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县城经济能顶一个三线城市的经济,为什么还一直是县城呢?

17 岁时候,揣着烧砖 20 天攒的以及问叔叔和舅舅借的200 元,坐了三天三夜的破大巴到东莞的台资鞋厂打工,然后在流水线上不断偷学别人的技术,成为了少数掌握整条流水线技术的版师,每天就睡几小时,最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工厂,有几百个员工。
2007 年的时候,外贸剧跌,珠三角倒闭潮,他的工厂倒闭了,于是破产。他揣着剩下的 20 来万,以每年亲自走 100 个县城的惊人速度(直到现在也是这个节奏),在中国最广大的下沉市场,缔造了一个连锁帝国,包括 3500 家品牌为尚客优的经济型连锁酒店,600 多家量贩式 KTV 等等。
当时这篇文章,引发了圈内圈外的热烈关注,当时我说如果点赞超过 1000,就和小马哥一起再出一篇实操篇,那么今天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到:“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最简单的一句话说透了中国的本质。中国社会虽然看似有很多属性的人和阶层,但是他们本质上都是在过去四五十年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往回三代95%都是农民,他们不自知的保留着乡土的特征,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根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乡土社会。
而研究县城的生意,就必须回到县城里,不带有色眼镜得观察。
生意的本质是什么? 
S:小镇突然火爆,小镇的生意到底好不好,是不是个被忽略的金矿?
M:县城线下生意肯定不是一块肥肉。
我们在县城开连锁店,店小、房价低,一个区域经理巡店,从这个店到另一家店少则几十公里,多则几百公里,区域巡一次店差不多得一个月。
管理难度、成本高很多,收入却不见得高去四五线城市的品牌都不是因为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大部分都是不得已吧。
三年前,资本关注点从线上转到线下,是由于互联网流量见顶,那么现在又关注下沉市场,也是由于大城市流量枯竭或是成本太高了吧。
S:我俩之前讨论过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是流量,有人说是解决用户痛点,这些都对,但不够全面。我认为是一切社会关系和要素的总和。
所以当我们观察同一个行当在不同场景和环境下,会发现结果千差万别。几乎所有拿一线市场经验直接复制到下沉市场的,都铩羽而归了。
M: 我觉得中国商业这二十年来,还是以借鉴比自己更成熟市场的模式为主,我称之为「代差」。美国的先进商业模式被不断引进中国,大到BAT,小到快餐店。
以致于创业者都会被投资人问:你的模式在美国有没有成功案例?
结局通常是中国的学徒们都打败了美国师傅,因为基于文化的原因,中国公司更准确的把握了用户心智。
比如在线上模式中,支付习惯、更喜欢低价,希望更快看到快递等特点;消费品牌里,美国的廉价快餐麦当劳,刚进入中国是时尚餐厅;丰田变成了高端车、宜家家居成了轻奢。
S:所以,把一二线城市的模式搬到县城又是一次「代差」?
M:是的。县城的线下商业明显落后于一二线城市,所以又存在了一个「代差」。
但是鲜有大公司关注县城市场,县城线下商业被小公司占据,小公司在粗暴的模仿一二线城市的模式的时候,通常是缩小规模、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是服务标准和降低价格,最要命的是还喜欢模仿名字,以致于在县城的街头充满山寨感。
强烈的山寨感和不容易被一二线用户察觉,也使得媒体选择了忽略。媒体更喜欢高逼格的和一二线用户知晓的品牌,所以很多规模巨大的线下巨头好像隐形一样存在着。
S:这个代差与美国和中国一二线城市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M:没有任何区别。中国的大公司借鉴美国模式时,特别强调产品的本土化、管理的本土化等,但是等到他们打算去县城的时候,却又照搬大城市的产品和模式,忘记了他们制胜的法宝—-对本土市场的理解。
比如:2009 年的如家,在上海是非常不错的经济型酒店,但是 2009 年同样装修档次的尚客优酒店在县城,却被当做中档酒店对待。
我们的量贩 KTV 宝乐迪成为了当地最高端的招待场所,甚至「量贩」两个字都成为时尚。
S:是什么导致了县城和大城市的商业模式有如此大的差距?
M:1、人口少且移动频次非常低导致的需求不够,也令供给端进化缓慢;
2、没有外来人口,文化交流闭塞,当地消费观固化;
3、GDP 增长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人还是那些人,钱还是那些钱,需求并没有太多的新的需求,所以县城的生意大部分还是争夺存量市场,厮杀也很血腥。
4、过于依赖规模化用户的模式比较难进入县城,但新的业态成功进入县城,并受到欢迎的话,品牌地位通常会被高估。而之所以尚客优能够在小县城做大,是因为摸透了其中的精髓。
尚客优的房间看起来更商务高端一些,成为了当地时尚的中档酒店。同时还基于市场做了模型调整,像如家和汉庭,他们要求加盟商的物业条件是单店不低于 80 间客房。 
为什么?因为这符合大城市的盈利模型。
只有当你单店客房 80 ~ 120 间的时候,人员配置,公共面积的成本分摊,所有运营成本的分摊才是最佳状态,投资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你拿这个模型到上海开,不错;在徐州开,也行。但一到某某县里面开就死得很惨,这里就是本质性的差异化。
县里面虽然生意是不错的,但是你如果开 80 间房,你就住不满,你就死,你就会亏钱。所以尚客优选择了 40 ~ 60 间房,这个模型在县城是更为合理的。
县城没有新零售 
S:酒店业相对是低频的,需求的及时性也非常突出,地域的限制也非常大,他的特征不一定符合其他的领域,在你正在探索的新零售板块里,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
M:大城市流行的商业逻辑是:高频、刚需和低单价。这背后有个最大的假设,就是规模化的用户。
而县城线下生意突出的问题是用户规模不够,新零售模式的低加价率、高周转容易遇到问题。
新零售的线下店,一般是优化供应链路径,加价率是 2 倍 ~ 2.5 倍,如果要想在县城赚到钱。
在这种模型里,你必须最少一天有 3000 的人流才能够保本。
一天 3000 人流量,就是 3000 个人从你门口经过,30% 人进去就 1000 ,然后再 30% 成交,就是 300 单客单价 35 块,一天 10500 块钱,一个月经营就是 31.5 万,只有这样才能保本而已。
如果拿这样一个产品模型,到小县城去做,你就死定了。每天从门口经过的人一共才 1000 个,甚至更少,然后客单价还是 35 块不变。
因为商品还是这个商品,你的客单价不变,所以你就不可能活得下去,所以那些跑到县城做新零售的人全都死了。
S:据我观察,县城里依然以夫妻老婆店为主,本质上他们赚的是「辛苦钱 + 投资溢价」。以小超市这种低利润的产业来说,往往是一对非常吃苦耐劳的夫妻自己干。
你的门店装修得再敞亮,活动再多,都干不过他,因为他们两从早干到晚,你得雇人,还得分两班。
你的员工加班还要加班费,人家可能还睡店里,24 小时营业,你这里硬成本一个月就差了 1 ~ 2 万左右。
所以夫妻老婆店在人流不足的地方,是不可能被干掉的,只有人流非常大的地方才可以支撑现代雇员制。
在向县城的新零售探索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基本因素,就是你说的流量问题以及背后硬成本问题,只有设计出两者兼顾的模式才有机会做大。
S:听说你一年跑100多个县,你觉得县城人的心理和一线城市的区别在哪?
简单来说,经济越不发达地区的消费者,越在意别人的眼光。大城市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变为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小城市的人还会为别人的看法买单。
M: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的心态是相反的。
在大城市,大家追求人无我有,讨厌重复,彰显自我。而在小县城,大家追求的是人有我也有,爱跟风,是小县城里人的一个共同心理。
S:那你在设计品牌时就一定要有这方面的考量。
M:是的,举个例子,买衣服。你过年回家如果看看你老家那些亲戚家的小孩,一定会发现今年流行的颜色与款式。
那么每一个小孩一定都穿得差不多,如果别人有了,我家却没有,他就觉得很没面子。
S:这个非常有意思。所以当上海流行加拿大鹅的时候,当路上的真鹅和假鹅出现概率超过一定程度后,大家又开始不穿了。
M:但在县城,可能流行的不是加拿大鹅,而是几十种左肩带红色圆圈的羽绒服。
S:这其实就是一种攀比效应。
M:当某件东西开始逐级形成一种趋势,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我也得去搞一个。就像中国的手机和汽车的发展、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快速扩张,小学生买电脑,大学生积极去考研,多不胜数。
其实这些东西对个人不一定很有用,但是如果他没有,会感到低人一等。并且一旦推广到某个爆发点,则会更加快速的发展。
其实可能你从大城市回老家一看,觉得那些品牌都不算什么,甚至设计很土,已经过时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购买。
M:由于从众心理的驱动,县城商业的头部效应比一二线城市更明显。
当地最好的商场、酒楼、酒店、洗浴、补习班和幼儿园赚走了那个行业最多的钱。通常好的酒楼也是门庭若市,最好的私立幼儿园也要托关系才能录取,而排名靠后的,则生意差很多。
所以去县城做生意,要考虑自己的行业是什么,通常来说,要想办法成为头部,成为那个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节约非常多的广告费。
商业氛围保守,所以商业的增长往往来自于原有业态的同业竞争。很多人回到老家最大的印象是宾馆、餐饮、洗浴和洗脚越来越多了,新的业态则进入缓慢。
S:县城生意到底怎么去做?
M:三四线城市,不是一个按理出牌的地方。
在三四线城市做生意,所有的商业活动中,标准化的事情由公司来做,非标的事情全部全部要让当地人干,比如加盟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
S:就是说,做三线城市生意,一定是类似于代理这样的机制。
M:是的。举一个例子:传音,在非洲也是这么干的,他在非洲每一个国家找一个总代理,这个国家代理把钱打到香港去,传音收到这笔钱才把手机给你。
所以传音在非洲是没有汇率、政策和政治的风险,也没有货物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已经转移给当地的总代理商。
但是为了把这手机卖好,虽然商品已经市总代理商的了,但是传音会派团队在非洲帮总代理商做一系列的推广和销售工作。     
这是下沉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一个什么问题?用投资界的话来说,沟通效率特别低。
S:选择合作伙伴有什么坑?
M:县城的商业交往,契约精神比较差。作为外地来的大公司得遵守合同以避免成为被告,但是相反,县城的合作方则会不断挑战合同约定。
管理众多的县城经销商,你得像放羊一样,不停地检查和督促,避免出现问题。当然最核心的是,如果只是一纸合同,在商业模式上没有核心资源制约,一切都是徒劳的。
中国公司发现了印度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去印度发展的公司却吃尽苦头,究其原因,说是文化差异太大。其实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文化差异也不小。
所以你要学会切割,找到自己的风险边界。
我写过一篇文章《藏在县城的万亿生意》,我说县城有很多生意,但我从未说过这个生意很好做,很容易做。
如果这个生意很好做,早些年早就被人做光了。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
正如我和马老板聊到,当年是因为在一线市场没办法与如家和汉庭竞争,才被迫走到下沉市场,扎下去才熬出来的。
近期有非常多无脑文章,鼓吹去下沉市场创业,并且说得非常轻松,这无异于欺骗。
谨以此文,送给所有有正常商业思考能力的人。
下沉市场确实有大生意,但只属于有那些勇敢但又不鲁莽的人。

答:285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答: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答:41658 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个区公所、7194个街道、19683个镇、13587个乡、1085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

答:662238 个村级行政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

概括一下就是:中国有约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北上广深的中产家庭,那么他是幸运的,但他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大概率上他不会受很多苦,过平顺的生活。但他或许就屏蔽在占这个国家微不足道的面积的区块里,并以为这就是世界,“平顺”往往会让人错失真正的霸业,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渴望霸业。

出了一线,新一线,二线外,中国社会已经切换至原始的丛林社会,血缘社会,在这里弱肉强食与血缘纽带并存,形成了看不见的“潜规则”。只有读懂了这个规则,看透了十几个一二线外的市场,才有机会真正逐鹿中原。

本文以江苏北部淮安市及其辖区内的县/镇/村为例。江苏省是中国南方排名靠前的富裕省,但北部起步晚,底子差,比南部苏州,无锡,省会南京动辄上百家上市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淮安市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故而其作为我们全国性的参考标准具有中位数的标杆意义。

这个民族从不缺乏无尽的辛劳,在金湖县的足浴店,给我捏脚的小哥,来自四川南充农村,带着一副眼镜,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淮安金湖县打工,以前在深圳捏脚,赚的比这里多,但存不下钱,赚点钱就去买彩票,吃喝玩乐掉了,所以来到了金湖。小哥84年生,20岁的时候就结了婚,孩子3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不知道老婆现在在哪里。每个月赚5000元左右,寄三千回老家给孩子和老人。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不停给客人捏脚,睡在店里,晚上去吃个10元以内的夜宵,他不看今日头条,他说社会上大多数事情和他毫无关系。但他喜欢看“逆袭”类小说,他说这能够消遣时间。他们有的同事,一年在手机上买小说要花3000元以上。

小哥说他,每换一家店就要被要求重新换按摩手法,这让他觉得很麻烦,或许这就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的问题所在,从来不愿意主动改变和学习,跟随着命运随波逐流,即使非常非常辛苦。

终其一生,他都会在不同的店里给客人捏脚,他早已接受了这个结局。而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按摩足浴这个产业保守估计有一千万以上的从业者,他们的出身与命运大多相似。

在和县里的出租车司机交流时他说,以前每个月都能跑一次淮安和南京(约100公里的大活),现在几个月都没有一单,都打顺风车拼车了。收入也从原来的六七千,降到了四千。

火锅店的小妹底薪不等,包吃住。她们买手机一定买送流量的,一个月送几十G,优酷,腾讯视频免流量那种。她们用的口红是拼多多上5元钱买的,而这个口红在拼多多上一个月的销售数量是十万支以上。

他们对世界发生什么,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省里正在发生什么,漠不关心,他们从未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他们是旁观者,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以及消磨掉不工作的时间。

县城看似简单,开着车,大多数县城20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整绕一圈,但县城有自己的一套生态体系,即使一个普通公务员,家里必定能找出人是公务员,别看镇上的卫生院没什么钱,但是要进去还是得经过三姑六婆,层层关系。

这也是最绝望之处,县里的肥差和生意基本垄断在地方上有权势的人手上,外人不可窥视。

中国一线城市的重要意义是:给予普通青年,通过自我奋斗换得一片天空的可能性。即使这个窗口正在收窄。

县城的大多数门面店,基本看不到什么人来人往。基本都是做熟人生意,一个老大爷开杂货店开了25年,终于在五年前扩张了十平方,增加了两个麻将桌和一个福利彩票机。

本地人虽然也多是打工者,但依然看不起外来的一起打工的人。这个情况在全国其实都是非常普遍的。本地人最大的期待就是拆迁,根据全新的计算方法,平均每家宅基地和自留地拆完,能有两套房,还有二三十万的钱,因为树有单独的补偿,所以很多人家都突击种树。密密麻麻,像种菜似的。

历年来,金湖县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都往南走,去了南京或者上海,鲜有去淮安市里的。即使中国高考问题很多,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基本办法依然是高考,然后去新兴城市寻找机会。

人们背井离乡,为的是改变命运,抑或是给下一代创造更好一点的起点。这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农村的人口流失已经非常严重。我们所到之处,基本没有看到年轻人。在一个村子,我们看到大妈们在路边晒黄豆,然后用龟速去翻筛,对于她们来说,时间是最不值钱的。很多村子,如果没有卷入到新的社会分工里,除了修了柏油路,几十年来没有改变,也没有变得富裕。而像浙江桐庐,这样的快递之乡,都早已翻天覆地,在福建甚至有镇级市的出现。

如今农村,大量的地都承包给了大户或企业,江苏基本是平原,非常有利于机械种植收割,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超13.6亿人。

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40506万人,其中,外出就业158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

其次,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为22629万人,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

总数约占全国劳动力的5.3%。

职业农民已经降到了历史上最低比例,并且会持续下降。

故而一个基本判断时:中国的城镇化尚未达到饱和,会继续保持增长。

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农转非之后带来的大量后遗症。

中国人对白酒的热爱,是一种狂热的热爱。这支撑了一个数万亿的市场。

驱车驶上京沪高速,从南向北,几乎60%高速大牌,全部被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包了。(洋河密度是古井贡酒的三倍以上)驶过苏州段,基本密度又提高一倍。五小时后,如果问我晚上喝什么酒,我的脑海里只有洋河-天之蓝,海之蓝,梦之蓝了。这就是另一个维度上的饱和打击。

在中国960万公里的土地上,互联网广告占据的依然只是极小的份额,地面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我们来看白酒市场的头牌茅台。2017年茅台销售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50.5%,超年度计划27个百分点。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表示,2018年茅台集团目标含税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

下面划重点:去年投放市场的真茅台只占以茅台名义销售的10%,也就是90%都是假货。

截至2017年9月,贵州怀仁市酒类企业数量达到了2811家。按照全市总人64万算,平均两百人就有一家酒厂。该市也是假茅台的主产地。

再来看洋河股份,2018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5.43亿元,同比增长2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50.0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9.08亿元,涨幅在28%左右。除了主阵地江苏外,增长最快的是山东省和江西省。

高速大牌是全国市场品类兴衰的最好见证。

除了白酒外,高度大牌猛砸广告的主力品类是:电动车/家居(卫浴,厨电,家具)。

家居市场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而而生的品类。因为连续四十年的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这个市场诞生了大量的巨富企业。而今天,中国的房地产走到了拐点,家居品类亦走到了拐点,这里就诞生了大量的新机遇,以及会有很多老玩家淘汰出去。

我认为:中国自行车市场的消费升级是电动车,而不是小轿车,更不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家用小轿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剩下的需求更多的是置换,所以二手车市场正在崛起。但大规模买第一辆车的需求已经进入下降通道。

下图摄于江苏淮安市市中心商场门口,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停着电动车。据估算,这个城市电动车的保有量不会低于30-40万辆。但这个城市常住人口不会高于200万。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都惊了,竟然有这么多电瓶车。

所以,当很多人吐槽为什么雅迪会去赞助世界杯的时候,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暴露了自己并不了解中国的基本事实。

中国最广大地区的普通人民是依赖电动车,摩托车生活的。而不是轿车,也不是地铁。城市里的打工者,2856个“县”,41658个“乡镇”,都是他的主力用户。而他们喜欢看世界杯。

雅迪已经于2017年,突破了年销400万辆的关口,并且电动车是需要2-3年换一辆的。紧随其后的还有爱玛等品牌,均实现了连续性的快速增长。

电动车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是一个成长于四环外的万亿级市场。

今天,在中国谈论特斯拉,依然太过于遥远,注定只能是一小群人的市场。即使,我们被马斯克的人格魅力征服。

如果你觉得5000元一辆的雅迪,2000元一辆的爱玛很low,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打开拼多多,搜索电动车,会出现很多500-800之间的电动车。

如果你认为肯定很多差评,那就又错了。我看到的是全是好评,晒图好评。

而背景基本都是农村的样子。

故而,电瓶车已经形成了分层。他们内部也有一个鄙视链。这种鄙视链呆在一线是不能理解的。

VIVO和OPPO的成功是有理由的,是复制难度极高的。他们的下沉能力和中国邮政到了一个水平线。下图摄于一个江苏北部小镇。这个镇的“商业街”(如果可以称为商业街的话),一纵一横不到100米。OPPO和VIVO基本占住必经之处的核心焦点。

以下这张图是我二月份在印度的一个破败的小镇拍到的,当时车速比较快,所以比较糊。(对比之下,我国的建设明显高几个段位)VIVO和OPPO在整个印度的覆盖也是做得相当好,甚至还冠名了地铁站,整个地铁站晒成了VIVO蓝色。

地面渠道的组织能力,是一种短期无法复制的能力,是一种说得明白,但说明白也没用的核心能力。

这对我们的启示:欲成霸业,必先与泥土为伴。所有的空中楼阁,都只是幻觉,所有的幻觉都如雾亦如电,随时会消失。只有泥土一直在那里。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从未见过真的,是不是假的就是真的?

Nike不是第一个做运动鞋,三星是从抄袭起家的。只是他们后来都做大了,就成了高端品牌了。

所以想完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山寨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山寨或Copy的前身。从短期生意来看,这是一条借船出海的捷径,从长期生意来看,我们需要花数倍的精力去思考我们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但第一步往往是暴力的。

苏北四日,我起码看到了五个假的New Balance专卖店,最真的那家,我差点都没有认出来。

有的假的程度,我甚至怀疑他是盗版假的盗版。可能那个制造商自己都不知道真货是哪家。

朋友告诉我,百事可乐曾经派人到县城去做调研,发现即使在中国几十年投放了几百亿的广告,还有人不知道百事可乐的存在。

在中国,你以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起码还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往往实际上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如果你的生活圈子很封闭,很少离开县城,不去省会,周围人也鲜有用正品的,那么你接受并认可山寨的概率是极高的。

大多数N字假鞋,都来自福建莆田,很多N字假鞋的代理商渠道比正规品牌完善N倍,一次经销商大会,就能收款上亿。甚至在一些地级市出现了真品被消费者认为是假货的情况,因为假货提前两年就进入这个市场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正品如何补足自己的短板,来真正适应中国市场。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市场分裂成了无数层,少数几层,接近发达市场,但绝大多数还是野蛮的市场,不能用西方商业理论一言以蔽之,更需要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

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品牌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至多只能覆盖到人口30万级的县城,县城里品牌化依然是非常原生态的。

这就是一片万亿级的市场,谁能够用最有效的方法在这里组织起品牌,谁就能做大。

如下图:全县TOP 20的餐厅,没有一个品牌。

中国连锁业态应该放弃饱和市场,真正重视并进入下沉市场,并改变基于大人流模式的加盟方法,定制出适合几十万人保有量的县城的模式。

换一句话说,品牌的战争,只打了上半场,好戏还在后面。

服装连锁业态中,海澜之家,柒牌,七匹狼已经锚定了县城的高端品牌,很多县城的高收入人群,逢年过节必须买一套以上三个牌子中一个的西装,而售价可能是上万。

酒店产业中,一般带有“国际”“时代”“皇家”就是县里的高档酒店,一定要金碧辉煌,一定自带洗浴中心。在大城市,如家汉庭被认为是最廉价的酒店,放在全国看,这是大错特错的,商旅不一定是五星酒店-机场的路线。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做买卖也是商旅。大量的私人小旅馆依然存在,100-198元一天的价格区段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100以下也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尚客优”是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强的,已经形成了中国第四大酒店集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最具潜力三线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