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自有福攸归打一肖

榆林市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8 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试卷 (时间 9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基础知识:(34 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6 分) líng lì ( ) wǔ rǔ ( ) máo dùn ( ) pái huái ( ) kāng kǎi ( ) zī xún ( )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 分)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rùn wù xì wú shēng。 3、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4 分) 废( )忘( ) 舍( )为人 同心( )力 居( )思( ) 万古长( ) 神机( )算 4、下面的句子有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4 分) 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 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5、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4 分)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 对 任 何 灾 难 , 中 华 民 族 难 道 会 望 而 却 步 吗 ?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6、六年语文学习, 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请把下面诗词补充完整。(4 分) 待到ft花烂漫时, 。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不教胡马度阴ft。 王师北定中原日, 。 7、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8 分)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选自《匆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选自《学弈》) 二、阅读:(28 分) (一)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 8、这段话选自_A_(国名)童话作家_ B 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2 分) 9、读这一段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2 分) (二)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10、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 分) A、诲: B、俱: 11、请翻译句子大意: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 分) 译句: (三)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 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 àn)由 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 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 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 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 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4 分) 以手掩面—— 契机—— 13、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4 分)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 14、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3 分) 15、在短文

}

首先要说的是,元恭不是一个简单人物。这一点元子攸的判断很准确。所以,他防范元恭是正确的。元彧和萧赞都是主持过军政大事的人,也都经历了战场的考验和政坛的血腥,头脑清醒,才识过人,决不是只有一念善心的傻白甜。如果元子攸只是防范,这两个人是不会反对的,还会尽自己的力量,帮他一把。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出于保住自己利益和地位的考虑,利用元子攸性格中的“约狭”,也就是容易偏激的弱点,故意把元子攸的判断和防范,引向过激的邪路,这才导致了矛盾的爆发。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防范元恭,而在于元徽的阴谋。

元恭是什么时候进入元子攸视野的呢?

在河阴之变以前,元子攸不可能注意到元恭。他那时完全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528年新年左右,他正忙着利用孝明帝元诩生子,大赦天下的机会,全力营救萧赞。萧赞被宣判无罪,以郡王身份归来,整个元家笼罩在极度的兴奋中,寿阳长公主忍辱负重,终于苦尽甘来。虽然中间夹了一个胡太后,令人不爽,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也算是心愿达成。全家都忙着帮萧家尽快恢复元气,准备迎接盛大的婚礼……我们说过,萧家各处管事的家奴,都是元家派来的。萧赞获罪,家产查封,奴仆官卖,这些来自元家的老家奴,元家肯定会买回去。朝廷赏赐的奴仆,有些人长公主用的很顺手,也会一并买走。现在萧赞被赦免,这些人也会回来,这个家很快就能复原。

结果乐极生悲。忙碌而兴奋的好日子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孝明帝就被毒死了。在孝明帝被毒杀之前,元子攸兄弟想的是怎样赶走胡太后,帮皇帝重新夺回权力。皇帝突然去世,他们才开始和尔朱势力接触,因为尔朱已经南下,这是孝明帝活着时候,就做出的布局。原本只是政变时的震慑,尔朱的军队,是唯一有能力剿灭胡太后的军事力量。但河阴之变,诛杀两千多宗室和大臣,却是谁都没想到的。

所以,从528年新年,到河阴之变后元子攸被推上皇位,元恭都不在元子攸的关注范围内。那么,在此之后呢?

我们看看元子攸登基后的第一批任命,首先是任命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封太原王。这里我们又见到了“侍中”。尔朱荣亲自把持这个职务,可见这个职位的关键性。但尔朱荣很快就回晋阳了,所以元子攸朝中,第一个真正上任的侍中,是杨椿。

加封尔朱荣及尔朱系官员,这不奇怪,比如元天穆被封为太尉公、上党王,是最高军事统领。然后是追封了一大批死在河阴之变的诸侯王和官员,为死者的子孙加授官爵,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还有加封了一批老人,比如李彧的父亲,清渊县开国侯李延实被封为太保,老将军杨椿被封为侍中,后提拔为司徒公,等等,再有就是加封了一批不愿意当官、但有些才干的人,比如顿丘郡开国公、驸马穆绍,孝明帝曾任命他为侍中,他不想当官,在家装病,结果阴差阳错,躲过了河阴之变,被元子攸抓出来任命为司空公,领尚书令。把官硬塞给不愿意当官的人,或者年纪大的人,也是无奈,毕竟他们都是有经验有才华的,不封他们,还能封谁呢?

在任命名单的结尾,我们看见这一行字:“金紫光禄大夫、广陵王恭为仪同三司。”汉代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也就是三公。“仪同三司”,就是官职不是三公,但享受的待遇等同于三公。元子攸没有给元恭塞个官,却给了一个极高的待遇,他想干什么,他对元恭有什么期待呢?

元恭的年纪也不大,元子攸封他为仪同三司时,刚三十岁。521年,元恭20来岁时,开始在朝中做官,担任正常侍,兼给事黄门侍郎。常侍一类的官员,都是皇帝的近臣。中常侍基本都是宦官担任。给事黄门侍郎,是跟随在皇帝左右的官员,负责传达诏命。524年,元恭授任金紫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依然是常侍一类的官员。

当时正值元叉专权,元恭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害怕祸及自己,就开始装病、装哑巴。按史书记载,元恭装哑巴将近八年。我们从531年元恭被立为皇帝推算,他装哑巴的时间,应该在523年左右。他在524年有一次升职,可见那时他还没离开朝廷。所以装哑巴的时间,应该是524年。

元子攸很小就是皇帝身边伴读。他初见萧赞是525年夏天。当时官职是御史中尉。据史书记载,在这个官职之前,元子攸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城门校尉、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我们发现了什么?在524年,元恭装病的时候,元子攸担任的官职,是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和元恭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他们两人有很长的时间,都在一起供职。

所以,元子攸对元恭非常了解。元子攸非常聪明、非常敏感。元恭装病、装哑,瞒得过所有人,瞒不过元子攸。这也很像萧赞。他刚到北魏时的强硬,也没有骗过元子攸。元子攸只见一面,就知道他早已经创伤累累,最需要的是帮助、保护和关爱。

在敏感这一点上,元子攸比陈庆之强得多。陈庆之也看出了萧赞的异常,甚至分析出了原因,却没有体察到萧赞的心理需求。陈庆之在徐州前线,和萧赞并肩作战不是一天两天,如果他发现问题之后,不仅仅是打个小报告,而是像元子攸那样,真正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保护和关爱,萧赞很可能就不会出走了。

可惜,这么长时间里,陈庆之除了等回复,什么都没干。陈庆之帮助萧赞,条件比元子攸好得多。他只是没有得到梁武帝的明确回复,不清楚梁武帝对萧赞的态度。元子攸可是以御史中尉的身份,对抗执政的胡太后,和手握重兵的萧宝夤。等梁武帝那封画蛇添足的书信送到前线,陈庆之看出了皇帝的态度,一切都晚了。萧赞走的太快,他没机会挽回了……

其实,陈庆之的做法并没有错,一般人都会这么做。他对萧赞是下属对长官的关系,也掺杂一些长辈对晚辈的情感,而元子攸是一见钟情,这是完全不同的。唯有真正的爱,才能如此大胆,完全不顾任何困难和后果,像老妈说的,啊呜一声就扑上去了……

这位著名的智将,对此一定非常懊悔。后来在洛阳呆了整整一个月,他又没能成功的说服萧赞回大梁,他一定觉得非常对不起梁武帝。所以他在临死前一年,能做出盗运萧赞尸骨的骇人举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元恭装病时,他的官职并不高。那时,惧怕迫害而辞官的人,不止元恭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驸马穆绍,也是装病辞官的。所以元恭的举动并不显眼。作为朝夕相处的伙伴,元子攸虽然看破,但一直没有说破,他尊重元恭的选择。

河阴之变以后,元子攸的朝堂很缺人。由于曾在一起共事,元子攸很了解元恭的才华。他希望他能出来独当一面。从那份任命书中,我们可以推断,元子攸跟元恭诚恳的谈过,他给元恭的职位,应该是比三公稍微低一等的重要职务,比如元彧担任的尚书令,或者是中书监一类。但元恭没有接受,继续装哑,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任命,元子攸给了他一个三公的待遇。这个任命,显示出元子攸对元恭寄予很大的合作期待,也给他留足了面子,希望他能结束装病,来朝廷任职。

但元子攸的等待没有回应。元恭一直没有出来做官。元子攸第一个年号是建义。在建义年间,两人平安无事。元恭和元子攸的矛盾,是在永安间开始的,也就是528年九月——530年十月这段时间。

元恭和元子攸平辈,他俩都是北魏第六个皇帝献文帝的孙子。献文帝的几个儿子都很厉害,老大是孝文帝元宏,然后是咸阳王元禧、赵郡灵王元干、高阳文穆王元雍、广陵惠王元羽、彭城武宣王元勰、北海平王元详。元恭是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元子攸是彭城王元勰的儿子。

在历史上,元羽、元勰都是非常有才干、声望很好的贤王。所以在皇位继承权上,元子攸和元恭相比,并没有优势。

元恭兄弟三人。老大元欣、老二元恭、老三元永业。元恭装病辞官之后,只有老大元欣一直在朝廷当官。孝明帝一朝,元欣历任通直散骑常侍、北中郎将、冠军将军、荆州刺史、征虏将军、征东将军、齐州刺史。注意这个官职——齐州刺史。很熟悉是吧?萧赞离开洛阳的目的,就是接任齐州刺史,接替元恭的哥哥元欣。

元欣因为远在齐州,没有在河阴之变中遇难。永安元年,也就是528年10月,元子攸封元欣为沛郡王。

元子攸一直想重用元欣、元恭兄弟。建义元年,他派元欣巡查各地官员,528年,通直散骑常侍高乾邕与弟弟们率领流民,在齐州起兵,元子攸诏令元欣去劝降,高乾邕也投降了元子攸,成为忠于元子攸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在元子攸刺杀尔朱荣之后,高氏兄弟曾力战尔朱军队,死守洛阳。

我们知道,刚当上皇帝的元子攸手无寸柄,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武装。他能派元欣去劝降高乾邕,说明他非常重视和信任元欣。元子攸既然重用元欣,也就不会对元恭有任何怀疑。只是元恭一直不肯做官,他有些惋惜。

真正的变数,在529年。

528年10月,逃到南梁的北海王元颢,由陈庆之率领的七千甲兵护驾,开始北伐。529年4月,陈庆之攻克睢阳。元颢在睢阳祭天称帝,自封建武帝,继续北伐,北伐军一路过关斩将,特别是荥阳战役,陈庆之以七千精兵击败元天穆带领的三十余万大军,是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529年5月,陈庆之攻克洛阳。

元颢也是献文帝的孙子。他是北海王元详的儿子。元子攸、元恭、元颢,是同一位祖父的堂兄弟。元颢占据洛阳后,派使者去齐州,劝元欣归附。齐州刺史元欣召集文武官员开会,明确表示,想归附元颢。军司崔光韶坚决反对,认为南梁和北魏是世仇,元颢受南梁节制,向本朝发兵,等于乱臣贼子,还说,你要归降,我们不阻拦,可我们世代受朝廷的恩典,决不能听从你的意见。长史崔景茂、瀛州刺史张烈、郢州刺史房叔祖、征士张僧皓等人也都附和崔光韶。元欣就没有归附,还杀了元颢派来的使者。

但是,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元子攸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元颢占据洛阳期间,元彧和百官归顺,这个结果他勉强接受,毕竟是在屠刀之下,不归顺就是死路一条。即使这样,他和元彧之间也有了隔阂,而元欣的做法他不能接受。他没想到自己那么看重的人,也会动这样的心思,还不如那些低层官员。

从此元子攸对元欣丧失了信任。元子攸没有错,元欣咎由自取。直到这时,一切还都是可控的,元子攸的做法,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元子攸重回洛阳之后,在元子攸非常伤心、并开始不信任朋友的时候,有人禀报元子攸,说元恭将有反叛的图谋,还说民间有传言,说元恭有天子的气象。结合史籍记载,我敢肯定,这是元徽干的。有谁能把元子攸的脾性摸得这么准,知道他此刻能因不信任而杀人?

元徽这一招非常恶毒。那么多归降的官员,元徽为什么不选其他人造谣,偏偏选了一个装病多年、不在朝中做官、也没有归顺过元颢的元恭呢?

首先是因为,元恭的身份地位,和元颢是一样的。如果得知元恭有称帝图谋,刚刚收复洛阳的元子攸,必定会有深刻的危机感。但是,元欣也是同样的身份,还是长子,更有可能图谋帝位,为什么不造谣元欣想当皇帝?那是因为元欣远在齐州,手中有兵,元子攸就算听信了谗言,也不可能头脑一热,就发兵攻打元欣。即使要发兵,元子攸也会首先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谗言这种东西,如果不能趁热打铁,制造出不可挽回的后果,一旦被蛊惑的人冷静下来,就很容易出现破绽。元子攸虽然年轻,容易偏执和冲动,但他也很聪明,经历丰富,只要有人点醒,他很容易冷静。所以,编造这个谣言,不仅要打在元子攸的三寸命门上,还要让元子攸在冲动之下,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所以,哥哥元欣不是造谣的首选,而在洛阳寺庙里避世独居、毫无防备的弟弟元恭,才是第一人选。一旦皇帝决定杀掉元恭,他毫无还手之力。而一旦元恭被杀,元欣自然就反叛了,宗室成员就会人人自危,疏远元子攸,元徽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在元子攸身边的地位就巩固了。

最恶毒的是,元彧也在元徽的算计之内。古代想跟皇帝说话,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上表。所有上表,首先要经过一个人,那就是尚书令,而当时的尚书令,正是元彧。

元彧接到奏报之后,有两个选择,第一,选择不闻不问,把上表交给元子攸。元徽认定,元彧绝不会坐视元恭无辜被杀、坐视宗室分崩离析。当时元子攸追封父兄,元彧极力反对,也是为了维护宗室的团结。元徽很清楚,元彧才是元子攸真正的朋友,他宁可自己承受元子攸的怒火,也不会让元子攸犯这么大的错误。第二,先通知元恭逃跑,再把奏报送给皇帝元子攸,或者干脆压住不报。谁都知道元恭避居多年,从不和人交往,朝廷奏报中传递的信息,他是怎么知道的?元子攸很容易猜到,这是元彧告知的。因为当初接到萧宝夤谋反的奏报时,元子攸就是这么告诉萧赞的,他当时就是尚书令。

本来元子攸最信任的人就是元彧。经过洛阳沦陷之后,虽然元子攸没有处置元彧,但信任度已经大受打击。如果元彧扣住上表,通知元恭出逃,元子攸一定会极为愤怒,并因此惩治元彧。这是元徽最乐见的事,从此元子攸就只能受他一人摆布了。

元彧是个极为聪明的人,接到上表之后,元彧就知道,有人在利用元子攸的不信任和愤怒,借机剥离他身边的人,以保住自己的地位。谁会这么做,元彧心中自然有数。作为久经战阵的将军,元彧能猜到,元徽的人早就埋伏在元恭身边了,就等着他派人报信、元恭出逃后,再实施抓捕。只有这样才能把元彧拉下马,抓早了就没有效果了。

元彧很清楚,自己不能去报信,不仅救不了元恭,还要把自己搭进去。他也不能放着不管,眼看着元子攸掉在元徽的陷阱里,犯下不能挽救的错误,最终和整个宗族对立。

在元徽的如意算盘中,他布下的,是进退两难,绝无活路的一着死棋,元恭完全没有活路,元彧也绝不可能逃出生天。但是,元徽忘了一个人——萧赞。

这不能怪元徽。萧赞在公众视野里,已经消失很久了。萧赞北归,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任何史书都没有漏掉这一笔,然而到北魏之后,他就守孝了,两年多时间里,没人提到他。萧宝夤反叛之后,他被抓、被胡太后释放,又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然而很快就是河阴之变,他被尔朱荣抓走,再次返回洛阳时,只是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又沉寂下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养病。这是真的养病,和守孝一样,不能被打搅,也很少跟外人来往。

元徽当然知道萧赞和元子攸的关系,但他年纪比较大,他和前妻那些丑事,也被宗室、特别是宗室年轻人所不齿,所以他和宗室的私下交往并不多,也没听过多少八卦,仅仅是知道而已。他很难注意到,这个从没有出现在朝堂上的人,会对元子攸有多大的影响力。

元彧则不同。萧赞是他时刻放在心上的挚友,即使在养病,萧赞也会乐意接待他的探访。他很清楚自己在元子攸心中,忠诚度大大下降。无论做什么,都毫无意义,还会适得其反。元徽现在是元子攸最信任的人,位列三公,除了尔朱系,他的官最大。他必须请出一个人,他比元徽更受元子攸的信任,并有能力绝对压制住元徽。

元徽以为没人能翻盘,他真的不了解萧赞在元子攸心里的位置,太自信了。我想,元彧在看到奏报,想明白元徽的布局之后,一定会报以君子范的、冷冷的一笑。看起来完全是死局这盘棋,还有活路,那就是萧赞。

(又没有写完!大家对史实不熟悉,有些故事看一遍会忘,没什么印象,所以我想写的详细点,就写的有点多了……我会尽快更新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名有福二二定什么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