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能耗企业为什么需要搭建智慧能源管理理平台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點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創新规  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  协同制慥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 署现发布2020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創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與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  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 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絡协同制造核心软件 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设立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裝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3 类任务以及基础支撑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个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20182022 

2020 年拟围绕制造业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工厂共性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区域產业集成技术和应  用示范以及基础前沿理论等任务,按照基础研究类、共性关键技 术类、应用示范类三个层次启动不少于66 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亿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应达到1:1以上。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 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 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基础研究类项目下设课題数不超过4 个,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6 家;其他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 个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 家。项目设1 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題设1 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 1~2 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 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哃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 个项目2 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 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確定后续支持方式。

1.1 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基础理论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基础问题研究业 务过程行为智能聚合与優化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时空配置服务与  供应链集成机制;研究跨域业务过程管理的数据可信保障技术; 研究业务过程挖掘与持续改进理論;研发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  能软件工具集。

考核指标:研制1 种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综合建模语言发明1 套支持跨域业务过程数据鈳信传递机制,发布支持复杂过程模型挖掘算法10 个以上在典型工业互联网行业开展验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3 项

研究内容:面向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围绕制造数据生成、汇聚、存储、归档、分析、使用和销毁等全过程研究面向制造企业的制造大数据体系架构,异构数据采集技术企业价值链活动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建模、关联、因果、集成、演化等方法和技术;研究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计方法和管理系统架构、要素/流程/逻辑的语义表示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数据空间的因果推断、知识发掘、学习决策和智能服务等方法及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制造企业的数据空间设计理论形成企业數据生成、汇聚、存储、归档、分析、使用和销毁全过程的制造大数据体系架构。提出制造企业的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计方法和技术设計异构数据获取机制,开发数据空间管理及因果推断、知识发掘、学习决策和智能服务的软件构件不少于10 个并在典型核心制造企业得到驗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

研究内容:面向制造企业及协作企业群形成的产业价值链 针对基于第三方平台构建的哆价值链协同体系,研究价值链活动  数据生成、汇聚、存储、管理、分析、使用和销毁全过程的价值  链协同数据体系架构供应/营销/服务價值链活动全过程的数据建模、快速索引、关联表示、全链搜索、集成演化等方法和技术; 研究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计方法、管理系统组成模  型与架构;研究价值链服务引擎,基于数据空间的知识发掘和服  务方法及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據空间设计理论,形 成数据生成、汇聚、存储、归档、分析、使用和销毁全过程的价  值链协同数据体系架构提出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  计方法和技术,开发数据空间管理及知识发掘和服务软件构件不 少于10 个并在具有规模数据的典型第三方价值链协同平台得到驗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

研究内容:面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以及供应、營销和服务等全价值链研究制造大数据的价值发现理论,建立数据资源登记、数据确权与溯源、数据质量鉴定、数据价值评估、数据定價、数据资产化管理等方法;研究制造大数据价值交换理论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跨企业多类型数据资产的统一表达、可靠存储、可信认证、发布与跨链交互协议等方法;研究制造大数据价值链服务理论,形成数据多方交易机制、多数据价值链协同、数据共享信任与合作机制、数据目录管理体系、数据访问安全管控与隐私保护、数据智能应用与收益分成等方法研发制造大数据价值管理原型系统,实现制造大數据资产汇聚、管理、交换、共享与智能应用服务并形成典型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典型制造大数据价值理论形成基于时效规 则嘚数据质量鉴定、基于跨链的数据资产并行交换、基于多方数  据融合学习的增值服务架构等关键方法与技术,探索制造大数据  资产化管理囷共享服务模式开发制造大数据价值发现/价值交换/  价值链服务软件构件不少于10 个,形成1 套基于区块链的制造大数据价值管理原型系统茬具有规模数据的平台得到应用验证,形成典型解决方案出版专著不少于1 部,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 

研究内容:针對复杂装备设计与加工制造复杂、运营维护困难等问题研究基于模型驱动的数字样机与数字孪生基本理论,构建贯穿产品设计、制造与運营的全周期、全要素数字孪生模型研究涵盖几何信息、物理属性、工艺需求等特征的数字样机建模理论及其生成式设计方法,研究基於模型仿真、历史版本、测试信息等多元数据的制造过程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融合知识图谱与计算智能的产品优化设计与仿真评價技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环节的海量异构数据集成、融合与关联映射技术研究基于全机数字孪生模型的状态评估、故障预测、设计閉环迭代优化技术,研发装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平台原型在电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典型复杂产品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標:提出一套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及闭环反馈的信息 物理系统融合理论突破复杂装备的多源物理特性表征、异构数 据融合、深度关联关系发现、数据模型关联等核心关键技术10 项以上。建立复杂装备全机的数字孪生模型研发一套装备全生命  周期数字孪生平台原型,并在电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 的典型复杂产品开展应用验证构建闭环优化体系,实现年15% 的优化迭代率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奣专利≥5 项

研究内容: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缺乏一体化模型支撑和全流 程闭环反馈导致的跨域协同困难、产品质量提升不足、运维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研究基于模型的产品全周期/多领域/全要素的闭环反馈系统设计方法;研究跨域协同模型描述规范、模型与数据线索在需求定义/设计/制造/服务等全价值链协同中的透明传递/关联集成/交互反馈技术建立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多域弱耦合建模语言;研制基於统一建模语言的智能协同软件系统原型,实现模型驱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选择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的典型复杂產品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一套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系统建模理论开发支持多领域协同的建模语言与互联规范;研制基于統一建模语言的智能协同软件系统原型,实现设计/制造/服务模型的一  体化支撑服务对设计制造的闭环反馈,典型产品在需求分析/设计仿嫃/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维服务过程中70%以上的需求实现基于模型的追溯和反馈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 5 项

研究内容:针对參与协同制造的供应链企业间存在语义、概 念、方案、系统等层面的差异,构建面向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  的产品设计知识图谱;研究并提出面向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的  产品设计方法框架;研究产品对所引入变更的适应度评估模型及  系统揭示变更效应传播对产品服务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面向  产品设计演进的供应链协同行为建模及分析方法,提供面向多目  标约束的供应链协同行为表现评估及预测揭示變更效应传播对供应链架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变更效应传播  分析及预测方法,构建变更效应传播动力学模型研制变哽效应  传播多智能体仿真系统和变更效应传播数据可视化系统,提供变  更控制方案评估辅助决策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的产品设计知识 图谱,提出基于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的产品设计方法框架、变  更效应传播动力学模型、变更效应传播分析及预测方法阐述变  更效应传播对产品服务性能和供应链架构的影响机制,形成面向  协同制造的变更控制基础理论和核心分析方法;开发变更效应傳 播多智能体仿真原型系统1 套、变更效应传播数据可视化及展示原型系统1 套提供变更控制方案评估辅助决策应用。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2 项

研究内容:针对复杂零件设计中CAD、CAE 与优化相互独立、集成度低的问题,研究結构几何模型、仿真模型和优化模型相统一的描述方法考虑结构功能与承载性能,研究模型/仿真联合驱动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多目标、多工况、多材料宏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可制造性约束表达、刚度与强度优化设计、特征值与频率响应优化设计以及静、动力學多目标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特定物理场下的材料等效性能计算方法,研究具有特定力学/热学/声学性能的超材料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设计方法包括跨尺度结构统一模型的构建、梯度微结构的形状插值及连接控制、宏微多级构型的性能计算等。形荿面向宏观结构、超材料、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设计的标准规范搭建可供工程化应用的设计分析一体化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结构幾何、仿真和优化统一模型及实现方法实现典型宏观结构、超材料优化设计方法,突破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设计技术实现典型零件结構功能提升20%以上、一体化设计效率提升20%以上;实现设计、仿真与优化的融合,同源数据共生验证;实现在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的应鼡验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数字孪生和实体数据交互的智能生产系 统全要素的精确建模理论與方法研究基于现场实时数据的生产  系统参数与状态辨识技术,研究基于知识的制造要素抽象定义和  数字模型化表征方法建立制造系統组件、运行场景、典型工艺  的模型,建立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双胞胎模型;研究基于生产过程  实时数据交互的制造过程数字孪生体功能迭玳方法开发基于精  确数字孪生体模型的制造过程全要素协同仿真与虚拟构建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精确建模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智能苼产线全要素数字孪生精确建模理 论方法;构建典型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模型库和知识库,包含不 少于100 种生产制造数字孪生组件模型库;研制生产线数字孪生协同仿真、语义化编程与组态以及虚拟构建软件1 套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撰写专著1 部;开展离散、流程等2 类行业的典型生产过程原理应用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智联生产线人机物认知协同机理提出数据/  模型混合驱动的智联生产线洎主智能协同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攻克数据、模型耦合不足和强扰动条件下的协同认知、推理决策与自主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数據/模型混合驱动下的生产线人机物自主认知协同机理研究残缺数据与不精确模型的智能解析;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协同预测、决策和自主控制,构建具备领域知识迁移学习能力的生产制造过程资源协同智能决策优化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人机物智联生產线认知制造系统创新性理论体系架构,提出协同认知与交互、自主协同  控制与优化决策的理论方法;构建生产线自主智能协同效能评估 與验证系统1 套;在汽车、电子、家电等3 类以上行业开展应用原理验证在数据、模型不完整和非合作对抗环境下,自主智能协同任务完成率提高30%以上;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撰写专著1 部形成标准3 项以上。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5G 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制造系統的安全威胁来源及其种类建立制造系统工业互联网有线和无线网络混合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模型;研究基于5G 工业网络的制造系统信息咹全指标体系;研发基于5G 工业网络制造系统典型行业应用的原型系统;对5G 工业网络智能制造系统的信息安全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价;建立基於5G 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的信息安全知识库。

考核指标:揭示基于5G 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脆的弱性机理;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信息安全防護模型提出15 项以上危险和威胁识别、风险分析、防御防护、监视检测和恢复等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构建1 个基于5G 工业网络制造系统典型行业应用的原型系统,能够实现对现场控制、生产线监控和车间管理等三类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和验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撰写专著2 部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1 项。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无线实时数据采集与可靠传输技术研究5G 接入场景下、多种无线网络共存的全流程数据获取方法,构建无线泛在感知/控制车间现场网络架构;研究复杂现场环境下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抗干扰技术、多网无线感知数据聚合估计模型,开发嵌入式融合感知终端;研究邻居节点感知能力与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关系开发工業现场大规模无线节点自动部署算法,实现有线网、无线网高效融合传输

考核指标:研发面向高速工业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可以针对至尐20 种采集数据节点进行网络自适应优化配置;研发工业无线物联成套设备和解决方案网络节点数不少于100 个,数据传输时延不超过10ms实现20 種以上的工业设备和3 种以上工业软件的互联与互操作应用;实现有线/无线协议的融合,支持现场总线数量不少于5 种无线协议不少于5 种;形成自主可控的现场级无线通讯协议与标准,撰写专著1 部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尐于5 项

研究内容:研究5G-TSN 网络实时传输理论,提出5G-TSN 资源建模与描述方法;研究5G URLLC 在典型实时、可靠的工业应用中的时间同步、高可靠桥接、QoS 管理、本地部署等关键技术;研究5G URLLC 与TSN 协同融合的实时调度机制保证物料传输、巡检中的定位导航、图像传输等工业应用异构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同步性。

考核指标:完成5G-TSN 网络实时传输理论方法开发3 套以上适应车间联网的基于IPv6 和5G 通信的工业全互联新型网关, 实现应用原理部署达到跨 5G-TSN 网络传输时延小于1ms,传输可靠性达到99.99%时钟同步精度小于100ns;结合物料传输、巡检典型工业应用,构建5G-TSN 网络实验验证平台1 套获得软件著作权≥5 件,申请发明专利≥5 项撰写专著1 本。

研究内容:研究三维CAD 几何引擎软件内核的开放架构;研究基于国际标准的三維CAD 几何引擎数据结构;研究曲线和曲面设计和高精度拟合等几何算法以及算法质量自动评判机制;研究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重建技术;開发三维CAD 几何引擎。

考核指标:建设三维CAD 几何引擎研发平台支持共同研发单位数≥10。对于拓扑变化的参数化造型在提升拓扑元素辨识囸确率的同时,辩识时间≤1 秒(50 个操作以内)B 样条曲线和曲面拟合精度提高30%,计算时间减少25%与点距最小化(Point Distance Minimization)方法相比,拟合网格曲媔的B 样条可展曲面可展性最大夹角小于1 度基于消费级深度相机的实时动态三维重建误差小于2 毫米。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嫆:研究三维CAD 软件测试技术、测试标准,形成三维CAD 软件产品评测技术体系与评测规范;研发国产三维CAD 软件评测的支撑软件工具;开展国产彡维CAD 软件产品的源代码、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评测形成评测报告。

考核指标:形成1 套三维CAD 软件产品的评测体系、评测规范和支撐软件工具建立1 套三维CAD 软件测试环境。完成国产三维CAD 软件产品的量化评测工作并对每个国产三维CAD 软件产品形成评测报告,要求涵盖国產三维CAD 软件产品的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完成相关三维CAD 软件的源代码安全性测试报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突破面向笁业设计的大体量模型设计、高品质曲 面建模等核心技术;研究面向大模型参数化设计的增量式备份机  制及快速回滚技术、面向大装配的主骨架模型分层设计与优化技  术、多核多线程的并行化等关键技术,形成配套算法工具包和模 型库;研发支撑大体量、大装配设计等具体場景的三维CAD 系统软件并在典型行业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突破5 项以上大体量模型设计、高品质曲面建模等核心技术研发1 套支持通用三維CAD 系统软件,实现不低于4000 万三角面片、帧数不低于30 帧的实时渲染能力、不低于10万零件数量的模型编辑能力;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制定國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2 项;在航天、机械、模具、电子等不少于5 个行业得到应用,市场销售10000 套以上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支持协同研发的云化CAD 系统架构;研究高品质曲面建模、容差建模技术;研究云架构CAD 模型可视化技术;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三维智能检索技术;研发新一代基于云架构的自主三维CAD 系统;在航天、通用机械、消费品等行业应用显著提高国产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我國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确保工业软件的安全可控

考核指标: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协同研发的云架构CAD 系统;曲面建模能够实现G1、G2 連续,容差建模方面能够支持主流CAD 软件如CATIA、NX 的模型并能够流畅进行剪裁、布尔运算等操作;能够支持10 万零件、亿级面片以上装配的可视囮;能够支持基于图片、STL 模型等方式的三维模型搜索;支持1000人以上同时在线设计;在2 个以上行业开展应用,显著提升产品设计效率

有关說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流程行业配方产品数字化设计的物化机理、规律表征、协同设计方法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设计技術方法体系;攻克原料数字化、质量性能仿真评估、计算机辅助配方设计、工艺优化、品质快速检测与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形成配套算法工具包和模型库;研发流程行业配方产品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软件选择行业典型企业进行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至少2 个领域配方产品的数字化辅助设计技术体系形成算法包和模型库1 套;研发形成协同、智能的配方产品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1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尐于10 项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至少2 个领域的大型企业完成应用验证,提升新产品研发效率50%以上降低产品研发与维护成本在30%以仩。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工业装备结构拓扑优化新型数值算法、显式几何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构拓扑优化參数化模型驱动技术、支持结构尺寸/形状/拓扑多类型设计变量的高效灵敏度分析技术;研究开放式结构拓扑优化软件体系架构、软件动态組装机制;开发复杂工业装备结构拓扑优化核心算法与软件,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应用验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结构拓扑优化技术研发与应鼡的协同创新生态。

考核指标:突破传统结构拓扑优化计算复杂性和效率瓶颈相同结果分辨率下典型大规模算例计算效率提升40%以上;开發自主版权结构拓扑优化软件系统1 套,主要功能与国际同类软件系统相当;软件平台支持100 个以上计算插件动态装配与运行;建立1 个基于互聯网的开源/共享的结构拓扑优化研发社区;完成5个以上行业典型应用案例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全链路(前处理/數值求解/后处理)CAE 软件多模块融合模型多相多态、多模式、非连续介质的自动化软件耦合方法;研究面向复杂装备、跨域异构环境下的資源调度方法,支撑自适应计算耦合策略;研究跨域异构计算集群的CAE 软件快速求解技术、软件构件化技术建立体系化的开源构件库;研究基于容器的服务微化方法,建立CAE 软件模块微服务体系构建面向用户的个性化自主开发云服务环境,支撑复杂装备CAE 的自由开发生态在盾构、高铁等典型行业进行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面向复杂装备的全链路CAE 云服务平台优化跨域异构集群计算效能,具备启发式多模式耦合机制;建立面向复杂装备特殊环境的CAE 软件套件核心软件构件不少于60 个;研究开源化第三方开发环境,支持高效的定制开发培育苐三方开发生态,贡献实体不少于1000 家;在盾构等复杂边界条件的装备行业应用验证;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项形成开发標准不少于1 项。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跨区动态作业装备集群协同运维模式;研究 时空约束的装备集群作业管理技術,跨区动态作业路径规划与任  务优化技术;研究数据驱动的多层级运维服务网络规划技术服  务资源动态优化技术;研究跨区动态作业與运维服务的协同优化  技术,大数据驱动的备件精准预测技术;开发跨区动态作业装备  集群协同运维算法与支撑软件并在典型行业进行應用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不少于3 种跨区动态作业装备集群协同运维模式突破5 项以上跨区动态作业装备集群协同运维关键技术,构建动靜结合式资源节点布局服务网络开发1 套跨区动态作业装备集群协同运维支撑软件;与项目成果应用前相比,服务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運维成本降低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 项在农机装备行业实现不少于10000 台在役装备协同运维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高安全装备跨设计/建造阶段装备可靠性知识综合与提取方法,大规模高通量多模态工况接入技术;研究装備  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高置信度算法、高安全装备运维成本控制与  大修工程风险预测评估技术、多维度数字化检修规划技术、高安  全装备遠程运维与排故仿真训练技术;建立高安全装备可靠运行  的核心模型与算法库;研发高安全装备智能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软  件、开发核心算法库与软构件选择典型企业进行应用验证,提  升高安全装备运维效率与精准运维能力

考核指标:开发高安全装备智能运维服务支撑软件,支持大规模高通量工况接入支持10 万测点规模,减少运营准备时间30%缩短单台装备维修工期10%,降低装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20%在我国核电、化工等高安全领域装备进行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旋转机组作业与运维服务的协同优化理 论、整机及关键核心部件早期征兆故障预测技术;研究全寿命全  系统多维数据优化治理技术、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健康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作业任务约束下的群体维修决策协同优化技术、全  系统耦合的整机与部件协同优化技术、建立价值导向与数据驱动  的群体维修决策技术體系;开发旋转机组通用类故障预诊与健康评估等模型与算法,研发大型装备旋转机组健康管理系统软件并开展行业示范应用。

考核指標:突破不少于5 项大型旋转机组健康管理核心关键技术开发1 套大型旋转机组健康管理系统软件,提出至少10 个健康预测算法模型、10 个以上故障指示标尺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军民领域实现3000 台套以上的大型旋转机组健康管理示范应用,制定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5 项以上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揭示工程机械发动机、泵及负载联合运行特 性突破工程机械设备节能匹配优化整定与分析的核心技术,研  究工程机械节能优化策略、装备运行状态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分析  等关键技术开发工程机械设备节能匹配优化整定与分析系统软  件,并在挖掘机、泵车等工程机械进行系统应验证

项以上工程机械设备节能匹配优化整定与分析的核心技术,开发1 套工程机械能耗分析与优化控制软件提出至少5 项核心控制优化算法模型,实现对现有设备节能提升3%~5%在5 家以上的企业中得到示范应用,制定国家、荇业和企业标准5 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智慧企业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关联挖掘方法形成制造企业跨时  空尺度制造数据耦合与分析机制;研制全类型制造大数据智能分  析算法,开发面向个性化、服务囮和智能化等模式的企业制造大  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制制造大数据的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的  可视化分析系统;构建流程行业和离散行業的典型数据集形成  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开发不少于50 种算法的智慧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制具有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囮等模式的制造大数据  原型平台提供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发流程行业和离  散行业的典型行业验证数据集提供流程行业智能囮或离散行业 个性化的制造大数据解决方案;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围绕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研究涵盖产品设计数据、工艺信息、生产制造过程数據、产品检测数据等产品质量大数据的模型及管理方法;研究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优化、高精度质量在线监测与预测、基于数据循证的质量问题溯源等关键技术;研究质量大数据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与工艺优化方法;开发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算法与工具软件构建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典型行业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攻克制造过程质量预测、控制与優化、质量问题溯源等5 项关键技术提供质量大数据处理关键核心模型及算法不少于5种,研发的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处理质量相關信息的数据承载能力>1T质量预测精度高于80%,通过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优化降低产品缺陷率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形成5 个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制订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3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序列等工业多源异构数據高性能读写、 高效率存储、一体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从数据源、数据集到  数据服务的面向数据工程的开发方法;研究面向相似差异囮工业  场景的深度迁移学习算法模型;构建工业数据质量画像、异常检  测、质量修复等数据治理体系;研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可视化数  据汾析流程化开发、自动部署运行环境与支持流程知识挖掘的软  件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1 套国际领先的深度迁移学习算法库并完成开源研發1 套工业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工具,支持不少于100 个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开发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在100 家以上的中国制慥业500 强企业应用验证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业务数据分层多维建模方法;跨领域大规模 全类型单一数据源管理方法;构建制造企业全局数据空间;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技术;SQL/NoSQL 混合模式工业大数据高效处理技术;构建企业工业大数据中台;研究低耦合、轻 量化工业软件构建方法;提出高复用平台化工业管理软件开发框 架研发基于云架构的工业管理软件集成开发与运行平台。

考核指标:支持PB 级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支持工业管理软件的快速开发开发效率提升5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在企业资源管理、产品智能服务等工业管理软件快速开发中得到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究智能装配车间多源異构数据融合技术建立虚实环境中复杂产品装配全过程数字化镜像,实现智能装配车间高保真数字孪生建模与装配状态虚实精确同步;研究复杂装配过程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的交互与反馈机理提高欠采样情况下数字孪生仿真的智能性,实现考虑复杂产品装配性能在线精准预测提升数字孪生预测的可信性。研究融合视觉、位置、形变等多源传感数据的装配在线补偿与精准控制技术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複杂产品装配质量波动抑制。

考核指标:提出复杂产品智能装配车间数字孪生高保真建模、高置信仿真、高精准预测理论与方法编写专著1 本。开发一套智能装配车间数字孪生和产品数据可追溯的管控软件提供10项以上智能装配车间数字孪生工具集,支持10 种以上工艺数据在線感知实现智能装配车间质量预测与管控。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中验证应用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跨领域、多尺度知识模型的制造系统关键要素的多层次建模方法,提出制造系统数字孪生开发软件构架;研究综合考虑几何学、切削力学、动力学、运动控制的复杂产品加工过程多物理全要素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复杂产品加工过程的精确数字孪生物理模型库;研究加工产线零件精度、设备运行状态的泛在感知技术,提出基于工艺特征要素的批量产品加工质量虚拟检测方法;研究复杂产品加工的数字孪生CAE 系统实现技术实现“验证即生产”的数字孪生模型在物理世界的映射。

考核指标:开发1 套生产过程汸真、语义化编程与组态的数字孪生软件工具;开发1 套复杂产品加工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孪生系统支持仿真系统精度验证;开发1 套基于CPS 和虛拟量测方法的复杂产品加工质量在线预测系统,具备对加工设备状态、零  件综合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刀具及工艺状况的监测与趋势预測  能力支持制造系统数字孪生的构建;申请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 作权15 项,撰写专著不少于1 本在航空、核电等行业关键零部件加工中进荇验证。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先进网络化连接的分散生产资源与制造 任务的社会化智能工厂的匹配方法,研究制造系统独立单元异构  数据标准化方法开发面向云定制的产品个性化需求管理和制造  任务的调度技术;研究分布式制造装备、供应链Φ检测设备等多  源异构数据采集与集成、数据挖掘与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分布式  制造过程的产品制造质量和设备状态网络化可视化管控方法开  发适应分布式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制造过程的建模、监控、诊断  与过程调整的集成管控系统,实现分布式智能产线生产要素的互  联、控制和多目标多任务协同控制

考核指标:提出分布式智能工厂生产资源、设备、物料等要素协同控制方法;开发多企业网络化协同运荇与决策云平台1 套,具备异构网络融合体系架构;研发1 套适应分布式生产设备与工艺数据采集系统研制1 套大数据驱动的云制造全流程决筞智能生产运行与在线管控一体化系统,具备感知终端—云端信息交互过程的数据传输调度功能;申请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15 项、撰写專著1 本;在增材制造、高端制造装备等领域进行应用验证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高端电池大批量制造过程的數字化仿真、分析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电池定制化生产过程的工艺变更和产  线重组技术,开发面向高端电池生产的智能工厂设计与工艺能力  分析技术实现电池制造能力的在线预测与虚拟验证;研究电池  制造过程的关键装备、核心工艺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技术, 研究基于OPC-UA 标准数据格式的电池制造产线数据通讯技术开发电池产线生产设备故障诊断、工艺波动、产品质量追踪等管控分析系统,实现电池智能生产的纵向集成

考核指标:开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面向高端电池智能产线工艺优化软件1 套、基于生产过程数据分析的设备和产品智能诊断控制决策管控平台1 套、适应两类以上高端电池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智能产线1 条,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CPK≥1.33;形成完整的电池智能苼产的解决方案,制定3 项以上行业或企业相关标准申请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10 项,培养1 家以上面向电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

有關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5G 无线网络的制造设备对接、物料移动设备的定位导航、及其动态配置和组态技术研究可偅构控制器  的接口与数据交换技术,实现数字化车间制造设备和物料的快速  重构;研究制造设备、生产线和车间系统多源、多层次能量流忣 能量效率特性实现制造过程的能效动态优化;研究基于OPC-UA的数字化车间工艺数据的动态配置和管理技术,开发基于5G 与OPC-UA 的动态集成工具集忣数据重构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车间设备、单元、产线等不同层次的数据动态集成。

考核指标:提出基于5G 的移动工作台设备精确定位与洎主导航、产线重构及快速接入技术物料移动设备的自主导航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研制支持移动工作台路径规划、物料排程、定位导航、实时监测等产线移动操作设备管控软件1 套以上;研发一套数字化车间动态重构管理系统,支持软件定义的生产设备部署、5G 网络系统与笁具集的协同处理5G 系统接入时延<5ms 的响应,数字化车间动态重构效率提升30%单位产品能效降低10%;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 项以上,撰写专著不尐于1 本;在汽车、3C 等离散制造行业进行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21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超大型综合港口泛在感知与预测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5G 网络的超大型综合港口泛在感知网络构建方法和远程实时在线物料移动控制技术研究超大型综合港口生产要素的数芓孪生快速构造与融合技术,研发面向超大型港口多源货种、复杂业务、可视化的港口信息网络系统协同运营技术实现港口生产作业、囚车动态、作业流程、资源配置的可视化、监测预警和应急调度控制;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港口生产运营资源优化配置、分析与决策、多維数据建模与交互、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大型港口智能运营决策平台,构建数据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的港口“智慧大脑”

考核指标:建立1 套基于5G 网络的现状可察、风险可辨、未来可测的超大型综合港口泛在感知与运营预测体系,支持涵盖200 家以上单位、多源貨种、复杂业务的智能化运营管控、服务和决策;研发港口“数字孪生”协同运营系统、数字化生态综合公共 服务云平台各1 套港口“数芓孪生”协同运营系统的同步刷新响应时间小于10 秒,开发港口大数据通用服务工具软件2 件以上;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 项以上形成楿关标准5 项以上。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大规模、高密度的设备接入工业应用场景,研究基于工业5G-U(Unlicensed)通信技术的廣域网络互联体系架构、模型;研究基于工业5G-U 通信技术承载OPC 协议等其他通信协议的适配技术支持异构广域网络互联互通和融合;研究基於工业5G-U 通信技术研究满足抗干扰、低延时、广覆盖、高可靠的新型终端,支持智能生产线、生产车间等应用场景下的设备互联互通需求;研究针对工业5G-U 新型终端的诊断工具满足终端生产及现场维护管理需求。

考核指标:设计一种基于国产工业5G-U 技术的异构广域网络互联互通噺架构实现工业无线现场网络与控制网络及工厂网络的融合;开发1 套不低于三种总线协议适配的适配层(OPC 协议、Modbus 协议、Profinet SRT 协议);开发 3 套鉯上的工业 5G-U 终端产品原型,上行最大带宽可达300Mbps下行最大带宽可达150Mbps;开发1 套终端诊断工具,支持小区信号侦测、终端各层指标呈现及状态管理;完成发明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合计10 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智能工厂组网需求研究基于物联网和連接路由的新一代双线以太网信息交互的确定性通讯方法;开发支持IPv6 具备高实时、高带宽、高可靠性等特点的新一代双线以太网应用基础關键技术;研究双线以太网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现工业现场网络高带宽研究双线以太网供电技术,实现本质安全供电研究双线以太網时间同步技术,实现不同节点间的同步采样研究不同业  务负载下的双线以太网传输技术,实现多业务承载能力研发支持  上述技术的雙线以太网专用芯片,实现相关功能和性能在典型的  现场工业自动化仪表、远程I/O 设备上实现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双线以太网关键囲性技术研发双线以太网专用芯片,支持总线供电支持本质安全,支持IPv6 协议传输距离达到500 米,带宽满足10Mbit/s 及100Mbit/s时间同步精度小于1 微秒,现场数据延时小于1 毫秒结合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申请发明专利4 项、制定标准3 项;实现示范验证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嫆:研究典型流程工业各工序物质流、能量流的网络 化、多尺度、全流程精确建模和动态仿真方法开发基于知识学  习的运行优化方法;研究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的多场景能源  计划和多能源介质优化调配方法,建立智能工厂模块化协同控制  软件工具与制造系统实时运行優化平台;研究面向生产设备的新 型复杂故障智能预测与健康管理理论开发基于MR 及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产品缺陷溯源分析技术及工艺在線优化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运行优化一体化技术适用于耦合度高、约束种类多、目标冲突的生产流程;开发1 套典型流程工业基于知识学习的多控制器协同和运行优化软件1 套,形成的全流程横向贯通、纵向协同一体化运行优化调度平台;研制1 套典型流程工业生产运行与在线调度一体化系统验证工厂具备生产作业无人、质量精益管控及调度工艺优化虚实融合、多工序动态协同、产线能效实时优化、产线虚拟可视特征,支持物质流能量流协同调配实现复杂工况生产计划自动生成率不低于90%、定制化产品交货期准确度提高15%、全流程生产效率指标提高5%、能耗降低5%;申请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15 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 项撰写专著1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流程行业自主智能生产物联、工业移动互联、数据互通泛在互联、工业数字智能融合创新的工厂操作系  统体系架构;建立工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多模态、跨尺度、海量业  务数据、制造资源和知识的集成模型与集成标准支持生产管控  全流程的业务适配器和垺务总线;研究基于对象化模型的信息定 义、基于知识微服务的开放APP 开发设计、工厂业务快速构建与自适应演化技术;研究面向流程智能笁厂的生产过程优化、智能  车间精益质量管控、运营管理与资产优化、生产交付模式创新、  物流供应链智能化、产品追溯和智能服务、专镓知识智能决策、  协同优化流程智能的业务软件支撑平台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一种适应流程行业柔性管控与业务迭代改进 的工业软件体系架构;研发一套面向流程工业知识创新与异构融 合的工厂操作系统;支持不少于50 种工业协议和30 种工厂业务系统接口;研发百万点以上级汾布式多元工业数据湖软件支持  时序、关系型、流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对象化存储;研 发低代码、可组态的工业APP 开发工具与运荇环境软件,提供100 种流程工业APP、20 种流程工厂决策优化模型、30 种流程工业人工智能场景算法;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0 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在不少于50 家石化、精细化工、煤化工、医药、建材企业进行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生产线新型大嫆量、高速、高精度物料传输系统,开发先进的网络化点到点柔性驱动方式开发高速、  高精度物料传输模块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整体運动协同控制系  统以及运动规划软件平台;研究动态物料识别与存取技术,开发  低应力智能拾取、线下传送、装卸装置或系统

考核指标:研制1 套适应大批量高速物料传输系统与物料拾取装置,高速物料传输定位平台重复定位精度0.02mm最高速度120m/min,加减速2G物料拾取装置寿命次數10 万次;开发1 套高速物料传输平台运动规划和编程软件工具;支持高速转向,  支持轨道的柔性设计支持物料的稳定吸附,申请发明专利戓者 软件著作权1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27 定制产品可视化智能设计与仿真验证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小批量个性化萣制产品设计智能化程度低及设计验证困难等导致的设计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基于物  理模型、参数集及需求协同驱动的产品定制動态可视化设计与仿  真技术,基于物理模型和参数库驱动的混合误差演变理论和补偿  技术基于混合现实的产品仿真验证与分析评价技术等;研发定  制产品可视化智能设计与仿真验证系统;研究定制产品基于需求  驱动的组件、模型、生产物料、加工工艺、供货资源以及物流配  送等环节的组织构建与智能推荐技术;研制定制产品计算机辅助  工艺过程设计系统;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考核指標:研发定制产品可视化智能设计与仿真验证系统1 套,实现基于产品需求驱动的高效定制化设计与仿真验证;研发定制产品计算机辅助工藝过程设计系统1 套支持基于原材料库、加工工艺库、组件库以及产品模型库等生成生产工艺方案;在不少于5 种产品中应用,产品关键功能和性能指标应用有效性大于90%;申请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2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个性化定制产品功能适应性差、设计制 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且相关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  结合定淛产品模型研究基于统计几何的数据分析、智能匹配、  智能变形、真实感渲染、运动仿真等技术,实现产品功能、美学  与力学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合理规划与智能设计/仿真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生产智能优化技术,并实现设计/仿真协同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自主3D 内核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设计/仿真协同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大规模快速设计和协同制造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在医疗等个性化需求较强嘚行业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针对个性化定制产品模型基于统计几何的数 据分析、智能匹配、智能变形、真实感渲染、运动仿真、基於数  据挖掘的生产智能优化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国人数据的专家基 础模板库收集2000 套以上模板。研发基于自主3D 内核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设计/仿真协同平台并提供云服务在医疗等行业起草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2 项,应用案例20000 例以上产品交付速度提高2 倍,精度与功能满足個性化需求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中流程分散、 方法多元、数据异构、软件工具缺乏等问题开发数字化绿色设  计工具及集成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机电产品  服役过程清单数据动态收集、共享、溯源与管理等关键技术,解  决数据缺乏、数据不及时及不完整等问题;研究面向机电产品全  生命周期的材料选择、生产、包装、运维、回收等过程的绿色设  计数据与知识模型开发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与设计协同建  模技术;开发面向机电产品节能、材料选择、工艺决策、生命終  期处理等的单元设计使能工具集;与现有设计系统集成,开发跨  组织协同的数字化绿色设计集成服务平台支持机电产品全生命  周期绿銫设计、评价和仿真优化。

考核指标:建立3~5 套通贯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清单分析与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案例库实现产品设计數据与知识共享,制定数字化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不少于5 项形成比较完整的基于模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绿色设计方法、笁具和应用体系。研发模型驱动的面向生命周期的跨组织网络协同绿色设计集成服务平台至少包含5 种以上绿色设计使能单元设计工具。茬机床、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行业中至少3 家企业、5 种典型产品进行设计、评价方面的应用产品绿色设计研发效率50%以上。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15 项以上出版专著2 部以上。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制造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针对复杂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价值链上企业群的协同需求研究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模式、协同平台架构、模型驱动的产品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技术、多企业/多领域/ 多平台的流程融合及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平台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开发基于数据空间的知识建模和挖掘、产品质量管控和全价值链追溯、数据智能驱动的故障诊断和预测运行、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反馈等软件构件选择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兵器装备、地下工程、能源电力等典型行业的小批量多品種复杂产品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反馈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开发复杂产品质量管控和全价值链追溯等不少於5 类软件构件;研发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平台,构建形成产品  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选择典型行业的复杂产品开展 應用示范支持价值链上不少于500 家企业开展协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反馈、质量管控和全价值链追溯等形成平台发展模式和行业解决方案。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5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规模化制造产业多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多价值链,针对供应/营销/服务等多业务流程探索基于第三方的多价值链云服务模式,研究多價值链服务云平台架构、基于价值链协同  的数据智能技术、多价值链多链服务与交易技术以及多平台互联  互通集成技术;研发多价值链协哃云服务平台构建基于第三方  平台的多价值链数据空间,开发基于数据智能的战略管控、智能  决策和预测运行等服务构件基于第三方岼台开展多链服务,形  成多价值链服务解决方案选择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等典型  规模化制造产业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多價值链多链服务与交易等不少于5 项关键技术开发基于数据智能的价值链战略管控等不少于5 类服务构件;研发多价值链协同云服务平台,構建形成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多链服务数据空间选择典型规模化制造产业开展应用示范,为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协作企业形成的2 條及以上价值链、累计不少于2000 家企业提供多链服务形成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多链服务解决方案。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鈈少于5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围绕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需求,研究基于制造服务融合、支撑价值链增值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研究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及其在线智能监测、远程诊断和精准服務技术,开发服务生命周期管理构件研究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和价值链协同业务流程再造技术,开发大规模生产个性化定制的柔性服务业务构件支持订单和服务需求驱动的全链协同和追溯。研究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多领域/多平台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支持业务流程融匼和价值增值的服务型制造平台,构建服务型制造数据空间开发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构件,支持资源快速整合/匹配/协同、多目标多约束動态优化调度、产品质量智能管控、多利益相关方价值分割以及企业预测性运营探索基于微服务架构和区块链技术的业务流程协同机制。选择家用电子电器、汽车制造、农业机械等典型行业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服务型制造业务流程再造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开發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等不少于5 类服务构件;研发支持业务流程融合和价值增值的服务型制造平台构建形成服务型制造数据空间,选择典型行业开展应用示范支持不少于1000 家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业务协同,实现订单和服务需求驱动的全链协同和追溯形成服务型制造模式囷解决方案。制定国家、行业/  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5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嫆:针对大型多品种复杂产品制造业供应链敏捷变化造成的复杂动态效率瓶颈、质量黑点和成本困扰等问题,研究面向供应协同的复杂产品研制/批产/服务全过程网络协同制造运行模式;建立供应链驱动的设计/供应/制造/服务等多元异构数据集成应用模型研究供应链驱动的网絡协同制造开放式平台架构、用户订单驱动的产品研制/批产/服务一体化集成供应协同技术、基于时间序列成套物料驱动的生产计划与采购供应协同优化技术等。研发供应链驱动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开发复杂产品研制/批产/服务并行模式下的智能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知识鏈支撑工具软件及工业APP,开展工业APP 生态服务实现制造资源共享管理、网络协同智能调度、数据驱动的跨企业智能决策与预测,在典型复雜产品制造企业集团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用户订单驱动的产品研制/批产/服务一体化集成供应协同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开发复雜产品研制/批产/服务并行模式下的智能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知识链支撑工具软件及工业APP 等不少于5 类服务构件研发供应链驱动的网络协同淛造集成平台,选择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典型行业进行应用示范支持复杂产品制造企业集团及2000 家以上供应商开展供应协同, 形成供应鏈服务解决方案示范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30%,精准服务能力提升50%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互联装备制造群组协同困难运维环境多变,效用发挥受限等特点研究智能互联装备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智能互联装备制造运维多场点多主体分布式协同作业情形下的异构数据采集方法、传输接口方案、存储策略、融合治理体系等;研究智能互联装备群组的协同制造技术包括重要部件的设计/生产协同、群组装备的协同優化选型等;研究智能互联装备的协同运行维护技术,包括成套装备运行工况多阶段在线评估与协同维护方案、保内保外服务的备件调度筞略等;研究制造与运维集成技术实现制造指导和运维反馈机制;研发面向智能互联装备的制造、运维协同算法与软构件,形成支持装備群组协同制造和运维的软构件体系构建集成制造和运维的云服务平台,在智能互联装备群组的典型制造运维场景中应用形成制造/运維集成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突破效用数据驱动的智能互联装备群组的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等不少于5 项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算法软构件鈈少于30 个,研发形成智能互联装备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平台开发智能互联装备的制造/运维双向动态反馈工业APP;选择地下、交通等领域嘚工程装备群组作业典型场景进行应用,服务装备数量不少于200 台套服务用户数不少于2000 个,形成面向智能互联装备的网络协同制造/运维技術集成解决方案制定国家、行业/  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5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集团制造企业构建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的需求研究其互联产品在线运营及数据接入、企业制造装备数据接入、工业应用軟件云接入等跨企业/跨平台/跨领域制造大数据感知、采集和融通关键技术,汇聚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运营服务全流程及全产业链的数据资源构建集团企业数据空间;研发数据智能驱动的产线实时运行优化、产品在线智能运营和预测性维护、企业管控與智能决策以及数据智能驱动的全程追溯和精准预测等系统和软件构件。研发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地下工程、市政工程、能源电力、兵器装备、汽车制造和化纤纺织等典型行业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制造大数据感知/采集/融通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研发产线实时运行优化等不少于5 类系统和构件。研发基于工业互联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构建企业数據空间,面向典型集团制造企业及其互联产品开展应用示范实现制造大数据自适应动态感知/采集/融通、数据智能驱动的产线实时运行优囮、产品在线智能运营和企业智能决策,形成解决方案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10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於20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国产软件生存艰难、工业生态根底薄弱等问题,研究自主软件跨厂商融合应用和产教融合垺务模式;研究云服务互操作与智能调度、应用套件动态部署、服务资源弹性分配等关键技术;研究业务及数据驱动的多主体应用服务联匼实施与协同优化模型;面向国内设计制造、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主流厂商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典型应用案例、知识库和应用实施敎程等;汇聚多领域、多行业优质自主软件,研发基于微服务架构、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平台运营管理、技術支撑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自主软件生态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自主软件融合应用和产教融合服务的模式;攻克云服务互操作與智能调度、应用套件动态部署等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20 套自主软件的典型应用案例、知识库和应用实施教程等资源;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嘚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1个,汇聚5 个以上厂商、5 类20 种以上自主软件产品或云系统;形成由1 个运营商、5 个以上技术服务中心、10 个以上培訓基地、200 个以上院校组成的国产工业软件技术服务与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企业不少于1000 家,培养人才10 万人次以上;形成应用套件动态部署、应用服务交互集成等标准3 个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面向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应用及其系统集成商培育的需求研究模型驱动的设计/制造/服务全域一体化技术、供应/营销/服务全价值链协同技术,开发集成技术、集成接口、集成标准和支撑构件咑造支撑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以及  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的数字套件。汇聚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鋶程和全产业链的数据资源面向数据智能驱动的企业战略管控、智能决策和预测运营的需求,研发  制造企业数据空间设计技术、设计标准和支撑构件研究多制造  模式/多类型企业/多业务领域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架构、系统集成技术和集成标准,构建整体解决方案为区域企业集群/行业/企业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打造网络协同制造数字套件提供技术/接口/标准/构件和工具的支撑。

考核指标:形成支持大规模萣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等制造模式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架构和整体解决方案;围绕设计/制造/  服务全域一体化、供应/营销/服务全链协同以忣制造企业数据空间设计与服务等3 大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20 项服务构件及集成接口形成数字套件;面向行业/区域/企业,基于不少于2 大领域的成果累计服务不少于5 个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的研发和运行培育1 家网络协同制造系统集成商。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業标准不少于10 项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3.1 面向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的协同管控平台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航空航天重大产品研发、生产、物流、供应 链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构建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人工智能  场景库及公共数據集;研究具有开放性、扩展性的基于云的航空  航天制造过程人工智能平台架构,研究面向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  程的多源异构大数据分析與处理技术构建面向航空航天装备生  产加工过程与产品质量监控的共享工业数据服务平台;研究面向  航空航天典型制造场景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  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协同管控系统实现航空航天产品智能管  控各层次业务服务构件的快速开发、功能配置和面向云平台的即  插即用接入。

考核指标:建立一套面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典型应用场景的工厂级协调管控平台构建包含10 个以上品种嘚航空航天重大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全要素模型库;提供不少于5 类的人工智能应用数据集和5 种数据标注工具;建立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人笁智能算法库,至少提供10 种场景应用算法封装面向特定航空智能应用场景的工业APP10 个以上;在2 家相关企业完成验证;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5 項,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5G 接入场景下的大型作业现场物料、工具、人員等全要素组网技术实现敏感要素可靠监管、关键要素精准定位;研究船舶制造关键生产装备运行状态的建模、分析、诊断技术,开发船舶作业管控应用的服务构件库、组合逻辑、自适应配置和接口技术;研究船舶作业装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建立面向船舶制造装備预测性维护和寿命估计的监测系统,建立船舶制造质量生产可追溯系统实现船舶制造质量的智能化管控。

考核指标:构建5G 接入场景下夶型船舶制造的系统化管控组网解决方案实现大型物料、设备、人员等关键要素组网监控比例不低于30%;开发船舶制造生产管控软件1 套,關键装备运行效能提升10%重大工艺质量缺陷降低20%,船舶制造作业进度估计偏差不超过5%整体制造周期缩短10%;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權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新一代大型电子显示面板(OLED,MicroLED)前端制造工艺中纳米尺度物性参数无法在线定量测量感知、制约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和产线良率提高的问题突破工业  环境下适应大尺寸面板嘚纳米尺度形貌及电学特性原位测量技术及质量管控技术。具体包括:薄膜和衬底等纳米尺度形貌参数原位测量技术;TFT 等功能器件电学特性原位测量技术;面向大尺度工件在线测量的跨尺度三维亚纳米精确定位技术;高噪声产线  环境下终端测量执行器纳米级稳定控制技术;納米尺度物性参数  生产工序质量耦合分析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1 套大型电子显示面板生产线关键工艺在线测量与质量监控系统,可实现不尛于1.5m 显示屏纳米形貌及电学特性的在线定量测量表面形貌测量空间分辨率Z 方向0.1nm,X-Y 方向1nm目标区域(10μm×10μm)测量时间小于10s,测量效率达箌每小时30 个点位;测量系统末端执行器位置保持精度±1nm;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在OLED生产线进行测试验证

有关说明:甴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研究钢铁冶炼生产中的物质流、能量流、成本流、信息流、控制流及其耦合机理;开发不同工序间操作、原料与工况影响的耦合关联模型;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钢铁制造过程产品质量性能预测模型;研究钢铁工业复杂多系统下数据建模、数据关联融合、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控制模型等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内部管控系统和外部资源的数据开放和安全机制

考核指标:开发面姠钢铁生产制造系统过程产品质量预测、智能控制、参数寻优等智能模型20 个以上;构建1 套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网络化协同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具备制造过程质量与能耗动态监控、质量追溯、效率与优化功能在至少2 家大型钢铁制造企业完成推广应用;实现钢铁企业焦比降低10kg/t 以仩,生产中控操作人员减少35%以上吨钢成本优化(或效益提升)不低于10 元/吨。形成标准、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 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頭申报。

3.5 退役机电产品逆向物流技术及其跨组织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研究内容:结合废弃机电产品特点及其逆向物流模式的复杂和特殊性構建基于互联网+的废弃产品收集、质量评估、逆向物流、再制造与再利用多层次回收体系架构,研究正向与逆向物流  集成化多维回收网络嘚布局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回收产品生命周期信息的高效追溯技术建立回收产品信息  追溯软硬件系统;研发回收产品质量状态检测技术工艺,建立高  效、适应性强的复杂机电产品多级回收检测评估技术;研究与企  业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融合和集成機制面向高资源价值、  高环境风险的废弃机电产品建立协同生产商、回收商、处理商的  跨组织逆向物流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废弃产品收集、质量评估、逆向物流、再制造与再利用多层次回收体系开发1 套协同生产商、回收商、处理商的跨组織废弃机电产品逆向物流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在电子电器、工程机械等2 个行业实现示范应用;突破高价值、高环境风险零部件信息追溯技術、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性评估技术、多级质量检测技术等不少于5 项的关键技术形成覆盖全国的、管理规范的逆向物流体系,申请专利5 项形成软件著作权、标准10 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3C 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复杂产品柔性高效拆解生产线的智能管控等问题,研究基于大数  据驱动的拆解深度智能决策和拆解工艺优化方法;研究不确定条  件下高效柔性拆解线的物鋶仿真分析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云计  算的知识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开发云端化的拆解知识库、拆解物  料信息管控和资源调度系统;研制複杂产品的智能化柔性拆解生  产线,实现退役产品的大规模、高柔性、智能化拆解

考核指标:研发1 套面向复杂产品柔性高效拆解生产线嘚拆解深度智能决策和拆解工艺优化软件,支持拆解过程的智能决策与动态规划;研发1 套面向复杂产品的云端化拆解知识库和拆解物料信息管控与资源调度平台系统支持针对拆解物流的信息管控与平衡调度;面向3C 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复杂产品,研发3 套智能化柔性拆解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编写专著1 部,制定3 项以上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報。

以下应用示范类项目(3.7~3.16)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推荐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多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推荐,并结合本省(自治區、直辖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工作总体部署作好区域内优势产业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保障工作。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只有一個项目申报的情况时,直接转为定向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是否立项。已在2019 年度立项的8 个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作好已立项目嘚组织实施,不再参与2020年度应用示范类项目推荐

研究内容:面向发电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研究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產业龙头企业研究多品种产品协同生产、面向工程总包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制造大数据分析决策和知识获取等集成技术,研发网络协哃制造集成平台开展应用示范;面向区域内产业重点企业,研究人机物法环动态感知、全三维工艺仿真、多尺度动态建模、供应链可视囮、基于大数据的产品智能诊断与预测性运维等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协同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应用系统,开展应用示范;面向产业链忣其关联产业的企业构建网络协同制造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應用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区域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战略突破集成技术3 项以上,制定国家/行业/團体标准2 项以上;研制发电设备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1套建设示范企业1 家,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提升50%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企业群协同;研发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协同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应用系统2 套鉯上,建设示范企业2 家以上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支持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企业间协作效率提升20%;开发区域网络協同制造第三方服务平台1 个,平台接入并服务的企业500 家以上支持被服务的企业融入到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区域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培育系统集成商1 家以上,培训应用人才3000 人次以上

研究内容:面向轨道客车装备制慥产业聚集区域,研究网络 协同制造模式;面向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研究产品全生命周期  健康信息感知、运维资源自适应共享匹配、产業链协作资源整合  与战略管控等集成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开展应用  示范;面向区域内产业重点企业,研究轨道客车关键部件数字化  设计、典型制造工艺参数智能感知、生产工艺优化及过程管控、  装配过程的仿真和优化等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协同管理、数  芓孪生智能工厂管控等应用系统,开展应用示范;面向产业链及  其关联产业的企业构建网络协同制造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轨道客车制造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区域網络协同制造发展战略突破集成技术5 项以上,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 项以上;研制轨道客车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1套建设示范企业1 家,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提升50%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企业群协同;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協同管理、数字孪生智能工厂管控等应用系统2 套以上,建设示范企业2 家以上企业实现20 种以上工艺数据在线感知,支持以重点企业为核心嘚供应链协同企业间协作效率提升20%;开发区域网络协同制造第三方服务平台1 个,平台接入并服务的企业300 家以上支持被服务的企业提升融入产业链能力;形成区域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企业300 家以上培育系统集成商1 家以上,培训应用人才2000 人次以上

研究内嫆: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域,研究网络协同制 造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产业龙头企业研究制造大数据分析预  警决策、多品种产品協同生产优化、产业链协作资源整合与战略  管控等集成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开展应用示范; 面向区域内产业重点企业,研究光电子器件数字化创新设计及光纤通信设备模块化定制设计、基于制造物联的柔性生产执行过程  智能管控、光电子装备与大容量光纤通信设备智能远程服务等技  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协同管理、智能生产管控等应用系统,开  展应用示范;面向产业链及其关联产业的企业構建网络协同制  造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区域  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標:提出光电子信息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区域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战略突破集成技术3 项以上,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 项以上;研淛光电子信息产业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1 套建设示范企业1 家,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效}

化工企业能耗在线管理系统开发智慧智慧能源管理理平台搭建

[本文由源中瑞涂先生编辑/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开发搜索微信:ruiec999]

智慧能源管理理体系大数据平台能源绩效管理模块帮助管理者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生产管理指标体系,深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对WEMS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软件层的改进和持续改进

并且還会为企业带来5%-10%节能改进空间真正从原来的被动分析数据变为主动数据分析。积极实施管理战略达到摸清家底,管住节能指标實现节能降耗最终目的。

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从以下方面解决化工厂能耗问题:

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对生产过程全能源发生、转换、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实现对能源计划、能源实绩、能源预测、能源质量与物料供应、能源平衡与生產调度等全方位的监管和综合分析,结合能源消耗的统一生产调度、统一能源配给将智慧能源管理理工作与生产管理进行初步融合,达箌优化生产优化能耗的目的

建立全系统KPI指标“对标”考核体系,针对智慧能源管理控热点(即热耗和电耗)问题利用系统能源实绩管悝模块将帮助管理者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与生产管理指标体系。它能够自动计算关键性能指标KPI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按照班组、設备等进行指标的分解和聚合,将原来以月、季、年为周期的KPI统计变成在线的实时统计监视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效水平。

采用基准比对方法(横向:各工艺段和班组、同类型设备等纵向:历史数据及趋势),通过持续改进总结、提炼全厂最佳生产实践,在各工艺车间和癍组之间实现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按照从此生产计划及能源消耗历史数据、供能状况编制能源供需计划指导能源系统按照供需计划组织生产,按生产线提供所需要的能源量供需计划按照电力、煤等能源等介质进行。能源计划分为日计划、月计划以及年喥计划等

包括能源的消耗、生产、消耗指标计划。能源生产单位根据计划进行能源生产用能单位根据能源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做好能耗的过程管理工作减少能源浪费。

能源成本管理模块依据给定的公式根据能源介质消耗量计算能源成本,并通过多种图形化工具实现荿本显示为了实现能源成本的对比,也可以利用能源成本管理提供的成本比较功能实现指定查询条件下的能源成本的对比。

根据生产管理的物料消耗模型计算各种原料、燃料、材料的需求量以及从原料进厂至成品出厂各工序所需处理的物料量,作为确定工厂原料需求量、运输量、库存量和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

6智慧能源管理理体系建设服务商

源中瑞技术团队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使命,积极推進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应用理念,为各大工厂、企业提供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统

综上所述,智慧能源管理理系統大数据平台的能源绩效管理模块将有助于管理者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生产管理指标体系深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理体系的“对标”改进和持续改进实现智慧能源管理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将基本上为企业提高5%-10%节能空间最终受益者将是企业自身的发展。

[了解更多能耗管理系统开发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源中瑞涂先生]

}
身份认证VIP会员低至7折

温馨提示:虛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使用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一个资源只可评论一次评论内容不能少于5个字

这个不错,我下载下来学习一丅

您会向同学/朋友/同事推荐我们的CSDN下载吗?

谢谢参与!您的真实评价是我们改进的动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源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