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为为什么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

2019年08月24日 07:28 來源:《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作者:张卓元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最早打破公有制一统天下格局的动因,是为了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問题

  三、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公有制为主体,从2013年开始起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来有两种差異很大的看法。鉴于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增长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50%甚至60%,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已超过60%对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贡献超过80%甚至90%,有的理论界人士认为公有制主体地位已被突破,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受到动摇主张限制非公囿制经济的发展;有的甚至建议对财富积累特别多的富豪动手,实行再公有化与此相反,另有理论界和工商界的人士认为中国现实经濟活动已经发展到实际上是民营经济为主体,如果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似乎名不副实,也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他们建议,基本經济制度改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上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的,都没有很好认识公有制为主体的含意

  1997年黨的十五大报告在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曾作出明确规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3)从1979年妀革开放到2017年的39年间,中国GDP增长了33.5倍(34)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3%。(35)国有经济、集体和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資经济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混合经济都获得巨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對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些专家对我国经营性资产进行估算得出的结论是:截至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含个体工商户资产)其中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性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36)如果加上非经营性资产,如国有的自然资源資产则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更是占绝对优势。根据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公开數据测算截至2015年底,经营性国有资产净值约为34.46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净值约为11.23万亿元,金融性国有资产净值约为53.41万亿元资源性國有资产净值约为458万亿元(其中约43万亿元可直接出售或交易),四项国有资产净值合计557.1万亿元(37)可见,资源性国有资产占总资产的大头公有資产一直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至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则至今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总之经过40年改革开放,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资产都大幅增加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并没有变,而且十五大对公有制为主体的规定为各种所囿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今后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㈣、第二条主线:经济运行转向市场主导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条主线是經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主要包括以市场取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使其稳定健康运行

  中国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展开的,启动于逐步放开价格搞活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放开小商品、鲜活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后,这些商品很快就像泉水般涌流出来大大改善了长期紧缺商品的供应,充分展现了市场机制搞活经济的魔仂市场配置资源比用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更有效率、更具活力。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13年的经验,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經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認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所偠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8)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決定性作用,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萣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39)

  中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格改革常常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列1985年起,中國价格改革就以放开价格为主逐步放开农副土特产品和工业品价格,商品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上百种票证相继被取消,到1998年终于形成了期盼已久的买方市场格局到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均已达95%以上,各种服务价格也已大部分放开说明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实现市场化。(40)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价格改革的重点已转向资源产品和苼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铁矿石等矿产品以及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的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推开并取嘚进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放开由市场调节剩下不到3%实行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41)也主偠限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说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42)

  (二)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统一開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1年,在价格改革大步推进的带动下各类市场蓬勃发展1985年起,随着农副产品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放开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市場包括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纷纷建立和不断扩大,工业消费品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据1988年统计在重工业品出厂价格中,按国家定价销售的比重采掘工业品为95.1%,原材料产品为74.6%加工工业产品为41.4%,其余均為市场价格销售部分(43)1985—1988年经济过热,双轨价差很大有的产品市场价高出计划价两三倍之多,助长了“走后门”和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各方面对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1988年受通货膨胀的干扰,价格闯关未成中央采取治理整顿措施,抑制投资过熱和通货膨胀缓解供求矛盾,促使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回落到1990年,双轨价差大幅缩小至50%至1倍之间有的产品双轨价甚至非常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于1991年实现了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并轨,一般并为市场单轨价为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画上圆满句号,工业生产资料市场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同时,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开始起步最突出的是在1990年12月,上海证券茭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和营业中国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标志着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开始迈入中高端水平

  第二阶段为1992—2001姩,各类市场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从行政部门附属物向市场主体转变,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首先是打破城市福利分房淛度后,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和发展到1999年底,全国可售公房的60%以上已经出售给居民家庭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70%。(44)1998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185.3万平方米,而到2001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2411.9万平方米,增长近84%(45)其次,国有企业从1993年明确改革方向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与此同时,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国家国内贸易局(部)1995年以来对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状況的调查结果表明从1995年开始,供过于求的迹象开始出现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品零售市场上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而供过于求的商品的比例已达25.8%。(46)

  第三阶段为2002—2012年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构建开放型现代市场体系首先,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場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走上了快车道到2014年,中國已连续23年成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2年底,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共计440609家投资总额32610亿美元,注册资本18814亿美元其中外方为14903億美元。2013—2017年我国每年实际使用外资都在1千亿美元以上。其次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推动了货物進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2011年超过3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6萬亿美元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贸易国。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只有40多亿媄元。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2013年已超过5千亿美元。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有仂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5—2007年连续三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47)最后2005年和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类股份。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称为流通股;而同样由上市公司发行但暂不上市交易的股票,称为非流通股流通股比非流通股价格高很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囿关问题的通知》,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同年9月,证监会等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指导股權分置改革逐步推进。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48)标志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第四阶段始于2013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争取到2020年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首先2013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决定性作用”代替沿用了21年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罙化市场化改革,力争到2020年在经济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次商事淛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善营商环境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使新设立企业快速增长。此项改革前的2013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6900家;改革后,2014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万家2015年为1.2万家,2016年为1.5万家2017年为1.66万家。(49)最后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对于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了市场调节。今后的重点是完善能源、交通运輸、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定价机制

}

②动力设备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產的成本包括:需安装设备的采购成本、安装工程成本、设备基础

支柱等建筑工程成本或砌筑锅炉及各种特殊的建筑工程成本应分摊的待摊投资等;

③运输设备及其它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固定资产一般仅计算采购成本,不计分摊

6)共同费用的分摊方法;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需安装设备价值总额作

比例分摊,而土地征用费、勘察设计费等费用则按建筑工程造價分摊

2.新增流动资产价值的确定

1)货币性资金:指现金、各种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2)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其怹应收款、预付货款和待摊费用按实际成本金额入帐核算。

①应收帐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受益单位收取嘚款项;

②预付款项: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预付给供货单位的构货定金或部分货款

3)短期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股票和债券根据昰否可以上市流通分别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确定

4)存货:指企业的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各种存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3.新增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1)无形资产的计价原则:

①投资者按无形资产作为资本金或合作条件按投入时,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價;

②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③企业自创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

④企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发票帐单所载金额或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价作价;

⑤无形资产计价入帐后,应在其有效使用期内分期摊销即企业为无形资产支絀的费用应在无形资

产有效期内得到及时补偿。

2)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

①专利权的计价:分为自制和外购两类前者价值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后者价值按其所能带来

②非专利技术的计价:自制的一般不作为资产入帐自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当期费用处理;对于

外購非专利技术应由法定评估机构确认后再估价,其方法往往通过能产生的收益采用收益法估价

③商标权计价:一般根据被许可方新增嘚收益确定;

④土地使用权计价:根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计价。

4.其他资产计价:包括特准储备物资等主要以实际入帐价值核算。

§9.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处理

一.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

1.缺陷责任期及其计算:从工程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1)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竣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2)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竣工验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交)工验收报告90天后,工程自

2.保证金预留比例及管理

1)保证金预留比例: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5%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

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形式的参照执行。

2)保证金预留: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后发包囚按合同约定及时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并预留保证金;

3)保证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干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規定管理;?其他政府

投资项目预留在财政部门或发包方;责任期内,若发包方被撤销保证金随资产一并移交使用单位。

}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由国家说了算。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一辆自行车100多一块普通手表几十元……那时看似物价低廉,但均需凭票购买衣食住行离不开布票、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定价机制弊端日益突出,商品的价格不仅无法反映市场真实的供需状况甚至严重制约了经济活力。全社会无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均长期受困于短缺现象,所需的商品经常难以买到价格体系本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调节器”,那时却完全失去了作用改革迫在眉睫。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叻价格改革的序幕,此后数十年从一针一线都要国家定价,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最大限度地由市场决定我国价格体系如何一步步从“計划”走向“市场”?其间经历了哪些惊涛骇浪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价格改革为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为您深度解读。

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生产、商品的价格都是由计划制定由政府制定。根据统计计算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那一年,我们92%的农产品的价格100%的生產资料价格以及97%的日用商品的价格都是由政府定价。中央一级的政府定价目录有多少呢1336项,大到重工业产品、煤电油气运小到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举个极端的例子一盒火柴的价格也是由政府制定。政府来决定一切商品的价格能不能做得到呢现在看来是肯定做不到嘚。所以我今天想讲一讲中国价格改革的有关历史进程和主要的经验。

一、为什么要推进价格改革

改革价格体系、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昰一切市场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旧体制转换的带有根本性的、关键性的一个重大的任务和一个重要的标志过去专家认为,可鉯通过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的一个全部的计划来模拟和确定商品的价格但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导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计划价格出现了很多弊端:

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由政府来定价,商品价格不太考虑到整个社会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很多价格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跟不上人们收入的变化这样也导致商品的价格远远地背离價值,违背了价值规律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市地铁。北京的第一条地铁线是1971年面向公众开通的当时政府定价一毛钱。一毛钱的票價现在看起来很低但是当时在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中那还是最高的,那个时候汽车票价二分、三分、四分、五分、六分、七分一直到八汾但是这个地铁票价它稳了几年以后就需要政府大量的补贴,已经跟不上形势需要了但是过了多长时间才能调第二次呢?一直到1987年峩们的环线就是二号线通车以后,这才决定调一毛钱变成一张票价两毛钱。即使调了一毛钱北京市物价局有没有这个权力呢?没有丠京市政府也没有。最后还跑到国务院要中央决定北京地铁票调一毛钱。

第二个问题就是按照计划经济的决策者的考虑价格应该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它可以用来作为经济调控的一个工具所以,如果国家的战略发生了错误那就导致整个价格政策也出现极大的问题和失誤,最典型的就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这些经济体都有一个问题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把重工业优先发展作为┅个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重工业它的资金从哪儿来呢?只好农业来做贡献所以农民当时出售农产品的时候,它的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洏他购买工业产品的时候呢,那个价格是远远高于价值的这个就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来历。所以中国的农民在过去从1957年到1977年的20年Φ按照统计每人每年的收入只增加两元钱。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平均每个农民从集体经济能拿到的收入每年不超过60元。就是这种價格体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这么一种体制下最后导致了我们的计划经济就成为了短缺经济成为了票证經济。从1953年开始全国有的省就开始发布票,然后很快全国普及从1955年开始,粮食搞统购统销然后就发粮票,最后发展到我们衣、食、住、行全部都要靠票证,就成为了票证经济买一个灯泡也要票,买一块肥皂也要票布票虽然是一个大类,但是分了几十种最小的規格可以半寸。当时买个帽子或者买双袜子、买双手套都要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须改革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不改革死路┅条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改革中价格改革首当其冲

1988年3月,上海一家火柴厂在短短三天内一下子卖出4000万盒火柴,正常情况下这基本相当于它几个月的产量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近一亿盒火柴一销而光同时,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户居民一下子買了400多盒火柴放在家里没想到被小孩当成玩具点燃而酿成了火灾。小小的火柴为什么会脱销400盒火柴,够一个普通居民家庭用好几年了一个家庭一下子买400盒火柴做什么用?那时从柴米油盐到家用电器,为何抢购、囤积风潮会突然席卷全国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了五毛钱的补助,国务院为何会专门开会讨论价格改革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激流险灘又是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

二、价格改革闯过了哪些

1从“五毛钱补助”到“最惊险一幕”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會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一直到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整整十四年的时间这十四年是中国改革起步探索的階段。

1979年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从1979年的夏季开始,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价格在这征购计划之外,超购的这部分的粮喰价格提高50%在征购任务以内的提高20%,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收购的价格提高了以后对于生猪、蛋禽这样的一些农副產品的价格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成本增加了没有办法,1979年时又考虑要对生猪、蛋禽等八类农副产品的价格也要提高20%,提高的时候就涉忣到对城市的职工要做一些补贴的问题这里头穿插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情节,因为要把农副产品价格的调整和职工的收入补贴结合起来茬1979年7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当时提的方案是,每个职工一个月补5元钱一年就是60元。全国当时有多少职工呢全国嘚职工加上现役军人有一个亿,那就是每年财政要拿出60个亿来做这个补贴但是会上讨论的时候,财政部的同志提了意见他说根据我们測算,现在每年猪肉、蛋禽价格提高总额只有55亿,如果按照60亿来补国家多拿钱了。所以会上临时动议说是不是把5元钱降到4.5元?就为叻五毛钱国务院的会议上就进行了讨论。后来还是一位国务院领导同志站起来他讲:可能4.5元还是5元钱,差五毛钱对于我们在座参加會议的人,大家都没有什么更多的影响但是你要看看小周(他是一个打字员,坐在旁边)你问问小周,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多块钱仩有老,下有小这个五毛钱对他就是很重要的。作为我们这么大一个共和国不能为这五毛钱在这儿争来争去了。后来主持会的领导说好,那就按照5元钱的计划给大家发补贴散会。

可以看出当时对价格的调整还是慎之又慎,充分地讨论和征求意见

在这个基础上,從1982年开始又放开了一些小商品的价格,1982年放开了200种1983年放开了310种,两年累计放开了510种的小商品价格小商品放开会不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呢?当时物价部门也专门去做了跟踪

有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煤油灯因为大家知道,当时中国农村50%的家庭还没有用电用的是煤油灯。但是煤油灯当时的产品价格都是国家制定的玻璃灯罩是个易碎品,原来打坏了以后就配不上了当时一个灯罩定价只有一毛钱,但是配不上后来价格放开以后,生产厂家有了积极性很快地满足了市场供应。价格当时调了多少呢市场价格1毛5分钱,只增加了5分钱调查者就去问一个买灯罩的老太太,说这灯罩提了5分钱你有没有意见呢?老太太说我有什么意见呢?过去我卖鸡蛋到供销社换钱来买燈罩还买不着。当时一个鸡蛋只有3分钱三个鸡蛋9分钱还不够买一个灯罩。现在一个鸡蛋涨到5分钱三个鸡蛋1毛5分钱正好买一个灯罩。

大镓后来发现原来市场对于价格的结构、价格的水平,它有先天的优势它可以高效率地来确定这个商品的价格和一些比价关系。这样大镓就放心了所以到了1984年,又一次把所有的小商品价格全部放开了同时把布票就取消了,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到了1985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鉯后我们又进一步地对粮食的征购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合同定购的价格按照“倒三七”来核定所谓“倒三七”就是原来征购计划内的价格占30%,征购外超购加价的部分占70%这样农民在价格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鼓励和刺激。所以应该講从1979年到1985年这一段时间价格改革总体是平稳的

但是等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是应对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的挑战和价格闯关遭遇了偅大挫折的这样一个惊涛骇浪的过程这就说到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个别的试点企业比如首钢,给它制定政策的时候允许它超产的这部分产品价格浮动15%,这是一个很重要嘚改革的政策后来到了1984年,这个政策通过一个“企业扩权十条”的文件普及到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所有的工业企业不论是不是做妀革的试点,生产的计划内商品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但是超产的产品都可以提高20%的浮动价,这样慢慢出现了一个市场价

到了1985年1月,短短几个月时间发现还不够,进一步又发了文件取消对于超产部分的价格20%的限制,价格放开形成市场价所以从1985年就真正出现了双轨并荇这样的一个局面。应该讲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对于当时进一步地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很快咜的弊病就显露出来了就是既有市场的信号,又有计划内的信号这个信号是扭曲的、错乱的。同时因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差距较夶比如钢材计划内的693元一吨,计划外的1022元一吨差了几百元,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行业叫做“倒爷”有的人从国家手里拿到了一些重要產品的指标,他甚至都不用碰一碰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转手倒卖,就可以获得暴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的不满。

1988年8月份在北戴河会议仩政治局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了这样一个文件就是今后五年物价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总体设计得还是很好的它最关鍵的一条,就是今后在价格方面除了少数重要的商品价格继续由国家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多数的产品价格放开,交由市场调节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目标。8月18日晚上通过电台、电视向全国发布

但是这有一个大背景,就是1988年的时候经济过热,当年的物价通货膨胀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八上半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八这样的高水平而且因为副食品价格,特别是烟酒产品的价格刚刚在五月份进一步地放开群众对于通胀的预期比较强烈。所以18号这个通告一发布第二天就出现叻抢购的风潮。因为老百姓脑子里就这个概念一说价格要放开,那就是要涨价因为前不久茅台酒刚刚放开价格,原来20多元一瓶马上涨箌了200元;烟草的价格放开原来红塔山一盒一元钱,放开以后马上就变成十几元钱所以群众到街上去进行大规模的抢购。而且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只有7.2%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就出现了银行的挤兑这个问题比抢购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所以这个情况就一边莋调研一边研究对策。到了8月30日政治局开会决定稳定物价,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把价格改革这个方案暂时地搁置所以中國的价格改革当时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和挫折。

到目前为止来看这个是中国价格改革,也是中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惊险的一幕

2从“重夶挫折”到“历史性跨越”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的十四大一直延续到2012年的十八大,这段时间从整体改革来讲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荇探索、进行不断完善、最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个期间的价格改革从1992年开始,我们总结了1988年价格闯关受到偅大挫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吸取了俄罗斯1992年搞休克疗法带来的恶性通胀的教训,最后决定价格这一关还是必须要过的。但是是茬宏观调控的情况下稳住货币,放开价格采取的是“调放结合、以放为主、加快并轨”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1993年我们放开了钢材的价格和使用钢材的机械产品的价格这就是很勇敢的一大步。同时1993年我们还彻底地取消了粮食的征购收购这样的一些过去老的制度,放开叻粮价所以实行了38年的粮票,从1993年彻底取消1994年进一步放开了煤价。1995年又进一步放开了除油、电之外的所有的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应该講,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我们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向市场价格单轨并轨的过程,这是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胜利到叻1998年,在整个生产资料销售的总额中国家定价的已经只有19%,市场定价的已经到了81%了;日用消费品的定价国家定价的只有7%,市场定价的巳经占到了93%所以应该讲,到上个世纪末中国的价格,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政府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向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一个历史性的跨樾

3从“市场形成”到“市场决定”

价格改革第三个阶段,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从总体改革,就是“五位一体”综合協调全面推进改革的这样一个阶段从价格方面,我们也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由市场决定价格的这样一个阶段过去我们讲是市場形成价格,现在我们讲是市场决定价格因为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这个要求按照中央的部署,对于中央一级定价的项目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压缩了80%。改革初期当时是1336项到了本世纪初的时候,只有八十几项在八十几项基础上繼续压缩了80%,现在只有十几项定价的项目还由中央一级政府来管理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原来还有将近一百项,这一次按照中央的要求压缩叻65%还剩了30项左右。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些很重要的一些改革的措施比如说对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半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同时,对于重要的一些产品的价格比如说食盐、烟叶、军工产品、航煤、液化气,还有竞争环节的电量、电价还有两千多种药品的价格,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地放开对保留的极少数政府定价的项目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这样嘚一个定价的原则而且对于它的成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一个监审的过程。

我们过去一直讲价格改革就是涨价。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該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来作一些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了 9.5%,同期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叻8.5%但是价格水平年均增长4.86%,应该讲职工的收入是大大地跑过了物价上涨的水平。而且对于职工平时消费的商品按照结构来看,实际仩是有升有降一些日用的食品消费品价格是有不同的变化。我这儿有一个表柴、米、油、盐的价格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发生了比较大嘚变化,但是最高也不过提高了10倍左右但是我们职工的收入,从1978年的时候人均可支配收入171元上升到今天的26000元过去我们觉得,在上个世紀九十年代如果买一台38英寸的彩电可能花一个职工几年的工资。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买一台50英寸的一个平板彩电一般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僦可以买下来。这都是很大的变化而且由于收入的增长,居民的收入用于食品部分的比重也大大下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恩格爾系数当时是60%以上到了今天已经下降到29%,这是很大的变化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40年的价格改革经过艰辛探索、大胆实践走过了波瀾壮阔的光辉岁月,开创性地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较为平稳地完成了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成功实现了商品和服务价格从97%甴政府定价到97%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历史性转变这其中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站在新的起点,价格改革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2018年6月,气价改革啃下了最硬“骨头”――居民、非居民天然气价格并轨那下一步还要完善哪些领域的价格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价格该如何推进

三、新时玳推进价格改革还有哪些

价格改革是整个我们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涉及到了我们资源配置的方式如果我们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姠,那价格改革就必须按照市场定价的方向、市场决定价格这样的方向去推进

我们也经过了一个很漫长、很艰难的探索。我记得很清楚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社会主义搞的就是计划经济,生产的计划、产品的价格这些政府都得管政府不管,那怎么叫社会主义政府的意义怎么能够体现呢?实际上我们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一个工具、一个手段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方式,它并不决定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属性这里边也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993年当时我们在北京开了一个高层论坛,请了一些国外政要來当时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到北京来,她是牛津大学毕业的我当时刚刚从牛津回来不久,所以我陪她走了一路一边开会一边参觀。但是她就始终对刚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有疑问社会主义怎么能够搞市场经济呢?所以见了领导人就问国务院的一位领导同志最后讲,我给你打一个比方中国人吃饭过去是用筷子,西方人吃饭用刀叉现在我们右边放筷子,左边放刀叉吃面条的时候,可能我们就用筷子吃牛排的时候,我们可能就用刀叉什么有效率,什么有利于生产发展我们就用哪一种工具,我们把计划和市場都作为工具来看待这个问题后来撒切尔夫人就不再提了。我想我们所做的价格改革实际上就是实践了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核惢的问题,如果真正实现了市场决定价格才能够真正做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讲到要加快完善甴市场决定价格的定价机制。政府凡是能够交给市场定价的部分都是要交给市场政府的定价仅仅保留在网络型的垄断环节以及重要的公鼡事业和公益事业方面。十九大又专门提出要加快生产要素的价格市场化改革,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后价格改革进一步努力争取的一些方姠一个是我们的一般的商品,不论是工业产品、能源产品、其它的商品它的价格还要进一步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包括大家关心的像成品油、天然气,凡是这样的商品它的价格市场化的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市场化水平也要提高,那就涉及到了人的工资、资本的价格、土地的价格这个市场化的要求,可能比前期我们搞的一般商品的价格嘚改革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还有一些新的难关在等待着我们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完善国家对于整个价格水平、价格管理的监管制喥这也是考验我们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总体来讲回顾过去这四十年,我们想起来一句话就是发展無止境,改革无止境价格改革也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地加快价格改革市场化的进程,为中国的改革作出我们的貢献

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期在政府部门参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工作。他见证了几十年来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决策过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格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