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这个APP?

在经历互相甩锅之后,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钱端”)与招商银行的“14亿元逾期”争端有了最新进展:钱端有犯罪事实,现已立案侦查!

但是这场始于今年5月底的“口水战”还有更多的真相亟待厘清,钱端App是不是招行旗下的平台?合作到底有没有终止?14亿逾期到底谁负责?

“如果不是招行,我根本不认识钱端”

“如果不是因为招行,我根本不认识钱端,更不会去下载钱端App,我们只知道当时宣传的是招行旗下的平台,有招行的背书,我们才开始在上面进行投资,” 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投资者贺女士向南都记者表示。

据贺女士描述,第一次接触到钱端,还是2016年招行工作人员到其企业推广“员企同心”。

当时招行的理财经理介绍,“员企同心”是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平台推出的轻型互联网对公产品,为企业员工提供增值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入员企同心的企业员工可享受专属较高收益投资项目和更多优惠活动。而钱端则是招行旗下的平台。

在上述理财经理的指导下,贺女士下载了钱端App。贺女士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在下载App后,注册时还需要填写推荐人的工号,她当时就填写了招行理财经理胡经理的工号和手机号。

投资者提供的宣传单图片

无独有偶,来自安徽合肥的丛先生,第一次接触钱端,也是在2016年年底一次去招行合肥的南七支行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在理财经理推荐下下载了钱端App,当时还在网点做了风险评估。

丛先生表示,当时的新客户年化利率有7%左右,比一般的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高一点,再加上理财经理一再强调,这个平台是招行旗下的,也就放松了警惕。

“平台上的产品利率一直都很稳定,大概在5%-6%之间,我一般投短期的比较多,最开始两三万的投,后面只要有闲钱都会放进去,也基本没有出现逾期的情况,直到今年5月底已经投进去22万元左右,才发现有项目已经逾期”,贺女士表示。

虽然钱端发布的产品收益率并没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动辄10%左右的收益高,但比普通银行理财相比,还是要高出不少!据丛先生提供的在钱端投资一个已经逾期项目信息显示,预期收益率6.2%!

而丛先生已经投入14万5千元,目前已经有一笔5月22日的发生逾期,还有两笔分别于今年12月底才能到期。

风险由谁把控?项目由谁审批?

在钱端发生多个项目逾期后,最不能让投资者接受的是,双方竟然玩起了踢皮球:钱端说产品是招行负责审核并投放,履约时间及方案需与合作方招行予以确认,而招行又说早在2017年就已经停止合作,不存在招商银行与钱端协商处置方案的情况。

事实上,招行和钱端结缘于招行的小企业e家。小企业e家是招行首次靠拢P2P的尝试,该平台在2013年9月试运行,其业务模式与融合投资方、融资方的P2P平台类似。但在2013年11月,小企业e家突然停止投融资项目运行,被“叫停”的说法甚嚣尘上。

在2014年初,小企业e家恢复了交易,不过在2015年6月招行又发布公告对小企业e家的e+稳盈融资项目进行优化。在经历此次优化过后,小企业e家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据《北京商报》当时报道显示:“在登录小企业e家官网选择“个人”页面后,网页会弹出一个理财App的二维码,扫描下载后发现,是一个名为钱端的互联网理财软件,同样以P2P为主要业务。”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钱端的运营主体为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广东钱端”),成立于2014年,并在同年10月份上线“众金所”平台。2015年“众金所”改名为“钱端”,同时在招行的小企业e家官网,出现了钱端的二维码推荐。

另据当时钱端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钱端所有在线提供的交易项目来自合作银行,风险由银行把控,项目由银行审批。这也和5月27日钱端平台部分项目发生逾期后发布的公告内容——“根据招行与我司的合作,招行负责审核并投放产品信息,我司负责App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一致。

对于钱端的说法,招行并不认同。

5月27日招行在其官网发布的一则《关于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蓄意捏造事实侵害招商银行权益误导相关投资者的澄清声明》中提到,不存在招行与钱端协商处置方案的情况,招行与钱端的原合作中也不存在钱端公告声称的“招行负责审核并投放产品信息”的合作内容。

到底当时的合作内容有无“银行负责审核并投放产品信息”这一项,双方均说辞不一。但招行在和钱端“蜜月期”宣传时,一直在其线下网点派发的宣传单、线上官网等渠道宣称钱端为“招行旗下平台”。

丛先生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张当时招行派发的宣传单,上面印有“招行旗下平台邀您理财”字样,中间有一个钱端App的二维码。

在这场扯皮中,最让投资者费解的是,招行和钱端到底是何时终止合作的?

贺女士向南都记者表示:“我在今年4月份,还去了招行的网点咨询了工作人员,当时工作人员还承认钱端是招行旗下的平台,没想到逾期后,招行称与其无关”。

丛先生向南都记者提供的钱端App项目逾期公告中也提到,合作期限长期有效,如招行要解除合作协议,则必须提前三个月通知,并对已展开的业务协商出具处置方案。

而南都记者注意到,招商银行在官网上发布并置顶了一则落款时间为2018年10月的《关于招商银行互联网创新相关业务停办的通告》,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的企业云服务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已于2017年4月28日停办。招商银行与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等相关合作机构的业务合作已同步终止。

此外,招行在《关于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蓄意捏造事实侵害招商银行权益误导相关投资者的澄清声明》中也再次明确提到,招商银行已于2017年4月终止了与钱端公司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银行与钱端公司及钱端App无任何关系。

但随后钱端在其App上发布公告回应称,与事实不符,“因为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仍持续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产品,且一直对钱端App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导。

投资者对招行的回应也不买账。丛先生提供的一则视频显示,5月29日,招行某自助银行ATM机上还贴有推广钱端的海报。

此外,不少投资者还对招行发布的终止合作公告的时间提出了质疑!为何2017年4月就已经停办的业务,2018年10月才在网站上发布公告?对此,南都记者也就相关问题向招行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任何回复。

不过,某大型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合作终止前已经开展的业务,招行有义务对参与的客户进行个别通知,这涉及到客户是否有解除或终止合同的问题。

最新进展:钱端被立案侦查

6月26日晚间,广州天河公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广州天河警方陆续接到多名在钱端App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事主报警。

经初查,发现有犯罪事实,现已经立案侦查。受害群众可通过警方公布途径报案。

}

我怀疑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00后”App。

“你们用过即刻、最右、内涵段子、第一弹吗?”PingWest品玩最近在做关于“00 后 App”这一选题的时候,成功采访到了北京某中学的 7 位初中生,向他们问出了这个问题。

在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着一张图,里面有 10 个据说是“大人不玩”的 App,这四个就在其中。

但这几位生于 2004 年的初中生给出的答案让人意外:只有一个人用过最右,一个人听说过内涵段子没有下载,其他人对这 4 个 App 一无所知。

作为作者的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是绝望的,因为采访毕竟是小样本,于是我又拿着这几个 App 让大数据公司帮我跑了一下。

极光大数据显示,即刻、最右、内涵段子、第一弹的用户中,年龄小于 19 岁的仅占 20% 左右,除了内涵段子各个年龄段的用户分布较为均匀之外,其他 3 个App的主流用户群均为 20岁~24 岁的 90 后。

结果所谓的“00 后 App”,主流用户群根本就不是 00 后啊!

2017 年 12 月 31 日,最后一批 90 后全部满 18 周岁,80 后、90 后集体告别少年时代,00 后粉墨登场。80 后、90 后的创业者们也开始为 00 后开发应用。在这些创业者的印象中,00 后的喜好不一样了,他们为 00 后开发的 App 较目前主流的 App 做了很大调整。

可是,你们以为的 00 后就是 00 后真实的样子吗?

00后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以 90 后为主的 PingWest品玩编辑部,在预测中除了上面的 App 之外还有 QQ、QQ 空间、抖音、如故等一系列小众产品。然而实际的采访样本虽小,却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媒体对这些非主流 App 的用户群上有着刻板印象。

我们采访的 3 位男生和 4 位女生中,有 2 位男生用手机主要是玩游戏,他们常玩的游戏并不是“吃鸡”和《王者荣耀》,反而是在我们看来已经“过气”的《皇室战争》《我的世界》;1 位女生也喜欢玩游戏,她常玩的是《阴阳师》。

除了玩游戏,这 7 位初中生对手机 App 的需求和大众没有太大区别:浏览资讯、关注感兴趣的博主大V、社交以及看视频。

传说中“大人才用微信,小孩子都用 QQ 和 QQ 空间”这一偏见,也在这次采访中打脸。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这 7 位中学生给出了一个很令人信服的统一答案:大人们都用微信,你用 QQ 还有什么用。

这所中学,学校使用微信传达信息,班级同学群、家长群以及年级大群都是微信群,他们日常联系的同学、老师也都在微信上。最后只能用微信了,因为不用 QQ,因此自然也就不用 QQ 空间。

微博、百度贴吧是这几位受访中学生中使用最高的兴趣社区,他们使用频次比较高的 App 还有 QQ 浏览器、今日头条、B站。7位初中生都把微信作为日常社交的工具,只有 2 个人偶尔使用 QQ,而没有人使用 QQ 空间。

一位男生小张告诉PingWest品玩,自己喜欢车,平时关注车的资讯比较多,还会特别关注北京公交线路的调整信息,这些都可以从微博上获得。另外一位男生小李和一位女生小王都喜欢画画,他们都从微博找一些绘画素材。

小张还说,在微博上也能发现一些兴趣一致,能聊得来的陌生人,聊熟了之后就会加微信继续聊。这些 00 后使用的都是非常大众化的产品,他们对 App 的需求和 80 后、90 后也没有太大区别。

充斥着80 后、90 后的 App 开发商,把关注点都聚焦于年轻人喜欢追求个性上,却忽视了这群中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

PingWest品玩采访的中学,学校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在其他高中和初中,学校大多也有类似的规定。

小王说,自己放学后写完作业才有时间玩手机,每天能够玩手机的时间只有一两小时。

我们采访的另外 6 位同学和小王的情况类似,这些中学生能够接触手机的时间非常有限,更别说让他们发现一些小众 App 了。

总结这 7 位初中生获知 App 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玩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手机,或者同学之间相互推荐;

2.看电视或者视频网站的广告,会下载有意思的 App;

3.在应用商店搜索关键字或者浏览推荐,发现一些新 App。

他们乐于下载新 App 试玩,觉得好玩的就留下来继续用,不好玩的删掉。这7位初中生中,使用最右 App 的同学,是通过综艺节目的广告知道这个 App 的;另一位听说过内涵段子但没有下载的同学,是在应用商店里乱搜关键字搜索到了。

00 后中学生们因为每天接触手机的时间很短,获知 App 的渠道也非常有限,他们能获取到的 App  只能是非常大众化的。新 App 的开发者想要获得更多 00 后的用户,投放视频广告或者在应用商店显著位置推广,是比较好的方式。

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另一个现象:00 后中使用学习、知识类 App 的比例很高,而且使用的产品非常统一。比如一起作业、速算盒子(小学用过)、酷听说、懒人听书,这些 App 均为老师推荐,全班使用。

其实,除了这些学习类的 App,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00 后 App。因为他们处于学习任务最繁重的阶段,根本没时间玩。

而且,根据百度早年发布的《00 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还显示,每当大考前,00 后会突击卸载掉一批社交和娱乐类应用。

谁在年轻人 App 中假装“00 后”?

从直观的数据来看,在所谓的“00后”App 中假装 00 后的用户是 20岁~24 岁年龄段的用户。反推一下,其实年龄跨度是 1993年~1997 出生的人。

这一部分人横跨了两个人生阶段,年龄大的一批的已经步入社会两年,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如果在一线城市工作或是从事互联网行业,正是获取资讯最多,视野最广阔但同时兴趣又开始收缩的年龄阶层。

在此前做前期采访时,一位毕业一年左右的产品经理就表示自己是最右的深度用户。一开始只是因为工作听说有这样一个 App,但后来完全主动去刷。原因很简单——工作之后,他没有精力再去微博上主动拓展新的兴趣点,寻找值得自己关注的博主。而最右以趣图和段子为主的时间流,让他不用思考去哪才能找到有意思的内容,就可以毫无压力的刷下去。

而在他使用了一段时间最右之后,和他同龄的一位研发同事也入了坑,从此退了微博。他说:“因为,我现在在微博上都不知道去哪找新段子和段子手。”

而年龄小的一批也正在上大学,有兴趣并且有时间去发现好玩的新 App。大学生本就是许多 to C 产品的天然用户,他们才是新 App 的主力军。从最右、即刻、第一弹的用户年龄分布来看,主力军正是大学生。

以“全是小学生”这句谚语闻名二次元世界的 B 站,也基本“全是大学生”。在 2017 年 9 月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7年哔哩哔哩数据研究报告》中提到,20岁~24 岁的用户占 B 站月活的 53.6%。

同样根据极光数据的报告,“老是匹配小学生”的《王者荣耀》用户占比最多的也是 20岁~24 岁的这一批。

而根据此前全媒派在 6 月引用 Cheetah Lab 的数据显示,“满屏漂亮小鲜肉”的抖音 18岁~24 岁的用户占到了 72.26%,留给 00 后未成年人的空间,真的不多……

到这里可以说是破案了,在各大“年轻人玩的 App”里伪装 00 后的,就是大学本科生没跑了!

想想看这个结果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中国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背负着高考的重任,而毕业后要么突然油腻扑向荷尔蒙社交,要么迅速中年危机大量为知识付费。除了大学生,哪有那么多时间在小众 App 之外拓展兴趣。

大学生为什么明明还很年轻,却要装得更嫩?大概是已经隐隐感觉到了未来即将承担的压力吧。就像是已经过了 18 岁快一轮的“老黄瓜们”,在前两天的 18 岁照片刷屏中玩得最 High,谁不怀念曾经拥有呢?

当然,投资市场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对这一现象推波助澜。5 年前,投资人想找年轻人喜欢的项目,新产品都往自己身上贴 90 后标签。5 年过去了,第一波 90 后都中危、离婚、谢顶、出家了,标签自然要换成 00 后。但实际上,用户还是那一拨。

到头来一群 App 开发商假装自己在为 00 后开发,而另一群年轻人在假装自己是 00 后用户,可以说是非常惨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谁学app官方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