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员网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

高层管理人员测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能力,个性,管理价值观,动力

中层管理人员测评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能力,个性,动力

基层管理人员测评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能力,个性,动力

客户经理素质测评 有工作经验的客户经理 能力,个性,动力

技术岗位素质测评 产品、技术、研发等岗位 能力,个性,动力

销售岗位素质测评 大客户经理、销售人员 能力,个性,动力

通用社会招聘测评 社会招聘候选人 能力,个性,动力

通用校园招聘测评 应届毕业生 能力,个性,动力

职业心理健康测评 所有岗位及人群 工作倦怠,心理症状,积极心理,消极心理

}

健康体检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很大价值:

对于员工来说,定期的体检能够帮助员工发现潜伏的疾病,可以及时就医;

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员工看重的一项福利,还能帮助企业发现员工健康隐患,针对性管控健康风险。

话虽如此,但真去问公司老板“为啥将健康体检作为员工福利?”

绝大多数老板会说:别人都有,咱不能没有啊

这样看似重视,实际上没真正懂体检的心态往往导致体检不能物尽其用。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是美世咨询的一块重要业务,我有幸蹭到了很多关于体检的有价值信息。总结下来有这几点:

1.体检并非越频繁越好!

有些小伙伴们有强迫症,《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感觉不舒服就想做个肠镜。今天体检一切安好,明天呢?下个月呢?多检查几次对身体总是好的…… 首先,这个看法都是错的! 体检的很多项目都是有创性的检查技术,以X光检查为例,根据国际辐射防护标准,在医疗检查中(包括体检)辐射的参考水平为1-20毫西弗/年。虽然上限值为20,但如果连续多年高剂量辐射,会使得细胞未完全修复好时再次受到破坏,给人体带来极大危害。

2.体检项目不是越多越好!

不少检查中心推出一系列高档检查套餐,项目有的多达百项以上,所有的高端仪器能上统统上,多普勒、彩色超声波、细胞检测、肿瘤全套项目检查,有人甚至不惜花上万元做一次PET-CT进行全身检查。然而,检查并非越贵越好,检查并非越高档越好!

某些检查更适合病人。例如:心肌酶谱检测异常指标通常仅发生于急性心肌坏死患者,该指标异常时通常员工已经在医院里了而不是在体检中心体检。并且它是一过性的指标,即使是心梗发作期的患者有时也无法获取该指标的异常。类似的指标还有: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激素测量,C反应蛋白等等。

譬如CT,全套肿瘤标记物,全套肝功能、骨密度测试等,完全没有必要每年都做检测。并且,目前的检查方法癌症的阳性率并不高,是不是需要每次都做癌症筛查都值得考虑。例如肝癌的筛查指标AFP,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即可。还有些诸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完全可以进行自检。体检上花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反而还会伤害身体),有针对性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体检王道。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在采购体检项目时,切忌盲从体检机构提供的套餐或者高价推荐。最好是能够获取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

如今选择体检项目似乎只有两个标准:性别和价格。

性别分类,进一步再分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

而价格分类,你去问销售人员为什么要按照价格分类,他或许能信誓旦旦的告诉你,我们这些项目的设计组合是有着严密医学逻辑的,符合你的(你公司员工的)年龄特征,职业特点。然后吐出若干闻所未闻的专业术语来忽悠你……

都是扯淡,你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怎么能和马上退休的看门大爷是同一个套餐?你们的健康风险完全不同好不好?!

体检项目设置的最根本逻辑就是因人而异。不同行业的员工面临不同类型的健康风险:比如出租车司机们饮食不规律,需要检查胃功能;化工行业的员工可能需要呼吸道的检查……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也同样面临不同的健康风险,针对其健康风险做的体检才有价值。

因此,项目选择要有针对性。

健康检查应该把注意力着重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项目上,如家族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患的,应着重检查血脂、血糖、血压、骨密度等项目。每年的检查项目在企业有限的预算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心脏,胃肠,肝胆,代谢系统等。

对此,我司的医疗专家专门准备了一期《不同年龄不同体检项目》的组图,制作了一张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项目建议图表(这绝对是干货,不点赞起码也得收藏起来看啊,当然还是请点赞,手机码字不易





另外,对于不了解的检查项目,可以询问检查医师下列3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这项检查背后有临床证据支持吗?如果我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该如何处理?这样也有助于有效明明白白选择检查项目。

在国外,体检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并要求提供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等。随后,体检中心会给体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包括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项目、精确到每一个体检项目时间的体检时间表,以及饮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 体检结束后,医生不仅会告诉体检者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在中国,事前没人和咱了解咱的病史,身体状况;事中像流水线一样,接触的仪器比人多。事后没人和咱谈应该如何改善,报告中一些晦涩的专业词藻,咱也看不懂,只要没生病,咱该吃吃,该玩玩……一切照旧…… 这样完全失去了体检的意义——疾病预警。体检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是有哪些毛病,而应该是有哪些健康隐患。 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虽说员工个人的体检数据是个人隐私,但体检公司仍能提供一份公司整体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健康的主要隐患。

这其实是体检的重要价值,却被很多企业忽视了。美世咨询的亚洲整体健康和弹性福利调研中,我们发现提供体检的企业占主流,但收集体检数据的企业只是少数,真正把体检数据用起来的企业只有微乎其微。

在美世,我们已经开始将体检数据等各种数据收集起来,分析员工群体的最主要健康隐患,并据此为企业设计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会把体检和理赔数据做个四象限的简单分析,找出企业目前最主要的风险(第二象限),再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企业给员工提供体检是个好福利,但没有充分利用体检的优势,使得很多企业的体检就是走个过场。

  • 没有规避不必要的体检项目;
  • 也没有控制合理的体检频率;
  • 没有事后为员工全面解读报告提出针对性健康建议;
  • 也没有利用好体检数据分析制定有效健康管理计划。

内容源自:美世达信员工福利公众号

}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人力资源行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下,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如何?企业社保日常操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探索企业社保管理专业化路径......

基于这样的背景,泛员网携手泛睿人力资本研究院以“中国企业社保管理现状”为主题展开深入调研,在《中国企业社保管理现状调查报告(2020)》的框架基础上,汇集生成《2022中国企业社保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通过对不同体量、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企业开展定量、定性研究,全景展现中国企业社保管理现状,帮助企业预判社保管理大趋势,赋能企业提升人力资本价值。

据悉,在本年度调研阶段,研究小组针对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了问卷投放,覆盖21个省份,共有3512家中国企业参与调研,精准触达43827人次。在调研受访者中,84.57%受访者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其中43.53%是管理级HR(含总监/经理/主管),数据十分具备代表性、专业性和广泛性。

社保政策的变动性、异地性仍是难点

62.22%的受访企业表示社保政策的变动性及异地性仍是企业社保管理的难点所在,多数HR无法对各类社保政策给予清晰的解释,该数据比2020年提高了5.82%。

我们建议:从社保政策来源渠道、社保政策解读、社保政策各地细则分析等方面强化社保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保管理专业平台,对社保政策变动给予及时更新、解读,并及时提醒各地社保缴纳、办理的相关信息。

社保成本高的难题居于高位

社保成本高同样居于“社保管理工作难题”高位,占比22.76%,比2020年提高1.43%。

我们建议:社保成本主要体现在社保开户成本、社保管理人工、时间成本、社保管理各类费用成本等,因此通过内外部渠道,如企业内部社保管理流程优化、人员专业化以减少非必须的资金、人力及时间耗费成本,或采用外包的形式,通过专业可靠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降低企业社保管理成本。

企业社保信息化建设速度较快,但整体水平较低

54.19%的企业仍运用Excel进行企业社保核算,50.81%的企业从未使用过企业社保在线管理系统,企业社保管理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该数据比2020年分别降低了13.29%和10.47%。

我们建议:数字化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社保管理系统、平台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企业可以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考量,引入适用于企业社保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企业社保核算系统、社保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社保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水平。

企业社保核算工具使用情况

企业社保在线系统使用情况

除此之外,《报告》还发现:

1.多数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社保管理持正向积极的态度,且员工对于社保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2.在企业社保问题中,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公积金是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

3.社保缴纳、社保费用核算、社保增减员及关系转移办理是企业社保管理中频率较高的三项工作,其中工伤报销、回复员工咨询是耗时最久的事务性工作。

4. 除社保外,社保和商业保险组合的多层次综合保障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

5.服务成本、服务反馈及专业能力是社保外包服务机构契合企业社保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泛员网社保外包业务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企业社保正在迈向全面合规时代。一方面,我们呼吁国家进一步大规模推行社保减负政策,助企纾困;另一方面,我们也建议企业及时关注行业趋势,主动“升维”,利用外包资源,逐步从低价值事务上升到高价值筹划,快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武文艳_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泛亚人力资源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