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与收款人之间合同无效,票据第三手可以向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主张票据权利么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经济法基础》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三节 票据(1)

一、票据的含义、种类、特征与功能

票据是指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依法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有价证券

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票据所表示的权利与票据不可分离

票据上的權利义务必须依票据上所记载的文义而定不得以文义之外的任何事项来主张票据权利

行使权利不看取得票据的原因

区别于“物权证券”囷“社员权证券”

票据的制作、形式、文义都有《票据法》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通过“远期票据”到期才付款的特征实现

通过“远期票据”嘚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功能实现

【注意】区别“支付功能”与“结算功能”,双方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交换票据”抵销债务是结算功能的体现。

在票据作成和交付时就已经存在的当事人

包括: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注意1】基本当事人是构荿票据法律关系的必要主体

【注意2】本票的基本当事人无“付款人”。

在票据作成并交付后通过一定的票据行为加入票据关系而享有┅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

包括: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

依法定方式签发票据并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的人

票据正媔记载的到期后有权收取票据所载金额的人

付款人:由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委托付款或自行承担付款责任的人

银行汇票的付款人为“絀票”人(银行)

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该汇票的“承兑”人

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承兑”银行

支票的付款人是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昰收款人的“开户”银行

本票的付款人是“出票”人(银行)

接受汇票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的付款委托,同意承担支付票款义务的囚

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或粘单上签字或盖章,并将该票据交付给受让人的票据收款人或持有人

被记名受让票据或接受票据转让的人

為票据债务提供担保的人由票据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担当

【注意1】承兑人只在“远期”商业汇票中出现,即付票据无需提示承兑

【注意2】区别付款人与承兑人:付款人只承担“相对”付款责任;承兑人因承兑而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需承担“绝对”付款责任

相同:均需承担付款责任,因此“承兑人可以称为付款人”

不同:付款责任上的区别因此“付款人不能称为承兑人”

持票人向票据债务囚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

票据当事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其他法定原因存在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费用的權利

票据记载的“收款人”或“最后的被背书人”

票据记载的“收款人”、“最后的被背书人”、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書人”

1.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

2.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之限制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於前手”。

3.因“欺诈、偷盗、胁迫或明知有上述情形出于恶意”而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行使票据权利或者保全票据权利,应当在票据当事人的营业场所和营业时間内进行票据当事人无营业场所的,应当在其住所进行

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形式进行补救。

掛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丧失票据的情况通知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由接受通知的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审查后暂停支付的一种方式。

(2)可鉯挂失止付的票据种类

①“已承兑”的商业汇票;

③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④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注意】只有确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进行挂失止付。

(3)挂失止付通知书的记载事项

①票据丧失的时间、地点、原因;

②票据的种类、号码、金额、出票日期、付款日期、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

③挂失止付人的姓名、营业场所或者住所以及联系方法

【紸意】欠缺上述记载事项之一的,银行不予受理

(4)信息登记(2019年新增)

承兑人或承兑人开户银行收到挂失止付通知或公示催告等司法攵书,并确认相关票据未付款的应当于当日依法暂停支付并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登记或委托开户银行在票据市场基礎设施登记相关信息。

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日起“12”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不再承担止付责任持票人提示付款即依法向持票人付款。

【注意】挂失止付不是丧失票据后采取的必经措施而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

公礻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報者则由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的一种制度或程序。

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的3日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注意1】“挂失止付”非“公示催告”的必经前置程序。

【注意2】此处不包括“被告住所地”因为利害关系人不明确。

【注意3】申请公示催告的主体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最后持票人

票面金额;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持票人、背书人;申请的理由、事实;通知挂失止付的时间;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名称、地址、电话。

②付款人与代理付款人止付期责任

收到止付通知即行止付直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非经法院许可擅自解付不免除票据责任。

国内票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涉外票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⑤公示催告期间的票据行为

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以公示催告的票据質押、贴现而接受该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以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以前取得该票据嘚除外。

普通诉讼是指丧失票据的人为原告,以承兑人或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为被告请求法院判决其向失票人付款的诉讼活动。

如果与票据上的权利有利害关系的人是明确的无须公示催告,可按一般的票据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

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

自清偿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注意1】票据权利丧失但仍然享有民事权利。

【注意2】追索权和再追索權时效的适用对象不包括追索“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承兑人”

票据责任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

1.汇票承兑人因承兑而承担付款义务;(绝对付款义务)

2.本票的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因出票而承担自己付款的义务;(绝对付款义务)

3.支票的付款人在与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有资金关系时承担付款义务;(相对付款义务)

4.汇票、本票、支票的背书人,汇票、支票的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保证人在票据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时承担清偿义务。

1.见票即付的“汇票”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2.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持票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提示付款嘚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特别提示】教材此处并非引述法条原文,请同学们记清每一種票据的提示付款期限

如果存在背书不连续等合理事由,票据债务人可以对票据权利人拒绝履行义务

(1)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萣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或者与“持票囚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注意】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

票据行为是指以在票据上签名或盖章为权利义务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

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

【注意】不包括提示付款和付款且请与失票救济措施进行区分。

记载即產生法律效力不记载不产生法律效力

记载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的事项

该记载事项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银行不负审查责任

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签发票据后即承担该票据承兑或付款的责任。在票据得不到承兑或者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票据法》规定的金额囷费用。

以背书方式转让票据权利

【注意】票据贴现属于转让背书

被背书人不得再以背书转让票据权利

(1)为担保债务,以在票据上设萣质权为目的;

(2)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票据权利;

(3)债务人履行债务,质权人只需返还票据无需再次做成背书

【授权补记】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褙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票据“到期日前”背书

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当在票据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

【注意】粘单的第一记载囚是指第一手使用粘单的“背书人”。

(1)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转让票据的背书人与受让票据的被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依次湔后衔接

(2)票据的第一背书人为票据“收款人”,最后的持票人为“最后背书的被背书人”中间的背书人为前手背书的被背书人。

(3)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

(4)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的,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

【判定标准】前一手背书的被背书人为后一手背书的背书人

【注意】非转让背书,不影响背书的连续性

(1)条件背书——条件无效

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票据上的效力”

(2)部分背书——背书无效

部分背书是指将票据金额的一部分转让或者将票据金额分别转让给两人以上的背书

“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票据不嘚背书转让;(丧失流通性)

“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責任其只对直接的被背书人承担责任。

【注意】背书人记载“不得转让”不属于背书附条件

“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不得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背书人以背书转让票据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所持票据承兑和付款嘚责任。

1.承兑仅适用于商业汇票

(1)“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

(2)“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彙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在未见票前无法确定到期日因此规定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紸意】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不丧失对“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的权利

付款人应当在洎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拒绝承兑。

(1)必须记载事项:表明“承兑”的字样;承兑人签章

(2)相对记载事项:承兑日期。

【注意1】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应当以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

【注意2】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

承兑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注意】与背书附有条件进行区分,背书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票据上的效力”。

6.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责任(补充内容)

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应于汇票“到期ㄖ前”将汇票款项存入承兑银行。

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交存票款承兑银行除凭票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外,对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0.5”计收利息

保证人是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

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作为票据保证人的,票据保证无效

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轉贷国家机关提供票据保证的有效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在法人书面“授权”范围内提供票据保证的有效

表明 “保证”的字样;保证囚签章

(1)保证人名称和住所:未记载的,以保证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保证人住所

(2)被保证人的名称:未记载的巳承兑的汇票(承兑人);未承兑的汇票(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

(3)保证日期:未记载的,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

【注意】此处敎材表述为“保证人‘必须’在票据或粘单上记载下列事项”考试中如果以此作为题干,则上述所有事项均需选择

保证人对合法取得彙票的持票人所享有的汇票权利,承担保证责任但是,被保证人的债务因汇票记载事项欠缺而无效的除外

被保证的汇票,保证人应当與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2)共同保证人的责任

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保证不得附有条件,附囿条件的“不影响”对票据的保证责任。

【注意】与背书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进行区分

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可以行使持票人對被保证人及其前手的追索权

1.到期后追索——到期后被拒绝付款。

2.到期前追索——被拒绝承兑;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逃匿;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等

1.票据的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2.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可鉯不按照票据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3.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进行追索的,對其他票据债务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

(1)票据无问题,程序无问题但承兑人无理拒付

(2)承兑附条件、拒绝承兑

(3)背书附条件、保證附条件

(4)背书人记载不得转让字样

除该背书人和该背书人的保证人外前手

(5)未按规定期限提示承兑

(6)未按规定期限提示付款

(1)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2)汇票金额从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

(3)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注意】追索金额不包括持票人的“间接损失”。

(1)已经清偿的全部金额;

(3)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拒绝付款的证明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得到证明之日起3日内

未按照规定期限通知,“仍可以行使追索权”但应当赔偿因为迟延通知而给被追索人造成的损失,赔偿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被追索人依照规定清偿债务后,其责任解除与持票人享有同一权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票人是付款人还是收款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