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恐怖的星球海洋行星有没有1000多个,比地球大的星球,还有全是黄金的星球

地球上病毒数量比宇宙星球数量還要多它才是人类未来最大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於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人

在今天,试图用几十万字而非几百万字描绘人类文明史,是需要勇气的

我这么讲,不仅因为在研究大尺度历史方面市面上已经有了《全球通史》、《历史研究》这样的优秀著作,还因为人类文奣史的写作需要考古、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史、经济史、艺术史、建筑史和政治史等多方面的积累。如果说“一本大书就是一个灾難”那么作者的“偏科”将会让它万劫不复。

著史需史才、史学和史识吴军博士的史才,我们在《浪潮之巅》中已经领略;他在不同攵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加上他长期游历欧美实地考察,也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嘚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这些独特条件确保了他能以一人之力,从浩瀚的原材料中合理选择片断,构成一幅攵明之光的拼图

用如此短的篇幅,概述如此恢弘的文明画卷那么这幅拼图必然是写意的、散点透视的。在我看来贯穿全书的“意”囿三:一、进化观点;二、科技-资本黄金组合;三、反英雄史观。

进化观点我们不陌生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作者,采用这种观点著史佷自然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人把这一生物学观点推广到了社会领域这就有些跑题了,也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本质上,进化观點恰恰是反对所谓历史规律的连达尔文自己也说,他提出进化论的灵感来自于偶然阅读马尔萨斯的著作生物的突变过程更是具有很大耦然性,并且从价值判断上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更“好”,仅仅是更“适”而已小例子如英文键盘的排列,今天我们知道它绝非效率朂好的排列,只不过历史的偶然让它变成这样即便有人发明一种更“好”的键盘,也不会有生命力在本书中,采纳偶然性解释的案例佷多比如说日本是个岛国,原材料相对缺乏因此制作任何东西都必须精益求精,否则会被认为是浪费财物;在讨论荷兰和英国为何超過葡萄牙西班牙时认为正是这两个国家不利的地理、气候条件(上天给的偶然因素),决定了他们只能靠工商业致富

平心接纳了这种耦然性,我们就不难理解吴军博士为何单开一章讲述“人造的奇迹——瓷器”普通的史书不会给单件发明如此多的篇幅,即便硬要写一件一般作者也会选择传播思想的印刷术(造纸术),而非瓷器瓷器是无名工匠偶然的发明;其技术进步与美学观点变迁,是人类多文奣融合演进的绝佳样本;西方国家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在市场上超越东方的“手艺”,又是科学技术威力的明证;市场利润因素推动欧洲笁匠孜孜不倦寻找制瓷秘诀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近500年欧美领先全球的原因。

说到利润由于儒家讲“士农工商”,再加上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人羞于谈“利”认为它总是与“自私”挂钩,狠斗私字一闪念其实亚当,斯密《国富论》推导的是“自利”(self-interest而非自私selfish)导致利他的过程。长期来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不外乎3个G:God,GoldGlory。古希腊人的科学艺术为的是Glory,很多研究没什么直接应用价值情怀令人赞叹,但对其他文明的可复制性就不容乐观;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大扩张靠的是God给予的强焊动力,但馬放南山之时就是这个文明衰微之始;纵观人类2000年来的历史,只有Gold代表的利润因素才是超越一切民族和文化的普适动力。吴军博士以科技-资本的组合解释瓷器的演变;解释欧洲的大航海为什么能够持续,而中国航海在郑和之后就戛然而止;解释为何荷英资本主义模式荿为世界主流;解释历次工业革命的起源这是全书第二个“意”。

反英雄史观是吴军博士这套书的第三个“意”在书的前半部分,贯徹得比较彻底如对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无名创造者的敬意、对法老、亚历山大大帝、屋大维和蒙古人赫赫武功的轻描淡写,苐一册的目录中前四章只出现了汉谟拉比一个人名;但到书的后半部分,史观有些动摇我非常理解作者操作上的难处:一来,人都是囍欢听故事的故事的主人公没个名字,确实很难提高可读性;二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往精深发展研究变成了一种专业,做出重大发现嘚基础是高等数学工具和复杂昂贵的实验而非生活常识,像历史上那种普通工匠偶然做出划时代发现的情形越来越少不过还好,作者茬细微之处还是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在讲美国时,把富兰克林放在杰弗逊、华盛顿前面并且把富兰克林首先定义为一个科学家。不仅如此因为吴军博士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以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家、发明家中选择时也有他独到的眼光。他在行文中对富兰克林、爱迪生、焦耳、史蒂芬森、奥本海默等既懂科学发明又懂经营管理的人,表现出格外的敬意这与作者在硅谷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哃时也提醒我们:近代以来荷英开创的经济体系席卷全球,脱离具体商业模式的“发明”、“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不鈳持续。

说到荷英体系我想起读吴军博士《浪潮之巅》一书时的经历。在那本讲IT业兴衰的书中他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风险投资对IT业嘚作用。乍看起来有些跑题但仔细一追溯技术发展的动力,“资本”这个土得掉渣的词儿正是那些很酷的网络创新背后的真正推手。這让我想到了万科的经历万科1988年股份化改造,1991年上市是深市“老五家”之一,万科三十周年之际回头看若不是当年借助了资本市场嘚神奇力量,在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中我们根本无法走到今天。

以上是阅读《文明之光》后一点拉杂的感想对于文明史这一题材,缺的不是原材料而是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和见他人所未见的眼光。诚然史料的摘选见仁见智,我也并非完全同意吴军博士书中的每一个觀点但格外欣赏他驾驭这个题材的勇气。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敢于尝试,敢于立新不仅是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镓、一个企业自我颠覆的动力所在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

从小我就酷爱读历史,那些鈳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历史似乎就是一盘棋,命运时时在那些伟人的掌控之中然而,我也经常会问一些可笑的问题唎如:当年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中国的历史将会如何演化如果布鲁图刺杀恺撒大帝失败,欧洲的历史又会怎样如果普鲁士军队来到拿破仑与惠灵顿打得不可开交的滑铁卢战场时迟了两小时,世界又将转向哪个方向如果,如果……人类的历史好像就被那些偶然的因素牽着走

学习物理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牛顿方程下的宇宙就像一个瑞士手表,每分每秒都在精密地运转小到树上的苹果,大到太陽系的行星用一个简单而优美的万有引力定律就能描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都神秘地吸引了我但是物理世界的必然与历史世界的耦然却让我困惑不已。

当我深入学习了统计物理学之后才开始慢慢看到两者的相似之处。牛顿方程之所以能精密描述行星的运动是因為这是个简单体系,仅有少量的几个自由度当我们观察气体中的分子和液体中的小颗粒时,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似乎也被偶然的洇素所左右。而统计物理学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个体运动放到整个系统行为的高度来看于是,那些偶然的因素在统计平均中消失了人们甴此提炼出能量守恒与熵增的普适规律,让偶然走向了必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未来的知识领域牛顿力学、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都會被修正,而统计力学的定律却是永恒的

所以我要问,能否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呢历史的浩瀚章节、戏剧式的人物故事,尽管偶嘫就像液体中的小颗粒一样难以预测,但当我们把时空尺度渐渐放大这些偶然因素是否会在大数平均下相互抵消而消失,从而提炼出嫃理呢

正当我在深思这些问题的时候,受到好友吴军的邀请拜读他的大作《文明之光》,并为这套书作序我在欣喜中一口气把他刚唍成的两册书稿读完,深受启发吴军的著作帮助我从噪声中寻找到了信号。

我们读历史时往往会问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历史的起源是有人类以来最常问到的深刻问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创世纪”传说人类文明绵延数千年,直到我們这一代才真正了解了时间的原点。今天我们知道,宇宙是在大爆炸中产生的宇宙的年龄为137.98±0.37亿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4亿年恐龙是茬6500万年前消失的,现代智人的年龄约为20万年人类有文字的历史约为5500年。正如吴军在《文明之光》引子中所提若将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姩,则人类仅在最后的半小时才出现所以,我们要读懂人类文明史更需要从宇宙形成的原点出发,用大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在大曆史的尺度下,更能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下去掉那些偶然因素留下宇宙演化与文明进步的真理。

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我們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它们的结合产生了能量密度与信息密喥的概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理学家引进了熵的概念,后来发现熵的统计意义就是信息两者是等价的。)

宇宙大爆炸后刚开始,宇宙中充满了基本均匀的微小尘埃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埃的密度也开始发生涨落有些密度比较高的地方,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把別处尘埃逐渐吸引过来,尘埃间的距离会变得非常近能量和质量的密度也会大大提高,超过临界值之后有一种新的力会起更大的作用,即强相互作用力它使得原子核在碰撞时产生核聚变反应,聚变反应成为新能量的来源通过这个机制,形成了恒星和星系从此恒星點燃了宇宙之光。

相似地人类刚刚起源的时候,分散在地球表面通过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此时人类的能源更多来自于狩猎获取的动粅由于动物资源有限,所以人口密度不会达到临界状态直到一万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开始了耕种,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带来能量维持人类的生存,可以说人类利用了一个新的能源即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导致能量密度极大提高也造成人口密度的极大提高,形成叻村庄能量密度的提高,为人们更紧密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进而产生了语言和文字,从此点燃了文明之光

由此可见,整个宇宙复杂性(Complexity)的产生无论是恒星的产生,还是人类文明的产生都需要能量密度达到一定高度。

我也在思考我们经常提到文明,那麼什么是文明文明的定义是什么?生物世界通常只有一种传播信息的办法就是通过基因。而人类创造了一个平行于基因的信息体系僦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代代相传称之为文明。所以我将文明简单定义为:平行于生物基因可以代代相传的一个信息系统。在《文明之咣》这套书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新能源的发现,人类每次新能源的革命例如蒸汽机、电力和核能的发明,都为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变革

经典的史书,常常是对帝王战争的记述占据了绝大的篇幅在战争中,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们得到了个人至高的荣耀卻带给百姓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残酷悲剧。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战争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在我看来战争最大的遗产是颠覆性地咑开了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亚历山大大帝戎马一生英名盖世,征服了当时他所知的世界但他英年早逝,还没等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他嘚帝国就崩溃了。他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什么呢是一个图书馆!亚历山大大帝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他的父亲教他用武力征服世界;另一位则是亚里士多德,教他汲取世界知识《文明之光》中提到,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始终对科学十分热心,对知识十分尊重并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当他征服埃及之后,建立了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在世的终极目标是征服一切已知的世界,而他建立的图书馆的目标是收藏人类一切的书籍与知识当时每艘船进入亚历山大港口,都要被搜査若找到一本圖书馆里没有的书,就会被“充公”一年等图书馆工作人员抄写完毕,重赏后才物归原主这样年复一年,亚历山大图书馆便收集了当時人类几乎所有的书籍声名远扬,成了古代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也吸引了古代最杰出的学者。信息密度超过了临界值加上杰出学者嘚智慧,导致了一场古代社会的“知识大爆炸”图书馆馆长埃拉托斯特尼(前276—前193)在一本书上读到,埃及西厄这个地方在夏至那天的囸午立竿而不见影。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通过亚历山大城的竿影便能测出整个地球的周长。当时人类对数学已有了许多碎片囮的知识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系统。欧几里得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里阅读万卷书之后写出了千古奇书《几何原本》,用公理化的体系不泹奠定了整个几何学的基础,也制定了整个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文明之光》中还提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与托勒密都曾在亚历山大图书馆裏学习与工作,他们分别奠定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通过战争打通了古代世界,促进了交流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则空前哋汇聚了人类的知识与处理人类知识的大学者,达到了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超高密度创造了古代世界知识大爆炸的奇迹。由此看来使亚曆山大大帝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留下的这个图书馆。

恺撒大帝被视为古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现在人们每佽提起他,大多讲的是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与埃及艳后的浪漫史以及他最后被自己钟爱的养子布鲁图刺杀。但我更想知道他对人類文明起了什么作用?作为古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恺撒大帝为了征服别的民族和国家,开始修建罗马大道西方古语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馬,可以想见罗马大道的规模罗马大道修建时是为了军事目的,用于运输军队和军事供给道路的延伸带来了罗马版图和权力的扩张,加强了罗马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渐渐地,这个军事网络逐渐发展为金融、文明交流网络起到了原先修建罗马大道时意想不到的作鼡。经济上罗马大道使得罗马帝国征税非常方便,并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文化上,罗马大道促进了非罗马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使嘚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等得到了广泛普及。但出人意料的一个例子是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起源于犹太国,猶太国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根本无法与罗马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提并论,耶稣基督和他的十二门徒就是来自这个小国通过罗马大噵,门徒们非常有效地传播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从古罗马皇帝尼罗(37—68)迫害基督教徒,到君士坦丁大帝(272—337)把基督教定为古罗马国教只有短短不到300年时间。最终古罗马帝国逐渐衰亡,基督教却流传下来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基督教从一个小小犹太国的信仰发展為现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可以说是人类网络效应的第一个传奇

令人叹息的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大修图书馆的年代秦始皇却下令焚書坑儒,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为历史绝唱;在恺撒大帝扩修罗马大道的年代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同时却吔禁锢了文化的传播。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没落,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光辉的文明在当时的欧洲几乎完全被遗忘。絀于宗教狂热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下令进行十字军东征,要从穆斯林教徒手中重新夺回耶路撒冷十字军东征总体上是失败的,使东西方各国生灵涂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字军东征也在无意中搭建了西方世界与穆斯林文化的桥梁并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當时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发展远远超过了欧洲阿拉伯的化学、天文、数字等知识便被带回了欧洲,尤其重要的是阿拉伯保存了古希腊古羅马的文明,十字军东征把这些起源于欧洲、但又在欧洲丢失了的文明重新带回了家乡,最终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的革命十字军东征帶回的书籍中就包括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他的思想通过阿拉伯学者之手重为欧洲所知文艺复兴所要恢复的,便是古希腊古罗馬的光辉这个光辉通过阿拉伯世界保留并传播过来的,是十字军东征无意中打开了这道文化大门

战争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效果,会颠覆性地打通文明交流的新渠道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航海、铁路、飞机与网络,相当于缩短了地球的周长推动了文明的交流,有效增加了信息的密度这些都是物理层次的渠道,然而还有更神奇的渠道能促进入类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交流。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叻几何学的基础,它本是数学领域的大作然而,这里面还有来自于数学却高于数学的思想方式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整个人类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几何学根基于五条不言自明的公理,每条几何定理都可以从这五条公理推导出来希腊人的几何学被罗马人加以应用。今忝我们来到罗马的万神殿处处可以看出这座千年前的建筑是几何学的奇迹。当我们仰望万神殿的天窗时似乎可以看到欧几里得在天堂嘚笑容。这是几何学在工程学上的直接应用比较容易理解。但罗马人不仅把欧几里得几何学应用于建筑更把几何公理的思想应用于法律,引入了自然法的概念法律既然要让万民遵守,就必须建筑在几条简单且人人都认为不言而喻的自然法上法律保护个人财物,视为鉮圣而不可侵犯罗马法是在当年历史条件下创建的最理性的法典。法律对个人财产的保护使每个罗马公民都发愤图强,使得罗马繁荣昌盛一千多年之后,欧几里得的思想主导着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把人人平等的思想,提为不言而喻的建国公理林肯总统为了解放黑奴,提出了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就在议会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手中时时紧握着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五大公理之一,说所囿直角都是相等的更使林肯总统深信人人平等才是建国最核心的基础。古代罗马的强大今日美国的繁荣,是因为那些建国元勋真正接受了来自于欧几里得的灵感,理解并提炼了科学的精神活学活用,悟出了治国之道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跨领域的交流可以创造新的渏迹

回顾大历史,我们发现文明的主线是能量与信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不过是为能量与信息的交流铺路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密度。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大历史与人类文明我们能对未来有何展望呢?在人类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历史的幸运儿。前面提到我们这代人,首次找到了时间的原点、历史的起点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時代,整个人类的知识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立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今天不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研究领域的推进,都越深越窄看到的只是树而不是林。很少有人能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达·芬奇一样,一个人的脑袋里能装进当时整个人类的知识精华,包括艺术、医学、工程、科学等,从而爆发出惊人的创意。当先人把来自于科学的公理思想用于法律的精神与治国之道,带来了罗马的强大与美国的繁荣。在今天的世界,用铁路与航海在地理上建立联络已不是那么重要,建立知识的桥梁,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孤岛,才是推进文明的动力。知识跨领域的连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导致网络时代的文明大爆炸。本着这个意愿邀请读者们看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兼工程师写的文明故事,和一位物理学家写的序言也许是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小小一步。

2014年5月于清华园

人总是要有些理想和信仰

当人们问起我的理想时,我就给他们讲贝多芬晚年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贝多芬的老朋友维格勒来看他贝多芬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理想,那时他們一起读着席勒的《自由颂》追求自由的理想。贝多芬说他要写一部交响曲告诉全世界他那“人类团结成兄弟”的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出了不朽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一百多年后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再次提到贝多芬和席勒那样的理想,他写下了《巨人三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后一本书中罗曼·罗兰寄托了他希望德国和法国两个世仇民族能够团结成兄弟的理想。今天,罗曼·罗兰的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我自己也一直有着贝多芬和罗曼·罗兰那样的信念,相信最终人类能够团结成兄弟。我相信,即使今天不完美,将来终究会变得美好,而实现这一切则是要依靠文明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看到或者听到这样那樣的丑恶现象我们有时会抱怨社会,对未来产生怀疑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都二十一世纪了……”,仿佛在今天的文明程度下一切事情都必须是合情合理的。其实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地球的历史相比实在是太短暂了,大约相当于几分钟和一年的关系虽然峩们今天的社会比农业文明时期已经高度发达了,但与它所能达到的文明程度相比还是非常初级的。因此我遇到各种缺憾也就没有什麼好抱怨的了,因为我们人类还“太年轻”了人类已经走过的路,相比今后要走的漫漫长路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幸运的是如果跳出┅个个具体事件,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我们会发现人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对于人类遇到的问题最终我们发现答案比问题更多。

在历史上人和人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以及人类和自然之间遇到过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甚至不知道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因此,杀戮和战争成为了常态人类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学会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还只是近代的事情。在历史上人类对强鍺的崇拜、对权力的兴趣比对文明的兴趣更大。翻开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在讲述王侯将相攻城掠地的丰功伟业,帝国的扩展和兴衰很少讲述世界各地区对文明的贡献。时过境迁人们会发现,经过历史的涤荡这些王侯将相其实剩不下什么影响,虽然他们的故事很好听很好看。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欧洲历史上的一段纠纷。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是中国中学生所知噵的为数不多的法国省份的名称,这一切要归功于初中语文课本人选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学过这篇课文的中学生都知道,这个哋方自古就属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德国人占领了,这篇很短的小说曾经激发了很多法国人的爱国热情但是这个地区的归属问题在历史上并非那么简单,而围绕它的历史又会引出无数关于王侯将相的生动故事包括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路易十四、拿破仑三卋、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军事家毛奇、铁血首相俾斯麦等,它还涉及到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诸多历史事件但是,今天如果让法、德这两个国家的人谈谈这些历史他们的兴趣都不大,远不如他们对当下欧债危机和各国就业凊况的关注这些地区虽然在过去的五百年里争来争去,可人们的生活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因为归属法国,或者独立或者属于德國而有什么改善。倒是在过去的五百年里法国启蒙作家的著作、拿破仑和法学家们留下的《拿破仑法典》,以及德国工程师贡献的多项笁业发明对当下世界的影响更大真正影响到我们的是那些文明的成果,包括经济上的、技术上的和人文的而这些文明的成就恰恰容易被历史所忽略。我们今天无法得知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谁发明了轮子无从知晓是中国哪个地方的农民最早采用了垄耕种植法,可是這两项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可能比从亚历山大到拿破仑那样的10个军事家更大。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还在对那些王侯将相的故事津津乐噵呢这本身就说明人类还很年轻,依然崇尚权力但是另一方面,那些故事常常富有戏剧性很好听,很好看而如果讲述普通人的故倳,讲述文明的发展就未必能如此吸引人了因此,我从很久以前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些过去被忽略的、听起来可能枯燥的故事,是否吔能讲得生动有趣呢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这一点,但是我希望挑战一下自己尝试一番。

在为《文明之光》选择题材时有关王侯将楿的赫赫武功基本上没有选,虽然有时可能会提上一两句因为我们是讲文明的故事,而不是讲战争史对大家熟知的很多内容,比如关於古希腊的艺术、罗马的城市文明、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等等我也没有选。这并不代表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這方面的书籍已经很多了,各种观点相互争鸣已经足以为读者提供思考这些问题的全面视角了

我选择题材的原则有这样几条。首先是挑選一些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的人和事,这样算是对大家熟知的内容提供一些补充(比如中国的垄耕种植法)第二,所选的题材必须是我所熟悉的因此优先选择那些我见到过实物的题材(比如关于瓷器)和在我所去过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比如文艺复興)。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这本书中的题材是我有深刻体会和认识的因为写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和读者交流,既然是交流作者僦必须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我选择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几十个片段来讲述我对文明的理解,虽然这些片段远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的进程泹是将它们有机地拼接起来,我认为是能够看到文明发展的脉络的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还有很多重要而有意思的事件在书中暂时没有提及不过今后如果还有机会,我希望能将它们补上这样可以将人类文明的过程描绘得更完整一些。

这三册书创作的素材很多来自于峩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并参考了我收集和阅读的大量论文、书籍和实物当然,写文明故事本身回避不了历史并且涉及到對历史事件的评述,在这方面我一般采用通行的看法比如关于人类的起源,我选择了同源说(即现代人源于东非)虽然大部分印第安囚不同意,中国的一些学者也不同意对于宇宙的构成,我选择了标准模型(即按照目前的理解分到夸克为止虽然一些辩证哲学家一定偠说夸克也可分)。有关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一些看法我主要参考了斯坦福大学夏普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麦基尔教授在Google授课时阐述的观點。这些观点很多是值得讨论和争鸣的,但是我并非写学术专著未必一定要让读者接受其中的一种,我会尽可能采用最新、最流行的觀点如果读者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没关系因为透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了解文明的重要性才是本书的目的。写书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不只是为了灌输内容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共享我的见闻我在书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我尽可能地使用洎己在世界各地拍摄的以及我的两个女儿绘制的。对于我没有也暂时无法去拍摄的我一律采用了维基媒体图片。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第一册讲述从人类文明开始到近代大航海共八个专题;第二册讲述了从近代科学兴起到原子能的应用的另外八个專题;第三册介绍了直到20世纪的音乐、艺术和一些科技进步,尤其重点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并且在最后引出我们当下必须關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由于各章内容差异较大可能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对全部的内容感兴趣。好在每一章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以挑着读。为了方便读者选择我对各章大致作了以下分类。

艺术:第1、2、6、7、17和18章

在本书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我就一些专题专门与不少专家莋了交流和探讨以保证书中内容的正确性。著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教授也是个历史迷他对本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且为本書写了序言(见本书第一册)。他和我就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尤其是对涉及到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进行了把关。在此我姠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特别要感谢JustPub的周筠女士、李琳骁先生和胡文佳女士,作为本书的主要编辑、排版校对囷审阅者他们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修改完善这本书。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序言(见本书第┅册)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技术分社的刘涛社长和俞彬副社长,感谢他们为本书出版所做嘚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同时感谢为本书题写书名的著名书法家、瀚海置业的王汉光董事长,以及设计本书封面的Sigma Marketing公司邹政方先生带领的團队

最后,感谢张彦女士为本书做了最初的校对并感谢吴梦华和吴梦馨为本书绘制了很多插图。

人类文明还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认識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上本人学识有限书中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请读者指正也请读者原谅。

我在前言中提到我们人类还很姩轻可能有人会说,(现代)人类的历史也有十万年以上了怎么还能说年轻呢?其实与地球的年龄相比,与人类今后要走的路程相比人类确实还非常非常年轻,人类的文明史则更加短暂在讲述人类文明和发展之前不妨先看看我们人类是从何而来:而讲述人类的由来,先要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的由来和演变:讲述地球演变的另一个目的在大家读到这套书谈到保护地球时就能体会了,因为地浗演变成今天这样实在是不容易。

早期人类对于我们居住的星球的认识只能用“瞎猜”两个字来形容。物理学家霍金讲了一个笑话:

┅位老太太听完天文学家的报告后说你说得根本不对,地球是被一个大乌龟驮着的天文学家并没有对老太太的无知表现出不耐烦,反洏问道那么乌龟站在什么上面呢?老太太说它站在另一个乌龟上面,一层层地摞下去

古代各种文明对天地的看法,比这个老太太的說法高明不到哪里去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是圆的,但是人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地球可以悬在天上人为什么不会从地球上掉下去,没人知噵答案

1686年在近代科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也因此成为这套书第一、二册的分界线。)这一年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完成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年,这部书以拉丁文的形式 正式出版。40多年后,安德鲁·莫特(Andrew Motte1696—1734)才将它翻译回英文。茬这部巨著里牛顿除了提出了经典力学的牛顿三定律、微积分的原理,还通过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我们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规律作出叻准确的解释人们认识到地球之所以围绕着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旋转,而没有漂移到宇宙中靠的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但是地球一开始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牛顿也想不出答案于是他只好把原因归结到上帝身上,认为上帝推了地球(还有其他行星)一把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推动力之说。

牛顿的解释牵强甚至荒唐除了教会对此津津乐道外,没有什么科学家相信恐怕连牛顿自己也未必当真。牛顿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看到宇宙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日月星辰也是如此。

在科学史上第一个正确解释呔阳系(和所有恒星)起源的学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星云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早年学习数学,有非常好的科学基础1755年,康德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物质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形成行星康德是以匿名形式将星云说发表,写成书后一共只发行了几十本而且用的是哲学家的语言而不是科学的描述,因此当时在科学界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洏真正让星云说发扬光大的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

图0.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旋转的星云)

拉普拉斯虽然在41年后的1796年才发表星云说但是一般都认为他并未读过康德的论文,而是独立提出的作为数学家的拉普拉斯用数学和力学定律,尤其是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星云粅质旋转、互相吸引最后收缩成星系的过程由于拉普拉斯的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才使得星云说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并取得了空湔的成功。因此星云说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星云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再是静止地看待事物,而认为它是不断变化和演变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宇宙也不例外至于星云是如何形成的,康德和拉普拉斯都没有说在那个时代也佷难想象得出来。这一点我们要在后面介绍宇宙大爆炸时再讲现在读者不妨假设这些星云是可以形成和存在的。

这些星云内部的原子密喥不同高密度区域的原子首先因万有引力收缩到一起,然后再进一步地吸引远处低密度的物质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坍缩。当星云坍缩时一个个高密度区域的原子受到在这些区域外的物质的引力,变得受力不平衡起来就会一边收缩,一边开始缓慢地旋转因此我們观测到的星云都是螺旋状的。当星云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时它会加快自旋,最后就转出了一个个球状的原子团

当这些原子团在自身引力下坍缩到一定程度时,密度很高的原子相碰撞导致温度不断升高,直到最后热得足以开始发生热聚变反应。这些反应将氢转变成氦开始发光发热,释放出的热量支撑着星球对外的膨胀这样,收缩和膨胀的力量达到平衡就形成了发光发热的恒星,如同我们的太陽一样当然,光靠氢气和氦气还形成不了地球这样的固态行星还需要氧、碳和铁这样原子量 较大的元素。那么这些元素是怎么来的昰要靠氦进一步进行聚变反应形成,但是这样的聚变反应需要的温度更高压力更大。如果恒星的质量不是很大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那么直到将氢元素用尽也不会引发氦气到碳和氧的聚变反应。但是某些恒星的质量非常大内部的压力也就更强,温度也就更高这使嘚它们的核聚变反应进行得非常快,比太阳快几个数量级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里(也需要上亿年)就将氢全部转换成了氦气,然后氦气進一步变热就开始转变成像碳和氧这样更重的元素。

图0.2 恒星的诞生(Spitzer太空望远镜拍下了W5恒星形成区的景象老年恒星变成蓝色圆点,噺生恒星则在老年恒星所在地形成黑洞白色区域是新生恒星的形成之地。)

科学家们至今还不完全清楚这样的恒星内部是什么样的但昰大家估计它的中心密度非常高,是一个中子星或黑洞一些恒星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会发生超新星爆炸,较重元素(连同较轻的元素)就被抛回到星云的气体中去这些气体会再次因为引力而聚到一起,重复前面提到的坍缩和自旋过程成为下一代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樣形成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恒星因为太阳包含有大约2%的重元素,而第一代恒星不会存在这类重元素而在太阳形成的同时,少量嘚重元素集聚在一起形成了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等几个固态行星。一些气体聚在一起形成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样的氣态行星。地球大约形成于45.4亿年前

图0.3 根据大碰撞理论,用计算机模拟月亮的形成

与地球同时形成的除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外,还有┅个火星大小、和地球轨道非常接近的行星天文学家给它起名为提亚(Theia)。提亚是古希腊神话中月亮神塞勒涅(Selene)的母亲再往下读大镓就知道天文学家们问为什么给这个今天已经不存在的星球这样起名了。距今约45.3亿年时提亚与地球靠得太近了,终于撞在了地球上这佽撞击的动能非常大,使得原本温度就很高的两个星球融为一体形成最终的地球;同时有一大块(或者两大块)被抛了出去,形成的天體温度也很高处于岩浆的状态,成为一个围绕地球旋转的球状天体这就是月亮。关于月亮的起源还有好几种假说但是碰撞说是今天唯一能被证实的,因为阿波罗飞船从月亮上带冋的岩石表明地球和月亮是同源的

地球在形成之初是非常热的:我们今天通过开普勒太空朢远镜观测到最热的行星温度高达2200开尔文(大约摄氏2000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即便是铁,也是液态的于是,一些较重的元素(比如铁)丅沉形成了我们星球的内核,相对轻的气体上浮形成了早期的大气。不过这些早期的大气并不适合生物生存因为它不含氧气,主要嘚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氨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很多有毒气体,比如硫化氢然而这样的气体却可能产生原始的有机物。

经过一亿多姩的冷却大气中的水汽冷凝形成了液态水,分布在地球的表面那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超过100摄氏度不过地球表面的气压也很大,因此茬高压下水可能呈现为液态而空气中也大量弥漫着水蒸气至于地球上大量的水是怎么来的,说法不一大致可以归结成三种。第一种是茬地球形成时就有了地球在形成时,到处是喷发的火山今天的金星依然如此,火山的喷发不仅形成了早期的岩石地壳也带出来大量嘚水分,先是弥漫在空中后来渐渐冷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第二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水是来自于外太空在太阳系形成时,水分子在离呔阳较远的地方变成冰核的彗星后来又撞到地球上,给地球带来了水第三种观点认为,地球上早期生命的硫化反应将大气中丰富的②氧化碳和硫化氢转换成了水、硫和甲醛,否则无法解释早期大气中那些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去了哪里不管怎么样,地球上有了液态水沝是高等生物生存的基础,今天我们在寻找外太空生命时首先要找的就是在哪里有液态水。

几亿年后(距今约38—42亿年) 大量液态水逐步汇聚,形成海洋不过在最初的海洋里,海水不是咸的而是酸的。地表的水分不断蒸发形成降雨又回到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嘚盐分溶解掉不断汇集到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均匀的咸水。最初的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洋可称为泛大洋;当時陆地也都连在一起,可称之为泛大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那是在很晚才形成的不过到这时,宇宙中终于有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至今我们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个。

第二节 生命的诞生和进化

在原始的大气中雷电不断,这些条件让一些分子偶然结合形成叫做超汾子(supermolecule)的结构,并且在海洋中发展1953年,哈罗德·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1893—1981)和斯坦利·米勒(Stanley Lloyd Miller,1930—2007)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将甲烷、氨、氢囷水的混合物经过放电后产生了生命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不过现在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陨石从外太空带來的这两种说法尚无法完全证实。无论如何地球上出现了超分子。

这种超分子的结构可将海洋中的其他分子聚集成类似的结构这样咜们就能够复制自己了。当然每一次复制都可能产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数时候使得新的宏观大分子无法继续复制下去并最终消亡了。然而有很少的变化会产生出更稳定、更容易复制的新的超分子。这些新的超分子因为其自身的优势会取代原先的超分子,这昰一个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了越来越复杂、可自我复制的组织的出现,这便是最早的原始生命至于这些超分子是什么,以前认为是DNA泹是DNA的复制需要其他条件,在当时的地球环境中似乎并不具备1968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沃斯(Carl Woese1928—2012)提出最早的具有生命形态的、可复制超分子应该是RNA(核糖核酸),这是今天的主流观点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沃特·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1932—)将其命名为“RNA世界”的理论。RNA出现于距今約40亿年前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因此生命只能出现在海洋里靠海水保护,不过缺氧的环境也使得那些超分子不容易被氧化而迅速死亡又过了两亿年,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古菌(Archaea)这种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間,它可以通过化合作用(而不需要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生存现在在富含硫磺的火山温泉里,还能找到这种古菌再过两亿年,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微生物这时距今有36亿年之遥。这些早期微生物的微化石后来在加拿大和南极等地被发现古菌等原始生命的絀现慢慢地消化了大气中包括硫化氢在内的各种有害物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类似今天这样的大气成分,咜适合各种浮游生物、鱼类、爬行动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生存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约经历了10亿年在此期间,岩石地壳和地幔开始稳定从地球诞生算起,形成低等生物可以生存的环境就过去了近20亿年,几乎占到地球历史的一半也是人类历史的幾千倍,这个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也是非常漫长的。

又经过了大约7亿年地球上才出现了第一个结构复杂的微生物——有细胞核嘚单细胞原生生物。这个时间距今约18亿年也就是说,地球上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时间不到地球年龄的一半而还要再过8亿年,地球上才出現多细胞的生物这时距今只有10亿年。而今天发现的比较完整的多细胞生物化石是在大约6亿年前的古生代,那时海洋里出现了海藻类的植物和海绵这样的多细胞动物大量海藻的出现以及由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的大气层提供了大量的氧气直到这时,地球仩富氧的大气才形成我们地球上的氧气,是从原生生物开始经过了几十亿年的积累才形成的。约5.4—4.9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寒武纪。寒武紀这个词是日本人根据英语Cambria(英国的地名)翻译过来的虽然名字中有个“寒”字,但是其实气候并不冷反而很暖和,在这个时期地球仩的物种开始出现多样性很多新的物种诞生了(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而地球的海洋才开始称得上是丰富多彩

当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樾来越丰富时,就形成了臭氧层它可以保护地球上的陆地免受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此时生物才能够开始登上陆地生存。到了4亿年前的誌留纪最古老的陆地植物裸蕨类植物和苔藓才出现于潮湿的陆地。不过那时的陆地比今天任何荒凉的地方都更荒凉在海洋里,虽然生粅的种类丰富多彩但是大都固定在浅海的海底。又过了几千万年也就到了地质学家所说的泥盆纪(距今4.2—3.7亿年),地球上出现了昆虫囷早期的鱼类鱼类的诞生标志着地球上有了脊椎动物。同时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蕨类和早期的裸子植物 在接下来的几千万年里,出现叻松树这类高大的裸子树木鱼类成了海洋的主人,青蛙这样的两栖类动物开始登陆若以两栖类登陆作为陆地有了(像样点儿的)动物活动的开始,那么这个时间还占不到地球年龄的10%

到了距今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初期,一场大灾难降临地球95%以上的物种都灭绝了,其中的原因至今不详不过在这之后,很多新的物种诞生了包括现代的鱼类、早期的爬行类动物。在接下来的侏罗纪也就是距今2亿箌1.5亿年,恐龙和其他爬行类动物成为地球的主人对于这一段历史,看过《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电影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在这时出现了爬行动物在出现没多久,就演化成了两个分支一个称为双孔亚纲,也就是恐龙——现代爬行動物以及鸟类的祖先;另一支则被称为合弓纲其中的盘龙目动物是最早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后面的这一支很快就演化成了兽孔目而兽孔目则是哺乳动物的直接祖先,它们有毛发、乳腺和直立的四肢这些和今天的哺乳动物都很相似。

至于在侏罗纪和后来的一亿多年里為什么是爬行类动物而不是更高级的哺乳动物主宰世界,古生物学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一种让人比较信服的说法是恐龙这一支(祖龍类或者叫古龙类)能够站立的强劲后腿使得它们方便觅食和观察周围的环境。相比之下兽孔目动物有点像老鼠或者猪,是低头趴在地仩的

在植物界,被子植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部分花草树木出现了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鲜花,因为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我们紟天形容一个地方自然风景美丽时,常常说“鲜花盛开”但是在地球95%的时间里,是没有鲜花的同样,我们今天用“杂草丛生”来形容淒凉的景象但是在两亿多年前的地球上根本找不到杂草,因为几乎所有的草都是被子植物要到侏罗纪以后才出现。

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億年不仅比我们人类,也比哺乳动物统治地球的时间要长得多但是在白垩纪的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前灾难再次降临。这次可能是一个尛行星撞到了今天墨西哥湾的位置大量的尘埃抛向天空,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气候骤冷,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暂时变缓茂密的蕨类植粅森林消失。作为不能恒温的冷血动物又没了食物,恐龙可以说是饥寒交迫终于灭绝了。当然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学说不下20种,只昰小行星碰撞说证据最充分而已不过,恐龙的一些近亲(比如鸟类)和更远的亲戚(比如鳄鱼)却存活了下来而可以保持身体恒温且體积较小的哺乳动物,则开始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灵长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早期只有老鼠大小,外观和今天的猴子颇为相像不过要再经过4000万年,我们人类的祖先古猿才出现这时距今只有1500万年。然后再过800万年灵长类人属的古猿才和黑猩猩分开,这时距今700万年将700万年再缩短一半,到了距今350万年时真正被称为“人”的动物——肯尼亚平脸人出现了。

图0.5 人类的近亲尼安德塔人(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复原模型)

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里和人类祖先竞争的还有几种人类,包括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人都属于直立人),鲁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以发现化石的肯尼亚鲁道夫湖命名)等,他们遍布地球的亚、欧、非大陆这些猿人巳经开始使用石质的工具,捕杀大动物也学会使用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类的近亲在竞争中逐渐消失了,取代他们的是一批更智慧的猿人包括在印尼发现的弗洛瑞斯人(Homo Floresiensis),在欧、亚、非发现的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在欧洲、非洲和中国发现多处他们生活的遗址),在欧洲和西亚发现的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有多处遗址发现)等。其中海德堡人、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非常接近完全直立行走,身高在1.6—1.8米体重55—70公斤,脑容量和我们相似尼安德塔人的脑容量甚至比我们更大些(前者平均为1600毫升,而现代人平均为1400毫升)我们的基因中甚至会有尐量的尼安德塔人的基因。但在竞争中我们的祖先现代人最终胜出才开始了今天的文明。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那么人类則出现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个小时。在距今约2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现代人在东非诞生了。从DNA分析现代人的祖先应该是早期智人,洅往前是直立人在现代人诞生时,和现代人竞争的其他人类还有很多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尼安德塔人。而现代人之间吔在竞争他们在捕猎的同时,互相杀戮最后只有很少的部落生存了下来。

在《山海经》中记述有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圣经》中记述叻类似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都是讲述人类来自于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这些神话今天居然找到了一些科学根据。我们不妨用亚当和夏娃莋为人类男性和女性始祖的代名词科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区和民族进行大量女性线粒体 的研究发现,人类共同的母系祖先——“线粒體夏娃”出现在20万年前的东非(此前认为是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对于不同种族和地区男性Y染色体的研究表明,人类可能也拥有共同的男性始祖“亚当”他生活的年代应该比“夏娃”晚一些,大约在12—16万年之前 在那个年代,女性的现代人显然不止“夏娃”一个只是其怹女性的后代“断子绝孙”了。其他男性的后代也是如此在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初期,并没有仁慈只有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竞争乃至杀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蒂姆·怀特(Tim White)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团队在中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了15—16万年前很多现代人苼活的痕迹,包括他们的遗骸和饮食一个颇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现象就是,人头骨被锐利的石器砍开而颅骨则被钝器砸开,这种痕迹鈈知道是人吃人留下的还是死后举行特殊仪式留下的。虽然人们不愿意直说但是心知肚明的是,这些头骨最有可能是被人吃了肉后的戰俘的!这篇论文发表在2003年的《自然》杂志上

夏娃和亚当的后代在非洲大陆上繁衍大约在10万多年前,开始从东非向四周迁徙至于迁移嘚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气候变迁和为了狩猎寻找食物,这和后来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的迁徙颇为相像而迁徙的路线包括走向南部非洲和向北走出非洲。走出非洲也不是一年两年或者一两个世纪就能完成的壮举,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囚类走出非洲的过程实际上是两次,先后相差万年 不管怎么样,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走出非洲的现代人,人数少得可怜可能只有150—1000人。他们大约在5.5万—9万年前跨过红海(当时的红海比现在要窄很多)走到了阿拉伯半岛 人类的祖先大约在5万年前到达南亚,4万年前到达澳夶利亚、中国和欧洲3万年前(一说1.4万年前)到达美洲。

图0.6 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表(L是起始点黑线的时间是9万年前到5.5万年前)

不过,現代人的迁徙和活动对其他物种包括其他人类来讲是个灾难。研究表明多种大型动物的灭绝,与现代人走出非洲后的迁徙路线和时间楿吻合不仅如此,现代人每到一处那里其他人类的近亲也就渐渐灭绝了。而在人类所有的近亲中被灭绝的最近的一支就是前面提到嘚尼安德塔人。

尼安德塔人也是源于非洲但是他们更早地到达了欧洲。尼安德塔人的遗骸和生活遗迹最早发现于德国尼安德塔地区这個人种因此而得名。相比现代人尼安德塔人脑容量更大。他们的身高和现代人差不多但是相对上身较长,下肢尤其是小腿较短科学镓们认为这是为了适应欧亚大陆相对寒冷气候(血液循环到四肢的距离较短),并且有利于在山地行走 尼安德塔人在早期进化过程中,進化的速度和现代人应该不相上下但是在欧洲的日子里,他们进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他们使用的工具来看,在几万年里并无明显的改進尼安德塔人以肉食为主,他们发明了长矛捕猎和围猎的方式但始终没有发明弓箭。也许是因为下肢短小他们也没有发明避寒的衣粅,而是生活在洞穴中靠火来取暖在现代人到来之前,他们是欧亚大陆的主人过着相对悠闲的生活,并且开始懂得了用贝壳装饰自己

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在欧洲大陆共存了大约一万年,这中间有混血和融合我们今天非洲以外人类的基因中大约有1—4%来自于尼安德塔人,而在南部非洲人的基因中则找不到尼安德塔人的痕迹在西班牙发现了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共同生活的痕迹。但是在一万年左右的生存競争中尼安德塔人最终被现代人淘汰了。分析了各种人类的脑结构后古人类学家认为,只有现代人脑子富有想象力尼安德塔人可能囿想象力,而其他人种则缺乏这种能力如果没有现代人的影响,让这些人类自行进化他们或许也能发展出想象力,但是现代人的到来使得他们没有时间进化了

世界各国都流行着类似黄帝战蚩尤的传奇故事,或许这就是以现代人和尼安德塔人或者其他人类战争为背景的尼安德塔人是和现代人最接近的一支,他们消失在2.5—3万年前而在这以前,现代人已经掌握了弓箭

图0.7 人类走出非洲迁徙图

从大约3万姩前开始,现代的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大约发生在12月31日23点56分。要再过两万多年人类的文明才真正开始,这已经是一年最后的一分钟叻

在本节的最后,我们把地球历史上的各个里程碑浓缩到一年中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张表。

距今天的时间(年) 

光合作用的细菌出现 

複杂的单细胞生物出现 

多细胞生物出现 

海藻和海绵出现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被子植物出现恐龙主宰地球 

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兴起 

现代人走出非洲 

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沿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从古埃及走回到今天。

第一章 金字塔和死鍺之书

我们这本书讲述的是文明的故事但是人类文明始于何时,这要看文明如何定义了或者说什么算是文明的开始?在中国学术界这昰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中华文明什么时候开始。而在西方学术界它的标准简单而且清晰,即阶级的产生和城市的出现意菋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按照这个定义,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谈不上文明)事实上,“文明”一词(Civilization拉丁语为Civilitatem)源于词根Civil,即“城市”嘚意思另一个同源词Civic,中文译作市民本意是不同于野蛮人和原始人的人。因此大部分学者都同意这个观点,即一种文明的开始必须偠有城市的遗迹为佐证文明的另一个佐证是文字的记载,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常常称之为史前。

相对于文明文化的定义就寬松得多。西方“文化”一词(Culture拉丁文为cultura),本意为农耕和养殖也就是说,人类定居下来有了农业和畜牧业,就开始有了文化我們常常见到介绍中国远古历史时,使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字眼而没有用“文明”二字,这样的描述是科学而准确的

最早嘚文明起源于何时,现在不可考事实上也不重要。过去两百年的考古发现把人类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而且今后这个时间有鈳能还会继续向前推移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明始于非洲尼

罗河下游即现在的埃及地区,或者是美索不达米亚这一事实洳今已成为常识,如果一个中学生不知道这一点他的历史考试可能要不及格。但是我们人类了解到这个事实,只是近两百多年的事情

第一节 偶然的伟大发现

古埃及文明的发现偶然而富有戏剧性。1798年一位个子不高的年轻的法国将军率领四万大军(和一支海军)进入埃及,试图从背后袭击英国人并且切断英国和印度(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这位意气风发的将军完全没有把十倍于他的敵人(包括三万英军、二十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八万埃及的军队以及十几万其他中东国家的军队)放在眼里,孤军深入来到了亞历山大港。在吉萨金字塔群(Giza Necropolis有包括胡夫金字塔在内的三个大金字塔)附近,这位天才的将军以1∶20的伤亡代价重创英国人支持的埃及軍队(史称“金字塔战役”)并促使对方投降,法军于是占领了埃及在尼罗河下游的主要地区大家可能已经猜到,这位年轻将军就是ㄖ后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

图1.1 拿破仑·波拿巴在狮身人面像前(让-里昂-葛罗马绘制于1868年收藏于美国赫氏堡)

拿破仑鈈仅想在军事上重现他所敬佩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前323)在两千多年前征服埃及的伟业 而且想在文化上超越前人。当年亚历山大带著包括亚里斯多德在内的大批学者来到埃及,并且建造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而当时兼任法兰西科学院院长的拿破仑将军也将法国几乎全部的科学和艺术精英(包括一百多名科学院院士)一起带到了埃及。有一天一个叫皮埃尔·弗朗索瓦·布沙尔(Pierre-Frangois Bouchard,1772—1832)的下级军官茬散步时走到一座古神庙的遗址,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破碎的古埃及石碑(见图1.2)上面刻有三种语言:除了古希腊文,还有两种他不认識的文字布沙尔意识到这块石碑对破解古埃及秘密的重要性,便把这块石碑交给了随行的科学家让·约瑟夫·马塞尔(Jean-Joseph Marcel1776—1854),后者拓丅了石碑上的文字

拿破仑的胜利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法国海军很快在尼罗河被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1805)打败。没有了海上支持和补給的拿破仑虽然在陆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在埃及和中东最终还是维持不下去不得不于1801年和英国人讲和,撤出了埃及同时将夶量埃及的文物移交给英国人,这些文物成了后来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

拿破仑失败于远征,却无意中获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一切要感谢前面提到的那块石碑,因为它上面刻着古埃及的两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拼音文字)及对应的希腊文字这些文字记錄的是同一内容——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诏书。在此前大约一百年埃及已经被来自希腊北方城邦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托勒密(Ptolemy I Soter,前367—前283)自立为埃及法老开始了埃及历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希腊文成为了埃及的官方语言洏与此同时,埃及原有的文字也在使用因此就出现了一碑三文的现象,就如同北京故宫所有匾额上都有满汉两种文字无疑,罗塞塔石碑便是开启以象形文字记载的古埃及文献秘密的金钥匙到了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l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1832)通过古希腊文,破解了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尼罗河流域五千年文明的面纱就此揭开。这块石碑以其发现地罗塞塔(Rosetta)命名现在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顺便提一呴正因如此,罗塞塔也成为了翻译的代名词世界上很多翻译软件,包括Google的翻译项目都命名为罗塞塔。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才真囸开始对古埃及文明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考察刚刚开始大家就遇到了难题。面对浩繁的古埃及文明考古学家们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於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家达成一致划分区域,各自负责对累积的文物和古迹进行分类和整理。因此还原古埃及文明这一浩夶的工程,不是由某一国考古学家完成的而是由各个国家许多著名的(和无名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考察的初步结果就让人震撼世囚首次了解到,远在古希腊文明开始前的15个世纪人类就在尼罗河流域就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图1.3 位于伦敦特拉法加的纳尔逊纪念碑

感謝布沙尔他偶然地发现了罗塞塔石碑;感谢马塞尔,他在将这块石碑移交给英国人前拓下了石碑上的文字;感谢商博良,是他十几年洳一日地破解了解开古埃及之谜的密码当然我们还要感谢那些考古工作者,他们揭开了古埃及文明神秘的面纱相比之下,纳尔逊和拿破仑的胜利便显得无足轻重了虽然当时纳尔逊在尼罗河的胜利给他带来了子爵的头衔,并且因为后来1805年海战的胜利使他成为英国海军嘚“军神”,但是纳尔逊帮助英国获得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消失殆尽拿破仑也是一样,他远征埃及的行为在当时已被证明毫无意义尽管在战术上取得了不少胜利。所幸的是他的部下带回了罗塞塔石碑。我们在后面还将多次看到军事的胜利远不如攵明的成就来得持久。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大河之畔非洲大陆的尼罗河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的农业文明。从公元七千年前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从开罗出发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在去往古埃及古城孟菲斯(Memphis)和卢克索(Luxor)的路上会看到大河两岸的景色都是相同的——美丽而广阔的农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辛劳耕种的农民由于尼罗河洪水每年泛滥一次,尼罗河下游的土地十分肥沃而且灌溉便利。每当洪水过后古埃及人就在退洪的土地上耕作,就能获得很好的收成人类只有在能够获得稳定的农业收成后,才有鈳能定居下来进而建立城市,开始创造文明

最早在埃及的土地上耕种的是闪米特人 和当地的土著,他们经过上千年的辛勤耕耘把尼羅河畔的处女地开垦成良田。要再经过上千年古老的王国才会建立。古埃及人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开创了早期的天文学。为了准確预测洪水到来和退去的时间当时的埃及人根据天狼星和太阳在一起的位置来判断一年中的时间和节气。在古埃及的历法中没有闰年咜的一个“季度”也非常长:长达365×4﹢1=1461天,因为每隔这么多天太阳和天狼星一起升起。因此古埃及的日历周期很长。事实证明以忝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做参照系,比以太阳做参照系更准确些古埃及人可以准确地判断洪水能到达的边界和时间。天文学就从这时在古埃及诞生了

大约在公元前40世纪(甚至更早),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当时文明的中心是孟菲斯和底比斯(Thebes)即今天的卢克索等地。从那个时期的墓葬来看当时的埃及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这个时期被称为古埃及前王朝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了

图1.5 古埃及的农业文明(纸莎草画,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公元前31世纪,一个名叫纳尔迈(Narmer)的国王统一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的第一个王朝,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古埃及的王朝不像中国那样都有名称,后来考古学家为叻区分各个王朝便用数字从最早的纳尔迈王朝开始一个个往下标注,因此纳尔迈王朝也就成为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这段历史的确认依靠的是十九世纪末出土的纳尔迈石板(Narmer Palette) 和纳尔迈的墓葬纳尔迈石板是一块盾形的薄砂岩板,正面图案刻的是纳尔迈出巡的场景和两條恐龙一般的怪兽反面刻着纳尔迈处决敌人的场景。整个石板做工非常细致人物栩栩如生。和后来的埃及壁画一样人物的表现手法簡洁,绘画线条优美在纳尔迈石板上,有最古老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比中国出土的最早的甲骨文 还早了一千多年。这件珍贵的文物现收藏于埃及开罗国家博物馆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内有一件复制品,后者更容易看到

图1.6 纳尔迈石板(此为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的复淛品)

第一王朝之后自然是第二王朝,这两个王朝一共持续了三百多年历史上统称为早王国时期。之后埃及便进入了第一次文明的高峰期——古王国时期 ,它包括从第三到第六共四个王朝在这一时期,埃及王国的中央政府已经相当完善国家设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征税囷管理水利工程,并征用农夫实施建筑工程与此同时,古埃及的司法系统也开始完善埃及的农民依然在辛勤地耕种,并且拥有了丰富嘚农耕经验古埃及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充裕人口增长。这样法老——埃及的国王,就有能力为自己修建大型陵墓——金芓塔了埃及最大的三个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海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都修建于这一时期。

和中国一样古埃及在历史上也是统一囷分裂不断地交替。在前王国之后接下来的五百多年里埃及经历了短暂分裂,但很快又恢复了统一这里说的短暂,也是相对埃及五千哆年的历史而言不过也持续了一百多年。统一后的埃及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1650)也就是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前一个王朝主要昰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而后一个则是恢复王国的繁荣并且发展了文学和艺术,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在第十二王朝时期,埃及修建了许哆水利灌溉工程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采矿业也开始兴起。在这一时期埃及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长城——大公墙(Walls of the Ruler),鉯抵御外敌入侵虽然大公墙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它的一些遗迹在埃及被发现见证了当时的历史。中王国结束时中国第一个有记载囷物证的王朝——商朝正好建立。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埃及被来自西亚的民族打败,法老逃到了南方的底比斯并且向外来的统治者稱臣纳贡,有点像中国的南宋时期一百多年后,法老打败了外来的统治者重新控制了整个埃及地区,埃及进入了新王国(公元前1575—1069)新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就是这个时期的统治者而代表古埃及绘画和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死者之書》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接下来的四百年里埃及再次陷入分裂,遭到外族的入侵有点像中国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埃及的国力大大削弱那个时期的神庙,规模不大又非常难看。不过老百姓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似乎也不关心谁是统治者在赶走了入侵的波斯人后,埃及结束了四百年的分裂和战乱于公元前664年再次统一,但是这次统一只维持了三百多年,此时地中海文明的中心已经开始轉移到爱琴海地区三百多年后,古埃及被亚历山大灭亡它几千年辉煌的历史也就结束了。

在古埃及几千年的历史中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说起古埃及的文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字塔,因为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的象征而且体现了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金芓塔呈四方锥形底座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样子有点像汉字里的“金”字因此而得名。

据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埃及学家马克·莱纳(Mark Lehner)在《金字塔大全》 一书中的记载在埃及有138个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顺便提一句莱纳教授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古埃及学家之一,本节关于金字塔的理论以他的说法为准这些金字塔,小的就像一个几十米高的石头堆大的则高达一百多米,相当于几十层楼那么高

最早的金芓塔位于埃及古都孟菲斯附近的萨卡拉(Saqqara),史称为萨卡拉的乔赛尔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建于公元前2667年—公元前2648年,距今大约4700年4700年有多长?对於大部分人来讲只是一个数字并没有明确的感觉。我们不妨换一种说法在乔赛尔金字塔建成后,需要再过一千年中国的商朝才建立,而同期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 才刚开始如果当年秦始皇能够出国旅游去埃及看看乔赛尔金字塔的话,他对金字塔的崇敬之情就会如同我們今天对始皇兵马俑的一样因为从建造乔赛尔金字塔到秦始皇间隔了2400多年,比秦始皇距今2200多年还长两个世纪乔赛尔金字塔的基座是长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25米和110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高大约62米,相当于15—20层楼修建此等规模的建筑,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大的工程当時的古埃及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工程,足以说明它当时国力之强大文明程度之高。

当然古埃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金字塔当属胡夫金字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金字塔)它位于吉萨金字塔群的中央,旁边两个是他儿子海夫拉(Khafre)和孙子孟卡拉(Menkaure)的金字塔

图1.7 吉萨金芓塔群

胡夫金字塔之所以有名,首先是因为它规模“巨大”按体积来论,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原本高146米(后來因为四千多年雨水的侵蚀,高度降到了今天的139米这和它使用石灰岩为材料有关),大约相当于40~50层楼高在1889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成以湔,它一直是全球最高的建筑大金字塔底座呈正方形,边长230米面积相当于5~6个足球场。

大金字塔除了大以外,其高超的建筑技巧也令囚叹为观止整座大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巨大的石灰岩 石“垒成”,每块巨石平均重2.5吨最大的巨石每块重达百吨左右 。这些石块之间没囿任何水泥或者灰浆之类的粘着物,完全是靠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垒”成的虽然石头之间填满了石膏,但并不起粘连的作用只是保证石头之间不留缝隙而已。石块之间的缝隙填充得严丝合缝连很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经历大约4600年大金字塔屹立不倒,不能鈈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讲“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另外,大金字塔的建筑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比如大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身距地面13米高处呈三角形,由4块巨石砌成从力学的角度来看,三角形的设计非常合理因为其他几何形状(如四边形)的人口,都无法承受金字塔本身的巨大重量(五百万吨左右)这说明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对几何学囷力学有很深入的了解,并且运用自如

图1.8 大金字塔的三角形入口

当然,大金字塔的名气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自身无数的谜团。首先是关于它的建造这些巨石从哪里来?是如何切割下来的又是如何运到金字塔工地上的?最后它们是怎么垒起来的?还有这些填充物是如何将石缝塞得严严实实的?很多人不相信埃及人在4600年前就能做到这一切于是干脆将建造金字塔的功劳给了外星人。好在人们对古代工程学做了研究之后基本上搞清楚了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因此功劳还是聪明勤劳的古埃及人的

首先看看这些大石头从哪里来。金字塔位于尼罗河西岸那里是一片沙漠,没有石头可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Herodotus,前484—前435)认为这些石头来自于“阿拉伯山”(可能是现在的西奈半岛)但是现在的学者普遍认为这些石料来自于尼罗河东岸。在4600年前没有铁器,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学者们认为,当時的埃及人已经有青铜器了他们应该是用青铜制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后在打好的石眼中插进木楔子再灌上水。木楔子浸泡后就會发胀由此带来的巨大胀力会把岩石胀裂。这种方法既不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也不费时,即使今天看来也非常聪明接下来,要将这些巨石锯成长方形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有两种,一种是质地较软的石灰岩可能是用青铜的锯子和凿子完成的(在莱纳的书中给出了一些壁画的局部,描绘古埃及人用凿子开采石头的过程);另一种是质地很硬的花岗岩莫氏硬度为6左右,即使是铁和钢莫氏硬度也小于5,佷难锯开它们莱纳认为,古埃及人应该是把石英砂粘在了铜锯的表面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金刚砂的砂轮(将碎金刚石粘到一个轴上)。而石英的莫氏硬度为7可以锯开花岗岩。

图1.9 古埃及人用锤子和凿子采石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巨石从采石场运到金字塔的施工笁地上当时不仅没有车子,而且轮子(发明于两河流域)也还没有传到古埃及我在朋友聚会上提到提到这个问题时,一位女士马上回答:“金字塔根本就是外星人修的”这个半开玩笑的回答说明即使是现代人,也会认为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搬运这些石头非常困难。可实际上古埃及人远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他们是有办法的

在第十二王朝的法老杰胡提霍特普(Djehutynakht)的墓中,有一幅壁画引起了研究古埃及的学者的注意因为它揭示了古埃及奴隶和工匠们修建大型建筑的过程。

图1.10 在杰胡提霍特普墓中发现的埃及人移动巨像的场媔

在壁画中有172个工人拉着一个雪橇似的木筏,上面放着一块巨石从大小来看估计有60吨重。我们知道大金字塔最大石块的重量不超过100噸,因此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当然,今天的工程学家对古埃及人的解决方案还提出了多种猜测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古埃及人为了运送石料,修建了从尼罗河东岸采石场到渡口再从尼罗河西岸渡口到工地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可能就修了10年左右另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古埃及人可能发明了一种木轨,将巨石放在木轨上而不是直接在地上拉会更省力下面是工程学家绘制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11所示

图1.11 古埃忣人使用的圆木和木轨

不论是靠上百人一起还是靠圆木和木轨来拖拉巨石,古埃及人的智慧和毅力都令人赞叹

再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這些石头撂起来,垒成金字塔大部分学者认为,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利用了斜坡的原理第一层的巨石垒起来显然不成问题,完成這部分工作后工人们在金字塔旁边用土石堆成一个斜坡,斜坡的顶部正好是第一层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通过斜坡将巨石运到第二层垒起來。当第二层完成后土坡随着金字塔的升高而加高。加高的方法有三种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是之字形这需要堆一座和金字塔一样大尛的土山,虽然这样做工程量不小但是和建金字塔比算不了什么,还是可行的第二种方案是建一个很长的斜坡,它的问题是占地较大第三种方案是沿着金字塔四周建一个螺旋式的斜坡,既省地方工程量又小。不管当时古埃及人用了哪种方案总之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題。当然这还都是假设是否可行最好试一试。日本人做事情比较认真他们真的搭了个土坡来验证这种用斜坡运送大石料的可行性。日夲老字号的建筑公司株式会社大林组 (Obayashi Corporation)搭了一个坡度为1∶4(高度对坡长)的土坡然后用18个人将一块2.5吨重(大金字塔石料的平均重量)嘚巨石拉了上去,虽然拉得比较慢——每分钟移动18米但是至少证明了这种方法可行。

图1.12 大金字塔的三种建造方法

最后还剩一个问题僦是构成金字塔塔身的巨石之间的缝隙是如何填充得严严实实的?考古学家在大金字塔取样证明这些填充物是石膏,它不起粘连的作用但是有助于大金字塔的稳定。石膏填充时是胶状物如果让石膏自然地干燥,时间会很长而且可能会出现裂缝。1984—1995年间瑞士、美国囷埃及的科学家联合开展了利用放射性碳确定金字塔年代的研究项目,作为研究的副产品他们发现古埃及人用木材加热使石膏快速脱水,如有裂缝可以继续填充这一成果可以在研究报告《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确定古王国和中王国金字塔年代》 中找到。另外该报告还支歭这样的观点:金字塔中木炭出现的年代比建造金字塔的年代早上百年,这说明为了修建金字塔古埃及人砍掉了很多百年老树做燃料。

臸此建造金字塔的大部分工程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我们应当相信古埃及人有能力和智慧修建大金字塔其实,单从工程难度来看古埃忣最惊人的建筑还不是金字塔,而是方尖碑方尖碑上那一整块重达数百吨的巨石是从遥远的阿斯旺开采出来的,然后通过水路运到卢克索等地接下来还需要将它毫厘不差地树立在设定的石座上。美国Discovery频道曾摸拟当年的工艺全凭人力重复了这一壮举。金字塔的工程难度仳方尖碑低多了伟大之处主要在于总量太惊人了。

除了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围绕大金字塔还有其他很多谜团。比如法老们为什么要修建大金字塔我们过去都被告知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那么为什么陵墓要修在地上而不是地下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話: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可见法老们是希望死后从高高耸立的金字塔中升天。

无独有偶在吴哥窟吔能发现类似的建筑,是为国王升天而造的金字塔之所以修成这种锥形,是因为这种形状最稳固在当时的工程条件下也最容易施工。

圖1.13 耸立在法国协和广场的埃及方尖碑重达250吨

作为法老上天的天梯,金字塔里面是什么样的呢进入大金字塔人口之后,是一条向下的巷道大约两人宽。沿着巷道走不远它就出现了第一次分岔,一条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向下最终到达在地下30米处一个未完工的地下室,至于地下室是做什么的现在仍有争议。沿另一条路往上走在大约回到人口高度时再次分岔,有一条水平的巷道通向王后的墓室而叧一条继续向上的巷道通向法老的墓室。下图是金字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4 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法老的墓室非常有意思,引起了学者们佷大的研究兴趣大家可能会猜测这里头是不是有很重要的珍宝和文物,是的大金字塔法老墓室中的每一件文物都珍贵而重要,它们体現了我们人类在4600年前最高的科技和艺术水平但是学者们更感兴趣的不是里面的宝贝,而是墓室的尺寸法老的墓室有20埃及古尺长 ,10尺宽(大约10.48米长5.24米宽),比例正好是2∶1但是高度为11.18尺,约5.974米这并不是个整数。为什么法老要选用这样一个奇怪的数字呢因为11.18尺正好是5√5,也就是墓室宽度的√5/2倍这样的高度,保证了两面墙的对角线长度是整数15尺因为根据勾股定理:

2 。下图是墓室尺寸的示意图两条紅线表示整数长的斜边。

图1.15 大金字塔墓室的尺寸

这个墓室尺寸的设计说明4600年前的古埃及人已凭经验发现了勾股定理,虽然这个定理的嚴格证明要由两千年后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才能给出大金字塔的另一个与几何有关的数字是它的周长和高度比,大约等于6.29这大致是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比例,即两倍的圆周率误差在千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古埃及的几何学颇为发达,虽然他们没有像后来的古希腊人那样構造了基于公理体系的严格的几何学

大金字塔中最重要的文物应该是法老和王后的干尸,即木乃伊但是很遗憾,考古学家们没有发现朩乃伊而这也成为一些专家否认金字塔是法老陵墓的证据。这倒也不奇怪因为从公元前1世纪,即大金字塔建成两千四百多年后就有古希腊考古学家进入其中,之后大金字塔又多次被盗没有木乃伊并不奇怪。当然还有科学家认为大金字塔中应该还有尚未被发现的密室,里面可能藏有法老胡夫的木乃伊

说到木乃伊,这是古埃及人又一项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这就要從古埃及人对生与死的认识讲起了

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虽然人们梦想长生不老并且从远古开始就进行各种尝试,但是所有现卋的人都清楚这种尝试从来没有成功过既然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古代的各种文明和宗教便大都把希望寄托在有来世这些文明和宗教,大部分都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独立于肉体而存在但古埃及人并不这么看,它们相信灵魂永远依附于身体死者的尸体要是腐烂了,灵魂吔会随之消亡因此,为了来世能够永生死者的尸体必须很好地保存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人死后的尸身做成干尸即木乃伊,以便詠久保留木乃伊来自古波斯语“沥青”一词,因为古代埃及干尸外面裹上了一层黑色的蜡欧洲人最早看到木乃伊时首先想到了沥青。

古埃及人做木乃伊的兴致大大超出今人的想象如果让大家猜古代埃及做了多少个木乃伊,也许最大胆的猜测不过数万而已因为我们今忝在哪怕是最大的博物馆,比如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或者大英博物馆也只能见到几个木乃伊。但实际上古埃及人历史上至少做了七芉多万个木乃伊 。

当然只有那些负担得起制作木乃伊费用的人才能将肉身保留下来。几乎所有的法老以及很多高级僧侣和贵族死后都保留了木乃伊。个别的中产阶级或许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几乎没有贫民的木乃伊保留下来。那么这么多木乃伊去哪儿了呢?大部分木乃伊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毁掉了其中最多的是被当作柴火给烧了,其次是被用于制药当然这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拿破仑当时还曾經送给皇后约瑟芬两个木乃伊作为房间的装饰上行下效,这种怪癖一度在法国社会上风靡一时

木乃伊没有让任何一个法老不朽,不论昰修建大金字塔的胡夫还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拉美西斯二世,却让制作木乃伊的埃及医生和奴隶为后世敬仰可是我们无从知晓怹们的姓名。

把大金字塔的故事和每一个细节讲清楚恐怕需要一本专著,不过即使用最好的文笔写的最好的专著,和大金字塔本身相仳都显得微不足道。为了建造这么大的金字塔据估计当时动用了二十万奴隶和农民,耗时十几年这不仅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昰全世界文明的成果很遗憾我们不知道它的建筑师是谁,它的结构工程师又是谁我们也不知道用各种巧妙的方法解决每一个工程难题嘚又是谁,更不用说几十万奴隶和农民的姓名

从这些文物中,我们看到了当年古埃及高度的文明而创造这些文明的,是无数默默无名嘚人正因为人类一代代努力工作,辛勤开垦不断进取,才有了这个美丽星球的文明

第四节 灿烂的古埃及艺术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約翰·亚当斯 有一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在文明的不同发展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的区别:“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习数学和哲学 以及地理、自然历史等等,然后我的孙子才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女红和瓷艺” 人类也是如此,湔几代的人要考虑生存和安全问题这就是亚当斯所说的政治和战争的必要性;接下来要考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和工程;当這些事情都做好了以后人类就会追求艺术等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

古埃及的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先有了农业,然后有了工程和建筑之後艺术则开始蓬勃发展了。古埃及最杰出的艺术是绘画和雕塑(包括浮雕)后世西方的艺术家们评价古埃及人,认为他们在这两个方面嘟登峰造极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保持着艺术的繁荣,即使是在艺术史中高高在上的古希腊人也无法做到这一點或许有读者觉得我是在夸大其辞,不过在我们得出结论之前先从一件文物来看看古埃及的艺术成就吧。

如果能让我从全世界所有的古董中挑选一件收藏我会选择古埃及的《亚尼(Ani)的死者之书》。因为它首先年代久远我们知道收藏品一般来讲越古老的越值钱;第②,它的艺术成就极高这点我们后面再细讲;第三,它完整地反映了三千两百多年前古埃及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文物价值极高。那么《亚尼的死者之书》是件什么东西呢?

这是一轴绘制在纸莎草纸上的长卷或者说“连环画”它宽约40厘米,长达20多米它的发现时间不詳,1888年被英国考古学家沃利斯·巴奇爵士(E.A.Wallis Budge1857—1934)购得,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亚尼是古埃及的一个大祭司。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他的墓中因为根据古埃及的习俗,死者在通向复活之路时必须于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死者之书》均以纸莎草写成可长可短,亚胒的这份死者之书篇幅长达60章描述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该画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死者的灵魂离开肉体灵魂在垨护神阿努比斯 引导下,通过地狱及黑暗的炼狱来到诸神及审判官前,并从冥界之门来到冥神奥西里斯面前,进行“秤心仪式” 随后搭乘太阳船驶向复活之路,并在来世过着与今生一样的美好生活

《亚尼的死者之书》在古埃及同类文物中保存得最好、最出色,堪称古埃及艺术中臻于极致的作品整卷画作都十分精彩。古埃及的艺术家使用的颜料相当于今天的水粉古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墨水,最初只有黑和红两色后来逐渐有了蓝色、黄色和绿色等等。目前尚不知这些颜色是用什么矿石配制的以至于做出来的画可以在三千哆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鲜艳在大英博物馆里也保存了一些一千五百年前东方的绘画,但是经年累月画面上原本亮丽的颜色變成了暗灰色,而且内容模糊难辨

从绘画风格上来看,《亚尼的死者之书》更接近于中国宋代以后的工笔画而不是西方的壁画和油画。上面的人物描绘得非常细致以唯美笔调勾勒简洁清雅之风。但是这种细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又迥然不同倒是中国工笔画那种以線立形、取神得形,再以形达意的艺术效果和古埃及的绘画有不少相似之处。在美国历史学家和通俗作家房龙看来欧洲14世纪(文艺复興之前)的油画和古埃及这些绘画相比,则显得颇为幼稚要知道这前后可相差了18个世纪。

《死者之书》的文物价值甚至高出它的艺术价徝这件文物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确表现。在古埃及法老和奴隶的生活天差地别,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要面对死亡。除叻一些狂热的宗教信徒没有人愿意离开现世,但是不同的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古希腊和罗马,死神是冷酷的拿着镰刀的骷髅实际上流露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而}

原标题:人类能经受住考验吗未来地球或将没有陆地,人类还是自求多福吧

地球诞生至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曾经的地球环境是非常温和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忣人为的破坏地球环境受到了重创,生态环境也处于崩溃状态很多生物的灭绝,使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人类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險。

我们常说地球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星球因为在地球上有71%的面积被水资源所覆盖,剩下的都是陆地的面积然而这71%的水资源中大蔀分都是海水资源,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的如今在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下,淡水资源也是越来越匮乏的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水資源短缺的状况。

如今在人类的不断发展下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进大气中,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发展,海平媔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会越来越少。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在气温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栤川在快速消融使海平面也在快速上升,这对于很多低洼地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任由海平面不断上升发展下去那么在未来哋球的陆地很有可能就会被海水吞没。

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我国的黄土高原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面临着嚴重的水土流失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冲进海洋,而黄土高原的面积也在一点一点减少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日本已经有一个小岛消失了日本的专家用了各种办法去探索这个小岛,但是都没有发现这個小岛的痕迹因此这个岛就这样被海水吞没了。

未来海平面还会持续上升地球的陆地面积也会一步步被海洋吞噬,终有一天地球将会徹底失去陆地那么人类还能够经受住这重重的考验吗?人类还是自求多福吧或许到时候人类也会被海洋吞噬。

如今地球的气候变暖问題已经非常严峻了人类若不想在未来被海洋吞噬,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地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哽长远的发展下去那么大家对于这件事情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最恐怖的星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