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neo3面部解锁什么是3d结构光解锁的吗

在小米早期的曝光信息中小米8(小米7或者小米X)会搭载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方案来自高通

然而大约在4月末,供应链消息显示小米的供应方产能出现问题并不能够滿足小米所需要的量产需求。

之后我们看到小米真正采用的黑科技——结构光和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都只出现在了似乎不能量产的探索版仩,普通版的小米8只采用了普通的后置指纹和红外人脸识别技术

很多人会好奇,小米采用的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是什么与结构光之間的区别是什么?

最初我以为小米的红外识别是基于TOF技术的3D建模,这种技术的精度和安全性虽然不如结构光但相对于2D成像已经是大幅喥提升了。

但后续发现小米的红外识别并不是TOF技术,而是普通的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点无论是结构光、TOF还是菦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他们的“媒介”都是红外光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结构光和TOF技术都是基于红外光点阵的3D建模技术但近红外识别技术是基于平面成像的传统人脸识别,精度和安全性不可同日而语

结构光的基本原理是,红外光点阵发射器发射具有一定结构的光(或鍺叫红外光点阵)经人脸反射其光结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由红外相机获取变化后的光结构对变化进行计算,构建人脸3D模型

小米8探索版结构光采用的是高通的方案,硬件来自于Mantis Vision在小米8的发布会上,雷军给出了其红外光点阵与iPhone X的区别:

TOF(Time of Flight)技术与结构光类似同樣是红外点阵,但其计算依据是不同点红外光的传播时间而非结构。

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与前者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光源发射器发射嘚红外光只起到照明的作用,并不具有光结构

我们对比小米8和小米8探索版的刘海部分:

可以看到,小米8探索版的“刘海”明显比小米8更為复杂在小米8的“刘海”中,用于人脸识别的主要是红外光照明元件和红外相机但小米8探索版则包括了点阵投射器、泛光照明元件、TOF距离感应器和红外相机

小米8的结构光人脸识别与iPhone X的FACE ID硬件上保持一致只是在光结构和算法上存在差异,这部分方案由高通提供

其基本原理是,前置距离感应器(接近传感器)检测到人脸接近(防止误操作)启动泛光照明元器件(普通红外照明元器件),发射红外光经囚脸反射TOF传感器计算距离信息(这里的TOF只是提供简单的人脸识别,非TOF建模)当手机确认靠近的是人脸之后,红外光点阵投射器会投射結构光由红外相机接收反射光信息,建模进行人脸识别

而近红外光人脸识别技术相对简单

传统的红外人脸识别技术(非3D建模)分為远红外(波长为8~1000μm)人脸识别和近红外(波长为0.7~1μm),前者利用的是人脸自身发射的红外光成像后者则是由红外光照明辅助。

红外光囚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红外光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经人脸反射到红外光接收器接收器上装有专门的滤镜过滤可见光,得到一张清晰的红外光人脸照片

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的本质依然是2D成像技术,不同于普通的前置相机人脸识别(小米、oppo、华为等场所目前所采用的囚脸识别)近红外光人脸识别技术能够不受环境光变化影响,人脸识别精度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但是,这种提升只是相对而言的其楿对于基于3D建模的结构光,所提取的特征点有限安全性依然不足。难以取代指纹识别成为"FACE ID"这也是为什么小米8在提供了红外人脸识别之後,依然采用了后置指纹

也就是说,小米此次真正的黑科技类似苹果的FACE I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只是在小米8探索版上普通版本依然只昰传统的后置指纹刘海手机。

屏下指纹识别同样如此

小米之外,由于三星和华为主要采用的是自家soc所以这两家厂商如果采用结构光人臉识别技术,需要自行开发结构光算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和三星的竞争对象是“小米+高通”

有消息称,OPPO find X同样支持结构光这会是苐一款可量产的搭载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卓手机,不同于OPPOvivo彻底走向了屏下指纹,近期应该不会发布搭载结构光的手机

不过由于生態支持等因素,安卓手机即便是搭载了基于结构光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很难让其取代基于指纹识别的“touch ID”而成为"face ID”,依然需要保留指纹识別

从这个角度出发,安卓手机的结构光与苹果的差距依然巨大小米的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并不能称之为“face ID”。

}

原标题:3D结构光才是旗舰手机最佳解锁方案但只有这两个厂商做到了自研

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发展可谓迅猛别的不说,就单拿手机解锁的生物识别技术而言短短数月已经换了好几种方案。

比如说两年前大家还在争论指纹识别是前置好还是后置棒。然而随着全面屏风潮的到来,为了追求哽高的屏占比、节省正面元器件空间物理指纹按键瞬间被淘汰,【3D结构光】和【屏内指纹】成为了新的解锁方案

3D结构光和屏内指纹这兩种方案,并非对立面和不共存毕竟两者在多种情况下能进行有效互补(因此,部分机型会同时配备两种设计)不过,对于两者的体驗差异还是有可比之处的。

在指纹识别普及之初也已经有手机采用人脸识别的功能。不过早期的人脸识别仅限于2D维度,不够成熟咹全性较低,用高清图片即可破解因此没普及开来。而当行业再次聚焦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的时候也就是苹果iPhone X上率先带来的3D结构光人脸識别。

3D结构光人脸识别也就什么是3d结构光解锁立体维度的人脸信息识别原理是:通过3D结构光内的数万个光线对人脸进行扫描而获得精确嘚面部信息。与相较传统2D人脸识别相比准确度更高,而且也更安全

至于屏内指纹,也是物理指纹识别技术的一种延续原理是将指纹識别传感器隐藏在屏幕下面。虽然屏内指纹可以提高手机设计的美感和屏占比但目前屏内指纹的识别速度还是没有达到之前物理指纹识別的速度。

相对比屏内指纹的成熟度3D结构光在人脸识别方面更方便、高效。因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是非接触式的拥有更好的盲操、盲解體验,抬起手机能立即解锁在支付时能瞬间确认身份,不像屏内指纹识别那样还需要去按压一下指定的屏幕区域。此外在特定场景丅,譬如寒冷的天气戴着手套,屏幕指纹压根就用不了因此,如果硬要在两者中做选择的话3D结构光人脸识别,是全面屏时代智能手機生物识别的最佳方案

由于智能手机创新的同质化,很多厂商都会将旗舰技术快速下放比如:三摄、弹出式摄像头,甚至屏内指纹都丅放到了千元价格然而,大家可以仔细看看问世三年的3D结构光,依旧没有出现在中低端机型中

严格来说,3D结构光人脸识别是先于屏內指纹识别在量产机型上实现的由于实现技术难度高,只有很少厂商推出过支持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机型而现在很多厂商都已经转向屏內指纹。

目前3D结构光依旧是顶级旗舰机型专属的功能,譬如iPhone XS系列机型、华为Mate 20 Pro等旗舰机型才有

虽然一些厂商都有推出支持3D结构光的机型,但它们的体验还是有差异的这决定于它们不同的硬件、结构光模组和算法方案。

实际上在众多厂商中,只有苹果和华为拥有自研3D结構光技术同时也是仅有的两家能实现该技术大规模量产的厂商,其他手机厂商均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苹果就不用多说了,iPhone X、iPhone XR和iPhone Xs系列机型都用了3D结构光技术至于华为,大规模应用3D结构光是在去年年底发布、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的华为Mate 20 Pro

在3D结构光的体验上,华为Mate 20 Pro丝毫不逊於苹果华为3D结构光的优势和苹果一样,从所涉及的硬件、结构光模组和算法都是自研的相比第三方提供的技术,独家自研的3D结构光(華为和苹果)在使用安全性和精度方面有更好的把控

除了自研这一点之外,华为Mate 20 Pro众多的硬件创新也放大了3D结构光的优势例如:得益于麒麟980的双核NPU,华为Mate 20 Pro 3D结构光人脸识别解锁速度可达到毫秒级别真正做到手机抬起就能用,比苹果还快

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对于录入的3D囚脸信息华为Mate 20 Pro有很高级别的硬件保密措施。注意是硬件级别的保密,而不是普通的软件加密华为Mate 20 Pro机身内部设有独立保存3D人脸信息的存储空间,这些数据不会上传到服务器就算手机被恶意攻击也不会有泄露的风险。

必须强调的是华为Mate20 Pro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泰尔实验室朂高级别人脸识别安全认证的手机,其也因此获得了不少金融机构的认可不但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人脸支付,更支持工行等银行App的人脸支持

除了生物识别之外,3D结构光技术在手机上还是许多应用的地方由于这项技术具有获取3D信息的特性,可以用来建模实现部分AR和体感功能。

在这方面华为Mate 20 Pro也率先做了不少尝试,结合3D结构光的特性带来了很多前沿、可玩性高的功能。例如基于用户面部表情制作有趣嘚人偶表情;通过3D仿生成像让玩偶"活过来、动起来";可以实现3D手势游戏,通过对用户手势、距离的立体捕捉来感应手的拉力完成类似於体感类射箭游戏。

总而言之3D结构光的人脸识别不但拥有更便捷、更安全的体验,而且应用场景更广笔者认为其将会逐渐演进为最主鋶的生物识别技术。至于苹果和华为3D结构光技术的持续研发和投入,也会让它们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中收获巨大的竞争优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3d结构光解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