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经济承受能力的两大关键是什么?

实现从十亿到百亿的跃迁,必须要寻找到产业的利润区,高毛利是关键。要做大毛利率,控制净利率,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毛利-期间费用=净利率”,期间费用是面向未来的投入,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期间费用低也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未来需要发力,所以企业必须形成正循环。而只有毛利高才有钱投向未来。

来源|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编者按:企业没有成功,只有成长。这是华夏基石一贯的主张。那么,什么是成长?“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从可量化的指标看,成长表现为经营业绩、资产规模的持续增长;从组织能力角度看,成长是指竞争力的提升。如果把企业看作生命体,成长是企业与环境的互动,是持续不断的选择,是机能变化、适者生存的演进。”(施炜 苗兆光《企业成长导航》)
企业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航程,通常需要经历若干成长阶段。华夏基石原创性地把企业成长分为五个阶段:创业成长、机会成长、战略成长(系统性成长)、分裂成长和重构成长,并构建了一个成长全景图。依据这个成长全景图再来看企业的某一个阶段,会看得更清楚。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就成功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陈明老师从事咨询工作多年,也参与了华夏基石成长导航研究,近年来,他进一步将视线聚焦在企业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这一关键节点上,着力研究标杆企业如何实现从十亿到百亿的跨越。他和他的团队用提炼归纳的手法,将企业这一阶段的重点问题归纳为“四大关口”:战略与市场、组织(体系)与组织能力、队伍与核心人才、顶层思考与文化力量,并提出了他的观察与见解,供企业参考。

专长领域:企业文化、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等。曾咨询过的企业:兴业银行(企业文化)、山东电建(战略与文化)等。


战略之坎:寻求目标和能力之间的平衡

我们分析认为,企业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阶段,往往企业里会出现以下七大问题:
  • 经营的势头开始减弱,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不强。
  • 企业家带着一两个牛人冲锋陷阵的策略不灵了,需要组织化、需要组织能力跟上,否则企业将缺乏持续的竞争力。
  • 组织变大、人数增加以后,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山头主义开始滋生; 协同不足、职能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能力发育不足,导致组织发展失衡。
  • 管理体系滞后比较严重,尤其是评价体系缺失,导致管理能力不能支撑 业务。
  • 短期主义、家长制文化、投机文化、冒险文化等早期创业阶段的文化不适应战略成长阶段的要求,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稀释比较明显。
  • 企业家本身的自我超越、领导力的转型非常重要,同时要谨防管理过度、规范过度。
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是二次创业,是摆脱过去,面向未来,完成经营模式的升级换代。经营模式实际上是一组经营活动,系统地表达了企业的使命,有效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那么,怎样进行经营模式的升级换代?简单来讲,是要解决如何从产品经营升级到企业经营,再从企业经营升级到产业经营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从做生意到做事业,从机会主义到战略导向,从追利到谋势,从业绩导向到目标导向,从个人英雄到团队体系,从个人权威到制度权威,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的转型升级过程。
这几个转变就是企业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转变,进行二次创业要研究的核心命题(见图1)。
图1 二次创业的核心命题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企业从十亿级到百亿级的转变,是非常艰难的一个系统转变,要有理论体系指导,还要有真正的洞察力,这很关键!
一、跨越“战略之坎”的几个关键命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华为六君子”之一的黄卫伟曾讲过一个事例:1995年他给华为进行战略管理培训时,课上提了一个问题,“华为在选择未来进入的产业领域时,到底是基于公司能力的限制、实力的大小还是基于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前景?”据说,当时孙亚芳的意思是重在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先进到产业里,进去以后再形成实力,郑宝用却说“机会很多,你都能抓吗,都能形成能力吗?还是要从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出发。”任正非站起来回答,“我看在公司实力和产业机会之间,还要加一个时间的维度——有一个时期以扩张为主,接下来再转到实力的提升,随着实力和能力的提升在下一个阶段可能又把重点放在捕捉机会上。”

从华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战略之坎是如何在能力和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完成顶层设计,即企业事业理论的经典三问:企业何以能够存在?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什么?企业的性质是什么?由此完成对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 系统思考,并以此来感召伙伴,统一各级干部员工的意识和观念,使得他们的目标和行为具有潜在的统一性。
以华为为例,其事业理论的演变过程为:1998 年华 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客户的梦想,并依靠 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艰苦追求使其成为世界级的领先 企业。”2008 年修改成“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 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 值。”2018 年再次修改为:“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 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体现在经营目标上,华为规定:“追求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保证对未来投资和员工持股的预期。”换言之,华为明确表明净利润是要控制的,钱要投给未来、投给员工,因为抓住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的,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失败的,节约是节约不出来华为公司的。
在事业理论的指引下,华为经营战略举措始终抓住两点: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聚焦核心,压强投入,厚积薄发,构建核心技术共享和抵御产业风险的战略组合。这里要解释一下“抵御产业风险”,就是在产业出现周期下降时,要有产品组合,“东方不亮西方亮”,能对冲经济周期的下行风险。否则,在产业周期下行的时候,通常会选择裁员,但裁员又会伤到企业元气。比如,爱立信专注于无线业务,但网络设备总有饱和的一天,在技术转换空档期,从3G到4G、5G的空档期,企业就很难受。
以事业理论为基础和前提,在战略路径上实现跨越,企业要解决以下问题:
  • 供需链接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场供需链接的革命,平台成为链接的主流形态。
  • 在分工与组织的基础上,追求供求一体化。
  • 全心全意围绕价值创造(核心就是研产销)的流量、方向、流速持续做贡献。
  • 管理营销化,解决企业为谁创造价值的问题。
  • 跨时空配置资源。基于活下来的理念,聚焦创造财富的价值流,摒弃急功近利心态。
  • 组织体系打造、激活个人,打造核心能力、提高生产力,反脆弱。
面对这些挑战,有没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抓手?我认为就是增长。
(二)聚焦于增长判析市场
我们可以从增长的角度切入,把问题“简单化”:企业到哪里要增长?要什么样的增长?(量变到质变)凭什么增长?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如何实现增长?也就是说,把所有的问题聚焦到增长这个维度上。
我们归纳,基于市场类型的增长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兴市场。如果这个市场刚刚起来,从无到有,从0到1,这个时候就是要布局,新兴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定要配置最优质的资源,速度要快。
2.大势市场。一旦市场起势以后增速较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势市场, 增速一般会超过两位数。大势市场要有大组织跑马圈地,一定要追求占有率, 要拥有话语权,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就像1995年左右任正非判断的“世界通信业将来三分天下,华为要占一份”。在基于目标投入资源、进行组织扩张的过程中要建立优势和壁垒。
3.成熟市场。一旦市场成熟,增长率小于GDP的增长率,就要收获利润,组织需要收敛,进行细分或者场景化构建,要做特殊市场增量和存量的竞争, 还要进行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集团军的企业相对成熟的时候要防止被逆袭,防止被别人颠覆。
聚焦于增长的跨越成长,需要先从战略空间来判断企业所处的市场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是新兴市场,还是大势市场,还是处于成熟阶段了,依此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这两年传统的商超(成熟市场)经营压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海鲜、蔬菜业务被生鲜店切走了;日用小商品被名创优品这一类的小店切走了;水果被百果园这样的水果专营店切走了;洗衣液等日化用品又被线上电商切走了……这就是成熟市场的压力:很多都被细分领域挖掉了,必须思考新的道路(见图2)。
(三)组织的积蓄、扩张、收敛
要支撑战略,组织要进行动态的调整,适时进行积蓄、扩张或收敛。比如,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时候怎么积蓄? 积蓄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在新兴市场当中,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因为企业家精神就是面对机会时不会被限制条件约束住,他不会因为客观条件达不到就放弃机会,而是奋力拼搏。在“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过程中,组织主要是积蓄力量。
图2 基于市场类型的增长策略
当企业处于扩张期时,谋求的是机 会最大化,投入必须足够,有多大把握决定你投入多少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时间等),这个时候要求市场占有率,需要组织的快速扩张。
企业成熟时期则是组织收敛的时机。此时,增长放缓,产出相对固定,要求投入最小化,或者抽出精兵强将发展新的业务领域。因为增长放缓的时候 需要追求生产率、追求利润率等。

 案例: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两种组织策略:求利与求势

美国骨子里是华尔街文化,追求股 东利益至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取 悦于华尔街投资者,财务报表要好看, 因此扩张是主要的市场策略。但这种机 制很难令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尤其是在 面对经济危机时,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毁 灭性的打击。因此,近年来,美国企业 也在反思和调整,2019 年 8 月 19 日, 181 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华 盛顿召开的“商业圆桌会议” (Business Roundtable)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 宣言书》。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 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向客户传递企 业价值,通过雇佣不同的群体并提供公 平的待遇来投资员工,与供应商交易时, 遵守商业道德,积极投身社会事业,注 重可持续地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也就 是说,美国企业从追求股东利益至上原 则转变为追求股东长期价值。
日本的企业属于共同体,企业经营 像家族,往往是金融、产业、商业“三 位一体”的发展。赫赫有名的日本六大 财团:三井、三菱、住友、三和、富士、 第一劝银,普遍讲究的是“谋篇布局”, 追求市场占有率,他们认为世界不可能 是平的,必须要有“屏障”。所以日本企业 每当危机来临时,他们的做法不是剔除 和收缩,而是吸纳和扩张,把美国公司 陷入困境的产业和部门收购过来,一旦 市场好转的时候他们就发展起来了。而 且,日本公司在面对危机时企业之间会 互相帮助,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度难关, 共同发展,共同抵御外部的危机。
二、跨越战略之坎的新兴市场策略

(一)把握不均衡中的机会与风险

从市场角度来看,一般来说,高端市场会向中低端市场逐步渗透,这个过程当 中市场有引力效应,战略的空间、增长的空间就出来了。另外,由于中国的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中国市场还存在不均衡: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五级市场,甚至还有六级市场,因此形成了市场梯次,这种差异和不均衡 对企业来说就是增长机会。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个梯次传递的过程——高端产品的技术会使低端产品获益,只是有个时间的问题。比如说华为做保时捷手机,实际上量不大,但是这个技术很快会应用到中高端手机,如果第一年上市的是保时捷技术, 第二年把材料优化一下,把成本降一降就可以用到mate系列。
从客户端的需求来看,也有延展、升级的机会。我们有一个客户叫蜀王集团, 他们在做团餐供应的同时,也在布局一定数量的高端餐饮。团餐就是给阿里、华为这些企业提供食材,为什么还要布局高端呢?老板就讲:第一我做高端产品它有示范效应,有了一个特别好的高端产品,团餐就可以用高端产品的材料,高端产品也能赋能到团餐上;第二有利于人才的吸引, 如果只做团餐,很难吸引到行业顶级的人才,没有顶级的人才,产品的创新就不能实现,所以要用高端餐饮来吸引人才,在高端餐饮上进行创新。
从产业来看,新兴市场创造产业。市场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配 套。比如汽车市场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汽车是现代工业的标志,汽车市 场的形成往往需要道路,需要加油站,需要维修,需要一系列汽车的零部件、 材料等,一个庞大的系统才能真正形成汽车市场。
不均衡虽然存在着新兴市场机会,但也有一个问题:企业需要教育消费者、 教育市场,而如果靠一家企业去教育市场,这个市场的催生的可能性就会特别 小,而且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陷阱。
维维豆奶最初意图催生新兴市场,让消费者养成喝豆奶的习惯,但维维豆奶搞错竞争对手了,他把跟随而至的同行当成竞争对手给挤跑了,然后就面临自身也快消失的现实。实际上,牛奶商才是豆奶商的竞争对手,因为争夺的是人的胃部空间和消费习性的改变,如果能和同行联合起来,壮大力量或许能把豆奶这个市场催生起来。杜邦的经验值得借鉴,杜邦的经验就是开发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时,收回成本之后就把新技术授权给同行,共同开发、培育新兴市场。
即便是与同行协同一致开发市场,也会有一种风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风险。IBM、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大企业,他们往往依靠组织的能力成为最后的那个“黄雀”,有一个新市场时,他们就观望,等这个市场初具规模了,他们就依靠资本和组织能力,迅速铺开,一举获得这个市场的红利。也就是说,往往小企业好不容易把 市场催生出来,最后真正获益的却是大企业。
(二)新兴市场的三种战略
1.在中国市场背景下,我把新兴市场战略归结为三个战略:替代战略、对标战略和引领战略。
所谓的替代战略,就是在产业价值链上的转移,从低端往高端转移,替代欧美、日韩、中国台湾的产品。这里的机会往往是供应商的傲慢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比如说电池产业的企业都很感谢日本松下,松下当时给中国代理商的规定是必须先打款再发货,而且他的发货不及时,因为它不是根据市场需求而是根据它生产情况来排产;另外,松下只喜欢做圆电池,其他形状的不做, 因此许多松下的客户就扶持中国企业来做,中国企业响应市场速度又特别快,这样就把市场攻下来了,中国电池替代了日本电池。
对标战略。就是对标全球行业第一集团军。引领战略就是做到行业第一,进入无人区。有引领就有跟随,中国企业目前除了华为这样极少数的卓越企业以外,还少有全球行业引领者,所以我们还是以跟随为主。跟随战略当中要有替代和对标,速度要快,靠速度经济打败竞争对手,实施逆袭、颠覆、跨界策略。
2.三类战略实施的关键词是:逆袭、颠覆和跨界(见图3)。
逆袭和颠覆要从需求开始,同时也要从供给开始, 从供给开始的意思是:这个市场是存在的,但要通过新的方式来满足这个需求,而如果这个新方式的成本可以下降 30%,就会出现逆袭的效果。
图3 逆袭、颠覆和跨界
颠覆往往从“边缘”开始创新。比如说最早的义乌小商品城,一开始的时候是从“老少边穷”的地方做起来的;还有从“边缘人物”入手,淘宝网就是从“边缘人物”开始的,待业青年、失业人群,没有多少钱开实体店,那阿里电商就给这些人提供了机会,早期淘宝网上开店很容易;另外,还可以从“非核心客户”入手, 喜茶,蜜雪冰城的崛起就是从传统零售的核心客户(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转向“非核心客户”——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但消费习惯迥然不同的“95后”“00后”。第一他们习惯线上消费,第二他们从喝咖啡、喝茶转向喝饮料。
如何跨界?这需要明确竞争对手是谁,到底竞争的是什么。比如可乐的竞争对手是谁?不是百事可乐,而是茶、其他饮料等;保龄球的竞争对手是谁?不是同行业的保龄球,而是休闲时间;微信被抖音侵蚀了,他们竞争的是人的注意力和闲散时间;电视台被手机侵蚀了,尤其是5G时代,4G把平面媒体干掉了, 5G时代电视台的日子就很难过了,因为竞争的是人的注意力。
3.细分市场的定位与反定位
定位,最主要的是细分市场。王兴创办美团时定位就特别清楚,聚焦到本地的生活服务电商。据王兴的分析,生活服务电商是非标产品,脏乱差,是苦活儿,毛利率低,电商业竞争对手看不上,却给创业企业的生存带来了空间。
“反定位”是进入存量经济时代, 对定位的另外一种思考。最著名的例子 是优衣库,柳井正认为,优衣库是唯一做到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老中青和儿 童全年龄段都可以穿的服装生产商,就是不定位顾客。我们经常说要有定位顾客,优衣库反其道而行之,不定位。
三、跨越战略之坎的组织与资源配置原则
从十亿级规模跨越到百亿级规模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强调结构和聚焦,资源配置要进行优化调整。结构是指要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商业上有一个20/80法则,即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收入,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20%的市场创造了80%的业绩。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这个数字更加陡峭了,可能是5/95,10/90。这就要求资源配置必须要优化,要更加聚焦。比如内部资源要向奋斗者倾斜,叫20%/50%法则——20%的超级奋斗者一定要拿到50%的奖金,这也叫资源优化配置,激励资源都向奋斗者倾斜。
toB业务要梳理TOP20客户,要把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这些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忽视了。华为这一点做得不错,他们每年都会梳理TOP50客户,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的客户,跟他们成立联合实验室,帮助客户共同做战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我们经常说,很多互联网以“2”为本,什么叫以“2”为本? 就是我的资源不丰富的时候,一定只能 照顾头部那20%的超级奋斗者,这就是从十亿级跨越时,除了外部的机会以 外,内部挖掘要考虑结构的优化和聚焦, 资源配置优化调整。
资源一定要聚焦,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运营重心只有一个,资源聚焦到这个重心上——要么进行“前线一 体化”,在市场上扎根;要么进行“后线一体化”,在技术上扎根。在一个时期内只能有一个重心,不可能既在市场上扎根,又在技术上扎根。
(二)针尖战略与复利效果
“针尖战略”,即通过规律性达到复利效果。爱因斯坦说: “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查理·芒格说:“复利是能够将所有的铅块变成金块的石头。”
华为从1996年开始每年至少拿出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2%投入管理改善和信息工具,连续24年,进而形成了规律,有了复利效果,所以现在华为的竞争力难以匹敌。
让针尖顶住天,对关键的点连续投入,坚持下来就有惊人的效果。长期投入下去类似于复利的效果,会出现惊人的变化,这就是针尖战略。
实现从十亿到百亿的跃迁,必须要寻找到产业的利润区,高毛利是关键。要做大毛利率,控制净利率,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毛利-期间费用=净利率”,期间费用是面向未来的投入,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期间费用低也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未来需要发力,所以企业必须形成正循环。而只有毛利高才有钱投向未来。
我们解析一个企业有没有技术含量就是看它的技术投入及资源投入能不能带来高毛利。实现高毛利的策略是不对称竞争,什么是不对称竞争?打个简单的比喻,质量、成本、速度这三个方面从哪方面进行竞争?质量首先是基础,向质量要成本,向质量要效率,向质量要效益,质量相同成本更低赢了;成本相同但质量好也赢了;质量、成本差不多,但速度快就是胜利!在互联网时代,速度竞争非常关键,能够创造机会窗。
我们所说的“体系”有两个内涵: 第一是能把组织的资源、知识、工作、 数据有效地组织起来,一体化协同起来, 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第二是激活个体、贡献价值、成就自我,提升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管理所起的作用是“建体系、长能力、沉平台”。“建体系”是指要把企业建立起来,需要把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价值创造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长能力、沉平台”是指要把能力培育起来,还要沉淀到平台上—— 绩效的最大化、价值的再发现,是这个组织能培养后续经理人的条件(见图4)。

图4 体系和能力的内涵

一、建体系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体系相当于大兵团作战。具体来说,体系越大,组织创造价值的要素资源更多。举个例子,小企业像游击战一样,游击战是包围一个土楼子,或者突袭几个鬼子后,立马消失在芦苇荡中。如果是大兵团作战就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打更大的仗、取得更大的胜利。《粟裕传》中讲到,大兵团作战的思维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每一个人相隔1米,10万人就是10万米,相当于100公里,这么长的队伍不可能像游击队那样神出鬼没,大兵团作战需要方案、情报、周密和精准的计算等。

组织大兵团作战和打游击战是两种思维方式,而要想实现大企业的跨越,就要学会建立体系、大兵团作战。进一步聚焦并落实的话,建立体系、大兵团作战要求企业形成价值创造、评价、分配的闭环,所有的管理也都必须围绕着价值管理的闭环。体系和能力建设聚焦到价值管理上,就有了核心。形成价值管理的前提是顶层设计,如《华为基本法》解决了企业里创造价值的要素是什么,评价的依据和方式是什么,分配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为华为的价值管理提供了原则依据。

如何建立组织化? 德鲁克讲,组织的打造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是分配,权力、职责、利益、荣誉、机会是如何分配的;二是依据,管理标准、政策、规则的依据是什么;三是管理者,领导干部的挑选和培养。这是打造一个组织最关键的几个环节。

我着重想讲的是核心团队的问题,因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核心团队,或者叫“领导班子”往往成为阻碍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组织的权力分配与核心团队

组织化很重要的标志是合理且高效的权力体系,而权力体系是从核心团队和班子成员开始的,团队的管理结构往往是整个组织的管理结构。搭配合理的领导班子,其成员应该是可以商量、相互依靠的人;是能帮你踩刹车的人;是能关起门吵架,出门一致对外的人。

华夏基石有一位老师叫陆志庆,他专门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规模,发现大多数停留在50亿以下市值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形成核心团队——要么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就是领导班子成员;要么就是老板权威,大树底下不长草,一头狮子带一群羊。

组织真正要做大必须依靠一群人,而非一个大人物。建立真正的高管团队是建立组织分权体系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创始人必须与企业的其他关键人物一起组成一个班子,共同考虑企业的关键活动,并达成共识和一致行动。

实际上就是责任下沉、利益匹配和监督问责,即上级形成否决权,下级考虑如何达成目标,打胜仗。分权的依据是责任成果,先打粮食后算账,向上决定目标及其质量。可定性判断:非量化指标、非连续性的工作和偶然性的工作、弹性的工作要向上收;量化指标、短期利益和其他环节联系少,掌握的信息多,离客户现场比较近, 这些事情都要下放。

分权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 核心团队,第二个阶段决策层和执行层 分离,第三个阶段董事会和经营层分离、 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当然这些都是伴 随着组织规模扩大的过程。第四阶段就 是决策、执行、监督和立法、行政、监 督再进行分离。

 案例:华为用轮值CEO制避免组织决策失误

华为发展史上曾对小灵通机会误 判:集中资源投入 3G 上,却忽视了小 灵通的机会,对手中兴、UT 斯达康却 赚得盆满钵满。华为为了从组织上避免 这种决策失误再次发生,邀请咨询公司 设计组织架构,顾问发现:“竟然只有 高层,却没有中枢机构,不可思议。”华 为的高层只是空任命、不运作,咨询公 司提出建立高层经营管理团队(EMT,8 位)。任正非不愿意做主席,实行轮值 主席制,一开始每人半年,两轮之后, 最后才演变成轮值 CEO 制,2012 年发展 成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 CEO 制度。轮值 期间CEO是最高行政长官,着眼于战略、 制度建设,进一步下放权力给各个 BG, 以推动公司合理扩张,一位轮值 CEO 走 偏了,下一位轮值 CEO 就会纠偏,从而 解决了将公司的成败系于一人的制度。

3.核心团队的几种类型

核心班子怎么搭配?有几种类型可作参考:一是从要素人才来讲,如可分为业务与营销、管理和运营、技术和产品、资本和金融这四类人才,搭班子时, 要看这四类要素人才有没有、齐不齐;二是看这个团队中有没有思考者、行动者、抛头露面者、容易相处的人,有没有“黏合剂”;三是棒球队型、足 球队型、网球双打型的,棒球队型就是大家分工明确, 各自在各自的岗位做工作,足球队型就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来协同推进,网球双打型则是班子成员能相互紧密配合。

 案例:核心班子成员

福特公司的核心成员:福特、卡曾斯。1910 年代,福特公司发展的非常好,主要就是这两个人配合的好,后来,卡曾斯离开了福特公司,没人能阻止福特,因此福特公司核心成员变成福特一个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助手,福特公司1920年代走下坡路,有些研究者认为与卡曾斯的离开关系很大。

阿里巴巴公司的“三驾马车”:马云、蔡崇信、曾鸣。马云说,任何重大的决策,我们三个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否则继续商量;曾鸣说,一个重大决策,一开始我们三个有分歧,经过一段时间讨论,一般会达到80%~90%的共识度,就开始推进,又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之间再次出现分歧,就又开始商量讨论,不断修正和迭代。

华为公司的EMT团队:任正非主要行使战略权、定义权和否决权(据说没有使用过)。他特别注意酝酿期和发酵期,不是特别着急,因而不会跳出来强加干涉。

组织变大后要建立起体系,要建立起规则。这个时候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

华为在1998年的时候,引进英国劳工组织的任职资格体系,成立了任职资格管理部,打通职业双通道。职业双通道与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对接,每两年进行职位资格认证,并对接到培训中心,用资格证书标准牵引学习,逐步形成薪酬分配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再形成人力资源委员会。最终形成职位评价体系、薪酬管理体系、职位训练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真正地形成“四位一体”的体系(见图5、图6)。

人员加薪降薪、升职降职、晋级 降级、轮岗调动、惩罚、角色转化的决策一定是基于评价、基于绩效和态度(也有的企业是基于绩效和价值观),评价的基础则是任职资格和能力标准。现在企业都面临着三条线:管理线、技术线、项目线,华为通过导入任职资格制度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同时打通了基于任职资格的薪酬、评价、晋升与考核,对各个职位、各个工作的序列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模板化的梳理,新人三个月就能上手,看懂模板并按模板来做,这是建立体系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沉淀,是早期华为“建组织”当中最厉害的一点。

建立起组织体系以后,如何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与流程体系?从公司层面来说要能承接战略目标;从部门层面来说,年度经营和计划要形成闭环,因为只有确定了目标、任务,才能形成组织的结构与流程。

图5 组织变大,建立规则,评价标准是“牛鼻子”(华为早期案例)

图6 决策依据——建立标准和规则(华为早期案例)

也就是说,组织结构与流程是要能承载目标任务和责任体系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体系之中蕴含的是企业的财富命脉: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年度经营计划中,必不可少的战略基本任务,就是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组织能否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培育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打造企业的极致产品或服务,在于能否使投资、能力、高毛利迅速地形成正循环。正循环的时间越短,组织的能量越足,这就是跃迁最重要的基础。

企业必须通过管理上的努力,在一张一弛的过程中积累能量,保持后劲,在追求高绩效的过程中留有余力,维持稳定的增长,保持成长的节奏,积蓄发展的势能。

按照包政老师研究,管理实际上研究的是分工与一体化。把各类产业要素资源有效“组织起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必然涉及组织协同,围绕着目标做积极贡献。衡量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一个组织的发展靠天才,那是发展不起来,因为天才级人物寥若星辰,比较少。靠一套体系把各个方面的努力协同起来,组织起来。但这一套体系绝对是个“技术活”,含金量非常高。

用以下案例来对不同组织模式的协同方式略作说明。

 案例:不同组织模式的协同方式

第一个例子,工业经济时代,福特的流水线是一个杰出的代表。福特公司 在 1910 年的时候,能招聘到的人大多数 是来自南美、东欧的移民、基本上都是 文盲。福特主要依靠来自德国、英国等 国的技术工人,大概只有 5%,就是靠 5% 的技术工人建立起制造流水线。通过这 一套流水线把绝大多数是文盲的工人有 效协同起来,为客户生产汽车。

第二个例子,是华为公司的IPD(集成产品开发)。2001年,华为公司花数亿 元聘请IBM建立 IPD,这是IBM在全球企业案例中不多见的成功案例,最高峰的时候有近300个IBM的顾问在华为工作, 华为用顾问当“5%的优秀的技术工人”帮助华为建立起流程体系。这就是如何把知识员工的工作协同起来,有效组织起来,为客户创造价值。知识员工的工作和流水线工人的工作不一样,知识员工的产出往 往是信息、知识文本,流水线工人的产出往往是实物的东西。

第三个例子,是字节跳动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协同又有一些变化。2016年,字节跳动正处于信息流产品爆发、组织快速扩张的野蛮生长期,整个公司的需求急速膨胀。公司着手于管理效率与成 长速度并肩齐驱,在内部组建了一个叫效率工程组的团队,负责打造公司高效运行的系统和工具——飞书,为全新一代的企业沟通与协作平台,通过整合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在线文档、 云盘、工作台等功能于一体,提供更高效、更愉悦的办公体验,整个公司组织方式是基于信息而高速流动。

张一鸣直接领导 14 名公司高管, 以及90多名“二把手”,共106人,大致为1—14—106 的网状结构,用OKR连接起来的近5万员工,同时用OKR来管理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OKR,包括张一鸣的都是公开透明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汇报关系。只要有员工修改了某项OKR,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同事都会在飞书上收到通知,依此及时对自己的OKR做调整。

字节跳动公司内部完全公开透明,每位员工都是以 张一鸣为主的“蜘蛛网”的一分子。决策指令不是单纯的上 传下达,而是让同事之间通过提供上下文,促进内部信 息透明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高效率。弱化层级、 强化规则,却又不拘于规则,释放每位员工的活力。字 节跳动博取各家经营企业的长处,坚持以数据和结果为 核心,放开底部到上层的交流渠道,保持信息通畅。

根据包政老师分析,工业经济时代,组织实现协同靠的是流水线,靠的是车间到工段,到工序,再到操作,是把人整合到工序中去,把生产性的劳动要素整合起来实行分工一体化,实行技术和经济层面的体系化。管理者变成效率工程师,通过效率以机械代替人力,这就是依靠流水线实现组织的协同。

那知识员工如何实现协同?华为的实践是:靠流程化建设,以此来协同大家的工作和方向。任正非在早期一篇《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中讲到: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却不能有效管理,就要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而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扛不住风暴。因此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能有生存的基础,这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和服务战略的出发点。

信息时代的字节跳动公司,则是完全基于工作就是信息,整个组织方式是以信息为核心,把信息组织起来,并且流动起来。组织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

人才之坎:干部“裂变”与机制的力量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完成战略成长转型,其实就是栽在人才后继乏力这 个坎上——企业渡过生存期以后,没有基于战略目标来配置资源,人才是毫无 富余,一个萝卜一个坑,等到需要扩张的时候,没有了“种子”,错失关键机遇。必须以经营目标导向对人才进行超前投入、持续投入。

1.把握不同经营阶段的人才需求

企业从0到1的时候,需要具备企 业家精神的人才,此时要求关键人才具有开创新能力。从1到10,战略和模式修正与迭代,开始扩招人员,这个时候关键是干部队 伍建设,要有批量的准企业家人才。因 为此时追求的是市场规模、占有率、组 织扩张,干部是组织扩张的“种子”。从10到N,追求有效增长和利润,这个时候组织是收敛的,要释放干部的潜能。组织扩张的时候追求规模占有率,收敛的时候追求有效增长和利润。

企业渡过生存期后,人才必须进行“超配”(超过实际需求的配置),形成一定的人才“冗余”,其实就是培养后备人才队伍。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合理的人才超配?

  • 老板必须要亲自培养一部分人。通过老板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吸引和影响一批人。

  • 找到相对可以容纳后备人才的部门,通过这个部门来为其他部门输送人才。

  • 出业绩的同时一定要出人才,打仗当然是为了胜利,也是为了培养能打胜仗的人。

  • 渡过生存期的企业一定要规划人才工程,建设人力资源体系,为企业百亿级做人才储备。

在培养后备人才队伍时,必须克服有些经理人的“武大郎开店”心态。经常有企业老板问我们,说他们的经理人只招比他水平差的人,不敢招水平高的 人,让企业离不开他。这种情况怎么避免?我们的建议是把经理人的人才培养 和输出当成个人升职的重要考核条件之一,等于是逼着经理人培养人。

世界级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向前看,往回推”。什么意思?就是三到五年内,要达到百亿级目标,这叫“向前看”;“往回推”就是如果现在的业绩只有20亿元,那么第一年要做到30亿元,第二年要做到50亿元,第三年要做到 70亿元、90亿元、100 亿元,五年之内要推回来,再基于这个目标来配置资源,包括人才资源。

组织的规模往往取决于市场机会的大小。只有大市场才能产生大企业,主航道的宽与窄确定了人才规模的宏大程度,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由此才能把握更大的市场。扩张组织的时候需要用目标和方向来牵引,先要有储备人才, 由储备人才变成核心干部,由干部扩大组织。

我们在这么多年的咨询实践当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凡是能实现“干部 裂变”(一个核心干部能拉出一支队伍)、建组织干部先行的企业都是组织能力比较强的企业。美国硅谷也有这样一个说法:企业能不能做大取决于前 10名员工。

二、领导干部人才是核心

我们一直讲,战略决定组织,百亿级企业要有百亿级的架构。首先企业要做出规模,升级的时候再做区域、再做大,做到价值链,再多元化。要匹配什么样的架构比较适合做规模,什么样的架构比较适合做区域,这是组织能不能跨越陷阱非常重要的一点。

根据经验来看,一个“牛人”最多能承载10亿——30亿元的经营体量,百亿级企业里至少要有5个企业家型人才,看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到百亿级,有个简单粗暴的指标:看核心的团队当中有没有五个准企业家人才。

所以组织框架搭好之后,接着要做人才布局,要做大鹏计划、雄鹰计划、雏鹰计划。大鹏计划是准企业家(经营性人才,领军人物),一般需要7年的时间;雄鹰计划是骨干人才,责任承担,一般5年左右;雏鹰计划是管理培训生,是基层人才,一般3年左右。基层可以提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协同、积极做好岗位说明书以外的人;到中层可以提有大局意识,有培养人才意识的人;高层是准企业家,需要使命驱动。

(二)发现准企业家人才

1.破格任用。真正的企业家人才往往是矛盾综合体,比如,他可能既有铁血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是务实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样的人在组织中往往比较另类,并不符合领导人素质模型,这时候他们能不能被挑选出来、被重用,考验企业家的胸怀和眼光。

任正非力排众议起用余承东担任华为终端BG的故事老生常谈。还有马云用王坚的例子。马云选王坚负责阿里云时,内部争议非常大,很多人说马云看人看走了眼,说王坚就是一个骗子,因为通过其档案资料披露出来的,王坚学心理学出身,并不是搞编程出身的。但马云说,我见了很多个世界级的技术大牛,他们讲的云计算技术,我都听不懂,唯有王坚说的我能听得懂,这说明王坚有非常强的客户思维,我就看重他这一点,所以我选了他。

很多人的领导力是天生的,很多人在孩童时代就具备一种人格魅力,是“孩子王”。但这并不是说,领导力只能靠天生。

2.升格建制。就是通过提高建制,把后排的人往前提,“揠苗助长”。比如是你需要一位师长级人物,那就把他放到军长级的建制,向司令直接汇报,他的思维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他就变成军长的思考了。这是阿里的董事长张勇提出来的,在组织当中培养人才非常重要。

向谁汇报对人的成长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加快人才的成长,董事长、CEO一定要多分管一些汇报关系。有一次我们在上市公司选一个营销副总,老板从内部选了三个人让我们面试,我们面试完以后发现平时跟老板汇报与平时跟总监汇报的实际上是两类人。企业要选人才,要人才在组织成长得快,一把手必须要能升格建制,多掌握一些汇报关系,这和传统的管理不太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很多限制没有了),如果多一些人向一把手汇报,他的成长就会快一些。

(三)产生一批批合格干部

衡量一个组织最关键的指标是能不能持续产生一批批合格的干部。这里面有 一个逻辑顺序:一个人加入到一个组织当中,因为是专业人员,所以其贡献必须被整合、被集成、被团队。被整合、被集成、被团队以后就形成了三条线:家线、项目线、管理线。再往前分是要形成中高层的领导人物,再形成领袖。很多企业都学了美国航空母舰舰长的培养模型,即“之”字形人才培养模式(见图7)。

中国的民营企业,像华为、阿里、美的做得非常不错,他们非常重视人才梯队的作用,适度地造成一些冗余,企业就特别容易拥抱变革;人才紧张的话,所有的体系就不敢强化。

人才池的管理通过任职资格、提升计划,在岗管理通过绩效管理、降级淘 汰,变动管理通过晋升调动、任命管理、角色认知、人岗匹配,等等,这当中特别重要的是晋升。晋升是在人才管理机 制设计中特别重要的导向。

图7 衡量一个组织最关键的指标之一:能持续产出一批批合格干部

 案例:美军晋升的四个优先原则

首先优先考虑海外驻防的人,如果 当事人在美国本土就不会提拔;

其次优先考虑进入危险地带的人; 再次优先考虑接触过敌对火力的人; 最后优先考虑战斗中负伤的人。很多企业都在思考怎么把员工导向奋斗型人才,怎么导向胜利,美军的人才晋升机制值得琢磨。

1.形成机制的“势差”

有一流的机制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回报。这跟传统的模式不一样了,过去是有一流的业绩,才能有一流的回报,现在一定是先用机制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一流的业绩支撑一流的回报,一流的回报强化一流的机制。尤其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一定是先谈机制,把透明的机制谈清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有了机制还必须形成一定的“势差”,即华为提出的,“让高层有使命感、中层有危机感、基层有饥饿感”。华为的基层主要是利益激励,及时有效地激励,使其勇于担当,积极协同做岗位说明书以外的事;中层强调危机感,目标激励,实现目标激励队伍,激发潜力可以承受挫折和压力;高层靠使命感,确定方向和重点,提供正能量,消化负能量,关注中长期和可持续(见图8、图9)。

图8 形成“势差”、压力机制(华为案例)

图9 分层次激励机制(华为案例)

组织建设当中的“核心秘密”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彭剑锋教授有一篇文章专门谈这个问题。(《没有哪种组织管理理论,能超越毛泽东的这8个字》,《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总第53辑116页——编者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看起来好像是冲突的,其实组织就是得这样“拧着”,才有张力:一面讲团结,另一面就要讲紧张;一面讲严肃,另一面要讲活泼。

通过一个“拉弗尔管”推动空气可以推动火箭;温柔的水通过一个高压孔 却可以切断钢板,这就是“力出一孔”的力量。

我们经常说,“力出一孔”要求个人在组织不要才华横溢。才华横溢是一个褒义词,但在组织当中往往是一个贬义词,就是太强调个人才华了,个人才华必须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团队协同和平台放大才能创造价值。

西方人研究日本为什么会崛起,包括“东南亚四小龙”企业的崛起,都是运用了从西方管理演变而来的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一线管理者技能培训),或者是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法),通过培训和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每个人的生产力,开发员工的大脑(见图10)。

能力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共享大脑,共享智慧,所谓的共享大脑就是融智,也就是参与决策,把知识沉淀,使知识平台化。

4.文化变革引领组织建设

文化是有结构层次的,所以文化变革的原则是三个“统一于”:当经营确定性比较强的时候,文化要统一于价值观;处于组织变革时期,文化要统一于“打粮食”,或者增加土壤肥力;当未来不确定的时候,文化要统一于使命愿景。

文化在组织变革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强调文化的包容性,简单说就是企业要有底层思维,不要上纲上线;要有目标、有共识;文化本身也有场景的问题,在什么场景下倡导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这也很重要,只有在压力下、在冲突下,才能体现真正的文化。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为团队的多样性,人的个性不一样、能力有差异,都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不包容的文化不利于人的创造力发挥和组织的适应性,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尤其在大疫情之后的环境里,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要特别强调文化建设如何增加组织的适应性,文化不能整齐划一,要体现出多样性,这和原来讲的文化统一性是有矛盾的。在大变革当中讲文化的统一性,就是强调要想方设法“多打粮食”,增加土壤的肥力,强调面向未来有效经营、发挥潜力。

总之文化到底统一到哪方面,由企业发展阶段来决定:企业目前是处于变革期,还是处于相对确定期,或者处于不确定期,这个判断和定位非常重要。

要强调一下的是,在文化建设和思想统一的问题上,现在特别强调“文化的核”,通过每一个“核”来影响周边的团队,进而覆盖所有的员工,基层的班长和主管非常重要,他们就是文化建设的“核”,通过他们“引爆”最广泛的群众。

文化之坎:长期主义与“熵减”运动
一、顶层思考要数据化、可执行
顶层思考很多时候要尽量地形成数据化,有了数据就好执行。比如说顶层思考的时候首先是分配,坐车的和拉车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资本和奋斗者的分 配比例。华为25%分给资本,75%分给奋斗者;日本的企业1:1:1,1/3分给员工,1/3留存,1/3给股东,这是顶层的大的分配结构。

基于未来配置资源这一块,华为学IBM的经验,10%的销售收入投向研发,提高毛利率,控制净利率。费用是个杠杆,不能省费用,要跨时空配置资源。美的转型的时候,规定工程师占比要超过50%,2%的销售收入投入投向管理 和信息系统。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30%的产品覆盖100%的客户需求,超级奋斗者、奋斗 者、劳动者、惰怠者,要有数量化,顶层上要“拧麻花”,什么时候扩张,什么时候控制?什么时候严肃,什么时候活泼?哪些方面严肃,哪些地方活泼,哪些地方紧张,哪些地方团结?这也是组织顶层“拧麻花”。最典型的是美国的两党制,共和党强调效率,民主党强调公平,这也是一个顶层设计(见图11)。

图11 顶层思考(尽量数量化,从执行的角度,数字优于概念)

从企业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讲强调三个关键:一是要从产品经营到企业经营 到产业经营,一定要从点到线,再到系统;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面向未来,跨时空配置资源;三是追求高毛利,要用未来的钱融资,聚焦于人才队伍建设上,在人才工程上要优先投、舍得投、持续投。

二、实现个人权威到制度权威的转变

从二次创业的角度来看,长治久安是实现从个人权威到制度权威的转变,我们特别强调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但是构建制度权威的同时,也要注意如何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在实践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制度要管住企业家,事实上通过管住企业家来规范企业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企业家本质上是自我超越的。我们呼吁老板要从自己冲锋陷阵到打造平台让别人表演,成就他人。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到最后,企业家能担任企业精神领袖的角色。

二次创业期间,还要完成从强调“做事用人”到强调“用人做事”的转变。“做事用人”是收敛,强调的是出业绩,关注的是事情和问题;“用人做事”是扩张,确定方向和目标后,激发他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去做事。

有一种说法,从组织架构当中一定要体现出三类人:KPI、安全、价值观,即明确组织架构当中有一部分人是从事相对确定的工作,要用KPI来考核;有一部分面向未来需要创新的,要给他们安全感;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要让他继续为组织作贡献,一定是通过价值观而不是考核。当一个组织当中呈现出三个模块,这个组织就能实现长治久安。  

三、长期主义与“三不依赖”

按照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抓住机遇,靠研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席卷式的市场营销,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资本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

如果一个企业做到“三不依赖”,这个企业就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了。

四、超越惯性、自我批判与“熵减”运动

企业真正实现跨越、实现长治久安,首先是超越过去的成功,因为成功所带 来的惯性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其次吗,制度上要保证自我批判;第三是“熵减”运动,这方面已给讲了很多,这里简单说一下。

“熵减”运动可以简单理解为组织保持开放,通过不停吸收外部优秀的思想、信息和人才,把呈现出固化的趋势消耗掉,使组织始终保持一种活力。打个简单的比喻,企业钱赚得太多并非是好事情,可以将其消耗掉,投向未来,把自己变穷;另一方面组织里讲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太和谐、太团结就“熵增”,又紧张了就要做“熵减”运动,如此反复,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 1.近年来,国内某商业零售集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商品、服务和管理在线化,解决了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业“痛点”和难题,巩固了自己作为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的地位。2019年全部门店到家订单增长49%,库存周转周期降至21天。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创造商品的价值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④超市利润主要来自于商品售价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差额

* 2.已知商品M的供求曲线变化(假设D表示需求,S表示供给)如图1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下列经济现象符合该图示的是( )
①M是玉米,受台风影响政府对玉米种植户给予生产补贴
②M是新能源汽车,政府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补贴
③M是打印纸,生产打印机的原材料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
④M是牛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销售价格上涨

*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自驾游越来越普遍,大型SUV(运动型多功能汽车)因为在动力性、越野性、载物载客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也因为其油耗高等缺点受到一些民众的质疑。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图反映了相关因素变化对大型SUV市场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图中D表示需求,S表示供给)( )

* 4.因能源政策调整某国煤炭供应量下降同时受低温天气影响冬季用煤量快速增长。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煤炭价格变动的图示是( )

* 5.2020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6%。其中,鲜菜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5.7%;旅游进入淡季,机票价格环比下降15.6%。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鲜菜和机票价格变化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     )

* 6. 某购物网站商品的销售量与其获得的客点赞数呈题图虚斜线所示关系,后来,网站实行“钻石”徽标制度,为点赞数5000以上的商品授予“钻石”徽标,不同商品的销售量与点赞数呈题图实斜线所示新关系。由此可推断“钻石”徽标制度使点赞数5000及以上的商品销售量增加了(    )

* 7.近年来,在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吃播”主播以挑战超出常人的食量来赚取眼球、吸引流量,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不仅伤害身体,也误导消费,造成严重浪费。对此,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绿色餐饮标准,制定、修订一批行业标准,整顿“吃播”乱象。这一举措是为了( )
①建立长效机制,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②规范消费行为,培养理性消费观念
③加强行业监管,限制网络主播行为
④调整消费结构,营造厉行节约氛围

①数字化转型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
②数字化生产为消费创造了新的动力
③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④新型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 9.某地方性国有独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后,注册资本由125301万元增加到245688万元,同时该企业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减少到34.1%,变为相对控股。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①降低公有制经济比重,改变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②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融合,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③实现从管资本向管企业的转变,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优化该企业股权结构,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 10.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要求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石油等行业。上述做法旨在( )
①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供优质政策环境,巩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④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 11.我国现有的8200多万个体工商户,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亿,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了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在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政府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
②个体工商户在经济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
③政府在复工复产中发挥决定作用
④个体工商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 12.某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景色,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该村采用“公司+村级+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入股10%,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接待用房,流转土地改造成特色体验区。2019年基地接待学生8.9万人次,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村集体收益近30万元,农户分红260万元。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①创新模式,确保村集体的控股权
②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④公司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 13.2020年年初,湖南特色农产品湘莲出现严重滞销。湘莲种植户开始纷纷拥抱电商,通过“线上拼单+原产地发货”,将分散的农田在“云端”拼聚成为超级农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与销售。这一产销模式能够
①紧跟市场行情,稳定产品价格
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市场份额
③增加线上销量,带动规模生产
④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农户增收

14.甲在年初计划用50000元自有资金进行为期1年的投资。根据图,下列可以使甲获利最多的投资选项是(     )
A.用这笔资金购买黄金
B.将这笔资金存入银行
C.以现金形式持有这笔资金
D.按年利息1000元将这笔资金借给他人

* 15.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2019年11月,省级科技特派员覆盖全省93.8%的乡镇,形成了“科特派+农业合作社”“科特派+流通+农户”等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下列能够反映“科特派+”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②举办技术培训开展助农富农科技服务
③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 16.2020年2月17日,央行宣布将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由3.25%下调至3.15%。为理解这一政策,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中期借贷便利(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等。该政策的传导路径是( )

* 17.稳就业、保民生是2020年我国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某市政府多部门根据该市情况联合出台让“地摊经济”适度回归的政策,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摊点摊区。对该政策释放经济活力的传导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拓宽渠道,促进居民增收
②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③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④灵活经营,引导就业创业

* 18.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实体经济遭受损失上升,进一步导致金融体系相应风险加大。正确的传导路径是: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     )
①债务人违约、金融机构资产贬值或损毁→金融机构操作风险上升
②债务人偿债能力下降、抵押品贬值或损毁→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上升
③金融机构业务中断→金融机构可获取资金少于预期,流动性风险上升
④财产险、农业险理赔给付高于预期→保险机构承受非预期损失,承保风险上升

19.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意味着约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经济体有望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最终将超过90%,由此,专家预计到2030年,RCEP每年将带动成员国国民收入净增加约1860亿美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关税降低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路径是
⑤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

* 20.阅读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图。
注: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引起图中增速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及其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

* 21.某市规划土地局、住建委、房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放管服”改革,主要亮点如图。这一改革在当地可以预见的传导过程是( )
①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地区发展软实力增强
②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
③企业主体活力得到释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依法行政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 22.2019年我国教育投入实现了两项重大突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增加教育投入的目的是( )
①补齐民生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教育质量
③深化教育改革破除教育发展体制障碍
④调节财政分配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

* 23.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44%。此外,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也不断深入和升级。2020年以来,各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正持续向纵深推进。支撑上述发展战略的理念是(   

* 24.“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截至2020年10月,中国已同1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这有助于( )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
③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机遇”
④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

* 25.2020年11月,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规定:在2025年海南岛封关运作前,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所消耗的正面清单内的原铺料,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该政策出台的直接影响是( )
①促进海南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引导资金向海南集聚
③优化海南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④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 26.2020年9月19日,中国政府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不可靠实体清单是指“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的清单。一旦外国实体被列入该清单,中国将依法对其经济、金融等相关活动进行限制或制裁。公布这一清单( )

* 27.从2020年10月1日起,国家对以珠三角9市37个港口为启运港、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现已升级为南沙综合保税区)为离境港的水运货物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退税服务,节省了企业近半个月的退税等待时间。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该政策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②该政策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该政策会加剧区域内企业的竞争
④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

* 28.某研究所申请获取了政府开放数据库资源,另花费50万元向一公司购买了市场调查数据。通过使用这些数据,该研究所开发了新技术,获得转让费100万元。这表明(    )

* 29.广东某市发布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保障财政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首次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这有利于( )
①调动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②持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科研资金投入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增加科技人员收入
④优化股权结构,强化科技人员在公司运营中的主导权

* 30.为筹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90年代发行福利彩票。据统计,2019年有170多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被用来支持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多个领域的16个大项的公益项目。发行福利彩票能够( )
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 31.2020年1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集6家代表性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强调把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作为监管重点。这表明( )
①低价销售是不正当竞争
②企业对产品定价应该遵循价值规律
③国家支持电商平台企业依法规范发展
④企业应当利用数据优势获取自身最大利益

* 32.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小麦种子基本国产,大豆种子国产化率也较高。但是,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也依赖“洋种子”。为保障种源安全,需要( )
①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②推动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
③加强科研与市场的对接
④强化种业国际分工与合作

* 33.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中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 )
①中国经济内生潜力巨大
②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已然形成
③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
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开始放缓

* 34.为改善办公环境、提升企业形象,某公司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办公环境管理办法》,对在公司乱扔垃圾和吸烟的行为均处以50元/次的罚款。新规实施后,公司员工乱扔垃圾的情况得到根本改观,但吸烟行为却没有明显减少,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
①对继续吸烟者来说,吸烟的违规成本相对偏低
②与放弃乱扔垃圾行为相比,放弃吸烟的成本更低
③与乱扔垃圾行为相比,吸烟行为对罚款的反应更敏感
④对乱扔垃圾者来说,为避免被罚而约束自己行为是值得的

* 35.2019年,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中,不仅能提高居民福利,而且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是( )

}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较长产业链条,这与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资源需求大的特征密切相关。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房地产业与人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而房地产业、建筑业的上述特征及发展状况,也使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文章通过對我国房地产业和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及特征的剖析,提出了相关的行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经济,房地产,需求,发展

房地产业与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者关系密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命运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中还面临着严重的炒作、管理标准不统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注重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政府有关职能,对房地产业和建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1、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基本内容及相互联系

房地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房地产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行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直接体现。因此,房地产是一种商品性的产物,它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与教育、娱乐、生活相结合,它集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于一身,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使得房地产业在我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

建设经济是一种涉及到建设工程的特定建设的各种行为,包括预测、决策、实施、分析和评估等,它要求具有专门的专家参加,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的各个要素,并按照建设工程的设计来实施。一般来讲,建设经济的理论包含了建设工程的性质、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通过相应调查手段了解产业的发展,以了解其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而明确其内在的联系,从而为日后的工程技术进步及经济效益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1.3 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关联度比较高。房地产是以商品为根本的,而其产品的产生,则必须由建筑物来完成。这种经济链的连通性使得两者在理论上也是互相渗透的。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建设,都是大型经济活动。在建设经济学的研究中,建设必须要进行宏观调控,而建设经济是基础的,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比如,当经济衰退时,要靠建设来拉动市场,而把大量的财政资源用于市场经济,则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在房地产业的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经济的供求关系中保持系统发展的均衡性。在我国的房地产业中,房价也是一种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它是一种社会的“晴雨表”,当市场景气时,房价就会上升,而当市场疲软时,房价就会下跌。所以,当经济衰退时,对房价进行调整,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加速复苏。另外,在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一个共通的理论模式,即“取水论”。把建设经济比喻为钻井,把地产经济比喻为用水,通过合理的开凿和储藏,可以使地下水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均衡。以建设经济学为核心的产业,把劳动转化为市场的价值,使得两者都可以作为一种发展的工具。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都是我国的一个重大产业,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二者有着许多共性。尽管在特定的经济形式中,建设和房地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的经济特性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既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独立性,这就导致了两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比较和全面的比较。如果把房地产和建筑业分开,就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经济预测,产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会大大下降。在对建筑经济性分析时,既要兼顾建筑数量和建筑市场的需求,又要兼顾住宅建设的经济发展,以使其与建筑的造价相适应。在建筑经济中,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技术工艺等有详细规定,做好房地产品质和数量的双重控制。

(1)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建设循环可以使建筑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城市建设的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是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它是以建设商品为基础,带动经济的发展。在建设的经济周期中,以建筑为基本,以房地产为中介,以政府的经济政策为支撑和引导,使其与房地产的发展紧密相连,而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必须遵循经济学规律,使其在建设的经济运行中实现从商品到经济的转换。

(2)在建设项目中,方案编制都必须依靠建设生产工作来完成。经济环境、供需关系、相关政策、建设规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而在房地产业中,建设的经济效益必须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一致,并将各生产要素的价格因素结合起来,以确保建设的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效益的一致性。在建筑经济生产中,建筑工艺的提升和建筑生产方式的调整都会对劳动的价值产生作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建筑生产的总体收益也会随之提升,但房地产业的综合效应要比建筑生产率高,同时也要兼顾到市场的因素,所以在实际的房地产生产中,劳动生产并非只是一个价值组成的要素。

(3)建设经费的投资。建设经济要想顺利完成各项经济指标,需要保证投资的稳定性。建设投资与材料、人工等价格有密切关系,但在总资产属性上,建设企业的投资是相对稳定的。就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由于不同的经济类型和不同的建设行业,导致了对房地产投资的不确定性。房地产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其中部分房地产投资要用于设计、开发和销售,特别是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制约,投资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一成不变。房地产是一种经营的资产,它是一种有效的资产经营方式。房地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动态的经营观念,对房地产产品的规模、形式、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房地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的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当前房地产经济和建设经济状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家政策、人民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是制约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在投资上也在加大力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业和建设部门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这些优势产业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会导致“泡沫经济”,大型城市炒房现象的出现导致房地产和建设出现了混乱,导致了经济和财政的通胀。因此,当前发展中需要确定合理的房地产发展策略,正确把握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安排,以及对房地产业的有效监督,改变其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协调发展。

3、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3.1 房地产的建造生产方式

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美学观念的改变,使得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越来越高,使得工程的建造更加困难。由于受到人为和环境等多种原因的制约,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提升,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另外,在建筑业发展的进程中,原材料、劳动力、经济实力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房地产的销售量受到建筑物质量和服务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装饰、装修等多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不但为建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应用的需要,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3.2 房地产业在建设周期中的应用

建设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建设单位要从宏观上进行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动态变化调整自身发展状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发展体制,积极做好产品生产及流通等环节的优化工作。在房地产开发中,要正确地进行房地产的营销,采取多种营销方式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确立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念,把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到房地产业发展之中,形成循环发展机制,促进建设经济和地产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循环发展。在房地产开发中,要注意做好房屋的造價管理,要使房屋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房屋的销售绩效,从而推动房地产的发展和提高。

4、推动建设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下,建设与房地产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市场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开发商和开发商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市场环境,不断创新,创造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物业产品,进而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注重房地产开发前期的市场调查,正确的把握客户的需要,从而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从而形成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的营销战略,进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房产销售目标,从而提高效益。施工单位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革新,真正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创造高品质的工程项目,从而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方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建立较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认同感。把企业发展与职工的权益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企业全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有力的保证。

4.3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监管,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有序发展。在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的作用下,建筑业、房地产业不断扩张,对居民的购买力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作用。建设和房地产的管理是一个多领域的综合性项目,需要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增强行业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工作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对建设和房地产的有效监督。建立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范围和内容,切实落实监管责任,监管主体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维护良好的建设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投入,工程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工程质量和消费者利益的制约。加强对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促进建筑和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4.4 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加强建筑业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目前,建材产品的制造与供给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正确地划分和紧密协作,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唯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从而推动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4.5 绿色节能建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们积极提倡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提高资源量、发展环保型经济。在此期间,建筑工人要实现节约能源,就要建立起节约能源的观念。为了推动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向建筑业供给足够的绿色、节能性的能量,从而实现建设的绿色环保,从而实现对环境的良好保护。要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就需要在工程应用上加大力度,以达到工程造价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建筑,可以从下列几个层面进行工程的设计:(1)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投资,注重资金的正确安排,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技术资本是经济运行的生命线,只有技术资本足够,才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工程质量;(2)通过详细、细致地分析、对比、优化、优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提高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3)加强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各类设备的管理能力,以节能降耗的理念来达到节能和合理规划项目成本的目的。

4.6 强化施工质量的监督

在建设项目中,强化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监管,是建设项目规范化、提高效益的关键。在建筑业,品质是公司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必须要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必须要有专门的质量监控制度,才能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制度上有关政府部门和机关要建立健全的、操作性强的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的审核和程序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是强化工程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化的质量体系与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建筑工人的工作热情,确保项目整体的质量。在监理期间,记录施工过程中关键性数据,并对每个项目的细节进行详细的统计,以便对目前的施工计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其进行改进,以达到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工作的效果。

4.7 健全有关经济适用房的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监管,而要把所有的资源都交给市场来经营,那么,就必须要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政府要加大力度,完善相应的制度,确保房地产业的发展。比如,有关经济适用房的对于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住房价格都在不断的攀升,而且大部分的城市都在不断的增长,而居民的工资却没有办法与物价的快速增长相匹配,这使得很多人都很难承受不断攀升的物价,即便是在银行里贷款,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制订和健全保障房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实施上,要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改善经济适用房质量,完善配套基础建设。

4.8 加强对建筑经济的宏观控制

尽管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失效,因此,当市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节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完善土地使用控制体系,土地利用、建设用地规模、用水量等限制性、預期性指标的分析,实行量化管理,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基础分区和职能分类实现对国土空间的精准管控。宏观调控既要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缺陷,又要保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在宏观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并在其它产业的发展中,以多种产业拉动总体的发展。

总之,建设和房地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保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对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紧密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房地产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作者: 周双喜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2年第3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有多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