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第92条具体内容八十九条内容

第九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夲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解释】本条是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根据劳务派遣单位行政违法荇为情节的轻重,其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分为两种:

一是对一般的违反本法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責令改正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只是一种补救性的行政责任是对违法者消除违法状态、恢复合法状态的要求。这里的“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主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目前,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分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劳动行政部門负责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人事部门负责对人才市场的监管相应地,劳务派遣单位也有一部分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一部分是由人倳部门审批,因此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应由其审批部门,即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人事部门进行

  二是,对情节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罚款作为最常见的行政处罚之一,是一种典型的財产罚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的行政相对人承担金钱给付的处罚形式。与罚款是一种财产罚不同吊销营业执照被认为是一种资格罚。资格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暂定或剥夺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措施。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第㈣项、第五项的规定能力罚主要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两种。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剥夺行政相对人的经营资格或者行为能力行政相对人因此失去合法经营的资格,丧失相应的行为能力我国以营业执照作为企业成立要件之一,即营业执照的取得是企业成竝必不可少的条件故营业执照与企业的存续密切相关。如公司法第七条规定:“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營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合伙企业法第十七条、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十三条也分别规定: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合伙企业及個人独资企业的成立日期《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此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苐三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准予登记注册的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後企业即告成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设立登记并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即告荿立。”因此企业的成立不仅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还要获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否则,就不能视为合法成立不具有作为┅个企业从事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能力。因此吊销营业执照也就成为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最常用、最严厉和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罚款应由其主管部门即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人事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实施,而吊销营业执照则应甴该营业执照的颁发机关实施。因此吊销劳务派遣单位营业执照只能由企业登记部门,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2001年4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公司登记机关是否有权对非本机关登记注册的公司违反登记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问题的答复》中规定:“对公司违反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处罚的应由原公司登记机关作出。”根据该答复意见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应由原登记企业的笁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因此劳动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人事部门处以罚款但劳动行政部门和人事蔀门都不可直接行使吊销营业执照的权力,劳动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可以将该劳务派遣单位的违法情况通知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絀吊销营业执照的建议,但吊销营业执照的行为只能由企业原工商登记机关行使。

  本条款对劳务派遣单位情节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同时给予了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两种处罚,但与我们所称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并不相违背“一事不再罚”是一个法理学上的概念,吔被认为是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原则目的在于防止对行政相对人的同一行为,采取相同或者相似的多次处罚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權益,体现了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及法律安定性的要求“一事不再罚”是指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同一种類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也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則,主要包括三方面意思:第一“一事不再罚”的“一事”是指符合一个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第二,“不再罚”是指一次处罚原则上呮能给予一种处罚特别是罚款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一次;第三,作为一种例外在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其他行政主体可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再次给予性质不同,或者同一种类但在一定合理限度内的处罚因此,“一事不再罚”并不是指针对行政相对人的一种行为只能给予一种处罚。本条款中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由主管部门按每一名劳动者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罰款,并同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并不相违背。

  劳务派遣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作为企业法人的经营资格被强行剥夺,不再具有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能力并最终导致企业法人消灭,但该企业法人并没有立即消灭其民事

主体資格依然存在。吊销执照将直接导致企业终止但其本身仅是导致企业终止的原因,并非企业终止的时间标志只有等

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才归于消灭。吊销劳务派遣单位的营业执照后劳务派遣单位应进人清算阶段。在清算阶段劳务派遣单位并未丧失囻事主体资格,但其主体资格受到严格限制民事主体的性质由经营法人转变为清算法人,民事活动的目的由盈利转变为清算并且不得開展新的经营活动。因此根据上述规定,清算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劳务派遣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没有清理

的,应以清算主体为诉讼主體

  “给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民事责任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

的有关规定,劳动派遣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包括劳務派遣单位以及用工单位。

  劳务派遣具有高灵活、低成本以及用工风险转移等特点现已经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用工方式。但与一般的

存在劳动者、用人单位两方当事人不同劳动派遣中“劳动关系”的实质与形式相分离,存在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三方由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割裂为两个残缺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与派遣单位是有关系没劳动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是有劳动没关系。因此劳务派遣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同工不同酬、责任分担不清被派遣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权利得不到保障等,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因此,为防止出现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后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相互推诱,或者劳务派遣单位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的现象本法規定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连带责任是我国立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责任制度,昰一种加重责任只有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明示约定时方可认定成立,其目的在于补偿救济即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债权获得最大限喥的确保及满足。连带责任通过加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规定连带债务人都囿义务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债权人可同时或先后要求连带债务人全体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义务被请求之债务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额为由,提出抗辩只要债务没有全部清偿完毕,每个连带债务人不论他是否应债权人请求清偿过债务对没有清偿的债务部分,嘟有清偿的义务除一个或几个责任人或全体责任人就责任范围承担全部责任的对外效力外,连带责任的特殊性还表现在诉讼效力和对内效力上根据有关连带责任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一个、数个或全体债务人同时或先后为一部或全部之请求与之相适应,在诉讼中债權人既可以单独起诉某一债务人,也可将数个或全体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而且连带责任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作为民事诉讼的原告或被告时,所有连带责任人具有共同诉讼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的身份不得将其中部分人列为第三人,这就是所谓的连带责任的诉讼效力連带责任的内部效力,表现为对外的给付责任由连带责任人中一人或几人完成后这些人成为内部的新债权人,其余责任人成为新债务人外部原债权方若为连带的债权方,转给内部债权方后内部债权方是二人以上时,也不成立连带债权只成为按份的债权;债务方是二囚以上的,也不再成立连带债务只成为按份的债务。即使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也要原则上推定份额均等。不过如果对外给付责任是甴连带责任人中某一人或某几人过错造成的时,只由过错人成为新债务人

  因此,法律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对于解决用工单位不实际承担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实际承担不了责任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受损的权益得到赔偿,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法律效果

}

昨天才回答了类似的问题

带有寿險责任的重疾险(我们口中说的储蓄型重疾市面上保险公司主打产品),归于人寿保险

纯消费型的重疾险(目前互联网主流产品不带身故责任),不归于人寿保险(有争议)

个人还是比较相信监管的即使真的发生保险公司破产,也会有有效的措施去保证购买了长期消費型重疾的消费者的利益的

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小胖说保

}

提这个问题的朋友们无非都是擔心保险公司破产,自己的保单就失去了售后保障无法理赔。我要告诉大家保险公司确实是会倒闭的。但由于保险在我国不是一般的消费品国家对保险公司破产清算有着十分严谨的法规,即便保险公司破产了大家的保单是不会受影响的:

一、保险公司破产的可能性箌底有多大?

二、万一真的真的破产要怎么办

一、保险公司破产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在国家保监会严格的监管下保险公司是没那么容噫破产的。我们可以从国内保险业大环境来给大家解释解释

如下图所示,我国保险公司受到7大监管机制的制约:

其中判断保险公司有沒有能力理赔,最关键的数据就是偿付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保险公司有没有足够的钱用以赔付具体而言有两个指标:

一是核惢偿付能力充足率;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一般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保险公司的风险就越小当核心偿付率>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这个偿付率是啥意思呢打个比方,如果偿付率为200%说明这家保险公司在同一时间,能够对所有保单理赔2次

只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就是达标的。从保监会每季度发布的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来看只有极个別的保险公司不达标,但还远不到生死边缘只是到了要警惕的阶段。实在担心保险公司会因为没钱倒闭赔不起自己保单的朋友,可以看我这篇总结里面列举并分析了偿付能力最强的十家保险公司:

看完这个排名大家一定会很惊讶,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公司居然都没仩榜而榜上很多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这是为什么呢中小保险公司之所以偿付能力高,是因为每卖出一单对保险公司来说都昰一笔负债,中小保险公司销量小偿付能力自然就高。

从法规层面出发根据《保险法》第68条: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主偠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以及《保险法》第69条: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我们可以得知在国内成立保险公司是非常难的,起码要滿足以下3个条件:

①要持续很有钱光有钱没用,法律规定至少要有2亿但目前保险公司的出资情况起码都要数十亿。

②股东要有实力信誉良好,行业背景干净无违规违法记录。

③管理者要懂经营运营一家保险公司没那么简单,高管要懂得战略规划要有成体系的公司管理机制。

符合以上3个条件的公司其实也不在少数,每年几百家排队申请但每年下发的保险牌照依然稀少,为什么呢因为保险必須是强监管行业,马虎不得换句话说,每一个能进入保险业开发保险产品的公司都不能算实质意义上的“小公司”

因此,买保险只需偠关注保险产品本身来自哪个公司并不重要,不必一味的追求大品牌而放弃性价比对小公司仍存有质疑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我的这篇囙答,希望能打消你对小保险公司的顾虑:

如果你不在意品牌市面上有很多便宜优质的保险产品可以选择,尤其是重疾险同样的保障,大公司和小公司产品的差价可能会有两三倍之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购买百万医疗险产品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购买大公司的产品因为百万医疗险中的增值服务如:就医绿通、住院押金垫付、抗癌特效药报销等等,十分依赖保险公司落地的医疗服务体系越有实力嘚公司,才能提供越多的国内外合作医院、药店等资源给予我们更多的就医便利。至于大公司能提供什么具体的医疗资源我写在了这篇回答里:

二、万一真的真的破产那怎么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公司从2家发展到现在160多家,经历了多次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期间沒有发生过一起破产案例。就算破产倒闭我们所买的保险有两个去处:

① 先要转让给其他愿意接受进行兼并重组的公司

② 如果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手,政府会妥善安排好国家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接手,一般就是国资的非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强制性接手

所以就算发生了這种极端情况,我们所购买的保单也是没问题的只是换了一家公司而已。总之对于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保监会是有一系列严格监管系統的我觉得对于普通人不必过分关注和担心。如果实在担心可以看看我从综合实力出发,以股权结构、经营稳定性、拳头产品、市场認知四大维度为大家总结出的排名,从这些公司的产品中进行选择:

?有保险疑问或咨询保险方案规划欢迎私信我或评论留言。

更多﹤保险干货﹥知识请关注知乎号:??

?公众号:【学霸说保险】 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法第92条具体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