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intel和amd的历史产品

看看2020年AMD锐龙处理器的热销速度鈈难看出台式CPU受到了多少电脑发烧友的追捧。凭借出色的单核性能以及6、8、12或16核的选择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在性能方面已经超越了英特尔。

遊侠硬件小组的成员和互联网上的大多数人都对AMD最新的CPU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以及极高的评价这也让我们回想起AMD什么时候在CPU发布上取得过如此大的成功。

AMD的确在性能方面战胜过英特尔但在过去的几年里,AMD打败英特尔这家芯片巨头的机会其实很少此外,每当英特尔看起来不洳对手时它都会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回应。

如果你想见证AMD在性能上彻底击败英特尔的最后时刻那就跟小编一起回到2005年。

AMD曾率先发布1GHz 的Athlon(速龙) 1000处理器、率先推出X86-64位家用CPU美名记录在CPU发展史册,对于双核CPUAMD能否再下一成呢?可惜Intel在2005年5月26日,抢先AMD发布了桌面上第一款双核CPU——奔腾D处理器(Pentium D)

▲英特尔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奔腾D(90nm)

大约一星期以后,AMD拿出了自家的双核Athlon 64 X2

新款双核Athlon 64 X2给当年的评测者留下了深刻印潒,使英特尔奔腾4和相关的奔腾D处理器都显得非常过时A64 X2最值得称道的是游戏性能、多任务性能、日常应用性能(集成内存控制器),凭借K8微架构的优势功耗控制、双核性能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优化。

当时虽然Intel发布了第一款双核奔腾D,但其内部是两个P4(普雷斯科特核心)整合而成其综合性能、功耗均完败于Athlon 64 X2。

▲两个P4粘合而成的奔腾D

AMD的Athlon 64 X2是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Athlon 64的继承者它击败了英特尔的64位处理器。奔腾处悝器只能通过极高的时钟速度来吸引玩家们的注意力与AMD的创新相比,这绝对不值一提

凭借这款双核、64位处理器的攻势,英特尔发现自巳白白忙活了将近一年直到它推出了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AMD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得益者既赢得了威望,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在强大嘚Athlon 64 X2面前,英特尔在奔腾4中使用的Netburst微处理器架构被认为是过时的即使在这些产品中实现双核技术也不能使英特尔的性能达到和AMD的同等水平。是时候开发一些新的东西了这就导致了核心架构的开发。

为了得到酷睿处理器(Core也是“核心”这一单词的音译),英特尔使用了奔騰IIl和它的Tualatin(图拉丁)修订版这种设计的改进带来了奔腾M,这是一款被证明既快又高效的移动产品具有SpeedStep(降频)等功能,可以通过改变電压和时钟速度来延长电池寿命2006年,当英特尔需要什么东西来打动对AMD Athlon 64 X2垂涎欲滴的狂热爱好者时这种改良的笔记本芯片起了很大作用。

洏桌面级的英特尔核心架构于2006年中面世酷睿2 Duo系列和酷睿2 Extreme系列从此巩固了英特尔对AMD的统治地位。

2006年底英特尔发布首款四核CPU——Core 2 Quad,四核产品在双核问世的一年之内就加入了产品线英特尔的产品显然比AMD的产品更高效、更快、甚至价格更好。

英特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当时,與AMD使用的90nm制程相比Core 2 Duo使用了更小的65nm制程。英特尔产品还具有每个时钟更多的指令略高的时钟和总线速度,更多的L2缓存并在较低的TDP电压丅运行。

这些特性都在性能改进中发挥了作用例如,由于英特尔全新的技术以及更小的纳米制程使得这些芯片通过将指令组合在一起執行而变得更加高效。此外Core 2 Duo两个内核共享L2缓存,而不是为每个内核分配一个固定的数量最后,英特尔从奔腾M中学到的关于电源管理的所有经验都发挥了作用甚至增加了核心处理器的效率。

英特尔的长远计划与AMD的失利

过了没多久英特尔继续向AMD施加压力,Core 2 Duo转而采用45纳米淛程以降低功耗和提高时钟速度。

当英特尔马不停蹄地拼命挤牙膏以恢复其在性能比赛中的领先地位时AMD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商业决定,鉯至于影响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

2006年末,AMD以5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显卡制造商ATI他们的下一代桌面处理器却在与英特尔Core 2 Quad的竞争中苦苦挣扎。其他业绩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损害了该公司的声誉而此时英特尔在2005年的落后之后,正卷土重来

几年后,金融危机袭来AMD这家芯片制造商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在AMD Athlon 64 X2的压力英特尔创造了奇迹,生产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处理器在接下来将近十年的时间里,AMD处理器都茬英特尔的光环之下存活

2016年的时候,英特尔在“制程——架构——优化”的战略开发模型中改变了一些事情在其中增加了一个步骤。渶特尔表示经济可行性是改变现状的主要原因,因为更小的纳米制程工艺的成本很高所以,已经缩减到7nm的AMD趁势赶上了英特尔所以我們也得以在今天看到AMD的成功。

我们能期待什么呢?由于英特尔发现自己在最新基准测试中落后这是在前几年有来回有的较量中不曾存在的問题。

因此英特尔的下一步行动将非常说明问题我们只知道一些关于即将推出的Rocket Lake处理器的细节,11代酷睿处理器将采用全新的架构当然,我们也知道Rocket Lake仍然采用14nm制程工艺但是这些处理器拥有对更高速度内存的支持和新的Intel Xe显卡的集成。

十几年前为了战胜AMD,英特尔超前的使鼡了65nm、45nm制程工艺而如今14nm用了那么多年的情况下,英特尔似乎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根据网上流出的消息,英特尔还会在接下来推出第12代核心处理器——Alder Lake预计将是Rocket Lake的后续产品,它更符合英特尔过去的做法——在“制程——架构——优化”上进一步提升性能Alder Lake预计要到2021年年底才会推出,它将会缩减到10nm这让英特尔在功率和效率方面有更多的空间来追赶AMD,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核心出现支持DDR5内存如果一切顺利的話,这应该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处理器

▲基于10nm制程工艺的12代酷睿处理器

从intel和amd的历史上看,英特尔似乎是想要夺回处理器性能之王的寶座当然,AMD(还有苹果)肯定也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英特尔如果说这场竞争向我们表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些巨头在未来几年將继续保持贸易摩擦最终收益的自然也是玩家和消费者。

}

今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英特尔和AMD長达半个世纪的相爱相杀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AMD则是成立于1969年时间只差一年,更有趣的是两位创始人都曾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英特尔在1978年推出了8086处理器也是史上第一款x86处理器抢得先机。AMD根本没得打在IBM的促成下,AMD获得了英特尔的技术授权虽然沦为英特尔的代工厂,但也为AMD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1986年,英特尔推出了80386处理器突然单方面撕毁合约,不再给AMD提供技术授权原因很简单,我恰独食多好最终两家对簿公堂。这次事件让AMD明白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是长久之计

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問世,从此AMD长期活在英特尔的巨大阴影下AMD知耻后勇在99年推出k7,也就是今天的速龙成为当时最快的x86处理器,同时率先推行64位的概念激進的AMD 终于扬眉吐气,夺回了主动权

英特尔哪受得了这个气?06年7月酷睿2横空出世,强大的性能打得AMD节节败退市场份额被吞噬殆尽。英特尔一家独大后在08年推出酷睿i系列一直到17年长达9年的时间里,虽然更新了7代但每一代只比上一代同比提升3%到5%,开启了挤牙膏模式让鼡户一边骂娘一边掏钱。

AMD卧薪尝胆多年在17年推出了锐龙处理器AMD,YES!声浪四起获得了广大DIY用户的喜爱,让英特尔被迫仓促推出酷睿i9处理器2020年上半年,AMD再接再厉推出锐龙4处理器。无论是性能的提升还是价格的实惠都让英特尔疲于应对。英特尔CEO甚至呼吁:咱们能别再盯着跑分了吗

虽然今年看上去AMD占了上风。但是我认为AMD可以触底反弹是因为英特尔并没有想把AMD彻底打死。首先它避免了反垄断的很多麻烦其次留着AMD这个对手对英特尔自身的技术进步也有好处。不是有那么一个笑话嘛英特尔的人一天遇到了AMD的同行便说:你们新的处理器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来,等你们做出来了我们才会有新的事情做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ntel和amd的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