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介绍心对社交app吗?

不需看脸、只听声音、多种玩法……语音交友软件倡导的“陌生人社交”,正逐渐占据90后、00后的空闲时间。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平台纷纷标榜为电台听歌、声音交友、游戏开黑,实际却“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语音交友的幌子,行色情交易之实,有的平台甚至对语言性暗示进行明码标价。软色情、网络“黑产”交易,让声音交友正逐渐变成一门色情生意……

声音社交“不看脸、只听声音”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语音社交用户2020年预计突破2亿,用户多为90后群体

手机里安装了4个语音交友软件的林可说,在“看脸”的网络空间里,美和帅的标准已经固化,受欢迎的总是那些“长得美、长得帅”的“网红”,大多数年轻人只能徘徊在围观的边缘。但是,声音的世界则不同,每个人都有成为主角的可能。

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关注,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进入了“只听声音”的交友世界。

近年来,主打“陌生人社交”“声音社交”的产品异军突起。《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底开始,主打提供陌生人认识、匹配、交流的语音社交APP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截至今年3月,此类APP在各大应用商店的总量已超过百余个。与此同时,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语音社交用户2020年预计突破2亿,用户多为90后群体。

“作为女生,您只需要陪别人聊天,就能一分不花地兑换自己想要的礼物”“作为男生,您只需花费一点的金币,就能和女神一起玩游戏、私聊互动”……语音社交软件“点点约玩”这样推广语音社交业务。随之而来的,是语音软色情堂而皇之地在互联网上传播。

在“点点约玩”平台上,林可以30元/小时的收费标准,陪手机另外一端的网友赵宇玩手游。在一个小时的游戏陪玩过程中,小林不断以发嗲、娇喘、呻吟的声音与玩家互动。林可说,还可以在平台上选“连麦”“叫醒”“哄睡”等付费服务。

记者在“绯闻语音”“鱼丸空间”“KK交友”“小耳朵语聊”等几款声音社交APP内,均发现有用户在公开的聊天室内通过性暗示、打色情擦边球方法,怂恿他人用虚拟币刷礼物,甚至还提出“线下邀请”。6月19日,记者在“绯闻语音”软件中一个名为“夜宴·游戏陪玩”的房间发现,一个名为“Yy琳娜”的女性用户持续两分钟发出娇喘声,有用户则询问是否可以线下认识。

在一款名为“糖糖”的APP上,记者发现,不需任何注册即可以游客身份进入该软件。多个名为“处对象”“连睡”的房间内,同时有2-8个人在线。一个女声在群里问“有k(磕)的吗?”为引起女主播的关注,不断有用户在房间内刷礼物,而虚拟礼物相当于男性用户送给女性用户的等值虚拟货币。

层出不穷的软色情、性暗示,也为线上平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流量。在多个平台注册账号的张琦看来,打打游戏、聊聊天、说说话,也能“赚”不少钱,各类聊天服务的收费在15-30元/小时之间,而平台还会根据主播的才艺、用户好评等指标进行评级。

文案低俗博眼球,不对未成年人设限

一些热门APP下载量已超百万次,且对用户的年龄限制很宽松

人人都有展示机会、兴趣相投便能聊到一起,语音社交APP在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同时,也正朝着低俗化、色情化、隐蔽化的趋势发展。

记者在华为应用市场里搜索“语音”,出现有超过50款相关软件,标签多为“聊天”“交友”“婚恋”。记者随机打开一款名为“小枕头”的语音软件,发现该软件从文案介绍到房间名称均打色情牌,“每一个白天,我们带着面具,用情商伪装自己,当夜幕降临,我们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一些热门APP的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且对用户的年龄限制很宽松。在华为应用市场中,“绯闻语音”“小耳朵语聊”“KK交友”的年龄限制均为“12+”,“小枕头”软件并无任何年龄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但凡是个智能手机都能随意下载”。

不仅如此,下载后可以通过手机号、微信号、QQ号登陆,并无任何限制未成年人登陆的措施。其中,“hi语音”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提到,“未成年人使用本服务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未成年人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平台不仅未对其自身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企图通过上述协议撇清自身责任。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打广告宣传的价值,语音社交类APP也正在成为网络黑灰产的聚集地。一些营销号在语音社交APP上到处发布小广告,声称“加好友做任务能快速赚钱”,记者搜索相关广告上的QQ号发现,内容多为招募电商刷单以及给流量明星刷评论的兼职。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黑产经营者会想尽一切办法绕开APP的注册限制和内容监管,如利用虚拟手机批量注册账号、绕开APP的关键词限制、发布跨平台的联系方式。“他们到处发布信息,但真正的交易又会转移到其他平台,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清理。”

爆发式增长给监管带来挑战

一些规模较小的APP,运行成本不到30万元,上架运行两三个月就可以赚钱

语言社交产品数量多,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以下难点:

第一,语音社交类APP缺乏行业内容标准。今年1月,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厅、文化和旅游厅,对广东省内部分涉低俗色情的语音社交平台进行了查处,此后,市面上正规运营的语音社交类APP逐渐建立起一套自有的信息审核系统,也基本告别了放任自流的状态。

然而,目前各APP的审核系统、人力配比均不相同,监控和审核效果也差别较大,而且各APP平台的审核尺度、处罚标准各异。网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可以公开随意进的直播间、语音房间,涉未成年人的情况都要严格监管。

第二,机器审核仍存在技术困难,人工审核体量大、盲区多。广州市百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表示,相较于文字识别和视频识别,语音识别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先将用户的语音转化为文字,方言、噪音、语音语调等都会影响识别准确率。

此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电台等录播平台,语音的实时识别难度和体量更大,一个平台就有成百上千个房间,只能是巡查式检查。对于一对一、私密聊天中软色情内容是否适用于公开的认定标准,各大平台甚至每个审核员的认定都不同。

第三,语音社交类技术门槛较低。网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视频直播平台的创办需要到文化部门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但语音社交APP上架程序则简单得多。此外,从技术层面而言,一些规模较小的APP通过购买声音传输服务,再聘请技术人员包装,一个APP的运行成本不到30万元,上架运行两三个月就可以赚钱,“如果不把好源头关,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很快又长一茬。”

第四,利益群体已固化,多重方式逃避监管。记者发现,近期被查处下架的某语音软件,其微信公众号上不仅有引导用户下载的网页指示,微信小程序依然运行,同时相关QQ群内有700多位活跃用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用户群体,还有客服会一对一进行“引流”,带用户注册新上架换了“外衣”的APP。

一些平台对色情、涉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以“流量为王”,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

低门槛、低成本、有流量等因素,为语音社交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道”,但如果不及时拉紧闸门、设置门槛,任由批量化技术输出、资本化运作,网络黑色产业链和涉黄低俗内容交易或将在此滋生壮大。对此专家建议:

首先,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标准,让各语音社交类APP建立起统一的内容信息底线。如视频直播平台类APP在2016年前乱象丛生,色情直播平台屡禁不止、低俗内容充斥其中,随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经纪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起草《网络表演(直播)内容百不宜》等行业指导标准,各家平台内容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其次,平台应加大语音内容审核力度,建议引导国内顶尖语音人工智能企业,对涉黄语音、软色情声音标本进行识别,并引导技术企业将识别技术输出给各大语音社交软件,减少各初创平台人工审核压力和尺度把握不统一的问题。

再次,减少相关软件的宣传和广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语音交友、语音直播行业的运营有低俗色情成分在,类似一种新的服务业,它不应当适用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红线。

专家表示,一些小散乱的语音社交APP内充斥着大量网络“黑产”经营者、娱乐公司经营团队,以软色情、涉黄为途径进行盈利,平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以“流量为王”,在行业发展前期没有足够的自我净化能力时,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对于违规企业应该及时取缔,打造绿色网络环境。

最后,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内容生产应遵循正确导向,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朱巍表示,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相关平台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吸引人。

}

面对一件复杂事物,你如何去锤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正好这周有个刷屏案例——「三款社交app围攻微信」,这事很多媒体都表达了观点,但很少有人做事件分析。

那么,什么是分析(Analysis)呢?

这篇文章,借助一张图,就可以让我们重新掌握,「遇事冷静分析」这项技能。


第42个深度思考 | 如何锤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知识地图范畴: 07产品连接-用户分析

这周,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快播创始人王欣,锤子科技罗永浩(聊天宝)都发布了自己公司的社交产品。

分别是:「多闪」、「马桶MT」和「聊天宝」。

直接上图,大致介绍是这样。

“多闪”,抖音副产品,主打年轻人视频社交,Slogan:“这是年轻的时代”;

“聊天宝”,子弹短信升级版,主打聊天赚钱,Slogan:“我们想和这个世界聊聊”;

“马桶MT”,主打匿名聊天和朋友圈暗网文化,Slogan:“我们换个方式聊”。

就此事件,发现网络上主要是这几种声音:

· 3款社交App强势来袭!微信悬了

· 三款app完全就是找死,微信哪一次不是把对手灭得干干净净?

· 就算微信不死,也面临竞争,该升级功能了

基本是老三套:要么A(微信)死;要么B(3款App)死;要么AB厮杀,我得利(微信升级功能,用户得利)。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往往大家参与一个事件,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选择站队。

但其实应该有第四种声音,“为什么这一次,关注者有这么多?”

社交产品之间的竞争,早不是新鲜事,光2018年其实就出现了几十款社交软件,偏偏只有这次,大家会这么感兴趣呢?

其实,大家是关注另一件事: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人物战胜大怪兽”的梦想。每当有这种情节的故事出来后,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去看一看。

同时,这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困惑,比如:

· 现在公众号流量都被大V号流量占据了,我们还怎样做自媒体呢?

· 现在所有产品都被BAT做了,我们该做什么样的产品?

· 好的工作都被高学历富二代收走,我们该怎么逆袭?

其实,我们更关心,小人物到底有没有机会呢?那些小人物的逆袭是怎样做到的呢?他们有没有一些共性,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呢?

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这些答案。

小人物总是期待用新的东西去挑战世界,但其实所有的生态区域早就存在了。

比如我们用一个平面,两个不同维度(x和y轴),就可以得到所有社交产品的生态区域。分别是四个:

一、释放型,自我化-偏舒适

二、交友型,自我化-偏焦虑

三、人脉型,角色化-偏焦虑

四、聊天型,角色化-偏舒适

其中,x和y轴,代表了社交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

自我化,简单来说是更偏人性释放,比如你和闺蜜聊天;角色化,是表现得一本正经,比如和长辈聊天。

和熟悉的人说话,社交压力就低;和陌生人交际,社交压力就高。和别人发搞笑表情包,社交压力就低;和别人聊项目,压力就高。

通过x和y轴,我们分别得到四个区间:

偏自我,又在舒适区内,核心就是——释放人性。

“马桶MT”就在这个类型里,我们来看马桶MT的官方介绍(下图),它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

“朋友圈暗网”,这个概念够不够震撼!

为什么叫“暗网”?因为人性的东西,想想都可怕,多数是不能见人的:性、自恋、攻击性、贪婪、懒惰等。

所以释放型这个产品区间能做的事,就是吐槽不满(释放攻击性),买片卖片(性),狂晒图片(自恋)这些,可能还有更多不可想象之事。

这样的产品够诱惑吧,但却有很多问题:

1、我们真的需要专门用一个产品去释放自己吗?

其实,几乎95%以上的产品,本来就在这个区间。它们已经帮我们释放了很多人性压抑,比如看漫威电影和打王者农药,就释放了攻击性;朋友圈晒图,能帮我们释放自恋。

我们多数时候,还没有压抑到“专门需要一个产品来吐槽”,这样的程度。即便有,都是一个很小众的需求。

2、所有的人性释放,都需要关系连接

表达出去的东西,都需要别人建立认同。

比如你写一大堆话,结果没人理你,相信你是很难再在这个平台下坚持下去。

所以,匿名、吐槽类社交产品此前几乎阵亡是有原因的。

3、涉及法律法规的问题

在社交实名制即将推行时,匿名社交其实是有违趋势的。

但其实你会发现,所谓「释放型社交」产品,其生存逻辑应该是生产内容为主。比如抖音、豆瓣、简书都是这样。

一句话总结,所有匿名社交App此前阵亡是有原因的,转化成内容社区也许很好选择,但目前“马桶MT”似乎很难看出这个迹象。

偏自我但却需让自己处于一定焦虑区内,这个区域的核心是——保持探索。

陌陌,探探等软件就在这个区间内,当然很多以拓展兴趣爱好的App也属于这个区间。

经过反复把玩,按现在“多闪”的产品逻辑,应该也在其中。

来看看多闪产品经理,美女长腿妹纸徐璐主要发布了什么功能特点:

1、看别人视频,并搭讪聊天(类似探探)

2、发布的视频和照片,72小时消失(类似Snapchat阅后即焚,但Snap是1-10秒即焚,主要方便年轻人传不雅照)

4、没有公开评论和点赞,多了很多私聊表情

徐璐一开场就说出多闪的产品理念——降低现代人的社交压力。但如果以搭讪陌生人为主的社交产品,其压力程度是很难降低的。

大家都玩过陌陌和探探,或者一些文艺小众的App,每个人都热爱探索,但持续度却很难保持。因为毕竟一个人的探索期是有限的,多数人还是想要回到舒适区内。

那为什么张一鸣要做这样一款App呢?

也许多闪是这三款App中野心最大的,因为现在抖音占据了年轻人市场很大份额。比如16岁的小孩也许还没有社交账号,但是他们很多人都玩抖音。

在年轻人的探索期内,帮他们做一款社交账号,也许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偏角色而且让人处于焦虑区,这样的核心区间是——拓展人脉。

这样的产品让人这么不舒服,那谁会用呢?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都需要。

比如脉脉、linkedIn等,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角色(职位、名号、人设等道貌岸然东西)去结识更多人,同时获取更多人脉资源。

这个区间的核心就是获取人脉资源,今天探讨的三款app都不在其中。所以不做更多阐述。

一句话总结,这是很难获得及时满足,需要我们付出才能有收获的区间。

用户核心使用目的——享受沟通。

微信当然就属于其中。为什么微信可以成为微信,因为这是国人的主要社交习惯——用一定的角色,去和熟悉人的沟通。

但是微信作为大怪兽,几乎把全世界能用手机的华人都覆盖了。

一款App当然很难同时满足众多圈层的需求,比如现在多数精英朋友圈人数都超过2000+,加上各种社群,微信已然成为了一种负担。

但这时候,如果改进微信的功能,是不是就能大杀四方呢?

罗永浩半年前的子弹短信(聊天宝的前身)就是这样,每一项功能都体现出了老罗的偏执,也让所有人期待。

但事实上,子弹短信很少人用。

原因是,「网络效应」已经形成:

我一个人用,没意义;全村所有人用起来,这个社交app才有意义。

你说我们一个小团体用不行吗?这也很难,因为每个团队成员,他的身后也有几百人的人脉网络,你得让这几百个人中的大多数用起来才行。然后几百个人中的每一个人,后面又是几百个人。。。

所以,几乎所有产品经理都对补贴赚金币的形式保持怀疑。

虽然老罗主打五县城市以下市场,但「网络效应」一旦形成,应该还是很难突破的。

那么这次老罗不惜牺牲人设为代价,而推出他曾经认为Low到爆的产品,究竟打着什么算盘呢?

拼夕夕的成功,可能让老罗看清楚了国内真正的用户真相,微信是无法撼动的,用彻底的利诱,让聊天宝成为电商社交平台,也许是突破之路。

一句话总结,除非你真的想脱离大多数社交关系,不然一个现代人现在很难脱离微信掌控。

小人物如何打败大怪物呢?

一个简单的矩阵分析法,一下就看清楚了这几款App的生态区间。

绝不可能模仿或正面进攻,而是需要准确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置,在自己的区间内成长。

不管这三款社交App是否真的能够成功,至少别人是有自己明确战略的。

所以再次印证一个观点:产品经理对于自己产品的理解深度,肯定是大大超过了吃瓜群众。

我们最好不要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评判世界,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一无所知。 

}

心派APP超级多的朋友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每次都会有大量的用户在这里找人聊天,各种不一样的社交方式都能够了解到,还能够更好的帮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保证在这里可以更好社交,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在这里能够了解到。

1、很多优质的单身用户都在这里,用户只需要进行注册就可以获得与其他人面对面聊天的机会;

2、不管是语音还是都可以进行,一键就可以定位,为你推荐的都是同城的高质量朋友哦;

3、根据用户的自身兴趣爱好以及特点,可以结识以及加入很多的社区;

1、打造最安全可靠地社交环境,为用户提供一个优质的社交平台,为业余生活提供一些乐趣;

2、基于城市的和视频软件,大量高质量的单身兄弟姐妹正在网上等您;

3、如果您独自一人独自玩耍,则必须查看是否喜欢它,该平台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语音社交方式;

1、创建丰富的语音主题,吸引感兴趣的朋友,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现场直播;

2、在这里,同时有许多在线知名度很高的网络明星,这非常棒,而且不间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生人社交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