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对美元汇率升值,对购买QDII基金有什么影响,请高手解答?

  自2006年4月宣布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闸后至今,两年时间里QDII似乎就在争议中成长。从诞生喝彩,到备受争议,再到如今的遇冷,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投资者和QDII发行机构的成熟仍旧需要时间。

  继2006年QDII元年之后,2007年成为了QDII爆炸性发展的一年

  2006年4月13日,央行发布了被市场称作"QDII开闸"的五号公告,允许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包括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保险证券机构,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证券及货币市场工具。

  QDII一开始的步伐是谨慎的。 央行的五号公告针对三类金融机构的不同特质有条件放行,在额度和投资范围上分别做了规定和限制。

  首先起航的是银行类QDII。央行、银监会和外汇局于2006年4月18日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首批QDII资金只限于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不得直接投资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

  然而也正是因为投资范围限制,2006年7月底首批银行QDII推出后,一直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原因在于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吸引力相当有限,预期收益率一般在2.6%~8%之间。再加上QDII产品大都以人民币投资,而人民币升值又可能部分抵消QDII产品的收益,因此潜在的汇率风险让QDII产品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并最终导致了首批QDII产品销售遇冷。首批QDII产品的低收益率甚至导致中国银行的首款QDII产品运行不到5个月,便因遭遇巨额赎回,产品规模连续20日低于最小规模限制而被迫终止。

  遭遇收益尴尬近一年后,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终于扩宽商业银行QDII投资范围,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其在境外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产品。银行QDII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售时期。仅在2007年6月和7月,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多达18只,预期收益率最高达48%。

  在银行系QDII风生水起的同时,基金QDII也在加快发展。2006年8月,外汇局发布文件,允许基金公司在证监会批准后向外汇局申请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将其所募集的居民外汇资金投资于包括股票在内的投资产品。

  不过由于产品风险定位上明显偏向保守,再加上A股行情火爆,第一只基金系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也不受青睐,该基金于2006年9月13日至10月20日发行,仅募集了1.97亿美元,而其原定发行5亿。

  2007年6月18日,证监会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银行、证券类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境外证券投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7年9月后,基金QDII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上投摩根的基金QDII首日募集额度超过了1100亿元人民币,其募集速度之快、额度之大以及配售比例之低创下了历史纪录。南方、嘉实、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QDII也都分别超额完成任务。继2006年QDII元年之后,2007年成为了QDII爆炸性发展的一年。

  截至2007年末,共有50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累计批准投资额度645亿美元。QDII资金流出也在去年10月发生显著逆转,当月即爆发式地汇出159.2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实际汇出的353亿美元中,仅2007年9~12月就汇出261亿美元。

  2006年因投资范围限制QDII遇冷,2007年下半年因海外市场风险QDII集体"沦陷"

  然而,没想到的是,QDII火爆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遭遇了寒流。

  如果说2006年QDII遇冷是因投资范围限制所致,那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QDII集体遇寒则是因为海外市场风险。

  2007年下半年至今,美国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剧烈震荡,导致国内基金系QDII以及部分银行系QDII产品严重缩水。

  由于基金系QDII直接投资于海外股票市场,而且"生不逢时",大多在2007年9月和10月开始发行,几乎是在海外市场最高点位建仓,几乎全数受挫。目前已发行的南方、华夏、上投、嘉实等基金系QDII产品,净值已经下跌了20%~30%左右。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为此称"这次全世界的系统性风险在其17年的从业经历中也很少遇见。"

  而随着次级债危机的扩大,投资较为保守的银行系QDII也开始受到波及。不少QDII产品净值跌破面值,即使成立较早、表现较好的银行QDII产品净值也难逃其劫,净值大幅缩水。

  今年5月,银监会出台新办法,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香港股票,这一新规定一举改变了此前银行系QDII只能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扣除汇兑损失后收益不佳的局面。虽然银行系QDII规定投资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但去年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中,大多与海外基金挂钩,或者直接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因此风险也颇高。2007年10月后推出的产品,由于进入点位较高,目前仍处于负收益状态。最低的已接近跌破净值20%。

  QDII不断跌破净值让投资者对新QDII发行不感兴趣。和2007年发行的4只基金QDII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首日销售盛况相比,基金QDII 在2008年新年伊始就遭遇了寒流。

  2008年首只基金QDII--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自今年1月3日起发行,募集上限为220亿元。其销售期一直持续到2月1日认购截止日,与此前提前截止的销售状况不可同日而语。而名为"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首只券商QDII产品自1月16日对外发行以来,市场反映也并不活跃。

  对于QDII的寒流,QDII发行机构普遍的说法是"时机不对"。在去年九十月份,"港股直通车"的消息传出后,恒生指数疯狂上扬,从2万点左右一路突破了3万点。此时QDII基金大举进入香港股市,其后就遭受重挫。

  有国际投资人士认为,"港股直通车"效应让QDII基金大部分采取了快速建仓的做法,而忽略了次级债的风险以至被套牢。投资界人士认为,如采取逐步建仓的策略,或可缓和风险。

  2006年4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宽有关境内资金进行境外理财投资的外汇管制,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可成为QDII赴海外市场投资,宣告QDII正式起航。

  2006年4月18日 央行、银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首批QDII资金只限于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不得直接投资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

  2006年8月 外管局发布文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在证监会批准后向外汇局申请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将其所募集的居民外汇资金投资于包括股票在内的投资产品。

  2007年5月10日 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拓宽了商业银行QDII投资范围,允许其在境外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产品。

  2007年6月18日 中国证监会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公开筹集资金投资海外股市。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

}

请问高手:QIDD基金能买吗?

请问高手:QIDD基金能买吗?南方全球精选称首只QDII产品,不知怎样?好像2006年11月华安也发行了一只叫华安国际配置的QDII产品,现在看来收益很差,现在净值才1.012呢。
  •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中国证监会推出QDII试点后的第一只外币基金。在经营过程中,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问题在于,一是如何适应国际股市问题,二是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问题,由于人民币升值,QDII基金无法占到什么便宜。如果统算汇率和利率,目前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基本上处于负收益状态,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国内大牛市,对QDII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DII基金美元现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