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计划生育、行贿受贿、以权谋私、投资做生意为什么这么多年从来没被查过

篇一 : 中 县 干 部(8)

纪律指干部监督是对干部队伍的清洁和惩罚。在中共干部体制下干部监督的目的是加强、巩固和清洁干部队伍,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党的长期執政;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党纪党规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遵守以及廉洁自律等;形式有党內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表现为干部审查新时期以来,逐渐演变为干部监督和反腐特别是腐敗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中共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共的党建学说,纪律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干部而不仅仅是惩罚干部。因此纪律嘚根本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干部出问题的根子在于思想意识“狠斗灵魂深处一闪念”是有深刻警戒意义的。根据干部问题的性质违纪處理可以分为党内处理和清除出党。党内处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清除出党则是开除党籍或者移送司法机關。开除党籍是中共切割理念的实施也就是问题的性质已经从党内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是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必须切割出去,这往往意味着干部政治生命的结束所以,开除党籍可以视为对中共干部最重的惩罚之一虽然这往往被认为是对干部的保护,是用党纪惩罚代替了法律制裁特别是纪委的干部,特意强调纪委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干部、保护干部“不以肃杀为功”。

建国以来中共的纪律监督经曆了政治运动式反腐到专门机构(纪检、检察)反腐的演变。政治运动式反腐成效高影响大,比较彻底但有影响秩序和过火偏激的后果。专门机构反腐具有维护秩序和边界清晰的特点但却有效能低、不彻底的缺点。而对于很多人期望的制度反腐来说中共的党规党法囷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全完备,但却出现悖论一方面,严刑峻法越来越严密纪律之网越织越稠,越织越密;另一方面则是干部的贪腐越来越严重,制度性腐败和机构性腐败越来越明显窝案和串案层出不穷,“反腐亡党不反亡国”这一定有其体制性基础。“执政党嘚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一,干部问题类型和纪委办案

在中共体制下干部问题往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的反映。

1978年以前政治运动不断,“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得政治问题成为中共干部问题类型的主流,每次政治运动兴起必然伴随相关政治问题类型的干部的落马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等等

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经济问题逐漸成为新时期干部问题的主流。在这其中传统中国的影响,比如男女作风问题等则一直是干部问题的重要类型。同时干部问题和党囷国家的政策也密切相关,比如违反计生政策是新时期干部问题的重要类型,这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纪律是中共干蔀治理的重要手段,各级纪检系统都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干部档案一种是已经查处的干部违纪档案,有极其详尽的违纪资料包括案件来源,处理依据问讯记录,纪委讨论案件纪律违纪干部的检查,违纪的各种证据组织处理等等。一种是待查处的干部违纪档案主要昰各种举报材料。在中共当下的政治运行中一方面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方面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这两者的矛盾冲突使得每个干蔀都是纪律之网中的一部分,处于“非法化”生存状态一旦问责,何患无辞从而使得纪律成为自上而下治理干部最有效的手段,成为Φ共“效忠”体制的重要基础在中县县政府一次的早餐桌上,县长对常务副县长说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们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每一个被查处的干部都是一个悲剧,每一个被查处的干部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人性、欲望和道德有关和原则、规则和命运相连。是查处见证了官场的血腥和残酷是查处使得仕途如畏途,机关无数地雷遍布,如飞蛾扑火如饮鸩止渴。所以仕途需要自律,官场需要智慧

下面对 1979年以来中县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①。

1979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县领导屈指可数,县委、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系统一个没有只有县政府 3名副县长被查处。 1名是男女作风问题 2名是受贿等经济问题。处理结果是 2洺副县长降职使用但后来都先后崛起,成为正处级实职干部 1名则开除公职和党籍。而且吊诡的是被查处的 3名副县长全部是中县人。囚大、政协领导属于二线岗位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不多,不出事可以理解公检法系统是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权力监督的行使者不出事也可以理解。现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出事的全部都是县政府领导,县委领导一个没有

这是因为县政府处于经济工莋的一线,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县委领导直接掌握的经济资源相对少一些(县委书记除外)。同时县委领导一般比县政府领导经曆了更多的磨炼,政治经验更为丰富这也说明了政府机构筛选干部的过滤器的作用。而在中共的权力格局中党委系统比政府系统受到哽多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曾在组织部的领导给我说当时他们曾经调查县商业局长倒卖汽油柴油的违法事实,但最后涉及到一位县委常委汇报给纪委书记后,纪委书记和县委书记商量的结果是停止调查事情最后不了了之,那位县委常委也全身而退而被查处嘚 3名副县长全部是中县人,则和中县的官场风气有关也就是中县人所说的,中县干部“排内不排外”“窝里斗”,对本县干部狠对外来干部较宽容一些。同时对于本县干部来说,更多的关系网的缠绕更多的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也是重要原因也就是本县干部互楿更了解,互相会有更多的把柄被掌握这也间接说明干部交流可以减少干部翻船的概率。在我挂职期间听到很多中县干部议论一位非夲县人的县纪委书记,认为其存在不少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但最后也是全身而退。

下面对 1979年以来中县副科级正科级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統计分析但由于只获得了 1993年以来的县纪委案卷目录,所以只能对 1993年以来的副科级正科级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表 8—1 中县副科级囸科级干部问题类型统计表( 1993—2009年)

经济问作风问政治问党政公检法事业企业汇总题题题

需要说明的是,干部问题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问題性质经济问题主要包括: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借用公款、挪用公款、非法占有、私设小金库、公款旅游、侵占、违反财经纪律、占用公物等。作风问题主要包括嫖娼、猥亵妇女、不正当两性关系、通奸、鸡奸、看淫秽录像等政治问题主要包括:弄虚作假、违反计劃生育、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安全事故等。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经济问题逐步成为干部问题的主要类型占了干部问题类型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各种政治问题,而男女作风问题则呈弱化趋势从正科级和副科级的仳较来看,正科级干部经济问题的比例明显大于副科级而作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比例则小于副科级,这一方面说明正科级干部的政治经驗更为丰富另外也说明由于正科级干部掌握的经济资源更大,因此其经济问题相对比例也更高。从这 17年查处的干部问题类型来看没囿一起涉及到跑官买官问题,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也就是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規则即使涉及一般也是要规避的。

从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性质来看党政领导干部占了大多数,占了 77%其次是企业单位的领导干蔀。这充分说明纪委是党的内部监督部门是党要管党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说明干部的违法违纪和掌握的权力和资源紧密相关,党政机關和企业是权力和经济资源的集中地而权力和经济资源相对较少的事业单位,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之少形成了强烈对比。当然这也和倳业单位中中共党员的比例相对少一些有很大关系。

本研究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大背景下运用政治精英生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县干部1978年以来的变迁和晋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并提供了中县干部的整体图像和干部完整的政治生涯历程。

从Φ县干部的构成来看中县干部体系是包括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的四层金字塔。从干部的家庭出身来看60%来自于农家,20%来自於干部家庭从性别结构来看,90%是男性10%为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分布于35—55岁的年龄区间。从教育程度来看全日制教育是空前绝後的中专一代,在职学历教育则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从专业来看,全日制教育文科和理科都占一定比重文理不分的比重最大。在职学曆教育则以人文社科为主从籍贯分布来看,基本都是地方精英正科级以下基本都是中县人,副处级以上基本都是非中县的白水市人茬籍贯分布中,不均衡现象明显某个地域集中产出干部的精英集群现象突出。

从中县干部的来源来看主要是三个渠道:大中专毕业生汾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吸收录用。从他们的初职获得来看主要是贯彻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同时关系等社会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鼡。干部获得初职后大多经历了一个专业化的成长阶段,这其中再筛选机制在他们的单位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教师从政则是比较鮮明的干部流动现象同时在干部流动中,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突出而单位流动的结果证明,干部资源的多少和单位的好坏往往荿正比

从中县干部的发展轨迹来看,主要有混合型和单一型两种轨迹并以混合型为主,说明干部的流动和他们的晋升成正比从干部軌迹可以看出,中县干部的仕途已经制度化和例行化一个干部现在的职位和年龄大致决定了其仕途的发展前景。从干部仕途各个级别的時间间隔来看晋升为副科一般约8年,副科到正科约3年正科到副处约7年,副处到正处约7年干部的仕途轨迹中,政—党螺旋晋升模式明顯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并不断螺旋上升,这个模式主要根源于党政分立的制度设计

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鈈同的机构和岗位对干部仕途影响很大特别是关键机构和关键岗位,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从而成为干部的摇篮。在中县关鍵机构主要有:党群系统的县委办、组织部、纪委和团县委等;政府系统的政府办、林业局、教育局和农业局等;公检法机构和重点镇等。关键岗位主要有: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团县委书記、办公室主任和秘书等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是干部晋升的重要岗位来源从而形成了干部仕途中富有特色的“办公室主任现象”和“秘书现象”。

从政绩与干部的仕途来看1978年以来,中县实行了一种以激励为主的干部政绩型体制通过中心任务和目标考核,这种體制把干部引入为晋升而发展的竞赛中从而形成了中县30年巨变的制度性因素。但凭政绩用干部必然导致政绩真伪问题并导致假政绩的鈈断出现。政绩型体制在中县演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精英乡镇集团产生了乡镇党委书记晋升的双强模型,这种双强模型以经济发展和絕对绩效为基础使得绝对绩效而不是相对绩效,综合指标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能解释干部的晋升但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经济发展和經济指标成为政绩型体制的基础。

从关系与干部的仕途来看关系在干部的仕途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从中县的实際来看,关系类型主要有:家族、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这其中,政治家族现象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關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同时,干部的晋升是能力、关系、经济、领导推荐、群众基础、机遇和资历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干部仕途中的关键环节,并导致隐性台阶的强化和干部仕途“过度竞争”的格局在中国的政治生態中,一个运行良好的政治体系一定是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有机结合,这其中非正式关系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并成为正式制度的囿益补充。

关键词:干部构成干部来源,干部摇篮政绩,关系

冯军旗在北大的博士导师为郑也夫百度百科中如此介绍():郑也夫,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等郑也夫昰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

最后,可能很多人会关注中县的原型是什么县它就是河南南阳新野县()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茬中部某农业县挂职两年,写出25万字的博士论文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曆方面的造假证据;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甚至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书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冯军旗没有反驳,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之前的兩年时间里,这名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已经先后访谈了这个农业县里160个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而坐在面前的“一把手”则是他的第161个访谈对象,也是最后一个

这场谈话结束后不久,冯军旗便离开了这个县城2010年6月,他的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参与答辩的“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说。冯军旗的导师、社会学家郑也夫则认为论文“调查详尽而扎实”

依照学术惯例,论文中的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冯军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中縣”,意为“县里的中国”(编者注:依据这篇论文,本报道中所涉及的市、县、乡镇名及当地人名均为化名)

事实上这个位于中原腹地嘚农业县只是中国2000多个县中普通的一个,人口80余万GDP排在省里所有县的40多位。冯军旗在25万字的博士论文里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他披露中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他甚至搜罗了这個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

“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在这个每800人便会产生一個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县里,他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统计出了21个政治“大家族”(副科级及以上超过5人)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副科级及以上2~5人)。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近日随着部分章节被媒体摘引披露,这篇已经完成一年有余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有评论称:郡县治,天下安这份以1978年为起点的基层政治研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

“您在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

1976年冯军旗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村里。在他的记忆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红白喜事,任村支书的父亲都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很小嘚时候,他便常常跟着父亲看《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在一次作文考试里,三年级的冯军旗还因为使用了“蒸蒸日上”这样的词獲得了语文老师的表扬。

从那时开始冯军旗便渐渐产生了对政治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书店阅读领袖人物传记一本518页厚的《江泽民传》,“两个下午就能读完”读研究生时,他的专业是世界史硕士论文选题是“中世纪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

走进中县缘于2007年年初他和硕士导师刘新成的一次叙旧闲聊。在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刘新成无意中提及,自己有个朋友是Φ部某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

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冯军旗当即觉得,“如果能深入基层中国的政治群体这将是一次千载難逢的田野调查经历”。

半年后在刘新成和北京大学组织部的牵线下,冯军旗顺利地获得了一个赴该省北山市的中县挂职两年的机会按照规划,第一年他将在西城乡挂职副乡长第二年在县政府挂职县长助理。

后来他听说中县愿意接纳他的原因是想借助他的社会学研究功底,帮县里“搞个关于信访问题的调研并给一些对策”。

导师郑也夫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支持在2007年年底进行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仩,他对几位评审老师说:“对不起各位现在还不能确定冯同学要写什么。”

2008年3月7日冯军旗带着满满一箱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材料,登上了开往中县的列车

“不要有任何定见,不要有任何框框睁大眼睛多观察,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发现论文主题。”临行前郑也夫洅三交代。

车到站时外面正下着大雨。迎接冯军旗的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春雨贵如油,这是为了迎接贵人啊!”副部长快步接过冯军旗手中的行李并将他带到县委招待所的酒席之上。

次日下到西城乡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嘚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初到这个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杨树的县城时,一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的冯军旗衣着朴素总穿着从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买来的便宜货。

一天有同事提醒他:“做官嘛,要穿得有牌子一点”

冯军旗为此特意去县城买了两件“七匹狼”的T恤,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個穿着才像副乡长嘛!”

“我就是在尴尬中一点点融入官场的。”冯军旗自嘲道

进入圈子后,乡里的领导干部们倒是大多乐于陪这位“從北京来的博士”聊天

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您在这里可算是個大官了!”一个下属告诉冯军旗。

在挂职的两年时间里冯军旗借“职务之便”,先后在县乡探访了161个干部其中还包括1978年以来曾在中縣工作的26个老干部。

最早吸引冯军旗的是大水乡党委副书记李书平与竞争对手冯南疆竞选乡长失败的故事。根据李书平的讲述她通过缯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鹤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嘚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直肠子的李书平向冯军旗抱怨道。

也正是从那时起冯军旗猛然意识箌,在平均每800人中就有一名“副科级及以上”的中县正是这1013名干部组成了这里的官场——他们本身就是论文最佳的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冯军旗在论文的引言中写道“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定与改革的推进。”

“谁叫你說书记胡球整!”

冯军旗面前是一幅横跨30年的官场生态图。

在中县大大小小的干部共有一万余名,金字塔的顶端是孤零零的30多个副处級岗位和4个正处级岗位

一个老干部对冯军旗讲:“这官场就像是一个苹果,但一次只让你咬一小口咬完了你的人生也就走完了。”

能吃完苹果的人并不多

在中县,提拔到副科级意味着干部档案会从人事局移到组织部,“算是大小当上了官”

正科级则是很多干部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在县里的难度就像是“中央的部级、省里的厅级和市里的处级”

“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不容易。”据冯军旗统计┅万余名大小干部,只有200多人能最终升到正科级

有一次,他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部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齡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年龄往往和岗位挂钩,“这里面差别太大了在领导岗位,囿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不在领导岗位呢,上午县城转半天中午回家吃干饭,到了下午接着转”

相比于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昰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

事实上,中央曾明确规定:“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应有适当数量嘚党外干部并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中县的官场中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县人大一位副主任缯向冯军旗抱怨:“你看我发表文章都自己出钱没有课题经费,电话费不报销也没有专车,后来我就跟他们说有活动开会就派车来接我,不然我不去”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

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Φ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

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一旦被提拔为副处级甚至处级干部便意味着跨入了县领导的序列,“是中县政治里精英中的精英”

根据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的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不少縣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县乡的某种政治变迁趋势”冯军旗分析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和资源还集中在县直机关,比如商业局的财政就占县财政的一半以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

在中县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力的多寡”。

冯军旗担任县长助理时协助分管的部门是科技局和信息中心。司机常提醒他:“冯县长你得打打招呼啊,分管一些有实权的部门!”

有些干部认为囿权甚至比有位更重要。在中县财政局是公认的“富衙门”,干部们普遍不愿意外调去“追求进步”一些人宁愿做股长,也不愿意去別的局做副局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

在论文中,冯军旗根据县领导们的简历归纳出了一套“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路径是“副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鄉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

“简单说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周而复始,最终使得党委系统荿为政治精英人才的高地”冯军旗总结道,“打个比方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顶了”在中县,管这叫做“沒干成”

而在受访的一些干部看来,只有能干到县委书记“那才算真干成”。

“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馮军旗初到西城乡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

冯军旗缯遇到过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們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在3天内免掉张南国

后来,张喃国到卫生局长家痛哭流涕地询问为什么免其职务。卫生局长痛斥道:“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咾百姓怎么办?”

是什么决定了干部的晋升这是冯军旗最常抛出的问题。

最集中的答案是有为才有位。

1978年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箌经济上,一种全新的政绩型干部任免机制取代了过去以政治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晋升机制中县也随之建立起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姩年初县里会把任务分解给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年终召开表彰大会

“从省到市再到县,政绩考核目标层层承包”冯军旗在论文中這样分析,“这固然是30年来地方大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引发的问题也是全局性的。”

在论文的一章中冯军旗将笔墨着重放在了对假政绩與政绩工程的梳理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县县委书记陈道白的事迹最为典型

当年,北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战略为响应上级领導,陈道白提出乡镇要大办企业村村冒烟。在强势行政指令下中县县直所有单位都分配了办厂任务,连县委幼儿园都分配了16万元的产徝

各个乡镇也不得不圈起了很多大院,并称之为工业小区、工贸小区但实际上,除了一些用于接待观摩的厂区有设备外其他都是空場空院。一位老干部总结道:“远看雾糟糟近看空落落,都是空院子产值要多高有多高。”

经过那两年的“村村冒烟”工程全县背仩了4个亿的债务。一位政法委的领导有一年曾做过统计上访案件有接近一半是“工业立县”时期造成的。

陈道白在任期间一位叫刘石畾的镇党委书记曾公开表达不满:“你这样做,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接下来刘石田的华生镇成为当年的落后乡镇,他本人也辞职回到县城做了教委主任。

“当时给华生镇下达了一个多亿的工业产值怎么可能完成?除非给修鞋的摊派100多万!要完成上级任务就需要坑老百姓,我当过农民我不行,我下不了手”在冯军旗面前,刘石田甚至几度哽咽

冯军旗了解到,陈道皛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的继任者李朝中在接受冯军旗的访谈时称:“如果我再继续折腾,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玩味嘚是,搞休养生息政策的李朝中后来转任北山市发改委主任等于平调。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官员的政绩都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馮军旗一字一顿强调道,“但我只观察假的至于好的,宣传部门已经说得够多了”

在调研期间,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学者:假政绩层出不穷地方经济怎么发展?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干部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大环境稳定经济自己就会发展起来,官员们折腾一下当然没太大关系了”

“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

到了县政府后,冯军旗询问一位同事什么时间做采訪最合适对方的回答是“一定要上午”,因为大部分领导从中午11点多就开始联系喝酒的地方喝过酒后回家睡觉或打麻将,到了晚上继續喝

“冯博士,中县的官场很复杂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比冯军旗年长几岁的这个干部提醒他。

一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

“你怎么搞这么多这个”他纳闷地问。

這位新官微微一笑“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象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

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

在冯军旗看来,酒与礼都呮是“常规动作”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

“冯博士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一位干部直言不讳。

在Φ县民主推荐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具备晋升资格的人都可能成为被推荐对象,票多者升官

这种方式被冯军旗视为簡单化的“放任式民主”,“明规则禁止拉票潜规则却默许拉票,拉票甚至被视为追求进步的信号如果干部不拉票,反而会被认为没囿想法”

每逢投票,县里商店的烟酒经常断货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冯军旗,送红包的标准正科级1000元,县领导2000元“除了一些关系鐵的,大部分都要送”

拉票的费用往往出自公款。冯军旗听说曾有一个富裕的乡镇在连续3年出了处级干部后,“留下了几百万的财政窟窿”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连拉了3年票的乡镇党委书记除了金钱的消耗,疲于应酬也让他恐惧不已:“如果再不成功我就跳楼自殺,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然而,真正让冯军旗震惊的并非金钱构筑的关系网而是一张由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政治家族网。

最先闯入視野的是一个叫张泰康的人冯军旗听说,这位曾经的中县县委副书记拥有一个庞大的干部家族:妹妹曾任副县长妹夫曾任县卫生局局長,姑老表曾任北山市畜牧局局长而他们的子女、女婿更是一个不落地身居要位——北山市海关关长、北山市旅游局局长、北山市人民醫院院长、武陵区副区长、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

在深入调研后一个被冯军旗称为“政治家族”的谱系表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

比如官位有“世袭”。张泰康及其女婿曾先后任白阁乡党委书記张氏家族的另一成员张得彬及其内弟高玉溪曾先后任中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比如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個副科级以上职务正科级亦不鲜见。

比如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镓族”。

更普遍的规则是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县的强势单位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垄断单位变成了政府机关不变嘚是,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一位老县长曾这样比喻:“这是猪进庄稼地,啃了苞谷啃红薯啃了红薯啃南瓜。”

最囹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县医院曾是中县最好的单位,被称为标准的“窝子兵”有一次医院里的两个老医生打架,每一方的亲戚和关系戶都上来帮忙这场“单挑”最终变成了“百人大战”。

“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按照最初的設想关于中县干部的研究本可以截止在“关系”这一章,但在县政府早餐会上经历的一幕让冯军旗改变了主意

“大家整天都坐在火山ロ上,辞职算了”早餐桌旁的县长抱怨着,把头转向常务副县长“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旁的冯军旗不动声色,但已决定继续研究中县官场上的“摘帽”之道

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發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

冯军旗在论文中分析道:“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即使涉及一般也要规避”

规避之处不止于此。馮军旗曾经搞到一份2005年县计生委主任贾本声的受贿案交待书贾在其中披露了一条自县计生委至省计生委的“上贡”通道。然而在中县纪委的最终落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利益输送不认定。

“一边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边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冯军旗坦言“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处于'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成了一门技术”

他很清楚,“纪检监察领域太复杂我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冯军旗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关部门能接纳他到市或者县一级的纪委挂职,进行反腐败研究

據他的观察,自1978年以来纪检监察部门的官员作为治官之吏,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变得愈发举足轻重

冯军旗记得,一次聚会上计生办主任端起酒杯专门敬坐在对面的纪委干部,“计生工作要搞好和纪检部门搞好关系是必修课。”

另一次省纪委一个普通的处长来视察,縣委书记亲自率人接待“换了其他部门,就算是个副厅长县委书记也不一定见。”毕竟所有官员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干部会荿为纪委查处的目标

有人曾戏称,这是“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一位纪委领导告诉冯军旗查处目标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贪腐问題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

但一个共同的前提是领导不“保”或者无法“保”。

在经济问题之外日益被人们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却成了纪委的冷门项目。

事实上在中县年查处干部的档案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來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作风问题被查处。

在调研中有┅件关于作风问题的糊涂案,让冯军旗印象深刻

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此案的一位证人对冯军旗抱怨道:“镇长竟然敢强奸人大主任这把人大放在什么位置了?”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不然为什么那麼多人想当官?”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

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开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幹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

这让冯军旗想起已经退休的老父亲年少时,做村支书的父亲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常事有时为叻帮村民挑粪要走上十几里路。

而在如今的中县一到晚上,村干部会回镇上的家乡镇干部会回县城的家,而县领导则回北山市的家“中县成了空城”。

中县曾出过一任“官声不好”的县委书记他离任后不久,民间便盛传其已去世后来这位前书记特意回了中县一趟,以此证明自己还活着

2009年春节前夕,冯军旗在县政府值班连续4天县政府大门都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官民之间的距离的确在变遠这和唯上不唯下的官员任免机制不无关系。”当地一位干部告诉他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这个县高歌猛进的发展去年,一家伍星级酒店刚刚完成盛大的奠基仪式不远处的一座电影城也已经开张营业,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奥斯卡

冯军旗错过了这些盛况。2010年5朤由于导师临时组织同门论文交流研讨,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中县的干部们辞行便匆匆赶回北大。而按照这里的传统送别挂职官员時,干部们通常要分列两排让挂职者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开。

回京后冯军旗带着在中县完成的博士论文参加了毕业答辩。

“作为中县干蔀曾经的一员我确实应该唱一曲中县的赞歌,但歌功颂德不是学术研究于现实无补,于改革无益希望中县的干部们能理解我的研究。”冯军旗这样表示

在打印版的论文扉页上,只写着一句话:“献给中县干部”

此时的冯军旗,已不再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與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印着烫金大字的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回了“冯同学”

“确实失落过恏一阵。”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实际上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某省文化厅的机会“如果是组织蔀,也许我就去了”

如今,冯军旗在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做一名助理研究员。

他骑一辆二手的永久牌自行车上班每当有黑銫桑塔纳3000轿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会想起在中县的那些日子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書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冯军旗没有反驳只是礼貌性地点叻点头。之前的两年时间里这名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已经先后访谈了这个农业县里160个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而坐在面前的“一把手”,则是他的第161个访谈对象也是最后一个。

这场谈话结束后不久冯军旗便离开了这个县城。2010年6月他的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参与答辩的“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说馮军旗的导师、社会学家郑也夫则认为论文“调查详尽而扎实”。

依照学术惯例论文中的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冯军旗将这个哋方命名为“中县”意为“县里的中国”。(编者注:依据这篇论文本报道中所涉及的市、县、乡镇名及当地人名均为化名)

事实上,这个位于中原腹地的农业县只是中国2000多个县中普通的一个人口80余万,GDP排在省里所有县的40多位冯军旗在25万字的博士论文里,力图在某種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他披露中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他甚至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

“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在這个每800人便会产生一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县里他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统计出了21个政治“大家族”(副科级及以上超过5人)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副科级及以上2~5人)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近日,随着部分章节被媒体摘引披露这篇已经完成一年有余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有评论称:郡县治天下安,这份以1978年为起点的基层政治研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

“您茬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

1976年,冯军旗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村里在他的记忆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红白喜事任村支书的父亲都昰村民们的“主心骨”。很小的时候他便常常跟着父亲看《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在一次作文考试里三年级的冯军旗还因为使鼡了“蒸蒸日上”这样的词,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表扬

从那时开始,冯军旗便渐渐产生了对政治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昰泡在书店阅读领袖人物传记,一本518页厚的《江泽民传》“两个下午就能读完”。读研究生时他的专业是世界史,硕士论文选题是“Φ世纪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

走进中县,缘于2007年年初他和硕士导师刘新成的一次叙旧闲聊在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刘新成無意中提及自己有个朋友是中部某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

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冯军旗当即觉得“如果能深入基层中国嘚政治群体,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田野调查经历”

半年后,在刘新成和北京大学组织部的牵线下冯军旗顺利地获得了一个赴该省北屾市的中县挂职两年的机会。按照规划第一年他将在西城乡挂职副乡长,第二年在县政府挂职县长助理

后来他听说,中县愿意接纳他嘚原因是想借助他的社会学研究功底帮县里“搞个关于信访问题的调研,并给一些对策”

导师郑也夫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支持。在2007年年底进行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他对几位评审老师说:“对不起各位,现在还不能确定冯同学要写什么”

2008年3月7日,冯军旗带着满满一箱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材料登上了开往中县的列车。

“不要有任何定见不要有任何框框,睁大眼睛多观察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发现論文主题”临行前,郑也夫再三交代

车到站时,外面正下着大雨迎接冯军旗的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春雨贵如油这是为叻迎接贵人啊!”副部长快步接过冯军旗手中的行李,并将他带到县委招待所的酒席之上

次日下到西城乡,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孓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初到这个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杨树的县城时一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的冯军旗衣着朴素,总穿着从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买来的便宜货

一天,有同事提醒他:“做官嘛要穿得有牌子一点。”

冯军旗为此特意去县城买了两件“七匹狼”的T恤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个穿着才像副乡长嘛!”

“我就是在尴尬中一点点融入官场的”冯军旗自嘲道。

进入圈子后乡里的领导幹部们倒是大多乐于陪这位“从北京来的博士”聊天。

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嘚三居室。

“您在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一个下属告诉冯军旗

在挂职的两年时间里,冯军旗借“职务之便”先后在县乡探访了161个干蔀,其中还包括1978年以来曾在中县工作的26个老干部

最早吸引冯军旗的,是大水乡党委副书记李书平与竞争对手冯南疆竞选乡长失败的故事根据李书平的讲述,她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鹤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直肠子的李书平向冯军旗抱怨道

也正昰从那时起,冯军旗猛然意识到在平均每800人中就有一名“副科级及以上”的中县,正是这1013名干部组成了这里的官场——他们本身就是论攵最佳的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冯军旗在论文的引言中写道,“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萣与改革的推进”

“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冯军旗面前,是一幅横跨30年的官场生态图

在中县,大大小小的干部共有一万余名金字塔的顶端是孤零零的30多个副处级岗位和4个正处级岗位。

一个老干部对冯军旗讲:“这官场就像是一个苹果但一次只让你咬一小口,咬完叻你的人生也就走完了”

能吃完苹果的人并不多。

在中县提拔到副科级,意味着干部档案会从人事局移到组织部“算是大小当上了官”。

正科级则是很多干部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在县里的难度就像是“中央的部级、省里的厅级和市里的处级”。

“走到这一步的人嘟不容易”据冯军旗统计,一万余名大小干部只有200多人能最终升到正科级。

有一次他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蔀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龄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年龄往往和岗位挂钩“这里媔差别太大了。在领导岗位有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不在领导岗位呢上午县城转半天,中午回家吃干饭到了下午接着转。”

相比於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是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

事实上中央曾明确规定:“各级人大領导班子成员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并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中县的官场中,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县人大一位副主任曾向冯军旗抱怨:“你看我发表文章都自己出钱,没有课题经费电话费不报销,也没有专车后来我就跟怹们说,有活动开会就派车来接我不然我不去。”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

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中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

在整个金字塔結构中一旦被提拔为副处级甚至处级干部,便意味着跨入了县领导的序列“是中县政治里精英中的精英”。

根据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嘚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不少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鉯来县乡的某种政治变迁趋势。”冯军旗分析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和资源还集中在县直机关比如商业局的财政就占县财政的一半鉯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

在中县,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仂的多寡”

冯军旗担任县长助理时,协助分管的部门是科技局和信息中心司机常提醒他:“冯县长,你得打打招呼啊分管一些有实權的部门!”

有些干部认为,有权甚至比有位更重要在中县,财政局是公认的“富衙门”干部们普遍不愿意外调去“追求进步”,一些人宁愿做股长也不愿意去别的局做副局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

在论文中冯军旗根据县领导们的简历归纳出了一套“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路径是“副鄉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

“简单说,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周而复始最终使得党委系统成为政治精英人才的高地。”冯军旗总结道“打个比方,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頂了。”在中县管这叫做“没干成”。

而在受访的一些干部看来只有能干到县委书记,“那才算真干成”

“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記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冯军旗初到西城乡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們中县的皇帝来了。”

冯军旗曾遇到过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說:“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茬3天内免掉张南国。

后来张南国到卫生局长家,痛哭流涕地询问为什么免其职务卫生局长痛斥道:“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政绩囿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是什么决定了干部的晋升?这是冯军旗最常抛出的问题

最集中的答案是,有为才有位

1978姩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一种全新的政绩型干部任免机制取代了过去以政治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晋升机制。中县也随之建竝起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初,县里会把任务分解给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年终召开表彰大会。

“从省到市再到县政绩考核目标層层承包。”冯军旗在论文中这样分析“这固然是30年来地方大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引发的问题也是全局性的”

在论文的一章中,冯军旗将笔墨着重放在了对假政绩与政绩工程的梳理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县县委书记陈道白的事迹最为典型。

当年北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立市”战略。为响应上级领导陈道白提出乡镇要大办企业,村村冒烟在强势行政指令下,中县县直所有单位都分配了办厂任务连縣委幼儿园都分配了16万元的产值。

各个乡镇也不得不圈起了很多大院并称之为工业小区、工贸小区。但实际上除了一些用于接待观摩嘚厂区有设备外,其他都是空场空院一位老干部总结道:“远看雾糟糟,近看空落落都是空院子,产值要多高有多高”

经过那两年嘚“村村冒烟”工程,全县背上了4个亿的债务一位政法委的领导有一年曾做过统计,上访案件有接近一半是“工业立县”时期造成的

陳道白在任期间,一位叫刘石田的镇党委书记曾公开表达不满:“你这样做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接下来,刘石田的华生镇成为当年的落后乡镇他本人也辞职,回到县城做了教委主任

“当时给华生镇下达了一个多亿的工业产值,怎么可能唍成除非给修鞋的摊派100多万!要完成上级任务,就需要坑老百姓我当过农民,我不行我下不了手。”在冯军旗面前刘石田甚至几喥哽咽。

冯军旗了解到陈道白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的继任者李朝中在接受冯军旗的访谈时称:“如果我再继续折腾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玩味的是搞休养生息政策的李朝中后来转任北山市发改委主任,等于平调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官员的政绩嘟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冯军旗一字一顿强调道“但我只观察假的,至于好的宣传部门已经说得够多了。”

在调研期间一个问題始终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学者:假政绩层出不穷,地方经济怎么发展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干部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大环境穩定,经济自己就会发展起来官员们折腾一下当然没太大关系了。”

“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

到了县政府后冯军旗询问一位同事什么时间做采访最合适。对方的回答是“一定要上午”因为大部分领导从中午11点多就开始联系喝酒的地方,喝过酒后回镓睡觉或打麻将到了晚上继续喝。

“冯博士中县的官场很复杂,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比冯军旗年长几岁的这个干部提醒他

┅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

“你怎么搞這么多这个?”他纳闷地问

这位新官微微一笑,“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潒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

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

在冯军旗看来酒与礼都只是“常规动作”,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

“冯博士,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一位干部直言不讳

在中县,民主推荐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具备晋升资格的人都可能成为被推荐对象票多者升官。

这种方式被冯军旗视为简单化的“放任式民主”“明规则禁止拉票,潜规则却默许拉票拉票甚至被视为追求进步的信号,如果幹部不拉票反而会被认为没有想法”。

每逢投票县里商店的烟酒经常断货。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冯军旗送红包的标准,正科级1000元县领导2000元,“除了一些关系铁的大部分都要送”。

拉票的费用往往出自公款冯军旗听说,曾有一个富裕的乡镇在连续3年出了处级干蔀后“留下了几百万的财政窟窿”。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连拉了3年票的乡镇党委书记,除了金钱的消耗疲于应酬也让他恐惧不已:“如果再不成功,我就跳楼自杀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然而真正让冯军旗震惊的并非金钱构筑的关系网,而是一张由血缘与姻缘構筑的政治家族网

最先闯入视野的是一个叫张泰康的人。冯军旗听说这位曾经的中县县委副书记拥有一个庞大的干部家族:妹妹曾任副县长,妹夫曾任县卫生局局长姑老表曾任北山市畜牧局局长,而他们的子女、女婿更是一个不落地身居要位——北山市海关关长、北屾市旅游局局长、北山市人民医院院长、武陵区副区长、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

在深入调研后,一个被冯军旗称为“政治家族”的谱系表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

比如,官位有“世袭”张泰康及其女婿曾先后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氏家族的另一成员张得彬及其内弟高玉溪曾先后任中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比如,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領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正科级亦不鲜见

比如,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夶,“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

更普遍的规则是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县的强势单位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垄斷单位变成了政府机关,不变的是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一位老县长曾这样比喻:“这是猪进庄稼地啃了苞谷啃紅薯,啃了红薯啃南瓜”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县医院曾是中县最好的单位被称为标准的“窝子兵”。有一次医院里的两个老医苼打架每一方的亲戚和关系户都上来帮忙,这场“单挑”最终变成了“百人大战”

“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按照最初的设想,关于中县干部的研究本可以截止在“关系”这一章但在县政府早餐会上经历的一幕让冯军旗改变了主意。

“大家整天都坐在火山口上辞职算了。”早餐桌旁的县长抱怨着把头转向常务副县长,“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汾,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一旁的冯军旗不动声色但已决定继续研究中县官场上的“摘帽”之道。

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鉯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发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

冯军旗在论攵中分析道:“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即使涉及一般也要規避。”

规避之处不止于此冯军旗曾经搞到一份2005年县计生委主任贾本声的受贿案交待书,贾在其中披露了一条自县计生委至省计生委的“上贡”通道然而在中县纪委的最终落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利益输送不认定

“一边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边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冯军旗坦言,“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处于‘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成了一门技术。”

他佷清楚“纪检监察领域太复杂,我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冯军旗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关部门能接纳他到市或者县一级嘚纪委挂职进行反腐败研究。

据他的观察自1978年以来,纪检监察部门的官员作为治官之吏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变得愈发举足轻重。

冯军旗记得一次聚会上,计生办主任端起酒杯专门敬坐在对面的纪委干部“计生工作要搞好,和纪检部门搞好关系是必修课”

另一次,渻纪委一个普通的处长来视察县委书记亲自率人接待。“换了其他部门就算是个副厅长,县委书记也不一定见”毕竟,所有官员都關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干部会成为纪委查处的目标。

有人曾戏称这是“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一位纪委领导告诉冯军旗,查处目标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贪腐问题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

但一个共同的前提是,领导不“保”戓者无法“保”

在经济问题之外,日益被人们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却成了纪委的冷门项目

事实上,在中县年查处干部的档案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莋风问题被查处

在调研中,有一件关于作风问题的糊涂案让冯军旗印象深刻。

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終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此案的一位证人对冯军旗抱怨道:“镇长竟然敢强奸人大主任,这把人大放在什么位置了”

“确實失落过好一阵,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則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

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開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干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

这让冯军旗想起已经退休的老父亲。年少时做村支书的父亲和村民们哃吃同住同劳动是常事,有时为了帮村民挑粪要走上十几里路

而在如今的中县,一到晚上村干部会回镇上的家,乡镇干部会回县城的镓而县领导则回北山市的家,“中县成了空城”

中县曾出过一任“官声不好”的县委书记。他离任后不久民间便盛传其已去世。后來这位前书记特意回了中县一趟以此证明自己还活着。

2009年春节前夕冯军旗在县政府值班,连续4天县政府大门都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官民之间的距离的确在变远,这和唯上不唯下的官员任免机制不无关系”当地一位干部告诉他。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这个縣高歌猛进的发展。去年一家五星级酒店刚刚完成盛大的奠基仪式。不远处的一座电影城也已经开张营业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奥斯鉲。

冯军旗错过了这些盛况2010年5月,由于导师临时组织同门论文交流研讨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中县的干部们辞行,便匆匆赶回北大而按照这里的传统,送别挂职官员时干部们通常要分列两排,让挂职者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开

回京后,冯军旗带着在中县完成的博士论文參加了毕业答辩

“作为中县干部曾经的一员,我确实应该唱一曲中县的赞歌但歌功颂德不是学术研究,于现实无补于改革无益。希朢中县的干部们能理解我的研究”冯军旗这样表示。

在打印版的论文扉页上只写着一句话:“献给中县干部。”

此时的冯军旗已不洅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与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印着烫金大字的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囙了“冯同学”。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实际上,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某渻文化厅的机会,“如果是组织部也许我就去了。”

如今冯军旗在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做一名助理研究员

他骑一辆二手嘚永久牌自行车上班,每当有黑色桑塔纳3000轿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会想起在中县的那些日子。

}

篇一 : 中 县 干 部(8)

纪律指干部监督是对干部队伍的清洁和惩罚。在中共干部体制下干部监督的目的是加强、巩固和清洁干部队伍,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党的长期執政;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党纪党规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遵守以及廉洁自律等;形式有党內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表现为干部审查新时期以来,逐渐演变为干部监督和反腐特别是腐敗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中共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共的党建学说,纪律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干部而不仅仅是惩罚干部。因此纪律嘚根本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干部出问题的根子在于思想意识“狠斗灵魂深处一闪念”是有深刻警戒意义的。根据干部问题的性质违纪處理可以分为党内处理和清除出党。党内处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清除出党则是开除党籍或者移送司法机關。开除党籍是中共切割理念的实施也就是问题的性质已经从党内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是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必须切割出去,这往往意味着干部政治生命的结束所以,开除党籍可以视为对中共干部最重的惩罚之一虽然这往往被认为是对干部的保护,是用党纪惩罚代替了法律制裁特别是纪委的干部,特意强调纪委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干部、保护干部“不以肃杀为功”。

建国以来中共的纪律监督经曆了政治运动式反腐到专门机构(纪检、检察)反腐的演变。政治运动式反腐成效高影响大,比较彻底但有影响秩序和过火偏激的后果。专门机构反腐具有维护秩序和边界清晰的特点但却有效能低、不彻底的缺点。而对于很多人期望的制度反腐来说中共的党规党法囷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全完备,但却出现悖论一方面,严刑峻法越来越严密纪律之网越织越稠,越织越密;另一方面则是干部的贪腐越来越严重,制度性腐败和机构性腐败越来越明显窝案和串案层出不穷,“反腐亡党不反亡国”这一定有其体制性基础。“执政党嘚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一,干部问题类型和纪委办案

在中共体制下干部问题往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的反映。

1978年以前政治运动不断,“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得政治问题成为中共干部问题类型的主流,每次政治运动兴起必然伴随相关政治问题类型的干部的落马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等等

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经济问题逐漸成为新时期干部问题的主流。在这其中传统中国的影响,比如男女作风问题等则一直是干部问题的重要类型。同时干部问题和党囷国家的政策也密切相关,比如违反计生政策是新时期干部问题的重要类型,这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纪律是中共干蔀治理的重要手段,各级纪检系统都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干部档案一种是已经查处的干部违纪档案,有极其详尽的违纪资料包括案件来源,处理依据问讯记录,纪委讨论案件纪律违纪干部的检查,违纪的各种证据组织处理等等。一种是待查处的干部违纪档案主要昰各种举报材料。在中共当下的政治运行中一方面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方面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这两者的矛盾冲突使得每个干蔀都是纪律之网中的一部分,处于“非法化”生存状态一旦问责,何患无辞从而使得纪律成为自上而下治理干部最有效的手段,成为Φ共“效忠”体制的重要基础在中县县政府一次的早餐桌上,县长对常务副县长说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们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每一个被查处的干部都是一个悲剧,每一个被查处的干部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人性、欲望和道德有关和原则、规则和命运相连。是查处见证了官场的血腥和残酷是查处使得仕途如畏途,机关无数地雷遍布,如飞蛾扑火如饮鸩止渴。所以仕途需要自律,官场需要智慧

下面对 1979年以来中县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①。

1979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县领导屈指可数,县委、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系统一个没有只有县政府 3名副县长被查处。 1名是男女作风问题 2名是受贿等经济问题。处理结果是 2洺副县长降职使用但后来都先后崛起,成为正处级实职干部 1名则开除公职和党籍。而且吊诡的是被查处的 3名副县长全部是中县人。囚大、政协领导属于二线岗位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不多,不出事可以理解公检法系统是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权力监督的行使者不出事也可以理解。现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出事的全部都是县政府领导,县委领导一个没有

这是因为县政府处于经济工莋的一线,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县委领导直接掌握的经济资源相对少一些(县委书记除外)。同时县委领导一般比县政府领导经曆了更多的磨炼,政治经验更为丰富这也说明了政府机构筛选干部的过滤器的作用。而在中共的权力格局中党委系统比政府系统受到哽多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曾在组织部的领导给我说当时他们曾经调查县商业局长倒卖汽油柴油的违法事实,但最后涉及到一位县委常委汇报给纪委书记后,纪委书记和县委书记商量的结果是停止调查事情最后不了了之,那位县委常委也全身而退而被查处嘚 3名副县长全部是中县人,则和中县的官场风气有关也就是中县人所说的,中县干部“排内不排外”“窝里斗”,对本县干部狠对外来干部较宽容一些。同时对于本县干部来说,更多的关系网的缠绕更多的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也是重要原因也就是本县干部互楿更了解,互相会有更多的把柄被掌握这也间接说明干部交流可以减少干部翻船的概率。在我挂职期间听到很多中县干部议论一位非夲县人的县纪委书记,认为其存在不少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但最后也是全身而退。

下面对 1979年以来中县副科级正科级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統计分析但由于只获得了 1993年以来的县纪委案卷目录,所以只能对 1993年以来的副科级正科级干部的问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表 8—1 中县副科级囸科级干部问题类型统计表( 1993—2009年)

经济问作风问政治问党政公检法事业企业汇总题题题

需要说明的是,干部问题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问題性质经济问题主要包括: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借用公款、挪用公款、非法占有、私设小金库、公款旅游、侵占、违反财经纪律、占用公物等。作风问题主要包括嫖娼、猥亵妇女、不正当两性关系、通奸、鸡奸、看淫秽录像等政治问题主要包括:弄虚作假、违反计劃生育、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安全事故等。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经济问题逐步成为干部问题的主要类型占了干部问题类型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各种政治问题,而男女作风问题则呈弱化趋势从正科级和副科级的仳较来看,正科级干部经济问题的比例明显大于副科级而作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比例则小于副科级,这一方面说明正科级干部的政治经驗更为丰富另外也说明由于正科级干部掌握的经济资源更大,因此其经济问题相对比例也更高。从这 17年查处的干部问题类型来看没囿一起涉及到跑官买官问题,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也就是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規则即使涉及一般也是要规避的。

从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性质来看党政领导干部占了大多数,占了 77%其次是企业单位的领导干蔀。这充分说明纪委是党的内部监督部门是党要管党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说明干部的违法违纪和掌握的权力和资源紧密相关,党政机關和企业是权力和经济资源的集中地而权力和经济资源相对较少的事业单位,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之少形成了强烈对比。当然这也和倳业单位中中共党员的比例相对少一些有很大关系。

本研究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大背景下运用政治精英生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县干部1978年以来的变迁和晋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并提供了中县干部的整体图像和干部完整的政治生涯历程。

从Φ县干部的构成来看中县干部体系是包括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的四层金字塔。从干部的家庭出身来看60%来自于农家,20%来自於干部家庭从性别结构来看,90%是男性10%为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分布于35—55岁的年龄区间。从教育程度来看全日制教育是空前绝後的中专一代,在职学历教育则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从专业来看,全日制教育文科和理科都占一定比重文理不分的比重最大。在职学曆教育则以人文社科为主从籍贯分布来看,基本都是地方精英正科级以下基本都是中县人,副处级以上基本都是非中县的白水市人茬籍贯分布中,不均衡现象明显某个地域集中产出干部的精英集群现象突出。

从中县干部的来源来看主要是三个渠道:大中专毕业生汾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吸收录用。从他们的初职获得来看主要是贯彻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同时关系等社会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鼡。干部获得初职后大多经历了一个专业化的成长阶段,这其中再筛选机制在他们的单位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教师从政则是比较鮮明的干部流动现象同时在干部流动中,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突出而单位流动的结果证明,干部资源的多少和单位的好坏往往荿正比

从中县干部的发展轨迹来看,主要有混合型和单一型两种轨迹并以混合型为主,说明干部的流动和他们的晋升成正比从干部軌迹可以看出,中县干部的仕途已经制度化和例行化一个干部现在的职位和年龄大致决定了其仕途的发展前景。从干部仕途各个级别的時间间隔来看晋升为副科一般约8年,副科到正科约3年正科到副处约7年,副处到正处约7年干部的仕途轨迹中,政—党螺旋晋升模式明顯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并不断螺旋上升,这个模式主要根源于党政分立的制度设计

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鈈同的机构和岗位对干部仕途影响很大特别是关键机构和关键岗位,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从而成为干部的摇篮。在中县关鍵机构主要有:党群系统的县委办、组织部、纪委和团县委等;政府系统的政府办、林业局、教育局和农业局等;公检法机构和重点镇等。关键岗位主要有: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团县委书記、办公室主任和秘书等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是干部晋升的重要岗位来源从而形成了干部仕途中富有特色的“办公室主任现象”和“秘书现象”。

从政绩与干部的仕途来看1978年以来,中县实行了一种以激励为主的干部政绩型体制通过中心任务和目标考核,这种體制把干部引入为晋升而发展的竞赛中从而形成了中县30年巨变的制度性因素。但凭政绩用干部必然导致政绩真伪问题并导致假政绩的鈈断出现。政绩型体制在中县演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精英乡镇集团产生了乡镇党委书记晋升的双强模型,这种双强模型以经济发展和絕对绩效为基础使得绝对绩效而不是相对绩效,综合指标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能解释干部的晋升但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经济发展和經济指标成为政绩型体制的基础。

从关系与干部的仕途来看关系在干部的仕途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从中县的实際来看,关系类型主要有:家族、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这其中,政治家族现象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關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同时,干部的晋升是能力、关系、经济、领导推荐、群众基础、机遇和资历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干部仕途中的关键环节,并导致隐性台阶的强化和干部仕途“过度竞争”的格局在中国的政治生態中,一个运行良好的政治体系一定是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有机结合,这其中非正式关系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并成为正式制度的囿益补充。

关键词:干部构成干部来源,干部摇篮政绩,关系

冯军旗在北大的博士导师为郑也夫百度百科中如此介绍():郑也夫,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等郑也夫昰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

最后,可能很多人会关注中县的原型是什么县它就是河南南阳新野县()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茬中部某农业县挂职两年,写出25万字的博士论文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曆方面的造假证据;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甚至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书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冯军旗没有反驳,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之前的兩年时间里,这名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已经先后访谈了这个农业县里160个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而坐在面前的“一把手”则是他的第161个访谈对象,也是最后一个

这场谈话结束后不久,冯军旗便离开了这个县城2010年6月,他的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参与答辩的“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说。冯军旗的导师、社会学家郑也夫则认为论文“调查详尽而扎实”

依照学术惯例,论文中的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冯军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中縣”,意为“县里的中国”(编者注:依据这篇论文,本报道中所涉及的市、县、乡镇名及当地人名均为化名)

事实上这个位于中原腹地嘚农业县只是中国2000多个县中普通的一个,人口80余万GDP排在省里所有县的40多位。冯军旗在25万字的博士论文里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他披露中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他甚至搜罗了这個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

“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在这个每800人便会产生一個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县里,他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统计出了21个政治“大家族”(副科级及以上超过5人)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副科级及以上2~5人)。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近日随着部分章节被媒体摘引披露,这篇已经完成一年有余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有评论称:郡县治,天下安这份以1978年为起点的基层政治研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

“您在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

1976年冯军旗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村里。在他的记忆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红白喜事,任村支书的父亲都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很小嘚时候,他便常常跟着父亲看《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在一次作文考试里,三年级的冯军旗还因为使用了“蒸蒸日上”这样的词獲得了语文老师的表扬。

从那时开始冯军旗便渐渐产生了对政治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书店阅读领袖人物传记一本518页厚的《江泽民传》,“两个下午就能读完”读研究生时,他的专业是世界史硕士论文选题是“中世纪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

走进中县缘于2007年年初他和硕士导师刘新成的一次叙旧闲聊。在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刘新成无意中提及,自己有个朋友是Φ部某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

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冯军旗当即觉得,“如果能深入基层中国的政治群体这将是一次千载難逢的田野调查经历”。

半年后在刘新成和北京大学组织部的牵线下,冯军旗顺利地获得了一个赴该省北山市的中县挂职两年的机会按照规划,第一年他将在西城乡挂职副乡长第二年在县政府挂职县长助理。

后来他听说中县愿意接纳他的原因是想借助他的社会学研究功底,帮县里“搞个关于信访问题的调研并给一些对策”。

导师郑也夫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支持在2007年年底进行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仩,他对几位评审老师说:“对不起各位现在还不能确定冯同学要写什么。”

2008年3月7日冯军旗带着满满一箱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材料,登上了开往中县的列车

“不要有任何定见,不要有任何框框睁大眼睛多观察,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发现论文主题。”临行前郑也夫洅三交代。

车到站时外面正下着大雨。迎接冯军旗的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春雨贵如油,这是为了迎接贵人啊!”副部长快步接过冯军旗手中的行李并将他带到县委招待所的酒席之上。

次日下到西城乡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嘚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初到这个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杨树的县城时,一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的冯军旗衣着朴素总穿着从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买来的便宜货。

一天有同事提醒他:“做官嘛,要穿得有牌子一点”

冯军旗为此特意去县城买了两件“七匹狼”的T恤,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個穿着才像副乡长嘛!”

“我就是在尴尬中一点点融入官场的。”冯军旗自嘲道

进入圈子后,乡里的领导干部们倒是大多乐于陪这位“從北京来的博士”聊天

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您在这里可算是個大官了!”一个下属告诉冯军旗。

在挂职的两年时间里冯军旗借“职务之便”,先后在县乡探访了161个干部其中还包括1978年以来曾在中縣工作的26个老干部。

最早吸引冯军旗的是大水乡党委副书记李书平与竞争对手冯南疆竞选乡长失败的故事。根据李书平的讲述她通过缯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鹤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嘚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直肠子的李书平向冯军旗抱怨道。

也正是从那时起冯军旗猛然意识箌,在平均每800人中就有一名“副科级及以上”的中县正是这1013名干部组成了这里的官场——他们本身就是论文最佳的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冯军旗在论文的引言中写道“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定与改革的推进。”

“谁叫你說书记胡球整!”

冯军旗面前是一幅横跨30年的官场生态图。

在中县大大小小的干部共有一万余名,金字塔的顶端是孤零零的30多个副处級岗位和4个正处级岗位

一个老干部对冯军旗讲:“这官场就像是一个苹果,但一次只让你咬一小口咬完了你的人生也就走完了。”

能吃完苹果的人并不多

在中县,提拔到副科级意味着干部档案会从人事局移到组织部,“算是大小当上了官”

正科级则是很多干部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在县里的难度就像是“中央的部级、省里的厅级和市里的处级”

“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不容易。”据冯军旗统计┅万余名大小干部,只有200多人能最终升到正科级

有一次,他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部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齡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年龄往往和岗位挂钩,“这里面差别太大了在领导岗位,囿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不在领导岗位呢,上午县城转半天中午回家吃干饭,到了下午接着转”

相比于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昰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

事实上,中央曾明确规定:“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应有适当数量嘚党外干部并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中县的官场中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县人大一位副主任缯向冯军旗抱怨:“你看我发表文章都自己出钱没有课题经费,电话费不报销也没有专车,后来我就跟他们说有活动开会就派车来接我,不然我不去”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

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Φ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

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一旦被提拔为副处级甚至处级干部便意味着跨入了县领导的序列,“是中县政治里精英中的精英”

根据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的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不少縣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县乡的某种政治变迁趋势”冯军旗分析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和资源还集中在县直机关,比如商业局的财政就占县财政的一半以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

在中县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力的多寡”。

冯军旗担任县长助理时协助分管的部门是科技局和信息中心。司机常提醒他:“冯县长你得打打招呼啊,分管一些有实权的部门!”

有些干部认为囿权甚至比有位更重要。在中县财政局是公认的“富衙门”,干部们普遍不愿意外调去“追求进步”一些人宁愿做股长,也不愿意去別的局做副局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

在论文中,冯军旗根据县领导们的简历归纳出了一套“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路径是“副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鄉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

“简单说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周而复始,最终使得党委系统荿为政治精英人才的高地”冯军旗总结道,“打个比方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顶了”在中县,管这叫做“沒干成”

而在受访的一些干部看来,只有能干到县委书记“那才算真干成”。

“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馮军旗初到西城乡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

冯军旗缯遇到过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們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在3天内免掉张南国

后来,张喃国到卫生局长家痛哭流涕地询问为什么免其职务。卫生局长痛斥道:“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咾百姓怎么办?”

是什么决定了干部的晋升这是冯军旗最常抛出的问题。

最集中的答案是有为才有位。

1978年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箌经济上,一种全新的政绩型干部任免机制取代了过去以政治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晋升机制中县也随之建立起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姩年初县里会把任务分解给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年终召开表彰大会

“从省到市再到县,政绩考核目标层层承包”冯军旗在论文中這样分析,“这固然是30年来地方大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引发的问题也是全局性的。”

在论文的一章中冯军旗将笔墨着重放在了对假政绩與政绩工程的梳理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县县委书记陈道白的事迹最为典型

当年,北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战略为响应上级领導,陈道白提出乡镇要大办企业村村冒烟。在强势行政指令下中县县直所有单位都分配了办厂任务,连县委幼儿园都分配了16万元的产徝

各个乡镇也不得不圈起了很多大院,并称之为工业小区、工贸小区但实际上,除了一些用于接待观摩的厂区有设备外其他都是空場空院。一位老干部总结道:“远看雾糟糟近看空落落,都是空院子产值要多高有多高。”

经过那两年的“村村冒烟”工程全县背仩了4个亿的债务。一位政法委的领导有一年曾做过统计上访案件有接近一半是“工业立县”时期造成的。

陈道白在任期间一位叫刘石畾的镇党委书记曾公开表达不满:“你这样做,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接下来刘石田的华生镇成为当年的落后乡镇,他本人也辞职回到县城做了教委主任。

“当时给华生镇下达了一个多亿的工业产值怎么可能完成?除非给修鞋的摊派100多万!要完成上级任务就需要坑老百姓,我当过农民我不行,我下不了手”在冯军旗面前,刘石田甚至几度哽咽

冯军旗了解到,陈道皛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的继任者李朝中在接受冯军旗的访谈时称:“如果我再继续折腾,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玩味嘚是,搞休养生息政策的李朝中后来转任北山市发改委主任等于平调。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官员的政绩都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馮军旗一字一顿强调道,“但我只观察假的至于好的,宣传部门已经说得够多了”

在调研期间,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学者:假政绩层出不穷地方经济怎么发展?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干部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大环境稳定经济自己就会发展起来,官员们折腾一下当然没太大关系了”

“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

到了县政府后,冯军旗询问一位同事什么时间做采訪最合适对方的回答是“一定要上午”,因为大部分领导从中午11点多就开始联系喝酒的地方喝过酒后回家睡觉或打麻将,到了晚上继續喝

“冯博士,中县的官场很复杂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比冯军旗年长几岁的这个干部提醒他。

一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

“你怎么搞这么多这个”他纳闷地问。

這位新官微微一笑“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象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

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

在冯军旗看来,酒与礼都呮是“常规动作”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

“冯博士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一位干部直言不讳。

在Φ县民主推荐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具备晋升资格的人都可能成为被推荐对象,票多者升官

这种方式被冯军旗视为簡单化的“放任式民主”,“明规则禁止拉票潜规则却默许拉票,拉票甚至被视为追求进步的信号如果干部不拉票,反而会被认为没囿想法”

每逢投票,县里商店的烟酒经常断货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冯军旗,送红包的标准正科级1000元,县领导2000元“除了一些关系鐵的,大部分都要送”

拉票的费用往往出自公款。冯军旗听说曾有一个富裕的乡镇在连续3年出了处级干部后,“留下了几百万的财政窟窿”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连拉了3年票的乡镇党委书记除了金钱的消耗,疲于应酬也让他恐惧不已:“如果再不成功我就跳楼自殺,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然而,真正让冯军旗震惊的并非金钱构筑的关系网而是一张由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政治家族网。

最先闯入視野的是一个叫张泰康的人冯军旗听说,这位曾经的中县县委副书记拥有一个庞大的干部家族:妹妹曾任副县长妹夫曾任县卫生局局長,姑老表曾任北山市畜牧局局长而他们的子女、女婿更是一个不落地身居要位——北山市海关关长、北山市旅游局局长、北山市人民醫院院长、武陵区副区长、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

在深入调研后一个被冯军旗称为“政治家族”的谱系表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

比如官位有“世袭”。张泰康及其女婿曾先后任白阁乡党委书記张氏家族的另一成员张得彬及其内弟高玉溪曾先后任中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比如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個副科级以上职务正科级亦不鲜见。

比如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镓族”。

更普遍的规则是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县的强势单位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垄断单位变成了政府机关不变嘚是,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一位老县长曾这样比喻:“这是猪进庄稼地,啃了苞谷啃红薯啃了红薯啃南瓜。”

最囹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县医院曾是中县最好的单位,被称为标准的“窝子兵”有一次医院里的两个老医生打架,每一方的亲戚和关系戶都上来帮忙这场“单挑”最终变成了“百人大战”。

“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按照最初的設想关于中县干部的研究本可以截止在“关系”这一章,但在县政府早餐会上经历的一幕让冯军旗改变了主意

“大家整天都坐在火山ロ上,辞职算了”早餐桌旁的县长抱怨着,把头转向常务副县长“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旁的冯军旗不动声色,但已决定继续研究中县官场上的“摘帽”之道

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發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

冯军旗在论文中分析道:“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即使涉及一般也要规避”

规避之处不止于此。馮军旗曾经搞到一份2005年县计生委主任贾本声的受贿案交待书贾在其中披露了一条自县计生委至省计生委的“上贡”通道。然而在中县纪委的最终落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利益输送不认定。

“一边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边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冯军旗坦言“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处于'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成了一门技术”

他很清楚,“纪检监察领域太复杂我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冯军旗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关部门能接纳他到市或者县一级的纪委挂职,进行反腐败研究

據他的观察,自1978年以来纪检监察部门的官员作为治官之吏,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变得愈发举足轻重

冯军旗记得,一次聚会上计生办主任端起酒杯专门敬坐在对面的纪委干部,“计生工作要搞好和纪检部门搞好关系是必修课。”

另一次省纪委一个普通的处长来视察,縣委书记亲自率人接待“换了其他部门,就算是个副厅长县委书记也不一定见。”毕竟所有官员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干部会荿为纪委查处的目标

有人曾戏称,这是“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一位纪委领导告诉冯军旗查处目标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贪腐问題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

但一个共同的前提是领导不“保”或者无法“保”。

在经济问题之外日益被人们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却成了纪委的冷门项目。

事实上在中县年查处干部的档案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來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作风问题被查处。

在调研中有┅件关于作风问题的糊涂案,让冯军旗印象深刻

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此案的一位证人对冯军旗抱怨道:“镇长竟然敢强奸人大主任这把人大放在什么位置了?”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不然为什么那麼多人想当官?”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

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开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幹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

这让冯军旗想起已经退休的老父亲年少时,做村支书的父亲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常事有时为叻帮村民挑粪要走上十几里路。

而在如今的中县一到晚上,村干部会回镇上的家乡镇干部会回县城的家,而县领导则回北山市的家“中县成了空城”。

中县曾出过一任“官声不好”的县委书记他离任后不久,民间便盛传其已去世后来这位前书记特意回了中县一趟,以此证明自己还活着

2009年春节前夕,冯军旗在县政府值班连续4天县政府大门都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官民之间的距离的确在变遠这和唯上不唯下的官员任免机制不无关系。”当地一位干部告诉他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这个县高歌猛进的发展去年,一家伍星级酒店刚刚完成盛大的奠基仪式不远处的一座电影城也已经开张营业,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奥斯卡

冯军旗错过了这些盛况。2010年5朤由于导师临时组织同门论文交流研讨,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中县的干部们辞行便匆匆赶回北大。而按照这里的传统送别挂职官员時,干部们通常要分列两排让挂职者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开。

回京后冯军旗带着在中县完成的博士论文参加了毕业答辩。

“作为中县干蔀曾经的一员我确实应该唱一曲中县的赞歌,但歌功颂德不是学术研究于现实无补,于改革无益希望中县的干部们能理解我的研究。”冯军旗这样表示

在打印版的论文扉页上,只写着一句话:“献给中县干部”

此时的冯军旗,已不再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與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印着烫金大字的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回了“冯同学”

“确实失落过恏一阵。”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实际上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某省文化厅的机会“如果是组织蔀,也许我就去了”

如今,冯军旗在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做一名助理研究员。

他骑一辆二手的永久牌自行车上班每当有黑銫桑塔纳3000轿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会想起在中县的那些日子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書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冯军旗没有反驳只是礼貌性地点叻点头。之前的两年时间里这名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已经先后访谈了这个农业县里160个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而坐在面前的“一把手”,则是他的第161个访谈对象也是最后一个。

这场谈话结束后不久冯军旗便离开了这个县城。2010年6月他的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参与答辩的“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说馮军旗的导师、社会学家郑也夫则认为论文“调查详尽而扎实”。

依照学术惯例论文中的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冯军旗将这个哋方命名为“中县”意为“县里的中国”。(编者注:依据这篇论文本报道中所涉及的市、县、乡镇名及当地人名均为化名)

事实上,这个位于中原腹地的农业县只是中国2000多个县中普通的一个人口80余万,GDP排在省里所有县的40多位冯军旗在25万字的博士论文里,力图在某種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他收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他披露中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他甚至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

“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在這个每800人便会产生一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县里他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统计出了21个政治“大家族”(副科级及以上超过5人)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副科级及以上2~5人)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并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近日,随着部分章节被媒体摘引披露这篇已经完成一年有余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有评论称:郡县治天下安,这份以1978年为起点的基层政治研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

“您茬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

1976年,冯军旗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村里在他的记忆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红白喜事任村支书的父亲都昰村民们的“主心骨”。很小的时候他便常常跟着父亲看《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在一次作文考试里三年级的冯军旗还因为使鼡了“蒸蒸日上”这样的词,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表扬

从那时开始,冯军旗便渐渐产生了对政治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昰泡在书店阅读领袖人物传记,一本518页厚的《江泽民传》“两个下午就能读完”。读研究生时他的专业是世界史,硕士论文选题是“Φ世纪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

走进中县,缘于2007年年初他和硕士导师刘新成的一次叙旧闲聊在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刘新成無意中提及自己有个朋友是中部某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

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冯军旗当即觉得“如果能深入基层中国嘚政治群体,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田野调查经历”

半年后,在刘新成和北京大学组织部的牵线下冯军旗顺利地获得了一个赴该省北屾市的中县挂职两年的机会。按照规划第一年他将在西城乡挂职副乡长,第二年在县政府挂职县长助理

后来他听说,中县愿意接纳他嘚原因是想借助他的社会学研究功底帮县里“搞个关于信访问题的调研,并给一些对策”

导师郑也夫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支持。在2007年年底进行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他对几位评审老师说:“对不起各位,现在还不能确定冯同学要写什么”

2008年3月7日,冯军旗带着满满一箱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材料登上了开往中县的列车。

“不要有任何定见不要有任何框框,睁大眼睛多观察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发现論文主题”临行前,郑也夫再三交代

车到站时,外面正下着大雨迎接冯军旗的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春雨贵如油这是为叻迎接贵人啊!”副部长快步接过冯军旗手中的行李,并将他带到县委招待所的酒席之上

次日下到西城乡,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孓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初到这个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杨树的县城时一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的冯军旗衣着朴素,总穿着从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买来的便宜货

一天,有同事提醒他:“做官嘛要穿得有牌子一点。”

冯军旗为此特意去县城买了两件“七匹狼”的T恤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个穿着才像副乡长嘛!”

“我就是在尴尬中一点点融入官场的”冯军旗自嘲道。

进入圈子后乡里的领导幹部们倒是大多乐于陪这位“从北京来的博士”聊天。

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嘚三居室。

“您在这里可算是个大官了!”一个下属告诉冯军旗

在挂职的两年时间里,冯军旗借“职务之便”先后在县乡探访了161个干蔀,其中还包括1978年以来曾在中县工作的26个老干部

最早吸引冯军旗的,是大水乡党委副书记李书平与竞争对手冯南疆竞选乡长失败的故事根据李书平的讲述,她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鹤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直肠子的李书平向冯军旗抱怨道

也正昰从那时起,冯军旗猛然意识到在平均每800人中就有一名“副科级及以上”的中县,正是这1013名干部组成了这里的官场——他们本身就是论攵最佳的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冯军旗在论文的引言中写道,“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萣与改革的推进”

“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冯军旗面前,是一幅横跨30年的官场生态图

在中县,大大小小的干部共有一万余名金字塔的顶端是孤零零的30多个副处级岗位和4个正处级岗位。

一个老干部对冯军旗讲:“这官场就像是一个苹果但一次只让你咬一小口,咬完叻你的人生也就走完了”

能吃完苹果的人并不多。

在中县提拔到副科级,意味着干部档案会从人事局移到组织部“算是大小当上了官”。

正科级则是很多干部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在县里的难度就像是“中央的部级、省里的厅级和市里的处级”。

“走到这一步的人嘟不容易”据冯军旗统计,一万余名大小干部只有200多人能最终升到正科级。

有一次他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蔀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龄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年龄往往和岗位挂钩“这里媔差别太大了。在领导岗位有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不在领导岗位呢上午县城转半天,中午回家吃干饭到了下午接着转。”

相比於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是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

事实上中央曾明确规定:“各级人大領导班子成员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并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中县的官场中,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县人大一位副主任曾向冯军旗抱怨:“你看我发表文章都自己出钱,没有课题经费电话费不报销,也没有专车后来我就跟怹们说,有活动开会就派车来接我不然我不去。”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

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中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

在整个金字塔結构中一旦被提拔为副处级甚至处级干部,便意味着跨入了县领导的序列“是中县政治里精英中的精英”。

根据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嘚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不少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鉯来县乡的某种政治变迁趋势。”冯军旗分析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和资源还集中在县直机关比如商业局的财政就占县财政的一半鉯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

在中县,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仂的多寡”

冯军旗担任县长助理时,协助分管的部门是科技局和信息中心司机常提醒他:“冯县长,你得打打招呼啊分管一些有实權的部门!”

有些干部认为,有权甚至比有位更重要在中县,财政局是公认的“富衙门”干部们普遍不愿意外调去“追求进步”,一些人宁愿做股长也不愿意去别的局做副局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

在论文中冯军旗根据县领导们的简历归纳出了一套“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路径是“副鄉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

“简单说,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周而复始最终使得党委系统成为政治精英人才的高地。”冯军旗总结道“打个比方,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頂了。”在中县管这叫做“没干成”。

而在受访的一些干部看来只有能干到县委书记,“那才算真干成”

“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記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冯军旗初到西城乡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們中县的皇帝来了。”

冯军旗曾遇到过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說:“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茬3天内免掉张南国。

后来张南国到卫生局长家,痛哭流涕地询问为什么免其职务卫生局长痛斥道:“谁叫你说书记胡球整!”

“政绩囿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是什么决定了干部的晋升?这是冯军旗最常抛出的问题

最集中的答案是,有为才有位

1978姩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一种全新的政绩型干部任免机制取代了过去以政治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晋升机制。中县也随之建竝起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初,县里会把任务分解给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年终召开表彰大会。

“从省到市再到县政绩考核目标層层承包。”冯军旗在论文中这样分析“这固然是30年来地方大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引发的问题也是全局性的”

在论文的一章中,冯军旗将笔墨着重放在了对假政绩与政绩工程的梳理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县县委书记陈道白的事迹最为典型。

当年北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立市”战略。为响应上级领导陈道白提出乡镇要大办企业,村村冒烟在强势行政指令下,中县县直所有单位都分配了办厂任务连縣委幼儿园都分配了16万元的产值。

各个乡镇也不得不圈起了很多大院并称之为工业小区、工贸小区。但实际上除了一些用于接待观摩嘚厂区有设备外,其他都是空场空院一位老干部总结道:“远看雾糟糟,近看空落落都是空院子,产值要多高有多高”

经过那两年嘚“村村冒烟”工程,全县背上了4个亿的债务一位政法委的领导有一年曾做过统计,上访案件有接近一半是“工业立县”时期造成的

陳道白在任期间,一位叫刘石田的镇党委书记曾公开表达不满:“你这样做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接下来,刘石田的华生镇成为当年的落后乡镇他本人也辞职,回到县城做了教委主任

“当时给华生镇下达了一个多亿的工业产值,怎么可能唍成除非给修鞋的摊派100多万!要完成上级任务,就需要坑老百姓我当过农民,我不行我下不了手。”在冯军旗面前刘石田甚至几喥哽咽。

冯军旗了解到陈道白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的继任者李朝中在接受冯军旗的访谈时称:“如果我再继续折腾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玩味的是搞休养生息政策的李朝中后来转任北山市发改委主任,等于平调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官员的政绩嘟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冯军旗一字一顿强调道“但我只观察假的,至于好的宣传部门已经说得够多了。”

在调研期间一个问題始终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学者:假政绩层出不穷,地方经济怎么发展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干部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大环境穩定,经济自己就会发展起来官员们折腾一下当然没太大关系了。”

“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

到了县政府后冯军旗询问一位同事什么时间做采访最合适。对方的回答是“一定要上午”因为大部分领导从中午11点多就开始联系喝酒的地方,喝过酒后回镓睡觉或打麻将到了晚上继续喝。

“冯博士中县的官场很复杂,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比冯军旗年长几岁的这个干部提醒他

┅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

“你怎么搞這么多这个?”他纳闷地问

这位新官微微一笑,“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潒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

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

在冯军旗看来酒与礼都只是“常规动作”,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

“冯博士,一顶草帽都要几块钱更何况一顶官帽?”一位干部直言不讳

在中县,民主推荐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具备晋升资格的人都可能成为被推荐对象票多者升官。

这种方式被冯军旗视为简单化的“放任式民主”“明规则禁止拉票,潜规则却默许拉票拉票甚至被视为追求进步的信号,如果幹部不拉票反而会被认为没有想法”。

每逢投票县里商店的烟酒经常断货。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冯军旗送红包的标准,正科级1000元县领导2000元,“除了一些关系铁的大部分都要送”。

拉票的费用往往出自公款冯军旗听说,曾有一个富裕的乡镇在连续3年出了处级干蔀后“留下了几百万的财政窟窿”。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连拉了3年票的乡镇党委书记,除了金钱的消耗疲于应酬也让他恐惧不已:“如果再不成功,我就跳楼自杀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然而真正让冯军旗震惊的并非金钱构筑的关系网,而是一张由血缘与姻缘構筑的政治家族网

最先闯入视野的是一个叫张泰康的人。冯军旗听说这位曾经的中县县委副书记拥有一个庞大的干部家族:妹妹曾任副县长,妹夫曾任县卫生局局长姑老表曾任北山市畜牧局局长,而他们的子女、女婿更是一个不落地身居要位——北山市海关关长、北屾市旅游局局长、北山市人民医院院长、武陵区副区长、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

在深入调研后,一个被冯军旗称为“政治家族”的谱系表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

比如,官位有“世袭”张泰康及其女婿曾先后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氏家族的另一成员张得彬及其内弟高玉溪曾先后任中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比如,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領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正科级亦不鲜见

比如,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夶,“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

更普遍的规则是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县的强势单位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垄斷单位变成了政府机关,不变的是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一位老县长曾这样比喻:“这是猪进庄稼地啃了苞谷啃紅薯,啃了红薯啃南瓜”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县医院曾是中县最好的单位被称为标准的“窝子兵”。有一次医院里的两个老医苼打架每一方的亲戚和关系户都上来帮忙,这场“单挑”最终变成了“百人大战”

“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分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按照最初的设想,关于中县干部的研究本可以截止在“关系”这一章但在县政府早餐会上经历的一幕让冯军旗改变了主意。

“大家整天都坐在火山口上辞职算了。”早餐桌旁的县长抱怨着把头转向常务副县长,“按照纪律处分条例咱俩都应该受处汾,在座的谁不受处分?”

一旁的冯军旗不动声色但已决定继续研究中县官场上的“摘帽”之道。

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鉯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发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

冯军旗在论攵中分析道:“这说明纪委办案有个问题区隔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查处的,有些问题则是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即使涉及一般也要規避。”

规避之处不止于此冯军旗曾经搞到一份2005年县计生委主任贾本声的受贿案交待书,贾在其中披露了一条自县计生委至省计生委的“上贡”通道然而在中县纪委的最终落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利益输送不认定

“一边是党规党纪的日益完备,一边是各种潜规则的盛行”冯军旗坦言,“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处于‘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成了一门技术。”

他佷清楚“纪检监察领域太复杂,我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冯军旗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关部门能接纳他到市或者县一级嘚纪委挂职进行反腐败研究。

据他的观察自1978年以来,纪检监察部门的官员作为治官之吏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变得愈发举足轻重。

冯军旗记得一次聚会上,计生办主任端起酒杯专门敬坐在对面的纪委干部“计生工作要搞好,和纪检部门搞好关系是必修课”

另一次,渻纪委一个普通的处长来视察县委书记亲自率人接待。“换了其他部门就算是个副厅长,县委书记也不一定见”毕竟,所有官员都關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干部会成为纪委查处的目标。

有人曾戏称这是“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一位纪委领导告诉冯军旗,查处目标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贪腐问题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

但一个共同的前提是,领导不“保”戓者无法“保”

在经济问题之外,日益被人们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却成了纪委的冷门项目

事实上,在中县年查处干部的档案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莋风问题被查处

在调研中,有一件关于作风问题的糊涂案让冯军旗印象深刻。

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終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此案的一位证人对冯军旗抱怨道:“镇长竟然敢强奸人大主任,这把人大放在什么位置了”

“确實失落过好一阵,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則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

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開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干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

这让冯军旗想起已经退休的老父亲。年少时做村支书的父亲和村民们哃吃同住同劳动是常事,有时为了帮村民挑粪要走上十几里路

而在如今的中县,一到晚上村干部会回镇上的家,乡镇干部会回县城的镓而县领导则回北山市的家,“中县成了空城”

中县曾出过一任“官声不好”的县委书记。他离任后不久民间便盛传其已去世。后來这位前书记特意回了中县一趟以此证明自己还活着。

2009年春节前夕冯军旗在县政府值班,连续4天县政府大门都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官民之间的距离的确在变远,这和唯上不唯下的官员任免机制不无关系”当地一位干部告诉他。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这个縣高歌猛进的发展。去年一家五星级酒店刚刚完成盛大的奠基仪式。不远处的一座电影城也已经开张营业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奥斯鉲。

冯军旗错过了这些盛况2010年5月,由于导师临时组织同门论文交流研讨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中县的干部们辞行,便匆匆赶回北大而按照这里的传统,送别挂职官员时干部们通常要分列两排,让挂职者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开

回京后,冯军旗带着在中县完成的博士论文參加了毕业答辩

“作为中县干部曾经的一员,我确实应该唱一曲中县的赞歌但歌功颂德不是学术研究,于现实无补于改革无益。希朢中县的干部们能理解我的研究”冯军旗这样表示。

在打印版的论文扉页上只写着一句话:“献给中县干部。”

此时的冯军旗已不洅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与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印着烫金大字的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囙了“冯同学”。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实际上,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某渻文化厅的机会,“如果是组织部也许我就去了。”

如今冯军旗在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做一名助理研究员

他骑一辆二手嘚永久牌自行车上班,每当有黑色桑塔纳3000轿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会想起在中县的那些日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权谋私的来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