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缪、张这三个姓。哪一个姓氏不常见?

义乌有多少姓氏,你知道吗?义乌工商学院教师陈杰研究发现:561个,其中人数在万人以上的21个,5000人以上的31个。

昨天,说起自己历时4年多编写成的《义乌姓氏文化》,31岁的陈杰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说,祖先从哪里来,有什么样的渊源,是他从小到大一直想了解的。《义乌姓氏文化》的成功编纂,更激发了其进一步研究义乌姓氏文化的热情。

目前,义乌姓氏人数排序前十位的是(占常住人口比例):

义乌姓氏人数11位至31位的排名情况:

义乌姓氏记载源自颜孝子的传说

陈杰研究发现,义乌有姓氏记载,最早源于颜孝子的传说。因群乌衔土葬颜父的美丽传说,秦始皇平定江南后,在这里建县名乌伤,公元624年,改称义乌。

他在《义乌主要姓氏迁义情况》一章节中说,自秦以来,从汉到清陆续迁入义乌的姓氏约有55个。其中汉朝有刘、骆、楼3姓,晋朝有朱、贾、傅3姓,唐朝有任、陈2姓,五代时期有宗、宋、徐、俞、金、虞、鲍、华8个姓氏。两宋时期,因长江以北连年战乱,北方氏族不断往南迁徙,又因义乌地广民稀,土地肥沃等因素,不少氏族选择迁入义乌居住。两宋时期成为北方氏族迁入义乌的主要时期,迁义氏族计有30个之多:杨、喻、王、樊、曹、吴、孙、丁、方、何、黄、叶、贝、斯、冯、李、龚、彦、胡、赵、张、周、蒋、郑、翁、童、季、应、盛、鲍。元、明、清三朝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社会较为安定,徙入义乌的姓氏有所减少,元代有罗、成、施3姓,明代有孟、宣、洪、缪、马5姓,清代仅有江姓迁入义乌。“避乱是各姓氏迁入义乌的主要原因,约占总数的71%。”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户籍管理制度严格,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除升学、参军、工作调动、婚姻嫁娶和水库移民等因素外,迁徙者较少。80年代改革开放和兴商建市以后,义乌又迎来一次姓氏迁徙的高峰期。1985年底,义乌姓氏已达350个,其中单姓345个,复姓5个。到2008年底,义乌有关部门再一次统计了义乌姓氏的个数和人数,发现义乌共有561个姓氏,其中,单姓553个,复姓8个,万人以上姓氏21个,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姓氏有10个。

迁入义乌的陈氏祖先有17个分支

“目前,义乌陈氏有68011人,占市常住人口的9.4%,平均10人中就有1人姓陈。”陈杰说,从人口数量上说,陈姓不仅是义乌的第一大姓,也是省内第一大姓,陈氏约占本省人口的10%。

为了探究陈氏渊源和他们迁入义乌的时间,4年间,陈杰数十次走进北京、上海和义乌等地的图书馆,先后查阅了63部各种版本的《陈氏宗谱》及其他文史资料,发现历史上辗转迁入义乌的陈氏计有十七支之多,是义乌所有姓氏中祖先来路最复杂的一支。

“最早的一支来自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陈挺自深州迁居义乌雅汇(义亭镇低田村),后裔分布在义亭镇低田、陈店村,佛堂镇侯芹、上陈、朱村。”陈杰介绍,另外16支分别来自:福建、江西、绍兴、诸暨及义乌周边的东阳、磐安、永康、浦江等地。

义乌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位姓王

“王氏为义乌第二大姓,有59065人,占义乌常住人口的8.2%,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人姓王。”陈杰发现,迁入义乌的王氏共有五支,皆迁于宋代。义乌王氏最早始迁祖是来自临清(河北省临西县)的王彦超,宋初时迁入,后裔遍布义乌160余个村庄。后来,先后迁入义乌的4支王氏祖先分别来自台州黄岩、金华、东阳和永康。

据清代嘉庆《义乌县志》及义乌市内各《王氏宗谱》所载,义乌王氏以重实行、重文苑、重武功为特征,同时也比较重视忠臣、理学、儒林和政事等,历史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名人士遍及各个领域,在教育界、医学界、农牧业界、科技界精英尤多。

“科举时代,王氏有进士18人,荐举9人,举人11人,贡士68人。”陈杰说,查阅《义乌市志》(2011),里面就收录了义乌籍王氏副教授及相当于副教授级以上职称人员158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人,博士25人。历史上出了如“忠文公”王祎、“开国功臣”王威、“义乌唯一的状元”王龙泽等众多名人。“查阅《浙江省义乌县地名志》(1984),发现义乌地名中直接以王字入地名的有66处,以王字为首字的地名有51处,是所有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中最多的。”

义乌“百岁老人” 吴姓女子最多

据宗谱所载,吴氏迁居义乌主要有四支,两支迁于北宋,两支迁于清代。义乌最早的吴氏始迁祖叫吴德,北宋治平年间迁入义乌。德直系裔孙分居苏溪镇八里桥头,江东街道大元、青口、平畴、石塔头等村。裔孙发族5个支系,即柳溪、延陵、石溪、塔湖、椒山吴氏;北宋末年,为避金兵入侵,吴商霖随宋室南迁,定居苏溪八里,裔孙吴权,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迁居莲台(北苑街道前洪村),后裔主要分布在北苑街道前洪等村。

清代的两支,一是清嘉庆元年(1796),佛堂镇稽亭村吴氏始迁祖吴梧孙从福建莆田迁入;二是清咸丰年间(1851~1861),稠江街道象山村吴氏始迁祖由东阳白坦村迁入。

“义乌历史上百岁老人中,吴姓女子占比最多。”陈杰在翻阅有关史料时发现,2003年10月,义乌曾对“百岁老人”做过一次梳理,2003年前义乌已故百岁老人有28位,当时健在的百岁老人有17位。“45位百岁以上老人中,吴氏占了6位,占比达13.3%。6人当中,其中男1人,女5人。”

昨天,记者从义乌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吴姓女子的“百岁老人”人数之多的确是其他姓氏望尘莫及的。如2010年,义乌百岁老人有33位,吴氏占了5位,其中男性1人,女性4人;去年的统计中,义乌共有百岁老人42名,姓氏更加多样化,但吴姓女子也占了2席。

探究姓氏渊源更感觉本土文化的厚重

“义乌姓氏家族文化各有特点,也有共性,都高度重视‘学’,集中固化在宗谱上的‘家规助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义乌派溪赵氏。派系赵氏‘家规助学’的条文是最为详尽细致的,在其他宗谱中较为罕见,是各家可学习的地方。”陈杰说,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后,他回义乌工作,时常听到有人说“义乌是文化沙漠”,每闻此言,他就心有不快,但又无以反驳。

一次偶然机会结识了义乌市志办主任吴潮海,遂向义乌市志办提交了开展《义乌姓氏文化》研究的申请书,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评审后,于2009年12月在杭州立项,其后便开始了《义乌姓氏文化》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后发现,义乌绝非文化沙漠,只是在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和高度发达的地方经济光环下,义乌的文化色彩被深深地隐没在了经济亮色之下,急需地方文化部门和地方文化研究者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将之呈现在世人眼中。”

陈杰认为,通过义乌姓氏文化的探究,更让他感受到了义乌文化的厚重。“地方文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义乌的书院文化、义乌人的性格文化研究等,我还会继续进行类似的义乌地方文化研究,为义乌文化大市建设尽点绵薄之力。”

}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0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0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0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0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0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0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0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0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 022、宋姓:023、郑姓: 024、谢姓: 025、韩姓: 026、唐姓: 0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 028、于姓: 0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30、萧姓: 0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0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033、袁姓: 034、邓姓: 035、许姓: 0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0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038、曾姓: 0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0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041、苏姓: 0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 0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0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045、贾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42%。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046、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 047、魏姓: 048、薛姓: 049、叶姓: 050、阎姓。 全国各省市姓氏排名前10位: (一)广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二)海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三)重庆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四)山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五)福建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六)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七)江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八)内蒙古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九)湖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十)河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十一)北京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十二)江苏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十三)山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十四)湖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十五)天津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十六)宁夏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十七)辽宁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十八)上海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十九)河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二十)安徽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二十一)新疆自治区汉族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徐、吴、朱、郭、黄。 (二十二)黑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二十三)四川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二十四)广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壮族十大姓:“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 (二十五)云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杨、王、陈、刘、赵、马、周、朱。(二十六)贵州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陈、张、杨、刘、周、罗、吴、黄。 (二十七)陕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赵、刘、马、杨、陈、吴、郭。 (二十八)甘肃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马、陈、赵、魏、周。 (二十九)青海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赵、杨、陈、马、郭、吴。 (三十)吉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三十一)台湾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

西汉太守伯高公以钜鹿人官楚,遂家楚之武陵。二十四世暹公任道州学政,遂家道州。二十八世庚公唐末由道州任江西吉水,因择居永新。始迁祖得时公,讳本达,明洪武九年(1376)偕兄秀二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湘,秀二公落业湘阴县石洙;得时公落业长沙县河西赤岗冲,至七世分为策、旺、荣、伦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嘉庆二年(1797)二修,咸丰八年(1858)三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修,1935年五修。老派:本为秉礼,进廷选朝。续派: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再续派:孝友传家,文章御世。新派: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始迁祖万一公,明洪武间由江西丰城县瓦子巷徙居长沙万寿乡栗山嘴,生福禄、福寿。福禄开桥口、象形、江边、墙背、石桥五支。福寿开上垅、松园及浏阳大桥一支。1912年八支合修族谱,1942年续修。至1948年,递传22代,人口6000人。长沙七支原派:福归志思永太兴,国安民正定乾坤,英贤蔚起文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浏阳大桥支原派:福必添潮思正丹,献兴应民尹泰馥,承绶世泽焕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新派:敦厚廉威著训词,皇廷祥瑞纪官师,荣登科甲知逢印,声震南邦在赋诗。

始迁祖秋元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吉安迁浏西乌石垅,后分为二支,一居枨冲,一居邑南亭子岭。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已传11代。

始迁祖定海公,字梓开,号翥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由湘乡迁宁乡四都河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馀人,多聚居于麟峰乡。民国初建家庙于本乡湖基塘。

始迁祖跃湖公,字蔚起,号潭州,元至正二年(1342)偕弟跃海公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湘,海公落籍湘乡县南门,湖公徙居湘潭县井华龙家坊。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始修族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续修,道光二年(1822)三修,咸丰九年(1859)四修,宣统三年(1911)五修,1934年六修。道光五年(1825)建宗祠于大屋湾。世派:(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鸿章名世,振起炳图,家声克继,泰运景开,良士欣际,盛泽永昌,显扬先绪。

始迁祖荣宗公,由茶陵迁居湘潭龙家冲,清光绪三十年(1904)续修支谱。字派: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始祖通方公,号碧岩居士,宋时官大理寺评事,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曾孙广东提举瑞公、中书瑄公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湘潭迁湘乡,居城南泰和坊太极道院傍。元末兵乱,族属散避,独瑞公十一世孙彦清守故土,派衍富、贵、禄、俊四房。清康熙十二年(1673)创建宗祠,康熙三十九年(1700)始修族谱,乾隆三十六年(1771)、嘉庆十三年(1808)、同治四年(1865)、1916年续修。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始祖述公,字伯高,官汉零陵太守,历代专祠崇祀名宦。迁湘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九评事。派祖永清公,支祖昭文公。世居湘乡潭台十都大洋潭。

始祖通方公,四世孙瑄之长子希胜兄弟五人由湘乡县南门第三坊迁居大育桥,复迁珍琏江。希胜公长子跃公于元至元四年(1267)又迁凹头,派衍团田、乌洲、大岩塘、龙家坊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五年(1740)续修,嘉庆三年(1798)三修。班行:(自二十三世起)浤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维忠孝,敦厚振家声。

一派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木通榜塘。四派祖瑞公,官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自湘潭迁居湘乡城南泰和坊,为城南支祖;弟瑄公先居
湘乡城南,再徙宣丰杏子铺,为宣丰支祖。元末兵乱,十五派祖远清公徙江西吉安永新。十七派祖沅公,字寿相,号本浚,明永乐七年(1409)生,弘治十四年(1501)卒,由永新县横江顾村复迁故土,开乾、巽、坎三房。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修族谱,乾隆三十六年(1771)、嘉庆十二年(1807)、光绪四年(1878)、1922年、2003年续修,六修时人口2433人。该族名人龙惠南,提督衔福州总兵。班派同湘乡城南龙氏。

一世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评事,由茶陵迁湘潭,为城南始祖。四世瑞公,字双峰,官广东提举司提举,宋天圣元年(1023)由潭迁湘乡泰和坊,时逢战乱,人丁散失,惟十五世祖彦清公镇守故土,开湘乡龙门一派。至十九世添民公下应濂公,字思台,号溪亭,官祁州判,于明万历八年(1580)迁居磨子石新柏村,今属娄底市万宝镇。宗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字派同城南龙氏。

醴陵城东、学背岭龙氏 始迁祖响五公,明洪武四年(1371)迁此。族人分布于庙背冲、荆潭板三铺。至1948年,全族人口2500人。

醴陵黄谷田龙氏 始迁祖紫昇公,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黎家桥、大溪山、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始祖庚公,其八世孙耀公,唐天祐间任茶陵令,子孙遂家茶陵褒书东山。至二十六世清公,字悦仲,明洪武二年(1369)由茶陵徙居攸县学门前,为攸县开基祖。长子仕信,生楚珍、楚琳、楚瑞;次子仕鼎,生楚瑛、楚琼、楚瑶,琼公徙云南,瑶公徙醴陵黄谷田,馀皆居攸县。族谱始修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1999年九修。本族名人清龙锡光,户部广西司主事加四级;清龙湛霖,刑部右侍郎加四级;清龙汝霖,山西高平县知县;龙璋、龙绂瑞、龙伯坚等皆有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为琳房十九世孙。字派:(以清公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来自永新,世传理学,廷显良臣,泽承先正,光启后昆,忠信为本,谦和乃珍,星辉霞灿,柏茂松荣,家训同佩,吉庆长臻。

茶陵龙氏 始迁祖必荣公,唐天祐间自江西永新宦游至茶陵,后定居于此,后裔迁居严塘长江、舲舫大岳。

茶陵龙氏 始迁祖定甫公,元至正二年(1342)因兵祸自江西永新黄琪徙秩堂东首,后裔徙居湖口、马江、小田等地。

安仁东城龙氏 伯高公二十四孙暹公,为道州学正,遂家道州。暹公四世孙庚公,为避安史之乱,迁居江西永新。庚公十八世孙昌旻,明初由永新授广西庆远府思恩县儒学,道经

安仁,致仕遂家安仁东城,继住草塘洲,传三世派衍六房。清乾隆三年(1738)始修族谱,乾隆五十年(1785)续修,道光五年(1825)三修,咸丰十一年(1861)四修,光绪二十五年(1899)五修,1931年六修,2002年七修,时男丁2509人,女丁1947人。排行:子开绪乃定,景运渐光昌,诗礼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声炳蔚,霞印积芬芳,吉水渊源远,熊山厚泽长。

九十五公生受二,受二生庆三,庆三与同族庆九先后迁徙耒邑,庆三裔居城牌小湾,既迁四都;庆九裔居城西社头岭,既迁沙头。庆三房族谱纂修于清道光五年(1825)、光绪元年(1875)、宣统元年(1909)、1937年、1994年续修。庆九房族谱纂修于清道光六年(1826)、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十九年(1893)、1937年、1994年续修。四都房排行:九受庆文仁,思单子朝天,上大佳宗盛,国祯赐正元,熙城钟泽杞,煦地锡深林,焕壁铭沾树,辉皆锦济荣。沙头房排行:庆景单胜单廷尚,朝有文人祖宗光,一心存厚道,必定得荣昌,发福宏先志,家声世泽长。

耒阳紫云龙氏 迁湘始祖九十五公,为伯高四十三世孙,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因蒙古破临江,入瑞州,江西震惊,乃由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耒阳县城厢城牌小湾。至1948年,递传24代,有男丁4708人,女丁4622人,多聚居于紫云乡。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1937年四修族谱。

常宁望湘门龙氏 始迁祖召保公,明初携九子自炎陵县调镇常宁总旗。第四子太四公镇守望湘门,子孙遂家于此。传至秀公,子四:世卿居大桥之龙家冲;世化居望湘门内,失传;世曜居车公庙;世相居步云桥之龙家园。

邵阳万安龙氏 始迁祖海亟公,为伯高五十四世孙,明永乐十五年(1417)由江西永新徙零陵,继徙邵阳万安院塘。清嘉庆十三年(1808)与祁邑海宗公派合修族谱,同治十三年(1874)分修,光绪十六年(1890)与衡阳、清泉、衡山三县同宗合修,1948年四修。班行:(自十四代始)士其怀先德,斯能受吉昌,忠厚贻谋远,孝慈家庆长,振声腾茂彩,永世发书香。

邵阳官桥铺龙张氏 该族原姓张,始祖表宣公明洪武二年(1369)随舅龙于田由江西吉安县迁湘,开基于本省邵阳县平六乡官桥铺。于田无子,以甥为子。表宣公之后复姓张氏,不忍忘其舅故,故称龙张氏。族人分布于本邑楛株山、排山屋、霞光岭及祁阳县之龙爪塘等处,宗祠在熊家湾。至1948年,已传23代,有男女丁口约5400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始修族谱。

邵阳龙家冲龙氏 始祖祖兴公,一名学兴,原籍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鹅掌坵圳上,因楚地兵焚扰攘,无人耕种,奉诏移楚耕耘,偕兄学良公迁湘。学良公于明成化间迁居祁阳县丝塘,桂林状元龙启瑞即其后裔。学兴公迁居邵阳县南乡下盘村张官冲(后称龙家冲),衍富、贵、爵三房。族谱始修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光绪三十三年(1907)续修。

光绪十五年(1889)建宗祠于龙家冲。老派:(自二世起)文凤应起,国时万能,有为惟天显,永立中正衡。续派:光大世祚际,长发胜其祥,朝廷安太顺,乾坤诚克昌。

一世伯高公,三十五世耀公,唐昭宗天祐间自江西永新迁茶陵褒书东山。三十七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徙湘潭榜塘,四十世福瑞公,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迁湘乡城南泰和坊。四十九世时滂公,第五子仲公,居安化石凳铺。五十八世祖兴公,明永乐间由邵邑神(城)滩渡迁邵东万安院塘,开旻、贵二房,旻居院塘,贵居上干。子孙繁衍于桐江两岸龙山桥附近。清康熙间,后裔有迁四川安岳者。1992年五修族谱。四川旧班: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续班: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公,学守光敦厚,时清代效忠。

武冈龙氏 始祖宗麻公,越十五传而生国显、国侯二公。国显公,字泥封,讳裕光;国侯公,字荣封,皆元明之际人,徙居武冈县东西二乡,为武冈龙氏始祖。国显公后裔分居在西乡破塘、青龙、渠渡庙、龙门山、九涧塘、泻油寺、尧王寺、晏家岭、江边、竿子溪、东田寨、石筍一带。国侯公后裔居东乡沿滩河、丰田、高石山一带。族谱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修。

始祖庚公,三世孙况公,生五子:钦、琮、瑊、瑀、琳。第二子琮裔七世孙采濂,字高儒,行三,应天府黄池县人,宋英宗时任会稽令,宋神宗时迁居河南汲县。子禹官随外祖居吉安府泰和县白下驿,元丰四年(1081)任南昌节置副使,既而南蛮作乱,调升湖南安抚招讨使,卒葬常德南门外。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宗麻公,字元爵,南平侯,随父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营绥宁东山,寝疾乞休,遂家铁冲,为东山始祖。宗祠建于东山。清嘉庆十一年(1806),钦、琮、瑊、瑀、琳五房合修族谱,宣统元年(1909)东山龙氏合修宗谱,该族今为苗族。派语: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幸嗣兴道怀,宪章开景运,立本正家邦,继述昭先德,统绪永炽昌,祥肇言官际,贤圣启书香,敦厚基鸿福,忠忱树纪纲,东山钟灵淑,普处益腾芳,高飞呈世瑞,麟凤庆锦长。妇派:闺正彝伦叙,坤维毓秀基,端庄金玉节,温惠凤鸾姿,稼棣赓贤淑,沼蘩展孝思,亲桑勤植美,主馈约精炜,警旦贻阃范,择邻式母仪,徽音昭令德,兰桂馥丹池。

城步青苗龙氏 为青衣苗著姓,分布于上木宜。

岳阳龙氏 始迁祖德九公。民国间双塘冲、游港、黄腾源、土城畈、蓝桥、分水坳、树山龙、眉山、柘山、麻塘、欧龙嘴、婆婆桥等支纂有族谱。

华容南山新原岭龙氏 始祖云祥公,元末率子七人自江西吉安徙湖北监利朱河。至德远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迁居华容南山新原岭,另兄弟六人留监利。后人分居治湖、津

湖潭、城关等地。派语: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原籍江西省宜春县石港烟竹坑,始祖十一郎,子众多难尽考,惟秀二始迁丰城县,秀三始迁吉水县,秀六仍居原籍,明洪武间先后迁湘,立业湘阴,秀二居灯笼桥甑盖山;秀三居滂江熨斗山;秀六居道贯冲天井山,衍渊、溪、泊三房。清道光十三年(1833)秀六公裔三房始刊族谱,光绪八年(1882)续修,清乾隆间建宗祠于道贯冲天井山。老派:秀生海派渊溪泊,志诞仁兮递兴确,兼有允正汝联承,自思相续道昭烁。续派:祖德恒培昌世泽,宗功佑启振家声,伯高敦厚传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湘阴熨斗山龙氏 始迁祖秀三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二年(1369)偕兄弟迁湘,秀三卜居湘阴盘江石熨斗山。1917年纂有族谱。

湘阴高明乡龙家桥龙氏 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丰城县徙湘阴县高明乡龙家桥,族人分布于燕塘下,听园、三塘湾。至1948年,共1552人。明嘉靖五年(1526)建祠。

常德龙氏 始祖禹官公,次子朝宗,仍居常德花园,生子颜公。字派:祖父荣贵子,家兴往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常德丹州龙氏 一世祖仲云公,宋宁宗时由江西泰和县因避金乱迁湘,开基于桃源县尖山峪,后裔迁常德朗平乡丹州。至1948年,递传26代,男女丁口约万馀。明天启间建宗祠于丹州。该支名人龙襄,万历举人。其弟龙膺,万历八年(1580)进士,刑部主事,太常寺卿。

汉寿龙氏 始迁祖万二公,明洪武初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甘竹乡徙居辰阳县治泰平桥青家巷。七世衍为琥、瑶、琎、玲、大本、耀宗、耀元、耀吉八房。清光绪二年(1876)纂修族谱。谱中家规有“忤逆不孝,重杖三百,论罪轻重处治”等内容。派次:尚其学道,以继先泽,文思肇开,家必定克,登进在廷,名扬邦国,允锡嘉祥,丕彰祖德。

桃源高岩、新店驿、县城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明之际由泰和迁于桃源县东尖山峪,孙四:得荣迁武陵河洑,得华失传,得财迁桃源县南新店驿,得贵迁桃源县西南高岩。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3000馀人,分布于长冈头、尚志坪、古黑溪、龙家冲、县城、黄狮岩、沉溪、寺坪、高岩等处。宗祠一在新店驿,一在高岩。族谱创修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道光二年(1822)、同治元年(1861)、光绪十九年(1893)、1930年续修。

桃源兴庵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末自泰和迁于常德,传至七世日达公再迁桃源县北莫林村兴庵。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馀人,分布于硖州、大田、温泉、陬市等地。清道光十年(1830)与龙家嘴龙氏合建支祠于兴庵。族谱创修于乾隆十一年(1746),道光二年(1822)、同治元年(1861)、1923年续修。

桃源龙家嘴龙氏 始迁祖至澄公。清道光十年(1830)与兴庵龙氏合建宗祠。

石门新关龙氏 原籍江西,明末迁湖北蒲圻,清初再迁澧州安福(临澧),转迁石门新关。族谱始修于清同治二年(1863)。

永定龙氏 始迁祖廷周公,吉水人,明洪武初官永定卫,遂著族于此。

宋评事通方公孙象乾、体乾,象乾归籍永新,生福玖、福珺,珺公落业滇省,玖公登宋宣和进士,绍兴时擢潭州太守,爱楚南俗美,遂由湘潭落业益阳衡龙桥五里牌。传至六世攀桂公,值元末兵燹,徙本邑车门塅,生四子:攻、敏、政、信。攻居合水桥之桥头坪,敏居风香塅之株树湾,政居三板桥,信居田家冲。清乾隆十年(1745)攻、敏、政、信四房合修族谱,之后攻、敏、政三房合修,至1931年凡六修。信公生四子:文贵迁安化,文荣迁茶陵,文华迁新化,唯长子文荣世居益阳,派衍为奇瑛、奇璋、奇瑄三房,至2000年谱凡七修。派语:通贞象福明,绍联荣攀公,子仕(孟)文(兴)奇(廷)隆(凤),腾(潮)廷(再)朝(应)应(承)宗(余),日(德)光(大)希(昌)贤(家)圣(声),家(定)训(远)尚(长)寅恭,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启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益阳石燕村龙氏 始迁祖得时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来此。

谱以时霶公长子贵公字朝暹,行九郎为一世祖,居安化排门,为一甲始祖。二世天祥公,三世志道公,生八子:聪、义、泉、美、明、敬、忠、兴。天祥公率孙思泉迁县治,聪、义、美三公仍居排门,明、敬、忠、兴四公徙外省。1937年安化四房建宗祠于排门。思泉公生五子:必升、必晟、必昌、必端、必竣,衍五房。1942年泉公裔六修族谱,2005年七修。谱以思泉为安化一世。十九世龙锡庆,官浙江布政使。派语:贵天志思必,水祖凤大生(时),惟德嘉山在,来登应可知,云腾开泰运(甲第),雨化际昌(良)期,蔚起才原盛(盛世鸿勋业),传家泽远垂(燕翼贻)。

时霶公生五子,贵、道、兴、伯,第五子不详。贵公为安化一甲之祖,道公为安化八甲之祖。兴、伯二公迁新化。清雍正八年(1730)三府六邑合修族谱,乾隆五十七年(1792)贵、道二房续修,咸丰七年(1857)贵、道、兴三房重修。贵公房老派:天志思必洗,祖凤大生(时),惟德嘉山在,来登应可知。道公房老派:景文思仕永,廷兴彦祖宗,高明承世德,正大继君封。贵、道、兴三房合派:云腾开泰运(甲第),雨化际良(昌)期,蔚启才原盛,传家泽远垂。

以伯高公为一世祖,三十六世通方公,三十九世瑞公,至四十八世时霶公,字沛寰,宋元之际人,任泉州知府,定居湖南湘乡,子五:贵、道、兴、伯、仲。元末至元年间,因朝纲不振,兵戎四起,兄弟由湘乡同迁安化龙塘排门观塘后,贵居安化及平;道居安化丰乐;伯招赘入蔡;仲居安化石橙;兴徙宝庆新化太阳七都古塘村官渡桥茅坪,为新化始迁祖,生六子:德、宝、琦、富、应、受。其后人分布于太阳乡魁溪、茅坪高墈、洋溪及邵阳杉木江洋溪桥等地。族谱始修于清雍正八年(1730),1992年六修。班次:云腾开泰运,雨化兆昌期,盛达鸿勤业,传家泽远垂,修齐绵统绪,群议续前规,翰彩辉如许,廉威振本支,昔贤师项秀,延助重根基。

新化白塘龙氏 始迁祖兴许公,明正德十二年(1517)从江西宜春县迁新化大同镇,继徙洋溪。

资兴龙氏 始祖辛公,元进士,原籍江西吉水县岭口,宦籍酃县,其子万公子三:明一、明二、明三。明二、明三回赣居吉水,明一于元末明初因避兵乱由酃县徙资兴北乡田庄坊,明一子二:善庆、善福,庆、福二公又各生五子,析居资兴各处。族谱始修不详,清雍正十一年(1733)二修,道光二年(1822)三修,光绪八年(1882)四修,1948年五修。宗祠建于龙泉。

汝城龙氏 始迁祖作治公,明天启时自茶陵始居汝城大平墟,后卜居龙家。至1932年,已传26代,人口70馀人。

祁阳龙氏 祁阳毛桥支始迁祖学存公,字国宁,明永乐十七年(1419)自江西永新迁祁阳毛桥楼宰塘。

祁东大河山支始迁祖诚公、睿公,元正统间自永新迁祁阳河山。祁阳城山头支始迁祖海礼公,自永新迁来。

祁阳江口桥支始迁祖霄公,字礼昌,元正统三年(1335)自永新迁来。祁阳大忠桥支始迁祖海晏公,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永新迁来。

祁阳枫霖铺支始祖让公,衍柏、椿二支。常宁大湖坪支因文献无徵,以荣富公为三派祖。

祁阳归阳河水塘支始迁祖贵公,明永乐十六年(1418)自永新迁来。

祁阳隆兴桥支始迁祖成富公,明永乐十七年(1419)自永新迁来。祁东新塘支始迁祖海孔公,明洪武初自永新迁来。

祁阳系塘支始迁祖原道公,讳法受,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江西永新迁来。

祁东大云市支始迁祖海宗公,明永乐十五年(1417)自永新迁来。1995年各支八修族谱。班行:(自十四世始)士其怀先德,斯能受吉昌(才可定家邦),忠厚贻谋远,孝慈益庆长,振声腾茂彩,永世发书香,继武弘扬广,开迪百代芳,建功复立业,名望耀衡湘。

蓝山南平乡龙氏 始迁祖元礼公,宋哲宗间由江西泰和县避乱迁此。至1931年,凡71户,男200人,女201人,共401人。

蓝山凤感龙家坊龙氏 始迁祖天修公,元至正间由江西泰和县迁此。至1931年,凡300户,男580人,女600人,共1180人。

蓝山南平八仙桥龙氏 始迁祖子荣公,由江西迁此。至1931年,凡73户,男201人,女212人,共413人。

清同治间由临武县迁此。至1931年,凡5户,男19人,女18人,共37人。

芷江龙氏 始祖宗旺公,宋初自江西泰和迁居贵州天柱、锦屏等地,后支族迁居于此。
芷江龙氏 始迁祖福禄公,明洪武五年(1372)自江西吉水随明代邓愈平蛮进剿辰澧蛮寨而留居芷江。

新晃侗族龙氏 始祖必胜。族人分布于贡溪碧林、黄雷绞壁、新寨朝阳、禾滩冬溪等地。

麻阳龙氏 祖居龙(隆)家堡,分脉而立。云辅迁居石龙溪;贤辅迁居曹家坪(豪侠坪)、杨柳坡;爱辅(女)嗣侄辈迁居龙家汛;贵辅迁凤凰蜡尔山。石龙溪、豪侠坪龙氏字派:德明自我之祥世有贵光长延祖宗宏绪大启四得仁文忠佑贤良俊秀上照景新庆云。续定字派:正有帮家嗣绪永承先志师文布四登方平远着秀。

麻阳龙氏 始祖智公,元武宗二年(1310)自江西永新县桥头上宦常德府武陵县,遂居武陵。云飞公于元至元年间自武陵迁沅州顺一里蒋家村。伯益公于明建文二年(1400)迁

麻阳之石惹畈(后改名石垅溪),永乐十年(1412)移景家坪(隆家堡),永乐十四年(1416)迁贵州思州府施溪司石门(今龙门),永乐十九年(1421)迁居麻阳曾家村(今龙家湾)。荣甫、贤甫兄弟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复迁石垅溪,贤甫编石惹里三甲,清康熙时改归四甲;荣甫居小溪,编石惹里四甲;贵甫居石垅溪董家岭瓦屋场,寻迁五司。字派:(六十六世后接)贤甫系(石垅溪):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士步汉登云。荣甫系(豪家坪):长延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沅陵龙氏 始祖采濂公,南京应天府人,北宋英宗时迁河南卫辉府汲县,生二子:长子禹官由汲县徙居江西泰和县;次子禹甸世居汲县。禹官子五: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或居绥宁,或归桃源,或迁会同。宗旺辗转越播而后定居沅陵大龙,四孙:存璋、存江、存凤、存锦,璋、凤留居沅陵,清光绪二年(1876)纂有族谱。

芷江中心镇龙氏 始祖洪兴公,字涵宁,谱称为永新始祖庚公五世孙琮公之裔,原籍江西丰城县桥东乡,元泰定间由乡举授云南杨林县令,至正间解组,落于沅州(州治在芷江县)郡城西五里黄朝冲。至1948年,递传24代,男女丁口6000馀人,多分布于中心镇、忠武、忠明、文和、舞北等乡及四川南充、合川、武胜、金堂、贵州羊坪、湖北来凤等县。宗祠位于芷江县中心镇上河堤。

会同清溪龙氏 始祖禹官公,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朝公衍常德派;灵公后裔不详;旺公衍沅州派;廷公于宋哲宗时任江夏县宣教郎,其时金人犯境,乃于宋徽宗时致仕道经会同而卜居清溪红花园,为会同龙氏始祖。廷公生二子:霦、霨。清光绪十七年(1891)纂修族谱。岩壁派语:大章思克孝,承吉庆常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登翔。大臻桥派语:才潜显泰运,家国庆安邦,英华昌百代。

会同龙氏 始迁祖顺天公,原籍江西,侨居河南,宋靖康年间擢任贵州学政,回梓经洪江为兵乱所阻,遂落籍会同。

会同龙氏 始迁祖禹淑公,元末自江西永新迁居会同。

龙山龙氏 该族为苗族,由贵州迁龙山,族人分布于桃子园、紫云山、二台坪。字辈:才全显泰运,陞平耀治安,英华昌百世,灵瑞兆祯祥。

龙氏族谱编辑委员会至全国龙氏统一新字辈:“发扬敦厚秀德树立武陵云升振创贤元雄伟统导环宇盛荣”。
四川龙氏统谱字辈:“文明经济昌祖泽裔芳远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贤圣立先路嗣哲咸思勉智仁礼义和守则犹克展诚正修治平学道业宏阐孝友睦任勤从善应果敢熙乐臻大同化成期早晚”。
四川开江龙氏字辈:“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四川达州龙氏字辈:“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
四川屏山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
四川长宁龙氏字辈:“裕霄映时太密庆恕祖宗月应仕大必友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绳方翼进心一可生明”。
四川安岳龙氏字辈:“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四川泸州龙氏字辈:“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
重庆大足龙氏字辈:“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光(本)耀(圣)先(贤)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国昌”。
重庆大足龙氏字辈:“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重庆开县龙氏字辈:“海滕登文正绍启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
湖南沩宁龙氏字辈:“国正朝纲立家和世连兴笃修恢祖业忠孝德传经”。
湖南永州龙氏字辈:“胤相贤继天恩克绍伊寻沅索”。
湖南零陵、祁阳、东安龙氏合族字辈:“祖泽裔芳远甲第书生香瑞献荣华庆绍声古道彰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
江西万载龙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傅家诒哲方来垂徽及远”。
江西樟树龙氏字辈:“仕道德佳升继永昌洪明正远起焕文章先泽镒厚成芳有光”。
安徽桐城龙氏字辈:“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国其道大光眷深秩显功沛泽长世绵代远万众民香”。
江苏龙氏一支字辈:“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贵州麻江龙氏字辈:“再正通胜秀继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邦”。
广东番禺龙氏字辈:“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家姓最尴尬的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