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在保障期限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对保险有一些了解的人,对“百万医疗”一定不陌生,自从2016年被推向市场以来,一直被称为是保险界的“网红产品”,颇受投保人和保险代理人的青睐。那么已经红了近三年的百万医疗,到底有什么好呢?

很多投保人在了解到不同险种的特点以后,都会有个疑惑:几百块钱买个保险,保额都高达百万,那还有必要买重疾险吗?

其实身边的很多人也经常问这个问题,而且在后台,也总是有人在后台咨询这个问题,今天就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的认识一下百万医疗。

我们都知道百万医疗很便宜,在保险界来说,也是杠杆很高的一款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100%报销……”为宣传卖点,一直稳稳地立足在保险界,拥有着让投保人和保险代理人都无法拒绝的一款产品,可是,百万医疗真的无懈可击吗?那肯定不是的,任何产品没有绝对的完美。

百万医疗和普通医疗相比,区别在哪里?

1、百万医疗险,保额高(200-600万),但免赔额也高(1-2万)。

所以,小问题住院,花费一两万以内的,是用不到百万医疗保险的。

而普通住院险,保额较低,一般都只有1-2万多的也不过5万。但是免赔额可能只有100元。所以就算是只花了几千块住院,也能用它来报销一部分。

2、百万医疗的报销范围比普通住院险大:

百万医疗:医学上必需支出的住院医疗(包括日间住院医疗),对由此发生的合理且必需的,并需要由被保险人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普通医疗:被保险人支出的、符合当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规定的、必需且合理的医疗费用,简单说就是,医保目录外的费用,社保不报,普通医疗险也不给报。而越是严重的情况,用到非社保范围内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的可能性就越大。

没有一款产品是完美的,虽然跟普通医疗相比,它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百万医疗保险也有不足。

在百万医疗保险产品里,有高达600万的保额,甚至出现了千万保额的产品,一年也只需几百块钱。但是,可千万别被“600万”“千万保额”这种数字所迷惑,有多重大的疾病是我们能花费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费用的?如果是轻症,花费的费用也是一个家庭可以承担的,如果是重疾,类似恶性肿瘤这一类的,也不过是百万级别。

百万医疗看似可以报销大比例的治疗费用,但是,病人的看护费、营养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不在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医疗保险只是保险治疗费用,因病而导致其家人的经济损失、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并不会有所缓解和帮助。

百万医疗之所以便宜,理赔的门槛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毕竟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是要评估风险的。因此,百万医疗设置的有免赔额,一般情况下,免赔额是一万,也就是说,治疗费用低于一万的,没有报销,超过一万的,减去一万以后,剩余部分进行报销。

百万医疗保险的投保期限是1年,当然,随着现在市场的需求,也有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最高6年期的续保产品,且续保的条件宽松,无需审核和健康告知。但是,这样的产品毕竟是少数,前面也提醒过了,保险公司不是做慈善的,如果投保期间出险赔付率比较高的情况,第二年的保费肯定会上涨,也有可能会停售。

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对应患病的风险也会提高,同一款产品,年龄越大,保费也会相应的越高,以某百万医疗产品为例,在都有社保的情况下,26-30岁的保费为192元,而56-60岁的保费是1026元,两个不同的年龄段, 保费差了5倍多,所以保费一年一年的累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

保险就是买一个保障,百万医疗是对医疗支出的补偿,如果经济收入或者消费水平比较低,可以购买百万医疗保险作为一个过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会将百万医疗和重疾险作比较,然后判断买哪个划算?

1. 保险金给付方式不同

百万医疗险:投保人先自己垫付,在治疗结束以后,带着相关花费的收据,保险公司给予报销。虽然现在有很的保险公司有提前垫付的服务,但是,保险公司提前垫付的金额也是比较少的,并非全部的医疗费用,只是作为投保人应急使用。

重疾险:在重疾险的理赔中,只要确诊在重疾保障范围内的疾病,就会一次性给付理赔额度,不管是用于治疗疾病,还是改善家庭情况,投保人可以自由支配。

百万医疗保险:保障期限都是一年期,现在也有个别保险公司推出了可以6年续保的产品,每年投保都会重新核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拒保的风险。

重疾险:按保障期限不同可以分为短期险和长期险,保障期限在为1年或1年以下,都成为短期险。对于重疾险来说,不建议购买短期。

长期险的保障期限有定期和终身两类,定期险保障只是保障一个时间段,终身险保障投保人的一生。大多数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保终身的占大多数,这样一次投保,就可以一直续保,避免了再次核保,以至于会出现的拒保的风险。

百万医疗保险:保额大多是以百万计算的,一般在200-600万之间。

重疾险:保额有10万、20万、50万不等,当然,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还可以在不同的保险公司多次购买,可以累加保额。

不幸罹患疾病,符合保险条款中约定的重疾条件,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理赔款,这样被保险人的家庭使用这笔钱就比较自由和主动,不管是用于治疗,还是病人的看护费,营养费,改善家庭生活情况,都是可以的。

百万医疗的保费只有几百元或者千元就可购买,它只是医疗险的一个补充。

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全面,保险行业协会规定的25中大病中,几乎也涵盖了我们常见的一些重大疾病,重疾险的保费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保费的多少也是根据投保额度和缴费年限来计算的,所以重疾险来说,越早投保越划算。

百万医疗险投保年限是短期一年的,所以缴费方式的是趸交,也就是一次性交清。

重疾险的缴费期限,有10年、20年、30年缴,根据投保额度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年限,可以适当的减轻一部分经济压力。

总的来说,重疾险是收入损失补偿,而医疗险是医疗支出补偿。两者没有绝对的谁好,谁不好,一款保险产品的推出,也都在银保监会有备案的,每款产品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不能片面地去评价谁更重要。

保险只是工具,不同的保险解决不同的问题。虽然不同保险保障责任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也不能说谁能代替谁,至于如何选择,还是那句话,一定因人而异。

}

不少人都觉得,买了百万医疗险,没有必要再买重疾险。

尤其是 20 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推出来以后,持这个观点的人是越来越多。

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就有 41 万人浏览。

“最高 600 万,一年几百块,不限医保,住院 100% 报销...”

这几乎成了每款百万医疗险宣传的标配。

如果从字面意思上解释,百万医疗险诱惑力确实蛮大的。

而重疾险,光是50万保额,就要付出大几千块钱才能把配置拉满。

钱的账算得明白,但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两者到底差别在哪?买了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还需要买重疾险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捋清楚。

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保障范围,确实有重合部分。

比如,同样是罹患癌症,我们既可以用医疗险报销医疗费,也可以拿着重疾险的理赔款用来治病。

但两款产品的定位不同,一个是只给你医疗费,一个是在医疗费之外,再给你生活费。

医疗险只报销医疗费用,像一个会计,全面、细致、喜欢斤斤计较。

得病之后,只要你花的钱超过免赔额,医疗险就能报销。

但是,它只报销规定范围内的钱,比如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检查费等等。

必须是写进合同里的项目,它才会理赔,而且赔付的钱绝对不可能超过你看病的实际花销。

更何况百万医疗险一般会有 1 万元的免赔额度,经医保报销后,超过 1 万后,才能报销。

假设张三住院一共花了 10 万元,医保报销了 6 万,剩下 4 万,扣除 1 万的免赔额,才能凭借住院发票向保险公司申请报销。

重疾险则是在医疗费用之外,再给一笔生活费,就像是个土豪,慷慨、灵活、自由支配。

毕竟一场大病,医疗费用只是冰山一角。

假设张三因为癌症住院了,短期内无法上班,意味着没有收入,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公司“优化”。

住院之后,肯定要腾出一个人照顾,那要不要请护工?如果请,家里的钱够吗?如果不请,另一半能否既兼顾工作,又照顾病人?

如果癌症当地治不好,可能还会牵涉异地就医问题,那去其他城市的车马费,这又是一笔开销。

更不说要说病人后期的康复费用,家里的房贷、车贷等等,这些是百万医疗险无法解决的。

但这时候,如果有一份 50 万保额的重疾险,张三的情况达到理赔条件,那么保险公司会把 50 万直接打到张三账上。

这笔钱,不管是用来寻求更好的治疗环境,还是康复护理,还是拿来还房贷车贷都可以。

正是由于两者定位不同,导致了百万医疗险在产品设计上,有三个无法弥补的不足。

如果单纯“唯价格论”的话,那恐怕会错过很多优秀产品。

长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一般都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从合同签订的那一刻开始,这份合同就将一直跟随你。

在这期间,无论是产品停售、下架,还是你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它都必须一直保护你。

而百万医疗险作为短期险种,客观上存在停售风险。

目前,还没有终身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最长保障期限是 20 年。

但 20 年保证续保并不是终身保障。

比如,e 享护-医享无忧,20 年续保到期后,需要重新审核,也就是重新进行健康告知。

假如我是 30 岁买,50 岁到期,这个年龄段,正是最需要保障的时候,保障没了就很尴尬。

转投其他产品,同样也要面临健康告知问题。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如果赔付率提升,后续的保费自然会上涨,如果赔付率过高,甚至可能会停售不卖了。

我们之前还专门针对百万医疗险的“不足”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戳:

百万医疗险价格能做到足够有诚意,是因为采用的是自然费率,每年的保费会有调整。

人话版就是:即使购买的是同一份百万医疗险,年龄不同,我们每年交的保费也会有所不同。

图片出自公号: 专心保

重疾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每年交的钱一样,且交满一定期限,可以不用再交保费,但是我们的保障还在。

拿目前市面上热议比较高的达尔文 6 号做个对比:

50万保额,30岁投保,交费 30 年,保至终身,每年固定保费是 5515 元。

如果是单看首年保费,30 岁投保,尊享 e 生 2021 是 308 元/年,达尔文 6 号是 5515 元/年,两者差了 17 倍有余。

如果是算总保费,尊享 e 生 2021 是 39 万元,达尔文 6 号则是 16 万元。尊享 e 生(百万医疗险)反而比达尔文 6 号(重疾险)多了 23 万保费。

重疾险是把总保费均摊到每年,相当于把未来的保费提前交了;百万医疗险是随着年龄动态调整,年龄越大,保费越贵。

别看百万医疗险有着上百万的保额,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百万只是个数字。

因为医疗险遵循的是补偿原则,报销费用不会超过实际花销。买 3 份还是买 10 份报销后,都不能超出实际花销。

百万医疗险解决的是最紧急、最明显的那部分需求——治疗费用。但是,如果疾病的程度已经达到轻症、中症、甚至重症的标准,那么一定会有很多隐形损失,是无法体现在医院的收费单上的。

比如癌症住院,起码几年以内都无法上班。

就算没有被辞退,那大概率也只能拿底薪,这点钱根本无法覆盖因癌症带来的额外损失和隐形支出。

而重疾险呢,是买几份就赔你几份。

假设我买了 3 份重疾险,保额都是 50 万,那我就可以理赔到:50 + 50 + 50 = 150(万)。

这 150 万揣兜里,想干啥就干啥。

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代替,而是互为补充的。

每一类险种,都有自己覆盖的范围,而且都是有限的。

我们都希望保障越全面越好,那就需要通过多种产品、多种险种的组合来扩大保障范围。

医疗险和重疾险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要配置就应该都配置好,才能尽量减少风险敞口。

只是千万不要简单认为,有了百万医疗险,就不需要重疾险。

保险配置追求性价比是没错的,但为了性价比把保障配置做成“缺胳膊少腿”,可就本末倒置了。

没有最完美的保险,只有最适合的搭配。

}

各大险企近期发布年报显示,2021年保费收入均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新单更是出现两位数下滑。与此同时,仅2021年一年,登记在保险中介监管系统内的销售人员就缩减了200万人。

不是市场不需要保险,而是保险公司需要更专业中国人寿前总裁、新华保险前董事长兼总裁万峰近日携新作《后重疾时代》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

中国人寿前总裁、新华保险前董事长兼总裁万峰 图源:受访者供图

万峰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近40年,是国内人身保险业最早派出海外学习并在业内推广精算技术的保险业老将也是最早被派出海外工作的寿险干部。先后转战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香港分公司、太平人寿香港分公司、中国人寿、新华保险鼎诚人寿多家寿险公司,一直是强调寿险保障属性的坚定布道者。

新作中,他剖析在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政策指引下,重疾险乃至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重疾险保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产品保障责任太多会挤占基本保费,拉低保额。

他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业务下滑的一个原因是缺乏专业性销售保障型产品的技能,现在应该转变销售观念,把重疾险保费降下来把保额提上去为社会大众提供重疾险保障。

对于大众群体,万峰建议,背负房贷育儿压力的年轻人优先考虑死亡、意外保险,进入40岁、收入高后再考虑购买重疾险和养老保险。

以下访谈实录,经整理并有所删减:

界面新闻: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是77.8岁,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之下,我们在医疗上可以做什么进行提前规划?

万峰先说说个人罹患重大疾病所需医疗费来自于哪里首先是来自于国家医保。我国现行医保体系将保障对象分为三个群体: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三个群体各自享受医保待遇不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是最高的,企业职工相对是中间的,城乡居民是最低的,这是国家给提供的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来自于个人。包括动用储蓄存款、变卖资产、向亲朋好友借款购买保险和众筹。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6种方式比较好的还是购买保险。保险相当于花点小钱把大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了。保险赔款属于自己的钱,由自己支配。动用储蓄,储蓄减少了;变卖资产,资产减少,借钱等于欠债;众筹得能筹上所需要的金额。所以,保险是比较靠谱的。

总体而言,社会保障越高,商业保险越不发达,社会保障相对较低,个人商业保险越发达。无论是养老保险还是健康保险,都是人寿保险公司的主流产品,但这两个产品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基础上的。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改革当中正在从现在的以国家为主导,逐步走向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新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未来整体医疗保障水平会逐步提高但国家所占比重会逐步下降,市场化程度会逐步提高。部分企业会给员工买企业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以增加福利留住员工

但城乡居民包括现在灵活就业的年轻人,则需要适应当前的变化。目前大家对保险的认识还不足,认为保险不是必须的。其实并非如此,人一旦摊上风险事件就后悔了:我怎么没买保险,我怎么够保额。现在人们需要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去适应变化,最主要的规划是两类:一个是养老,一个是健康保障

百万医疗替代不了重疾险

界面新闻:现在市场上的医疗保障选择众多,除了传统的重疾险,还有这几年非常火热的百万医疗险。声音认为,百万医疗险产品因为保费便宜已经能够替代重疾险,您对此怎么看?

万峰按照我们国家监管分类,健康保险包括医疗、重疾、护理、失能和医疗意外这五种产品功能不一样。百万医疗属于医疗保险,而重疾险属于疾病保险,二者的保障功能不同,各有特色。

百万医疗是费用报销型产品,即保险公司是按照被保险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给予赔偿,而且赔偿金额不能超过实际的医疗费用。重疾险是固定给付型产品,被保险人一旦被确诊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要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不管被保险人是否花费了医疗费用,更不管花费了多少医疗费用。

百万医疗是“先花钱后报销”产品,即客户需要自己“先垫付”巨额的医疗费用,然后再到保险公司报销医疗费用。这对普通人来讲,由于“垫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即使有百万医疗保险,也可能也享受不到高额的保障

重疾险就不同了。重疾险是“确诊即赔”。被保险人拿到保险金,可以医治疾病、需要的话,被保险人还可以用保险金购买营养品、自费药、支付护理费用,甚至补偿自己收入损失。重疾险的赔偿对被保险人更有利。

另一方面,百万医疗有赔偿门槛。即都有免赔额限制。如免赔额是1万元,也就是1万元以下保险公司不赔,保险公司只赔偿超过一万元以上的部分。如果保单还有被保险人要先走医保报销的规定,实际的门槛是“医保报销金额+免赔额”。而重疾险确诊即赔,没有门槛。

一些人认为百万医疗险产品便宜,重疾险保费贵。其实,从产品设计原理,百万医疗险产品是将医疗费用保险大概率事件,化成小概率风险,即只做医疗保险金字塔尖那部分。对保险公司而言,价格便宜是因为承担的风险责任也小。

(记者注: 在《后重疾时代》中,万峰强调,重疾险作为健康险中的支柱险种,以疾病确诊作为给付条件,而其他几种是以疾病导致的特定风险为保障标的险种。在某种程度上,重疾险内嵌了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险的功能,对被保险人的保障更强。)

40岁后再考虑买养老和重疾险

界面新闻据我观察,现在年轻人的保险意识都比较强,但购买时会受制于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万峰我说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和我说买了养老保险。我问他,你还不到30岁,一个月收入多少钱,拿出1000块钱去买养老保险?会不会影响现在的生活?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买保险要考虑到自己的收入。买保险不应该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人的一生面临生、老、病、死、残风险。但不同生命周期面对风险不同。

就养老保险而言,是解决自己老年生活费用应对长寿风险。养老保险的特点是自己为自己积累养老金。有钱,可以早点积累,年轻时收入低,也可以晚点积累,但最晚不应超过40-45岁。

重大疾病保险属于保障性产品。保障性产品要讲求杠杆率。什么是杠杆率?即保险金额与保费的比率(保额/保费)。杠杆率越高,客户购买保险的性价比越高;反之,越低。在整个保险期间,保险金额是相同的,但保费交多少,杠杆率却不同。

以5年交费与20年交费相比,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第6年罹患重大疾病,选择5年交费,在第6年已经将全部保费付清,其保单杠杆率为保险金额/(100%*保费)。而选择20年交费,在第6年只支付全部应交保费1/4(假设第6年保费还没交),其保单杠杆率为保险金额/(25%*保费)。另外,从购买的时间上,我建议40岁左右的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要考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了。因为根据保险精算协会的报告,人的重疾发生率从40岁时开始上升,到80岁又开始下降。

界面新闻:您觉得具体应该如何规划?

万峰:现在世界主流保险市场倡导用于购买保险的钱一般不要超过个人和家庭收入的10%,我建议不要把这10%都买到一个产品上去。比如买重疾险。拿出收入的5%就比较合适,剩下的5%按照年龄考虑,比如25岁到40岁这段期间成家立业,人的压力是最大的,是家庭的绝对经济支柱,应该买高额的死亡保险。不然一旦倒下,家就垮了。保额应该按照收入10倍来算。如果真的发生了不幸,保险公司也能给家庭一笔保险金解决后顾之忧。

如果还有钱,应该给孩子买教育金保险和医疗险。等到40以后,开始考虑给自己买重疾险和养老保险。

界面新闻:您在《后重疾时代》提到重疾险要买得起,有保障。但目前的重疾险保费多在数千元,如果想补齐癌症治疗的三五十万元缺口,动辄上万元,对于很多人是超过收入5%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万峰:重疾险现在为什么贵我分析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保障责任。现在市场的重疾险都是综合性产品,保百余种病、多种给付责任、豁免保费、保费返还、和身故责任。这5个因素加到一起,羊毛出在羊身上,保费一定贵,因为要把保费分摊到这5个责任上去,必然拉低保额。

重疾险的基本功能是什么?重疾险是提供疾病保障。保费返还的原理是在重疾险上捆绑了一个以保费总额为保额的零存整取的储蓄型保险。因为有储蓄因素,保费必然贵。

豁免保费,实际是附带了一个交费总额为保额的保额递减定期死亡保险。

身故保险是捆绑了一个同重疾险保险期限相同的死亡保险。

我把重疾险的保障责任分为基本责任和非基本责任。疾病保障是基本责任,豁免保费、身故保险、返还保费等都是非基本责任。非基本责任与重疾险没有关系,完全可以不要。如果需要,客户可以通过附加险方式购买,而不必在重疾险中购买。

第二是赔付次数多。一般保单都包含多次给付。多次给付是叠加给付。其结果是增加保费。实际上,罹患重大疾病多次给付,还不如一次给足更有利于被保险人用于治疗疾病。

第三是提供终身保障。现在市场上主流产品保终身,我国寿险行业现行使用的生命表最高年龄是105岁。也就是说,只要选择保险期限为终身,都是以投保时被保险人年龄计算到105岁为保险期间确定保险费率。因此,保费必然高。但实际我国平均的寿命是77多岁。所以建议购买定期保险。因为到了80岁以后,重疾发生率就降下来了。重疾险是以确诊为给付条件。在80岁以前被确诊,保险公司都要给付保险金。

第四是缴费期限短。现在保险公司都是希望缴费期越短越好,但缴费期短,保费必然贵1000元分20年交,每年只需要交50元。如果要5年交完,那每年就要交200元。道理就这么简单。在保费确定后,交费期越长,价格就便宜了。

如何让重疾险保费降下来?建议投保人在购买重疾险产品时选择基本保障责任。即保险行业规定的28种重大疾病。因为经验数据显示,这28种疾病的赔付率占97%。选择轻症和重症搭配。选择保到80岁定期重疾险。选择长期交费。这样购买重疾险,保费就会降下来,保额就会提上去。我相信普通大众基本都能“买得起有保障”的重疾险。

界面新闻:目前保险公司都在强调高质量转型,追求件均保费和中高净值客户,和您说的压低保费是两个发展方向,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转型?

万峰:重疾险产品应该薄利多销现在保险公司都以保费为导向追求件均保费高,这也导致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老百姓真的是需要保险,但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大众购买力要求

现在业务基本都是拿着产品找客户,我把它叫做产品导向,并没有真正考虑客户的需求。所以建议业务员不要见到和客户就谈产品应该先了解客户的职业然后再结合相关的医保知识去判断客户需要什么保障,需要多大的保障,然后再根据客户的保障缺口提供保险计划。

现在保险公司业务下滑的原因之一是业务员还没有掌握销售保障型产品的要点还缺少必要的社保知识和必要的销售技能

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都应该转变观念,把保费降下来,为社会大众提供重疾险保障。

国家现在说得非常清楚,保险要回归保险本源。保险产品的起源都是从保障开始,后来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才衍生出理型产品。提供基本保障是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责

本文由JM金融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留言,爆料 更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