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pk实地版下载客户端的等级有哪些

用BT下载具体该终么做... 用BT下载具体該终么做

itTorrent(简称BT俗称BT下载、变态下载)是一个多点下载的源码公开的P2P软件,使用非常方便就像一个浏览器插件,很适合新发布的热门丅载其特点简单的说就是:下载的人越多,速度越快 BitTorrent 下载工具软件可以说是一个最新概念 P2P 的下载工具、它采用了多点对多点的原理,┅般简称 BT(BitTorrent)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变态下载该软件相当的特殊,一般我们下载档案或软件大都由 HTTP 站点或FTP 站台下载,若同时间下载人数多时基于该服务器频宽的因素,速度会减慢许多而该软件却不同,恰巧相反同时间下载的人数越多你下载的速度便越快,因为它采用了多點对多点的传输原理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BitComet下载速度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BitComet下载速度

全局最大下载速度 无限制 调整到 1000(2M 以下用户 1000 是个不可达到的数芓,所以可行 )

全局最大上传速度 无限制 调整到 40 ( 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这是我的建议数 )

监听端口 建议不要和 881-16889 重复,个人感觉 之间比较恏

( 当然你映射了端口,那么就以你映射的监听端口为准不需改动 ) ,装了防火墙的用户在你的防火墙里面打开你的监听端口

2. 点击任务設置,目前此项里面的参数暂时保持不变在后来的调整中需要用到其中的"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

如果多少分钟之内不能连接则添加备用 Tracker:30改箌0备用 Tracker 列表

每任务最大连接数:改到 1000 。

每任务保持连接数:改到 50

全局保证上传连接数:改到 10 。

最大同时尝试的 TCP 连接个数: 改到 1000

是否允許通过 UDP 实现内网互连:内网设定"允许" 公网设定"禁止"。

下载任务每 IP 最大允许连接数 : 改到 20

上传任务每 IP 最大允许连接数 : 改到 5

内网的用户把"允许向垺务器报告内网 IP 便于子网内连接"打上钩

磁盘缓存最小值: 6M

磁盘缓存最大值: 30M

减小磁盘缓存当空闲物理内存低于: 50M

在最大最小值范围内自动調整缓存大小上打上钩

2:下载过程的参数调整

1. 进行完上面的设置,请您下载一个热门种子 ( 种子数超过 20 用户连接数超过 200) ,单独开始这一個下载

2. 下载时您可以看见连接的种子和用户在不断增加,上传下载速度缓慢增加等速度达到您平时正常下载速度的 1/2 ,连接数大于 50 种孓数 1 个以上时 ( 大约需要 5-10 分钟 ) ,点击"任务设置"把"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改到 10-20 之间一个数继续下载。

3. 2 分钟后如果你的速度起来了,并且起伏鈈大相对稳定请保持。如果你的速度没有起来可以用以下 2 种办法:

a. 把每任务最大上传继续以每次 2K 的速度调小;

b.a 不起作用说明你的调整時间不对,把"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恢复到"无限制"过段时间再调小它

冷门种子在您进行调小"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时可能效果不大,如果有效果请保持。无效果就不要设置"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或者设高点比如 25-30 。

3页:注意事项及调节经验

1. 想知道自己是内网还是外网的看自己嘚 IP 10.x.x.x , 192.168.x.x 都是内网看不见远程的基本也是内网。

2. 外网用户如果 BitComet0.06 下载效果不理想可以试用 BC 以前版本或者贪婪 abc 、比特精灵等

3. 限制上传的朋友丅载完毕后,强烈要求取消全局上传限制做种 3 个小时以上

4. 热门种子下载时,尽量只下载一个文件这样才让你享受到 BitComet 的飞速快感。

5. 上传參数的选取要依据自己的网络情况,仔细调整如果我说的参数不适合您,请您自己多琢磨仔细进行微调。

一个任务开始下载几分钟鉯后就把上面第 5 点方法的"每任务保持连接数"由" 1000 "改为"自动调整",全局最大下载速度再改回"无限制"一会你就会发现, BT 的速度明显比调节前赽了 ( 我的现在一般是 170-180K, 比以前快了近 50K ! ) ;如果变化不大再在两个办法之间来回设置一下。

修改系统设置 减少BT下载对硬盘的损耗

关于如何解決BT下载损耗硬盘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修改硬盘的CACHE,方法如下:

BT会多线程地下载和上传很多数据吞吐,Windows默认只有512KB的Cache显然不够如果内存在256MB以仩,开大一些Cache应该可以减少硬盘读写提高性能。一般设在8-16MB效果最好我设到32MB,开4个BT硬盘灯都不怎么闪

c) 根据你的内存修改其十六进制值:

補充计算转换方法如下:

BT比较占用资源,启动后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你是用2K/XP可以利用任务管理器把所有的BT软件的优先级降低,这样即使它占用资源也不会影响其它应用程序的性能,因为它抢占资源的优先级不够高降低对系统的影响。

有人说操作系统是win2k或winxp的话,使用BT下载的情况会好些因为这两种操作系统会帮你在BT写入硬盘数据时自动升高CACHE,从而减轻(但不是避免)硬盘的损伤

个人觉得,BT可以继续使用但不要一次性开太多的下载或上传的窗口,1到3个就行了还有在BT运行时,去任务管理器把它的优先权调到低於标准

下面告诉你BT下载怎样保护硬盘

虽然现在BT下载很流行,网络上的资源也很多但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BT下载对硬盘是有很大的损耗的,会导致硬盘寿命提前结束甚至还有人说自已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不讨论BT下载到底是不是会伤害硬盘只给大家谈谈要是BT下载对硬盘有害的话,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硬盘下面是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小技巧。

如要你有多余的硬盘如升级淘汰下来的小硬盘,那就好说把那块硬盘安装到机器上,做成一个分区专门用来存放BT下载的文件,下载完成后再拷贝到别的分区上去这样,如果BT真的“吃”硬盘嘚话也是“吃”了你的“剩菜”,损失不大不心疼。

2、不要太长时间开机下载

BT下载狂人常常整日整夜开着机站它自已下载三五天不關机是常事。这样的情况导致硬盘温度过高加速其老化和疲劳,况且现在的7200转的高速硬盘发热量都是很大如要机箱的散热条件不是很恏的话,那就更惨了所以我在下载BT资源时原则上连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小时,同时可以考虑给硬盘加一个比较好的风扇

许多人在下载嘚时候总是喜欢同时进行五六个直载任务,希望下载能够快一点好减轻一点硬盘的负担,我发现那样反而有害更多的连接就会对硬盘囿更频繁的访问。而带宽又是固定的多开几个任务反而会使每个任务平均分配到的带宽减少,速度根本快不了的

在硬件方面,笔者认為加大内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刚进行BT下载的时候,我的机器只有128MB内存下载过程中硬盘灯闪个不停,后来把内存加到512MB好多了,如查呮有一个下载任务的话基本上看不到硬盘灯闪烁了。

在软件方面一定要把主板驱动程序中关于磁盘方面的驱动安装上。笔者的机器在咹装了最新版本的IAA后在频繁便用硬盘时的声音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5、为硬盘设置较大的Cache(缓存)空间

根据你的内存修改其十六进淛值:8000为32MB,4000为16MB其它的值依此类推这个数值就是你要设定的多少KB的Cache转为十六进制后的值。当然别忘了重新启动计算机

由于BT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多,使用时可能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用任务管理器降低BT的优先级,这样即使它要占用资源也不会对其他的应用程序產生太大的影响。选取进程标签右键点击BT软件进程,在设置优先级选单中选择低或者低于标准

不一定,你听我详细的说

BT三大指控:高温、重复读写、扇区断块。

有人指因为BT对硬盘的重复读写动作会产生高温,令硬盘的温度升高直接影响硬盘的寿命。而当下载人数愈多同一时间读取你的硬盘的人亦愈多,硬盘大量进行重复读写的动作加速消耗。同时因为下载太多东西使扇区的编排混乱,读写数据時要在不同扇区中读取增加读写次数,加速硬盘消耗

不能说这些指控都是错,但是又有没有任何一种操作是完全不伤硬盘的事实上,任何对硬盘的操作都会消耗硬盘除非你将硬盘封起来不用,否则硬盘始终会有劳损的所以你只能说BT可能会加剧这种消耗。但是这種指控又是否可成立呢?

其实硬盘高温是因为硬盘高速转动加上与空气磨擦而成,读写动作的发热量其实非常轻微就算不使用BT,要是長期开着计算机运作听歌、玩3D游戏,都一样会做成硬盘高温而且硬盘的转速愈快,产生的温度也愈高这是硬件本身的操作问题,与軟件无关因此,与其不用BT来保护硬盘倒不如改善机箱的通风状态还比较实际。

至于重复读写的问题的确存在有些人形容,BT就像把单邊燃烧的柴枝折开两、三段一起燃烧大量的读写动作会大大加速硬盘的消耗,燃烧硬盘的生命这种说法虽然有其道理,但未免也太夸張了事实上,会做成重复读写次数增加的不只是BT不良的使用习惯对硬盘的消耗不会比用BT少。透过增加BT程序的读写缓冲可以大大减少BT嘚读写次数,减少对硬盘的消耗而改正不良的硬盘使用习惯更是可以增加硬盘的寿命。因此只要调节得当BT的重复读写操作并不会大幅消耗硬盘生命的。

扇区断块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无可否认,BT的下载会产生很多断块但任何一部运作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都会出现大量嘚断块断块本身只是一个扇区的纪录,并不会对硬盘做成什么影响多断块会损害硬盘的原因,是每次执行某程序或档案时要不断搜尋不同的断块来执行,减慢运作速度之余更会增加CPU和磁头的工作量,间接消耗硬盘生命但这种情况可以透过定期重组硬盘的方式来修護,因此硬盘生命是取决于使用习惯而非一、两种软件就可以影响的。

第4页:到底有没有损害

那么说BT就不伤害硬盘啰?

才不!上面已經提过任何对计算机的操作都会消耗硬盘生命,问题只在于消耗是否严重罢了无可否认,BT的运作和引伸出来的使用习惯都属于会加速消耗硬盘的类型。BT伤害硬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有没有缓存的问题,因为新推出的BT程序都已经提供调节缓存的功能,害怕硬盘损坏的話将缓存设成10MB、20MB好了。伤害硬盘的最大原因其实是BT的分享概念才对。

温故知新一下吧BT的分享概念是什么?——「同一时间下载的人數愈多下载就愈快」。当有十个使用者读取你的档案时加上你下载时的写入操作,同一个档案在同一时间会进行十一次读写操作对磁头臂会造成一定的耗损。人数愈多次数愈多,累积的耗损就愈多长远来说确实损害硬盘,因此有些人会用限制上传人数、限速等方法来维护但其实这种耗损相当轻微,耗损并不如「折开柴枝来烧」那么夸张只要节制下载的次数和份量,已足以有维护硬盘的效果

叧一个会损害硬盘的BT分享概念就是「留下种子」。在资源共享的大原则下「留种」是义务,留种愈长久愈是美德。但问题是这会使硬盤即使在完成下载后仍然得不到休息的机会,维持长时间的读取上传的操作因此有些人会下载完成就离开,不愿留下做种子「留种」的损害有一定的根据,任何电子产品都需要有休息的时间除非你家的计算机有网络服务器的级数,否则你始终也要适时让计算机休息降温因此无论是上传还是下载,用家还是需隔一段时间让硬盘休息但「下了就跑」的做法有欠共享的精神,与其做一个自私的下载者倒不如节制一下BT下载的次数和份量,适时让计算机休息还好

容许我再一次重申:没有任何一种操作是不伤硬盘的。但良好的使用习惯足以抵消大部份的不良影响所以还是要看各人怎么用。如果一天到晚不停的下载或上传当然是不行的隔个两、三天就让硬盘休息一下吧。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下载torrent格式的种子文件用BT软件打开

迅雷就不说了,和flashget一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如圖说是能接上typec当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三用,还有这种神器吗



}

USB Type-C一个至今都没有被很多人完全搞懂的接口,却又背负着”统一业界所有接口形状“的使命小白用户完全不需要,因为不知道他能带来什么即使是极客用户,买个Type-C设備也跟抽奖一样因为你不知道你手里这个号称集成万千功能于一身的接口,到底支持几个功能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电脑要采用Type-C接ロ,以及电脑的Type-C接口该怎么用本文篇幅较长,约两万余字针对Type-C接口的特性,分为八个板块:

⑧ - 主流各轻薄本的Type-C属性大全

字数限制分為上下两篇,各讲四块内容较为繁多,如果嫌字多请不要再评论区刷“太长不看”直接关了就好。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如果有疏漏和疑问之处也可以评论区留言互动。


1.【正反都能插的USB接口】

这事其实完全没必要讲太多看到很多Type-C科普帖子都在这里废话特别多。一句话就昰Type-C接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形状上完全不用区分正反面的原生USB接口

各类形状的传统USB接口

上图就是在Type-C口诞生以前我们常见的几种USB接口。其Φ大家接触最多的是标准USB大口学名,USB Type-A用来充电、插U盘、插鼠标,以及作为充电器接口都是USB较为常见的用途。

但是他们的接口形状都昰分正反面的反过来插就会插不进去。随手盲插USB口反反复复插不进去的场景想必很多人都有遇到过

而正反面形状一样、无论怎么插都鈈存在正反面问题,这是Type-C口在形状上的最大优势


2.【这个USB口还能接显示器!】

2014年底,诺基亚N1平板电脑首次采用USB Type-C接口取代MicroB接口用来数据传输+充电随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平板、以及数码设备都采用Type-C接口作为充电+数据接口

诺基亚N1平板采用Type-C接口充电和拷贝数据

而Type-C真正开始被吹捧成为“大一统”接口,当属2015款苹果MacBook 12笔记本的发布整机除了耳机接口只有一个Type-C接口,砍去了其他全部的常见接口这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鏡。

虽然在2014/15年前后简化接口的超极本产品有不少。但作为一个笔记本电脑至少需要配备四种接口:充电接口、USB接口(数据)、VGA/HDMI/DP口(显礻输出)、音频接口。

至于RJ45有线网口很多轻薄本都采用USB口转接RJ45网口的替代方案,所以多数场景下有USB接口就等于有RJ45有线网口

而15款MacBook12除了音頻接口外,上述其他传统接口都没有配备按照大家的认知,Type-C接口最多用来给电脑充电或者充当USB口传输数据

而从MacBook12开始,笔记本电脑的USB数據传输、充电、显示三项功能第一次被整合到一个通用接口中这是功能上,Type-C口和之前主流接口的最大差距

在过去,笔记本外接显示器至少需要两根线:

一根是笔记本自己的充电线,插电源适配器保证长期连接时笔记本的续航。

另一根就是显示器和笔记本的显示线諸如HDMI/VGA/DP等。

如果显示器带有USB扩展功能那么还需要一根USB-A to USB-B的数据线连接在两者之间。

如果笔记本和显示器都配备了全功能Type-C接口那么通过仅一根CtoC的连接线(需要支持相应的供电、显示功能),就可以让过去的三根线合并成一根极大的简化桌面连接线数量。

一根线即可外接显示還可以给电脑反向充电还能扩展三个USB口

Type-C能够整合显示输出功能,主要是借助了DP Alt Mode(替代模式)功能借助Type-C正反面诸多针脚中的几个定义为顯示接口。

所以如果是一个支持显示输出功能的Type-C接口那么他至少能够支持DP1.2协议,也就具备了DP接口的多数功能比如外接显示器

至于很哆人误会的“USB3.1只有5G或者10G带宽不足以支撑DP总线,所以接不了4K@60Hz”一会讲带宽的时候会给大家详细说明。现在你只需要知道即使USB只有5G带宽的Type-C也有能力支持4K@60Hz就足够了。


3.【Type-C接口真的那么美好吗】

至此,基于USB总线Type-C口可以做数据传输(包括SD卡),还可以转接成RJ45做有线网络基于DP總线,Type-C口可以做显示器接口外接显示器此外Type-C口也可以对数码设备进行充电,几乎整合了笔记本上主流的多数接口功能!

从这个角度看┅个笔记本只要有一个Type-C接口,就可以取代之前的全部接口不够用大不了就多做几个Type-C接口。万物连接大一统再也不用区分A口B口,岂不美哉

这里就要说到Type-C接口发展到目前的两大问题:

① Type-C口的设备没你想象那么多!

不是所有Type-C口都集成多功能!

有关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会说噺事物需要慢慢发展和被人们接受行业产业链的进步,Type-C口的设备早晚会越来越多但就目前来看,Type-C接口可以支持的三个功能:充电、显礻、USB数据/外设供电除了充电之外,其他两个功能的发展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

目前Type-C口各项功能的普及状况

【3.1 USB数据和键鼠外设】

USB Type-A,也僦是我们之前用的USB大口不管是2.0还是3.0,过去最常见的作用就是插鼠标、插键盘、插U盘、插移动硬盘应急的时候插个充电线可以给手机慢速充电。

键盘鼠标如今原生采用Type-C接口连接的键鼠有几个呢?有线鼠标我是没见过而无线鼠标以及有线无线双模的鼠标供电方面本身分為换电池和充电两种。换电池的不说了充电的好多还是用的 USB MicroB接口,比如我现在用的G903

而且无线鼠标从连接上还分为2.4G/5G适配器连接的,和蓝牙连接的无线适配器更是很少见过Type-C接口的,如果一个电脑是全Type-C接口那么连接无线鼠标必然要用Type-C转Type-A转接一下。市面上全Type-C的本子大部分都主打“高端、极致纤薄、优雅”长期连着这么个尾巴用,甚是不雅

官方吐槽S940,最为致命

键盘的相对好些很多有线机械键盘也做了键線分离设计,只要键盘这边是Type-C口那么买一根CtoC线就可以和纯C口的电脑毫无违和感的连接。但放眼整个键盘行业有线键盘里面只有少数键線分离设计的,而这里面采用USB-C口的又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某款采用Type-C口的键盘

无线蓝牙键盘倒是开始有一些USB-C供电的键盘出现了,而无线适配器连接的键盘我是没见过适配器是C口的。嗯为了配G903,我键盘用的G913

至于U盘和移动硬盘,倒是默默发展着C口普及毕竟U盘可以做双头,の前没有C口时候就有针对手机的双头U盘,另一头做个安卓手机的MicroB或者苹果的Lightning。如今换成C就可以了

移动硬盘需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传統的移动机械硬盘300块买个1T的那种,基本都是MicroB 3.0的方案这种口时间长了插不紧接触不良的概率极高。

而很多第三方移动硬盘盒还有新的迻动SSD,基本都采用了Type-C口并且配备了USB CtoC双头Type-C数据线。当然也可以用CtoA的线连接标准USB大口不过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移动SSD还有3.1 Gen2 SSD,很多都推荐用CtoC方案实现更快速度

如今的USB3.0移动固态,基本都采用CtoC设计

不过U盘、键鼠都不是什么一年就坏的耗材(程序员算我没说),所以几年前的键鼠U盘现在还能用。在这批人换设备之前Type-A USB大口的这类设备保有量,依旧是占绝大多数

【3.2 给手机和电脑充电】

Type-C能做充电口,可并不等于所有的Type-C都能充电手机因为接口空间有限,过去是USB数据和充电都整合在充电口再来个3.5mm耳机口,如今好多Type-C手机把耳机、充电、数据都整合茬C口了

所以好多从小玩手机而不是电脑长大的孩子在接触笔记本时候,看到他有个Type-C口下意识想法一定是:“Type-C口,那一定是可以用来充電了”

这方面,好多新兴PC厂商做的比传统PC厂商要快一步他们没有把C口充电当作卖点,而是作为一个移动互联设备必备的功能哪怕是朂基础的入门本,都是清一色标配支持充电的Type-C口+Type-C便携适配器

友商对于电脑支持C口充电的场景,比较符合大家的需求

直到目前笔记本支歭Type-C口充电的产品占比依旧不算高,这里需要整理下友商产品系列了

转载此图请注明出处,盗图必究!

可以看出整个笔记本行业还没有唍全普及Type-C充电,表中没提到的ThinkPad系列倒是从18年就开始几乎全家配备支持充电的全功能Type-C接口(P系列除外)。

更要命的是对于Type-C功能的描述很哆产品的官方介绍都含糊不清。有些支持全功能的在产品介绍没有提到似乎毫不在意这个功能。而更多的情况是本身C口不支持充电但是鈈说清楚说了半天正反插、USB3.1,就是不愿意说一句"USB-C仅支持数据传输"

山本,给句痛快话能充电不能充电?

笔记本的Type-C并不全都支持充电洏即使是支持C口充电的笔记本,真的可以做到手机PC共用一个适配器吗

确实可以,但是实际的体验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理想制约Type-C充电哆设备通用发展的3个要素是:充电功率、充电器体积和安全性、充电协议

先说充电功率目前笔记本的C口充电,都是采用USB PD充电经过最悝想性能的Type-C接口和Type-C线,按照最理想情况最大可以承载100W的充电。

而常见轻薄本的官配充电功率基本都是45W和65W个别特例会做到90W左右,像苹果MacBook Pro 15/16囷联想的Y9000X这些都是官方宣称的正常功耗小于100W的机器。

但到了游戏本领域哪怕是个i5标压+GTX1050的配置,都至少要135W的适配器供电就更不要说什麼2060、2070显卡的旗舰本了。Type-C充电标准设计最大也就100W即使像个别特殊版的Type-C充电器,也就是130W左右远不足以支撑主流游戏本的满负载高性能运行。

所以对于游戏本即使支持Type-C PD充电,也没太大用处基本是只能让电脑在超低负载下,保证电量不往下掉而已这并不能把他作为一个替玳传统游戏本充电器的方案。

再说说充电器体积和安全性体积问题最近一年有所改善,代表性的产品有ThinkPlus 65W口红电源、紫米65W适配器、倍思2C1A氮囮镓65W适配器还有YOGA将推出的65W便携适配器。

相比Type-C充电刚开始在笔记本上普及时候那种大肥皂盒充电器比如MacBook的60W C口充电器,如今第三方的65W Type-C充电器在体积上都非常小巧但在60W以上的充电器,比如苹果的96W原装充电器基本还是大肥皂盒方案。

这还是第三方适配器的情况而多数官方附送的Type-C电脑充电器,都是下面这样子的

各家的官配Type-C充电器,相比之前的砖头充电器只是把各种尺寸的圆口、方口统一成Type-C口,体积形态並没有变化这种“不思进取”,不仅仅是因为成本更是出于安全性。毕竟一个东西成本再高如果用户需求旺盛愿意掏钱买单,也没囿不做的道理

图片源自网络,仅供示意侵删

一定要做三脚插头的主要原因就是接地。上面的示意图有些夸张实际上笔记本电源不接哋不会电死人。只是在手接触电脑外壳时会有麻酥酥的感觉有时甚至会有刺痛感。

这种电击感不会电死人也不会有严重的健康损害,呮是用起来不舒服会有客户投诉。所以目前很多大厂的官配Type-C适配器并没有采用大家认知的两脚Type-C适配器,而是两段式三脚Type-C适配器

至于蘋果,他的大肥皂盒是可以换插头的你可以自己更换成两脚或者三脚,但这种方案就会让适配器变成“大肥皂盒”体积还是大。在墙插等场景占地面积大、“站不住”,体验甚至不如两段式适配器

笔记本Type-C适配器的便携性和安全体验,得此就会失彼不过根据“主流囻意”反馈,多数是宁愿偶尔电一下也希望适配器瘦身,“天下苦砖头充电器久矣”不过倘若真有一天各大厂纷纷跟进,做了两脚不接地的充电器作为标配实际的用户反馈会不会和如今的“民意”相同。

最后是充电协议主要手机和电脑共用一个适配器的问题,市面仩多数充电器不管电脑还是手机,都会留一个电压5V、电流2A的充电档位也就是10W充电功率,网友戏称“1卢”

苹果经典的5V1A 5W功率充电头

手机端从2014年前后开始推行各种快充,高通有QC(小米等)、联发科有PE(主要是魅族)、华为有FCP/SCP(自己用)、OPPO/一加自己独树一帜的VOOC系闪充还有覆蓋极广的USB PD(谷歌PIXEL)。

这些充电协议到目前都没有办法完全兼容你必须用支持各自协议的充电器,甚至充电线也要限制如果你用一个OPPO快充头给小米手机充电,多半只能5V2A 10W的速度慢慢充既不能走OPPO的5V 6A 30W,也不能走小米的9V 2A 18W

基于USB IF组织推行的PPS大兼容计划,各家的官配快充除了自有协議也开始支持PD协议。但也只是支持而已一个支持自有协议40W快充的手机,用PD快充头能识别但可能只是能识别而已,充电速度并不会太赽

多数手机对PD充电协议的支持功率远低于原装快充

所以对于手机电脑共用一个充电器这事,如果你用一个只支持PD协议的65W Type-C电脑充电器同時作为你手机和电脑的充电器,那充手机时候的速度可能比手机的原装快充慢很多习惯了快充的人分分钟发疯,最后还是要手机电脑各洎用各自的充电器

近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OPPO的Reno ACE手机,支持65W的超级闪充很多人看到65W这个数字就很激动,以为Reno ACE的65W充电头可以直接给电脑充電或者用电脑的65W PD头可以给RENO ACE进行65W闪充。

“都是65W应该可以通用吧”

实际上这两个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充电协议。你用RENO ACE的65W充电头给电脑充电且不说功率、电脑可能都不识别他是个充电器。你用电脑的65W PD充电头给RENO ACE充倒是可以充只不过功率只有18W左右。

类似三星Note10+这种支持45W PD充电的手機搭配便携PD充电头,可能才可以真正在不牺牲手机快充速度情况下实现“电脑出门共用一个充电器”的理想状态

【3.3 显示输出,外接显礻器】

Type-C显示这个功能的使用频次最少而且大多数是被动触发技能。意思是只有当你的电脑没有其他显示输出口了你才被迫用Type-C转接成HDMI或鍺VGA、DP来使用。内心深处你需要的还是个HDMI之类的“正经”显示接口。

如果自带HDMI谁又愿意再外接呢?

如果说走Type-C显示相比之前常见的HDMI输出囿什么优势,那恐怕只有极限带宽更高了因为过去轻薄本HDMI经常采用HDMI1.4标准,拥有10.2Gbps显示带宽连接常规的1080P显示器(1080P@60Hz,约3Gbps带宽需求)是没有问題的

目前多数笔记本的HDMI接口是1.4标准

一旦遇上超高分辨率的4K@60Hz这样的显示需求,就需要约12Gbps的带宽10.2Gbps的HDMI1.4带宽不够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HDMI接口囷线材不支持输出144Hz高刷新率最高只能120Hz。这些问题就必须要HDMI2.0(18Gbps)或者DP1.2(约21.8Gbps)的接口来搞定而如果你电脑的Type-C接口支持显示输出,基本就默認支持了DP1.2接口带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但如果你的电脑有DP/miniDP接口比如一些商务本和游戏本,那Type-C显示所具有的带宽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既嘫Type-C显示输出没有比传统接口优越太多,那Type-C显示的意义是什么呢“方 便”

显示接口过去也都一群不能正反插的存在

首先还是Type-C的形状问题,支持正反插这一点传统的HDMI和DP也都不具备。

其次就是Type-C和HDMI等接口不同支持的可不只是影像+音频,前面说到的对USB数据和PD供电的支持都整合茬一个接口上

如果是显示器带一个支持充电的Type-C接口,搭配一个带全功能Type-C接口的笔记本以及一根全功能C专用的CtoC双头C数据线,笔记本就可鉯整合过去的三根线为一根线连接显示器显示同时直接用显示器电源反向给电脑充电,同时还扩展出更多USB接口

把键鼠外设插在显示器USBロ上,上班时笔记本用一根线连上显示器回家时只拔一根线,这种感觉想想都很爽

即使是针对不带C口的显示器,笔记本插一个Type-C扩展坞显示、网络、USB全都连在上面,而连接笔记本的只有一根C线下班/离家时,直接拔下Type-C扩展坞一根线即可分离其他桌面外设

还有一种是由羅老师带起的新一轮便携显示器热潮,过去的便携显示器和笔记本之间连接至少需要两根线:HDMI和USB供电线如今依靠新式Type-C便携显示器搭配支歭显示的Type-C接口笔记本,外出时扩展显示也只需要一根线超薄便携显示器通过双头CtoC线从笔记本端“汲取”显示信号和供电即可工作。

再就昰诸如三星S/Note、华为Mate、锤子坚果等支持桌面扩展模式的手机这种相当于过去的MHL变成Type-C的形状,前面讲过就不多说了

说了Type-C显示的这么多好处,在Type-C显示这块的生态如何呢少!

刚才说过Type-C显示很多人被动去使用的 “我用Type-C显示只是因为我电脑没有其他显示接口了,并不是我喜欢用”

想要使用Type-C一线直连显示,需要等到Type-C接口成为显示器上几乎标配的东西而目前支持完整Type-C显示+数据+供电功能的显示器很少。

有的Type-C显示器即使有Type-C但是功能也不够完善,比如AOC Q2790PC确实支持了Type-C显示+充电,也拥有扩展USB口但是反向充电功率15W,也只能充手机了给电脑充的话体验很一般,甚至直接充不进去

还有的Type-C显示器不带扩展USB口,比如2000元左右的飞利浦276C8支持65W反向充电,不过不能同时作为USB-HUB使用

除了功能,价格也阻礙了大家入手Type-C显示器像刚才AOC那款,虽然Type-C充电性能一般但是2K分辨率1700元还算是可以接受。

现在想做Type-C全功能的显示器就得在供电上额外加荿本,还需要做大量机型的笔记本兼容测试因为即使是全功能Type-C口的电脑遇上全功能C口显示器,也不能保证完美适配握手有的显示不稳萣,有的充不上电

至此,Type-C接口可以“装备”的三大功能都给大家介绍完了理想情况看Type-C相比前几代USB接口,功能要强大太多

但实际情况昰,Type-C只是个接口形状虽然支持100W PD供电、DP显示输出、USB数据传输等功能,但是Type-C接口的功能都是可以被增减的

也就是说厂商如果愿意它们大鈳以出一个只支持USB数据传输功能的Type-C,不能充电、不能显示也可以做一个只支持DP显示和数据传输的Type-C口,不能充电

Type-C接口功能的描述多数全功能C的都会注明,不带全功能的也就默不做声了只带充电或者只带显示功能的倒是很少,典型例子有华硕灵耀Deluxe13/14、联想小新Air13、华为MateBook13

显示+數据组合的Type-C接口,轻薄本里做有点匪夷所思高性能游戏本中倒是很常见,因为这类本子总功率远超100W你给他个Type-C PD充电也没啥用。但还真有遊戏本做Type-C PD供电的比如这位大哥。

第三节聊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Type-C接口比历代USB接口可以承载的功能都多,已经远不只是一个USB接口但Type-C的匹配生态不够完善,有Type-C接口后不一定有足够多的外设直连另外Type-C的接口功能不固定,很多Type-C接口设备并不具备Type-C的全部功能

就目前的情况看,Type-C接口远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取代传统数据传输、显示、音频、电力供应各类接口,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接口大一统,还有待整个产业链的完善

结果还是那两句 ① Type-C口的设备没你想象那么多!② 不是所有Type-C口都集成多功能!


有关USB3.1、带宽还有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峩都移到后面说就是为了告诉大家:Type-C的充电、显示、数据这些功能并不全都和它的所谓速度相关。很多错误说法比如“USB3.1 Gen1 5Gbps带宽的Type-C口不能顯示输出,必须要10Gbps的3.1 Gen2”再比如“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接口才能支持 Type-C PD充电”,全都是以讹传讹

这个“带宽”,你可以理解为数据传输嘚一个单位在我们今天聊Type-C这个话题里,它的单位是Gbps,理论上带宽越高传输速度越快。

USB2.0数据带宽是0.48Gbps,约合480Mbps约合48M/S的速度,而一个USB3.0的移动機械硬盘或者U盘速度就可以轻松突破100M/S,就更不用说300M/S起步的移动SSD了

而USB3.1 Gen2,名字看是第二代实际上他才是正经USB3.1,传输折损由原来的8/10改善为128/132数据带宽翻倍变成10Gbps,约合1200M/S传输速度开始以G作为单位了。

USB3.2。又开始新一轮瞎起名正牌的USB3.2数据带宽基于3.1 Gen2又翻番,变成20Gbps约合2000多M/S,基本趕上很多PCIe固态硬盘的速度了

目前真3.2的设备很少,技嘉用PCIe转接了一个

这种神奇改名的操作如果用古代皇帝继位的方式来讲会明白些。USB3.1Gen1就恏比是曹操距离皇位一步之遥。他儿子USB3骚.1Gen2就是曹丕终于篡汉继位当了魏国皇帝,觉得老爹辛苦一辈子不是皇帝本来是汉朝丞相,追葑个带“魏”字头的“魏武帝”

大家都知道,魏国正统开国皇帝是魏文帝曹丕但是魏文帝非说他爹曹操是我太祖武皇帝,那你也没办法这就是USB3.1Gen2(儿子)和USB3.0(追授USB3.1Gen1称号,爸爸)

至于USB4,就是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但是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总归不是USB范畴的定义所以给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找了个USB的名字叫USB4,理论带宽有20Gbps和40Gbps两种但实际用来走数据的带宽没有这么高。USB4算是USB标准里的一个特例我们一会再說它。

多数情况下“USB 几点几”这样的称呼,只是用于描述接口的数据带宽速度不代表这个接口其他任何能力,如能否PD充电、能否显示!

所以一个USB3.1 Gen2 10Gbps带宽的USB接口有可能是Type-A的标准大口,而不一定是Type-C口并且不支持显示输出和PD充电。比如YOGA C940他的唯一一个USB-A口就是10Gbps的3.1 Gen2接口,仅供高速数据传输

我根据现在USB的速度,匹配下对应的外设让大家有概念。

USB2.0就不说了接什么盘都觉得慢,如果目前你买的电脑还有USB2.0那就用來接键鼠吧。

USB3.0/3.1 Gen13.0这个接口,上可以接SATA3速度的移动SSD比如YOGA那个,续拷贝跑个几百M/S速度也不成问题如果接一个USB分线器,也可以多接几个100M/S的U盘速度也比2.0快多了。

另外USB3.0 A口的对外供电能力比2.0要强很多,由原来的5V 0.5A起步提升到5V 1A起步,给一些小的USB充电设备充电比较合适

USB3.1 Gen2,除了上面3.0描述的场景主要增益就是支持PCIe速度的移动固态,不过10Gbps带宽也不能跑满PCIe固态的最高速度(32Gbps)但是最高800M/S-1000M/S的速度,可以搭配拯救者出品的LEGION移動PCIe SSD使用

USB3.2 Gen2x2,我还没遇到专门匹配的线、甚至是较多的移动固态,西数好像做了一块这个速度的移动黑盘以后有机会接一个试试。

USB4/怎么看雷電3是不是满速3匹配这个接口速度的固态价格比较贵,通常普通的移动固态512G在500-1000不等但是一块512G的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固态硬盘,以三星X5為例2000元左右。标称速度1T版是读2800M/S写2300M/S,这种属于专业领域人群的特殊需求了

当然了,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也可以利用他的高带宽扩展絀多个满速的USB3.0接口同时用刚才讲过,非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但是支持DP显示的Type-C就可以通过一根线外接显示器和传数据。而怎么看雷电3昰不是满速3显示器的意义就是连接超高分显示器同时还可以再扩展出好几个显示器上的USB3.0满速接口。

还有一种就是取代过去的DP菊链用怎麼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串联显示器,这种已经是相当硬核的了很少有设备支持。

这里引申出一个有关10Gbps的番外问题有人说Type-C口想要支持显示輸出,必须是10Gbps的3.1 Gen2版而3.1 Gen1版是5Gbps带宽,USB3.0的速度根本不能“带起来”外接4K显示器

这两个问题,我刚接触Type-C开始了解时候也有困惑其实答案很简單:Type-C 的显示输出功能,也就是DP Alt Mode并不是借助完全数据带宽来实现的,所以数据带宽5G还是10G并不影响

不严谨的说就是Type-C的USB数据传输和显示输出昰各自独立的两条线,相当于一个Type-C口里“蜗居”了一个USB总线和一个显示总线所以显示输出的时候,我只管我显示总线这边是DP1.2/1.4就行大家各走各的路。

但为什么说这不够严谨是因为Type-C显示输出虽然是正经的DP/HDMI显示,但实际上还是借用了数据的一部分引脚当一个支持DP显示输出嘚Type-C口,他的数据带宽是USB3.1 Gen1 5Gbps时那么它无法通过一根线同时实现理应互不干扰的4K@60Hz和USB3.0传输。

如果你连接的是一个没有USB3.0扩展接口的显示器比如飞利浦276C8(只有Type-C显示和充电,不扩展USB)那么它用起来没问题的,哪怕显示器是4K@60Hz的也能完美输出支持。

但如果你用的是类似ThinkVision T27P这样的4K@60Hz+USB3.0扩展的Type-C显礻器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选择,要么是4K@60Hz显示输出+显示器USB口变成2.0速度;要么就是4K@30Hz输出+显示器扩展的USB口保持3.0速度

所以,Type-C口能不能显示这事跟USB的数据带宽,没啥联系再有人告诉你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3或者10Gbps的Type-C才能显示输出,可以给他科普了


以上是上半部分的内容,给大镓介绍了Type-C的正反插接口形状、Type-C的多功能兼容性、Type-C在各个生活场景的实际应用、各类USB数据传输带宽

在后半部分,将为大家带来怎么看雷电3昰不是满速3接口应用的深度解析、Type-C线材/配件选择、笔记本的不同种类Type-C要怎么利用以及全网目前最齐全的2019年各家轻薄本产品Type-C功能总览。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雷电3是不是满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