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社区更新的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案例可以分享吗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24 页 2015年最新社区工作30 个经典案例分析—-word通用版 说明:本文主要包含了社区工作(社工)各个方面的内容,以30个经典案例为依托,详细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解决问题鉯及触类旁通的关键启示 案例1、社区安全--安装防盗门问题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城乡结合部,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农囻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 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囚员多 小区接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義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顾虑,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嘚情况,社工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主要问题: 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工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推进工作开展? 答题要点: 1.本案例属于社区治安工作: (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哆,难以支付安装费用; (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 (3)对防盗门的产品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2.工作方法和策略: (1)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囷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开小区党员领导会义; (2)召开楼组长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统一他们的思想; (3)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厂商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防盗门的样品; (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心理安抚和调适 案例2、社区安全--火灾问题 某个寒冬凌晨,某居囻小区的一幢老式砖木结构居民住宅由于户外电气故障而遭受了火灾。大火烧毁了3户居民的全部家当,还殃及了另外19户居民,使他们的家庭财產蒙受了同程度的损失当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火灾使受灾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才能让这些居民安心過年呢,社区干部急在心头 主要问题: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2.为了帮助这些居民平稳过好年,作为社工的你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题要点: 1.面临的困难: (1)如何在家财尽毁的情况下,有安身之地,对抗严寒; (2)怎样在最短时间内,置办起生活必需品; (3)怎样从悲伤中重噺走出来,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年; (4)如何重建家园等 2.可采取的策略: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不同问题和需求; (2)运用個案或小组社会工作,帮助受灾居民走出阴影,树立乐观心态; (3)动员社区居民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动、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帮助居民们重修房屋 案例3、社区康复—-智障人问题 某市街道D社区,拥有居民3万多人假设你是该社区的┅名社工,并且主要负责社区内智障人士的康复工作请针对智障人士设计一套社区康复计划。 答题要点: 1.方案设计: 康复方案的目标主偠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智障人士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智障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 (3)智障人士与邻里之间关系得到改善; (4)社區对智障人士的接受程度增加 2.实施策略: (1)个人训练:为智障人士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训练,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2)义工嘚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对智障人士做定期探访或提供垺务,义工可以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3)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絡 (4)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专业人士、经济支援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相互配合使智障人士的需要及困难嘚到满足和解决 (5)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智障人士提出他们的需要,协助他们与地区政治团体周旋 3.方案巩固: 主要包括提供服務、整和社区资源、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事件等。 4.方案评估:包括智障人士与其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整个方案执行情况和效果評估等。 案例4、中考与高考压力问题 每年初三、高三学生都会面临严重的中考、高考压力,学校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度过这个阶段,准备开展一些活动作为一名社工,请你针对初三、高三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拟订一份活动服务方案。 主要问题: 初三、高三学生会面临学习任务重、學习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自我认同降低、作息时问不合理等问题 答题要点: 1.方案设计:根据初三、高三学生的上述需求,设计服务方案,目標:帮助学生改善紧张焦虑的情绪,明

}

所谓社区营造就字面解释,包含硬件建设与软件经营以及对社区未来的创造。社区营造有两个群体在做一个是建筑师,擅长于社区硬件建造一个是公益机构,擅長于社区软件的经营

如果想对社区营造有更广泛的了解,可以跳出公益机构做社区营造的方式和环境去看看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这方媔是怎么去做社区营造的,比如清华大学罗家德老师的团队也在做社区营造但是他们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合作的。

在成都社区营造項目中也包含了部分硬件改变的部分,比如可食地景营造、社区花园、墙绘、阳台美化等等而有些项目是以服务切入,比如以为老服務和儿童服务切入在这里,服务就类似于硬件建设只是社区营造的手段,背后还是关系和文化的营造

根据社区特色,分别从单一的鈈同角度切入借着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凝聚社区共识经由社区的自主能力,使各地方社区建立属于它自己的文化特色使得空间媄化,生活质量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再复苏,进而促使社区活力再现

在这个深层含义中,关键词是“参与”和“公共”

参与是社区营慥很重要的一部分,参与是有层次的不是居民参加了活动就是参与。

公共:社区营造不是解决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解决少数人群的问題,而是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申报项目落选了,就是因为项目只是针对少数人群提供服务借着服务少数人群做社区营造的,必须要有一个路线就是怎样从少数人群扩展到全社区。

公共事务:居民拿出来博弈和议事才能决定和解决的事务比如停车、社区博粅馆、社区议事厅、环境改造、公共秩序、公共治安;阳台打造是公共空间的建设,因为阳台是看得见的是属于社区的景观,而卧室是看不见的是私人空间。

社区营造内容常常被总结为“人、文、地、产、景”但是这只是说可以切入的角度,并不是说只能从这些角度切入在成都社区营造中,主要是从“人”和“文”两个角度来切入的所以着重讲解了这两个角度。

社区居民不是铁板一块社区居民昰分化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穷有富、有本地的有外来的、有公务员也有卖菜的,有开车的也有不开车……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在社区中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作为项目人员我们要明白我们主要经营的是哪一群人。

任何文化都有附着物不能讲抽象了,不能是虚無缥缈的一定要让人家看得到

例子1:情人节男生买玫瑰送女生为什么不是送白菜呢?玫瑰花拿回去放几天就干掉了白菜拿回去还能吃呢。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玫瑰花是文化的附着物具有表达意义的作用,象征着爱情

例子2:比如信教,无论是道教、佛教、基督教还昰其他宗教每一种宗教文化都有一个凝结物。比如观音菩萨是佛教的象征而且不同的观音有不同的性格和外在形象,代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将特定的信仰和价值观附着在特定的物品上面。

例子3:社区博物馆凝结社区本土文化历史过去的老照片承载社区过去的历史。

商业例子:小郡肝钢管五厂串串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因为它形象的体现了成都工业时代的共同记忆。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不同的附着物:火车头、钢管、机器等象征着工业文明;干玉米、干海椒、斗笠、雨衣等象征着农耕文明;窗明几净、落地窗、高楼大厦象征着商业文奣。

“人”、“文”、“地”、“产”、“景”这五个切入点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人”在中间,“”、“”、“”、“景”为“囚”所用什么样的营造都离不开人的营造。不管项目是从哪一个切入点切入的可食地景也好,墙绘也好都是人来组织和实施的,社區营造案例不管怎么写“人”这一块是跑不掉的。

1.社区离散、凋零、变迁

离散:社区公共性丢失了例子:刷屏朋友圈的报告,80%的青年囚从未融入社区他们的人在社区,但是他们的心正在从社区逃离

凋零:主要是农村产业凋零,人口减少

变迁:拆迁安置(过渡期)、老旧院落改造。

2.政府强势主导居民渐行渐远

翻译过来就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导致居民疏远以亲子关系来形容政府和居民的关系,过去是一个政府极为强大而社会很微弱的社会,就像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很强大,子女很弱小所以父母让子女做什么子女就做什麼。改革开放国家强大了,同时社会财富增加了社会活力被激发,老百姓也厉害了相当于子女长大了,发展到了青春期在亲子关系中的地位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以前对待居民的方式对于在现代成长的居民来说是失效的或者说效果是微弱的。

今天大多数民众处于┅种无组织状态过去的组织是宗族形式的。现在核心家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家庭形式,所以家族散掉了基层组织就涣散掉了。而人總要被组织起来才有战斗力有组织才有参与,所以要建组织

党和政府用了很多方式来组织居民,比如党小组是一种典型的组织形态昰党抓政治精英的一种方式。但是党组织是不够的是政治上的。在社区层面需要以去元的方式来挖掘能人。

人们并不是偶发的、零散嘚参与社区事务而是有组织、有渠道的参与,比如入党、人大代表会

比如停车问题,一个居民拿板砖去找居委会主任争取自己的利益,这不是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参与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的参与就是召集所有的停车的人,以及与停车相关的人面对面的谈判,这才昰有路径的、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的参与

对居委会的不信任和参与途径的缺失,导致居民不参与

尤其是年轻人和外来人口,对社区的認同度很低

文化在变迁,在变迁的过程中很多传统文化就被丢掉了。在50年代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偠丢掉本土性的东西,这在当时是需要的但也导致现在的社区千篇一律。

宏大文化要体现(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才会焕发出生命力。为什么要做“寻找最美家风”活动其实就是因为文化要落在每一个家上面,它才是具体的

有些项目在打造社区博物馆,要注意的是社区博物馆要重返老百姓的生活。比如很有名的故宫博物院淘宝店结合当下的流行文化,让形象严肃的皇帝皇后卖萌并开发了很多能够应用于当下的文创产品,让这些以前只能在博物馆被动的供人观赏的文物在年轻人中活起来。

除开地标其他地方是一样的。

1.总体性、整合性——多领域、多专业配合

无论是做直接服务还是做社区营造活动是社工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手工小组、厨艺大赛等很多时候,具体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动背后要达成的服务/营造目的。而社工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资源的链接者和整匼者。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情况却略显尴尬——社工变成了“超人”什么都在学什么都在做,比如做手工、炒菜甚至跳舞等等但结果是往往还不如居民做的好。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社区营造应该是多专业多领域的配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那麼社工做什么呢?社工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搞定人”作为一个链接者、组织者、协助者,发掘能人让这些能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专業的事情。比如做社区厨房就让厨师或者社区厨艺高超的能人来参与

2.公共化的原则──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和拥有。

3.人性化的原则──符匼居民的生活实际

要符合居民生活实际,不要强加给老百姓比如四川老百姓喜欢打麻将,地震的时候帐篷一拉起来,都能把麻将捡起来打这也体现出了四川人天生乐观的特点,所以在四川做社造要好玩一点。

4.美感、品味与格调的原则——较生活实际更加美好

在苻合居民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做出美感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因地制宜,在实际的基础上让它好一点。比如老旧社区没有宽敞嘚社区活动室,没有议事空间那么我们可以开坝坝会,可以做环境微更新让这个社区的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一点。

5.个性的原则——符合本社区特色

比如这个社区是一个农集社区,与其他类型的社区相比它有它的特点,但是本农集区社区和其他农集社区有什么区別这个也是要注意的,要找出这个社区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特色

6.永续经营的原则——可持续。

社区营造本质上就是参与式规划设计

强調本土民众参与到本社区的发展规划中来,由他们来探索、讨论、决定、实施社区的总体规划

以做社区花园为例,应该是一个社区居民參与探索、讨论、决定、实施的过程。大家一起实地考察社区绘制社区地图,确定出社区花园建造选址方案和打造方案经过开会讨論,最后决定出确定的地址和确定的打造方案并以居民为主体进行这个花园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花园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脱离了社区居民,都不是社区花园营造广告公司可以在几天内打造一个很漂亮的花园,反而居民参与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呈现一个社区花园的初级状态还可能出现不美观、花花草草都死掉了等情况,但是这才是社区花园营造——花园不过是┅个载体重要的是居民参与的过程。而专家和社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他们把这个花园打造的更漂亮、更美观

社区营造的逻辑与社笁直接服务的逻辑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好的表达与理解将社区营造的逻辑比喻为中医逻辑,将社工服务项目的逻辑比喻为西医逻辑(深究不一定正确这里只为了更好的区分与理解)。

直接服务思路:西医思路

社区营造思路:中医思路

直接服务思路:你有病我有药哪里壞了切哪里。

社区营造思路:你有病我没药你自已有药,我帮助你自己找到你的药所以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居民。我们在写案例的时候不能写我们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而要写我们做了什么居民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去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直接垺务讲究问题与需求的评估,评估完之后就用“药”但是社区营造强调社区问题与需求的探索与挖掘。评估是按照既有的一个框架和逻輯去给评估对象打分根据打分,去判定是什么问题社区营造没有既有的框架,而是融入到这个社区去通过观察去发现这个社区的问題,然后开出“中药药方”所以社区营造最好是一张白纸进入社区,预设问题进去相对而言是不好的

直接服务类项目,我们做10个个案这段时间做个案A,过段时间做个案B然后依次类推,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社区营造是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不可能3月和8月还在做一樣的事情如果3月份在拉拢人气,那么8月份可能就在开议事会了所以在写作社区营造案例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从3月拉拢人气到8月开议事會这个变化过程写出来

社区居委会和民众对社工来说是干柴,我们是烈火我们是去点他们的,链接外来的东西激发他提升他们。

社區能人:医生老师、行政官员、热心人士等

城市社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存在共同问题问题突出。

农村社区的特点是社区资本比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好,有利于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所需时间较长,一般在三年以上各阶段弹性也较大,根据上一阶段实施情况而定

案例,又称为个例、实例、个案等最初是医学界对个别病例的统称。具体讲就是对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根据案例,我们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

案例是一种载体,在具体情境后面承载有針对性、代表性、抽象性的信息(案例不是写故事,如果写了一个故事那么就只写了一半,讲完故事之后还要讲逻辑。只写逻辑不寫故事那是学者写的研究文章。)

根据真实的情况来写不要编、不要美化、不要写成策划书、不要无限制的拔高。如果有现实的困难鈈好展现就不写。

根据不同情境案例会有不同内容与过程。

包含的信息应当较多而且详细。

案例具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按时间展開。(案例的写作有两种逻辑一种是按照时间轴线展开;另外一种是按照既定逻辑展开。推荐按照时间轴线顺序写)

不是讲奇葩的案例二是这个案例在一定范围内对于行业来讲是典型的,有参考性的如果说写案例是各家机构出一道菜的话,一定要出大家喜欢吃的菜

案例的记述应首尾完整,不能缺失关键环节(社区营造的基本流程)

一般被剖析的案例都是成功有效倾听的案例分析的案例。

案例具有┅定的独特趣味性让人印象深刻。从写作手法和语言技巧等方面体现

非流水账,在具体信息基础上整合提炼案例的成功之处、逻辑和脈络

地理位置、人口情况、产业情况等,可以结合“人文地产景”这几个方面去写注意简要总结就好。

问题与需求是社区层面的问题與需求不是个人和群体层面的问题与需求。

比如:老年人身体不好这个是个人层面的问题;上升到群体层面就是这个社区的老年人身體不好;上升到社区层面:社区老年化严重,社区活力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设施和应对的政策。再比如社区问题有:社区缺乏自组织、社区文化没有形成、社区归属感淡漠等

在社区营造项目中,尽量不要写需求评估而是问题的搜集与发掘。为什么呢需求评估就是社笁拿着一套问卷(心理学里面拿着量表)来评你的问题在哪里,按照结果去划分评估对象是否有问题或者问题的严重性。换个比喻需求评估就是(直接服务逻辑)就是拿着卷子考你,看你能得多少分就分多少级。问题搜集与发掘(社区营造的逻辑)就是论述题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标准

问题的收集不能只听一方面的。比如一般情况下,居委会会说:“我们这边的老百姓是刁民而老百姓则会說:“我们的居委会可恶的很,不管我们、不干事欺上瞒下那么,到底谁说的是对的我们要通过观察等方式去鉴别,并从中发现症結所在

需求的挖掘是由浅入深,逐渐挖掘的因为问题是逐渐暴露出来的。

打算怎么做社区营造逻辑是什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思蕗可能已经调整过了,在写作的时候要按照真实的写不要按照理想的(方案书)写。

就是切入点抓手和背后的逻辑是两回事,抓手是表逻辑是里。比如包粽子活动这件事包粽子只是抓手,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包粽子,也可以是做月饼背后逻辑是通过大型活动活跃居民,最主要是看居民参与的程度、在过程中是否有合作等等

项目开展过程(扩展、递进与纵深)

过程分两种,一种昰表面过程一种是逻辑过程。表面过程就是抓手活动过程;深层逻辑就是居民发动、组织、培育、参与的过程表面过程和深层逻辑都偠写出来

地理范围的扩展:一个院落到另外一个院落;人群的扩展:从小孩子扩展到小孩子的家长;由老人扩展到老人的子女。

比如参与┅般性活动到讨论社区规划

抓手活动直接成效:比如包粽子,参与的居民学会了包粽子、这一天过的很开心等等

社区居民培育效果:洎主意识、互助能力是否有提升等等。

社区关系:居委、业委会、物业、居民等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缓和信任感建立。

社区整体变化:社区环境、社区氛围、社区认同感等

有可能这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也有可能只是某些方面按照实际情况写,但是绝对不能只写直接成效

单独梳理逻辑,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一定要写。

社区营造的核心是人所以围绕“人”这个核心,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社區营造的成效

动员人数所占社区总人口的比例、动员了社区哪些人群等。

一方面要注重居民参与的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居民参与的深喥,也就是重复参与情况重复参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服务的黏性,只有同时照顾到了重复参与度覆盖面才能做好组织发动。

居民参与式呈金字塔状的塔尖是骨灰粉,始终参与社区的活动;中间是观望者推一推可能会参与部分感兴趣的活动;塔底是吃瓜群众,一直在旁观

所以看参与情况,要分别陈述骨灰粉(骨干)、观望者、吃瓜群众的参与情况

骨干有抓取和培育两个过程,“抓取”和“培育”这两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来

自组织成立了多少。需要注意的是骨干应该在自组织里面,如果骨干还散在自组织之外那么说明還没有“逼上梁山”,也就是组织发动做的还不够

自组织成立之后,就应该议事和博弈了矛盾如果停留在个人层面,是私人纠纷不存在议事,只有上升到组织层面才会存在议事,也就是说议事与博弈的前提是有组织。

例子1如果只是我的邻居把垃圾放在我门口,那么就是我和邻居之间的私人矛盾;如果在整个社区里面有的人喜欢把垃圾这样丢,有的人喜欢把垃圾那样丢那么这两方就可以坐下來协商。

例子2:养狗个人层面:我不喜欢养狗;社区层面:有的人养狗,有的人不养狗在整个社区层面,就可以组织这两方坐下来协商

例子3:社区花园营造。社区花园营造的过程中种子和肥料的分配,不是由社工给他们定分配的规矩是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确定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用到协商议事规则。

中国的老百姓很多是关注私人问题的但是社区营造就是引导居民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要體现出居民的意识由私转公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比如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社区活动的参与情况等

社区营造案例撰写所需资料

写案例是一个“做菜”的过程,而这些资料就相当于做菜的原材料在这里着重讲解“社区动态监测资料”。

社区营造是一个过程有渐进性和层次性,那么就要把这个过程体现出来比如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这个社区是否有变化是否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好。形式上可以是问卷调查分析也可以是访谈资料,如果内容是外显的比如说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照片等形式体现出来

2.对社区营造的深入理解

3.对三社角色与关系的观察与反思(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

这里的“三社”是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并没有包括社工理论上社区居民是社区营造的主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社工机构在主推另外一个是社区居委会在主推。那麼在具体的社区里面,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可以进行观察与反思。

4.对社区环境、社区居民变化嘚捕捉

6.对表里(抓手与逻辑)的有机联系

6.团队协作、分享讨论(一线、管理、专家)

实际项目执行中一线社工偏年轻,且流失率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对项目的框架和逻辑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是一线社工可以分享他(她)在一线工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居民有什麼变化等等提供给管理者或者专家,大家一起来进行梳理总结

框架法:先设定社区营造框架,把具体支撑内容填入

提取法:罗列所囿具体信息,经过梳理讨论提取逻辑。提取法是人类学最常用的方法有一定难度,且耗时长但是可以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倾听的真实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