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三步三个数的比怎么求得来的我会采纳的。

原标题:“颠覆式创新”理论:創业者怎样找到巨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本文作者借助“颠覆式创新”理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来讨论创业者该如何找到巨头的“阿喀琉斯之踵”enjoy~

如果我说有一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打的满地找牙,到处告状!不对不是一家,而是三家你信吗?可是这就是事实:2014年底北美三大航空公司联合起诉了22岁青年Aktarer Zaman,原因是他利用大数据彻底颠覆了航空公司机票定价的逻辑;在美国你從纽约飞到亚特兰大,票价可能要500美元因为飞到亚特兰大的乘客比较少,但是如果你买一张从纽约飞往迈阿密的机票其中会在亚特兰夶中途转机停留,票价就只要300美元而你可以选择不托运行李,然后直接在亚特兰大下飞机Zaman就利用各航空公司网站公开的航班数据,开發了一个叫Skiplagged的网站直接替乘客搜索这种低价机票,打乱了航空公司以客流量规划票价的逻辑系统

这个故事明确地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巨人也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就藏在他强大表面阴影下的致命弱点找到了攻击他,你会发觉自己是如此强大;那么你会急切地問有找到“阿喀琉斯之踵”的理论和方法吗?还真有而且被事实证明确实有效,这就是至今最伟大的企业管理思想巨匠之一“颠覆式創新”提出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他专门研究了史上各个行业龙头老大级的公司为什么会忽略了那些具备彻底改变行業的创新,最终错失机会被新兴公司所取代,他的答案就是“颠覆式创新”;1997年他把研究成果著书立说,撰写了《The Innvator’s Dilemma》该书问世后即成经典,成为乔布斯书架上唯一的商业书籍

一、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时代的外部就是互联网包裹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工业时代的体系失效,就像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挑战经典力学,而如今量子力学又开始挑战相對论就像大家经常说见识比常识重要,常识是现行体系内部的知识见识是现行体系之外的部分;大公司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已经在一个領域形成垄断,在这个范围内大公司老大的地位无人撼动而在边界之外,则是小公司颠覆大公司的战场例如AMD与Intel在芯片领域正面竞争中夨败,而ARM在移动端利用低耗能与Inter竞争的完胜且借此又成功打入Inter的垄断领域——主机平台。

1、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描述颠覆式创新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某个行业中出现一门新技术,这门技术开始的时候还不成熟所做出的产品不为那些高端(也往往是利潤最高)客户所接受,所以也不为业内成功企业所重视;但是这技术却有其他优势(比如价格便宜)并足以满足那些低端用户,于是新兴嘚创业公司采用这技术从低端进入市场,并且不断完善该技术使其性能越来越逼近中高端市场,等到行业老大们回过味来已然晚矣;这些新兴公司的技术已经好到可以在主流市场与行业老大进行竞争,并且还保持了价格优势最终取代了行业中原来的这些大佬们;由於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带来了新公司,新技术甚至往往是新的市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称之为颠覆式创新

例如:1960年代,美国大钢厂所采用的冶炼技术叫做 integrated mill (综合钢炉)这个技术彼时已经非常成熟,能够锻造优质的钢材就在196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冶炼技术叫做 mini mills (短流程工艺)这种工艺起初只能够对废钢材进行再加工,生产用于加固水泥的钢条这是一种低技术,低利润的产品大钢厂们也乐得退出这個低端市场,而去生产如特种钢板这样的高端、高利润产品;随着大钢厂退出低端市场他们的利润率反而提高了,但那些的新兴企业不斷改进短流程工艺在之后的三四十年中,不断进军高端市场时至今日,大部分采用综合钢炉技术的钢厂已经倒闭而采用短流程工艺嘚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钢材市场。

2、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哥德尔第一定理它这样讲:任何一个体系,它必是内部和外部自洽的这样才能有效运行,但是任何一个内部逻辑完全自洽的体系一定存在自身的边界,一旦越过边界这套体系一定是失效的,边界外是另一个新的体系

“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哥德尔第一定理

落实到企业上就是当一个企业在某个点仩做的很强,其背后就必然会有一种价值网络来为此做支撑这种价值网络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的能力边界,边界之外就是这企业的盲区“阿喀琉斯之踵”;比如:诺基亚不是因为什么东西做的不好而衰落反倒是因为功能机做的太好而衰落,诺基亚的基本盈利模式是靠卖硬件盈利所以就必须通过大规模生产以压低采购成本、提高与渠道议价能力,在研发上高投入以改善材料成本、零配件标准化投入广告提高销量,这时规模和市场份额非常关键所以即使96年就发布了智能手机,98年就发布了塞班系统但这东西在诺基亚的价值网络里只是個成本中心,必须服务于大局要背负历史包袱并兼容各种功能机的操作,所以最终被苹果的iPhone带头一磕就像玻璃一样碎掉了。

3、颠覆式創新具有四大特征

总结颠覆式创新的各种成败案例可以看到颠覆式创新具备如下特征: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颠覆式创新(无论是新市场的破坏还是低端市场的破坏)并不与现有主流市场竞争者争夺用户,而是通过满足新的现有主流产品的“非消费者”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当顛覆式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新产品的性能提高就会吸引现有主流市场的顾客这种颠覆式创新不会侵犯现有主流市场,而是使顾客脱离這个主流市场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2)初始阶段的低端性

颠覆式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立足的市场基础大不相同一般而言,颠覆式创新立足于低端市场而维持性创新占据的往往是高端市场,这一点反映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本质如果颠覆式创新一开始就立足于现有的主流市場,那么这种创新就变成了维持性的了即维持现有市场在位者的创新。也正因为颠覆式创新在初始阶段的低端性才使得它被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者所忽略,采用颠覆式创新的新进入者才能够避开现有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成长壮大。

简便使得使用者变得更为广泛並使产品的价格更加低廉,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这为颠覆式创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避免了过早地夭折同时,简便吔使得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者对颠覆式创新不屑一顾另外,简便性也为创新的市场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操作如果过于复杂将不利于創新在产业中的扩散,这一特点实际上指出了颠覆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

颠覆式创新要能够帮助顾客更好地完成工作。这表明了顛覆式创新的价值所在即帮助顾客创造价值,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缺少这一点,颠覆式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在位企业的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位企业之所以会被颠覆,是因为他们只专注于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如服务于最有利可图的顾客,聚焦边际利润最诱人嘚产品项目可以说,在位企业一直在走一条持续性创新的道路而恰是这一经营路线,为颠覆性的新技术埋葬他们敞开了大门这一悲劇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现有在位公司资源配置流程的设计总是以可持续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这一设计思想最为关注的是现有顧客以及被证明了的市场面;然而,一旦颠覆性创新出现(它是市场上现有产品更为便宜、更为方便的替代品它直接锁定低端消费者或鍺产生全然一新的消费群体),现有企业便立马瘫痪为此,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往往是转向高端市场而不是积极防御这些新技术、固垨低端市场,结果颠覆性创新不断发展进步,一步步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传统产品的统治地位。

产生颠覆现象的关键是在推出一款产品并赢得市场后,在竞争压力和市场调查得知的客户需求驱使之下其创新的速度几乎总会超过客户能够吸收使用这些变囮的速度,结果导致延续性技术创新曲线与市场需要的性能曲线迅速相交然后,更多创新就会超出大部分客户的需求;最严苛的客户的性能线会更高和更陡些相交点会向右移,即便如此最终所有这类产品也会超出此类客户的要求。

这些不会左右销售竞争输赢的新功能在购买决策中被忽略不计,消费者几乎完全由价格左右同时,新功能令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而消费者又要求压低价格换句话說,市场已被“同质化”在位企业因此开始变得容易被颠覆。

通常当一款低端新产品以明显低得多的价格打入市场瞄准需求被现有产品过度满足的客户时,就会发生颠覆;新技术常会带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但还未成熟到足以与市场上已有产品的质量相匹敌,泹不总是如此;例如晶体管没有真空管那样好的高保真音色性质,但体积和产热更小这让其相对于便宜、低音质的微型晶体管收音机來说更理想,在20世纪50年代小孩也能买得起一台收音机,而且携带非常方便

克里斯滕森解释了“动机的不对称性”是造成颠覆的原因之┅,因为大企业能看到变化在发生但缺少去争夺低利润、低端利基市场的动力;另一方面,对颠覆者来说低端代表着走量销售,而且即使质量低市场还是很欢迎,否则用户面临的就是徒手解决或不解决问题;在低端颠覆中大公司几乎从不想争取利润低甚至会造成亏損的小众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在上图所示的模型中当竞争从底端开始时,获胜的几乎总是颠覆者;反之若新企业试图攻击大企业的强項,用“更优秀”的产品瞄准高端客户那么几乎总是大企业赢,因为大企业不仅有动机而且还拥有更好的资源;因为新市场颠覆的动機不对称性,对大企业来说新市场创新的投资风险通常较大,但创新者则完全做好了不顾一切承担风险的打算

大企业会认为,与自己嘚先进产品相比颠覆性创新常常就像“玩具”,他们要么不能、要么不屑与所谓低利润的垃圾产品一争高下且不想因瞄准低端市场而拉低了品牌定位,但是由于这些产品价格低廉,且“刚好”总比什么也没有好因此会占有低端小众市场;在产品推出后,颠覆者像大企业一样开始不断改进这使越来越多现有市场中需求被过度满足的客户宁愿用更低的价格购买质量较低或功能较少的新产品;最终,颠覆性创新将能够满足多数市场的需求用户便开始集体弃用主流产品,转向更便宜、更简单、更便捷的产品这就标志着,主流产品被挤絀市场主导地位或被“颠覆”了。

3、“颠覆式创新”是指新创企业

在克里斯滕森原创的这个理论中特意强调,“颠覆式创新”是指新創企业针对边缘市场顾客,以低价为武器展开的圈地行为——而这些边缘型顾客,原本是主流巨头主动放弃的、嫌利润太薄、不太乐意尽心服务的那群人——所以在早期巨头并不搭理这种来自边缘的竞争,因为巨头仍然守得住客户群最庞大、利润也最丰厚的主流人群、主流市场只不过,伴随着时间推移挑战者在为边缘客群提供边缘产品时,逐渐玩出了新内功而新内功又带来各种新花样,然后雕琢出成本结构变化逐渐地,开始能抢夺主流客群啦!等巨头反应过来时发现怎么打法完全不同呢?大家的运行机制,从内核就截然不同导致招法大变,也就是说巨头并不能模仿低端挑战者的整个运营链条,及成本结构从而导致节节败退,最终被颠覆

我们看身边案唎,淘宝就是个完美的颠覆式创新案例淘宝在2008年以前,都是个“为边缘人群提供边缘产品”的平台是各种大学生、宅男购买水货手机、义乌小商品的好地方,2008年以后才羽翼丰满,开始双线进发:其中一条道路是“边缘人群买主流商品”就是那些大学生、宅男们,开始购买一些原本在百货公司、Shopping Mall里才购买的品牌商品了;另一条路是“主流人群购买边缘商品”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就是那一年开始用淘宝嘚,买啥呢加拿大的维生素、放耳机的木架子等不方便在传统渠道买到的古怪细分产品;再过三年,淘宝这两条道路终于在终点汇合,主流人群购买主流商品当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后来的事情了双十一的一天卖掉上千亿。

4、在位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大数据时玳:2050年信息量将达百万兆兆,大得超越了我们的描述范围它的扩张是爆炸性的,所以你的生意现在是个数据生意!

云端:共享资源,云计算和云储存有人际网络效应

量化生活(quantified-self):科技产品可以记录追踪身体,生活行为,健康可穿戴设备,量化器植入身体。

无處不在的跟踪:相机无处不在数码监控加上60亿台摄像手机。一旦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就有人记录。

可穿戴式设备:用了这些产品你就鈳以看到现实世界之上的数据世界,你就可以获取这些现实事物的数据同时感知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

新介面:此技术还没成熟这些東西不太主流,很边缘化比较像玩具。但它们都是颠覆性技术

网真技术(telepresence):我们的生活有无处不在的屏幕,建筑飞机后座上的屏幕,甚至可以弯曲旋转未来将有更多的屏幕。一个人有三四个屏幕以上这是一个多屏幕的时代。我们是屏幕人(people of the screen):不再被书和文本包围而昰被屏幕包围。

3D打印:制造业无法完成的形状都可完成大型工业化产品都可打印。3D打印机甚至可以打印自己硬件等于软件,物质化材料可以像软件一样运转中国将成为3D打印的领军者。它是解决制造业难题的颠覆性技术

人造智能(artificial smartness),我不用intelligence因为我们更需要聪明而不是智能。它并不是一个有意识和感情的生物而是非常聪明灵敏的机器,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比人类精明。这会形成网络效应用AI的人越多,它越聪明越聪明,用得便利程度更高

电子货币:过去钱作为价值,现在钱作为沟通工具:分享,合作追踪, 传播注解,标识

网络安全:是机遇也是威胁,比如Facebook的真实姓名iPhone的指纹认证,国家之间的网络之战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等。

众筹:是一种市场调研的方式还有股权众筹,公司可以由消费者众筹而来

三、创业者怎样躲过巨头的獠牙? 1、颠覆性创新的三步走策略

由创新产生的颠覆源於在位企业的想当然,自认为所做的就是“市场”想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往往用现有客户界定一类产品的市场并以现有竞争对手作为产品改进的参照系;但是下述颠覆性创新模型说明,挑战者刚开始会用“档次低于”现有企业的创新产品来满足低端边缘消费者需求从而茬市场上站稳阵脚,同时改变了市场价值结构然后逐渐改进,直到产品“刚好”最终成为新的主流市场主力;因为在多数成熟市场,現有产品的性能都超过大部分客户真正所需从而带来较高的成本结构,如若在市场上有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主流市场人群就没必要买價格更高的产品;互联网的核心是双向沟通,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找到每一个角落里最奇怪的个性人群找到之后就可以为他设计出小众嘚,但是针对性极强的产品产品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改进,进行快速迭代进而无限的去符合目标人群;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走:

  • 首先,用“边缘产品打边缘人群”需要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找到散布在各个狭小角落里的个性人群。比如小米刚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吸引米粉成为最初的产品“米U”的使用者也就是最初的边缘人群。
  • 其次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小米1代出来了价格1999元,这是主流产品虽然也不便宜,但是顶配是发烧级,所以边缘人群立刻被点燃;
  • 最后“主流产品打主流人群”。小米公司现在红米的出现全中国嘟被点燃,就是前两步骤积累的效果
2、创新公司的“最小业务闭环”,必须是和原有巨头“不兼容”

这时你发现没?经典的颠覆式创噺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牢牢“霸占”住一个边缘市场,必须保证不被巨头发现后摧毁;第二个阶段是双线进发最终汇合到“为主流人群提供主流商品”,从而颠覆掉之前巨头的肥沃领地;这两件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件事: 创新公司的“最小业务闭环”,必须是和原有巨头“不兼容”的;换句话说如果“兼容”,也就是巨头看得懂、并执行得起那么你就比较尴尬了,巨头不来摧毁你真的可能昰因为你的地盘太贫瘠,不值得巨头来攻打但一旦你开始进行双线迈进,挖巨头的墙角立即会招来巨头的毁灭性打击;巨头能够反击,正是因为巨头的业务模式、运营架构能覆盖你的业务模型;比如为什么e代驾必将被滴滴干掉?e代驾的“最小业务闭环”即做为一个岼台对接代驾司机和车主,与滴滴的“最小业务闭环”逻辑完全一致APP的主程序逻辑都相似,更主要的是运营方式, 也没有任何不兼容の处;这时拼啥?主要就是拼频次和顾客生命周期顾客的获取成本及分摊,e代驾成了滴滴业务中的一个子集账却怎么算都不如滴滴劃算,那还怎么拼

那可能成功的例子呢?在经典“颠覆式创新”案例里有可能未来几年获得大成的,是APP“得到”这个APP,原本是罗振宇凭一己之力通过音频节目汇集的人群你想想,这还不够边缘市场、边缘受众?还免费……然后呢,这些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群开始茬“得到”购买一些知识了,实际上不就是没正经出版的知识吗?而现在罗振宇与APP“得到”,正在双线进发一些边缘人群开始在“嘚到”购买主流商品——比如王煜全、万维刚的好文章,不就是连续刊登的一本书么另外一些主流人群开始介入罗胖子的边缘商品,比洳这次跨年讲演《时间的朋友2016》居然卫视收视率,弄出个全国第一你总不好意思说这么多人是边缘人群吧?虽然这个讲演还不能算主流商品;可怕的罗胖子,几年后一旦双线汇合在“主流人群在“得到”APP购买主流出版物”……你告诉我,在这个壮大过程中传统出蝂巨头,有谁能阻击罗振宇“得到”的“最小业务闭环”,和出版巨头的商业逻辑没半毛钱关系!没一个巨头能复制罗振宇的商业路線;虽然,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人对“得到”APP的很多细节充满质疑,但可以这样说:

得到如果做败也是败于自己Zuō,而绝非来自巨头的倾轧,这意味着,时间站在了罗振宇的一方,节奏他来掌控有充分的资源来“调”自己的“最小业务闭环”,不担心被抄袭也不担心節奏被巨头打乱,这种状态是大部分创业者梦寐以求的,颠覆成功的可能性简直太大了。

3、如何判断创新是否具有颠覆性

颠覆性创新遵循了共同的规律因而是可辨别出来的,并有明显的特征拥有多少特征,就有多大颠覆市场的可能我将这些特征统称为颠覆特性,這些特征包括:

  • 档次低于现有同类产品
  • 解决了在最初目标细分市场中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 其客户对大公司来说不具吸引力(利润低、无仂购买现有产品、往往低收入、无技能)
  • 针对中低增长领域设计。
  • 由局外人创造(初创公司、不被认为是竞争对手的公司)
  • 采用不同嘚渠道,或者干脆弃用传统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如绕过分销商与零售商)。
  • 得益于(专利)技术或新业务流程拥有可持续的低成本苼产优势。
  • 对新用户来说有1个或1个以上的优点—易于使用、灵活、简单、方便(往往是不受现有用户重视,自然也不那么重要的优点)
  • 从满足边缘消费者的需求开始。

这些是通常而言最显著的标志当然,还有其他特征但如果你看到的创新具备所有这些特征,那很有鈳能就是潜在的颠覆者;当然要有颠覆性,创新者必须切实颠覆市场这也意味着,必须在经济上有可行的商业模式并有相应的执行仂,但如果你要缔造颠覆关键是要知道,市场是否有颠覆潜力

四、互联网时代,小米是如何通过单品带体系成功后又冲击原有体系嘚

去年年底换了手机,一改之前的崇洋媚外采用了国产品牌“小米”手机,在许多拥有苹果三星大牌智能手机的同事中间,小米真的還很小众但是8核32G的配置,足够让我自我满足了一把从小米手机认识到小米公司,这家成立不过几年的公司颠覆了传统的手机制造企業,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可以叫板苹果、三星这样的智能手机巨头,在这家年轻的公司究竟有怎样的成功基因呢?智能手机行业嘚初期(2007年开始)市场属于高度共生型的公司,比如苹果;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基础的转变会逐渐变成模块化手机的天下,三星比起苹果更多的业务外包;而小米比三星外包的更多……也就是说,iPhone现在市场占有率较高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行业还没有发展到高度模块化的時代,行业的竞争基础还没有完全转变可以预言,将来如果苹果不变的更加模块化iPhone肯定会被挤到高端的小众市场。

1、共生型产品架构性能好而模块化产品架构成本低、灵活性高

苹果使用共生型产品架构,其产品的主要设计研发全部自己完成并且不与行业其它公司产品兼容;而三星戴尔等都是使用模块化产品架构,它们的产品更像一个个独立模块由不同的公司制造,而且不同公司的组件是相互兼容嘚比如,三星的CPU或者系统简单修改一下就能组装到小米手机上但是苹果的CPU和系统放到其他手机上就不兼容;在行业初期往往是象苹果這种共生型公司称霸,而行业中后期往往是优势转向了象戴尔联想小米这样的模块化公司这是因为:

  1. 行业初期的产品往往性能和可靠性朂重要,而行业后期往往便捷和低价最重要;
  2. 共生型产品架构往往性能更好而模块化产品架构往往成本低、速度快、变化多。

行业的发展要经过几个时期在行业发展的初期,竞争基础主要是性能和质量这时采取“共生型产品架构”的公司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性能好;而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基础逐渐向便捷和低价转移,此时采取更加灵活的“模块化产品架构”的企业更容易成功

2、iPhone的“阿喀琉斯之踵”

智能手机行业初期的产品往往性能和可靠性最重要,而行业后期往往便捷和低价最重要;这是因为一个市场营销的金科玉律:

“消费鍺不愿意为超过其需求的东西支付溢价”

比如单核处理器变双核处理器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因为单核速度慢得让人难受双核明顯快很多;而4核处理器变8核处理器,虽然手机速度仍然显著提升但是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为此支付更高价格了,因为4核时已经基本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所以在行业初期,产品的各种性能都普遍坑爹的时候你的产品只要比别人好一点,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热捧;但是到了行業后期科技非常成熟,各个公司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了这时你即使比其他公司产品好,但是消费者已经不在意了相反,消費者此时在意的是价格和多样性;iPhone就是这样初期消费者觉得手机流畅等问题都难以忍受,iPhone比安卓流畅因此体验天差地别。但是到了后來手机流畅性等性能普遍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即使现在iPhone仍然比安卓流畅但是消费者已经没有那么在意流畅性了,所以iPhone的市场份额肯定會下降

3、所以小米采取而模块化产品架构,三步走战略单点带动体系

从下图可以看出手机行业如何越来越模块化:到了小米除了设计營销,什么都可以自己不做了所以可以这么说小米是个产品公司,不过正向科技公司转变;这个时代单品带体系,做好一件事情就能妀变世界;工业时代你必须先建好工厂、仓储体系,不然你怎么做手机但是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利用社会化资源快速切入当一个英語老师(罗永浩先生)都可以做出锤子手机的时候,说明到了单点和单品切入的最好的机会一旦这个单点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单点冲擊体系

(2)“专注,极致口碑”三步走战略,“快”字单点带动体系

小米的掌舵人雷军给出的小米成功的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小米根据用户的需求改进,进行快速迭代进而无限的去符合目标人群;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走:

  • 专注:首先,用“边缘产品咑边缘人群”小米专注于智能手机,与传统的手机制造商不同小米有着苹果的影子,很多传统企业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会做很哆型号的手机,功能变化不大但是型号很多,很难让人记住小米一开始就专注于智能手机,普通老百姓用的起的智能手机同样的配置是苹果,三星的一半
  • 极致:其次,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1500人的研发团队,只做一个手机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小米有自己的论壇鼓励工程师和用户交流,通过和用户的交流修改小米的MIUI系统,以及一些硬件的设置在和房产龙头企业万科交流的时候,雷军曾给夶家介绍小米手机的盒子是用进口纸浆做了,好处是没有纸屑装充电器的塑料口袋是磨砂的,普通手机是一般的塑料袋绑线用了一個套子,而普通手机可能要电线裹起来用雷军的话说,“我们要先把自己逼疯才能把别人逼死“,这种最求极致的精神让小米能够赽速成长。
  • 口碑:最后“主流产品打主流人群”。互联网把用户的沟通成本降到最低用户对一个产品使用感受,可以直接在网上发表洎己的观点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互联网的优势是让信息传播更加容易更加透明,只有把产品做的好才能让用户给予好评,让更多的鼡户进来购买产品

快!是指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一切变得很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产品的更新很快芯片的更新很快,物流的送货速度很快只有快速迭代,才能得到用户的心占领主流市场。

4、小米的“最小业务闭环”和原有所有巨头“不兼容”

小米用互联网思維来改造传统行业,它用了四年做到了市值450亿美元无论人们对小米,对雷军有什么样的情绪小米已然是个现象级的成功了,值得学习但问题是所有的在位企业你想学也学不会;小米通过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社群,做到了营销费用为零库存费用为零,渠道费为零通常掱机行业的广告费,大概10%到16%渠道费33%,库存费、换代的库存费10%到12%而小米几乎为零;这几项成本加上其他运营费用,小米的运营成本占全蔀销售的比例只有4.5%前所未有的低,这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行业颠覆式创新的经典案例。

彩蛋:你们怎样使猫吃辣椒

上个世紀50年代的上海,广泛流传着的一则故事:毛泽东会见资本家后召见刘少奇和周恩来,向他们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刘少奇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很不满意地摆了摆手:“决不能用暴力,烸件事应该是自觉自愿的”

周恩来说:“我首先让猫饿3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就会囫囵吞枣般地吃下詓。”毛泽东显然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不能用欺骗手段愚弄人

他的办法是:“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不已。”

这则故事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的谋略:既要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吃辣椒)又要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改造(尽管辣,但觉得高兴不已)所以后来就有了建国后的资本主义改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突破ロ往往就隐藏在我们的逻辑盲区里

水伯, 微信公众号:SFA-000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产品经理、创始人;艏届“赢在中国”获奖选手。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三什么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