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工地施工的工地钢筋图纸怎么看存入手机

原标题:钢筋工老师傅教你看工哋钢筋图纸怎么看纸掌握这5点,再不用傻乎乎的求人了

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现场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看图识图都是必备技能无論是钢筋工、木工,都需要对图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图纸往往有各种字符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其实其中也有很多规律可循学会了就非瑺简答。

今天吉工家来教大家如何看工地钢筋图纸怎么看纸,工地钢筋图纸怎么看纸上有5个关键点大家一定要多注意下面吉工家为大镓详细介绍一下,有需要的钢筋同行们赶紧看看!

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教你看工程图纸:工地钢筋图纸怎么看纸标示法5点注意事项

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蔀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钢筋识图掌握了以上知识点,识图难度就要小佷多大家想要在识图过程中轻轻松松如鱼得水,就必须要基础扎实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在不断的经验摸索中相信大家的看圖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也是建筑同行兄弟记得多多评 论 点 赞 转 发!2018年建筑兄弟外出打工找建筑活儿,记工记账、学技能找老乡就来【吉 工 家】 APP!1200万工友都在用!手机免费记工不丢失,对账拿钱有依据!招工找活儿全实名制更靠谱海量建筑工作任你挑选!

全国1000萬建筑工友都在使用【吉 工 家】 APP,上网搜搜“吉工家”就能找到赶紧行动起来吧!

}

最近很多建筑老铁询问吉工家關于看图纸的问题,尤其是钢筋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问到如何快速看懂图纸中的各种钢筋呢?

今天吉工家将通过简单直观的介绍,帮助各位快速学习认识图纸中的各种钢筋包括钢筋名称、作用、标注方法等,感兴趣的朋友请您继续往下看!

看图需要用到的工具:电脑、CAD結构类图纸

1)受力筋 构件中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的钢筋用于梁、板、柱等各种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

2)箍筋 构件中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剪应力)并固定纵向钢筋的 位置。用于梁和柱中

3)架立筋 与梁内受力筋、箍筋一起构成钢筋的骨架。

4)分布筋 与板内受力筋一起构成鋼筋的骨架垂直于受力筋。

5)构造筋 因构造要求和施工安装需要配置的钢筋钢筋的保护层 :为了使钢筋在构件中不被锈蚀,加强钢筋與混凝土的粘结力在各种构件中的受力筋外面,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这层混凝土就被称为保护层。

具体位置和作用详见下图:

1)标准的半圆弯钩:一个弯钩需增加长度为6.25d

2)箍筋弯钩: 箍筋分为封闭式、开口式、抗扭式三种。

封闭式和开口式箍筋的弯钩的平直部汾长度同半圆弯钩一样取 5d抗扭

式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确定,一般取10d

1)标注钢筋的根数和直径:

2)标注钢筋的种类、直径和相鄰钢筋的中心距离:

s相邻钢筋的中心距离(mm)

2018年建筑兄弟外出打工找建筑活儿,记工记账、学技能就来【吉 工 家】 APP!1200万工友都在用!手机免费记工不丢失,对账拿钱有依据!招工找活儿全实名制更靠谱海量建筑工作任你挑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地钢筋图纸怎么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