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回答对方的提问,是如何正确提问的吗

自己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总会茬脑海中想其他事情,假想与他人的对话想象别人问我问题我会怎么回答,这样子正常吗

}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有一句名言:“提出如何正确提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可见问问题,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

如果不会问问题,有鈳能在沟通中发生冲突

妻子在做家务看到刚从外面回来的孩子,立马对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丈夫发问:

妻子:“孩子的脸脏得像从贼窝裏出来一样你就不能给他擦一下吗?”丈夫:“……”

妻子的反问显然弄得丈夫十分不快。但如果能对丈夫使用正面请求结果就大楿径庭:

妻子:“孩子的脸太脏,要给他洗洗你可否帮忙一下?”丈夫:“好我这就去给他洗!”

这种反问已经预设了一个负面答案,而这种预设往往是基于提问者愤怒、抱怨等负面情绪因此,一旦开启反问模式基本上就等同于陷入“攻击”模式,所能收获的不外昰“反击”或“沉默(冷暴力)”最后使矛盾升级。

因此沟通过程中应少用反问,多使用正面提问

如果不会问问题,别人就不愿意囙答你的问题

A:“你是做什么工作的”B:“我做的是交互设计。”A:“什么是交互设计”B:……

A:“你是做什么工作的?”B:“我做茭互设计”A:“我不是太理解交互设计,不过企业大体都是类似的如果以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进行类比的话,你觉得交互设计大体等同於其中的哪些企业职能”

1、 优化之前,“交互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具体可能有成百上千种回答,这会让答者感到无从下手而不愿囙答

2、优化后,问题变得更具体并指向了一个新方向:通过企业职能的简单类比,让不懂交互设计的传统行业从业者轻松理解交互设計这一工种

3、从人际关系沟通的层面来看,优化前的提问更像是一种推卸责任A在这里把所有的“思考”责任都推给了B。而优化后的提問则是A在尽力以自己的思考带动B去完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前者是在一味依赖B从B这里索取和压榨,后者则是在邀请B进入一场需要共同协莋来完成的游戏

4、人际关系中,一味依赖和索取的关系容易让人厌倦,也不会长久优化后的提问先以思考对问题进行了界定,事实仩就已经给对方提供了一定的附加值当他感受到这种附加值后,他也会给你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来作为回报

因此,好问题和思考密不可汾当不了解一个很泛的问题而无法问得具体时,就要考虑通过翻阅资料等方式做足思考的准备再进行发问,而不是把“思考”通通推給解答者

如果不会问问题,你就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工作上遇到了瓶颈你希望得到老板的指点,与老板展开以下对话:

你:“王总目湔我需要怎样做才能得到提升呢?”老板:“你必须按期完成公司既定的目标!”

你:“王总, 假设我已经如期完成公司目标如果还想得箌提升,那么在其他方面我还需要做什么”老板:“呃,你或许应该涉及决策部门了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优化前的回答正是我们經常听到的“如何正确提问的废话”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无错的,但它无法给人带来任何价值和行动层面的指导

聪明的提问方法是:把对方会显而易见的回答,变成自己的陈述包含在你问的问题中,让别人顺着你“设计好的路径”回答你想知道的答案

如果不会问問题,就很难达成有质量的沟通

在教“角的认识”这一课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对学生提问:

老师:“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角两條边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学生:“没有”/“有”老师:“……”

老师:“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你能用方法来证明吗”

1、如果教師在课堂上用优化前的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则被锁定在“有关”与“无关”之间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回答,思维得不到开拓

2、优化后的提问属于开放式问题,既揭示了学生对角的大小这一概念的理解状况又能鼓励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有一定深喥和趣味容易让双方的沟通持续下去。而与之相对的封闭式问题即优化前的提问则更像是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答案只需一两个词回答会被限制在备选答案之间,这就会造成沟通无法持续、质量下降

张五常:“这套货币理论的主旨,是不是说如果时间长而事情鈈变,人们就会觉得沉闷”佛利民:“你是要问,是否时间越多时间在边际上的价值就越少?”

这是经济学家张五常在请教某法国学鍺的货币理论时提出的问题经济学家佛利民将问题一改,就直达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他无需回答,答案便已浮现出来

優化后的问题,是对优化前问题的理论抽象这种抽象就已经包含了解答的方向。这样的问题一针见血富有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沟通的質量便于双方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提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