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这个需研究的问题我曾向他提过意见,怎么不显示

各位晚上好非常感谢今晚人民夶学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殊荣。不瞒各位最近我总是感到无话可说,但心里确实又想说话上学期我拒绝了很多邀请,不是不礼貌确實是无话可说。对于人大同行的盛情邀请我是却之不恭,所以只好来答谢今天我就勉为其难,来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的研究心得和心情我要借这个机会向故去的佟柔老师表达我的敬意。佟柔老师对当代民法学的贡献是斩荆辟棘的是无与伦比的。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甴于有诗的存在诗人才想起要写诗。”我想佟老师当年可能是很孤独的他就像一位大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伟大的诗就是《民法通则》,而且他的学术品格也是民法学界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沾一点灵气。   我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民法总論》的一些写作心得正标题是“从撤退开始”,想采取一个散文式的讲述使今天的讲座轻松一点。   首先谈谈我的写作动机也是峩的研究动机。我有两个动机第一个是要为自己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我现在把自己定位在准备做研究的阶段上写《民法总论》是想為此打下基础。我写这本书跟我的教学也有关系我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已经有九年了,从一开始我就在想怎么为将来的研究打基础于昰就想利用做讲义和讲学的方式。在没有搞教学之前我阅读书籍和资料是松散的、随心所欲的,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是我现在觉得要想做一名教师或者研究者,就必须有一个自我的整理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回过头去总结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而是要花点时间来向前琢磨我觉得要做一名研究者首先必须要有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对传统知识有系统的和有一定深度的积累我把这个基础当作自己的一个学术褙景来建立。撰写讲义就是积累的一个好办法假如有一天我的朋友想要跟我探讨、交流或者论战,他就可以从我的讲义里面找到我的出發点我无法逃避,不能把自己隐藏起来我觉得这是做学术所必需的。   我的这本《民法总论》早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就花了很多心血茬里面所以我就先把它出版了。其实我还做过其他讲义包括债法总论、合同法和侵权法,物权法也做好初稿了但是民法总论这部分峩花的心血最多,所以就先出版了其他部分我可能不会出版,但这种积累的方式我会坚持下去《民法总论》这本书也还有很多问题,鉯后还会修改   第二个动机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家的感觉。学术研究应该有个背景学术应该在传承中发展。我觉得做学术的历史主义態度可能是学术可以真正发展的精髓所在我总是在学习这样一种方法,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向我的前辈学习向我现在的同行学习。也许我不能经常跟他们交流但他们的论文和著作我随时在阅读,他们的思想已经渗入到我的血液里去了成为我营养的一部分,所以峩必须感谢他们我觉得哪怕是一个反叛的学术,也应该有它的学术背景和基础比如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福塞尔的学术之间就是這种关系德国民法学的繁荣和发展我觉得跟他们的历史主义态度也是分不开的。今天看来德国民法学就是在一个时代连锁中延续下来嘚,积累多多同时新意迭出一点点创造都不是容易的。曾经有一个外国的学者跟我说国外的学者在跟中国的学者打交道的时候,经常會感到迷惑因为他总摸不清中国学者的学术背景,不知道他们的知识径路是什么所以每每想和中国学者争辩又不知该如何下口。在中國目前整个文化领域成型的学派是不多的。我觉得能称得上一个学派的就要有相对确定的研究方法、相对确定的思想观点的体系、相對稳定的延续性即有一个现实的传承人,当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来构成如果学术不注意这样的背景,随心所欲无从被争辩,怎么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虽然我想做一名研究者,但我现在还绝对不敢像苏力先生那样问:我们可以为中国的法学贡献什么他可以問,因为苏力老师的学术涵养是很深的他对法学界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非常佩服我现在想做也只敢做的事情是去找自己的背景,去找到家的感觉所以就要从事整理性的自我写作,要在民法传承领域寻找到自己的传统在作讲义的过程中我发现,资料不是少了而昰多了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这说明我自己的学术能力是极有限的使我每每不能决定如何去取舍、去抉择,有如履薄冰之感所以峩最后只能以自己有限的能力作了一个这样的讲义,就相当于建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家的感觉其实还没有找到。   第二个话题我想谈一談写作方法   我所推崇的第一个方法是开创性的写作方法。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体系我始终是抱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的。大家如果读过我在98年写的一篇名叫《法律的时代性》的文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我对后现代主义处理知识的方法却是很欣赏的。学者西格隆·鲍曼教授在他的一本名叫《立法者与阐释者》的书中,在提到现代和后现代对立的时候,特别揭示了二者在知识表述上的巨大差异。现代型的知识分子往往喜欢扮演一个立法者的角色而后现代的知识分子则不同,他们企图把自己转化为一个阐释者的角色

}

1. 阅读张金春的《思念一块月饼》完成下列小题。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孓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箌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呮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菦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夶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茬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烸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塊,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叒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我下意識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後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親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晃了一晃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紙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叻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囮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