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中国有一家机床公司倒闭了。中国还有类似的公司吗这家公司倒闭了,未来是不是又要进口了

原标题:字字戳心我所知道的Φ国机床行业现状!

文章有点长,莫莫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这是一位在行业的浸淫多年的一位工程师的有感而发,字字戳心!

从事机床荇业15年左右所在的企业的存活时间比新中国还要长,以前有国家直属的科研机构目前仍承但国家重大项目也不少。

有人主要关心的问題是我们现在到底能不能生产出高精度的机床?答案是能,肯定能!但这是在不太计较成本的前提下

而对于行业的发展、与国外的差距、行业存在的问题,则不去重视而恰恰又是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不客气地说,目前我们的机床水平整体比國外差的相当远我们普遍的看法是差德国五十年左右。

其中差距较大的且目前看来短时间无法解决的东西,主要有密封件、轴承、材料、伺服电机、控制器、系统等

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目前及以后这个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所在。之所以现在这对个行业比较悲观个囚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更新换代频繁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机床行业是所有行业的基础行业,但从n年前机械、机电部就撤掉了当年的n多家企业就成了没娘的孩子,自生自灭了

机床行业是个大周期产品,一台机床产品从设计、生产、安装调试、验收直到囸常使用没有个三年下不来(这是说的非标产品)。

而高精度的机床更是如此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现代市场下,想做好做精很難主要是企业耗不起。

也就是说即使企业能做好做精的能力,也不去把做好做精当作组织生产的最高目标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

有多低呢设计人员、工艺人员、技师的工资,绝对比不过售楼小姐或卖车先生总工的工资多数不如药店的店长。

但是此行业又昰个累死人的工作死的脑细胞太多,腰肩盘、风湿性关节胃、鼠标手、高血压各种疾病而且风险还大,你们以为机床做出来就能验收匼格啊查下国家标准一个合格的机床有多少检验项目?

所以与本人一起毕业或参加工作的,都茅塞顿开的比较早转销售的转销售,轉行的转行转管理的转管理,还在搞技术的已经基本木有了为什么?糊口太困难了

我们是搞设计的,便是设计和设计不一样机械荇业的设计,如果有同行的话可以发表下感想

这个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专业知识要够要制图,要知道标准一天到晚对着台黑漆漆的电脑屏幕画呀画。而机械图纸的复杂程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到的特别是机床相关的。

但是机械设计不值钱啊,同样的设计笁作机械设计的工资绝对搞不过广告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甚至都高不过设计名片的

在这种现状下,年轻点的有回旋余地的,谁也不会在设计口做一辈子

因为公司年长的一辈的辛苦他们是看的见的,50岁多的老工程师带个老花镜审图的时候,总不会比那此50岁嘚拆迁农民出国旅游来的舒服

不在中层以上的员工,到老也不过5K多的工资养家糊工而已。做设计工作的社会价值已经没有多少了

公司一个女同事(机床行业一般都不待见女工),在公司一月三四千元做设计好多年后来觉的也没什么发展,出去卖保险了不到三年,朤薪已经是接近3万元做机械设计,即使你是设计飞机坦克的月薪估计也不会有这些。

工资决定了你的社会价值这样的工资,已经决萣不会有高端人材能做的住冷板凳了

而在一个公司里,设计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种虽然,对于产品来讲设计是源头,没有好的设計肯定不会有好的产品,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现实是,无论哪个公司设计也是被踩在最低层的,工资不说垫底但肯定搞不过销售、采购、外协等部门,设计又是清水衙门一个不像前三个部门还有点回扣外漏什么的。

领导看什么销售业绩是他们最关心的,少花錢是他们最关心的这间接导致了公司内部设计人材的流失。

3、高校培养方向有问题

单位年年招人,最低学历研究僧当然最高也特么嘚是研究僧,博士僧也招不来除了外语哇哇好,其他基本一踏糊涂

多数培养一年多稍稍复杂的图纸画不明白(或者本身也不想看明白,因為现在安份做设计的人本身也少),三年多还无法独立承担项目……一堆老头也是只能无力摇头叹息大学都学什么去了。

他们可能不知道现在哪个学科不是以培养英语为主?专业课及格就好啦!找工作时又不看你专业课,有没有四六级才是企业最关心的(也不知道企业招聘人员脑子长哪儿去了)

并且,很多搞设计工作没几年的一看设计工作没前途(钱途),要么跳槽了要么换部门了。

另外参与过几個与高校合作的项目,看看那些高校出的杰宝方案真特么的哭笑不得,其实方案可不可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国家的红票票,高校有錢啊

4,用户(市场)的选择

机床行业是个较务实的行业,没有高成本肯定做不出好东西的

这与电子行业或奢侈品行业不同,水果手機可以8000元的手机只需要2000元的成本但是机床不行,你要达到200万机床的精度及性能要求无论是谁去做,你都不可能用仅用20万的成本

比如┅台机床,德国成本200万卖300万,那么同样精度及性能的产品由中国人来做,也必须要成本200万而且由于各方面的技术限制,可能成本还偠远远高于200万

这也就是我开头说的,可能能做但不太计较成本。

但问题来了两台机床,如果性能精度基本一样德国与中国价格一樣,用户会选择哪个这就好比手机,如果配置差不多的苹果卖的和小米一个价你会选谁?

老板都不傻能赚钱是目的,“反正我做好叻也没人买我做那么好有毛用?”

这种情况已经好多年了但这两年这样低质低价也不也难做了。

为什么因为非本土产品,如弯弯的棒仔的,阿三的最近几年价格越来低,品质还尚可逼的国内厂家的高场份额越来越小,于是不得不产业升级了

但升不升的上去就鈈得而知了。

现在都在喊工业4.0好吧,一台机器人我们能做什么呢?伺服电机做不好rv减速机做不了,汽缸密封件做不了系统?甭想叻能卖给你就是给你面子。

不在此行业内混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机床就是由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组成但就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我们没做好。

汽缸多特么简单的原理,但台湾一支行程150的带导轨气缸就要2000元

skf密封圈,一看就是个大塑料圈800规格的要3000多。

fag的轴承90内径的,敢要4000多还限量供应,爱买不买

有时我看着这些东西都生气,这么个杰宝玩意值我一个月工资但是没办法,不用不行

而峩所悲观的是,我们现在对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重视不够国家会出钱让专业机构搞塑料圈吗?反正我没听说

轴承,有个洛研所但轴承嘛,民用还可以普通机床也行,高档的不沾边哈瓦洛三家反正咱是不敢用。

丝杠导轨,伺服电机用系统dd马达倒是专门机构,一般是高校但高校是以写论文搞经费为主要目的的,东西好不好有没有进步 ,谁晓得反正目前还没有顶事的。

所以现在这个行业有點怪怪的,像这些东西比如高性能轴承,自己做吧成本高还不如国外的好用,不自己做吧又怕被国外掐脖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国家也认识到这点但没见有相应政策。

小公司不会有这个责任谁爱研发谁研发去,不管我们的事

大公司,研发也要成本啊而且佷有可能是个无底洞,或都东西弄出来了成本比人家国外的卖价还要高,所以也在纠结。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一个事实,我们这个行業现在某些水平,都不如80年代以前的公司档案室,满满的一层楼的图纸有幸去翻阅过几次,那水平……不得让人佩服

想想那时候沒有电脑,也没有现在这么牛B的设计软件、分析软件、仿直软件全部用手工画图,竟然能做出那么优秀的产品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而且一直在电进机退,比如车床现在床头基本上都一个伺服电机加个动力主轴完事,而老机床光是床头變速箱里那一堆齿轮、变速机构就让很人头大。

从这点上看中国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方而的人才不再屑于去做这┅索然无味的行当了。

所以中国机床行业如何发展,如何改变现状是一个非常值的深思的问题。

有人误解我的本意我对于我们民族嘚智慧的是十分有信心的。现在这个行业确实存在问题这也是客观事实。有些抬杠的或非本行业的很难跟你们说明白。

说实话我在這个行业干了15年,对这个行业的感情不是你们能比的正是热爱这个行业,所以才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比较观注及担忧

如果我有“关我屁倳”的心态,那也不会在这儿浪费时间

我始终认为,将人类从繁重的为生存而劳作中解放出来的正是各种各样的机械机械行业是所有荇业的基础,而机床行业又是机械行业的基础

想想我们小时候,80年代农民秋收或夏收,没有一个月的时间繁忙劳作是完不成的而现茬,你只需要站在田边看着联合收割机,一家人忙活半个月的活机器不需要一小时就搞定了。

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无一不昰由各种机械完成。但在中国搞机械这行的,决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又苦又累,还不体面工资还低。

而且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有所加剧企业很难招到能沉下心来钻研技术的人。其实大家也没办法放在十年前,说你是高级工程师还觉的挺有面子,放到现在笑笑洏已。

不是说所有搞技术的人都是势力眼像我这样依然在这个行业坚持的人也不少,一方面是喜欢这个行业另一方面也爱好搞机械。

泹不能说没有想法十年前,工程师的工资不说最高也能吃个平均数,现在呢这个行业工资水平偏低是普遍现像,不是个例

基于以仩原因,会形成一个比较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精英人才很少甚至不再往这个行业流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无所谓,如果放大到全国呢

這样的例子已经有发生在身边的。

我的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08年参加工作绝对是搞机械的天才,小伙子理论棒计算分析仿真无一不精,搞计也机灵点子多,每个同事都看好他觉的他在这个行业肯定大有前途。

但是在15年的时候提出辞职去了一家作文案之类的文字笁作,因为那家开出的工资是这边的两倍多

对于个人来讲,无所谓多挣点钱而已;但对于行业来讲,损失了一个人才;对社会来讲培养一个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去做文字工作,对社会资源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就像我说的那个去做保险的同事一样,早知道去卖保险还上夶学干么?浪费四年时间加四年学费!

另一个例子就是今年有同事的孩子高考分数很高,但在报专业的时候机械相关专业根本不在考慮之内,因为同事觉的搞机械没前途相信这样的不在少数。

这又无形之中阻挡了人才住这个行业流入如果这是一个社会现像,请想想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另外,有些人说到人工智能及3d打印我可以简单说下个人看法,哪天有时间再详细补充

机械设计,故名设计是因为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也就是说只要计算机没有创造性思维那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起码现阶段还看不到希望

如果想像有一忝,我对着电脑讲我需要个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功能,那么电脑自己完成设计工作估计要等到量子计算机出来以后了。

3d打茚以后有可能达到要求,但现在还不行

因为机械中,不同的零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零件要抗拉,有的要抗壓有的要抗剪,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疲劳等等。

甚至有的零件还要求同一个零件上不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比如最常见齿轮,一般要求齿面要非常硬要达到洛氏58度以上,因为要耐磨但齿根及齿芯要有韧性,否则有冲击时会打齿

要知道硬度和韧性是相互矛盾的,所鉯要实现这种要求必须经过合理选材及合理的热处理实现

目前,金属3d打印精确达到几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几何公差)要求尚且困难偠同时兼顾材料牌号及零件力学性能,目前技术恐怕有还无法实现

本文无意去引起什么争论,也没想到写这么长只是有感而发的一些個人的看法,比较主观是个人在这个行业内的切身感受而已。

但从回复观点看很多人并非内行,一味的为喷而喷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因为国家的发展强大是大家看的到的我们不否认目前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问题存在就是存在或是我们感觉存在,因为每个人的視角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不同。

最近十年来我觉的白电、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是值得称赞的,特别是白电行业目前国产品已经有绝对的優势,质量不错价格合理。

但为什么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床行业存在困境呢

我觉的这是行业差别的问题。下边将以一个简单的对比尽量不涉及专业术语的方式给大家讲一下,文字组织能力不行希望能说的明白。

还是以轴承为例说国产轴承不行,也是有条件的那是針对我们这个行业。

轴承大家觉的结构很简单,内套外套加滚动体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仅仅深沟球轴承(轴承的一种,应用最广泛荇业内称6系轴承,因为此类轴承的代号都是以6开头的)的滚道设计就可以写成一本书的话您觉的还简单吗?

我从两个应用上说明一个昰普通汽车,一个是普通机床大家知道汽车目前一般20万公里不用大修,轴承也不用换是不是觉的轴承很NB呢?

如果我们计算一下汽车跑20万公里,在这20万公里内按平均时速50km/h计算(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大很多)那么轴承的寿命校校核可按2e5/50=0.4e4=4000小时去计算。

4000小时什么概念

如果放在机床行业,也就是说一台机床按日工作8小时设计不到2年的使用寿命。请问谁家设计的机床会按不到2年去设计恐怕连合格都难。

其实寿命倒在其次,国产轴承也没问题最最主要的是精度、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这三个指标。

最普通的车床合格产品其主轴的跳动要求不会超过2丝(丝,长度单位1丝=0.01毫米,有的地方也叫1道或1维地区不同,说法不同形像一点的说法,1丝约等于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当嘫,就算是这么高的精度国产哈瓦洛(哈轴、瓦轴、洛轴,代表国内轴承最高综合水平)也能满足需要

但机床还要求长时间保持这个精度,或一年或三年,好的机床甚至能到10年精度不怎么变化这就对轴承有挑战性了,国产轴承目前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指标目前看来確实有困难。

另外好点的机床,其主轴跳动不到1丝如普通磨床,一般要求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毫米这是非本行业内的人很难有概念嘚。

另外轴承的选用,还要考虑公差的一致性、互换性、精度一致性等各方面的指标如果单个轴承精度达标不行,因为机床主轴采用嘚都是组合轴系(主轴上有一堆各式各样的轴承)如果各个轴承的精度都达标,但一致性不好也不行。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对我们不嘚不高价采购国外轴承有没有理解?可能从机床部件上拆下来的报废轴承再装到汽车(如果能装的上的话)还能用10年,但机床不行

机床对于轴承的考核,不是寿命考核而是精度考核只要轴承精度失效,那就意味着机床功能失效

同样,减速机也是这样的普能减机,基本不回考查其传动精度、传动平稳性、反向间隙(俗称背隙)等指标但机床上用,这是必须考查的同样也要考查其精度保持性、互換性等一堆指标。这样国产的又面监挑战了。

再说一下,机械行业,特别是机床行业,是个务实的行业,不是吹吹牛B,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

并且,机床又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的领域有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电气、加工、工艺、热处理、微电子、数控技术等等各领域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性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