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媒体运营?

大家好,下面即将开始介绍互联网校招和日常实习招聘中非常热门的一个岗位:新媒体运营。
我们将从行业>>岗位的逻辑展开,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运营。

为了更贴合大家的求职情景,我不说行业报告里的专业研究成果,只讲和大家最相关的部分。

首先新媒体行业内部可以为两种,一种我们称之为新媒体企业,另一种是企业新媒体


新媒体企业,可以参考小声比比、GQ实验室、不会画出版社、深夜发媸等公众号背后的企业,他们依托于自己产出优质内容获得流量,然后通过接受广告订单为金主写文推广盈利,优质的内容是他们的前提。

这类的新媒体运营会更看重求职者的内容生产方面能力,且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不大。
企业新媒体,可以参考@支付宝、@旺仔俱乐部、@杜蕾斯、@老乡鸡等微博/公众号,他们依托于自己的公司,然后为自己的品牌传播、变现所服务。
这类的新媒体运营会看重你的综合素质,包括你对品牌和市场的理解、运营思维、专业能力(内容能力方面的要求没有新媒体企业的严格)等。

从个人经验来看,企业新媒体岗位数量多、准入难度更适合应届生,因此本专刊的内容主要针对企业新媒体所需要的新媒体运营展开讨论。

2.1 什么样的人适合入行做新媒体运营?

不同于技术、设计这些职业门槛较高的岗位,新媒体运营的职业门槛较低,对专业限制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转行首选新媒体运营的原因。
但门槛低,不代表大家都适合。在选择入行新媒体运营前,建议先思考以下两点:

  • 我是否喜欢新媒体运营?
  • 是一个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的人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帮助你克服重重困难。当你对一件事感兴趣时,会主动学习并沉浸其中,学习效率也会更高效。如果你对新媒体运营没有兴趣,那么新媒体运营是肯定不适合你的。 新媒体运营十分强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一定要随时保持对新事物的嗅觉和关注,不能出于个人喜好而忽视新事物的出现。举个例子,你可以不喜欢快手的“老铁文化”、B站的“鬼畜文化”,但你不能不了解,也不能排斥快手、B站。

2.2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定位与使命

新媒体运营职业定位,就是通过运营手段,提高公众对品牌的认知,以完成企业品牌传播和转化的目标。简而言之,“让更多人认识到你的品牌,为你的品牌买单”,这就是新媒体运营的定位和使命。

最简单的例子,在19年4月人类首次拍下黑洞照片时,@肛泰官方微博 凭借一条微博,成功走进大家视野,同时也让大家再次注意到他们的产品。

那么,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发展怎么样?在互联网职级体系中,新媒体运营一般是P序列,属于产品运营类,薪资水平比较可观,职业发展路径可以参考下图:


纵向发展,初入职场时,新媒体运营专员属于策略执行层,必须要拥有成熟内容创作的能力,比如选题、文案撰写、排版。

经过1-2年的工作后,新媒体运营专员如果想往上晋升为新媒体主管,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 内容运营能力,会搭建内容运营体系,懂得如何给账号做内容规划
  • 活动策划,熟悉基于新媒体渠道的活动玩法,能为不同的运营目标策划多种活动
  • 数据分析,会拆解数据指标,能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运营动作
  • 多平台实操经验,熟悉主流新媒体平台的玩法,能搭建新媒体矩阵
而新媒体主管,属于策略制定层,能根据公司的目标,输出具体的新媒体执行方案,同时还需具备极强的实操经验。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这一阶段,内容能力依旧重要,仍需具备扎实的文案功底。

如果想要从新媒体主管晋升为新媒体总监/经理,还需要具备:

  • 商业化思维,懂得资源整合,能够合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
  • 团队管理,懂得如何搭建新媒体组织框架及团队管理运营
  • 更高阶的数据分析能力,会利用运营数据分析工具判断趋势
  • 品牌意识,能够基于品牌视野梳理新媒体矩阵,输出新媒体策略

横向发展,由于运营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各类运营的职业壁垒并没有那么深,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接触到其他运营的工作:比如新媒体运营在做一场微信裂变活动或者微博圈定粉丝群时,会涉及到社群运营的工作;新媒体运营的内容能力和思维,同样可以支撑你转行做内容运营(比如APP、网站的运营)或者社区运营;当你有一定工作经验后,你甚至可以往用户增长、策略运营等高阶的产品运营转行。

不管纵向发展还是横向发展,新媒体运营因其准入门槛低、工作面广、机会多,对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们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4 常见新媒体运营的认知误区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些对新媒体运营常见的错误认知:

2.4.1 错误认知1:新媒体运营就是写文章/发微博/拍视频的? 单纯的写文章/发微博/拍视频这类以撰写输出内容为主要工作的我们可以称为内容编辑,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策划写出更多优质、爆款的内容,对文章的数据(阅读量、在看、转发等)负责。

而新媒体运营的工作重点则不只是内容编辑,还包括:

  • 账号内容体系搭建,可以理解为一个账号的运营手册,包括发什么、几点发、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
  • 用户关系维系,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用户开展交流互动,比如回复用户评论、引导用户分享内容等。
  • 活动策划,基于新媒体平台策划相应的活动,比如微博上常见的各种抽奖活动、前两年特别火的关注公众号送书活动。
  •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调整运营动作,对账号的数据(粉丝数、转化、影响力/口碑、文章数据等)负责。
简单来说,一个内容编辑的工作成果可以用是否有10w+(也可以是专业有深度的内容)衡量,但新媒体运营却不一定需要10w+(如果有是最好)来衡量。
如果说内容编辑是将写作技能条拉满,那么新媒体运营则是将技能点分配给多个技能。

2.4.2 错误认知2:新媒体平台就是双微一抖?

公众号、微博以及抖音都属于新媒体平台,但是新媒体平台还包括B站、今日头条、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那个支付宝就在今日头条、知乎这样的平台也注册运营着自己的账号。从下图可以看到,支付宝在知乎上回答和自己相关的问题时,开头一句“谢邀”深谙知乎精髓。


如果我再告诉你,在B站、快手、小红书这样的平台,支付宝也注册了自己的账号,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再往下看,支付宝的这些账号完美地融入了各个平台的调性,用户看起来没有一丝违和感。


可以这么说,除了传统媒体,其他所有可以依靠线上和用户接触的平台都是新媒体的范畴,用户在哪,哪里就是新媒体运营的阵地

2.4.3 错误认知3:新媒体运营因为门槛低所以很好进?

新媒体运营,好进。因为门槛低,相对于技术岗、设计岗这些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岗位,新媒体运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比如文案写作、视频剪辑、图片制作,经过短期大量的刻意练习就能上手,就连运营思维的框架在参加一次训练营就能掌握一个大致。门槛低,可以速成,让新媒体运营因此成为许多人跨专业进入互联网就业的首选。
但是,新媒体运营,也难进。因为大量人涌入这个行业,导致供过于求。


(20年网易有道春招:新媒体运营岗位竞争异常激烈)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求职者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写文章简单,写好文章难,因为新媒体运营的核心能力——内容创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内容创作能力的高低会成为很多企业选拔校招生的重要参考,所以新媒体运营反而比大家想象中的难进。

2.5 新媒体运营每天都干什么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新媒体运营有了一个正确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将说一下新媒体运营每天要做些什么

2.5.1 内容生产与分发

内容创作是新媒体运营每天接触最多最基础的工作,按产出成果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图文、视频,一般图文形式的内容会主要出现在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知乎等平台,而视频则出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和B站等长视频平台。
当内容创作好了以后,为了提高内容的曝光,一般还会将内容进行多渠道分发,比如微博的图文内容就可以在今日头条的微头条发布,公众号的长文和条漫可以切成长图在微博发布。另外随着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对视频内容的支持力度加大,所以视频类的内容除了在抖音快手B站发布,还能同步到双微。
但是在内容分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调性,在分发内容时应当针对平台调性进行包装优化。

2.5.2 用户互动与反馈

用户是新媒体运营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因此维护用户关系是新媒体运营的重点工作之一。用户互动可以分为内容互动、抽奖互动、私信反馈,举个例子


你一定见过上面这样的互动形式,新媒体运营们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和用户产生交流,加深用户对账号乃至品牌的认知。另外,通过评论、私信等反馈,新媒体运营们能更好地获取用户的意见,做出优化以提高用户留存和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户互动与反馈的过程中,以人设的口吻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好感和信任。
举个例子,@老乡鸡通过每天固定发一条模仿鸡叫的微博,成功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人设,博得用户好感(甚至有很多人每天专门来等着回复这条微博)。

2.5.3 活动策划与跟进

出于传播、增粉、转化等目的,新媒体运营们往往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快速高效地达成。举个例子:


支付宝官博在18年的中国锦鲤活动,成功获得100万+次转发,参与人数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而这次的【锦鲤】活动模式也在随后被全网效仿。这样的活动策划和推进,正是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之一。一场新媒体活动从创意的开始到策划方案的落地执行,再到最后的结束复盘,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作,而新媒体运营们则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以确保顺利完成。

2.5.4 数据复盘与分析

数据复盘和分析是衡量一个新媒体运营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新媒体运营的工作都可以用数据记录,比如一篇内容的好坏可以用阅读量、在看、转发等数据衡量,一场活动的好坏可以用参与人数、转赞评等数据衡量。因此整理数据,从数据复盘中分析成功和待优化的点,并形成可复用的经验,这是一个新媒体运营日常必做的工作。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你已经对新媒体运营有了初步的认知,可以结合自己的现状进行比对,思考以下问题:

  • 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 你是否对新媒体运营的日常工作有兴趣?

在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


}

一个做了十年的人,如今是手机圈里一位年轻的学习者。这是前两天我在一次分享里的文字内容,讲了一些我对的一些思路、心得和体会,和很多人的思路不同,分享出来,一者为答疑解惑,二来跟大家做一下模式上的探讨。


攻于心,精于细节,少花钱做大事为准则,不花钱是不可能的,时代在变,用户在变,趋势亦在变。这是我在一个群做过的分享,这么多文字,感谢那些能耐着性子读完的朋友!感恩有你们!特别鸣谢:,感谢笔记侠的热心、耐心翻译及整理!

大家想一下:自己微信好友有多少人?你的微博加V了吗?这是做新媒体的基本条件。

如果你微信好友只有几百个,想做新媒体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较弱势。我到目前为止,微信好友+通讯录大概有6000名。我带新媒体团队时,尤其要求他们都加V。

你的微信好友如果只有200~300人,和人,做新媒体的话差别就特别大。这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判断你的人脉、活跃度、关系、 用户等。200跟2000人,差距可不是10倍,可能是N倍。目前,微博、微信是新媒体里两个最重要的媒介,也是目前为止很多公司都在做的,但可能在贴 吧、QQ空间的探索不是很到位。

2、个人知识面:网站、APP

有没有玩社交网站或当下流行APP的?我觉得这体现个人的知识面。玩社交网站,需要注册账号,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在里面要发帖子、回帖子,跟很多用 户接触,甚至加入用户圈子,才能慢慢了解整个社交网站发展的脉络、趋势。比如APP,当前最火的是什么?国外哪些APP比较流行?这属于知识面,当你达到 一定程度之后,不光是做新媒体,包括做、,都会比别人更顺手一些。

3、你有跟用户聊天吗?

你有没有跟用户真正聊过天?你有多少?(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在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笔记侠注)这是比较基本的。交心就是以诚相待,跟用户以心交心地聊,这是基本诉求。做新媒 体,不是每天发完文章,你就什么都不管了。要考虑用户感受,考虑他们为什么会参与到你的文章。如果没有很多KOL,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很多工作特别困难。实 际上,无论你是做新媒体还是社区,KOL都是平时必须做的工作。多认识网上的知名,也许他只是小众圈的知名人士,但你也一定要积累比较好的用户跟人 脉。

1、注重实操:勿迷信理论

我在2009年接触新媒体,到目前为止玩了5、6年,可能比很多人时间都稍微长一些。我的很多办法属于土办法、野路子,跟大家听到所谓新媒体运营大 师、大师的思路比较不一样,他们思路偏营销、市场,我偏运营,跟他们的用户角度比较不一样。运营确实讲实操,不要过多迷信理论,多实践、学习,补充自 己某一方面不足。

2、形神合一:招对运营人

做新媒体,大家会发现,一个或微博,换不同的人做,有可能效果差距特别大。大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个人气质、喜好展现在账号上,这告诉我们 什么?平时一定要释放个性。体现跟同类型帐号不同的鲜明个性,这样别人才能关注你。比如搞笑类,冷兔为什么火起来?它们确实有自己独到之处。需要适当把自 己个性发掘出来,去找能用心体会、懂得和帐号融为一体的人,通过文章与用户交流,体现特殊性格。因此,招人一般比较困难。比如做搞笑类或美食内容,结果招 到平时性格木讷、很呆的,就不太合适。因此,要把自己个性体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好多东西结合。

做新媒体肯定要花钱,但不是靠花钱堆起来得,关键看怎么靠小成本出大效果。不是说你做一个微博帐号或微信帐号,用好几个人,就一定能做好。到目前为 止,我们新媒体的人手不是特别多,但是账号蛮多,大概30个以上,光就10个。我的人员就6个,粉丝数大概900万。我不是往堆人头得角度发展,而是 更倾向于每个人贡献价值,每个人可以承担很多比较大的责任。我更多给他们传输的是对细节、内容、用户运营的具体关注。

我觉得粉丝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当然数量是基础。如果说做一个,你有10万粉丝,我有1000万粉丝,你做得过我的机会不大。为什么粉丝 数量过千万挺多的帐号挺多,比如招商银行,但是互动比较强的,不是它们这些号?反倒是冷兔等一些帐号活跃度高。这真不是靠粉丝数量撑起来的,要看可读性和 用户是否活跃。我们做一个帐号,并不是完全充粉丝数,有时候不能转换成价值的粉丝,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太需要积累的。做一个号、美食号,受众可能没 那么多,但粉丝能经营好,实际上效果也会比较好。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质量比较重要。

新媒体只是品牌的宣传阵地。什么是你的用户?自有平台才是你的用户,这是可控的。自己做APP、社区、网站,可以对用户数据、资料、做分 析。凡是你拿不到的用户资料,比如微博、微信,那是它们的用户,不是你的用户。要通过在上面宣传,让你的用户通过知名度,慢慢地认可你。

新媒体打法比大家想象得丰富,而不是如好多人做的,每天发发文章,做做用户反馈、服务。微信公众号可以做的事情特别多,微博也不是简单每天发完就完 了,微博上有很多功能,比如活动、投票、群功能,有很多可玩的东西。关键看大家是否专注,比如话题,不知道有人是否关注过。

7、用户最有价值,难度大

新媒体运营也好、传统社区运营、用户运营也好,用户粘度是基础。用户运营中,用户永远最有价值,新媒体用户怎么转化到自有平台,比如APP、社区?这确实是个难点。没有大家想得高,粉丝数1000万,可能转到到社区的比例,连1%都不到。

新媒体是展现公众号、运营人员个性的地方,一定要把个性、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引起用户共鸣,引起参与感,一定要在账号运营工作过程中考虑到。

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做,比如,比如低俗、色情、暴力,特别是偏政治的,很多时候做了,对品牌是有损伤的。不是所有热点都一定要跟,要考虑品牌正向性,一定要做一些正面、正能量的内容。

做新媒体,传播性比较关键,做任何东西都要考虑用户为什么会帮你传播,不是简单地Push(推送)给用户,否则就是强奸方式,不管用户爱不爱听,都有发出来。好多时候,运营者都只是自己本身认为好,其实很多用户根本不会看。

运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做新媒体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营前期靠积累,找一些比较好的,比如做微博,需要关联一些大号,大家合作互转, 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爆发。但是当你一开始粉丝数不是特别多、文章不太好的时候,可能就比较困难,没办法像做市场一样,花很多钱就可以投放。运营需要 积累很多东西的。

不是所有平台都选择上去,而是哪个平台对你最合适。微博、微信大家都用,贴吧和空间,不是大家一定都要搞,它们必须和官方关系搞好。贴吧在做商业化 支付,很多厂商做贴吧是需要付费的。如果不付费,只是运营,就比较困难。比如空间,某种程度上跟去年不太一样,今年商业化趋势比较明显。我原来在酷我“K 歌”项目,空间和贴吧做不起来,也主动放弃了,我们围绕微博微信做,有时候该放弃就放弃。

我自己的公号,没在微博做,在微信、“”做,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微信能积累高质量粉丝,今日头条跟搜索有关。我更关注的是,我的受众在什么地方,在最少费用的情况下,什么平台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不光是做新媒体,做用户运营、社区、活动或者运营的任何一个分支也好,都要注意灵活性,大家不要过于遵守教条,不是按1234步骤、按方式来做就一 定对。有可能时代变了,某种思维方式一年之后就不一定奏效了,很多都是在不断试错和摸索地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是按步骤执行就能有效的原则。

比较好的新媒体运营平台

微博、微信、贴吧、空间,这是很多公司在做的四个主要平台,用户较大,性质不一。

  • 微博是传统新媒体巅峰期的代表作;
  • 微信是目前分享量最大的平台,每天占据每天70-80%的分享量;
  • QQ空间、贴吧,是年轻用户比较活跃的载体,尤其QQ空间大一些。

今日头条、,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知乎、虎嗅、36氢、兴趣部落、粉丝圈、粉丝圈、服务窗等。

当我们拿到帐号,考虑三点:

帐号是做什么的?为哪些用户服务?出于什么目的而建立?比如我的帐号“类类有话说”,我是为互联网从业者或感兴趣的人提供经验分享的平台,更多把自 己以往的心得体会、实操进行分享,让大家能少走一些弯路。做这个帐号之前,要把定位考虑清楚,比如冷兔、教授、天天小等帐号,大家发现他们的定位,只 要一想就能想清楚。我们要做到提到某个帐号,就能用概括。比如,微博上“回忆小马甲”,无非一猫一狗,也能做到1000万粉丝。

服务哪些用户?不同用户,需求不一样。像我们奇虎手机帐号,发的内容肯定很多跟手机相关的,不能发很多特别娱乐八卦的内容,发的应该是手机技巧、行业动态、活动,都是为用户服务的。一定要考虑服务哪些人群,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然后围绕需求做内容。

内容要具备可读性、唯一性、接地气的特点。少发PIA稿(PIA,拟声词,是一种加了特效后的声音,多指一瞬间的特效,比如瘦子摔倒的声音是 “pia”——笔记侠注),很多东西你觉得喜欢,用户不喜欢。接地气,就是用户帮助、好处,最起码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东西,比如说很好玩,笑一笑,看你 的内容很开心。比如深夜八卦,扒的都是特别奇葩的事情,有时候我会特别喜欢看,有时候就是喜欢看明星绯闻,所以要考虑内容独特性。

确定定位之后,起码从2个方向出发:内容、用户。内容就是确定定位后,你大概清楚可以发哪些内容。比如帐号属于美女类用户,发什么内容,你就比较清楚。

“情绪ABC”理论比较实用,就是考虑内容分类和互相关系,看因果关系,分类列出来,以此对比,算出排序,就是你内容的先后顺序。确认优先级,确定 条数、频次,把这些固定出来。新媒体不是固定的,只是发的时候尽量固定频次,让用户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比如,9点发内容,用户会习惯每天9点阅读,让用户 养成比较好的习惯。

不是所有点都要做,可能想到几十个点,把其中两到三点内容做得很不错,很有特点,就做起来了。互联网时代讲究极致、精简,不是求大而全,单点突破比较重要。很多人知道京东,我最早会买在京东东西,是因为它确实快,只是因为一个点。

1、熟悉产品,结合产品特性

,产品和运营是不分家的。做运营的要了解产品,做产品的能做运营更好。因为运营跟用户结合更紧密,了解用户后,抓点更准确。

起要花心思,跟论坛帖子一样,标题是一个帖子成功的一半。也不是说要去做,但尽量让有人点击欲望;图片也要注意,很多微博喜欢长图,长图 不是一定好的。让用户怎么方便以及一看就能看明白,这是更重要的。字数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不错的内容只有几百上千字,把话说清楚,说人话,不要显得自己 很牛逼,以让大家听懂为原则。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手机不要写得过于专业。要能用通俗语言,让所有用户能听懂,这是基本原则。

3、考虑用户为什么分享你的内容

用户分享前提是看你发的东西有冲动,比如发励志、振奋的东西,让人看了比较感动,想起原来一些往事,比如《老男孩》,所以我有分享的欲望。比如好玩搞笑,我就开心一下。引起用户的共鸣,让用户主动分享你的内容。

有损品牌正面形象的内容,能避免就避免一些。做活动创意,创意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平庸,没有太多亮点,为了做而做,可能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最终效果不是特别有效。

不要杂、多、乱,一定要做精品,做优质粉丝,真爱粉。真爱粉是什么意思?比如小米,在微博或空间有几千万粉丝。真爱粉就是有一天你被欺负、跟人家打 架了,他会出来帮你打架,说公道话,他是真的帮你。人家可能说你手机有问题,粉丝会为你反驳,义无反顾地向着你。真爱粉有多少才是关键的?不要单纯追求数 字。其实我讲很多内容,是属于不花钱或少花钱能做的事情,很多人用“”,花很多钱,比如花50万做粉丝,效果其实很差,50万可以做很多更好的效 果。

图片质量、设计风格,个人觉得也得考虑。我参与活动,第一次得了几个奖品,下次还是那几个,我就不会再参与,种类数量尽量丰富。活动引导,也不是发 完文章就万事大吉了,活动需要很多引导,比如前期积累人脉、积累KOL,留在平时当评委。在你做之前就要找好人,就像很多酒吧有托。运营规则跟现实逻辑, 其实很多类似。

用户运营里面有一个用户金塔模型,这对新媒体运营、用户、内容、活动运营,都是比较有效的模型。80%得用户可能是潜水用户,平时不发内容的用户,都在这一类。

几倍管理能力,对社区起较大作用。

3、 最上端:运营、产品人员

谁跟用户走得最近,就是金塔顶端,主要发挥从上到下引导的作用。在用户心目中,能把你当知心人,这是比较关键的。

在你的社区、产品上线之初,事先积累高质量粉丝。这样在产品上线的前后过程中,可以有比较好的人去帮你打理。而且,种子用户影响你社区、公众号的长 远用户规划。当用户的氛围、圈子形成,要改变很困难。比如,知乎为什么做得好?一开始都是一帮什么人在看?比如周鸿祎、这些人,在社区里起到比较好 的带头作用,其它用户会不断去学习、效仿。

2、管理(活跃、规则、奖惩、任务等)

做新媒体的时候,好多人积累社群、微信群、QQ群,一定要想办法促进活跃度。好多群被广告,尤其被色情内容占据,所以群主一定要发挥作用,让群里面保持正面形象,不要出现太多广告,要定期清理。

然后就是规则,群也需要规则。我觉得社群只是管理,但一定要把群管理到位,群是工具不是平台,尤其社区社群只是基础工具。规则奖惩要做清晰文字,起码让用户有奔头、有激励、颁任务,在和用户磨合过程中,用户帮你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尝试跟各平台打通,不要自己玩自己的。尝试和别人跨界合作,比如各有10万粉丝,可以做一些联络活动。如果你的粉丝数比较多,大家可以找我们奇虎手机帐号,尝试互动合作,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积累塔尖用户,不一定是KOL,做社群管理,某种程度上其实群主也是塔尖。积累不错的塔尖用户,这些用户可以帮你分担很多细致工作,帮你管理其它用户。

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把荣誉感交给用户。比如,咱们做一个活动,适当跟用户讨论,借用户的嘴说出来。让用户帮你想想办法,让用户有参与感。做新媒体时,可以考虑在某些文字和颁奖里面,让用户有归属感。比如做一些活动,让用户做评委,体现荣誉感。

一定要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用户群体能否交给比较好的用户去管?放权是一种能力,就像公司里,放权给自己的下属,团队去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这是学问。

四大平台的基本运营手段

大家可以尝试做微博活动,跟原来不一样,现在收费了,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比如原来我做的微博活动,互动量达到几万,比较靠谱,而且主动给你加粉 丝。微博上比较热门的东西,看看能不能融合自己帐号。平时找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号互转,不一定粉丝很多,一定要判断大号的真实性,有些可能看上去粉丝很多, 但是效果没有大家想象的好。一定要判断真实粉丝数,一般50-60万粉丝数,内容基本每天应该在100以上的。

微信更强调内容质量。微信不是很多内容的简单复制,比较强调原创,增加一些条件。我觉得微信可以做得比较不错,我帐号粉丝不多,不到三万,但是转发 率比较高。微信确实强调内容质量,我的帐号如果强调粉丝数,可以制造八卦,毕竟我原来从猫扑出来,我知道的八卦比一般人多很多。但是不是简单地为粉丝而粉 丝,要考虑传播性。你的内容是否具备传播性?人家为什么要分享?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做活动,用户怎么?可以做简单地有奖活动,但更多是发挥创意,让 用户觉得做了还挺有意思的,为了发奖品而奖品的活动没有太大意义。

第一,需要接触官方,某种程度就是要花钱,花钱后有很多功能开放,涨粉丝更快。贴吧的平台粉丝数比较大,可以用很多功能,涨粉丝等很多功能比较好。 但是纯粹运营,比较难一些。贴吧的吧主管理,是贴吧运营工作中比较大的一部分,跟社区版主一样,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最起码要有比较靠谱的吧主,帮你做活 动、任务收集,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QQ空间需要依赖官方,我原来在猫扑做过空间,内容都是自己条做出来的,最早做到三四千万,走的时候2亿点击量,但是这更多需要官方配合。

日志发布需要保持比较好的频次,不是一天发很多。一天最多6条,正常一天3、4条就行。说说跟微博差不多。原来我们很多运营人员,平时发很多微博、 说说,连140字都凑不齐,这是有问题的。用户读完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不要给人这种感觉,一定要讲清楚,不要讲得很拗口,显得自己很专业似的,要让用户 觉得有意思,用户可以真正跟你产生互动。

比较不错的账号,可以用关键词概括。比如冷兔,发一些冷段子、冷幽默、好玩图片,看完特别开心,有意思。考虑下,当人家问你做的帐号,有哪几个标签可以概括?如果你的账号没有特殊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内容,特别杂,东做西做,基本上一定做不好的。

一定不要选跟帐号气质不搭配的人,美食类的帐号要找美食达人、吃货,发的内容能体现吃货精神。

3、提升转发数(大V,热点)

最基本的方法是找大V互转,平时多积累人脉人品,好东西慢慢都用得上。平时跟热点结合,结合后转发量可能比较大,所以有时候该跟必须跟。

4、跟热点的注意事项(合法、品牌)

平时跟网络热点结合,一定要合法,注意品牌调性,不要转负面内容。跟热点结合一块,对会起到良好作用。

基本功能不解释,微信微博的所有功能都熟悉。比如微博上的微群、投票用过吗?像我刚才说的,支付宝很多进化不错的功能,大家可以尽量尝试。

很多做新媒体帐号的,都是72小时在滚动,晚上时间也尽量不错过。2010年,我当时做猫扑,50万粉丝在网络媒体领域排第一。那时我的工作不止这 些,微博只是平时兴趣,但觉得挺有用的,那时候基本上从早上9点发到晚上1点,没有停过。而且,那时候没有时光机,每一条都是逐条发的。

原则什么意思?就是我刚才说的,不要为了粉丝而粉丝,为了一些东西不折手段。比如咱们做垂直帐号,哪怕只有几万粉丝,只要做到位了,挖掘了价值,其实也能起到变现作用。

一定要找符合帐号气质的,尽量找有耐心、有韧性、做事细心、有责任感、对某一方面专注的伙伴。不是说要有很多经验,或者有小米、新媒体的经验,大公司的新媒体人员不一定做得比较好。如果把平台光环剥离掉,你还剩的东西,这就是你的能力。

尝试跟自己相关的,或者别的平台联动,也可以跟我手上的资源做互动合作。我的新媒体覆盖了比较多的粉丝数,平台差不多30多个,粉丝小1000万,大家可以找我们做比较好的联动合作。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6759.html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 。

}

全媒体运营师,2020年2月发布的认可的新职业,你说拿到证书有用吗?

以往我们从事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可能是写文案、拍视频、做平台运营,但是一直没有可靠的证书来证明我们自己,而《全媒体运营师》发布以后,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报考。

或许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证书,更需要的是技能、知识和培训

在大多数转行求职者眼中,对于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大于证书。在职业技能中,分为理论技能和实操技能,理论技能大多数的网课都能满足。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技能,并不能在网课中学到,那么能够找到一个既有实战又有理论的培训课程至关重要。否则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依旧要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中学习,这样一来薪资就大大折扣。

这就像我们毕业时拿的学历证明一样,任何人的学历证明都不会时时展现在人前,但它却是你进入企事业单位或*机构的敲门砖。

因此,报考全媒体运营师依然很有必要。济南*的全媒体运营师培训更多是面向实际,教有用的东西。证书是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证明培训证书,如果你以后想从事相关行业,肯定是需要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媒体运营培训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