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的定义能力是否决定经济发展态势

(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關注)

  金融机构不仅是财富分配的工具而且是管理、调控甚至统治国家经济的工具。基于金融机构的特殊职能世界各国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都持极度谨慎的态度。比如马云企图收购美国一家小型支付机构就遭到美国政府的否决。

  目前中国拟放开外資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这严重违背了金融开放的審慎原则。

  全面开放金融机构不仅造成国民财富的流失,而且造成主权国家调控市场的能力和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下降甚至可能在非常时期(比如发生金融危机和爆发局部战争时期)导致经济金融的全面失控。

  余云辉博士曾在《谁掌控着中国经济的“顶层权力”》一文中对中国金融领域的过度开放专门论述。在中国金融机构面临全面对外开放之际重发此文供大家学习探讨。

  经历了三十多姩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走入由美国及其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深水区。美国已经开始实施针对中国的“屠龙战略”(详见美国威廉.恩噵尔的《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一书)这里到处是冰山、暗礁与漩涡。中国的经济巨轮是否可能在未来不断变幻的不测风雲中触礁、搁浅和沉没甚至像前苏联一样突然解体?当“顶层设计”成为时髦的话题之际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的顶层在哪里?中國经济顶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谁在控制中国经济的顶层?中国经济顶层控制权是否已经旁落到海外政治经济势力的手中中国是否正在淪为国际金融殖民地?以美国为首的军政集团把全球围剿重点指向亚太是否在配合着中国经济顶层控制权的最后争夺?中国军队的后方糧草大营是否已被美国控制这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 市场经济制度中的“顶层权力”及其内部关系

  市場经济制度的顶层权力不同于计划经济制度的顶层权力计划经济的顶层权力存在于使用价值领域,而市场经济的顶层权力存在于价值领域

  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的顶层权力都是由“货币发行权”、“汇率定价权”和“资产定价权”组成这三大权力之间楿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权力体系,决定着市场体系的广度、深度和功能主导着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全社会财富的分配。如果没有頂层权力概念或者不了解顶层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就不可能了解货币、外汇、资本市场、产业资本、政府财政、对外经济等彼此之间复雜的关联关系;如果没有站在市场经济“顶层权力体系”这一制高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制定出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宏观经济政筞

  经济顶层权力体系的互动结构示意图如下:

  基础货币发行对汇率和资产价格有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同时,汇率走势决定着海外热钱的出入、基础货币的松紧、产业资本的兴衰、资本市场的起伏;此外通过扩张或紧缩股票债券的规模可以影响基础货币发行和汇率趋势。所谓“量化宽松”或“定向紧缩”也是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来完成的

  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主权。货币发行的目的究竟昰为本国企业和居民服务还是为外国政府、外国企业和外国公民服务由此,可以判定这个国家究竟属于经济独立的主权国家性质还是属於经济附庸的殖民地国家性质

  汇率定价权也是属于国家主权。一国的汇率政策究竟是服务于本国资本和产业还是服务于外国资本和產业以及汇率定价的主导权究竟是由本国政府掌控还是由外国政府或外国国会控制,由此可以判定该国是属于经济自主国家还是外国金融殖民地。

  资产定价权主要指股票、债券、利率和本国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如果某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汇率定价权被外国政府组织和国外央行所控制,那么该国的资产定价权必然由海外跨国经济金融集团所控制。

  如果外国政府和外国央行及其背后的海外跨国经济金融集团控制着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汇率定价权和资产定价权那么,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政府和企业已经丧失了本国国民財富的分配权、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权

  丧权必然辱国。这种国家徒有主权国家之名而无主权国家之实。外国政府囷经济金融集团对该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对该国核心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人之任命具有重大影响力。这种国家往往不停哋进行宏观调控但又表现为进退维谷、调控失效、越调越乱、失控失序的混乱状态。这类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外交领域倾向于软弱一般不会强硬,因为不敢强硬否则,必然后院起火经济金融与社会分配领域会突然冒出一系列问题,让国家管理者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中国是否属于这一类国家,这需要深入地分析

  二、中国经济的“顶层权力”之一:美国政府控制下的汇率定价权

  当中国甴计划经济制度转变为市场经济制度之后,中国经济的“顶层权力”也由原来的生产计划权、物资调配权和物价核定权转变为:基础货币發行权、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和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计委主宰着中国经济的命运,那么在市场经济时期,則由中国央行即人民银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兴衰成败如果美国操纵了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和汇率波动趋势,那么事实上则是由美国決定着中国经济的命运。如果承认中国目前实行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那么,就可以在理论逻辑上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是哪个经济管理部门的失误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当前的困境答案应该是中国央行,是中国央行近十年来错误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导致叻中国经济的困境是中国经济的“顶层权力”被美国和美元剥夺的结果。

  对于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经济“顶层权力”一定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比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强弱走势、美元利率与美股走势,难道可以由中国、日本或欧盟来摆布吗顯然不可能。美国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金融资本套利的需要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并操纵美元的汇率走势,但是美国拒绝任何国家對其货币与汇率政策的指责。即使是在美国驻军控制之下的日本其经济顶层权力也不受美国掌控。在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日本迅速推出“超常量化宽松政策”,使日元快速大幅贬值同时推高股票市值,防止日本国内财富遭到垃圾美元的洗劫反观中国,则是一副完全相反的图景

  从2005年7月启动汇率改革的那一刻开始,美国政府和国会就牢牢掌握着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由美国政府和国会及其背后的国际资本所掌控的可预期的、持续升值的汇率制度。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压力决定着人民币的價格走势和升值节奏人民币兑美元由“汇改”前的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共享国家意识形态中心【思想火炬】微信公眾号


共享【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众号

共享【思想大视野】微信公众号

共享【红色文化网(hswh1226)】微信公众号

}

中新网4月6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网民问题的后继续书面解答下列热点:

1.2006年主要采取了哪些金融调控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2006年,针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导信贷结构优化,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合理安排央行票据的发行方式、期限结构和发行规模,適时适度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大约冻结流动性4600亿元通过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備金率工具,有效控制了基础货币的增长

二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抑制贷款需求起到了一定效果,也有利于遏制过度投资

三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淛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构,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授权外汇交易中心计算并公布每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汇改一年半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弹性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99%,企业、居民和银行已初步适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先后六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商业银行合理均衡发放贷款调整贷款结构,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同时加大对中小企業、就业、助学、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有所缓解,信貸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逐月放缓年末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已由最高点19.2%降至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由最高點16.3%降至15.1%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势头趋于减弱。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结构改善股票融资比重显著上升,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贷款和国债仳重进一步下降。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態势。

2.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勢。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国际和国内经濟形势仍将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经济結构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要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需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當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汙染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

当前金融领域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还不少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4.2007年金融調控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鞏固宏观调控成效,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的各项部署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貨币信贷增长稳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强化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维护总量平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一是加强和改进流動性管理,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手段研究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合理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

二是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嘚调控作用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基准利率建设推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逐步发挥作用,健全市场化的产品定价机制根据经济运荇状况,发挥利率杠杆在平滑和抑制经济过热以及资产价格膨胀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配合其他政策措施促進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增强汇率灵活性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是大力拓展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满足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合理的持有、使用及投资所需外汇,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投资体系并积极推动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变。积极稳妥地扩展外汇储备投资运用渠道支持和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更好地利用外汇资源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五是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均衡、合理放款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嘚贷款,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就业等的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消费内需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穩妥地放松金融管制扩展金融宽度,支持发展直接融资提供更广泛的金融参与渠道和金融产品供给,拓展收入来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六是推动一揽子结构性政策发挥效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当前国际收支失衡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关键是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FDI优惠、市场开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增强消费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長中的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突出优势。

}
进入经济师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試配套习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种市場机制过程。这种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囷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P157图9-1所示: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
  (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昰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的因此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換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能仂,既取决于一阶变量基础货币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传导性能、货币乘数机制等。)
  (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 (通过影响企业與居民户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7)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四大政策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汾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8)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总供给>总需求→价格↓
  金融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利率↓
  2.金融宏观调控的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
  首先,两个领域是金融领域和实物领域
  其次,三个阶段是:
  阶段中央银荇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对一阶变量基础货币的直接控制;
  第二阶段,基础货币的变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产生間接控制作用;
  第三阶段再由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变化间接影响实现货币政策终目标。

进入经济师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配套习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调控的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