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的工作证是怎么样的?

   有人想红却红不了,有人埋头走路却不留神就红了,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就是这种。“解读政策的多了去了,他能红的确让人意外,网络时代的事,谁能说得清呢?”一位徐彪的同行说道。

   徐彪能红起源于他在11月18日在雪球网上发布的一篇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章,因语言通俗易懂,分析条理清晰而被网友“猛戳”,他也被媒体誉为“三中全会最通俗最全面的解读”。

   11月25日傍晚,上海的一家餐厅,应约而至的徐彪背着双肩包,穿着休闲夹克和运动鞋,脖子上挂着工作证,有点像网友总结的“IT男”形象,不过或许就是这种轻松随意,才让他的文章更容易被接受。

   在证券投资的圈子里,因为一两句“惊世言论”或者异于常人的性格而一炮走红的分析师并不少见,而因为一篇长达7000字的文章一夜蹿红,徐彪是第一个。

  “做一次寻章摘句的老雕虫”

“寻找捷径或许是人类的天性,投资者们早已习惯宁可听信不知道第几手的小道消息,也不愿意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究文件。人弃我取,就让我们再做一次寻章摘句的老雕虫,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去咂摸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逻辑之丝将其串起来。”11月13日夜里10点40分,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徐彪在雪球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三中全会解读》的文章,徐彪以一段文采十足的开场白立刻提起了网友的阅读兴趣。

   这篇文章将近7000字,发布当晚转发就超过百人,而且评论数与转发数大致相当,这说明转发的网友基本都读过文章,网友“孙大炮的鸡窝”评论称: “还是评论给力,言简意赅,还能从评论中看到大多数人的意见。”

   “研究中央文件精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徐彪也坦承,“在公告出来当天,我们就要在半小时内读完,然后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报告,发给买方或客户,不可能有多高的质量。”徐彪说,在11月12日,他一直研究到夜里12点才把思路理清,第二天下班后回家再把文章写出来。

   对于此次走红,徐彪表示有点意外。“关于改革的研究文章一直在写,偏偏这篇被网友看中了。”徐彪笑着说,“中央的政策文件比较抽象,老百姓并不会细读,所以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他们,‘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两个机构是整个改革中最核心的,最终得出结论是未来的改革必将持续超预期,后来发布的中央决定果然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表述。”

  每天读《人民日报》

   徐彪说,他不想像股评家一样见面就谈股票,而更想聊一些股票之外的话题。

   于是记者就建议聊聊分析师的工作生活,一提这个,徐彪立刻故意作出一副似有千言万语的表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分析师是个拼命的行业。”徐彪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他先给记者描述了他一天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起床已经是最晚的了,以前是开车上班,后来不开了。”徐彪说,不开车不是因为心疼油钱,也不是因为怕堵车,而为了能利用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在地铁上就要浏览头天晚上的最新市场动态,《人民日报》是必读的。”

   早上到公司后,徐彪会在2分钟内解决早饭,“其实都是饼干之类的,没有正经饭,我们桌上都是一大堆方便面、饼干之类的,随时就吃点对付过去。”

   到8点钟,传说中的券商晨会就开始了,一直到9点钟,他们要把所有信息汇总、梳理,写成报告发给领导和客户。然后关上电脑背上书包,就要出门到其他机构客户那里开会,他们称之为“路演”。

   徐彪说:“一般是上午一场,下午两场,有时一天4场,中午还有午餐交流会,就差把上厕所时间也利用起来了。”

   直到下午5点多钟,“徐彪们”才回到自己的公司,此时其他部门已经下班了,可是“徐彪们”的活才刚刚开始。“比如处理紧急事务,回复一大堆邮件,把白天忙的内容分解给每个人,一般7点多才能回家,像大家看的研究报告都是回家后写的。”但是和早上一样,徐彪必须利用路上时间把研究报告的框架想好。

   “每天真正能陪儿子和老婆的时间也就吃晚饭的一个小时,吃完饭就要立刻开始写研报。”徐彪说,那篇让他走红的文章就是前一天晚上几乎半个通宵完成的,而像这种状态几乎是家常便饭。

   听到这儿,记者心里不禁有点内疚,徐彪马上笑着说:“你不用内疚,我们一周7天有三四天晚上都有应酬,就算不陪你聊天,也会有其他人。”

   但实际上,徐彪也承认,自己是故作轻松。“儿子和爱人意见很大,之前说好上周日要陪他们,最后公司临时安排要见几批机构,经常对家人食言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徐彪苦笑着说,“可是这个怎么解决呢?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今天少干一小时,明天就要多花一小时。”

   不过说到最后,徐彪话锋一转:“千万不要把分析师说得那么苦,不然就没人做分析师了。”

  策略就是做福尔摩斯

   “做策略分析师是需要激情的,否则无论如何干不下去。”徐彪说,“周末本来是享受家庭的欢乐,但分析师却还要工作,如果你不喜爱这个职业,那带着对家庭的内疚,很难熬过去。”

   从徐彪口中得知,他2008年开始,在联合证券(后与华泰证券合并)负责金融工程,之后进入做内部研究,在2011年下半年进入,然后在今年9月份进入华泰证券,担任策略研究部总监。

   徐彪说,他的分析师生涯还算比较顺当,“在光大证券之前,主要为公司内部做研究,到光大后才开始进入卖方研究机构,才发现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很拼命。”

   徐彪说,每年一度的新财富评选是卖方分析师们竞争最白热化的舞台,“名次的高低变化都决定着分析师的职务、奖金、饭碗,为了获得好评,几乎是什么招都用上,各种卖萌、悲情都是老套路了。”

   然而现实却是,券商的研报预测准确度一直是“差评”如潮,以至于券商的言论经常会被媒体理解为反向指标。

   “很多卖方报告不靠谱是客观存在的。”徐彪坦承,“主要原因是很多分析师不接地气,因为他们的报告都太过学术化,就是‘界面不友好’,让人看着要打瞌睡;另外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专业投资人,把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

   徐彪认为,策略研究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本质上,分析师和算命的没有两样。大家都在预测,最后检验你的只有结果。不过准确率有时意义不大,“即便是索罗斯预测的成功率也不高,现在国内分析师肯定比不上索罗斯,但是他能成功是因为在最有把握的机会上下了重注。”

   国内的策略分析领域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徐彪认为,国内的策略分析师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最初脱胎于技术研究,也就是90年代初的那批股评家,然后演化到基本面研究,在2009年后,出现了资金面研究,而从现在开始,政策面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新的独立领域,而且其重要性超过前三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就是四个变量,在每个历史阶段,这些变量的重要性都不同,但很多分析师依然没有变通,抱着他认为重要的变量不放,所以判断就会出现失误。”徐彪说。

   其实在采访前,记者大致浏览了徐彪发在微博中的大部分文章,其中有个特点是,徐彪并不仅仅局限在行情的分析上,而是有更多的文章内容属于国内外时政范畴。对此,徐彪告诉记者,这与他当年在银行做过贵金属分析有关。

   “在研究贵金属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价格与经济的关系并不紧密,最重要的是地缘政治,索罗斯说过,黄金是最讲政治的东西。”而或许正是出于对政治的敏感性,让徐彪感觉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信号,“从逻辑上,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无疑是分别应对国外和国内的严峻形势,集中权力推动改革。”

   徐彪说,对各种变量的认知必须要有变化,而策略分析就是做福尔摩斯,什么都要懂,然后才能发现这些新的变量。“一个好的策略分析师今天下岗,明天就能成为优秀的基金经理。”

   Q:你现在知名度飙升,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A:对我个人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名气大了就会有各种议论,说错了也容易被人揪出来。但对分析师行业一定是好事,可以纠正公众对分析师的认知偏差,大家没必要神化分析师,但也没必要妖魔化,我们就是普通职业。

   Q:这几年券商研究所大幅萎缩,你认为卖方应该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去转型?

   A:现在的确是报告过程,供求失衡,机构也不愿意为报告付费,新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很确定,一是为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把目光投向普通投资者,三是服务于公司自营和资管,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互联网,它已经改变了一切,卖方研究也必然要改变。

   Q:你认为做一个优秀的策略分析师,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A:其实做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投资者解决问题,你首先要先理解市场信息,然后做出预测,最核心的不是把信息给客户,让他们自己做判断,而是你要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说服客户相信你,这中间有风险,但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分析师是没有价值的,他顶多是个搬运工。

   Q:你刚才说到分析师职业非常辛苦,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A:首先你必须喜爱这个职业,就像你们做记者一样,如果要干得好就要始终保持热情和兴奋度,享受发现的乐趣。有时候我研究,半夜里突然有一个重大发现,把自己吓得都手脚冰凉,然后如果你把这个重大发现写成报告给读者看,这就有一种成就感。

   Q:你如何看目前中国股市的现状?未来机会在哪里?

   A:我认为政策这个变量正在越来越左右市场,因为在欧美国家,对经济调控很弱,经常是冲上去然后栽下来,而中国通过调控等于是对冲了市场波动幅度,客观上减少了股市的波动幅度,也就很难出现大的趋势性机会,这就造成了股市越来越依赖政策刺激创造机会,所以政策会成为未来股市的决定性因素。从具体来说,我比较看好新三板,投资者可以积极挖掘。

  徐彪,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士,复旦大学国民经济专业硕士,曾在招商银行带领宏观策略研究团队连续五个季度看对市场方向,擅长自上而下研究市场。后在光大证券研究所任策略部负责人,现为华泰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兼策略研究部总监。

}

原标题:马星星:可爱又温暖的上海人,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88期邀请的是来自亚美尼亚的马星星。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第88期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职业: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

  “我叫星星,天上的星星!”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马星星介绍自己时,总是喜欢这样开头。她初来上海时,老师问:“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马星星说:“我的名字就是‘Star’的意思。”于是,“星星”这个中文名字,成为这个自信、开朗的亚美尼亚女孩在上海美好生活的开端。

  自12年前收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来到上海,从学语言的乌龙糗事到以优异成绩登上上音留学生手册封面,从获得上海001号《留学生在沪工作证》到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这个28岁的亚美尼亚女孩在上海不断实现更多的梦想。

见证了她在上海12年的故事

  2009年,马星星从遥远的亚美尼亚来到上海,如今,这个酷爱动画片《花木兰》的女孩觉得上海就是她的家,在这里遇到的人和事都让她感到无比温暖。12年的上海生活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她身处其他国家时,每当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也会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骄傲。

 “一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故乡,就是因为那里有很多的记忆。”马星星告诉记者,从交响乐团走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短短300米的道路,记录了她与上海12年的故事。在那条路上,她总是会遇到很多人,会和保安大叔打招呼,和卖水果的大叔分享故事……这些细节汇聚成的生活碎片,成为她生活、工作在上海的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300米里,我找到了我的家,也对这座城市有了依赖感与归属感。”

  马星星刚来上海时,人生地不熟,出门需要跟人比划好久才能问清楚路。张叔叔是她在上海认识的第一位中国邻居。当时,她用在旅行书上学到的唯一一句中文“您好”跟张叔叔打了个招呼。张叔叔回复她:“你好!”

  这样的对话持续了三个月。马星星的中文日渐进步,她和张叔叔的谈话也从简单的问候扩展到了日常的生活。“张叔叔会给我介绍小区,告诉我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我会向他介绍我的国家,向他展示我新学到的中文单词、听到的中文歌。”马星星告诉记者,每次她练完琴回到小区,张叔叔一看到她就会大声地说:“星星,回来啦!吃饭了吗?注意不要太累啊!”这些话给了马星星慰藉,让她在陌生的国度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起定居上海的决定,她坦言是因为深刻体会到上海的包容。马星星如今在上海交响乐团从事行政工作。她经常乘坐96路公交车去上班,每次都特别希望能乘上李师傅开的那一辆车。李师傅是96路公交车的一名普通司机,素昧平生,却又暖如家人。“看到拼命赶来的乘客,他总会开着车门耐心等候,有时见我穿着高跟鞋狂奔上车,还会笑着跟我说‘你慢点慢点’!’”

  马星星说,自己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在上海,有时会感到孤单,也曾遇到过困难,但正因为遇到像张叔叔、李师傅这么好的人,让她感觉一切没有那么难、那么复杂。“这些可爱又温暖的上海人,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也让我找到了‘我的上海’。”马星星说。

  在上海待了12年,马星星已经从一个16岁离家求学的小女孩,蜕变成了在异国他乡追寻梦想的大姑娘。工作之余,星星爱去外滩的外白渡桥散散步、看看夜景。“上海每天都有变化,但变化最大的是我本人。我与上海共同成长,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马星星演奏的身影,曾在很多舞台出现。在上音学习期间,她登上过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参与过《生活大不同》综艺节目的录制……毕业后成为了上交团长助理。“助理这个岗位需要有音乐水平,能理解乐团的演奏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也需要有沟通能力,我的中文还不错,而且我喜欢和人交流。”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都很愉快!”马星星与同事们相处愉悦,对她来说,上海是个“梦想之城”,“只要你真的想要,梦想就会变为现实。”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火热更新中

每天一集短视频+一个故事

  文字:杨欢 陈佳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大众交通集团董事长杨国平:

  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是冒险家

  杨国平说,做企业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成为大企业家的必然要素就是要抓住机遇敢于冒险

  “干企业的时候不能左右摇晃,看人家干这个很好,就干这个了,我们还是坚定走自己的路。

  刚涉足金融投资领域不久的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国平,拥有鲜为人知的“资本控制”能力。他用一句话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总结了大众交通能获得投资人长期支持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保持了一个合理而相对稳定的利润率,不会大起大落。”

  日前,杨国平,作为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同学会会长,参加了该院举行的一次MBA校友返校活动。在活动交流中,一位年轻的校友问到杨国平这20年来获得成功的最大体验是什么,杨国平用了12个字来总结,“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抓住机遇”。在他眼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会是一个冒险家。

  “企业家都是冒险家”

  杨国平说, 就像一个城市的名片,而在近20年前,1988年,上海的出租车行业还很乱。当时正担任强生公司党委书记的杨国平,心里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施展空间,决定出来筹建新的出租车公司。他也深知其中的风险。

  尽管如此,他仍然向领导提出,去筹建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如果做不好,我不要领导给我安排任何工作,我自己去开出租汽车,做一个优秀的司机。”

  杨国平说,做企业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一些国有企业搞不好,不是市场原因,也不是资源问题,关键是领导人、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杨国平认为,成为大企业家的必然要素就是要抓住机遇敢于冒险。

  1988年,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之初,几乎没有一分钱,杨国平只能白手起家,当时他向银行借了200万元贷款慢慢起家。转机出现于1992年开始的股份制改革,“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大众出租成为1992年第一批,而从此也成为这第一批上市公司中,14年来仍然有很好发展、股价一直上涨、利润一直增加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

  因此,杨国平特别能理解也很支持国有企业,让员工持股。“让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保。”

  据介绍,大众交通集团目前共有三千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杨国平说:“我们说做企业的主人,关键要有两证,一个工作证,一个股,没有股权证不能说是企业的主人。”

  从去年开始,杨国平又作出了一项大胆尝试,投资金融。2006年12月29日,大众交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参股光大证券公司。此次大众交通拟认购光大证券6000万股,占其总股份的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上海)10—(北京)020—(广州)0755—(深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大证券开户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