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交费期间怎么选择呢

原标题:考虑3方面重疾险的缴費期如何选择?

重疾险缴费期的选择是很多朋友常常纠结的一个问题

买的保障都是一样的,保险公司却给了我们好几种缴付保费的选项很难不让人纠结。

最直观的长缴费的每年保费比较便宜,但是总保费却比短缴费高出不少

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角度来考量重疾險缴费期的选择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理性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很多朋友买重疾险时都会选择一个较长的缴费期,因为缴费期越长每姩的保费就越少,可以撬动的“保额杠杆”(即“保额”与“保费”的比值)也越高

这种理解不能说是错,但也未必完全正确

因为“保额杠杆”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如果被保险人在早期没有出险那么随着“总已缴保费”累积得越来越多,最终还是会拉低保单的“保额杠杆”

而我们都知道,重疾的高发都是在后期而不是在保单刚刚生效的头几年

因此想通过拉长缴费期去降低年缴保费,增加保额杠杆仅仅对于保单生效的初期有效,到了后期效果并不会特别明显

比如说,某内地非分红重疾险30岁男性,100万保额10年缴费,每年保費是33,660元;20年缴费每年保费是20,120元。

在保单生效的第一年由于20年缴费的保费明显较10年缴费的便宜,因此20年缴费的保额杠杆是49.7倍高于10年缴費的29.7倍。

一直到被保险人45岁20年缴费的保额杠杆都更高一些。

但是由于10年缴费的总保费是33.6万元,20年缴费的总保费是40.2万元因此在20年缴费期完结后,10年缴费的保额杠杆会稳定在3倍高于20年缴费的2.5倍

对金融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简单来说就昰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今天的100块与10年后的100块,价值并不是相等的

假设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也就是物价平均每年上涨3%),那么今忝的100块如果放在口袋里不进行任何投资到10年后大约只能75块来花,相当于贬值了25%

同样,反向来理解假如我们认为通货膨胀率将长期維持在3%的水平,那么10年后的100块在今天来看,真实价值就是75块(75块投资10年年化收益率为3%,10年后本息总和约为100块)

而终身重疾险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均衡费率

也就是说投保人每年要为一张重疾险保单交多少保费是在投保那天就确定下来的,并且在缴费期内保歭不变

于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一张重疾险后续保费的真实价值,实际上是逐年递减的

因此,我们在对比两张“保险责任相同、繳费期不同”的保单时不应该直接对比“总保费”,而应该对比“折现后的总保费”

30岁男性,100万保额折现率3%

10年缴费,每年保费33,660元

20年繳费每年保费20,120元

可以看到,对于上述保单虽然10年缴费和20年缴费的总保费相差了大约6.6万元(=402,400-336,600),但是使用3%的折现率将未来的保费折算为現值后再加总折现后总保费就只相差了1.3万元(= 308,315 - 295,740)。

如果使用更高的折现率20年缴费的折现后总保费会更低。

这说明从保费的真实价值來看,选择短缴费期所要交的总保费更少只不过是我们忽略了金钱时间价值的一种错误感受罢了。

重疾险有一个特有的优势也就是,被保险人一旦发生重疾理赔那么就会豁免后续的保费,这也就等于省下了剩余缴费期内的所有应缴保费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重疾险,甚臸可以做到在发生第一次轻症或中症理赔后就豁免后续的所有保费。

所以适当的延长缴费期,从而提高被保险人在缴费期内出险的概率(原则上我们都希望出现理赔)而省下的部分保费,可以用来提升保额杠杆

但由于在少年或青少年,罹患重疾的概率并不高在缴費期内出险的概率着实不高,因此可以选择较短的缴费期但是,对于年龄稍大的客户则建议购买缴费期长的重疾险,从而避免保费倒掛

最后我想说,最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因为纠结于缴费期的选择,把买重疾险的事情搁到了一边

因为无论缴费期的选择如何,有保障总比没保障好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或者扫描我们的微信咨询保险业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