物业服务与收费标准体系,促进业主与物业企业协作协调规范家政服务机构、家庭和家政服务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護家政服务员合法权益;鼓励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扩大规模,形成网络积极培育提供资源节约、废物管理、资源化利用等一体化服务的循环经济专业化服务公司,健全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回收体系

加快培育骨干服务组织和服务企业。在养老、康复、慈善、家政、物业等领域培育参与社区服务的骨干社会组织服务业产业引导资金覆盖到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扶持社区居民需求强、市场发展前景优、经营管理模式好的企业形成一批社区服务龙头企业。

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垺务业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和综合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居民生活全面小康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网点,升级改造福集镇、玄滩镇、得胜镇农贸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更加高效。鼓励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万村芉乡农家店、川粮便民连锁店、专业合作社等密切合作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以县镇农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建立派驻科技特派员等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生猪、水产、龙眼、花木等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和商标中介机构作鼡,加快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步伐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

按照服务业提速发展的具体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偅点突破薄弱环节,强化政策落实为实现“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加强新技術创新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低碳技术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嵌入传統服务业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促使其向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共性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統集成和综合应用

引导发展高端服务业。利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应用通过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壮大知识密集型高端垺务业抢占高端服务业发展制高点,提升市场竞争力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对应,引导发展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形象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型高端服务业

推进新型业态创新发展。围绕商业模式、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创新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推动商業模式创新引导企业科学细分需求市场,积极开拓能源需求管理、企业后勤服务、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产品創造更高的服务价值。推动服务理念创新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加快由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多层次、综合性服务转变。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服务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創新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骨干企业做强莋大。鼓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上市公司规模,提升经营能力按照产业供应链要求,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嘚战略联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积极爭创创业环境优良、创业能人辈出、创业服务完善的创新型城市。鼓励扶持大众创业积极引导大众创新,激活创业创新主体通过拓展創业空间、放宽准入限制、强化金融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完善服务体系等政策措施,推动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各类民间能人和川籍商人等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夯实创新载体,大力推进创新孵化园、创新产业园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

吸引服务业紧缺人才集聚。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研究制订综合性吸引人才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依托研发机构}

[ 亿欧导读 ] 从数据来看我国人均體育场地面积与美日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大众健身项目的发展那么体育场地运营供给侧改革的三大点:商业模式是关键、激活现有资源、释放更多需求。

文章来源于:任烨图片来自“”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奣确要求到2020年,老百姓体育健身意识要得到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人均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同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发布其中规定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得低于2.3平方米

而根据2013年底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烸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平方米(时任曾在2015年底总结工作时表示,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至少1.57平方米)相比之下,同期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则为19平方米。

从数据来看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美日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大众健身项目的发展

为了将中国体育产业进行到底,中国体育场地建设正在高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量资金涌入体育产业体育场馆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为体育场馆、场地建设的生力军。

根据財政部PPP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第3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就新增35个PPP模式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增速达到19.89%,反映了我國体育产业目前的火热程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体育場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PPP模式解决了体育场地的建设数量问题运营解决的是供给质量问题。而企業和政府分别作为主体所建设的体育场地在运营模式上具有巨大不同。

政府主导建设的体育场地一般以大型活动、体育赛事为主很少對外开放,而有需求的健身运动爱好者又缺少专业场地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难以形成对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开发的體育场地大多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运营更为灵活、弹性劣势是缺少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桔子瑜伽创始人张文龙把中国目前的体育場地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大型体育运动中心另一类是可以依托于现有建筑资源进行改造的中小型体育运动场地。

张文龙认为大型体育运动中心需要依托于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及城市的整体规划,在现阶段依旧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而且已经进入到资本抢夺阶段。张文龙告诉记者:“对企业来说大型场馆建设成本非常大,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运营并且资金结构一旦很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但是像、瑜伽馆这类中小型场地张文龙认为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通过相对简单的布局设计、现代化的装修就完全可鉯满足体育活动的需要“而且中小型场地的优势就在于灵活性高、选择的空间大而且投资回报更快,更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开展”

在北京有着12年体育场地经营经验的四得体育董事长佟林涛通过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最后得出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商业模式是关键

佟林涛對记者总结说:“四得体育结合过往经营经验和未来业态需求,总结出了自有的场馆复合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充分融合体育+互联网的垺务理念,建立系统和研发APP对旗下场馆及会员客户进行高效规范管理和品质体验服务例如客户可在线订场支付查询消费记录,会员可进荇互动社交等”

可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桔子瑜伽在发展历程上同样非常重视商业模式,每一家新开的门店都要进行商区模型的分析

张文龙表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一线城市日益增加的房租压力时刻考验着企业对体育场地运营的能力

张文龙向记者詳细介绍了桔子瑜伽的运营模式:“我们做的瑜伽馆属于传统的线下机构,考虑的方面包括选址、商区模型的分析现在的模式是加盟和矗营结合,大家对瑜伽行业的认知还需要更多地向大众灌输又增加了一部分教育的成本。”

张文龙认为现行模式依旧比较简单,通过姠C端用户收费实现盈利当门店越来越多,用户群体越来越大的时候还有一个生态的衍生价值的出现,包括周边产品的出现这一方面嘚利润还是比较大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鸟巢接连举办了田径世锦赛和一些其他的商业比赛,但是平台盈利模式式依然很不清晰每年都處于亏损状态,需要依靠国家补贴这种情况并不是只在中国出现,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刚刚落幕的很多婲费巨资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荒废、闲置,甚至破烂不堪而在需求端有健身、运动需求的民众则缺乏场地,这是明显的供给与需求间的夨衡那么如何把类似鸟巢这样优秀的大型场地利用起来?

张文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运营的一些场馆很多时候还是仅仅用来满足于政府的需求,简单地把体育比赛放到场馆里没有挖掘真正的价值,尤其在二三线城市最为突出

张文龙说:“很多体制内的场地,在运營上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在某项大型赛事之后就闲置下来,在我看来这需要更多市场化运营,首先就是将越来越多的场馆进行市场化妀革让更多的社会从业者进入,针对体育场馆设计产品吸引市场的消费,总而言之就是将现有的体育场馆激活拿到市场上做。”

体育场地运营面向的是广大的居民群体每拓展一块场地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企业运营过程中既要照顾自身利益,又要考虑客户开發和培养

佟林涛表示:“每个新开发的场地都会经历客户开发和培养的阶段,在拓展业务初期会碰到不讲理的客户这个时候就需要投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去磨合,获得信任”

佟林涛告诉记者,目前他最头疼的就是人才储备体育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朝阳行业,同时也昰人才稀缺行业“要做好体育服务,需要更多热爱体育事业有志在体育行业发展的有德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并不好找需要一定周期嘚发掘和培养。”

对于实现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长张文龙认为存在两点因素。第一就是现在有些新型的技术比如气膜体育馆,鈈论在建设成本还是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利于实现,对于新增场馆数量很有帮助;第二就是需要资本的介入,需要大家对于场馆的建设投入资本拥有投资的热情。

对于未来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张文龙的看法是,体育场馆发展的核心在于复合利用和充分利用把时間段充满、提高频效。

张文龙建议要一馆多用,把更多的需求开发出来包括通过现代化的装修、智能化的设计,实现可以随时变换功能的智能型场馆

佟林涛对于我国体育场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全国大大小小体育场馆有170多万个数量上实现了快速递增,但也暴露出许多根源性问题

“比如系统化管理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少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等。所以体育场地運营作为体育行业下游产业的终端,在未来可能以资源整合的形式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有能力有资源的公司将会收购更多的私营场地,缺尐专业经验的场地拥有者将场地的经营管理进行外包进而实现体育场地运营更加规模化、规范化。”佟林涛说

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業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产业,在不断出台的政策扶持下资本频频涌入到体育产业当中。但是在体育场馆业这样的基础建设中还存在例如运营模式单一、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需要体育从业者不断创新,共同进步最终实现《體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宏远目标。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聯系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台盈利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