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控制高人才流失率?

3种类型员工的3重境界。

◎ 作 者 / 曾令佳

◎ 来 源 / 盖雅学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俗语不知误导了多少企业家,也不知道坑了多少HR。

再好的营盘,没有精兵强将,没有愿意一起长久发展的士兵,这个营盘不可能做大做强。

我接触的一家贸易型企业每年员工流失率高达70%,经理主管平均2-3个月换一个,最长的也只干了5个月。经营业绩在3千多万徘徊了好几年,怎么做就突不破4千万。

老板也很纳闷,委托一个朋友找到我,想我为他们把个脉、做个诊断。我先向老板了解情况,问了几个问题。

公司每年流失率这么高,我们找到了根本原因吗?

老板回答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要走也没办法,人员流动也很正常吗。“

第二个问题: 人员流动这么频繁,招人补充人的速度能跟得上吗,多长时间能补充到岗?

回答:“普通岗位平均半个月吧,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有时好几个月都招不到人。“

第三个问题: “咋们招聘新员工入职培训多长时间正式上岗呢?”

回答:“人来了立即上岗,缺人都好长时间了,哪有时间做培训呢,用人部门只要是个人就要。“

最后再问了一个问题: 公司管理层的人员为什么更换这么频繁呢?

回答:“招来的人不适应公司的管理,内部提拔的人又不合适,公司人力资源的人又不专业,天天都是再招人,除了招人发工资其他的事好像都没有干。“

与老板聊完后,我也陷入了沉思,老板对员工的稳定性就是这种态度,员工会怎么想呢?

我继续找有代表性的员工了解了一些情况。大家一致的反馈,管理太乱,老板干预太多,事做不完,理还乱。再说薪资待遇也一般,领导关怀又少,除了批评还是批评,钱少也就算了还受气,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坚持吧,有好的地方就再说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上述案例一定会让我们企业老板和人力资源人感触很深——我们一年忙忙碌碌究竟为了啥?究竟干了啥?管理工作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是有效?

如果企业继续只把思维停留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关注招人和留人,恐怕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没有文化和信仰,没有规划和管理,没有人文关怀的营盘,招来的兵都是”逃兵“。人都是被吸引进来,也是被吸引住的——没有人才谈发展谈也是空谈;没有人才谈战略谈也是白谈;没人才谈品牌谈也是瞎谈。

3种类型员工的3重境界

在资本追逐人才的时代,还用钱留人那只是一厢情愿。钱和物质的激励作用只限于对钱和物质有紧迫需求的人,开着宝马奔驰上班的人,你还用钱和物质激励会有效果吗?

在一家企业做辅导时,跟一个小伙子沟通聊天。他明确说:老师我不在乎钱多少,也不在乎做不做领导。

我问他:进入公司这么长时间,既不缺钱又不缺物,开着豪车上班究竟为了啥?他说为了找女朋友。

我好奇地问你条件这么好还缺女朋友。

他回答:“我要找一个我喜欢的,并且不是那种太金钱化太物质化的女孩,需要有上进心,自律自强的女孩。我家不缺钱但也不能挥霍,我的女朋友需要会持家帮我理财。这种女朋友江湖中找不到,只有企业才有。”

我再问:“你有找到你心意的女孩了吗?”

他比较腼腆地回答到:“有一个女孩他很喜欢,但不好意思表白,说自己目前还没有做出好的成绩,等做出成绩了再表白。

这个案例对我们做管理的人来说,有哪些启发呢?

需求动机才是制定吸引人的政策方针之起点,管理必须融入人性,不同需求层面的员工有不同需求:

}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

原标题:“抢人容易、留人难” 薪资待遇提高了 猪场人才流失率还是高 来源:养猪网

受疫情影响,今年874万高校应届毕业生经历了招聘季的凄风苦雨。不过,多家养猪业巨头却逆势递出高薪橄榄枝,“本科生年薪10万起”“平均月薪">

进猪场,刚毕业年薪10万起

疫情下今年或成“最难求职季”,校园招聘会取消,企业招聘市场紧缩,很多毕业生都在感叹今年找工作之难。不过从春招以来,几家养猪界的龙头企业放出了“大招”。

今年夏天,“养猪三巨头”之一的正邦集团宣布在全国范围招聘">

据央视财经新闻报道,虽然今年由于疫情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却相当“抢手”。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熊冲冲目前在正邦集团实习,他表示,由于薪酬福利诱人,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毕业都加入了养猪企业,转正后绩效奖金加起来每月工资能在">

“猪倌”有那么好当吗?

面对颇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不少网友都对“当一回猪倌”跃跃欲试,然而,一些正在或曾在养猪行业乘风破浪的年轻人,却有不少“苦水”倾诉。

2019年毕业的小刘,今年6月成为的一名管培生 ,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给母猪接生。

作为许多大学生猪倌踏入养殖场的第一站,现代化的母猪产房里依然散发着刺鼻的猪粪味,立马给小刘来了一次“震撼教育”。

他刚到猪场就被安排值夜班,从晚上11点忙活到次日凌晨6点,主要任务为接生小猪、剪断脐带、提防母猪压死小猪等等,尖利的猪嚎声一整夜在他耳边回旋,几乎“夜不能寐”。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刘发现伺候“二师兄”远比想象中有技术含量。除了日常投喂,他还要学会给猪打疫苗、注意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另外,刚生下的小猪崽免疫力低下,所以产房温度一定要保持在30度或以上,否则小猪容易得痢疾。

曾在养猪企业从事产品质量控制的小欧也表示,其实养殖业内部分工是很细致、专业的,像自己经手的质量控制分为两种,一是监督饲养员的用药情况,监测猪生病服药后是否已在体内代谢完毕,度过休药期的猪才可以售卖;二是在实验室用仪器分析猪肉里有没有不符合食用指标的化学物质。“毕竟涉及到大家能否吃到放心肉,还是蛮严格的。”小欧说。

自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小陈加入新希望集团从养殖技术员做起,短短四年间,已晋升为该公司某养殖场的场长。他透露,在养猪企业晋升路径确实很通畅,“有的同事一两年就升到场长的位置了。”

不过,虽然目前的工作薪酬较高、成长空间大,但猪场封闭的工作环境让他常常倍感孤独。据了解,小陈入职公司四年来,每年春节都不曾离开过养殖场。

猪场的封闭化管理也让小刘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原来,养殖场的工作模式为连续工作后补休几天,通常要连续工作1至2个月才能休息,而正邦则要求持续驻场三个月才能连休12天,这对员工的体力和耐力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重庆西南大学农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小曾就坦言,自己所学专业的同学进入养殖行业后,流失率非常高,因为猪场通常设置在很偏僻的位置,跟家人的联系时间少,大部分人无法承受这份寂寞。

曾在猪场做过一段时间财务的小萌亦表示,猪场建设在半山腰,附近连商店也没有,夏天时去养殖场盘点一趟,浑身都染上了猪屎味,种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让她坚持了两年后就离职了。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牛市回调良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编者按】普华永道针对18家外资公司、13家财产和公司的阶段性调研成果显示,“找到并留住人才”成为外资公司“中国化”面临的首要难题。而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外资寿险公司员工流失率达到30%。

  “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在我们的机构扩张和业务延伸中,是不是有足够的人才到位。”日前,在一位外资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办公室,该首席执行官在回答关于 “您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时,做出了上述表述。

  “发现并留住人才”成难题

  事实上,从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大门向外资全面敞开算起,到2012年12月11日已整整8年。在过去的8年里,外资保险公司既在克服 “水土不服”的过程中斩获颇丰,也在发展的历程中饱受“挫折”。

  7年前,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曾达到最高8.9%的水平。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2012年前三个季度,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依旧未超过5%,仅为4.3%。

  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外资财产及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停留在1%左右的水平。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值略有上升,达到了1.2%。但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市场的开放是否能帮助外资保险公司实现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目前还无法定论。

  尽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经历了“严重挫折”,但随着在华市场经营的多年积累,外资保险公司也慢慢走出了“水土不服”的困境。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也在不断调整在中国经营的策略,并为不断拓展中国业务进行各种积极尝试,包括对业务模式、业务组合以及业务渠道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改进。比如,多家中外合资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引进新的投资者和调整股权结构。通过调整,部分合资机构在新业务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但对于在华的外资保险公司来说,有一个始终困扰它们的难题,就是如何“发现并留住人才”。“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人力。”一位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个险负责人表示。

  “虽然我们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花了很多力气,但是与我们的需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位外资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现在在中国的24个城市营业,加上营销人员有7000多人,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机构扩张和业务拓展,有没有合适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寿险公司员工流失率更高

  在2012年末,针对18家外资寿险、13家外资产险的调查中,当被问及“人才缺乏有多严重”时,接近25家的寿险、财险公司选择“显著”,另外分别有不超过5家的寿险、财险公司分别选择“非常显著”和“中等”,没有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选择 “不显著”或“非常不显著”。

  事实上,根据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第六期《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调查报告,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外资保险公司流失的员工非常严重。其中,寿险公司员工流失率达到30%,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员工流失率相对较低。

  一位从外资保险公司跳槽到中资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士表示:“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和销售精英,在拥有了外资保险从业经验之后,受中资保险公司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丰厚的收入吸引,转而跳槽的比比皆是。”

  但这一说法似乎与权威渠道统计的结果有点出入。普华永道针对29家外资保险公司调查的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流失员工去哪了”时,超过20家的公司选择去了 “其他外资保险公司”,选择去了“大型本土保险公司”、“中小型本土保险公司”、“其它”的仅为少数。

  尽管大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将“挖角”的责任推给了外资“同行”,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大型中资保险公司对销售费用的“追加”,以及新兴地方法人险企和民资险企的持续扩容潮,将进一步加大对外资保险公司在“人力”争夺上的威胁。来自上市中资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险企佣金手续费率整体上升。其中,的佣金及手续费率上升最为明显。

  一位保险公司总经理表示,在企业的管理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方面,中资保险公司能够承受的成本更高,这也是外资寿险公司发展比较艰难的地方。

  销售经理成最紧缺职位

  在对18家外资寿险公司的调研中,销售经理、精算师、分公司总经理成为最紧缺职位,其中,销售经理最为紧缺;而在对13家外资财险与意外伤害险公司的调研中,承销、分公司总经理、保险销售人员成为最紧缺用工。

  此外,保险机构零售、投资管理、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运营等岗位也是险资人员紧缺的领域。事实上,随着中国保险业增速放缓,以及中国银行业陆续进入保险市场,给市场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家外资保险公司一直以来都依赖银行的业务渠道,银行混业经营的全面影响还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对于另一部分外资寿险公司而言,其赖以生存的保险业务员销售渠道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业务员销售渠道在2010年达到顶峰,当时业务人员人数达到三百万左右。现在,这一渠道已呈现衰退趋势。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对其业务员网络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并希望通过精选水平高、业务熟练、上进心强的业务员,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督,能够拓展更加有技术含量的增值产品的销量,并进而在业务增长上取得实质突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各省人才流失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