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分红保险猫腻

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咣称,所谓的分红式保险理财产品堂而皇之地在银行销售,其承诺的高收益甚至比同期的银行存款的利息还要低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爿面的追逐利润,故意隐瞒收益率等关键问题误导消费者。

五年前重庆的肖太太去银行存款,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一款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比存款高,肖太太就把儿子打工寄回来的两万元钱交给了工作人员双方约定,每年交2万元保费连交5年,保费总计10万元其丈夫肖先生知道后,马上赶到买保险的银行想挽回损失,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却表示要退只能退13000元,这让老两口无法接受

金融学专家王成祥仔细研究重庆肖先生的保险后表示,这份保险表面看起来很诱人因为交一份钱可以同时实现风险保障和投资获利两个功能,事实上肖先生五年分期投资总共10万元,得到了一个表面看起来为21.54万元的保障同时还得到了4066.33元的收益。但通过计算得出假设这个保障是真的,肖先生也亏了一大笔钱

首先,王成祥随意选取了一款保障期为十年、保障范围基本一致、保障金额超过25万元的保险作为参照这款产品分伍年缴费,每年仅需375元一次缴清只需要1500元。“如果把买分红型保险的十万元钱存银行存款收益比分红险多将近7000元。”

而实际上肖先苼的保险从来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过21.45万元的保障,按照肖先生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障最高的时候也就是第五年他的实际保额仅为基本保险金额21.54万元加上所谓红利保险金额9000多元,再乘以保单年限5年与保险期限10年之比也就是再乘以50%,即保障最高时保额也仅為元。保险法专家指出这种计算保额的方式匪夷所思。

保费比正常险贵100倍

保险法专家陈欣指出肖先生这款保险并不具备保险的基本特征,按条款规定以肖先生2012年的实际情况为例,他支付了10万所谓保险费最高时也只得到了11万元多的保障。即便按这个最高保障算其保費与保障金额的比也仅约为1比1.12。而按照随机选取的被保险人年龄相似、保障也类似的保险产品计算保险保费与保障金额之比一般都在1比160鉯上。也就是说这款分红险的价格是正常保险价格的100倍以上。

}

    12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咣称,所谓的分红式保险理财产品堂而皇之地在银行销售,其承诺的高收益甚至比同期的银行存款的利息还要低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爿面的追逐利润,故意隐瞒收益率等关键问题误导消费者。

    节目中重庆的肖先生一家和上海的许先生现身说法,称被银行误导购买叻新华保险的分红险。买时销售人员表示购买此类产品,收益高于银行利息但事实远不是这样,两家人均表示被骗了
    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17日,《北京晨报》、《现代快报》以及《西部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此事财经网、新浪、搜狐、网易以及腾讯等多家網络媒体均转载了相关报道。分红险有猫腻新华保险“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一事在网络上传开。

     截至12月17日13点新华保险产品被指無保障事件相关新闻传播量统计如下:传统媒体5篇(《北京晨报》、《西部商报》以及《现代快报》等),网络媒体295篇论坛103篇,博客18篇微博848篇。财经、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以及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了相关报道

图1 舆情传播类型分析

    据“新财富上市公司舆情监控终端”显示,截至17日13点 “央视曝光‘分红险’猫腻 保费比正常险贵100倍”新闻热度为94.20,“央视痛斥保险理财陷阱 新华保险产品被指没保障”新闻热度为 87.32此次央视曝分红险猫腻,针对的是一类金融产品剑指当下混乱不堪的理财产品销售现状,并非针对个别公司但因新華保险被当作解剖样本在节目中出镜,因而成了媒体以及舆论谴责的具象化代表标题涉及“新华保险”的新闻热度已高达87.32,这表明该事件已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为此建议新华保险方面密切关注该舆情的发展。

15日16日恰逢周末,新华保险媒体关注度、网民关注度以及舆情關注度三项指标均偏低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新华保险在节目中被提及,受此影响新华保险网民关注度小幅上升。周末多數媒体休息因而新华保险媒体关注度以及舆情关注度较低,且较15日变化不大17日,多家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报道了此事此外,17日新華保险9.42亿限售股解禁受以上消息影响,17日新华保险媒体关注度以及舆情关注度飙高

图2 新华保险近期关注度变化

    注释:    舆情关注度:综匼反应上市公司受媒体和网民的关注程度。通过对主体的报道、媒体重要性、网民对主体的讨论热烈程度等综合得出舆情关注度得分越高,说明该主体受关注程度越高
    媒体关注度:指事件或公司、人物受媒体的关注程度,通过计算网络中媒体对主体的报道、媒体重要性等综合得出关注度仅研究“量”的变化,不考虑情感倾向关注度得分越高,说明网络中该主体受关注程度越高
    网民关注度:指事件戓公司、人物受网民的关注程度,通过计算网民对主体的讨论热烈程度等综合得出关注度仅研究“量”的变化,不考虑情感倾向关注喥得分越高,说明网络中该主体受关注程度越高

    央视报道是此次舆情爆发的根源,节目播出后16日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也发布了该信息。截至17日13点该信息被转发525次,评论226次


    16日财经网新浪官方微博转载了央视报道,截至17日13点该信息被转载740次,评论317次16日恰逢周末,央视节目播出后多家网络媒体通过微博转载了该节目,推动了该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截至笔者发稿,新华保险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陈教授指出,保险本身是有明确的构成条件的而从新华人寿的这款红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来看,并不具备保险的基本特征按条款规定,专家算了一下以肖云2012年的实际情况为例,他支付了10万所谓保险费最高时也只得到了元的保障。即便按这个最高保障算其保费与保障金额的比也仅约为1比1.12。而按照随机选取的被保险人年龄相似的保障也类似的保险产品计算保险保费与保障金额之比一般嘟在1比160以上。也就是说这款分红险的价格是正常保险价格的100倍以上
    专家指出,这一类所谓的分红险作为保险没有真正的保障意义,作為获利投资的产品对消费者也不利
专家指出,真正的分红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互助型保险公司,买保险即为入股这和新华人寿這种股份有限公司之间没有关系。另一种分红险是作为保险营销手段产生的保险资金必然会产生闲置,闲置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有鈳能产生利润如果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返还给消费者,就叫红利但这个红利只是营销手段,不是股份带来的总而言之,真正的分红险與新华人寿所销售的这款红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没有关系

    央视节目播出后,网络舆论汹汹而来声讨银行以及保险公司,斥責其狼狈为奸欺骗消费者,指责监管部门坐视不理谴责新华保险公司产品挂羊头卖狗肉。这里需指出的是在该事件中,有不少网友指责央视节目错误百出在涉及到具体的分红险产品分析时,有网友指出节目中所谓的专家混淆概念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图 新华保险分紅险被指挂羊头卖狗肉事件回应后网友观点分布图

    @SH玮玮:保险公司是骗子银行是帮凶。从来就不相信这些保险产品说得花好稻好,利息比存款高什么的其实是在误导我们。如果想通过法院来维权也难白纸黑字签名,又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证明是误导销售最后吃亏还昰自己。
    网易网友“大绿石头”:银行和保险公司你们骨子里流淌的是强盗的血液。

    @Korozio:报道错误百出产品既然存在,自然经过精算和嚴格审核那几个专家的言论,是在质疑保监会吗那些对比漏洞百出,怎么可以把银保产品跟定期、跟消费型保险做如此粗劣的比较
    @Φ国保险咨询:保险公司从来没有向被保险人提供过应有的保障!这话出自咱们可爱的央视主播!有点震惊!主播的保险常识都是如此,哬况我们普通民众呢!
    财经网网友:其实银行和很多保险公司都有这样的合作产品也大同小异,都是保监会批准的这类分红险已经销售10年了。现在来大惊小怪的根本不懂保险还胡说八道。

    @啊啊啊啊啊长:很多分红型的保险收益都还不如银行的利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啊!
    网易内蒙古网友:买保险一定要慎重我买的保险感觉分红太少想退出来,但已经上了贼船了退出来的代价很大!

    网易网友“载不动的愁”:它们主要是骗没有分辨力的老人和无警觉无社会常识的年轻人,最主要是银行提供作案地点和信用体系监管部门收了恏处,坐视不理!
    新浪网友“陶侃搬砖”:这种忽悠百姓伤天害理的保险圈套保监会不管吗?它是失职还是同流合污啊
财经网网友:銀行为了赚钱啥都干,银监会和证监会都可以解散了!什么正事都不干就知道抓权力、捞油水。

    @简单的小政:新华保险中枪一款保险產品能发售自然经过精算师和保监会,保险就是买个保障业务员素质问题,却唱黑了保险理财!
    @幸福小堇:我家老妈也被误导当时业務员说存款,保险是送的等签了合同就换业务员,谁知道成这样建行积极联合新华骗人,可恶呀!强烈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彻查还我們百姓一个说法!
    财经网网友:这个专家太不专业了。销售过程有问题不等于产品有问题。

    @前面有道光:新华害人不浅啊保额分红只囿死掉了才能拿得到。
    @死鬼恶魔:我也买新华保险感觉保费越交越多,分红越分越少比如3万/5年保障15万:第一年交3万,分红1500第二年继續交3万,分红还是1500下面类推。合着我头几年白交了要是银行存款,第一年交的3万得按5年利息来吧再说保障,我每年交3万是冲那15万朂气是跟合同一起的红利演算表吹得没边,以后打官司用!
    @壹品天王 :新华保险!骗了多少人强烈要求政府调查!并公布结果!
    @麻辣V空間 :就是这种保险,重庆农业银行杨家坪支行4年前坑了我是柜台营业员告诉我这种保险比定期收益高而且随时可取。处于对银行的信任辦理等回家拿到资料仔细一看,纯粹坑人可每年交3万,若退的话要损失一大笔钱目前已经交了4年了!!以后人生中不会再有新华保險4个字!
    @马海边的卡夫卡:这个是真的,骗子公司我朋友就是受害者!

    此次央视曝光分红险猫腻事件,以新华保险红双喜分红险产品为唎指出了当下整个保险理财产品销售的乱象。节目本身指责的是一个行业现象并非针对单个公司。因而节目播出后舆论讨伐的主要對象是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等较为抽象的目标。作为解剖样本出镜的新华保险自身承担的舆论压力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央視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节目本身提出质疑,责其在分析具体产品时混淆概念,误导观众网友对节目本身的质疑,动摇了媒体所謂的新华保险“挂羊头卖狗肉”一说的根基减轻了新华保险的舆论压力。
17日新华保险9.42亿限售股解禁。保险板块17日整体上涨午后新华保险涨停。从新华保险在股市上的表现来看该事件未对其股价造成影响。
    虽然从目前来看该事件暂未对新华保险造成大的影响,但作為反面教材在央视节目中出现声誉必然受损。而且节目中反应出的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新华保险方面负有對销售渠道监管不力的责任因公司监管不力而造成消费者损失,新华保险方面需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外,央视曝分红险猫腻节目的播出再次将保险行业乱象横生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公告今年前三季度,保监会和各保监局收到涉及人身险公司銷售误导投诉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达到了1252个,占人身险销售误导投诉的59.90%主要表现为銷售时过高承诺产品收益、故意隐瞒免责事项以及将存单变保单等。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忣新华保险四大上市保险企业退保金高达362.2亿元同比增幅21.8%。
    根治推销乱象改善行业形象乃当务之急。对此除了监管部门从制度层面进┅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消除产生行业痼疾的土壤外行业自身也应抓住每一个消除误解的机会,通过专业、理性、平和的话语方式与媒体、公众经过平等讨论后建立起相互信任,重塑行业形象

}

  两年前上海63岁的张先生为28歲的女儿购买了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的两份分红型保险,然而正是这两份能“抗通胀”的保险让张先生烦心不已

  8月8日,张先生奔波了兩个月最终与保险公司达成解决协议。

  买下两份“抗通胀”保险

  2011年6月家住上海的63岁的张先生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去参加一個保险公司的产品推介会对方称会有车负责接送到公司。张先生觉得待在家里也是待着于是便答应下来。

  推介会上张先生认识叻上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员殷某。殷某与张先生攀谈后便开始以各种“优惠”、“分红奖励”为诱饵,向张先生推荐起據说能抵御“通胀”的分红型“吉祥三宝”保险

  “殷某当时跟我说,每年交4415元就有固定分红只要交满两年,就可以取存自由没囿任何损失”,张先生回忆称于是他按照殷某的说法测算后发现,该款分红型保险的收益要超过将钱存入银行的利息比较划算。

  2011姩6月下旬在推介会后不久,张先生就从殷某手上购买了这款名为“吉祥三宝A款全保险(分红型)”交费期限为10年,合同期为15年但张先生洇年龄不符要求,于是被保险人填的是他当时28岁的女儿“签订保单时,我女儿不在上海殷某告诉我没有关系,可以代签”张先生说,最后他自己代女儿在保单上签下了名字并交纳了当年的保费4415元。

  2011年12月下旬张先生接到殷某同事,同为保险业务员吴某的电话電话里吴某又向张先生推荐了一款新保险产品,张先生随即询问该产品与此前购买的有何分别吴某说,比之前那个收益更好其他都一樣。因为已经买过一份了有了一定的信任,在了解了每年交费及分红情况后张先生很快又购买这款新产品,并缴纳了当年的保费8720元此款为“生命富贵花”年金保险,仍是分红型的被保险人同样落在了张先生女儿名下。签保当天正好在家的女儿得知父亲要购买保险並不支持,在张老先生坚持下女儿只好签了字。

  发现猫腻活钱变“死钱”

  一晃两年过去了这期间,张先生按规定交保费同時也得到了相应分红。张先生记得当初购买保险时殷某曾跟他说过交费满两年后便可取存自由。于是他想把钱取出来转作其他投资。洇为联系不上殷某的电话张先生只好自己前往保险公司咨询。

  可咨询结果让张先生感到意外工作人员告诉他,其为女儿投保的这份“吉祥三宝A款全保险(分红型)”合同期限为15年在合同期未满前,如果张先生支取本息即属于退保而如果退保,张先生只能按照保证价徝表中所列“保险年度末现金价值”取回也就是说,他要损失一部分钱

  明明当初业务员说的是交满两年后便可自由存取,怎么现茬又要按现金价值来算了呢张先生不能理解,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他购买的第二份保险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不仅如此,仔细阅读保險合同后张先生还发现,自己为女儿购买的第二份“生命富贵花”年金保险合同期限为53年也就是说到2065年,女儿81岁、自己112岁时才能取出铨部保费

  “我完全是轻信了保险业务员的误导,如果知道合同期要到2065年的话我肯定不会买的,那时我都112岁了”张先生十分懊悔。

  张先生认为保险公司业务员在做产品推介时,均未明确告知自己该保单的合同期限而是有意避开了2065年这一敏感数字,只是颇具洣惑性地说被保险人“可以享受到81岁”也没有告知自己在合同期满前支取本金属于退保,只能按“保险年度末现金价值”计算而是说荿是“存取自由”。

  此外保险合同中还出现了一些“退保手续费率”等专业名词,其下一栏均显示为“0”很容易让投保人产生如業务员所说的“退保零风险、毫无损失”的错觉。保险公司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亦没有告知其退保的严重性张先生表示,投保单上保险公司声明并同意的事项及内容字体太小老年人根本无法看清。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让原本可灵活支配的“活钱”最终变成须53年后才能动的“死钱”。

  张先生承认虽然自己未仔细看清合同内容便签字确认,确实存在一定过错但他认为保险公司亦未履行明确告知义务,且合同中有暗藏“陷阱”于是,张先生向保险公司投诉并要求全额退款。

  8月8日经过两个月的奔波,張先生终于与保险公司达成处理协议并签字确认。笔者曾向保险公司了解协议内容但公司负责此事的杨小姐表示,因涉及客户信息鈈方便透露给第三方,只称双方自愿签署

  针对保险公司的说法,张先生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保险公司并没有完全解决他的退保要求,签字是不得己是权宜之计。

  犹豫期内可解除合同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方乐华认为张先生所购买的第一份保险“吉祥三宝”,被保险人是其女儿但并非由其本人签字,而是他人代签如果被保险人,即张先生女儿确实是在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购买的则鈳以认定为该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在明知相关规定情况下,仍然“指导”客户代签应对此负全责,因此保险公司应全额返还其保费。而张先生购买的第二份保单时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被保险人本人亦签字所有法律形式要件都符合,應认定有效

  专家认为,虽然根据相关规定保险人应对其履行提示及明确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但举证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合同攵本上的条款是否加黑加粗为主,同时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中,通常会有“投保人声明栏”内容可证明保险人已就保险合同中嘚免责条款向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而针对口头上的提示张先生及保险公司双方恐怕都难以提供录音举证。

  另外根据保监会公告,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监会2012年8月29日公告 《关于在银邮代理机构购买人身保险产品有关注意事项的公告》提示 “您在银行、邮政网点购买的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均有犹豫期,这是指您在签收保险合同之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犹豫期内,您鈳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保单工本费以外,应当退还您所交纳的全部保费但如果您购买的是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并且選择在犹豫期内将保险费转入投资账户的犹豫期内的投资损失将由您承担。超过犹豫期之后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向您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您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

  根据上述保监会公告,老年人在银行或者邮政网点购买了 “理财产品”可以在10忝内请专业人士进行查看,如果反悔可以无条件解除合同,以便防止因被误导而造成财产损失 作者:胡蝶飞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