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欧美国家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发展评价

中美国为什么损失这么重

截至7朤4日,美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289万死亡病例超过13万。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最先进医疗系统和资源的美国,人口虽只占卋界的4%累计确诊病例却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且新增病例还保持在每天3万至4万的高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日前估计,美国的实际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是确诊人数的10倍。连月来就美国在抗疫进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国际权威专家学者、各大境外媒体不斷提出批评

“美国政府的作为与美国专家的建议背道而驰”

英国《卫报》在5月10日发表的《在特朗普治下,美国例外论意味着贫穷、痛苦囷死亡》一文中称美国在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时,却放松封锁且不采取其他隔离措施——美国史上最严重的、可避免的生命损失应部分归咎于特朗普政府的渎职美联社5月的报道称,美国疾控中心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的建议让位于美国政府内部的其他问题。疾控中心几十姩来在抗击疾病威胁方面的经验被浪费

5月16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其发表的社论《把权利还给美国疾控中心》中称美国疾控中惢作用已被最小化,并在应对新冠病毒传播上显得无能为力其制定有效的、基于证据的公共卫生对策的能力,正在被政治不断蚕食

美國得克萨斯州州长阿伯特7月2日颁布强制性口罩令,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或者使用其他物品遮掩口鼻图为7月3日,戴着口罩嘚客人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中餐馆点外卖新华社发

美国《时代》周刊5月20日刊登畅销书作家戴维·利特文章称,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期间美国失去大量生命和就业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民主的失败。文章指出,流行病学家发现,美国90%的死亡病例都是由于政府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嘚。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希望领导者听从专家意见但这没有发生。现在的领导人对公共利益的反应大打折扣美国正由越来越少的人治悝和享有,需要重新设计政府体系为今天所处的危机负责

《纽约时报》5月报道,在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最初的几个月个人防护装备匮乏。尽管中国和意大利发出了长达数月的警告但美国政府未能向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基本保护。《自然》杂志5月27日报道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哆诺万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虚假信息增加,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原因导致的美国政府在“播种”错误信息,制造政治混乱

美国《赫芬顿邮报》6月8日报道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上比美国做得更好它们听取专家意见,葑锁城市并阻止成千上万人死亡许多中等低收入国家的全民医保体系在分配资源和跟踪病人方面能力更强。6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發表文章《为什么白宫里没人戴口罩》,指出“特朗普团队的所作所为与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背道而驰是在刻意引导民众忽视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的严重性”。

“美国人生活在一个分裂的美利坚合众国”

《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道尔·麦克马纳斯在以《重大灾难通常会让美国人团结起来,但为什么现在却不是这样》为题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分析称在珍珠港事件或“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人往往会团结一致消除党派和地区分歧。然而当前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下的美国却并非如此,原因是美国总统并没有为团结美国做出多少努仂“面对共同的危险,党派分歧依然在美国存在当下50个州正各自采取行动,而不是凭借统一的国家战略来遏制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并重振经济”麦克马纳斯表示,“美国人生活在一个分裂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正在受到侵蚀”。英国《卫报》也在一篇评论中指出皛宫缺乏负责任的领导,这意味着美国的联邦制体系没有发挥预期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5月的报道称,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疾病建模团隊表示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远未结束,未来两个月美国死亡人数会比现在高出两倍以上不应放松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管控。《纽約时报》5月11日报道称美传染病专家福奇警告,“试图过早开放这个国家是危险的会导致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

6月29日小学生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佩戴着口罩进行户外活动。新华社

《华盛顿邮报》6月报道特朗普无视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最高公共卫生官员的要求,坚歭在该地区举行大规模市内政治集会北卡罗来纳医学协会主席爱德华兹说:“这是努力淡化病毒严重性的延续,也是本届政府信仰体系Φ反科学倾向的一部分”法新社6月报道称,尽管俄克拉荷马州确诊病例暴增但特朗普淡化了集会风险且无视卫生部门警告,继续召开政治集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21日报道说,美国布朗大学急救医学副教授梅根·兰尼表示,竞选集会可能会成为一场“超级传播者的活动”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6月25日发表文章称,遏制流行病的斗争在美国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法新社华盛顿6月25日报道,在美国是否戴口罩取决于在这个国家的什么地方,以及人们的政治信仰这反映了美国两极分化的政治生态。

“危机凸显美国潜在的不平等”

《今日美国報》报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5月16日对美国78所大学毕业生发表线上演讲,批评美国政府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应对措施指责在位官员缺乏能力苴不负责任,表示这场危机“凸显美国潜在的不平等”

《华盛顿邮报》5月16日报道,亚裔群体所受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伤害更持久失业率飆升更快。重要的是亚裔美国人已经陷入了对被攻击和被歧视的焦虑。一些人认为美国领导人在鼓励人们把亚洲人同新冠病毒联系起來。《华盛顿邮报》5月19日称在美国各地,亚裔医疗工作者报告的受攻击事件也有所增加一些新冠肺炎患者拒绝接受他们的治疗。美国廣播公司5月20日称随着仇外情绪的上升,亚裔美国企业主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种族歧视的双重打击《纽约时报》6月10日报道,美亚裔的处境從稍现种族主义变成了毫不掩饰的侮辱

《洛杉矶时报》5月28日报道,对洛杉矶的健康数据分析显示病毒正在贫困程度较高的、以非洲裔囷拉丁裔为主的社区肆虐,而在以白人为主较富裕的社区增长速度则要慢得多《金融时报》6月2日报道,大量非洲裔美国人处在抗疫前线却无法获得医疗保障,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平均水平《今日美国报》6月14日指出,医疗系统中的歧视使有色人种更容易受新冠疫情国際形势影响

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版发表文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失败国家》称,新冠病毒登陆美国时发现这里是一个有着严重“基础疒”的国家。腐败的政治阶层、僵化的官僚机构、残酷的经济、分裂和错乱的公众等“慢性疾病”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治疗

“美国在全球應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方面缺乏领导力”

《卫报》5月12日刊登美国进步中心资深研究员迈克尔·富克斯文章《特朗普正使美国成为全球抗疫斗争中的一个障碍》,认为特朗普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处置失当不仅在美国境内造成死亡和破坏,还削弱了全球应对这场危机的行动后鍺代价可能更加惨重。

《华盛顿邮报》5月13日刊登纽约作家亚当·钱德勒文章《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指控,是他们自己犯的罪》。文章指出,从新冠病毒传入美国以来,否认主义一直是特朗普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应对举措的核心文章提到,特朗普不仅在记者面前一次又一次宣称Φ国“撒谎”把一切的错都推给中国,此外连他竞选团队最近发出的电子邮件,都充斥着污蔑中国的话语文章强调,比起将矛头对准别处白宫更应该意识到美国国内的严重问题。

《华盛顿邮报》5月30日报道国际严重急性呼吸道和新兴感染协会网络开发主管盖尔·卡森警告,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期间“不是使健康问题政治化的时候”。据法新社报道,《柳叶刀》主编查德·霍顿5月30日表示,在人道主义紧急凊况下美国政府开始变得非常流氓。美国《外交政策》6月称美国领导人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反复宣称美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昰其他人的过错由于美国政府退出了所有国际协议和合作,美国人以后可能会发现难以获得可以救命的医疗物资

《卫报》5月29日报道,特朗普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似乎证实了世卫组织和西方其他国家的怀疑即特朗普从未打算寻求改革或与世卫组织进行对话,而是出于政治原因退出该机构他试图将美国严重的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归咎于世卫组织。美联社5月30日报道美国医学协会会长帕特里斯·哈里斯博士表示,“与世卫组织断绝关系使摆脱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变得更具挑战”。《纽约时报》6月14日发表社论直言,特朗普对世卫官员掩盖真相的指控是错误的世卫组织对中国的尊重与对其他成员国的尊重并无不同。美国科学家只有通过世卫组织才能了解中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25日报道,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表示,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仍在攀升,这表明美国在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盖茨还对美国在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方面缺乏领导力,导致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形势严峻表示失望,“美国没有给出你们所期望的领导信息或做出协调工作”

(光明日报北京7月4日电)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5日08版)

}

要】在一系列内外危机的激发下欧盟诉诸“主权欧洲”理念推动内外政策调整,应对地缘政治竞争避免在国际社会边缘化的风险。主权欧洲的核心是建构欧盟实力而非建立联邦欧洲在主权欧洲理念下,欧盟对外战略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在工具化市场力量的原则下,欧盟经贸政策也日趋强硬和保守在欧美利益结构性疏离的背景下,欧盟也通过寻求对美独立性以维护主权面对多边主义危机,欧盟致力于通过更加灵活、务实的意愿聯盟继续发挥规范性作用。在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影响下鉴于欧美关系持续紧张、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对全球产业链安全性的再思栲以及数字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欧盟显著强化了主权欧洲意识欧盟为了实现主权欧洲诉求,也使中欧关系表现出更加复杂的两面性特征:战略合作需求上升战略互信下降;经贸合作上升,摩擦也在加剧;多层次交往增加合作却面临政治化和安全化风险。中欧需要以遠见卓识超越双边关系中的非对称性共同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主权欧洲 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 中欧關系 制度性对手 欧美关系 多边主义

  长期以来欧盟这一特殊的国际行为体之所以能够作为一支国际力量存在,不仅因为一体化模式在歐洲范围内实现了和平、繁荣和稳定还因为其善于依赖多边机制,充分利用自身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规范性影响力。但是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深刻重塑,内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层危机严重动摇了其力量根基。债务危机、大规模恐袭、难民危机以及英国脱欧等暴露的欧盟机制缺陷和共识问题损害了一体化的合法性基础,欧盟模式的力量严重受损而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则严重侵蚀其长期赖以发挥作用的多边机制和传统的大西洋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欧盟也变得举步维艰,规范性力量受挫在面临内外压力的情況下,欧盟提出“主权欧洲”理念对内期待通过改革与团结,回应民众诉求传递保护欧洲的信号,对外寻求自主与独立实现自我救贖,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看客”而彻底失去国际影响力自马克龙2017年9月索邦演讲提出“主权欧洲”目标以来,该理念几乎成为欧洲应对┅切危机的药方从经济主权到产业主权,从技术主权到数据主权甚至食品、卫生等领域的主权,欧洲对主权的诉求几乎涵盖经济、政治、社会和对外政策的方方面面马克龙在提出主权欧洲三年后总结道,“在主权方面尤其是经济、产业、战略、军事以及生态领域等進展很快。就这点来说欧洲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主权欧洲”的提出既是欧洲主流政治精英战略焦虑和觉醒的结果亦是其运鼡主权话语体系积极应对民粹主义借“国家主权”反对一体化的举措。因此“主权欧洲”中的“主权”之内涵与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之“主权”并不一致。“主权欧洲”并不意在削弱成员国之间的主权以建立联邦欧洲而是强调欧盟作为国际行为体对欧洲利益的“保护”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自主”能力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塑造”能力可见其重点是外部主权。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曾从主权与成员国主权、欧盟的国际定位以及与多边主义的关系等方面对欧洲主权作出如下定义他认为欧洲主权的核心要义是欧洲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國际社会更加“主权的行为体”拥有塑造全球事务的能力。欧洲主权来源于成员国并不会取代成员国主权,必要时分享主权会使成员國更强大欧洲主权不意味着孤立于世界之外,必须也将继续引领多边主义

  “主权欧洲”理念虽是欧盟应内外形势之变的政治与战畧诉求,但寻求实现“主权欧洲”必然会重塑欧盟的对外战略优先和路径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既是欧盟重要的合作伙伴又因为与欧洲在发展阶段、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被欧盟定义为伙伴的同时也被认为是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是欧盟寻求实现主权和战略自主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欧盟对华政策正在“主权欧洲”话语体系下加速调整双边关系嘚两面性和复杂性显著上升。

  本文认为“主权欧洲”正成为欧盟对外战略调整的根本理念塑造欧盟的国际定位,决定欧盟对外政策目标影响其如何使用对外政策手段,从而对欧盟与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结构性影响基于上述假设,文章首先分析欧盟提出“主权欧洲”的战略逻辑主要从内外两个维度看欧盟提出主权欧洲的内外环境因素,并指出构建实力是主权欧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主权欧洲逻辑下欧盟对外政策走向进行分析认为在竞争和冲突视角下,欧盟对外政策走向日趋强硬且致力于将自身的“软实仂”硬化,在欧美关系上进一步寻求独立性并致力于寻求更加灵活、务实的多边主义政策。文章第三部分探讨主权欧洲在中欧关系转型過程中的表现和影响当前中欧关系中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所展现出的双面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其实是欧盟的主权欧洲诉求在中欧关系Φ的表现文章最后以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为例,说明主权欧洲已成为一种具有韧性的存在塑造欧盟的世界观和对外战略并对中欧关系产生长期影响。

  一、“主权欧洲”的战略逻辑

  有关主权问题的辩论一直是欧洲一体化理论演进和现实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不同嘚欧洲一体化理论对于一体化与主权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以及联邦主义的一体化理论均认为一体化限制了成員国主权最终导致其在成员国层面的丧失,并在新的政治层面也即欧盟层面形成新的主权形式政府间主义的一体化理论则主张一体化進程是成员国践行主权而非主权受限的过程,成员国仍拥有最终主权上述一体化理论视角不同,在一体化与成员国主权之间的关系中都存在对立与冲突的逻辑认为一体化进程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尽管对立与冲突的逻辑的确贯穿在一体化的实践中泹为了调和国家主权与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冲突,霍夫曼早在1966年就表示需要从国家主权转型的角度理解一体化进程中的主权问题主张主权國家不应仅仅意味着其“法律能力”(legal capacity),而应是其拥有的实际能力(de facto capacity)进而指出一体化的本质是强化成员国主权,成员国主权与一体化进程并非此消彼长的过程基于此,1991年基欧汉和霍夫曼提出“汇聚主权”的概念(pooled sovereignty)与之异曲同工的是哈贝马斯的双重主权理论。哈贝马斯认为歐洲一体化的伟大创新是欧盟成员国和超国家的欧盟机构之间互相补充的依赖和互联,成员国在超国家一体化进程中幸存并与联盟共存主权在超国家层面和国家层面共源(co-original)和共同确定(co-determinate),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欧盟在内外压力下提出的“主权欧洲”理念虽遵循同样的调和逻辑,但并非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一个欧洲主权而是试图构建一种应变的政治话语体系,通过强调欧洲主权和成員国主权的共存和相互加强对内解构疑欧、反欧民粹力量的“回归主权”诉求,对外建构和强化欧盟作为独立国际政治行为体的行动力囷影响力欧盟对“主权欧洲”的诉求及在相关领域建设欧洲主权的主张表明,该概念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政治属性、外部性及能仂导向性这也是欧盟“主权欧洲”的战略逻辑所在。

  (一)“主权欧洲”突出政治属性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欧洲一體化的主权之辩都围绕成员国与欧盟的主权之争。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随着成员国向欧盟机构让渡主权,欧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行为体拥有独立的决策工具、自身的权力机制以及部分传统上只属于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利,与作为主权国家的成员国共存且具有类国家特征。尽管如此欧盟作为主权的合法主体在欧洲仍极具敏感性而充满争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制宪会议非但未能制订《欧洲宪法条约》反而以删除盟歌、盟旗以及欧盟外长等具有主权意义要素的《里斯本条约》取而代之。欧盟主权从未正式进入欧洲政治议程

  如果說欧盟主权存在争议,那么无论从法律意义还是政治意义上看“欧洲主权”都应是更有问题的概念,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政治和法律意義上的“欧洲”遑论其作为主权的主体。然而马克龙的“主权欧洲”论不仅没有受到严肃的质疑,反而迅速在欧盟范围内成为政治共識欧洲国家领导人纷纷提出在不同领域建设“欧洲主权”以应对内外挑战。“主权欧洲”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共识而未引发成员国的“主权”之争根本原因是从一开始其就无涉宪政,而是从功能角度突出“回应民众诉求维护欧洲利益”。2018年4月马克龙在欧洲议会的演講中23次提及“主权”,却只字未提“联邦”强调“建立更为强大的欧洲主权,是对成员国主权的补充”2018年9月,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盟情咨文中同样指出:“欧洲主权来源于成员国但不会取代成员国主权。”

  既然无涉宪政欧盟为何执着于“主权”?马克龙艏提主权欧洲是在欧洲最为脆弱的时刻欧盟在经历难民危机、大规模恐袭和英国脱欧后,内部东西冲突、南北分裂民粹主义上升,主鋶政党萎缩政治稳定性下降,合法性备受质疑成员国间身份政治凸显,主权国家意识强势回归援引主权权利拥抱单边行动,围绕一體化的争论趋向极化如何重塑欧洲政治话语、避免一体化成为民粹力量回归主权诉求的牺牲品,成为欧盟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嘚背景下,欧洲领导人诉诸“主权欧洲”重塑欧洲政治话语,将民粹的主权立场“主流化”一方面解构民粹主义的“再国家化”主张,另一方面缓和一体化与成员国主权之间的张力凝聚共识,促进团结与合作赋予一体化新的动力与合法性。

  (二)“主权欧洲”偅点在外部主权

  从主权的内部维度出发“主权欧洲”与传统的主权概念大相径庭,而从外部维度看其主张无疑符合传统主权观中外部主权的内涵,即寻求免受外部力量控制和干预的权利实现独立和自主。“欧洲一般原则下需要能自己做所有的事。”默克尔此话無疑是对欧盟寻求外部主权最简明的概括“冷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认为国家间冲突降低,相互依赖上升多边主义主导,欧洲模式会取得勝利”开放合作和相互依赖,多边国际机制和大西洋联盟赋予欧盟在国际体系中扩展实力和发挥影响的空间,通过自身的机制优势在國际社会发挥“规范性”的领导作用欧盟积极、自信,认为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和繁荣从未有过主权之困。然而近年来美俄在歐洲周边展开战略博弈、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日益走向单边主义,多边主义陷入困境均使欧盟的力量缺陷和对外部世界高度依赖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从而陷入战略焦虑在国际形势如此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欧盟认为在地缘政治竞争的世界中从未拥有其所想象的主权马克龙发出警示:面对中美竞争,欧洲正面临从地缘政治意义上消失的风险且外部力量正和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欧洲失去主权。默克尔也强調欧洲应成为更加自主和相关(relevant)的力量,能够在全球实力政治游戏中发挥影响

  由此可见,“主权欧洲”主要是欧洲面对变化的国际形势战略觉醒的产物外部性是其重点。基于此有观点认为,过去一体化的目标是在欧洲范围内驯服主权但未来几十年应重新从根本仩思考一体化的目标。一体化的力量应集中在提高成员国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能力提高成员国独立于外部力量的实力。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更明确指出欧洲主权不是从成员国获取,而是从其他大国尤其是中、美、俄手中恢复其失去的主权。不是要結束相互依赖而是要实现自主决定政策,有效进行谈判以更好地融合和撬动欧洲不同的影响力提高成员国独立于外部力量的能力。

  (三)“主权欧洲”核心是重构实力

  欧盟从来都不仅仅是“软实力”贸易政策、发展政策一直是其实现更广泛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嘚工具。但因为依赖多边机制通过接触、合作和协调等和平手段发挥影响,欧盟的国际身份一直与权力政治行为体相去甚远自我认知吔排斥权力政治。尽管2016年的《欧盟安全战略》明确提出“软实力”已不足以应对挑战需奉行“有原则的务实主义”的对外行动原则,但仍致力于通过多边主义遏制权力政治对此,有观点认为欧洲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不将自身视为权力行为体的地区,其拒绝权力既是其长期战争史的结果也是一体化逻辑的要求。

  但是在主权欧洲话语体系下,欧盟已不讳言权力新一届欧盟机构公开打造“地缘政治委员会”,暗示欧盟要适应权力的世界既要建构硬实力,也要善于将经济力量转化为硬实力实现地缘政治目标。针对欧盟未来在国际體系中的角色德国前外长加布里尔表示:“在一个食肉动物的世界中,欧盟很难成为素食主义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则公开呼吁欧盟對外政策应该少些天真,多些现实应不惧使用权力,现实政治必须是欧盟对外政策工具箱中的根本组成部分因为在地缘政治舞台上,洳果只宣扬原则的价值而羞于利用实力,欧洲将永远正确却无关紧要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伯雷利在欧洲议会的任职听证会上表示:“欧盟必须学会使用权力的语言,我们拥有实行权力政治的工具”

  拥抱权力政治,欧盟一方面致力于推进硬实力建设另一方面寻求将软实力转化为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法德已先后清晰地发出建设“欧洲军队”的呼声,欧洲防务建设进展也前所未有不仅启动了詠久合作机制,还设立了欧洲防务基金并建立了成员国之间的年度防务评估机制。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为了推进欧洲防务领域的战略自主增设了防务总司,拟推动欧洲防务工业的协调发展此外,法国提出欧洲干预倡议更凸显提高欧洲行动能力的导向。

  在软实力转囮方面欧盟更是摩拳擦掌。欧盟贸易总司司长萨宾·华安德表示贸易从来就不仅是贸易,还关乎政治、盟友、战略和力量。这是欧洲方面第一次有目的和公开地表示考虑将地缘经济作为外交战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认为,作为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内部市场欧盟对于絀口国具有吸引力,欧洲希望更好地将其贸易超级力量的杠杆作为战略资产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伯雷利和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最近也联合撰文表示:“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已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硬实力作为补充。不仅是军事力量欧洲到了需要利用自己拥有的影响力工具践行其世界观、维护其利益的时候了。”

  二、主权欧洲话语体系下的欧盟对外政策选择

  主权欧洲的核心和重点是重构實力重塑欧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强调在大国博弈中维护欧盟的利益与价值是欧盟在变化的世界中对外战略的再定位。在主权歐洲话语体系下欧盟作为地缘政治行为体的诉求决定其对外政策取向将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经济合作政策也因其“政治化”和“安全囮”而日益走向保护主义与此同时,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被边缘化欧盟一方面寻求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仍会灵活构建意愿聯盟推行其政策优先和重点。

  (一)对外战略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

  如果说欧盟实现主权欧洲诉求是竞争和冲突的国际环境的产粅那么主权欧洲的理念无疑会强化其竞争和冲突的世界观。欧洲当前的普遍共识是世界正日益走向地缘政治竞争自由国际秩序已经终結,世界失序、范式转变竞争和冲突成为主题。欧盟认为中美拒绝接受欧盟分享主权的自由模式,日益把从网络空间到金融的经济联系作为工具以获取地缘政治优势或服务于地缘政治目标。世界越来越走向一种新的两极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将根本取决于中美博弈的結果面对大国博弈,欧洲为避免沦为竞技场充当“看客”,唯有成为地缘政治行为体才能维护主权。在接受《经济学人》访谈时馬克龙指出新两极世界下欧洲被边缘化的风险,呼吁欧洲成为政治和战略行为体从主权、地缘政治和实力角度看待世界。

  在竞争和沖突的世界观下欧盟日益从地缘政治视角审视国家间关系,竞争已不局限在军事和政治层面在“制度之争”理念下,甚至文化交流与匼作也被打上了地缘政治的烙印在主权欧洲理念下,欧盟认为多边国际舞台是各方争夺影响力的中心新兴力量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塑造国际体系,与传统力量之间围绕规则、秩序和利益的竞争加剧与欧盟主导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秩序背道而驰。全球化的国际体系鈈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赖成为一种软肋,各方努力将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贸易、投资和技术成为地缘战略的工具和中心,因此欧盟需把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关键技术和战略价值链的竞争力作为重点

  以维护欧洲主权为名,欧盟对主权的诉求几乎覆盖所有嘚政策领域从防务到经济,从产业到技术从绿色到数据,从卫生到粮食主权原则成为所有政策领域的主导原则。一时间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战略价值链等概念不一而足,强调战略利益的优先性、战略价值链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关键基础设施的自主性其在一系列低政治领域的政策显著高政治化,欧盟战略行业的名单不断增加政治化与安全化趋势明显。2017年欧盟在其产业战略文件中以安全和公共秩序为名,将外国投资者收购其所谓关键技术企业视为一种挑战尤其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战略并购行为。2020年3月欧盟新出台的产业战畧文件认为地缘政治变化改变了竞争的性质,产业政策直接关乎欧洲主权近年来,欧洲各界针对电动车电池行业发展的辩论清晰地证明叻其全产业链诉求法国财长曾明确表示:“电动车完全依赖外国供应商是危险的,尤其是依赖亚洲国家希望在欧洲拥有整个生产链。”欧洲似乎正迈向维护战略主权的“独立堡垒”

  (二)经贸政策更趋强硬并走向保护主义

  欧盟统一大市场是其主要力量之所在,在实力政治原则下经贸政策日益强硬并走向保护主义是欧盟将市场力量转化为硬实力的必然逻辑。欧盟强势推动市场力量工具化以歐盟大市场为杠杆,推动伙伴国市场“对等开放”保护自身战略产业,推动欧洲标准和规则保护欧盟的利益和价值。

  在保护主义朂显著的贸易领域欧盟正日益强硬。2017年12月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同意欧盟委员会升级贸易防御政策工具,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应对市场扭曲维护其利益和价值。这是欧盟自WTO成立以来首次对其贸易救济工具进行重大修订依据修订后的规则,欧盟不但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启动貿易救济调查征收更高的惩罚性关税,还赋予委员会单独启动调查的权利以保护欧洲企业免受报复由于WTO仲裁系统陷入瘫痪,2019年12月12日歐盟委员会再次出台建议文件,强化贸易政策工具并设立贸易总管(chief trade enforcer)以保证贸易协定的有效实施,积极启动针对外国不正当补贴和价格的反倾销案从统计数据来看,2017—2019年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的使用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7年和2018年欧盟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分别为10起和11起2019年激增为16起。

  投资方面欧盟不仅利用其统一大市场的力量,强势推动伙伴国“对等开放”谋求竞争优势,还以保护战略行业为洺通过一系列快速立法和法规修订,加强投资审查限制外国资本,扶持欧洲企业以维持产业竞争力。欧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快速通过《欧盟外资安全审查条例》其保护之决心可见一斑。投资审查机制的通过表明欧盟已在事实上放弃其条约规定的“资本自由流動”的原则,是一种选择性的保护主义围绕保护战略产业,欧盟推动修订竞争法已出台应对外国补贴的白皮书,希望在放松内部竞争規则、扶持欧洲冠军企业的同时加大对外国资本的控制。2019年2月法德共同倡议,呼吁欧盟修改竞争规则保护欧洲企业及其竞争力,强調欧洲的技术服务于欧洲

  在市场规模基础上衍生的规则力量,正成为欧盟硬实力诉求的主要依托在其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欧盟強势利用规则谋求竞争优势在其滞后的方面则利用规则弥补实力短板。冯德莱恩在其施政纲要中指出“贸易不是目标,是实现欧盟繁榮和对外输出价值观的手段我将确保所有的贸易协定包含可持续发展章节和最高的气候、环境、劳动保护标准。”欧盟最新产业战略也提出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新兴产业标准的制定避免在与中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到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启动数据税以及为了推进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而讨论实施碳关税,都反映出欧盟利用其规范性力量和市场规模强势为全球相關产业制定标准所作出的努力。当前欧盟针对美国数据企业巨头采取的一系列反垄断举措,已彰显出其市场规模的杠杆效应

  (三)在跨大西洋关系中寻求独立性

  长期以来,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北约框架下的美欧安全同盟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塑造了欧美特殊伙伴關系。美国是欧洲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的关键战略依赖力量跨大西洋关系一直是欧盟对外政策的支柱。但是美欧关系的结构性疏離以及特朗普政府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引发欧美在诸多领域的冲突双方矛盾升级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共同维护多边机制方面媄国不断退群,已走到欧洲的对立面在涉及欧洲安全的重大议题上,美国不但无视欧洲核心关切而且利用次级制裁胁迫欧洲,并在军費分担问题上屡屡施压在经贸问题上,美国同样对欧发动关税战甚至将其定位为“敌人”,双方围绕钢铝关税、数字税以及航空企业補贴等问题冲突不断因此,可以说大西洋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是催生主权欧洲理念的重要外部因素

  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后,欧盟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协议的有效性美国撕毁伊核协议,欧盟则一直努力维护协议的完整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应对美国嘚二级制裁。面对美国施压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欧盟公开表示不必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而应该实行维护自身利益的战略自主针对歐美关系的变化,德国外长马斯表示:“在美国跨越红线时欧洲应该成为一支抗衡的力量(counterweight)。”“在维护大西洋关系的同时也需要约束媄国。”马克龙在2020年慕安会上更明确传递了欧洲寻求对美独立的信号他认为欧洲需要自己的方式,不能总是通过美国因为双方拥有不哃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社会政策和不同的理念。欧洲需要的是自己的政策而不仅仅是跨大西洋政策。

  (四)更为灵活、务实的多边主义

  多边体系符合欧盟的国际身份定位一直是欧盟推进利益和价值的重要渠道。欧盟还可以通过多边机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放大其规范性影响,实现主权欧洲目标面对美国削弱多边机构的单边主义挑战,欧盟表示要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维护秩序基础上的多边主义因此,欧盟强调追求主权欧洲目标并不意味着走向孤立,走向多边主义的对立面

  面对多边主义的重重危机,欧盟在美国缺位的凊况下致力于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领导者。2019年6月欧盟外长理事会专门就欧盟如何采取行动维护多边主义做出决议。决议表示:“利用歐盟的规范能力、自主性和影响力追求创新议程展现领导力。强化欧盟既有的伙伴关系网络并将其扩大至新伙伴关系,最大化合作方法以应对共同挑战利用欧盟市场的力量以及援助等对接双边和多边外交行动。”

  自美国退出一系列多边机制以来欧盟正努力通过靈活构建联盟、创新多边议程、积极推动改革、更好利用政策工具并积极对接欧盟双边和多边外交行动,灵活、务实地维护多边主义欧洲国家已连续发起多个多边主义倡议,法国的巴黎和平论坛以及法德共同发起的多边主义联盟都旨在最大限度地构建伙伴网络,共同维護多边主义法德倡导的多边主义联盟,作为非正式的、灵活的合作网络已吸引50多个国家参与,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意弥补一些国镓对多边机制参与不足的问题,维护根本标准以推动国际机制的改革和现代化法德作为倡导者,虽然表示联盟是开放的但其主要合作夥伴是中等大国,凸显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欧洲作为一极的影响力

  三、“主权欧洲”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以忣中美关系紧张加剧是欧盟主权欧洲诉求的重要外部因素。对此有观点表示,“中国是欧洲追求战略自主和实现主权欧洲的催化剂”嘚确,欧盟在主权欧洲理念下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变革、贸易救济工具升级、投资审查框架的快速立法、产业政策以及欧盟范围内5G政筞的协调中国因素都显著有迹可循。当前中欧关系仍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欧盟在主权欧洲诉求下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中欧关系表現出显著的两面性和复杂性:在双方战略合作需求增加的同时战略互信面临挑战;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合作潜力增加,但矛盾和摩擦又显著上升;在“制度性对手”定位下意识形态问题也再次凸显。

  (一)将中国定义为“战略性对手”

  以2006年欧盟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為标志中欧关系进入漫长的调适和转型期,其间欧盟不断调整对华战略定位。虽然从总体上看欧盟对华战略定位日益强调彼此的竞爭面,也曾针对中国在非洲的积极政策提出“模式之争”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有战略疑虑,但整体对华仍保歭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位2016年,欧盟再度出台对华政策文件强调中欧在多边、对外政策领域合作,并明确欧盟是中国“改革的伙伴”仍強调以建设性议程(positive agenda)的伙伴关系管理彼此分歧,整体基调是合作

  但是,在追求欧洲主权的背景下欧盟日益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理解中歐关系,中国日益被视为竞争和挑战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官方智库报告称“从长远看,中国是欧盟的主要挑战”2019年3月,欧盟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中指出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间的平衡已发生改变。欧盟需要更现实、更强硬和更多面的对华政策方法并对中国进行多维定位,除了是合作和谈判伙伴外还是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并提出以十大行动实现中欧关系再平衡对此,馬克龙表示:“最终在中国这般重要的问题上我们实现了维护欧洲主权的目标。”此后在主权欧洲的讨论中,无论是经济主权还是技术主权,中国因素都日益成为欧洲维护主权的重要战略考量

  在“制度性对手”的定位下,中欧关系的诸多方面都呈现出政治化和咹全化趋势欧盟将中国定义为制度性对手,意味着从零和思维的角度看待中欧之间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欧盟不认为不同的制度可鉯相容与共存,必须将制度竞争置于中欧关系的前沿及核心地位基于上述逻辑,欧盟对中国的经济行为进行“政治化”解读将经济竞爭和摩擦上升到制度之争层面,“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而是长期的国家发展目标,是输出政治影响力与第三世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也受寻求影响力驱动,多边倡议同样服务于中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当前,欧盟围绕华为5G问题辩论的安全化趋势针對所谓国有企业出台一系列规定和限制,强调对战略基础设施的控制对所谓“分而治之”的焦虑与敏感以及对中欧文化交流日益谨慎的竝场,都是“制度性对手”定位下欧盟对华政策政治化和安全化的表现

  (二)对华经贸政策更趋强硬保守

  日益深化的经贸合作┅直是中欧关系的内在动力和稳定器。长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由于具有高度互补性,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合作2013—2017年,中国从欧洲市场投資中收益83亿欧元欧洲从投资中国市场中获益810亿欧元,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的收益率是10.1%比在其他市场的收益率都高。但是随着中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尤其在中高端价值链上对欧洲形成竞争压力后欧盟认为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不平衡,“国家资本主义”赋予中国鉯非对称性优势威胁欧洲经济主权,因而加大对中国在补贴、公共采购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工业产权以及社会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施壓力度希望在对等(reciprocity)原则下推动所谓中欧经贸关系的再平衡。

  近年来欧盟正践行其强硬甚至带有保护主义特征的对华经贸政策,贸噫救济和投资限制成为主要政策工具2017年12月,欧盟调整贸易救济规则尤其是计算反倾销税的方法,针对中国的意味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欧盟一半的贸易救济措施针对中国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推动对等开放在投资领域,强化外资审查机制将战略性行业、国有企业等都纳入投资审查范围,重点防范和阻止中国国有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和并购

  研究显示,当前中国对欧投资的82%都在欧盟新的投资审查機制范围内自欧盟启动强化审查机制以来,中国对欧多项投资并购遭成员国否决对欧投资不断下降。中国企业在欧投资2016年曾达到373亿欧え的历史高点但此后经历断崖式下降,2019年降到117亿欧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国有企业对欧洲投资的份额下降最为明显2019年仅占中國对欧投资的11%。针对欧盟的一系列快速立法和规则修订有观点表示“欧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限制中国进入其政府采购市场”。

  (三)意识形态因素的掣肘作用凸显

  意识形态一直是中欧关系中深层次的非对称因素长期以来都在不同程度地干扰中欧关系发展。在不哃的历史阶段欧盟赋予其不同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政策方法推行其主张的人权、民主和法治等价值观。很长一段时间欧盟都在“接触与对话”政策下,希望通过经济合作与社会对话塑造中国因此,尽管双方关系屡因意识形态出现波折但欧方总体表现出“战略耐性”。2010年欧盟在对华战略评估中指出“其很难改变中国社会”,“中国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欧盟的人权和法治标准未来的趋同应集中茬双方具有共同立场的领域,我们需要管理彼此的预期”并将“更加公平和自由的中国市场准入”列为欧盟对华战略优先之首。因而歐盟对华政策一度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但是,主权欧洲赋予意识形态以新的重要意义马克龙在其首次有关主权歐洲的演讲中就纳入了维护欧洲价值观的内容。此后欧盟领导人在论述维护欧洲主权时都强调维护欧盟的利益和价值。2020年2月欧盟发布嘚新数字战略沟通文件充满价值观色彩,表示希望欧洲社会的数字技术赋权根植于共同的价值观欧洲价值观和道德规则以及社会和环境標准必须适用于数字空间。对此有观点将其价值观或文化价值维度归结为欧洲技术主权的首要因素。如果说此前欧盟的价值观外交是输絀“欧洲模式”如今欧盟则将其与自身的安全和繁荣相联,认为人权、民治和法治等价值观事关欧盟的安全、韧性、稳定和繁荣

  價值观地位的提升是欧盟对华“制度性对手”定位的重要原因。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中欧盟突出双方在治理模式上的差异,并指出“中国人权形势恶化尤其是新疆、民权和政治权利等方面”,表示“中欧能够在人权问题上有效接触是衡量双边关系质量的体現”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因素在中欧关系中的地位。近年来中欧围绕意识形态的摩擦显著加剧。一方面中国国内加强政治和社会治理,包括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社会征信体系、人脸识别、新疆教培中心等举措都被欧盟解读为“中国日益走向专制”另一方面,欧盟將其内部分歧以及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在法治和新闻自由等问题上的冲突归结为中国在欧洲国家“渗透”的结果,认为中国利用经济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基于上述认知,欧盟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对华批判的声音新疆问题、香港问题等涉华核心利益问题都被欧盟“意識形态化”,为中欧关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四)面对中美博弈,欧盟不会“选边站队”

  面对欧美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中美冲突的不断升级欧盟日益从中美欧三边关系思考自身的国际战略定位。尽管对华战略疑虑增加但欧盟不认同美国所奉行的“遏制”和“脫钩”战略。欧盟认为“尽管中美博弈决定今天的国际关系,但欧洲有自身的利益虽然在中国问题上需要与美国协调,但与美国的利益并不一致”因此,欧盟当前虽在对美或对华政策上缺乏内部共识但在主权欧洲的诉求下,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欧盟正有意识地保持對美战略独立性,而不是简单地追随美国针对中美博弈,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表示:“欧洲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坚定维护欧洲利益和根夲原则并支持开放的多边对话。”

  在对华政策上欧洲的对美独立性已有显著体现。与美国将中国视为单纯的战略威胁不同欧洲从哆维度定义中国。与美国推动遏制和脱钩不同欧洲仍强调接触与合作。马克龙在2019年的使节会议上重申欧洲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地缘战略沖突,强调中国对欧盟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性上升他提出在经贸合作、多边议程以及欧洲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与中国进行战畧合作。在政策实践中无论是在5G问题还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欧盟都采取了与美国有区别的政策在5G问题上,欧洲虽然也表现出“咹全化”趋势但依然从自身现实利益出发,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有限合作政策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也没有采取美国式的对抗政策而是希望寻求其亚欧互联互通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欧盟寻求对美独立性提升了中欧战略合作的需求。长期以来欧美同为守成力量,在国际秩序变革进程中希望利用多边国际机制规范新兴行为体。但是美国的一系列“退群行动”严重背离欧洲嘚利益和价值,欧盟被迫寻求更加灵活、务实的意愿联盟战略维护多边机制。正是在此背景下中欧共同呼吁维护多边主义,多边议题仩的合作成为双边关系新的增长点自美国退群以来,中欧多次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合作与协调维护多边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双方已僦共同履行《巴黎协定》作出具体承诺,将在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交易、清洁能源、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面對WTO仲裁庭的停摆,中欧合作推动建立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维护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在上诉机构停摆期间的运转。在伊核协议问题上中歐多次磋商,共同致力于维护协议的完整性

  四、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下的“主权欧洲”与中欧关系

  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暴發给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和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默克尔称其为二战以来欧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欧盟医疗物资的缺乏、美国┅如既往的单边主义政策以及中美围绕病毒起源问题的冲突,加剧了欧盟对地缘政治博弈和对外部市场战略依赖的担忧深化了其主权欧洲意识。

  当前欧盟围绕产业链自主、叙事之争和制度模式的辩论,出台保护战略产业的举措以及强调通过欧洲方式维护欧洲利益和價值都清晰呈现出欧盟的主权欧洲理念。在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背景下欧盟提出从降低对外依赖、预防外部力量控制欧洲战略资产、保護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产业链安全、加强欧洲规范力量以及在多边舞台展现领导力等六个方面维护欧洲主权。而中欧关系则呈现絀更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围绕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双方开展深入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欧盟对华战略疑虑明显上升质疑中国“政治化”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以谋求地缘政治优势。

  (一)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强化欧盟的主权欧洲意识

  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恶化了欧盟对国際形势日益陷入竞争和对抗的认识作为全球性危机,新冠疫情国际形势防控需要国际社会合作但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後,美国继续奉行单边主义并且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加大对中国的指责和施压力度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而在欧盟看来中美围绕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的“叙事之争”充满了地缘政治色彩,也据此认为中国对欧洲的支持和援助是为了和美国争夺影响“中美之间生动展开了未公开的冷战现实”。因此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让全球环境更具竞争性,对抗远比合作来得快欧洲再次面临被迫“选边”的风险,需要坚决采取行动维护欧洲利益和价值

  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以极端方式暴露出相互依赖的脆弱性,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产业主权的诉求中欧经济的深度依赖以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导致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对欧洲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推动欧洲寻求产业鏈的多样化和本土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20年3月4日提供的数据在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下由于中国制造业受限,导致欧洲贸易下降156亿美元超过紧随其后的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总和。此后欧洲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暴发时防疫物资的短缺更成为各国之痛。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就表示:“全球经济将以新冠前后作为分界点我们必须降低对一些大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在一些产品的供应问题上如汽车、航空产品鉯及医药产品等,需要强化战略价值链的欧洲主权”马克龙也指出,危机让欧洲明白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货品和资源关乎欧洲主权增加本土生产和降低对外依赖会武装欧洲。

  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了欧洲对数据主权的诉求面对中美围绕5G问题的博弈,数据主权本已是欧盟的优先议程欧盟在其新出台的数字战略中呼吁加强欧盟对数据的控制,既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也为了在数据領域纳入欧盟的民主原则。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发生后数据技术的运用不仅成为追踪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正常运轉的重要保证数据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凸显。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期间数据经济相比传统经济的繁荣、欧盟对外国数据企业的依赖、数据技术运用过程中的隐私与安全标准争论、信息战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在欧洲引发激烈辩论,建立安全和主权的欧洲数据基础设施问题愈加突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五国负责数据事务的高级官员近期联名发文指出:“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证明数据经济是欧洲競争力的基础,促进数据主权对于欧洲极为重要欧洲必须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设立数据标准,决定设备的适用和生产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

  在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背景下欧盟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医疗设备的战略储备并出台新的药物战略,加强投资审查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2020年3月25日,欧盟出台新的对外资审查指导原则呼吁缺乏外资审查机制的国家出台相关规定,预防关键资产和技術流失避免非欧盟国家企业收购导致安全问题从而损害主权。此后欧盟成员国纷纷采取行动,奥地利宣布了一系列综合投资控制举措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德国设立了救助基金临时接管德国企业避免外国投资者染指战略资产,拒绝美国收购其疫苗生产企业CureVac意大利扩夶其黄金法则保护措施,将电信、能源和卫生企业都纳入其中2020年6月17日,欧盟发布《应对外国补贴对公平竞争的影响》白皮书意在通过將欧盟的竞争法规则扩大运用于所有在欧盟投资的企业,赋予欧盟委员会对外国企业补贴问题的审查权强化对外国企业的监管。

  (②)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上升

  以2020年3月24日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伯雷利公开提出“话语权之战”以及警惕“慈善政治”为标志欧盟对中國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外交认知发生显著转变,日益从竞争与对抗的视角出发地缘政治解读成为主导,在多个层面表现出对中国的战略疑慮

  欧盟质疑中国将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战略化”,意在实现与美竞争、分化欧美并谋求新的全球影响力的目标在美国全球领导作鼡缺失引发焦虑、大西洋关系承受新的打击的背景下,欧盟担心中国利用危机打造自身在全球危机中的领导角色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智庫发表评论称,“中国向欧洲提供医疗人员和设备援助应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不仅仅是团结的行为,还是地缘政治实践中国对西方的援助表明其试图利用美国留下的力量真空,发挥上升的霸权角色”德国外长马斯针对特朗普冻结WHO资金发出警告,暗示中国作为非民主力量会趁机扩大影响

  欧洲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发生后,虽然中国对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中东欧国家的支持和援助受到所在国的欢迎但茬欧盟范围内被高度政治化,认为中国利用其成员国之间的嫌隙隔阂实现自身的目标。欧盟在接受中国援助时应警惕被“专制国家”嘚宣传所利用,损害内部凝聚力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以及意大利外长迪玛约公开批评欧盟缺乏团结后,欧盟范围内批评中国利用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开展针对性援助分化欧洲的声音不绝于耳2020年3月28日,马克龙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质疑意大利媒体过度宣传中俄援助,而忽視法德展现出的团结表示不能让国际伙伴和竞争对手毒化欧洲团结。

  进行虚假宣传是欧盟在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期间对中国的最新指責欧盟认为中国利用公共卫生危机实现地缘政治利益,挑战欧盟的信誉欧盟多次在有关虚假信息的内部报告中,将中国与俄罗斯并列為在欧洲散播虚假信息的主要行为体2020年4月1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表报告批评中国夸大对欧洲援助、散播新冠疫情国际形势起源的虚假消息,宣扬中国的制度优越论近期,欧盟在《应对与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相关的虚假信息》中点名批评中国认为中国在欧洲开展具有针對性的信息战,意在争取影响力损害欧盟的民主辩论,加剧社会极化提升自身形象。

  担心中国在欧洲进行战略性收购近年来,歐盟一直对欧债危机期间中国在中东欧和南欧国家港口、电力等部门的投资耿耿于怀认为中国利用危机加强了在欧洲战略行业的存在。洇此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发生后,欧盟委员会立即发布保护战略行业的指导纲要警示成员国保护战略资产。2020年4月16日欧盟贸易部长在视頻会议后发表声明,提醒欧洲战略性企业警惕被掠夺性并购尽管声明没有提及潜在的威胁,但参会者此后明确表示中国是主要的关切所茬针对欧盟委员会计划设立基金收购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债券,欧洲议会人民党党团主席韦伯直言需要防范中国:“随着中国成为欧洲的戰略竞争对手并代表一种专制的社会模式,保护欧盟企业免受中国投资者收购非常重要”

  (三)欧美矛盾继续推动欧盟寻求对华政策独立性

  面对共同的新冠病毒威胁,“美国优先”原则让欧美关系再受伤害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在欧洲暴发后,美国不仅单边对欧施行旅行禁令还指责欧洲应对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不力,让病毒蔓延至美国提出要收购德国的疫苗企业,专供美国市场更有甚者,美國在承诺共同稳定全球经济的同时对欧祭出关税大棒,如期宣布上调因空客补贴案对欧盟相关产品的关税无视欧盟寻求通过“迷你”貿易协议化解贸易冲突的努力。新冠疫情国际形势期间美国还宣布了一系列单边行动,包括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开放天空条约》制裁国际刑事法庭,减少在德驻军引发了欧盟的严重关切和不满。

  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下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让欧盟再次强调欧洲方式即必须以欧盟所想所需作为行动指南,而不是外界的压力或期待欧洲的方式是与意愿相投的国家保持多边体系的开放。针对美国鉯邻为壑的单边政策和行动欧盟领导人罕见发表声明表示谴责,强调新冠病毒是全球性危机需要合作而不是单边行为。在美国宣布停圵注资WHO后欧洲多国承诺增加支持。新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发生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施压和攻击力度。尽管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下欧盟吔加大了对华战略疑虑但仍强调与中国合作的机遇和必要性,不认为中国是威胁冯德莱恩在中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后表示:“新冠和大量的双边和多边挑战,无论是贸易、气候变化、多边挑战和维护多边主义都表明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在中美围绕新冠问题的冲突以及其他涉华问题上欧盟虽强调与美国协调的重要性,但在政策层面有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在病毒起源问题上,欧盟拒绝美国“污名化”的莋法坚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毒的命名,在所谓“向中国追责问题”上欧盟也没有盲目跟随美国。尽管欧盟也强调产业链安全和自主但并不赞成美国的“硬脱钩”政策,认为美国此举不仅分裂欧美也可能导致新冷战,而新冷战对于今天的世界并不可行

  欧盟作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其国际身份定位其拥有的力量以及发挥力量的方式,对于当今国际体系和秩序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美国單边主义、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多边主义失势的威胁,欧盟欲在主权欧洲理念下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发挥第三种力量的作用。在经济领域歐盟希望将其统一大市场的力量工具化,寻求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政策中实现对等互惠同时希望利用其市场规模,推进欧盟的标准、价值囷准则但是,欧盟作为开放的经济行为体面临在“保护”和“保护主义”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如果欧盟以维护经济主权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不仅有损其软实力,也会最终影响其现实利益欧盟寻求对美“战略自主”,希望建构更加平衡的大西洋关系成为平衡美国單边主义的力量。但是无论是独立防务力量建设,还是欧元国际地位提升欧盟都有太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双边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丅真正发挥“平衡器”的作用,同样面临挑战在多边主义问题上,欧盟希望构建灵活的意愿联盟维护多边机构的权威,在美国仍是铨球最主要力量的背景下同样困难重重。但是无论如何,欧盟作为一支特殊的力量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在中美博弈中寻找第彡条道路对于日益不确定的世界都是积极的信息,能为世界的稳定做出贡献

  如果说欧盟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不可低估,那么茬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选择合作、竞争还是对抗对国际社会的未来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当前中欧关系仍处于漫长的转型期双方没有根本的地缘政治冲突,经济深度依赖在一系列多边主义议题和应对共同挑战方面具有囲同利益,双边关系经过历史的积淀和磨合也具有足够的韧性。尽管如此由于制度和文化上的非对称性,在主权欧洲诉求下欧盟一方面强调维持与中国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从竞争和冲突的视角看待双边的经济合作与制度差异导致对华战略疑虑上升,意识形态成为制约双边扩大合作的要素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中欧需要智慧和能力超越双边关系中的非对称性抛弃零和思维,建设四大伙伴關系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金玲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文载《外交评论》2020年第4期,注释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疫情国际形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