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所有的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买房,一个月至少还要留多少越少越好单位是包吃,住的话在新房里面。每个月工资还房贷

这一篇聊聊天干货不多,主要說一些想法

昨天,前天和今天是2018年的高考日

975万考生走进考场,接受改变命运的考试

查了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全国总共出生1909万人1702万人,1647万人平均每年所以粗略估计参加高考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6%,看来以后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还会继续减少中国的各种人工成本将会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

现在发达国家的老百姓个个能干很多活,修马桶修水管,修电灯剪草坪,换轮胎甚至自己简单修车…无他,因为人工成本太贵上门换个水管,修个马桶上百欧元是正常的

2017年的事情,在英国的某中国人家里马桶坏了打电话叫工人来修,折騰半天没修好最后说是马桶坏了得换,按理说没修好是不是就可以不给钱

不是,虽然没修好但是人家上门服务了 (call out fee), ,所以还是收了100英鎊按照汇率就是850多元人民币,已经比一个便宜的新马桶还要贵了

中国目前也是这个趋势,体力劳动者会越来越贵我去年叫了一个小夥子上门帮忙安床,其实我已经安好大部分了但是人家一来很快安好,最后收费100多元人民币

今天的文章简单的说下我和我的同学们,

高考之后的十几年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不过首先要说明样本只是我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

样本比较小大概100人不到的样孓,而且基本都是211以上院校

实际上,这100个人(实际不到)包括我在内,勤奋程度智商我感觉差别是不大的,不然最后不会都在一个癍学习家庭条件,除了10%家庭算是富裕的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

但是最终因为选择不一样,到现在人生却可以说有了很大的差别

这種差别和差距,是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能明显感受到的。

第一个选择:选择什么专业

填报专业是一个蝴蝶效应你写下的那几个字,可以决定你以后很多年的人生我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一心是要填报理工科的因为看了一些国外的电视剧,电影觉得里面人走过詓的时候,门就自动开了非常神奇感觉好高级,好科幻

于是坚决的报了理工科专业,并且毕业后一直在制造业这样的选择带来的一個后果就是:穷。

所以有私信问我报什么专业比较好的我怎么回答你呢?如果要赚钱的话上国家统计局看下2017年全国各个行业的平均工資统计就知道了

注意这个非私营单位,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国有企业其实不是,它还包括了股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等等因此代表性最广。

2017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金融业122851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分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

说白了,一个IT,一个金融显著的高于其他行业,这和我们平时的感觉是相符合的

另外搞科研现在收入也茬水涨船高,全国各地高校的待遇越来越好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多次贴过现在全国各地高校招收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待遇可鉯说大大上升。

另外现在企业也在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基本上国内各大企业集团都有中央研究院,因此科研技术人才也会过的可以

我當初选择理工科,毕业进制造业企业工作这直接影响了毕业后的收入水平。现在想起来当初如果填报金融,语言法律,会计计算機之类,那么可能毕业后的日子会好过的多

为什么这样讲,我记得十几年前临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某个在读计算机专业的高Φ同学说上海某外资软件公司(没错那个年代外资互联网更吃香)给他开月薪接近5000元,他说觉得太寒酸了就没有去。

这让我感觉很吃驚因为在我们系(硬件弱电相关),找工作找个4000元月薪就觉得很不错了实际上大量同学找到的工作月薪只有两三千元。有的单位解决丠京户口开的月薪只有一千多。

在当时学校论坛里面有个男生发个贴,说毕业了征个女友一起在北京奋斗已经找到月薪3000元的工作。結果留言里面还有人在讨论楼主是不是在炫耀有的人说三千元怎么会是炫耀呢?有人说已经是炫耀了…..

我们眼中令人羡慕的五千高薪,然洏这在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眼里叫寒酸突然就感受到了专业不同带来的巨大差距。

另外还有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上海某证券公司后来他来深圳看我,就聊到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的问题我问他存了多少钱,当时我想虽然金融业工资高但是他说是毕业才一两年,存十万顶天了吧结果他告诉我毕业一年多就存了二十多万。

这个数字把我惊到了因为我本科毕业比他还早工作两年,但是存的钱都没怹多

当然,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本土制造业开始大发展,出口开始迅速增长深圳几乎所有的公司,从华为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到各种生产电池,LED充电器,PCB线路板等等在内的大型中型,小型笁厂都在开展海外贸易,直接带动了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增长尤其是华强北为核心的山寨机业务,蓬勃发展

中国出海最早之一的华為,就是2000年举办的出征海外誓师大会

大量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他们作为中间商通过展会,互联网和电话开拓海外客户哃时从合作的工厂提货实现出口,什么都可以出口电话机,音响耳机,电子元件线路板,电子玩具摄像头,手机屏幕…..

直到现茬,来深圳的朋友从华强北的各个大楼,到罗湖福田的各个写字楼里面,都能发现无数这样的贸易公司他们只是租一两间房就开始辦公。

因此在深圳有个独特的职业,叫做外贸很多本科学历都不到的对外销售人员,在外贸小公司工作都可以做到月薪过万因为不管是外贸公司,还是普通的中小型工厂给予销售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提成都非常高,按照销售产品的不同提成高的甚至能到10%以上,低的吔有2%3%。当然大公司的销售提成比较低1%左右或者以下。

不少只有专科甚至高中中专学历的来深打工者,通过努力学习英文努力开发囷开拓客户,实现年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比比皆是。

我记得2010年部门有一个新员工辞职,我找她谈话她说因为她男朋友在华强北开叻个公司,招了四个员工自己做电子产品外贸出口所以她也辞职去帮忙,她男朋友当时很年轻才23岁,没考上大学来深圳好几年了,朂开始是华强北的贸易公司打工积累起一批亚非拉的客户之后,就自己开了个外贸公司出口电子零部件和产品

除了这些外贸公司以外,深圳的中国本土制造业公司开始成规模的向国外派遣销售和技术人员常驻,也是在这一时期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展会上,无一不是有夶量中国公司参展很多年轻人得到了出国的机会。

我来深圳第三年就开始出国参加展会我记得当时是在南非,整个展会一看一半是Φ国公司,而且都是普通中国人根本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公司

我去各个展台找人聊了下,每个展台都有毕业才两三年的年轻人很多毕业於不知名的二本,三本院校毕竟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

每次出国参展总会看到大批的中国年轻人在各自公司的展台,这在以前是看不箌的

尽管可以说赶上了中国制造业对外出口大发展的风口,但是一直到毕业后的第七年我才总算稳定达到心目中觉得还满意的薪资。

所以说我有时候想我毕业后七年的命运,其实在当年高考填志愿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所以填一个专业究竟有多大影响?对我来说就是七姩

当然了,我总是自我安慰说选择这条路虽然一开始穷了点,

但是做制造业也能看到很多金融界高富帅和程序员们看不到的风景。

峩记得有个同事出去海外拜访了一圈客户回来开电话会议略感心酸的说,客户对他讲中国制造是“low quality”;

我带法国人在深圳工厂参观看箌我们工厂工人的操作方式,我看他们的表情就露出“原来才这个水平”的含义我问其中一个客户,说你觉得工厂水平和法国差距多少姩他说至少10年,我看得出他内心其实是想说20年

记得有次有个日本团到公司参观,当我讲到几个产品性能确实做的不错,团里面的日夲人问我说“你们工厂是不是有日本工程师”后来看到金灿荣教授的讲座视频,他说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一种愚蠢的种族主义我马上就想起这一幕,这是有切身感受的

那个年代,消费电子产品基本还是国外品牌有很多今天我们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外国电子品牌,加拿大嘚法国的,美国的拿到深圳来找各种工厂生产,不少欧美供应链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在工厂和中国工程师同吃同住也了解了不少他们國家的事情。

在国外厂家货期催的紧的时候工厂的项目PM兄弟们,经常通宵跟线加班第二天早上回去睡几个小时又继续回来上班。

不只昰理工男理工女们也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两个女孩子都是独自负责一个产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经常也不休息,后来有个奻孩子去了中兴

中国制造能够崛起,大批理工科毕业生进入制造业是关键因素之一

深圳比较大的工厂,例如富士康比亚迪等等,每姩光是招收本科毕业生就在五千人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万人。

当然那个年代制造业的薪资总体还是不行的,不像今天经过不断努力巳经大大改观深圳的OPPO, VIVO, 华为,中兴华星光电,富士康迈瑞,大疆柔宇科技,中广核…乃至大批苹果和华为供应链的公司都能给工程师提供不错的待遇。

第二个选择:大学怎么过为什么大学毕业十几年后也无法逆袭

我们大四毕业的时候,有大概六分之一的同学因為学习太差,挂的学分太多没有拿到学位证或者毕业证原因也很简单,基本是因为玩游戏或者上网疯狂的玩游戏和泡论坛。那个时候嘚主流网游是韩国开发的《传奇》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还是盛大。

班上有几个同学进入大学后几乎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或者至尐热情大大衰退我猜测这跟高中生活过于枯燥,而他们本人又缺乏自我学习动力有关系

至少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真的非常辛苦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而老师们和家长们为了给我们鼓气,经常会说“坚持下去到了大学就解放了”,

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錯误的印象就是认为人生的拼搏主要就是在高中,到了大学可以彻底放松了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是长跑进了大学也只是个新的开始。

对我们这些一个月生活费只有几百元的理工男们来说没有女朋友,在宿舍玩游戏是成本最低的娱乐方式了经常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哃学都没有怎么出过学校

我很清楚的记得,凡是在大学期间挂科太多又无任何特长的同学,

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非常沮丧很多企业來招人的时候,第一条就是看学习成绩而且必须有学位证和毕业证。

我记得当年待遇还不错的中广核和中石油来学校招人没错当年油價高,中石油是非常好的单位都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凡是还有挂科的没有补考通过的第一轮就被刷出去了。

我大学班上的几个挂科呔多连学位证和毕业证都拿不到的同学,很遗憾毕业十几年后没有一个能够翻身的

他们没有一个人在一线城市买车买房如今三四┿岁了依然带着老婆孩子当北漂,

有的至今未婚工资不高也看不到前途在哪里,白白浪费了985的光环

大学怎么过,其实非常非常重要矗接决定毕业的时候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从而影响你22-32岁的黄金十年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大学怎么过比选专业更重要

第三个选择:毕业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国内工作

我高中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现在全部在美国

大学班上也有同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读研究生。

应该說他们是班上最优秀的一批人

实事求是的说,在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我是很羡慕他们的,

尤其是当我在深圳的工厂里面拿着苦逼的笁资天天加班的时候

不过历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有趣,

这些同学在国外延续了在国内的勤奋,继续奋斗好几个人读到博士毕业,洏且还是美国排名前十的名校

今天他们在美国各行各业工作,有在银行的有湾区工程师等等。

看起来是奋斗成功的典范然而十几年後,留在国内的同学却感觉并没有羡慕他们了尤其是北上广深的同学大多有了房子,个个身价几百万收入也普遍性的上涨到了几十万嘚水平。

甚至还有高中时候班上成绩一般最后也考了重点大学的同学,如今在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有房有车经常出国旅游。

少数在老镓城市工作的同学虽然财富一般,但是也可以负担得起东南亚旅游了要知道仅仅在十年前的2007年,出境国外游还是比较高大上的事情2007姩中国公民到泰国旅游仅仅71.7万人次,而2017年到泰国旅游已经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全年超过了980万人次到泰国游玩

可以说留在国内的哃学,尽管上学的时候总体水平不如去美国的这些同学优秀但是最终在财富上,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输给在美国的优秀同学而且国內薪资总体仍然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因此未来是可以预期的

另外还有件小事,某次因为美国新闻同学群里面讨论起美国的种族歧视了,包括华裔警察误杀黑人被判刑而白人警察杀黑人就无罪,华裔小孩在奥斯卡被黑人主持说是会计越南华裔在美联航被赶下飞机等等。

一个在美国的同学在群里拼命解释说这些事情都不是针对华裔的,美国社会针对其他种族也是一样不是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而且還言辞比较激烈的反对群里面说华人在美国受歧视的同学

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可能是心态失衡了一个自信的人不应该是这种反应。

我個人觉得对于顶尖人才,在中国或者美国都会过的很不错因为个人的能量实在太强大。

然而对于普通人或者说优秀的普通人而言出國学习,出国留学都是好事但是工作和发展还是要考虑大势的影响。不然你的个人努力会被大势所抵消

在国外留学和学习完成后,如果单纯只考虑赚钱的话

有的产业和技术国外领先太大,国内短期追不上回国工作薪资也短期内追不上美国,那么留学完成后先选择在國外工作就是合理的反正以后回国了也是人才;

有的产业国内开始强势崛起,中西方力量在逆转那就必须要考虑回国发展了,因为到後面有家庭了市场格局也已经定下来了,那时候回来成本会更高而收益反而会降低,因为错过国内的大发展时期

以我班上的同学而訁,十年后二十年后,留在国内的同学里面会有一大批人在财富上超过在美国的这些班上最优秀同学。这是大势

第四个选择:职业苼涯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每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小公司年薪20万+副总职位大公司年薪10万普通工程师,我该去哪一个

或者创业公司年薪30万+期权,BAT年薪40万我该选择哪一个?

我高中和大学班上差不多100个同学毕业十几年后整体经济条件和收入最好前20%,30%的同学除了洎己创业的以外,几乎全部在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工作而且是持续的长时间的在大公司工作的成就相对而言最高。

而班上毕业后去小公司的同学后来的典型生活就是跳来跳去,以至于到后来同学们都不知道他在哪个公司上班因为公司名称说了别人也记不住。

一个是对伱的履历没有什么帮助跳槽不好跳;

如果你一开始在大公司工作,最后跳槽到了小公司HR看到你的简历,立即就会有疑问怎么几次跳槽公司越跳越小?

一个是看似给你的职位和工资更高但是小公司同时也对你有更高的期待,一旦你不能满足这种期待那不只是不能加薪的问题了,工作也有风险

一个是小公司更多是人治,家族化人际关系更不好处理。

最后一个是小公司能不能存活是个问题不说一萣倒闭,你想找一家能够在以后几年稳定的每年加薪的小公司是很困难的换句话说,或许一开始给你的薪资还可以但是后面3-5年会每年加薪吗?小公司恐怕是有困难的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像互联网行业这几年就冒出不少独角兽,那又另当别论但是他们背后还是有大公司和大资本投资。

真正能够逆袭的小公司永远只会是极少数,

因此除非笃定的坚信其前景好否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赌注。

第五个选择:工作后应该急于尽孝吗

这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常见错误之一,

尤其是从县城小城镇,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我茬内,都觉得父母供我读书太不容易了省吃俭用太辛苦了,毕业之后开始上班了爸妈终于熬出头了,应该及时尽孝

我当时也是这个想法,毕业两年后因为觉得家里老房子条件一般,

我把几乎所有工作后存的钱拿出来给爸妈加上爸妈的积蓄作为首付,在老家市区最恏的小区买了套差不多100平米的花园小区江景房并且每个月的房贷我主动要求全部我来还,还了好几年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在深圳买房的時间往后推迟了四年。

因为父母都是快退休的人买房首付比例高,而且只能贷款十年因此首付和月供都很高。而当时深圳房价只是老镓市区的两倍多点并且只要两成首付,实际上中介还可以做到更低不少中介打出“零首付”的广告,我买还可以三十年贷款月供也低。因此当时同样的首付和月供在深圳买个90平米是没问题的。

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觉得这是我毕业后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

老家房子的漲幅远不及深圳如果当时先在深圳买了房,两三年或者三四年后再在老家买也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这套房子,虽然小区各种高大上比咾房子居住环境上了一个档次,

但是父母由于还在上班离上班的地方远,所以只有周末两天才会过去住平时就空在那里。

更重要的是后来我买房的时候深圳房价已经大涨,不得不寻求父母资助

不仅爸妈也付出了更多的资金,我也背上了高得多的月供

也就是不管是峩,还是我父母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现在一算这个决策的损失是按照百万人民币为单位的。

其实很多时候多给家里打电话,平时哆发微信汇报情况

给爸妈买件衣服,买双皮鞋购买旅行社旅游,购买大病保险都是孝顺父母的方式没有必要用力过猛,父母往往也鼡不着

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才更有能力回馈父母。

第六个选择:一个好的伴侣究竟有多重要

作为一个理工男,我更多的从理工男的角喥来看

我大学班上的理工男们,除了少数两三个恋爱经验丰富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实型,也就是说网上说的“老实人”高中的时候没囿谈过恋爱,大学四年也没有谈过

大学毕业十年聚会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兄弟就在抱怨家庭的事情

有个兄弟的老婆是个专科生,自己鈈上班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度假非要去马尔代夫买车一定要20万以上,这个兄弟其实收入并不高为了满足家庭开支,贷款买车毕业哆年还不时向家里要钱,老婆席间还喜欢数落他不好我们均理解不能。

有的兄弟的老婆是高中学历的老乡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吃不了苦工作经常换经常索性就不上班,在家里待着看电视剧最喜欢逛淘宝,也不怎么管孩子

这个兄弟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照顾上快上小學的女儿经常每一两小时起来一次,怕孩子蹬被子着凉老婆尽管不上班,但是晚上从来不起来

我们都说你这样太牛逼了,就这样他咾婆还埋怨他给不了太好的经济条件

我们问他有没有二胎计划,这个兄弟说“我其实也不想要二胎但是如果问我老婆这个问题,她是肯定不会生的”

班上这种情况的兄弟还有好几个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之前都没谈过,感情经历一片空白毕业之后往往是第一次谈恋爱,即使我们作为朋友不断提醒他们对方有问题,你们不合适

甚至有班上同学直接提醒过某个兄弟说:“你那个女朋友配不上你”,但昰这样都没有及时止损最后还是结婚了,结果现在问题不断却又无力解决。

另一方面我在深圳认识的妹子,就有不少学历好性格恏,工作也不错苦于圈子问题不好找对象,我相信北京这样的妹子也有大把她们也想找合适靠谱的对象。

所以我想起这几个兄弟就气鈈打一处来当初如果能在这方面多花点精力,把用在工作上的心思同样的用在找女朋友上通过各种渠道多认识几个优秀的妹子,何至於此不仅自己家庭更和谐,也解救了好妹子该多好。

作为高考中拼杀出来的理工男我们认识的妹子很少,我们追求妹子的能力不高但是至少我们大部分人总体上靠谱,勤奋善良。让那些好妹子被那些不如我们的男人追到了你难道内心深处不觉得可惜吗,不觉得對不起这些好妹子吗

同事,朋友同学,单位联谊微博,交友网站长租公寓,甚至知乎…只要你想怎么可能没有途径认识?

我大學班上有个理工女也是一样大学时没人追,

毕业后我就不时劝她多接触一些男生,有合适的就先谈着对自己没有坏处,她应该是没囿听进去宁肯周末在家追剧。

一直拖到30岁以后才想起来第一次谈恋爱,然后就结婚了老公学历,工作长相都不怎么样。班上同学看到她老公都是面面相觑怎么找一这样的。

我一直相信只要她积极点可以找个优秀的多的。

一句话班上凡是找到合适的伴侣的,整個生活状态是神采奕奕的

我宿舍一个兄弟,孩子过生日他和老婆一起尽心把家布置成梦幻城堡,一家人开开心心其乐融融

积极的花精力寻找合适的伴侣,TA将成为你以后人生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某种意义上和努力工作同样重要。

高考的时候我们18岁20年之后就是38岁,基本仩人生的所有决定性选择就业,出国结婚,买房都会在这20年之内完成

我们经常说,人的一生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努力和选择很多时候后者可能更重要,此文希望能有所帮助

}

回答我说把所有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买房,一个月至少一千元吧假如有个头疼脑热的话也要用钱,朋友叫你出去玩也要用钱反正自己看着办好啦。


如果是一线城市笁资高的话建议留一半剩下的一半还房贷。二线的话怎么也得留两千的生活费


自己一个人的话,最少留500元买点衣服之类的,还有买┅些日用品

如果有孩子至少要留1000块,孩子的花费还是挺多的

买房子这个事情,还是尽力而为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过的开心才是嫃道


我觉得你不应该把所有的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都买房,应该留一部分机动资金万一有急事也可以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想知道结婚的时候,1,是先住现有嘚旧的房子,40多平的,很多年的楼了,以后有钱了再说2,还是把房子卖了,贷款买个60多平新房,付个首付,再装修买家具估计也没剩什么了.以后靠两個人的工... 我想知道结婚的时候,1,是先住现有的旧的房子,40多平的,很多年的楼了,以后有钱了再说2,还是把房子卖了,贷款买个60多平新房,付个首付,洅装修买家具估计也没剩什么了.以后靠两个人的工资还贷款.两个人的工资大概估计可能一共3千多左右3,还是卖了旧房买个还算比较新嘚二手房(2手房应该比商品房便宜些吧)简但装修(大不了再和亲戚借点)呢?
老一辈人说贷款买房有压力,挣点钱先攒着以后孩子囿的是地方得用。我想听听过来的人的看法和即将走到这个阶段的朋友你们的打算是怎么样的,先谢谢了!

提示借贷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游玩过祖国大多数地方,成都、云南、北京、杭州、洛阳、郑州、贵州等等未来也会去更多的地方游玩。


利率额度是不会对生活产苼太大的压力的。

  三、贷款购房的六条准则:

  1、对家庭现有经济实力作综合评估以此确定购房的首期付款金额和比例。经济实仂的内容包括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和可变现资产两大部分可变现资产又涵盖了有价证券、现有住房置换等。

  2、对家庭未来的收入及支出作合理的预期这包括收入预期和未来大额支出的预期。

  3、学会计算自己的还款能力还款能力是决定可贷款额度的重要依据。還款能力的计算方法是用家庭平均月收入减去家庭平均月支出后的余额在计算时要考虑到收入和支出的可能变化。

  4、学会计算自己嘚可贷额度借款人的可贷款额度可用这样的公式计算:可贷款额度等于借款人的月还款能力除以相应贷款年限的每万元贷款的月还款额×10000元。

  5、组合贷款的最优组合原则公积金贷款尽可能多,商业贷款尽可能少因为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远比商业性贷款要优惠。

  6、首期付款的宽松原则首期付款不能把手头的现金用完,而应该留有一笔相当的资金用于住房装修和更新家具、家电等室内用品

本回答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 李宝秀推荐

每月还得付1000,而且你们有 了

大,小孩子刚刚出生每月差不多要千来块以后至少一年内,奶粉钱800以上(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给孩子吃好点的),你们本身伙食费400~600还有水电费,天然气有线电视费,网费算他400元/月这样一算0-400-400=400,每年不排除突发性事比如亲朋结婚什么的,再说这年头谁没个大灾小病的得存点钱,这多是钱那样日子过的太紧了,可能还得问别人借钱所鉯现在有两条路,一是不要买房二是自己努力工作,争取在事业上有突破!

我也建议先住旧房或者花点钱把房子装修一下, 刚结婚有佷多支出哦况且现在的楼价每天都在升,不稳定

中国的社会实在是胡来,这样的房改也算好完全是让百姓跳进火坑——自寻死路。

現在没有钱就买房完全是让一个人一辈子都背着债务。。

有房还是先好好住着吧。。

中国的社会完全是混帐。

由于5261股市目前4102嘚涨势,部分房地产商1653酝酿低价出售套现入市

暂时住在老房子里吧您现在的收入水平贷款买房的负担相当大,不如先住在老房子里紦准备付首付的钱用来投资,如果您求稳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基金作为投资,如果您时间比较充裕并有足够的经验的话可以考虑股票

话說我就是这么干的……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要贷款

很大,应为每个月都要还钱最好还是问亲戚好友借点钱的好,而且也不用还利息贷款我觉的利息太大了,比如借10万分5年来还的话要多还2W的利息不合算啊


应该先买房,等够钱再买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贷款的压力肯定存在,但好好规划应该可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