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者认识障碍和生活运动障碍和社会参与障碍保险公司如何赔偿?

智慧树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2020章节测试答案

1、据研究,世界上由吸烟引起的癌症占
2、体内乙醇含量达到多少ml时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精神失控?
3、下列哪项最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B、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
E、不胖不瘦,身体强壮
4、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总人口的:
5、2008年我国城市疾病死亡率排首位的疾病是:
6、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C、对个人和(或)他人的健康有明显的危害
7、危害健康的习惯性行为包括
8、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9、吸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危害因子
10、健康四大基石包括
1、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天生就是给人吃的,营养最全面:
2、哪种营养素是体内氨的唯一来源?
4、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是
5、缺乏时可导致食欲减退、性成熟障碍等症状的是

6、三大营养物质通常是指
7、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8、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
9、属于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10、关于维生素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第一个发现并正式全名的维生素
B、缺乏时可导致坏血病
C、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
D、胡萝卜、鱼肝油中含量较多
1、卫生部2004年10月12日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肥胖率约为
2、某人的身高176cm,体重82kg,其体重指数是
3、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
4、关于肥胖的危害,正确的是
C、易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
D、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5、减肥时,饮食方面应做到
A、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
C、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6、与肥胖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7、减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新陈代谢水平,主要方法有
C、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8、减肥者可以通过服用食欲抑制剂芬氟拉明,减少能量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
9、过度肥胖者可以通过利尿药“速尿”、泻下药“大黄”等减轻体重。
10、有氧运动是减肥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有
A、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提供的
C、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D、运动时大多数肌肉参与活动
E、持续时间15分钟以上
1、鱼类尤其是海鱼中的哪种成分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2、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中性脂肪包括
3、高脂血症是指哪些血脂高于限值?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
5、高脂血症的早期症状包括
A、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清醒,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D、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
6、可引起血脂升高的膳食因素
7、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原则包括
8、某高脂血症患者,40岁,运动治疗时合适的心率是
9、在热能相同的情况下,多糖可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果糖和蔗糖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0、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浆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升高甘油三酯。
1、医学研究表明,何种元素摄入增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成正相关?
2、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摄入的钠盐应少于
3、下列血压属于正常值的是
4、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比较,测定血压时应
5、高血压病防治中存在“三高”和“三低”,其中“三高”是指

6、高血压病治疗中对任何年龄组都适合的是
7、高血压病的饮食治疗应注意
C、严禁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E、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
8、高血压病患者共同的症状是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9、高血压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并控制血压。
10、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药物后血压降到正常就应及时停药,以免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A、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D、发病年龄多见儿童和青少年
E、占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
2、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3、在饮食方面属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有
4、俗称糖尿病治疗“五套马车”是
5、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可适当补充
6、糖尿病人的食物选择可多选用
7、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好处包括
8、糖尿病人的运动治疗
C、饭后一小时至三小时之间这宜
9、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10、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一旦得病需要终生治疗。
1、最常见的心绞痛疼痛部位

D、前胸+左肩+左臂疼痛
E、上腹部疼痛(相当于胃的部位)
2、下列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这些危险因素中,你能区分哪些是可控制的因素吗?
3、下列哪些因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下列属于冠心病的是
D、隐匿型或无症状冠心病
5、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相关的疾病有
6、心绞痛发作时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7、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下列哪些脂蛋白增高对机体不利?
C、高密度脂蛋白(HDL-C)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E、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8、下列哪些行为生活方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9、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病人应尽量避免:
E、通风不良、人群聚集的场所
10、冠心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脑卒中的常见诱发因素有
C、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2、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为
D、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阻塞脑血管
3、关于脑卒中,下列哪项有误
A、出血性脑卒中,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B、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血管阻塞而引起血流障碍所致
C、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高的“三高”特点
D、缺血性脑卒中,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
E、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内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4、下列哪些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5、下列哪些是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
C、避免病人头部的震荡
E、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不要给病人使用降压药
6、关于脑卒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D、致残率高是脑卒中的特点之一
E、脑卒中就是“中风”
7、哪些行为生活方式可增加患脑卒中的概率
8、脑卒中的常见预兆有
A、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B、突感双侧面部或手脚或舌唇麻木
C、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D、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变
E、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事物
9、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10、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是先躯干、后四肢,先近端、后远端。
1、关于“世界慢阻肺日”,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
B、确立“世界慢阻肺日”的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
C、慢阻肺的发生与抽烟关系密切,所以“世界慢阻肺日”就是“世界无烟日”
D、2015年11月1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慢阻肺日”,其主题是:“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
E、确立“世界慢阻肺日”是改善目前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2、香烟燃烧的烟雾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主要的成瘾源
3、关于PM2.5,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PM2.5的产生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
C、这些颗粒物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D、长期接触可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
E、PM2.5是形成雾的主要成分

5、下列哪些特征有助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D、反复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发生2年以上
6、慢阻肺患者可有哪些症状
E、气短或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
7、目前已经确定的可引起慢阻肺的因素有
8、下列哪些因素与慢阻肺的发生关系密切?
A、长期暴露于某些职业环境如建筑业等
B、营养因素如维生素A缺乏
9、防治慢阻肺的主要措施
A、预防感冒,必要时可接种疫苗
B、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D、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10、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可通过以下哪些问题进行自测
C、年龄超过40岁了吗?
D、吸烟或曾经吸烟吗?
E、在进行爬楼梯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A、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B、20%-60%的癌症与膳食有关
C、吸烟可提高肺的抵抗力
D、N一亚硝基化合物与胃癌、食管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E、世界无烟日的设立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
2、关于脂肪瘤下列哪项有误
A、脂肪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B、脂肪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史
C、脂肪瘤的发生与过度饮酒和长期高胆固醇饮食有关
D、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E、脂肪瘤质地柔软,生长迅速,常出现压迫症状
3、下列哪些属于良性肿瘤
4、下列哪些行为生活方式与子宫肌瘤发生关系密切
B、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补品及美容美肤品等。
5、下列哪些行为生活方式与乳腺良性肿瘤关系密切
B、睡眠不足尤其是熬夜或喜欢夜生活
C、长期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品(如豆浆等)
D、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
E、文胸佩戴不正确或选择质量不过关的文胸
6、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有

7、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
8、关于肺癌你认为正确的是
A、吸烟、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
C、35岁~65岁是肺癌发生的高峰期
E、刺激性咳嗽,久咳不愈或血痰为早期症状
9、与肝癌关系密切的因素
10、下列哪些不良的膳食结构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A、高脂肪、低纤维膳食
B、高胆固醇、高热量膳食
C、低脂肪、高纤维膳食
D、低胆固醇、低热量膳食
E、高胆固醇、低纤维膳食

}

  由于多数精神障碍都是起病于青少年期的慢性精神障碍,其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正常同龄人心理发育水平和健康程度。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患者才有可能不需要服药也能保持正常状态。因此,长期坚持以下几点对实现这个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

  由于人脑是在猿脑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人脑残留了很多猿脑的特征,其发育也必须符合猿脑发育的规律。在古猿和类人猿生活的年代,它们必须终日奔忙才能采集到足够自己果腹的食物。在夜色降临时,他们一定要“归巢”——回到足够安全的洞穴或其他地点休息,否则他们肯定会成为夜间活动野兽的食物。对于古猿或类人猿,“归巢”后最重要的活动可能就是睡眠了:在没有娱乐活动、没有照明条件的夜间,睡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主要生活内容。而由于他们日间采集的食物营养价值不高,一夜睡眠后就会饥肠辘辘,当第一缕晨光照射在它们的栖息地时,他们就会又投入到采集食物的活动中。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也塑造了相应的生物节律——夜间的规律性睡眠伴随着相应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从而使大脑得到正常的发育。现代研究已经发现,过晚睡眠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记忆力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同样的治疗措施、同样的药物剂量以及同样的服药依从性,在住院环境下作息时间规律,符合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的患者比那些作息时间不规律的门诊患者疗效要好一些。这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患者保持“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对其病情有益,而且可能对其大脑功能恢复有益。而且,神经生理学研究也提示,违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规律,其睡眠周期伴随内分泌活动——“褪黑素”分泌也会出现异常,达不到生理水平,而影响次日的精神活动效率、记忆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患者首先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保证晚上10点前睡觉,8点前起床,如果有需要加班的任务,也最好早睡,次日早起几小时完成这样的加班任务。同时,我们还希望患者在睡前不喝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饮料,如咖啡、茶等,也不要从事那些可能会增加大脑兴奋性的活动,如观看情节曲折或内容惊险的影视节目及阅读某些引起活跃联想的书刊。对于睡眠需要增加的患者(包括药物导致的过度镇静和思睡的患者),尽早就寝,尽早起床,醒后绝不能“赖床”,而是从事一些可以增加兴奋性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等,这样既有利于良好作息习惯的培养,有减少了过多睡眠导致的体重增加。

  二、按时按量服药。

  当代精神医学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在治疗精神疾病的所有治疗手段里,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可以这样比喻:患了精神疾病就像是一个人发生了下肢骨折,在下肢骨折的情况下,骨科医生会为患者打上夹板或石膏绷带,并为患者提供一支拐杖,这就为患者提供了行走的可能,待到骨折愈合,患者就可以拆下夹板或石膏,扔掉拐杖,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精神疾病患者服用治疗药物就相当于下肢骨折患者行走中需要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拐杖的支撑一样,既要促使病情恢复,更要为参与正常的社会功能活动提供可能。待到病情恢复、社会功能与同龄健康人一样良好,患者就可能停用药物。可以这样认为:服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服药,是为了让病人变成正常人。

  首先是要按时服药。无论是住院治疗患者,还是门诊治疗患者,一旦建立起较好的、规律性服药的习惯就应该保持,不要轻易改变。较好的服药习惯一般是两次服药时间间隔适当,如每天服用两次药物,早上7点、8点服用一次,晚上也是7点、8点这段时间服药,这样服药的时间才较为均衡。若每天需要三次服药,早餐后、午休后以及晚餐后服药时较为合理的,一则是时间间隔较为均匀,二则餐后服药也不易忘记。规律性服药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每个患者会建立起符合个人服药习惯的时间药理学规律和时间药物代谢规律,以保证体液中有足够平稳的药物浓度。这与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一样,在相应的时间,人体相应器官就会为进食作好准备,如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等。同样,在应该服药的时间服药,机体的相关器官也会有相应的功能调整,以适应服药这个治疗活动。

  其次是要按量服药。多数精神科药物都有所谓的“治疗窗”浓度,这个治疗窗浓度一般是介于最低与最高有效浓度之间。在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当前病情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剂量和对应的血药浓度(例如,丙戊酸的有效血浓度介于75-125μg/ml之间,碳酸锂的有效血药浓度是血锂介于0.8-1.4mmol/L之间),达不到相应血药浓度的药物往往也达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而高于这个浓度往往副反应就会增加。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当前的治疗阶段(如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选择适宜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在患者社会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时,医生自然会考虑位患者减量并最终停药。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患者处于何种情况,都不可以骤然停药,这样的停药往往导致病情很短时间内复发,或者出现。此外,若因躯体疾病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时,请咨询经治医生,两类药物合用是否有不利的相互作用,如果医生肯定地告知有不利的相互作用,建议再咨询精神科医生后决定是否可以暂时停药。反之,如果医生不能肯定是否有这样的风险,我建议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治疗躯体疾病合并症如“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短期用药,不会对躯体构成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可能与服药有关的不适时,均应尽快就诊而非自行停药。因为,一则这样的不适很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而非药物的副作用,只有医生有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则这种不适即使就是药物的副作用,也只有医生才能做出判断并进行处理、提供下一步治疗的指导,而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的风险。

  可以这样说:不按时按量服药,保证不了疗效但却无法规避副作用,等于“花钱、吃药、没有效”。当然,按时到医院找熟悉自己病情的经治医生就诊是保证正确药物治疗的前提。

  三、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如前所述,精神障碍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患者不需要再服药。

  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期甚至儿童期起病的患者往往具有一个极其相似的特点,即心理成熟程度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有较大差距,简言之,就是心理成熟度不够。心理成熟度不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对精神应激、压力或刺激的应付方式不健康、承受能力不足。同样的精神应激或压力对于健康的同龄人可能并不构成很大的挫折反应,但对于心理成熟度不够的人则会导致较大的挫折反应,出现我们俗语说的“钻牛角尖”的反应方式,或者是禅宗理念的“放不下”心理反应,最终导致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失效,进而发生精神异常。

  因此,若想患者在患病后不再复发或尽可能少复发,除了合理恰当的药物治疗之外,在治疗过程中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心理功能进一步发育成熟,达到同龄健康人的标准则是最终不用服药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在住院的急性治疗期,还是在门诊维持期,我们都特别强调上述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与人群的重要性。

  此外,多数青少年期起病的患者往往还有另外一个缺陷,即兴趣爱好相对不足。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下,很多青少年在学校里可能是成绩优异或出色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集中在读书考试的受教育模式中,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在其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父母和教师往往不能发现此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一旦状态变差,特别是让他们引为自豪的学习成绩落后,患者就不能够走出失败的感受、情绪,以致成为发病的潜在诱发因素。而此时患者再建立新的心趣爱好几乎不可能,只能钻在失败的牛角尖里沉沦、崩溃。

  因此,鼓励患者在病情开始康复时就开始逐渐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包括对美丽的大自然、快乐的交友活动等产生兴趣,最终使自己融入正常人生活模式,进入正常的人生轨道。

  若想达到上述目的,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建立和形成能够使患者寻求丰富快乐资源的兴趣爱好,使其成为与社会有足够充分联系、社会功能完全正常的社会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患者达到这样的功能状态,停药并保持完全正常的状态是完全可能的。

  四、充分适量的体育运动和健康的饮食规律。

  人类是动物,自然状态的人一定是有足够充分运动的高级动物。尽管人类已经不需要忙忙碌碌地为觅食奔忙,但运动仍然是人类最必要的活动之一。运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持体能的方式,而且也是人类社交活动的基本形式。真正有众多拥趸或粉丝的运动是多人参与、竞争充分的体育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因此,我们建议精神障碍患者应尽可能地参与这类有多人参与的集体运动。这样既解决了社交活动的需要,也满足了体育锻炼的需要。

  此外,患者在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期间,体重会有所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导致皮下脂肪的蓄积,另一方面则是患者在病后以及服药后不愿从事体力活动有关。因此,增加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体质。当然有效地控制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有重要作用。

  因为酒精会引起肝脏药酶活性的改变,特别是增加药酶活性,导致药效降低,因此我们反对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酒,以免影响疗效。而且,酒精还可能增加某些具有镇静作用的精神科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过度镇静的副作用。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酒精具有所谓“去心境稳定”作用,在治疗期间还可能导致病情的波动,因饮酒导致病情反复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身疾病参与度对赔偿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