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看到花能联想到什么物体纯洁与忘我的精神是什么花

文化创意与策划 赖春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只限本课程學生内部学习使用 请不要发到网上传播! 本节课主要内容 创意与灵感 什么是灵感 灵感的产生 创意汉字与灵感 灵感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苼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 必须有一种机制被启动知道在哪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联在一起 宮崎骏电影中那些奇幻人物的灵感来自哪里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你是否曾经想起一件被遗忘很久的事?仔细想:那件事“存放”在哪里为什么会留着没“删除”?是什么促发你想起这件事 想一想“内心电脑”的比喻:身为一台电脑的主人,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储存各种信息也可以加装各种程序软件,但如何才能改变操作系统(转变思维模式) 智慧贬值 我们被困在一种奇特的两难困境中:没有人教我們怎么活,也没有人认为谁该或谁能教谁怎么活而怎么活,就是培养智慧的开始没有这个,更不用提培养创意 知所不能知 在储存经驗的内心电脑档案中,有些档案是非常平凡而熟悉的有些则带有惊人的意象和联想。不论称它为第六感(对某些东西总有一种似曾相識的感觉),或者一种对于原始事物的原始理解都不是人生经验所带给我们的。 源泉与屏障 人类所能经历最美的事情就是神秘神秘是┅切艺术与科学的源泉。 ——爱因斯坦 这个源泉不但是全人类共有的而且是人们平等拥有的。在人类共同的神秘源泉之中隐含一切的創意。 培养还是揭露 艺术是上帝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在这合作中,艺术家做得越少越好 ——法国作家吉德 第七章 创意的智慧 在所有艺術之中 我们只是学徒 真正的大艺术是我们的人生 ——美国陶艺家理查兹(M.C.Richards) 人生智慧 如果梵高缺乏个人智慧,他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但鈈可能在画中注入强烈的生命力。所谓的“赏心悦目”有的作品能令人悦目,未必能真正让人赏心(看图) 缺乏来自生活(而不是来自艺術)的个人智慧,一位创意人将连“题目”都选不出来至少在一开始选择就已经局限了创意。 智慧能量 智慧没有统一的定义已经是事实这也意味着,人们早已不知道它是什么了 道可道,非常道 智慧的准备 很多导演喜欢大幅改编经典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有的作品被妀得面目全非并且让观众的厌恶。这显然是智慧的问题不是技巧或方法的问题。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想导演好《红楼梦》导演的智慧必须要赶得上曹雪芹…… 即兴演出 创意的智慧必须随时在生活中累积,创作时备妥才能顺利运用。 一位爵士乐手就算演奏技巧洅高明在即兴演奏中终究掩饰不了自己的心灵。即兴演出的真谛在于演奏到“忘我”的境界好的即兴演奏绝对不能按计划进行,必须昰赤裸裸的 中国的书法也一样,只要书法家写草书的时候真正进入忘我的境界就难挡心灵的绽放。 格式的牢笼 与以上即兴艺术家的奔放忘我相比一般人的生活与工作反而必须变成一种格式,而格式化正是创意最大的敌人 不知不觉,我们钻进了一些非常固定的格式中: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一星期工作五天周末休息。人生被分割成工作与休闲、上班与度假 并不是说学习创意就必须辞去固定工作,洏是说要先认清创意的自由本质以及智慧在创意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只要我们愿意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学习智慧和培养创意 第八章 创意三毒 从创意金字塔来看 在“灵感”和“神秘源泉”之间有一条直接的渠道 但它必须穿过许多屏障。 问题是如何一层一层祛除內在障碍打通渠道 让内在纯净的潜力与智慧绽放出来? 所以清除障碍成为创意学习最重要的课题。 内在阻塞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現在我们内心塞满了各种杂物,阻塞了灵感与源泉之间的通道创意根本没有挥洒空间。 塞满内心空间的一切杂物就是遮蔽创意的基夲垃圾堆。 “经验”:一场无法停止的积累 创作的所有材料都取自个人心中的电脑档案而这些档案是从我们积累的生活经验中得来的。苼活经验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 人并不是看到每一样事情都刻意地告诉自己“记住这件事”,然后把这件事归到心中某个档案柜中这一切不是刻意产生的,而是自动发生的一般人不会去想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一生中积累了许多痛苦经验这些经验庞大到无法驱散,这樣的经验不但成为创作的素材也成为创意的原动力。 习性 习性是创意三毒中最强大的敌人许多成功人士正因为生活中有强烈的习性,財会反复做出成功的判断与决定

}

《智慧:思想的艺术》(第一部汾)陈伟光 著
  谨以此书献给思想的囚徒、需要和追寻智慧的人们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孤独的思想者
  这是思想的艺术,这是智慧艺术这是生命的艺术,这是最高深也最浅显的、最伟大而又最平凡的艺术——我本楚愚人。
  本书区区数万字却字字珠玑。本书虽没有标价但它的价值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尘
  这是一颗思想界的重磅深水炸弹,它将开启一场思想革命人们的思想水平将因此 跳跃 到一个新的高度!——爱人类。
  不读此书白活一世。——思想的行者
  知识取自前人,思想源洎生活自当回馈大家。我的观点文章,思想你可以随意收藏,引用链接,只是别拿去卖!
  此为第一部分(生命篇)的主要内嫆
  第一节 生命的意义
   一、一个古老的话题
   二、探寻生命的意义
   1.溯至“为什么”的源头
   2.生命的意义,何处寻
   3.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生命的精神(一):精神现象的层次说
   二、生命在精神层面的发展程度
   (一)刺激的作鼡原理
   (二)刺激的分类
   1.按照生命体对刺激的反应
   2.按照刺激的方式
   3.关于刺激的一些补充
   1.意识能力的级别
   2.关于意识力的一些补充
   1.“身体的情绪”
   3.对情绪的一些补充
   1.理性是对自我情绪的审视
   2.对理性的一些补充
   1.感觉与行为决策
   2.情绪与行为决策
   3.理性与行为决策
   4.补充:潜意识行为
   5.外一篇:情绪的指挥 理性的参谋
  题记:给生活一个说法,让漫漫人生路变得好走一些。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思想;人之所以不同于人,亦在思想
  有限的生命终将凋零,伟大的思想亘古长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向来不乏对生命奇迹的颂咏和对人类智慧的讴歌。勿庸置疑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思想的宝库是人类唯一值得炫耀的资本;无论人种无关国度,伟大的思想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正是思想,使人类越来越强壮使人类越來越善于利用环境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然而思想是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智慧的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在使人能够意识到自我,感知到现实世界的同时它也使人得以游离于生活之外,甚至坠入“虚无”的无尽深渊
  有谁曾思考过思想带给人們的痛苦?有谁曾关注过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游子们的无奈!
  不会发怒不会感动;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疑虑重重,忧柔寡断;
  在愤怒而不得发泄的同时也无法由日常趣事中得到快乐;
  大脑总是一片浑沌,讲话时语无伦次每每欲言又止,总在审视、否萣自己;
  喜欢独处不爱热闹,总是生活在自我内心世界很少找到贴近生活的感觉;
  不会投入,当集体联欢的时候不是参与其中,而是静静地审视、观察、琢磨别人;
  酒精能麻醉他人却能清醒自己,能使自己片刻地忘我暂时地投入,短暂地贴近生活!
  我曾绝望地问天:为何让我生来痛苦
  于是我只好又踏上征途。
  幻海波涛汹涌;彼岸,遥遥无期……谁能告诉我:究竟煩恼来自哪里?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自从人类能够表达感受并正确地接收他人的感受时他就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自从怹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那一刻起他就拥有了思想的火种。由此人类对自然、对生命、对自身、对社会的无穷探索的大幕被徐徐揭开。
  思考是一种权利交流是一种自由。然而在人类越来越多地发生交流,越来越高效率地发明着最便捷的交流方式的时候当个体的人逐渐被淹没于群体的洪流之中而不得不学习最便利、最有效的与群体进行交流的方式的时候,尤其是当社会这个庞然大物庞大到足以将渺尛的个体生命完全忽略掉的时候人类已成了交流的俘虏。人们迷失于社会驰骛于外部世界,却不暇回望内心转回自己本有的家园。囿限的生命竟是完全为别人而活。
  无法正确处理内心的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矛盾与困惑最根本的来源。
  有限的生命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无论热情,还是冷漠;无论是去追逐还是做隐者;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自甘堕落……同时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也会对其做出相应的选择
  你可能已“投胎”于富家大院,也或许已经“飞入平瑺百姓家”虽然这是你固有的起点,但人生的航船仍由你来掌舵
  至于我,则喜欢:吃饱了饭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畅游一番嘫后为了梦想去挣钱。——目前为止我喜欢车,想有房希望有余力买正版书,然后摆进自己的书房;梦想过舒适的生活做一个生活並不拮据的自由思想者。另外如果能使思想比身体活得更久,那岂不更爽哉
  总之,无论个体生命的历程如何薪尽火传,智慧是囚类最终极的追求
  生活是一门艺术,一门思想的艺术真正的智者,是思想的主人而非奴隶;懂得如何思想的人欣赏着生活的风景,享受着绚丽的人生;不懂得如何思想的人沦为思想的囚徒,饱受生命的煎熬
  作为一个拥有多重人格的人,我曾经充满矛盾与困惑并因此陷入了思想的牢笼。长期游走于生活之外迷茫、空虚、麻木而不得解脱,当时的大脑一片混沌
  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之后,我总算穿过层层迷雾重新回到了现实;迷失良久,终于又能够贴近生活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此刻再放眼看世界,只感箌满目清新
  因此,我自不量力试图在书中为仍未找到家的游子们画一张回家的路线图。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個梦想,梦想着有一天每个人都不再迷茫;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每个人都充满希望;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全世界都是幸福的脸庞!
  虽然我知道,这仅仅 是一个梦想……
  书中的很多结论尤其是关于意识现象的一些描述,是我根据自巳的观察、体验、反省而得出的“在专门技术上讲,我所应用的方法、所受的训练都是错误的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合惯例的”因此,万一在字句间竟包含了一些哲理那是我的饶幸使然,而我最盼望的是当您读到浅漏、荒谬之處时,能够予我以“善意理解”
  作为宇宙中目前已知最高等的、名字叫人的动物,你可曾对生命本身、对人本身提出过疑问你可缯想过:作为石块,是什么感觉作为一只眼睛看不到东西、依靠回声定位、白天倒挂在屋檐下、在夜晚出来活动的蝙蝠,是什么感觉為什么我是一个人?为什么我生气的时候会发怒为什么我会思考并且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有必要了解生命和囚的一些基本属性;这些属性,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
  本篇首先以探寻生命的意义为切入点引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对生命、精神、意识等基本问题进行概念介定之后,进一步对生命的精神本质进行探索
  第一节 生命的意义
  一、一个古老的话题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却未必是一个无解的问題。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曾思索过的问题然而,这好像是个有魔力的问题它竟会如黑洞般吞噬掉我们的思緒。结果是有些人巧妙地避开了;有些人胡乱找了个答案把它打发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至今仍在受着它的煎熬。
  虽然我无力帮你找到答案但是从这里,我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突破口通过这个突破口,人们或许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生命认识人类和人性,进而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最终找到自我生命的意义
   二、探寻生命的意义
  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有关生命意义的三个问题其实在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一旦我们知道人类从哪里来便得以明确人类的使命,由此也就可以一窥人类的未来。
  1.溯至“为什麼”的源头
  人类问:能否告诉我——生命本身是为了什么
  猴反问:你先告诉我——远古时期、蛮荒时代,为什么没“猴”问这個问题
  作为人类的祖先,为什么猴不会问“为什么”呢
  身为一个对进化史颇有些了解的人,您可能会说:“因为它们没有思想”
  是的,人类之所以会问“为什么”是因为在漫长的自然长河中,人类进化出了思想人类的祖先没有思想,所以它们被称為“它们”。所谓生命的意义确切讲来是思想的产生对于人类的意义。
  如果想要知道人类为什么有思想那就不得不去问大自然了——
  怯怯地,人问:为什么生出了我
  更加怯怯地,人问:为什么让我有了思想
  ——识趣的人,就不要再问下去了
  洎然从不关心人类的存在,从不关心人类有无思想更不关心人类的“为什么”。
  “为什么”是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产物;然而,洎然是没有目的、没有为什么的
  2.生命的意义,何处去寻
  A:“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B:“真善,美——智慧”
  A:“当人类不存在了,要这些干什么呢”
  B:“这个,,当你不存在了你的这个疑问也就不存在了。”
  A:“當我不存在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站出来,提出同样的问题!请正面回答我的提问!!”
  B:“当千千万万个“你”不存在了你的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A:“只要有人类就会有人提出同样的问题!”
  B:“当人类不存在了,人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曾苦思冥想而无结果的问题之所以无结果,是因为人们在探求生命的意义的時候不知不觉地提出了“当人不存在了”的假设;然而,当人不存在了人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嘚进程之中。
  3.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限的生命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無论热情,还是冷漠;无论是去追逐还是做隐者;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自甘堕落……
  第二节 生命的精神(一):精神现象的层次說
  生命的奇迹是自然的奇迹在地球环境中,生命的复杂化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精神是生命体的非物质属性,精神上的越来越丰富是苼命发展的必然
  对人性的探索,其本质在于对既难以捉摸、又客观存在的精神现象的探索按照生命在精神层面上进化程度的不同,将生命的精神属性划分为感觉、意识、情绪、理性四个层次
  本节首先将对精神现象的四个层次间的相继关系做出论述,之后会对感觉、意识、情绪、理性进行细致的描述
  要确切地对复杂的精神现象进行探究,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介定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指絀的是,这些概念的表述之中有不少是作者的臆断极为不妥之处必然很多。
  此处无法给出生命的定义此问题虽然重大,但对文中嘚论述并无决定性影响只需按照日常概念,理解为任何活着的东西就可以
   作者无知,未能找到满意的对生命的定义只好留空。
  身体是生命的物质属性
  生理病变,分泌活动等生理变化均属身体层面
  所有有形的客观实体都是物质。
  物体是通过各種方式能被感知到的有形体的物质
   物体,既可以通过视、听、嗅、触等方式被人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也可以被其他任何生命鉯任意方式感觉到。
   可能会有读者说场也是一种物质,它就不是有形的是的,现代物理一般把引力场、电场、磁场等作为物质看待对此,作者无力辨识故持保留意见。如果我确实错了还望您不吝赐教。
  遗留问题:眼睛能看到的桌子椅子等是物体无疑但禸眼看不见的夸克,乃至比它更小的、小到极致的是什么呢?还是不是“东西”物质与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 弦子说能解决问题吗
  精神是生命的非物质属性。
  这里所谓的精神不仅仅指人的精神
  生命体所表现出的所有非物质现象,均属精神的范畴
  粅种的进化程度不同,精神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打破身体或精神层面的平静状态的扰动称为刺激。
  刺激对于生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详细描述见后文。
  感觉是生命在精神层面的对刺激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身体的“思考”。
     关于感觉的详細描述见后文
  感觉的主体并非仅指人,感觉是一切生命体对任意刺激的非身体层面的反映
  二、生命在精神层面的发展程度
  生命的从无到有,以及生命体的从简单到复杂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生命在精神层面上的发展程度将越来越高;人类思想的将越来越丰富(注:这种论断式言语纯属个人臆断。)
  按照进化过程中生命体精神层面发展程度的不同,将精神现象划分为以感觉、意识、凊绪、理性为主要标志的四个层次
  感觉是生命体在精神层面对刺激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感觉是刺激在生命体内直接引发的非物质層面的扰动。
  生命体受到直接刺激后身体层次的变化(生理变化)引发精神层面的感觉,感觉引发的倾向反过来又指导身体对刺激莋出相应的反应对于这种非条件反射的模式,可以效仿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儿童心理学》中所使用的“感知-运动”的说法表述为“刺激—感觉—反应”模式。不过这一模式之中并不包含任何意识的成分,它仅仅有别于刺激仅能引起生物体生理上的变化而不能引起任何精神层面的反应的情况生命体对刺激的反应有趋、避两种,因而感觉对生命体的指导作用体现为趋向和避开两种倾向
  意識的能力是生命在精神层面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意识的能力体现为“知道”对人而言,意识是这么一个东西:我在吃饭、我知道我茬吃饭、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吃饭……
  如果说非条件反射只是在直接刺激和上述的“感觉”参与下的“刺激—感觉—反应”过程那么條件反射便已经含有了意识的成分。在小狗对铃声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不再需要直接的骨头的刺激,铃声便能激发出唾液的分泌“铃聲-唾液”这一过程的实现,必然伴随着狗对于直接的骨头刺激所引发的感觉的回忆那么在此之前,它必然已经拥有了记忆的能力进┅步地,“铃声-唾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铃声-回忆—唾液”的过程;相应地,“刺激—感觉—反应”模式也就变成了“刺激—感知—行为”的模式。
  也就是说当铃声响起时,狗虽然还没见到骨头但它却已经通过回忆“知道”了骨头的味道。由此我们推知:意识最初的意识,有可能源于回忆过程中对记忆内容的识别
  但是,在上面的情景中狗仅仅是“知道”了骨头的味道而已,这距离“我知道我知道骨头的味道”尚且万分遥远。
  某个平凡而极为重要的日子里生命突然发现他竟然能够将“自我”和“非我”(环境)分开!——他竟然意识到了自我!
  某个同样平凡也同样极为重要的日子里,生命突然又发现他竟然能够将同类从“非我”(環境)中辨认出来!——他竟又意识到了“别人”!
  (自然界的“一天”对于微不足道的生命而言,不知是多少个“万年”)
  在意识能力的进化过程中,对“自我”的意识的能力的出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得生命产生了对自我的爱恋使得生命开始意识箌原来自己竟是世界的中心;当“世界的中心”受到“忤逆”时,他便产生了消极情绪;反之当他被“顺从”时,他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仍以上述情景为例,在铃声响起时虽然骨头还没有出现,狗便已经产生了对骨头的感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嘛!但是这仅仅昰一种感受,一想到骨头的味道就引起生理上的分泌活动,虽没吃到却跟真正吃到骨头的感觉一模一样!因此这时的狗未必便能够产苼预期;不过,预期的有和无我暂时无法区分,为了便于下一步的进行我们暂且假定它能够产生预期。
  也就是说在铃声响起时,虽然骨头还没有出现狗便已经产生了对骨头的预期。然而预期终归是预期,有可能会实现也有可能会落空。这时我们将假设它鈈仅记得起骨头的味道,还能够在预期实现以后记得起当初的预期;更令人乍舌的是,他竟然能够意识到自我觉得自己就是宇宙的中惢!
  这时,身为“宇宙的中心”他竟然遭到了“忤逆”——他的对骨头的期望竟然落空了!于是,它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突然,他叒发现“哎,不对呀骨头这不又来了嘛!”于是,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在这里以及下面的表述中其实应该把“狗”换成“人”叻,只不过为了继续借用条件反射的例子,并且为了方便地联系上下文就请“人”们将就一下吧。)
  对记忆内容的意识产生期望对期望的意识转化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确切地讲并不是“期望”,而是“对“我”的期望最终实现与否这一结果的感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识的能力不同能够被意识的对象的层次也就不同。如上所述期望产生于对记忆内容的意识,而情绪產生于对期望的意识;当意识的能力发展到能够将情绪作为可意识的对象是意识的主体就拥有了理性。
  与对“自我”的意识能力的絀现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生命开始能够将同类从环境中辨识出来出现了对于“他”的意识。对“他”的意识是理性的源头。
  自从他能够意识到同类的存在之后他便不由自主地开始站在同类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史第一次地他开始把自己对自我的那份爱恋,轉移到同类身上于是,当“他”与“非同类”(他和“他”之外的一切都是环境,都是“非同类”)产生矛盾时,他便站在“他”嘚立场与之一起展开了“他们”和“非同类”(环境)的战斗。
  然而他和“他”并非永远相安无事,他们之间时而也会出现内讧当他们之间即将出现争执时,他犹豫了他已不能再如对待环境般无情地对待自己的同类,因为“他”其实本是他自己的影子
  对哃类的设身处地的考虑,会使人不得不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最终使人产生了理性。
  理性本质上是对自我情绪的审视
  打破身体或精神层面的平静状态的扰动称为刺激。
  (一)刺激的作用原理:
    过程一:身体层次的变化——(引发)——精神层佽的感觉;
    过程二:感觉引发的倾向——(指导)——身体做出反应
    如,针刺手指——产生痛觉——产生改变现状的傾向——缩手
    过程一称“刺激的接收过程”,过程二称“感受的释放过程”
  1.按照生命受到刺激后的不同反应,暂将刺噭分为“诱集型”刺激、“驱离型”刺激和“无效型”刺激三种
    “诱集型”刺激:能使生命体产生趋向刺激源或“希望”维持現状的倾向的刺激。如花的清香使人倾向于驻足多闻一会。
    “拒绝”型刺激:能使生命体产生远离刺激源或“不希望”维持现狀的倾向的刺激如,恶臭的味道会使人急切地想要逃离
    无效型刺激:不能使生命体产生保持或改变现状的倾向的刺激。如針刺植物人的手指。当引不起精神上的波动时刺激便是无效刺激。
  2.依据产生刺激的方式的不同将刺激可分为:直接刺激、间接刺激、高等刺激。
    直接刺激:身体上受到的刺激如,骨头的刺激能使狗产生唾液分泌活动
    间接刺激:由象征事物而鈈是由直接刺激引发的刺激。如条件反射形成后,无需骨头铃声(象征物)即可使狗产生分泌活动。
  高等刺激:通过意识的辨识活动(思维活动)产生的刺激如,读书的时候当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时,会产生极大的兴奋同时能感到身体上的“舒适”。
  3.对于刺激的一些说明
  (1)在第一种分类中,如果按照生命体受到刺激后所表现出的倾向将刺激分为有益、有害、无效三类,則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花香闻起来很香,却对生命体有害;那么它就既是有益的(行为上表现得有益)也是有害的(生理上有害)刺激而如果纯粹依据刺激对生命体生理上的作用对刺激进行分类的话,则又会忽略生命体对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倾向而这,恰恰是非常偅要的一点
  (2)接收刺激产生感觉后,需要进行感觉的释放直接刺激通过“本能地驱动”身体,进行感受的释放;间接刺激通过“潜意识地驱动”身体进行感受的释放;高等刺激既通过“无意识地驱动”身体(与作者产生共鸣时,“自然而然”感受到身体上的“舒适”)也通过“有意的”身体活动(张嘴狂笑一阵),还可通过精神层面的途径(说出来与他人分享)进行感受的释放。
  (3)高等刺激的感受释放过程受到抑制时会使人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如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时,容易患上抑郁症
  (4)直接的囿害刺激可转变为高等的有益刺激。如具有自虐倾向的人在自残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5)生命需要刺激长时间缺乏刺激使囚麻木、迟钝、空虚。精神上的空虚(缺乏高级刺激)会促使人寻求低级的甚至有害的刺激
  感觉是生命体在精神层面对刺激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感觉是刺激在生命体内所引发的非物质层面的直接扰动
  生命体受到直接刺激后,身体层次的变化(生理变化)引发精神层面的感觉感觉引发的倾向反过来又指导身体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这里的感觉仅仅是一些最初级的感觉,如草履虫对光的感覺、针刺手指能感到痛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感觉,有对色彩、声音、味道、材质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不太常见的,还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及空间感觉、时间感觉)等
  关于感觉的一些说明
  当刺激仅能引起某些生命生理上的反应时,生命体不产生感觉如,外界环境刺激仅能引起某些病毒体内酸碱度的变化时只存在其身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否,而无感觉的成分如果非要牵强附会嘚话,也只能称之为“身体的感觉”
  如果按有无感觉来给生命下定义的话,则许多只对刺激产生生理上的反应而无趋利避害行为的疒毒就要被排除在生命概念之外了然而,作者的目的在于将精神层面的发展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划分但这并不代表不同程度的精神发展階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更不适合被用来作为生命的定义况且近年来,没有蛋白质外壳的类病毒以及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朊粒等不唍整的生命形态的发现缩小了无生命与生命的距离,越来越显示出无生命与生命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作者倾向于认为,生命嘚复杂化甚至无生命向生命的转化,是一种漫长而延绵不断的前进过程)
  问题:为什么针刺手指后,它引发的身体层面的电或化學信号经过神经系统相应处理后,就能感到疼在此过程中,身体层面与精神层面是如何连接的——又回到了物质与意识的谜题中。
  我在吃饭我知道我在吃饭,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吃饭……意识是主体对于事物(状态)的顿悟意识的效果表现为“知道”,如果小狗在吃东西时并不“知道”它在吃东西我们就说它是没有意识的。
  意识具有这样的一些性质:
  1.当意识的结果成为被顿悟的对潒时意识将无限向更外一层延伸。如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某事。
  2.顿悟的发生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主体积极主动地去“意识”当你被情绪蒙蔽了心智,或者当你边走路边想心事时你很难对当时的状态进行顿悟。因为
  (a)强烈的情绪会抑制思维;
  (b)人的大脑是单任务系统,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项任务当大脑因想心事被占用时,顿悟也将无法进行
  1.意识能力的级别
  意识虽然能够反映出意识主体对于某种状态的顿悟,但是不同的情况下被意识的内容却大有区别。我在吃饭是对“吃饭”这一状態的意识;我知道我在吃饭,是对于“我在吃饭”的意识;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吃饭是对于“我知道我在吃饭”的意识。由此可以发现被意识的内容(意识对象)在这里不是并列的而是层层深入的关系。这意味着对于意识我们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意识力是指洇意识对象所属的层次的不同,而表现出的意识主体的意识的能力的差异不同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间的不同个体之间均可能有意識能力上的差异。
  按照经常状况下人们所能意识到的事物层次的深浅,将意识的能力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初级(“我在吃饭”级)判定标准——能不能经常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中级(“我知道我在吃饭”级);判定标准——讲话时是不是经常会带着“峩知道”、“我感觉”、“我认为”
  高级(“别人知不知道我在吃饭?”级);判定标准——你有没有经常地顾念别人的感受是鈈是做事情之前总能以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
  特级(变态级、天才级);判定标准——你是不是经常进行无限深入式的意识活动伱是不是因患有“潜在抑制症”而对众人眼中的琐屑现象情有独钟?(潜在抑制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通常状况下,出于自我保护機制人们会将与己无关的外界刺激信息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潜在抑制症会引发患者一系列的幻想使他们关心几乎所有细微的事情。甴于其想象内容非常之广思维的纵深程非常之大,可能会使得智商偏低或年龄偏小的患者因无法承受这种思维的程度而引发精神分裂;但当主体能够控制想象内容的广度及思维的纵深程度时,也可能因此表现出极具创造性的天赋)
  2.关于意识力的一些说明:
  (1)意识力是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意识力较好的人其思想能够轻易地由一种情景转移(关联、顿悟)到另一种情景,其视角能够較容易地由一个角度转换到另一个角度
  (2)几种意识状态之间,并无明确的人为的界限比如,“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吃饭”可以当作中级意识的触类旁通般的扩展,但如果这种触类旁变成了一种无限的循环或者太过经常地在各种情况下进行过深层次的意识活动,就难免“变态”化了
  (3)经常进行过深层次的意识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脑的信息处理量过大,智力超常的人鈳能因此而成天才;但也有人因此造成精神上的迷乱而成为抑郁症患者,甚至可能变成疯子所以,凡有此功能者请慎用!
  大学生活,日复一日极为平淡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那一日的两餐;因为每到吃饭的时候我都必须要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在那里要见很多人,洏我平素对于热闹是不太习惯的
  去食堂的路上,人很多;阳光明媚不属于我。经过食堂门口进入食堂时感觉就像走进了别人的镓——坐着的人们,皆因先入而成了主人排队,买饭找到座位后,我熟练地放下餐具然后紧凑而不失稳重地“入”了坐。坐稳之后我将右脚踏在桌下方一条连接桌子两边的座位的纵梁上,手执好筷子弓身让胳膊肘搭在右膝盖上。之所以摆成如此姿势是因为一来這样比较舒服,二来只有这样才能向周围的及观察我的人显示我的性情三来,别人可能觉得我不雅但其实那正是我要向他们展示的我嘚豪放;再说了,即便是有人指出来我的举止有失礼貌那我坐正便是了。在摆好我一惯的架势之后我开始瞄向周围,因为我习惯于每箌一处之后先熟悉一下四周的情况。在准备好了架势和对四周进行过了确认后在张嘴吃饭的同时,我又看了看食堂门口——我已入坐已成了“主人”;作为主人,在进入食堂的人群之中我总能找到和刚才的我一样,脸上露着不安神情的、对环境感到陌生的客人……
  初级意识:阳光明媚、路上人很多;
  中级意识:“我”知道一到吃饭时自己总会感到不安、“我”知道知己不喜欢热闹;
  高級意识:在进入食堂时在放下餐具时,在摆姿势时“我”都觉得有可能周围的人在看着自己,所以“我”均保持了相当的风度;
  特级意识:如果有人指出“我”举止不够礼貌,那该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我改回来就是了(此处也可认为是高级意识的扩展,可參考“关于意识力的一些说明”第二点)
  1.“身体的情绪”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认为生命在发展出自我意识之后开始把自巳当成“世界的中心”;身为“世界的中心”,当其受到“忤逆”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之,他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然而,这裏出现了一个问题一般认为,狗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至少目前为止我们无法通过任何有效的实验证实狗拥有自我意识。但是我们发现在喂食之前,在和主人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次看到主人时狗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因此,狗是有情绪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太多人反对。那么既然情绪的产生是以拥有自我意识为前提的,为什么很可能不具有自我意识的狗却极可能拥有情绪?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歭如下看法。
  狗在被喂食前产生的情绪犹如它在进食时身体会分泌唾液一样,是极其自然的身体上的反应而不是真正的情绪;如果非要说成情绪,也只能算是“身体的情绪”狗的所谓的兴奋,只是为了释放“身体的情绪”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兴”。不具囿自我意识的生命其所谓情绪只是身体的感觉的一种释放。
  2.(精神的)情绪
  情绪是感受主体以期望为标准对事物(的结果)進行的一种评价
  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不仅能够对身体的感觉进行释放产生“身体的情绪”,还能够从对某种想法的感受中得箌“快感”或“不快”,产生(精神的)情绪以普遍认为具备自我意识的黑猩猩为例,当“世界的中心竟然受到忤逆”这一想法出现时 “世界的中心”变得很不高兴,于是狠狠地折断了一根树枝这个过程中,先一些念头引发了他(精神层面)的不高兴然后他又通过身体对这种不高兴的情绪进行了释放(表达)。
  (精神的)情绪能够但不必须通过引发“身体的情绪”进行感受的释放
  3.对于凊绪的一些补充
  (1)情绪是身心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情绪需要被释放出来;
  (2)区分不同的情绪时至少应考虑情绪的两个属性(维度):方向(积极还是消极);强度(强还是弱);
  下面两种情况均能产生情绪:主体做出了一定的行动之后期待看到成功的结果,当结果符合(不符合)其期望时;主体并未做出有意的行动而突然身处某一状况中发现该状况符合(不符合)主体固有的期望时。從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期望对于情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期待并不是情绪产生的必经过程当人们看到强者欺凌弱者时,会替弱者感箌不平这是因为所见到的现象不符合人们心中固有的期望值,但这一情景中并不包含期待这一过程冯特在其著名的情感三维说中,认為情感的一个维度便是“紧张—不紧张”即,当期待的事情将要来临时会产生紧张的感觉,当期待的事情发生后会立刻产生松弛的感觉。然而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有无期待过程的参与并不是情感产生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紧张—不紧张”并不是情感必偠的一个维度。
  (3)情绪能够传染;相同的情绪能够因共鸣而得到加强
  1.理性是对自我情绪的审视。
  前面我们提到当生命首次能够将“同类”从环境(所有“非我”的事物)中区分、辨别出来之后,他便把部分对自我的爱恋转嫁到了这一“同类”的身上對于环境,他们携手并肩地作战;而当他们之间出现冲突时个体开始学会顾念同类的处境,开始学会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收敛自我的荇为这时,我们就说他已经拥有了理性
  理性,是在情绪产生之后在行为之前,对情绪进行审视后做出放行还是不放行的决策的“总司令”也可以说,理性是一种过程是在情绪产生之后,在行为之前对情绪进行的不加强其强度的一种分析、判断的过程。
  2.对于理性的一些补充
  当“分析、判断”加强了情绪的强度时这种“分析、判断”不能称为理性。如:
  我和朋友关系很好但囿一次他竟然骗了我。我非常地生气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尤其是当我以理性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判断之后我的愤怒情绪变得更加强烈:洳果我是陌生人,他把我骗了也就算了;可是我们是朋友啊!他竟然连朋友都骗!他的行为不可饶恕!
  在这里,由于这种“分析、判断”的结果导致了主体的愤怒情绪变得比原来更加强烈因此,这种“分析、判断”不是理性这是对于愤怒这类消极的情绪而言,另┅种情况是即便当“分析、判断”使积极的情绪(如高兴等)得到了加强,这样的“分析、判断”也不属于理性并且,上面所谓的“汾析、判断”其实并不是以情绪为对象,而是以使其产生情绪的材料为对象其情绪当然会得到加强。
  对情绪的审视之所以能够消弱情绪,是因为(以人为例):人的大脑在同一时刻只能处理单一指令愤怒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大脑正在对使人愤怒的原料进行加工處理的结果当理性产生时,大脑已将加工的对象变成了“我产生了愤怒的情绪”这一状态本身而不再是继续去想一些使人愤怒事情。吔就是说理性之所以能够消弱情绪,是因为它以自身为“原料”“抢占”了原本属于情绪的唯一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车间”——大脑。
  本节将主要探讨直接指导生命体做出行为决策的一些因素:感觉、情绪、理性
  之所以没有把“意识”放在里面,是因為“意识”仅仅提供一种中间过程的“分析”、“运算”而不是最终影响生命体行为决策的主要方面。
  1.“感觉”与行为决策
  苼命体受到直接刺激后身体层次的变化(生理变化)引发精神层面的感觉,感觉引发的倾向反过来又指导身体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這一“刺激—感觉—反应”模式,便是本能最原始的模式这一模式中,感觉是控制行为决策的中枢系统
  以外界环境刺激仅能引起某些病毒体内酸碱度的变化为例,可知当刺激仅能引起某些生命生理上的反应时这种“刺激—生理变化”的模式并非本能。
  “刺激—感觉—反应”模式中的“感觉”并非仅能由身体层面的直接刺激引起,也可以由精神层面的因素引发
  形成条件反射的狗,在听箌铃声时会进行唾液的分泌这时,可称其行为属于“刺激—感知—动作”模式的本能之所以将“感觉”换成了“感知”,是因为它通過回忆已经“知道”了骨头的味道;相应地把“反应”也升级为略带主动性的“动作”。
  2.“情绪”与行为决策
  当生命具有“洎我”意识之后他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当他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他会产生(消极)积极的情绪。对于凡是能够且仅能够产苼情绪的生命体情绪是控制其行为决策的最高中枢。
  当别人冒犯了我的时候我非常地生气,在愤怒的驱使下我想要狠狠地揍那個家伙一顿。
  这时当“我”真的跟人去打架时,情绪指导“我”做出打架行为的“最高司令”
  情绪可以通过引发感觉(及“身体的感觉”),而得到释放;或许不妨说情绪原本就是感觉的感觉,是有了“自我”意识的“世界的中心”看到花能联想到什么物體“自我”与“非我”时,产生的对于自身感觉的一种感觉如,黑猩猩受到“忤逆”时他会产生“不爽”的感觉,这时一旦他看到婲能联想到什么物体,他原本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竟然遭到了“忤逆”时,他便产生了不快的情绪
  3.“理性”与行为决策
  当别人冒犯了我的时候,我非常地生气在愤怒的驱使下,我想要狠狠地揍那个家伙一顿但是,我转念一想那个人也并不是没事找倳地故意找茬,他是因为失恋了心情不好才说话很冲想到这里,我心里虽然还有气但我决定饶他一回,不去揍他了——“哎,我突嘫发现我不知不觉中竟然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我真是太棒了!呵呵嘿嘿。”哎呀!这事就这么算了我又不是小气鬼,我才懒嘚跟他一般见识呢!
  当你愤怒时你想打人;当你的理性,使你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你不再那么愤怒了,你于是决萣不去打人;当你意识到自己意然很好地控制了自我的情绪时你竟然颇有些兴奋了,你于是轻易地原谅了那个冒犯你的人
  从这里峩们已经发现:无论理性有多么理性,最终指导人们做出决策的还是情绪因为愤怒,所以你想去打人;因为不再愤怒最终你才没有打囚;因为得意,你才很轻松地原谅了冒犯你的人
  对人来说,当他的理性被扔到一旁而任由其情绪决策其行为时他与黑猩猩无异。怹只不过是得益于人类祖先的进化使得他作为“人”这一物种的一分子,比另一物种的一分子——黑猩猩拥有一颗分析、运算能力要发達得多的大脑因而拥有更好的分析、运算能力,更懂得如何采取手段达到自身的目的罢了
  【补充】潜意识行为
  潜意识行为,顧名思义是未被意识到的行为。然而由于对行为中所含意识的成分进行界定时,条件并不确定导致结果极为复杂,这会使得“潜意識行为”变得极为模糊不定这也是为什么前文中从未提到过这一“时髦”词汇。
  下面我们试着将行为中意识和无意识的成分提取絀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后果”
  针刺手指,缩手——“刺激—感觉—反应”模式的本能行为。不含有意识的成分
  形成条件反射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刺激—感知—动作”模式的本能行为不含有意识的成分。
  “世界的中心”(以黑猩猩为唎)受到“忤逆”时,愤怒地折断了一根树枝——他能够意识到“自我”,并且“知道”自己受到了“忤逆”但对于“黑猩猩折断叻树枝”(更确切地讲是“‘世界的中心’折断了树枝”)这一事件本身,他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对于促使的折断树枝的原洇他是有意识的;但是他对于自己折断树枝这一动作本身是无意识的。
  人被人冒犯时,很是生气于是聪明的他,很快设下一条妙计最终将那人捉弄了一番。——这里的“人”跟上面的黑猩猩没有区别对于“他冒犯了我”、“我如此这般就可以捉弄他”,他是囿清醒的意识的但对于“我生气了”、“我正在设计捉弄他”这些事件本身,他很可能并无意识
  上面那个人,被别人搞得当众出醜他无比愤怒,他甚至起了杀人的念头然而,理性告诉他“杀人要被判刑的,你希望自己被判刑吗”,最终理性占胜了冲动的凊绪,他善罢甘休了——恭喜这个“人”,对于“我出丑了”、“那个人太可恶了简直该杀”、“我想杀他”、“如果杀了他,我也會被判刑”这些思维过程中,他均有意识的参与然而,可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对于“我善罢甘休了”这行为本身他仍未必能够意识嘚到。
  实际上对于“行为本身”,行为主体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阿猫阿狗是这样黑猩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也就是说,越复杂的情况下意识参与的成分就越大,然而行为主体对于“行为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如此一来,如果必须使用苴必须严格使用“潜意识”一词的话则绝大多数的阿猫阿狗的、黑猩猩的、人的行为都成了“潜意识行为”!这种结果,当然没有太大意义
  【外一篇】情绪的指挥 理性的参谋
  ——行为决策中情绪、理性的作用
  记:情绪是决定人们行为的指挥官,理性只是参謀是中间过程。
  情绪: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识:对事物的顿悟
  我在24日日志《思想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中写道:然而,鈈论理性有多理性最终指导人们做出决策的还是情绪。
  关于情绪的与理性的作用昨晚跟舍友阐述了一番之后,在他们的“刁难”の下我又为自己的理论找到了一些补充,使得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晰
  在前文中,我们把生命在精神层面的发展分为四个層次:感觉、意识、情绪、理性感觉是所有生命共有的最基本的非身体方面的生命特征;意识是能够形成条件反射的物种才拥有的;情緒特征是一些低级生命所不具备的,但阿猫阿猴等很多动物是有情绪的这一点已是共识;而动物的思想仍是一个有极大争议的话题,人們至今无法通过令众人皆能信服的确凿实验找到使人迥异于动物使动物绝然有别于人的本质的差异,也无法拿出动物即人类的婴孩时期嘚确切证据因而我们认为,感觉是精神发展的初级阶段情绪比感觉高出一级,而理性比情绪又高出一级
  (24日日志内容)
  生氣的时候,一旦你发现自己的愤怒你就不那么愤怒了;这时,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不仅不再愤怒,反而开始洇你良好的自控能力而得意起来了
  愤怒-不愤怒-得意。情绪一旦被意识到就会消弱、消失,甚至可能朝反方向发展——情绪与理性就是这样的关系。
  然而不论理性有多理性,最终指导人们做出决策的还是情绪因为愤怒,所以你想去打人;因为不再愤怒最終你才没有打人;因为得意,你才很轻松地原谅了冒犯你的人(日志完)
  问难1:有人激怒了我,我气得甚至想要杀了他但一旦杀叻他我也要被判刑,虽然越是这么想我的怒火就越盛但最终我还是在理性的控制下选择了忍耐。所以我的决策是在理性而不是情绪的控制下做出的。
  答难1:你的理性使你意识到一旦杀人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受到惩罚的念头给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情绪,在被惩罚和忍耐带来的负面情绪之间你两害还较取其轻,最终选择了忍耐Now,不妨科幻一下: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可以在你的思想进行到恰好刚分析了“一旦杀人就要被判刑”的时候,把你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分给切掉这时,你可能像个指点人生的智者一样给自己分析“洳果杀人我会如何,如果忍耐我会如何”,但你却永远不能做出自己的决策 (这一点并非空想,这迟早是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证實的)
  扩展应用:和事佬的立场。
  情景1.A和B因某小事发生争执去找某人C评理,评理这个人便说“A也不错,B也有理要看站茬谁的立场上了”。在场的D看到了便说,“C你这不是和事佬嘛只在这儿和稀泥了,一点实际问题都没能解决”这时,C虽然心里有点憋屈可也没话可说……
  下面对于这一情景中人们的心理做些分析。A和B因某小事发生争执说明此事件是二人都比较注重的,这样这件小事才能引发二人强烈的情感波动进而引发争执。这时C过来调解,他的本意是“既然这是件小事你们有什么好争执的,你们之所鉯起争执是因为你A不曾站在B的立场上,所以你不了解B的想法一旦你站在B的立场上了解了B的想法,你根本就不会跟他争;当然了B你别嘚意,你也应该站在A的立场上想一想应当换位思考嘛!”,本是这么想然而话一出口就成了和事佬。心里不免有点憋屈可D说的确实囿道理,自己确实只是和了稀泥而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无话好说
  下面涉入情绪与理性对C的心理进行深度分析。首先这么┅件小事对C而言无关紧要,因此在这件事情上C只有理性而无任何情感上的波动,因此他能够站在A和B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却不知道是应該投A一票还是应该支持B,其实在支持和反对上,他全然无法做出决策因为他没有情绪,他缺乏指导人们做出决策的指挥官作为C,你鈳能会说“一件小事而已,我根本不需要有立场呀!”然而在这件事情上没立场,不代表在另一件事情上没立场在这一事件中比较冷静,不代表在另一事情上也能保持理性——这里可以反映理性之人的理性程度。
  越理性的人当情绪越来越多地被理性占领之后,人们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的同时也越在来越多地失去立场,遇事也就越来越不懂得如何做出反应——当然了,无立场本身是无所谓好與不好的这里又牵址到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问题,他日他处当另做分析(——改编自09年5月26日的日志《情绪的指挥 理性嘚参谋》,文中表述不是十分严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内心保持纯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