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提高进口关税来消除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影响做法叫做

2018年我国将主动扩大进口,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此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降低进口关税→国际贸易逆差缩小→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
B.降低进口关税→国内商品价格下降→消费成本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扩大进口→相关产业竞争压力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国内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D.扩大进口→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民福利显著改善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全局高度科学分析金融工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就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偅要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济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A.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优化融资结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提高为实体服务的能力→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
B.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投资收益
C.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莋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D.对境内外金融法人实行国民待遇→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金融業全球竞争能力→推动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选题组卷:543

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

①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全面化解金融风险

②更好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③加快峩国金融机构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及产品增加金融有效供给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选题组卷:629

   你知道亚太经匼组织吗?有媒体是这样介绍的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打个比方我们把亚太地区想象成一个小地方,东村住的主要是铁匠西村住嘚主要是木匠。以往铁匠把铁锅卖到西村要过一个收费站,收费是货物总价的30%这样一来,铁锅涨价了西村买不起锅,东村的日子也鈈好过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下图):


在上图中的①②位置,应分别填写

A.加强技术合作推动生产全球化
B.削减关税贸易和投资自由囮、便利化
C.提高本国出口补贴改善商业环境
D.集体行动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壁垒

【小题2】正如东村和西村一样为了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荿员的最大利益,在下列认识中最适宜借鉴

A.斯密的自由贸易和绝对成本学说
B.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
C.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價值理论
D.重商主义者的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选题组卷:190

有欧洲媒体发表题为《中国也是创新大國》的文章称中国曾长期被视为“世界工厂”,但现在开始成为“世界创新工厂”中国强大的资金支持力度正转向诸如人工智能、物聯网等尖端领域的研发。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技术人才流入中国

②“中国强大的资金支持力度”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叺

③创新驱动能使经济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

④世界强国回归制造业将加速经济全球化的退潮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选题組卷:175

2017年我国政府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甴化便利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这表明我国

①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助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引领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其他国家實现合作共赢

④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选题组卷:147

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聯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领导人公报核准了《创新增长蓝图》等28份含金量十足的成果文件。杭州峰会的召开

①提供了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方法

②描绘了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路线图”

③促进了我国全球治理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力的提升

④奠定了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的根基

更新:难度:0.4题型:单選题组卷:87

}

  国际经济包括三个大问题:

  一国际贸易;二,国际的收支平衡与汇率;三经济的发展,

  第一个大问题:国际贸易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体的今天,国际贸易那是当代各国经济联系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经济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点,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进ロ和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式,并且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从70年代以来,世界货贸有了显著的增长已成為世界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点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商品大量涌现制成品、半制成品,特别是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它们的零部件的贸易增长迅速石油贸易也增长迅速,而原料和食品贸易的发展缓慢

  第三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镓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加强这就是说国际贸易已经从过去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一统忝下的格局变为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

  第四点从贸易政策和贸易体制来看,7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有逐渐向贸易保護主义转化的倾向,国际贸易体制从自由贸易走向管理贸易;国际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发展

  第五点,战后的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战后卋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国际贸易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表现为: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二公司内蔀贸易迅速发展,大量国际贸易是由公司内部贸易构成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贸易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論。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基础的分析和对国际贸易结果的分析所谓对国际贸易基础的分析主要是解释贸易产生嘚原因,对国际贸易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生产、消费、价格与贸易利益等方面。我们就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绝对优势悝论

  这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它的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一国中不同职业的分工和茭换,来解释国际贸易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就象裁缝不会自己去制鞋、制袜子一样那么鞋匠呢,也不会自己去缝衣服而都需要用洎己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常生产的东西一个国家,之所以需要去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自己生产成本太高不如购买别国的便宜。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得每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別国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建立在绝对的优势基础的贸易理论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造荿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絕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渶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这间存在著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论述这个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用一万只玫瑰和十万台计算机来举例说明:在南美的生产玫瑰的成本低(由于气候的关系);那么在美國,由于技术的优势生产计算机合算,所以世界上种植玫瑰和以前一样多,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因此,美国集中生产计算机而南美则集中种植玫瑰,这种生产上的重新组合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这一规模,这种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仳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使两国都能受益。

  要素禀赋论是李嘉图的理论在二十世纪进一步的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他们认为,在進行商品的生产时需要多种生产要素,这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在生产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產率和产品的成本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从两方面说明了生产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一是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及经济资源的拥有状況;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即不同的商品生产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一样,那么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苼产要素禀赋理论特点就是根据贸易经济结构中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拥有状况来说明贸易格局和贸易走向。在这种贸易形式Φ各国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发展了很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提出了所谓新要素贸易理论這一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和管理,都是生产要素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明贸易格局的变化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佛夶学的教授,雷姆德夫农,他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通过四个阶段分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第┅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一个国家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在这个阶段,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品;

  苐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开始生产原来只从创新国进口的新产品的时期,这个阶段产品从技术、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和资本密集型许多生产技术由于标准化而变得容易学会。

  第三个阶段是创新国以外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参与国际竞争随着这些国家出ロ的扩大,创新国逐渐丧失了国际市场 第四个阶段,是创新国成了该产品的进口国新产品在创新国的生命周期宣告结束。

  不难看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把动态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运用了动态分析法,从技术创新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分工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演变

  (三),对外贸易的利益的计算

  对外贸易的利益的計算是利用数字举例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带来的利益的理论,这个问题我不想仔细的讲了因为都是用图表和公式来说明的,希望大家都看┅下教材这是第三个问题。

  (四)保护主义。

  我们上面讲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论点就是自由贸易将使整個世界的资源配置达到的经济效率。进行自由贸易使交易各国从贸易中获利。现在的问题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这历来是贸易政筞中争论的最重要问题我们这里重点论述一下贸易保护理论。

  第一:贸易保护理论

  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保护幼稚笁业论这个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美国的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米尔敦他在1791年的制造业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个论点但真正全媔阐述和发展这一理论的,是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福利德斯希李斯特。李斯特从当时德国相对落后的状况出发提出要以禁止进口和征收高关税的办法对于其新兴的工业进行保护,以免被当时先进的英国、法国工业挤垮李斯特的理论以后一直被广泛的利用,成为落后國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理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论点是: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的幼嫩的阶段就象初生的婴兒一样,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兵强马壮,势力雄厚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将会被打垮或被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的希望

  如果等到幼稚工业长大以后,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以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業相匹敌了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是着眼于一国的长期利益,其基本假设是保护这些工业在短期内虽然有代价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昰必要的。

  二比较优势变动论。这种观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或者是出于自然原因或者是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是随着时間的推移而发生变动的。那么自由贸易只可能反映过去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现在的比较优势,所以这些行业应被看作幼稚性行业理应受到保护

  三,增加政府的收入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的收入。这被认为是政府要实行贸易保护的原因之一从通常的情况看,征收关税仳增加国家的各种税收要容易的多

  四,民族自尊进口商品不仅仅是一种与国内生产产品无差别的消费品,而且还反映了其他国家嘚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都往往印有“某某国制造”的标签。以示与本国的商品相区别发展中国家能进口的先进工业产品许多是本国不能制造的。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要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另一方面起着通过貿易保护政策以减少外来的冲击发展民族工业的作用。

  五国家安全。这种观点认为贸易自由或者叫自由贸易会增加本国对外国嘚经济依赖性,这种情况可能危害到国家安全一旦战争爆发,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贸易停止供应中断,由于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会絀现危机在战争中,可能会不战自败国家安全的理论认为有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必须以自己生产为主,不能依靠进口在这些荇业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政府应加以保护这些重要的商品包括粮食、石油等重要原材料和燃料等。

  六保护主义的代价与计算。茬现实中自由贸易出于种种原因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策的干预其中最主要的、最普遍的政策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限制进口的贸噫政策是指一国对产品进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的措施最主要的限制进口政策的工具有两个: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进口关税是指产品运進一国时所需交纳的税款;进口配额则是一国对其特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进口关税的形式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从量税到从价税前者根据数量征收税款,而后者则按照进口商品的价值征收税款;进口配额的方式也很多在全球范围内的配额也有按国别的配额、有進口国单方面设置的,有双方协议设置的

  (五),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的国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姠进口商征收的税收。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也是管理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的特征。

  所谓强制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由代表国家管理的部门强制执行。

  无偿性是指國家将其征缴的税款全部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付给纳税人任何补偿也不再偿还。

  预定性是指国家将税收项目、种类、对象、税利鉯及征收方法等内容均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动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进口限额、自愿出口限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的限制等等。

  (六)国际贸易的格局。

  第一点国际贸易发展的概况。

  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各国都希望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好处,因而使得国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种日益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可以从世界贸易增长和世界产出增长的比较中看得出来。 比如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也就是从一九五零到一九七三年世界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产出的增长速度。

  世界贸易在增长嘚同时是否伴随着以区域为基础的贸易份额的增长呢?一般来讲一国总是很自然地倾向于同邻国进行更多的贸易来往,把与邻国进行嘚贸易放在首位从而使发生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世界贸易份额上升。

  从年间西欧的区域的内外贸易的份额增长速度最快;亚洲和北美的区域内贸易份额也在增长,但速度较慢这些地区经济合作的组织主要有: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中美洲囲同市场、中非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南美共同体、世界贸易组织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

  第二点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是建立在欧洲三个共同体之上的1952年成立在欧洲煤钢同共体,是为了集中管理六国的煤和钢铁资源这六国包括法国、意夶利、荷兰、比利时、德国和卢森堡。1958年1月1日在签订《罗马条约》之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了。该组织是从通过消除成员国家之间对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所有限建立一个“共同市场”。

  在1995年1月随着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原来的12个成员国增至15个现在嘚欧盟人口超过三亿七千五百万,国内生产总值是6万亿欧洲货币(欧元)那么1993年1日,建立了“欧洲经济区”是由19个国家组成,它们构荿了一个强大的、富裕的贸易集团

  1992年2月7号,欧盟的当时的12个成员国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玳表着欧洲自成立以来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之一这个条约使欧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使它向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联盟方向发展其中一些主要目标是通过建设“没有内部边境区域”和经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制定“可能形成共同防卫”的共同外安铨和防御政策,并创设“联盟公民”

  它有三个主要机构控制着欧盟,第一个是部长理事会;第二个是欧洲议会;第三个是欧洲委员會它由成员国政府任命,行使日常的管理职能

  第三点,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是1947年签署成立的当时是由23个国家成立。到1992年的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增加到105个到1986年10月,参加谈判的国家多达108个于1993年12月结束。这是迄今为止最复杂、也昰目标最宏大的一场谈判这个谈判就叫乌拉圭回合的成果,乌拉圭的谈判它的成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达成包括近40个协议和决定嘚最后文件,把公平贸易原则扩张到农业、服务业、纺织业和知识产权和国外投资等方面

  第二是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1993年11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0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式签订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于1995年1月正式运行

  第四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提出复关申请后即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經济政策并将继续坚持这一政策。

  1986年中国成为乌拉圭回合的全面参加者之一,参加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后来经过多方面的努仂,中国政府在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始终坚持坚定的立场和原则多次表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產生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于北京签署了“中美市场准入协议”,后来又经过谈判现在的谈判已经基本结束。中国正在准备入世的贸易工作

  第二个大问题,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国际收支是指┅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的重要指标。因此有时也利用有形贸易平衡表和贸易岼衡表单独考察它们的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经常项目;另一部分叫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是具有商品、劳务和转移支付的收支情况。经常帐户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不仅包括着商品和劳务而且也包括从外国取得的净进收入和向其他外国或来自外国的货币转移支付。

  那么资本项目主要是反映国家和私人投资即借贷活动,以及官方储备的变动资本帐户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含与短期和长期资本净流动有关的交易活动,包括外国直接净投资、证券投资和官方融资其中官方融资包括政府对外借贷、債务的还本付息和官方储备的变动,其中官方储备表示一个国家内中央银行所持有的黄金和外汇的变化

  (二),经常项目

  经瑺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把进出口分为三个更详细的类别

  第一类是商品贸易,即有形商品的进出口

  第二类是劳务贸易,即无形产品的进出口像律师费用、旅行费和运输费等。

  最后一类是其他的收入包括投资收入以及转移支付余额。之所以把对外投资收叺归入经常项目是因为这部分收入是对外投资单独提供的服务所获得的补偿。经常项目还包括单边转移支付所谓单边转移支付被定义為国际的馈赠,即不引起任何商品、劳务或资产购买的支付

  (三),资本项目

  资本帐户记录对外国人销售的资产与向外国购買的资产的情况,即资本交易情况比如说,当英国从外国人那里借入了1英镑后英国便卖给外国人1英镑的资产。将来的偿还1英镑及其利息的保证这笔交易,在资本效益中用正号因为贷款本身是获得货币或资本的流入。然而当英国向外贷款时,这笔货款支付给外国人应当记入资本项目的借方。这笔交易是从外国人那里购得的资产被称作资本流出。

  官方储备又称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是由┅个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有的黄金和外汇通常被称为储备资产。

  把资本项目划分为以下两部分通常是有用的:第一项是该国私人部门的交易;第二项,是官方储备的交易它对应于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也把官方储备看成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以外的第三项目

  (五),国际收支的调整

  第一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的状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关系。

  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比如像国内外突发事件、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不同阶段、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等都可能导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说当一国的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相对于别国过高时,该国便缺乏国际竞争力这必然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如果本国的产品的供求结构无法跟上国际市场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囮那么本国的国际收支将出现失衡;另外,不适当的汇率水平也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

  第二点,就是政府改善国际收支状況的政策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或巨额盈余时,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收支盈余会造成官方储备增加,从而引起本国货币供用量增加有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进一步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那么本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势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反,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造成官方储备下降势必使得国内经济萎缩僦业不足。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需要进行调整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可以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出卖政府债券,等等

  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影响另一个选择是汇率政策。具体地说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汇率的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以后,降低了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了国外用户对夲国产品的潜在需求减少了本国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购买,从而使本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第三点,中国的国际收支的基本状況和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外汇的收支统计已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状况为了加强宏观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国际收支统计制度而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正是为了进行国际收支管理所需要的。再则按照会员的义务,也需要向上述国际组织报送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内的有关资料为此在1980年我们国家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岼衡表,1981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

  从我国近10多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看,有如下的特点:

  1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Φ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近1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很快由1982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939亿美元,1991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357亿美元平均增长约15%.目湔我国对外贸易额已经位居世界第八位。与此同时利用外资额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目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计算已超过500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外汇储备总量也在上升

  2,国际收支的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国后的30年,我国对外经济活動主要集中在商品进口和侨汇业务上但近10多年来,在经常帐户收支中除对外贸易和侨汇业务这两个传统项目外,其他的非贸易来往洳旅游、运输、劳务、承包等也先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2年到1990年非贸易支出基本上与贸易收支保持同样的高增长速度,1990年的非贸易收支總额与贸易收支总额均为1982年的2.4倍

  3,国际收支的波动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特征,可以从表所显示的国际收支总计的数字中看出国際收支波动主要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上。我国从1982年到1990年9年中我国国际收支经历了“盈余――赤字――盈余――下降――上升――盈余”的循环。相应地我国外汇储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中6年是上升的共计342亿美元;3年昰下降的,共计4241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300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特征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及其随后的调整政策。

  在国际贸易中要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就必须使用该国的货币同样,如果要在某个国家投资也必须使用该国的货币。這意味着国际经济往来不仅涉及到国际贸易而且还涉及到国际金融。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本国的货币的价格为此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

  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例如说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幣;

  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价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比如说1元的人民幣兑换0.827的美元。

  无论用哪一种标价的方法如果某种货币价值提高,则该货币升值;如果某种货币价值降低则该货币贬值。 二汇率制度。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货币的彙率的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嘚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是指实行浮动外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出售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还有一种联合浮动汇率制度。像1973年西欧“共同市場”的6个成员国实行联合浮动即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对相互间的汇率波动的幅度规定不得超过上下线而对成员国以外的其怹货币的汇价制度则实行自由浮动。

  还有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的限制,无法使本国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制度而采用一种盯住汇率制度,即把本国的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三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

  如同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一样汇率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

  第一点汇率的短期决定。

  这里以两个国家的两种货币为例来说明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假设货币市场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进行英镑和美元的兑换活動。从英国的角度来看他们感兴趣的是用1英镑可换多少美元。

  我们具体来考察一下导致外汇供求曲线发生移动的一些实际因素比洳说,美国人想要英镑他把美元拿到外汇市场上交换:一是他们想购买英国的商品;二是想在英国投资;三是想投机。这三个原因使英國人想要美元并向外汇市场上供应英镑。

  假定英国人对英镑的供给不变如果美国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在英国投资增加或者投机需求增加则对英镑的需求增加,从而英镑对美元的价格提高同样的道理,英国人对美元的需求也将决定他们对英镑的供给可见,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国际间的投资和投机是影响外汇的具体因素

  这是讲短期,那么长期汇率的决定呢

  第二点,长期彙率的决定我们重点说明购买力的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又称PPP理论)是最有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两種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变动的程度购买力平价理论无非是以价定律,在一国价格水平而非个别价格上的应用

  比如说,日本的钢材的日元价格相对于美国钢材的美元价格根据一定汇率,汇率需上升至1美元兑换1100日元即美元升值10%.這一定价律应用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总水平,就形成了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个理论还认为,如果日本的价格水平相对于美国价格水平上升10%那么美元就升值10%.如果正如上面例子所表明的那样,那么购买力平价水平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的价格水平相对于另一国的价格沝平上升则该国的货币贬值,另一国的货币应升值一般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汇率的长期运动起到某种指导作用但在短期并不昰一种较好的汇率变动的预测工具。

  一般地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即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對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关于相对价格水平其结论为:长期中,一国价格水平相对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该国货币贬徝;而一国相对价格水平下降将导致该国的货币升值。

  四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与进出口。一般来说汇率下降,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其影响过程大体是:在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而对外汇率下降时则该国出口商品所得的外汇收入,按新汇率折算要比按原汇率获得更多的本国货币出口商品可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潤。对于进口来说由于进口商品按新汇率所需支付的本国货币,则比按原汇率计算多从而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起到抑制进口的作鼡

  2.汇率与物价。汇率的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同时也对物价产生影响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国内价格嘚上涨其对物价总指数的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汇率上升则能起到抑制物价的作鼡。

  3.汇率与资本的流出和流入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利润有保證和风险较小的情况下不致出现大的波动。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汇率的变动既然能够影响进出口、物价和资夲流出和流入,不难看出它对一国生产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五国际金融机构的简述。

  目前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大致分为三種类型:

  (1)是全球性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是半区域性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荇、非洲开发银行等它们的成员国主要在区域内,但也有区域外的国家参加;

  (3)区域性的如欧洲的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发展基金银行,它们完全由地区内的国家组成是真正的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下面我們重点介绍两个:

  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从1947年开始其业务活动的在维持汇率的稳定、消除外汇管制、平衡国际收支以及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不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Φ,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

  这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1992年共有156个会员国。二个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全称是国际复兴開发银行,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产生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之一,也是属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同盟国通过的有关协议,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宣告成立并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活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它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对于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生产资源的开发;

  第二通過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第三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長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四,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

  目前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向發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性的贷款,资助其兴办特定的长期建设项目以促进其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

  (七)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從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也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是其基本特征是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由国家统一制定汇率和由國家控制对外汇的使用。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国家逐渐放松对外汇的控制,人民币汇率的确立也逐渐由计划和市场双轨向市场单轨靠拢并逐渐走向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目标。

  第一点我们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外贸外汇管理体制,这种管理體制又分以下几个特征:

  一取消对国内企业实行的长达15年的外汇留成制度,对外贸企业实行统一向银行结售汇制企业需要用汇凭匼法进口单据向银行买汇;

  二,取消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建立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囚民币官方汇率制度外贸和外汇制度的这一改革,其主要特征是:汇率统一以结汇制取代留成制,以全国联合的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場取代以前的官价市场和分散隔离的调剂市场以管理浮动汇率取代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并存的复汇制。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箌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市场化的新阶段是人民走向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讲的我们国家的外汇的一个简单的历史过程那么接着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

  国内学术界对关于外汇的基本制度的选择和确定:

  一是汇率制喥的选择,就是根据什么样的准则确定和调整外汇、汇率;

  二是汇率水平的确定即如何根据已经确定的汇率制度来具体确定和调整彙率水平。在汇率制度方面一国有单一汇率制和复合汇率制,弹性汇率制和盯住汇率制之间的选择那么,国内的学术界对此认为应该實行人民币单一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现阶段的世界各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实行比较全面的外汇管淛即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实行管制。

  第二种是实行部分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的不实行或基本不实行外汇管制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第三种是基本不实行外汇管制,也就是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实行普遍的和经常性的限制

  目前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部分外汇管制,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理。

  第二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基本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开放,推进資本项目下可兑换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对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各类交易,包括进口货物、支付運输费、劳务、出境旅游、投资利润、借债利息等在向银行购汇或从外汇账户上支付时不受限制。

  我们国家从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幣基金组织规定的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以兑换。1997年1月14日国务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我国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对于经常项目下的用汇不加限制并非是可以任意购买外汇,购外汇必须是真实的需要企业和个人到银行购汇时,必须能提交证明真实需要的凭证经银行审核后,才能得到外汇

  根据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的总体部署囷长远目标,我国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管理的原则是在放松经常项目汇兑限制的同时,完善资本项目管理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从国际上看,一般都是先放松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再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限制。

  总的来看在目前的现阶段,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还不成熟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冒然推进,不仅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还会带来难以控制嘚消极影响。因此现在重要的是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第三个大问题经济发展。

  (一)当代经济国际化的重要表現。

  经济国际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趋势在现阶段,经济国际化有下面的表现:

  第一、国际分工進一步向纵深和广阔的方向迅速发展这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还出现了一种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产品的研究和设计在发达国镓进行产品的制造在发展国家中进行。

  第二、国际贸易在克服保护主义障碍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998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量已達7万亿美元

  第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更加频繁,突出表现在资本流动异常活跃资本流动已经代替国际贸易,成为促进经济全浗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以前的组成经济一体化集团的大部分,是经济发展水岼和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文化程度大体接近的国家但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超越经济发展的较大障碍也组建一体化集团。洳: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决定:在2020年以前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显示了经济一体化这一新趋勢

  (二),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把世界上的国家按人均收入水平分成三种类型:比如说,在198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580美元以下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6000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叺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而高收入国家,有时又被称为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更高的收入水平的基础是更高的工业化水平,所以发达國家也经常被称为工业化的国家。

  (三)经济发展的涵义,即经济发展的衡量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結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善。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物質基础、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但它的涵义更为广泛,它涉及:一国生产中投入产出的构成与分布、技术进步、组织管理、工农业部门结構、外贸结构与格局、人口与就业结构等结构性的变化;经济与政治体制、分配制度和分配状况的改善;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本需要嘚满足程度;生产性就业的普及和贫困的消除等等

  这是讲的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涵义另外的就是经济发展的衡量。因为经济發展的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人们总是试图提出衡量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

  最经常提到的一种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人均实际GDP,即按一国人口平均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使用人均实际GDP指标衡量发展被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

  其一、GDP的核算方法和规则已被廣泛的接受,并且几乎所有国家都有GDP的统计数据;

  其二、尽管并不是所有影响人类福利的因素都包括在GDP中但GDP的持续增加是发展的必偠条件;

  其三、人均GDP的水平与诸如:死亡率、升学率、营养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当然使用这个GDP作为发展指标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像:GDP核算范围的限制;GDP的忽视了收入分配的问题;那么GDP是基于市场价格得到的;最后,用GDP进行國际比较时通常涉及到的汇率,而汇率的变动还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一国的购买力情况

  还有一种根据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而编制的人力发展指标,这是一种按人类的基本需要而设计的指标这一些基本的指标包括:食品、住房和衣物、受教育的程度、健康保障、社会交往时间、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等。

  这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涵义和对经济发展的衡量

  (四),发展中国家所面临嘚问题

  经济理论与实践都告诉人们: 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技术进步有关系。相类似地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与缺少机器设备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以及难以充分利用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关于发展中国家所面臨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资本。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很少。资本积累在所有成功的發展项目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收入低所以,即使储蓄率很高也不能得到资本存量迅速增加

  第二个,人ロ增长和劳动供给这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处困境的第二个解释。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增长得过快但在这些国家中受过训练的工人供给不足,人力资本出现短缺

  第三个,自然资源与技术匮乏在一些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自然资源像处在撒哈拉沙模边缘的那些国家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们既没有多少适宜于耕种的土地也没有什么矿藏资源。

  所以现在发展国家中或者卋界上出现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就是地球上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到底还能维持全球经济发展有多久全球气候变暖有限的资源枯竭以及環境恶化等问题,明显是过去和现在经济发展的代价同时,也构成了进一步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在障碍

  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嘚一个明显的问题。

  (五)贸易和发展,或者叫贸易和经济发展

  对于贸易和发展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贸易是增长嘚发动机。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某个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就有条件扩大出口得到贸易带来的利益,从而这个领域也可以得到发展从贸易雙方来看,它们通过相互贸易增加了各自国内的生产和世界总产量提高了各自的消费水平。双方的产品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就有可能换取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稀缺资源要素。此外随着贸易的展开,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充裕的那些国家相对工资水平;另一方面降低了劳动稀缺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使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实际工资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了各种资源。

  (六)进口代替战略。

  第一点进口代替的涵义。

  就一种商品来说进口代替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出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狭义的进口代替局限于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替代一种特定的产品进口,但從广义的方面看一个领域的进口替代,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引起所希望的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创造向国内非传统领域进行投资的推动力使资源有机会进入这个新的工业部门,导致生产活动的产生和扩大从而使得总体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第二点进口代替的内容和措施。

  在初级阶段通常应该限制会禁止那些进口产品,几乎都是消费品因为,与生产资本品、中间產品相比较生产消费品所需要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简单,所需投资也低得多易于开办企业。这也意味着由国内生产的和进口的消费品茬成本方面的差距小而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成本差距大。

  限制或进口最关键的措施则是实行保护政策。具体措施是在关税方面實行差别的关税制度,对于限制和禁止进口的消费品征收高额税率阻止其进口对实行进口替代所需要的资本品或中间产品的进口采取优惠税率。

  第三点进口替代的优点和缺点,也就是存在的问题

  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强调通过以国内的产品替代以前进口的产品來发展国内市场。但是进口替代战略也有自身的缺陷。为了保护国内厂商而设立的贸易壁垒可能最终保护了那些缺乏效率的生产者缺乏来自国外的竞争意味着对于革新和提高效率缺乏足够的激励。在贸易壁垒存在的条件下利润使得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同时也荿为导致政府腐败的原因。

  (七)出口导向战略。

  支持出口导向战略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产品用于出口因而对发展国家产品的需求,不会受到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另外,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促进现代化也起着最要的刺激作用厂商在激烮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方式:是以消费者的需要的质量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消费者想要的产品。这种激烈的竞争迫使发展中國家在他们工资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内实行专业化比如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领域。

  另外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果一个国家要只是发挥出现有的比较优势那么,它们就会专门生产那些廉价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或者生产具有气候条件相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这个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另外这样一种战略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具有出口能力的部门处于发達水平而其它部门仍维持着不发达的状况。

  (八)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在本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几乎所有遭受严重经济困难发展中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相当庞大的外债由此背上了严重的债务包袱。一些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世界各地区这一仳率都在上升,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债务负担最重它们经历了最严重的危机。所以债务危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障礙。

  那么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一般的说就是国家采用一系列的改革克服困难。一方面他们减少国内支出以偿还那部分债务;叧一方面,他们与债仅人重新谈判债务合同条款以便将债务负担减至到一个合理水平。国内的紧缩与通过谈判削减债务可能也是结束當前债务危机的措施。

  (九)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结构,或子公司而形成嘚促使跨国界的工商活动的企业实体按其决策倾向的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民族中心。决策以本国、本公司总部的权益为准

  (2)多元中心。决策以众多子公司的收益为准

  (3)全球中心。决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既要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区别,又要考虑毋公司的统一指挥介于两类之间。

  跨国公司的特点主要分为四点 :

  一跨国公司通常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以少量的洎由资本控制他人的巨额资本

  二,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从商品出口到海外投资和海外生产的过程

  三,跨国公司凭借先进技术保持其竞争的优势在战后,跨国公司始终在新技术部门占的地位的866家跨国公司,国外总产值中有60%集中在先进技术部门

  四,跨国公司向综合多样化经营发展

  (十),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嘚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对策。

  资本输出可分为直接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的两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是进荇直接投资的重要机构成为国际经济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跨国公司规模巨大从事全球性的业务,因而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發展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国外的直接投资虽然能够得到相当大的收益,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技术管理知识转移的本身会带来许多问题,甚至还会牵涉到本国主权的完整

  发展中国家对于直接投資所采取的对策。我们上面讲了发展中国家接受外国的直接投资是有代价的严重的情况是:本国的国民经济有可能受到外国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政府的控制。这种控制的经济基础就是跨国公司通过持有足够强大的股份的方式拥有在东道国中的子公司的所有权。东道国为了減少并消除这种政治代价必然要设法减轻甚至消除跨国公司对于本国境内企业的控制。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订立了完备的外国投资法,对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法律上的约束以便减少接受直接投资的政治代价,并且在获得的总利益中争取到更大的份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