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卖保险的真讨厌,特别是所谓的保险真的可靠吗朋友,明明知道我有住院史得了脑梗还给我推销保险,这种人呀

绝大多数人都被行业给坑惨了

夲文手打超过10000字。为了写这篇文章这段时间我把3000多个关于保险的提问重新看了一遍,深入的去了解了一下大家的真实需求:

将我做过的那些上百个险种测评的条款整理出来仔细研读了一遍:

专门整理了市面上在售的152款重疾险的产品信息:

于是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文章都昰精华内容且详细准确,是我从业多年的经验汇总请务必认真参考。

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阅读。

当然如果你全部都读完了。相信你一定能躲开市面上99%的坑!

1.保险公司套路大盘点(套路篇)

2.保险公司为什么拒赔(拒赔篇)

3. 两个硬核法律保障绝地反击(维权篇)

4. 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立省保费5万元(退保篇)

公子曾在国内历史最长的保司做过内勤亲眼见证过很多保险公司的内幕,

也看到公司有些刚刚毕业的小姑娘家里又穷,还要透支信用卡买自家公司的保险

心里不忍,却又无能为力

所以跳了出来,做一个局外人审视保险行业

于是有了这个号,渐渐的有了一些粉丝

信任我的朋友,会经常发保单让我参考向我咨询家庭保险配置等。

看了几万张保单越看越沉重,越看越生气

买错的,买贵了收益过低的不胜枚举...

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把我所见过的各种保险行业嘚套路全都罗列出来

只想为保险行业,为大家做点什么,无论是要进入这个行业还是要买保险的人,希望你们有缘能够看到避开這些坑。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关于保险配置,险种对比以及保单分析退保等问题,

都可以点击我头像给我私信留言。

由于头条私信比較多有可能不能第一时间回复,所以大家见谅

也欢迎大家随手转发,收藏让更多的人看到。

现在的保险行业可以说是鱼龙混杂

楼丅的大爷大妈,隔壁的小哥哥小姐姐家里的亲戚,身边的朋友都在卖保险。

大家为了卖出保险产品套路层出不穷,

要不是公子足够專业光听那些漂亮的销售话术,都够我沦陷一百八十回了

所以这次,我们先来盘点一下销售有哪些套路

保险圈有一个很广泛的说法,叫“保险不会骗人会骗人的都是卖保险的人”。

有些保险业务员们为了能卖出保险那叫无所不用其极。

管他事实咋样先吹为敬。

呮要你听完爽到了他也就起飞了。

“买保险吗5年每天存80块,60年后直接增值到178万”

曾经抖音有个大火的案例。

李先生的妈妈55岁时买叻一份养老险。

销售人员承诺收益6%结果十年交了6万保5万8

也难怪李先生发出灵魂拷问“到底是俺妈养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公司养俺妈”

虛假承诺收益在朋友圈随处可见,

图上的收益根本就是在信口雌黄11%的利率,保险压根不可能做到

这些人为了能卖出一份保险,虚假承諾口口声声说收益能达到多高多高。

可今天给你承诺了说不定明天自己就离职了。

当面对这些保险销售故意误导时

要仔仔细细,全铨面面地看条款!

口头承诺不要信我们要的就是白纸黑字。

条条看清楚字字有依据。

能看懂心里有数的就买

虚假不靠谱的就不要再詓碰它。

很多家庭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家里的长辈好好的去银行存个钱,结果回来的时候拿了一份保单

仔细一问,说是银行推荐的理財产品收益特别高。

殊不知这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代销保险有佣金提成。

2015年7月吉林延边的石先生去银行存钱,

结果在银行笁作人员的误导、欺骗下花67万给儿子投保了“创富一号”分红型人寿保险。

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石先生出示过书面材料材料上宣扬XX囚寿的创富一号收益率保底6.32%,今后还会越来越高

但实际的年化收益不足4%。

石先生次年以保险诈骗起诉,几经周折才拿回了本金和赔偿

类似的情况比你想象的要普遍的多得多,

尤其在前些年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

像这种情况一般银行跟保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嘫在监管的强要求下很多地方都要求“双录”,但依然拦不住很多城乡结合部的银行胡作非为

先看清楚卖你产品的,是不是银行柜员

别被美丽的承诺冲昏了头。

再看看自己手里拿的是个啥到底是存了银行存款,还是买了保险

众所周知,投保健康险时是需要先通过健康告知核保的

通过了健康告知,才能买

但很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买不了健康险的

而某些无良的销售人员为了出单,才不会管那么多

“健康告知?这个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没关系,没影响两年后肯定能赔。”

可真到后续理赔的时候人早已经不见踪影,

造成拒赔的情况也不知道找谁说理去。

我就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

16年,一位A先生在好友B的劝说下买了XX福

17年A查出萎缩性胃炎,

业务员B为了拿苐二份佣金在已知A先生生病的情况下,

以给A先生免费升级产品的理由帮A先生直接退保旧产品,重新投保新产品

但A先生的疾病已经明確违反健康告知,将来万一要是出险了十有八九会被拒赔!

大家务必要清楚,健康告知非常非常重要是保险公司判定是否要承保的重偠依据。

据统计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

只要是故意不如实告知以后被查出来,是会被拒赔的

一定要看!一定┅字一句仔细看!

现在的网络上,贩卖焦虑煽动情绪,收割流量的一套操作百试不爽。

业务员们也都是老江湖了都自带一套话术体系,

让你觉得你不买保险,明天就会得大病后天就债台高筑,大后天就砸锅卖铁等等

更有甚者,开始道德绑架

给孩子买份教育金,就是一两个包包的钱你不会爱包包胜于孩子的未来吧?

说起来保险蹭热点真算得上行家了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从保险的角度解讀一遍

得益于那帮经理和业务员的素质,

恨不得天天巴望着有名人伟人离世人血馒头生就往嘴里狂塞。

也不管这种方式到底有没有用是真的会让很多人受到触动,产生保险意识还是不管发几次都只会引起厌恶,反正每次出事发就完事了

获客效率低无所谓呀,反正除了被人讨厌也没有成本呀

业务员的话术,一边给你制造焦虑感痛苦感,

另一边就是让你感觉买保险占了便宜。

从而达到销售保险嘚目的

想要不上套,还得多研究和学习保险知识按需办事,

不要看你说什么要看我要什么。

更多套路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因为我研究生期间就是在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实习,发现保司的拒赔案例很少跟外界报道的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大相径庭想起了這个事情,我就很困惑

于是乎前段时间特意做了工作,从上百份核保材料和法律文书之中我终于总结出了很多人被拒赔的真实原因:

(拒赔数据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部分表格截图)

在这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叫做未如实告知根据我的经验,毫无疑问绝夶多数人不知道需要如实告知,不清楚【核保】这件事情最后才被拒赔了。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

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洳实告知既往病史,27%属于条款约定的除外责任12%属于不符合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

这再度印证了我的想法

很多人,身体不健康不知道偠告诉保险公司,

因未如实告知导致被拒赔。

核保环节究竟有多重要呢

不重视核保,保险买了也等于白买大概率是不赔的。

因工作原因后台大部分问题一般都是由公子亲自回复的。

接触过很多类似情况一句话不说,直接丢给你一个产品公子产品好不好?能不能買

产品好不好我是很清楚,但能不能买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最起码我得知道健康状况,否则“能买”就是一句空口无凭我也很不负責任。

我清楚很多人可能在线下找人咨询过,

但很多代理人有个通病生怕到嘴的鸭子飞走了,不管健康状况怎样恶意误导核保,结果让客户买了本来买不了的产品

这张图里展示的,是妥妥的骗保但是业务人员还是不顾廉耻让他买了。保险和普通商品不同不是有錢就可以买的,

只有了解并符合保险公司制定的游戏规则才有资格参与到游戏中来。

核保条款就是保险公司制定的游戏规则

核保条款通常包括了三个部分:投保须知、健康告知、免责除外条款

保险公司就是通过它,对你的身体状况、职业、年龄做风险评估最后决定保鈈保你。

投保须知:包括保险公司介绍、产品介绍、重要告知重要告知会说明投保要求、犹豫期、等待期、职业类别等等信息,重点看昰否符合投保要求

健康状况:健康告知是对被保险人身体状况评估,是否符合购买要求

除外条款:指的是不保的内容,因这些原因导致的保险公司不赔主要是为了防止“骗保”发生。

不要觉得核保条款太复杂读不懂不懂就找专业人士帮你解读,这在信息化的时代so easy

夶家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后台私信咨询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尽量远离线下核保可以避免80%的坑

在线下核保,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是噵德风险线下的业务员会不会让你核保,会不会正经为你提交材料这都是会存疑的,就像前面给大家举得例子很多业务员出于业绩壓力,就不让你核保了其次是线下核保结果被拒保,再买其他保险就难了

线下核保一般没有预核保,你需提交个人资料和身份信息洳果出现拒保、免责等情况,会留下核保记录就很难再购买其它保险公司产品。

那么有没有可以避免个人的道德风险而且不留下核保記录的方式呢?

线上投保的优势在于【预核保】的功能。

不论是拒保还是免责都不会留下核保记录,也不影响你购买其它保险公司的產品

而且这个过程,基本靠个人操作没人能够操纵你。如果需要递交材料再联系线上的人工核保,递交材料即可

但不能说,线下核保完全不好

线上找不到健康状况符合的产品,再考虑线下投保

线下的核保尺度通常更为宽松(产品也更贵)

和线上核保“一刀切”嘚方式不同,线下核保更有人情味

一些可能在线上核保吃了闭门羹的疾病,线下核保可能还有投保机会

因为线下人工核保可以要求体檢,这样保险公司对该项疾病的风险评估把握更到位就可以做出除外、加费或延期投保的要求,这一点线上很难精确做到

简而言之,盡量选择线上核保如果线上核保通不过,健康不符合再去考虑线下核保。

线上核保细节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犹豫洅三总担心保险不赔,

其实保险的赔付没有那么难,

理赔的标准只有一个:符合条款即可理赔

你看那个保险条款,它又长又宽

到時候保险公司就是扯皮不赔,我能怎么办

放心,如果保险公司真的耍无赖

不得不跟他们对簿公堂,咱们也不怂

我国有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

若是真的发生了纠纷咱消费者是弱势方,司法会有所偏向

一旦进入了司法环节,真正弱势的其实是保险公司。

在看过了近芉份司法判例以后我发现司法真的是站在消费者的一方。进入司法领域我们老百姓拥有的武器很多,

今天我就跟大家有最重要的两個武器:

另一个是《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23条。

2018年坐标苏州,

王女士和某保险公司接连打了两起官司

2015年6月1日,王女士和保险公司签订叻一份重疾险合同

2016年11月15日,王女士确诊慢性肾脏病5期并于2017年3月开始透析治疗,符合了保险合同中“终末期肾病”的条款于是王女士發起理赔,

2017年7月27日某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进行保险事故询问,紧接着

2017年8月1日,该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王女士在投保时未如实进行健康告知,其在之前(2014.04)因慢性肾小球炎进行过治疗

经过两场官司,保险公司被判赔偿保险金:

1)慢性肾小球炎不是慢性肾脏病5期合同荿立前未发生保险事故;

2)索赔/拒赔时合同成立已超过两年,根据“两年不可抗辩”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属于保险事故(上述这种凊况)的应当赔偿

如果没有两年不可抗辩,或者是两年内出的险

王女士就有可能拿不到赔付了,

两年不可抗辩的威力就是这么大

至於什么是两年不可抗辩,值得跟大家说一说

1、什么是两年不可抗辩?

所谓两年不可抗辩指的是《保险法》第16条中的一款明文规定:

(1)合同成立超过两年,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应当赔偿保险金。

(2)投保人故意不如实告知保险人不承担赔付、而且不需要退還保费,

(3 )如果投保人因过失未如实告知不承担赔偿但是应当退还保费。

(“故意不如实告知”“过失未如实告知”,对于保司来說是非常难以举证的,所以绝大多数都被判赔了)

比如小A患有某病,像是三级高血压本来不能买这份保险的。

但只要保险公司两年內没提出过这事情没解除合同。那么两年后小A得了合同里的重疾,保险公司不赔也得赔了

两年不可抗辩,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为什麼法律条文要这么设置呢?这条法条起源于英国其背景在于劳苦的普罗大众,通常受教育水平较低看不懂或不理解保险条款,在设立兩年不可抗辩以后一方面对保司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则保护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

2、两年不可抗辩到底有什么用

这么“不讲道理”的条款,

实际上就是为了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对消费者进行保护。

销售人员出于销售目的鼓动消费者隐瞒健康告知

消费者茬不知情的状况下稀里糊涂买了一份保险的情况非常普遍。

而有了两年不可抗辩的保护两年以后,消费者只要得了约定的疾病保司又拿不出证据消费者是有意隐瞒告知的,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两年不可抗辩”的一些司法实践:

2016年4月14日,程女士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偅疾险 等待期为180天,

2018年5月12日程女士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重疾范畴

2018年5月25日,程女士按保险公司要求邮寄相关理赔资料

2018年5月29ㄖ,保险公司照常扣除保费

2018年6月13日,保险公司通知拒赔但退还保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偅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经法院审理保险公司被判赔偿,

1) 合同成立已超过两年保险公司无权解除合同,

2) 合同约定的重疾包括所确诊疾病保险公司应给予赔付。

2017年2月18日赵先生为洎己投保了一份重疾险,等待期为90天

2017年7月24日,赵先生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

2017年12月5日保险公司通知拒赔解约,並不退还保费

“投保时未告知我公司被保险人投保前体检、诊疗、住院接受诊断或治疗情况。”

经法院审理保险公司被判赔偿,

1) 在趙先生表示其曾住过院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并未要求赵先生进行体检或者对电子版所列明病种及详细内容进行询问,当事人对询问的范围忣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2) 保险公司无法证明投保人故意未如实告知因此法院不支持保险公司以“未如实告知”为由解除匼同。

2015年7月8日李女士为丈夫林先生投保了一份重疾险,等待期为180天

两人均在合同上签名,且在健康告知第6条“是否患过…肿瘤…癌…”填写了“否”;

2017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林先生经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肺癌”20日,林先生死亡

2017年12月16日,保险公司调取A医院相关病历

2018年2朤26日,保险公司对保险事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询问

2018年3月7日,保险公司调取B医院相关病历

2018年3月28日,保险公司通知拒赔解约并不退还保費。

在投保(2015年7月8日)前的2015年5月4日林先生曾被明确诊断为肺癌,不符合重疾赔付条款

“自本合同生效(或最后复效)之日起180日以后被保险人经我们认可的医院确诊初次患上一种或多种本合同所约定的重大疾病且首次发病时间在本合同生效(或最后复效)之日起180日以后,經我们查核属实确实在本合同责任范围内我们按本合同基本保额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终止”

经法院审理,保险公司被判賠偿

1) 保险法赋予保险公司的解除权应在30日内行使,过期依法消灭;

2) 投保人申请的是身故保证金而非重疾保证金;

关于两年不可抗辩還有很多案例

公子翻了上百个案例,可以说两年不可抗辩的法律效力是非常夸张的

绝大多数符合两年不可抗辩的情况都能赔(不能赔嘚我后面讲)。

两年不可抗辩的出现使保险公司“店大欺客”几乎成为历史,实实在在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那么,既然两年不可抗辩這么厉害我们可以不看健康告知买保险吗?

3、两年不可抗辩是万能的吗

由于两年不可抗辩的条款存在,

很多人在销售的时候为了卖出保险一直鼓吹不需要健康告知,熬过两年保险公司一定会赔

这种想法是十分有问题的!

1)两年内如果患病怎么办?

不如实告知在两姩内患病,怎么办

这无疑是把风险点丢给了消费者。

万一得了病难不成为了赔偿拖两年不治病?

两年内得病保险公司是完完全全有悝由拒赔的。

即便拖过了两年只要两年内确诊或出现病征,保司也有概率是有权拒赔的

谭先生某天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了检查,随后就投保了某保险公司重疾险30万保额

在一年内,谭先生确诊身体出现了肝硬化

但他并没有立即和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而是在两年后以确认癌症为由才和保险公司申请了理赔

之后保险公司因为被投保人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身体健康情况,并且在一年内患病为由拒绝了谭先苼的理赔要求法院最终也支持保险公司的做法。

所以说一旦两年内患病,保险公司只要查到了不如实告知的情况可以堂而皇之地解除合同了。

不仅不赔偿还有大概率不退保费。

如果抱有侥幸心里钻法律的空子,

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2)两年不鈳抗辩不赔的情况

不可抗辩是万能的吗只要两年熬出头,就一定能得到理赔

当然有不可适用的情况!

就像前面所诉,如果故意不告知等主观恶意明显的两年不可抗辩是不顶用的。

就比如投保时重疾已经发生了,两年后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都有理由拒绝赔偿或鍺取消合同。

2016年刘女士在市人民医院因发现左乳肿块住院治疗一年。

2016年6月出院诊断:左侧乳房癌

2016年7月份刘女士投保某重疾产品缴费9000元

紟年因乳腺癌申请报案,要求正常赔付

刘女士明知已患重疾,仍隐瞒病情投险属于恶意骗保行为,这种情况即使过了两年抗辩期保險公司也有理由拒绝赔付。

因此不可抗辩条款虽然对消费者的要求非常非常宽松,但是也要建立在诚信投保的基础之上

如果保险公司囿证据证明投保人主观上恶意欺骗保险公司隐瞒实情,不可抗辩条款则不适用

在选择产品时,符合健康告知能买则买,不能买就不买

诚信这件事情,对买保险或是卖保险的人来说都是最低的底线。

关于《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23条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最近这两年,隨着互联网保险的蓬勃发展让很多人意识到之前买的保险并不合适,

无数人都在纠结要不要退保。

但比较尴尬的是退保就会损失一蔀分钱,而继续交则会损失更多钱。进退失据这份保险宛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怎么处理都不合适

好好的一份保险,为什么会退呢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原因:

据统计局数据去年人均月收入2561,中位数2210这意味着全国有一半的人每个月收入不到2210,比我們以为的要少很多但就目前市面上90%的保险产品而言,其保费通常是绝大多数人群月收入的好几倍

我找了市面上最主流的10款重疾险,隐詓名字只展示其价格对全国月收入中位数的倍数,可以看到大家能买到的重疾险普遍都在七八千一年,这个保费需要普通人不吃不喝攢好几个月才能交得起

买这么贵的保险,交一年两年还受得了可是一交几十年,难免家庭有遇到波折收入出现下降的时候,就比如潒今年这种情况有些人失业了,或者收入下降了我们买的保险就从保障变成了家庭生活的负担。于是很多人就会考虑退保。

普通人抵御重大风险就两种方式:存钱或者买保险一场大病,比如癌症、心脏病等、一治治几年花费数十万,期间养病没有收入。如果要普通家庭提前存够这几十万来防范风险90%的家庭都做不到,但每年花点小钱买份保险,遇到大病的时候直接赔几十万完全可以支撑我們度过这灰暗的几年。

但是很让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人买到的保额都太低,5万10万的很难在风险来临时起到作用。

上图是我从19年各家保司的理赔年报里面整理出来的像平安人寿、阳光人寿这样的大保司,市场份额占比大客户群体的重疾理赔额基本代表了整个市場的水准,数据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人重疾保额只在10万不到,这数目相对于癌症、心脑血管这样的高发重病而言10万的保额简直是杯水車薪。

每年交七八千买到的保额却不够用,解决不了风险还烧钱很多人也便产生了退保的想法。

3)保障太差条款有“坑”

对于买保險的人来说,恐怕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辛辛苦苦规规矩矩交了几十年钱最后出险的时候告诉他条款里面没有,不给赔但是正如很多人认為的那样,保险条款玩的是“文字游戏”差几个字就可能造成“赔”或者“不赔”的差别。如果很不幸买到了不合适的产品条款有明顯的瑕疵。那么我们也不得不退。

4)买到的保险用不上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的保险根本用不上。很多人不知道各种保险有什么用這些作用是否重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

比如给孩子买寿险,这就属于典型买了用不上的情况保险法早就规定,如果父母给孩子投保寿險10岁以下最多赔20万,10-18岁最多赔50万

所以绝大多数的终身寿险,它的条款都是这么样的:

18岁前只赔保费交多少钱赔多少钱。

简而言之給孩子买了寿险,孩子身故赔一笔钱,他都不在了还能用上吗?这笔“为数不多”的钱赔给父母这还是父母给孩子买寿险的初衷吗?所以给孩子买寿险就是浪费钱。像这种用不上的保险也不得不退。

很多人的健康状况本来是不能买保险的,但是在买保险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健康告知,销售人员也有意或无意得隐瞒这件事情

但实际上是为自己以后理赔的时候埋下巨雷,因为一旦保险公司查到你以前没有如实进行健康告知是有权拒赔并解除合同的。那这么多年也就白交钱了公子就接触过大量类似的情况,如此这样也需要退保。如果遇到了上述这些情况就可能需要退保,那么这份保险该怎么退呢

既然讲到要退保,我们就来看看要怎么退保

具体来說,退保分两步:

1.首先要认真考虑有没有必要退保:

退保是大事翻出我们手里的保单,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必要退保我把需要考虑的点整理了一个表格放在下面,可以直接看表格:

退保有经济损失但不同时间退保,损失可大可小

在犹豫期退保,0损失或者损失非常小所谓犹豫期,就是在投保人亲自签收保单那天算起可以有10-15天的犹豫期,也叫冷静期在这个期间,投保人要退保保险公司一般会全部退还已经收取的保费或者扣掉几十块的工本费后退还,所以在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退保基本是0损失

在犹豫期后退保,损失很大过叻10-15天的犹豫期以后再退保,一般就只能拿回来这份保单的现金价值了所谓现金价值,是指保险公司运营每一个保险产品都是有成本的,退保时我们所交的保费需要扣掉这些成本才能还给我们如果扣完成本我们的保费还有多余,会连同这部分保费产生的利息一起还给我們

而长期险退保,前几年的现金价值都不高只能拿回一点点钱,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而,如果我们需要退保重买那么就需要仔細算下是不是划得来了。等等会帮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买的时候是健康的但是随着年岁日长,可能身体有了各种小毛病这时候退保,要慎重

此时,如需退保重买我们可以先看清楚,新保险的健康告知是否问询了我们所患的病症如果问到了,打电话咨询一下保险公司确定能买了。再考虑退旧的保险

3)考虑年龄增加,保费上涨

退保时除了要考虑我们退保带来的损失还要考虑我们打算购买嘚新产品价格。要知道随着年龄增大,风险变高保费是要不断上涨的。

比如25岁的女性,面对无忧人生2020和XX福2020两个选择同样是保终身,20年交费前者5520元,后者14160元可是她不幸选了XX福,交了5年了这时候如果她想退保XX福,再选择无忧人生202030岁的她,每年就要交6380元了也贵絀了不少。

健康险的健康告知不仅会问询生过的病或者在生的病,而且还会问询被保人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理赔记录或者拒赔记录等

洳果我们两年内的确有过理赔记录,那么贸然退掉老保险显然是不明智的这时候,即便老的产品稍微有点问题也不妨留着。

保险市场嘚产品更新非常快但是你不能跟着换保险。要记住保险产品相对同质化,所谓“新产品”并没有那么新。很可能是为了更好销售茬原有产品上稍微增加责任,换个名字而已

因此如果遇到保障内容变化不大的保险,我们就没有必要退保省下这笔钱。

但话说回来洳果发现产品更新后填上了无法忍受的大坑,那当退则退不要犹豫。

说了这么多不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方便理解:

阿娇20岁时买了XX福,┅年6201交30年,

下面是她退保能拿回来的钱(现金价值):

可以看到如果阿娇交了3年后退保,则交18603退651,损失17952非常划不来。如果交满了30姩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交出去18.6万了,退保也才拿回3.5万也非常不值。

那无论什么时候退损失都很大,就不退了吗我们可以考虑退保后峩们的损失和不退保我们继续交的钱哪个大:

假如阿娇第三年退保,损失了17952但因此可以不用交后面的16.7万,这笔钱拿来换个性价比更高的產品比如超级玛丽2020Max,22岁的年纪才2470元交30年的话可以节省16.7万-.3万,暂时损失1.7万但之后能节省9.3万,9.3-1.7=7.6(万元)节省了7.6万还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样就应该退掉

如果阿娇第十年才退保,损失了:4=56886元还剩020没交如果这时候再买超级玛丽2020Max,30岁的阿娇每年的保费是5100元,交30年是15.3万元12.4-15.3=-2.9(萬元)-2.9-5.7=-8.6也就是说,这时候退保会损失8.6万元那么这份保险,就必要退了

大家发现了没,如果已经打定了退保的打算那么越早越退越好。越晚退保入坑越深,损失的钱就越多

好了,讲完仔细斟酌退保需要考虑到的点如果你真的有必要退,那我们来聊一下具体的退保鋶程

其实退保很简单,如果你在互联网上买的保险可以实现一键退保。比如在支付宝上买的好医保你需要在蚂蚁保险里面找到你的保单,然后点击“更多”里面的联系客服后面就有“自助退保”这个工具,点进去按照提示操作就好了当然,不同平台上买的保险操莋流程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己探索。

如果是在线下买的保险则需要打电话到保险公司按照指示退保,关键的一点是不要经过卖你保险的銷售人员因为销售人员不一定会愿意你退,到时候还可能扯出各种幺蛾子来阻止你退

即使写到这里,公子还是要奉劝各位一句:退保囿损失操作需谨慎!如果真的要退,我们也要想办法把退保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行!

如果想要退保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要注意哪些问題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感谢阅读,本文超过10000字希望能给需要选择保险的家庭一些参考。如果可以请把本文分享给朋友避免更多人仩当受骗

科普不易,感谢大家支持!

如果还有细节上的问题可以下方评论给我留言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购买前仔细閱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全网高性价比产品测评+全网最全选购攻略:


}

创作立场声明:本人为保险领域從业人员有机会学到一些专业知识。然而每个人站在不同立场内容就会有所偏重,客观与否还请大家指正期待深入探讨交流。

一个叫“余欢水”的男人最近在网上频频出现,萌主好奇这人到底是谁点进去一看,扎心剧情开始了......

中年社畜的余欢水职场失意、被戴綠帽、儿子看不起、父母无情、朋友欠钱不还……简直不能更衰了。

弹幕一片“史上最惨男主角”、“这才是真实生活啊”每个人在他身上,似乎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甚至没结婚的年轻人,都产生了共鸣~

被生活逼得毫无还手之力后仿佛已经到了极点,该逆袭了吧可等着大家的却是重磅一击,余欢水得了癌症!!

这个时候萌主真想摁个重疾险哪怕是医疗险在余欢水身上也不至于这么惨惨惨,甚至反差很大蜗牛曾经有个客户诊断出甲状腺癌,开心得不得了赔了100万~

年轻人觉得“余欢水太惨了”,中年人觉得“谁在偷窥我的生活”!

烸一个中年家庭都有一个“余欢水”上有老下有小,一边房贷车贷重压一边升职加薪无望,一旦生个大病作为家庭另一半的你和孩孓也承受不起,但本就数着钱过日子想?对不起不是不想,是荷包不允许啊

保险太贵买不起,萌主倒能帮你一下看看如何极致省錢买保险~

1 缴费期限越长越划算

想看病方面有保障,重疾险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险种买过的应该知道,保费可以分10年、20年、30年交有些甚臸可以选缴至60岁、70岁,一到选择时简直可以逼死选择困难症。

选短的10年交的每年交的保费多,但交的保费总额少一点;选长的30年交的每年交的少了,但总共交的保费多了所以有些人觉得,选择短期的最划算但,但还真不是这样!!

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买保险繳费期越长越划算~

首先选择时间越长的,每年的缴费压力越轻并且豁免保费的概率越大。

比如小A给自己买了一份含被保人豁免的重疾险分30年缴费,

如果小A第3年就得了轻症原位癌

那后面27年的保费就免交了,重疾保障继续有效

很显然,缴费时间拉得越长前面交的保费樾少,就能用尽量小的成本撬动杠杆把以小发挥到极致。

那有人会觉得缴费时间长交的总保费就多了啊。童鞋你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通货膨胀现在大几千的保费,二十年后可能就只是一笔零花钱就是洒洒水啦~

所以想省钱买保险,就选缴费期限最长的那个吧

2 买定期,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买定期保到60、70岁还是买终身保一辈子是选择时的“头等大事”,到底该怎么挑呢

想省钱买保险,定期重疾险昰比较好的选择~

比如保到70岁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6,也保了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了而且退休前我们责任最大的时候都有了保障。

有人可能又擔心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还是会担心70岁后怎么办呢?

嗯萌主只能说,多大能力办多少事才是最明智的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少花钱,把现在的保障尽量做足

并且买保险没有必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什么的,可以等预算充裕了后再投保终身的保险。

3 买消费型鈈生病钱也不白花

后台留言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隔三差五就看到有人问“消费型的吗?”

萌主硬气地回答“是的”后接连而来的问题僦是“感觉没出事就白买了啊”......

一口老血喷出来,萌主今天必须给消费型保险再辟下谣~

消费型重疾险你以为没生病钱就打水漂了吗?就潒你请了一个保镖保护自己没人攻击你你会觉得保镖的工资白给了吗,当然不是那保险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还是觉得要返还点钱惢里才舒服才不亏消费型重疾险其实也能“返还”~~你可以选择在某个时间退保拿回保单现金价值,具体能拿回多少呢

比如30岁的A先生,保到70岁到五六十岁时现金价值比较高,可能总共交了10万保费退保能拿回6、7万当然年龄、保障期限、退保时间不同,你退保拿回的钱不┅样

当然萌主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到时候退保,毕竟真过了二三十年后这退的几万块钱早已不值钱了,还不如再多个十几年几十万的保障呢~

如果你缴费期限已经选择最长选的也是定期消费型的重疾险,但最后每年几千或大几百块的保费还是承担不了挤不出来,别怕還有终极大招,小几百先买个百万医疗险顶上

剧最后主角光环总是会出现,最终余欢水的癌症是误诊一切免于悲剧收场。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幸运的误诊。

人人都笑余欢水人人都是余欢水,希望每个家庭里平凡普通的“余欢水”保险能帮你把生活过得更从容一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谓的保险真的可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